《落花生教案》教學教案(精選2篇)
《落花生教案》教學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目標:
能真切體會許地山先生通過落花生所贊美的“從不炫耀,默默奉獻”的可貴精神,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虛名,切實有用的人。
2、知識技能目標:
學習積累生字新詞,能有感情的朗讀文章,能用自己的語言講出自己名字的含義。
3、發展性目標:
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為人們“默默奉獻”的是哪些人,他們的可貴之處自在哪里;能從長輩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長輩的期望。
【適用年級】
五年級。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介紹教師的名字,請同學們分析含義。
2、揭示課題:
落花生系許地山先生的筆名,他為什么為自己起這樣一個筆名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為例,檢驗一行同學,比比看誰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
(統計講評。)
2、以第二自然段為例,通過舉手搶讀,檢驗以上同學朗讀的程度。
3、老師帶四個同學分角色朗讀下面課文,看同學們朗讀的情況。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讀課文。
5、分成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探究課文,理解感悟
1、請一小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評議。
2、再請一小組到前面演出,演后評議。
3、公推最好的`一組到前面演出。演后評議。
4、許地山先生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請根據課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處。
5、花生最可貴的用處是什么?
(通過重點詞來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6、許地山先生起這樣一個名字是矢志做個什么樣的人?
四、聯系實際,學以致用
1、許地山先生要做的這樣人多嗎?舉例說明。
(發揮想象,踴躍發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長輩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愛,請寫一二百字片斷,說一說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讀出自己寫的片斷。
《落花生教案》教學教案 篇2
文本分析:
《落花生》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課文。它所在第四單元的主題是“生活中的啟示”,這一單元在要求學生“把握主要內容、領會作者所受到的啟示”的基礎上,以“抓住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為訓練重點。
《落花生》這篇課文在寫作上主要的特點是以物喻人。課文通過一家人過花生收獲節品嘗花生時談論花生的好處,告訴我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我們可以從下面幾點去學習這篇課文。
1、課文在結構上以“落花生”為線索,按“種花生-收花生-嘗花生-議花生”順序寫的。收獲節時對花生的議論是重點,至于種花生和收花生的情況寫得簡略。這樣組織材料文章脈絡清楚、重點突出、主次分明。
2、采用對比的手法突出要寫的事物。本文就是通過與桃子、石榴、蘋果的對比,來認識花生本身的特點,然后再用花生說明作人的道理。采用對比的手法使物更鮮明、更便于讀者去理解。
3、重點要學習本文以物喻人的寫法。在重點段中以談話的形式,引導孩子們去認識花生的好處和特點。父親以花生生長的情況與桃子、石榴、蘋果作了對比,用來說明花生“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特點。接著是以花生喻人,闡明了做人的道理。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抓住重點字、詞、句進行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掌握本課生字,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重點句。用自己的話說說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哪些內容是略寫,初步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2、過程與方法:通過朗讀、合作交流、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領悟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習花生不求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由表及里地了解花生的可貴之處,理解父親贊美花生的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提醒做人的道理。分清文章的主次,體會文章詳略的合理安排。
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方法
教法:引導學生充分讀書解疑,師生合作讀。
學法:自讀自悟,合作交流,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質疑筆名,引起疑問
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種奇特的植物,它地上開花,地下結果。是什么?(出示:落花生)
【設計意圖:在上課的伊始采用謎語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這個謎底又是學生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事物,更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落花生”不僅僅是農作物的名字,還是我國現代作家、學生許地山的筆名。有的孩子要問了:老師,我們資料上寫,他的筆名是“落華生”啊!--因為那個年代的`人們常常把“花”寫成“華”,所以“落華生”其實就是“落花生”。你對這個筆名還有什么疑問嗎?(好端端的一個人,為什么起個農作物的名字作為自己的筆名呢?)
問得好!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許地山的散文名篇(板書課題:15、落花生)。咱們看看能不能通過學習了解許地山筆名的含義,同時還要看看,這篇著名的散文到底好在哪?
【設計意圖:質疑是創新的萌芽,是創新的起點。通過引導學生發現問題,進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圍繞落花生主要寫了幾件事?
2、學生自讀,匯報,教師正音,相機板書。(板書:種 收 吃 議)
3、說說課文哪些內容是詳寫,哪些內容是略寫,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設計意圖:通過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了解課文的脈絡為接下去的教學做好鋪墊。】
三、略讀“種”“收”:引導發現,主動求知
1、讀第一自然段,并質疑。(教師引導:主要質疑我們付出勞動應該收獲,為什么文中說“居然”收獲了?)
2、自主探究:可以自讀自悟,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合作解疑。
3、交流點撥:一是因為我家后園是塊荒地;二是因為是我們姐弟幾個種的,我們年齡小,沒有經驗;三是因為收獲的時間短。(沒過幾個月)
【設計意圖:學生圍繞學習內容充分質疑,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有異議的地方,然后運用各種方式自主探究。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精讀重點:品詞析句,深刻體悟
1、自讀3-15自然段,想想一家人是如何議花生的?
2、學生自讀、匯報。
3、教師引讀:姐姐說--女生讀,哥哥說--男生讀,“我”說--齊讀。
【設計意圖:角色讀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好形式,又是潛移默化理解詞句意思的好途徑。通過兩次演讀,兩次情境再現,學生對各種對象的表現有了真切的感受。】
4、結合實際,說說花生還有什么好處?
過渡:兄妹幾人說的是花生顯而易見的好處,父親又有什么見解呢?
5、(多媒體出示第十自然段)指名讀,其他學生思考:桃子、石榴、蘋果怎么樣?你想說什么?花生和他們相比可貴在哪?用詞語概括,教師相機板書。為什么要和其他東西相比?
6、齊讀第十自然段。體會花生的可貴。
7、父親說這些只是為了夸花生嗎?生回答。指名讀。說說自己的體會。齊讀。
過渡:那時的我有多大?我明白父親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嗎?
8、學生匯報,理解“體面”在這里的意思。講體面有錯嗎?只講體面呢?
9、教師引導:幼小的我牢牢記住父親的話,齊讀15段,從哪個字可以看出來?(印)
10、拓展:什么樣的人是有用的人?我們身邊有這樣的人嗎?
(出示:贊美你,_____________)
11、(出示:實話實說:你想做怎樣的人?)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通過對文本的理解,了解什么樣的人才是有用的人,從而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聯系自我的奮斗目標,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有用的人。】
五、教師小結,深化中心
許地山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他用自己短暫的一生實現了做人的真諦,讓我們滿懷崇敬之情來讀他的話。(出示)生齊讀。
【設計意圖:學生在進一步的感知、感悟中,又一次受到情感的熏陶。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意在強化學生情感,讓他們明白做人的真諦。】
作業設計:摘抄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