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詠柳》的教案(精選13篇)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會認“詠、柳、碧、垂、似、剪”六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會認“詠、柳、碧、垂、似、剪”六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結合圖畫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1、教師啟發談話:
同學們,春天來了自然界的景物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聽音樂,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溫暖的,是充滿生機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許多歌頌贊美春天的詩文,今天,我們就來讀一首唐代大詩人賀知章,通過描寫柳樹來贊美春天的詩。
2、板書課題
柳樹可喜歡春天了,它總是輕輕搖擺那長長的柳條,告訴我們春天來了。快讓我們來聽聽詩人是怎樣歌頌柳樹贊美春天的。
二、初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1、教師范讀,使學生整體感受,激起興趣。
2、自己試讀課文。
3、對照格里的生字畫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間互相讀一讀,讀準字音。
4、出示生字卡,開火車讀生字。
三、細讀課文,讀懂詩句。
1、你一定想把這首詩讀給同學們聽吧,那你可得多讀幾遍。(生自由讀詩句)
2、指名學生讀詩句。
(請讀的好的學生配上音樂再讀一讀)
你可以看著圖也可以看著詩,你想到了什么?
3、男、女生進行比賽,看誰讀的好。
四、朗讀背誦,體會感情。
過渡:在這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柳樹垂下了姑娘長發似的柳條,一陣春風輕拂,那柳條隨風擺動,碧玉似的葉子在春光中,仿佛一個個小生命在顫動,多么迷人的春天啊!
1、指導學生背誦古詩。
會背這首古詩了嗎?先自己試一試吧。
2、指名學生背誦。
3、分四人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
4、集體背誦古詩。
五、課外延伸,注重積累。
1、你還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關的故事?背給同學們聽聽吧。
2、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當當小詩人或是小作家,說幾句贊美春天的詩句吧。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現在正值春季,萬物復蘇,大地一片生機勃勃,不光是人們和小動物們有了變化了,連樹木也開始發芽,這些都是幼兒平時隨處都能觀察到的,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的生活出發,選擇他們周圍的一個特定的植物-柳樹展開活動,使他們不僅會演唱歌曲,而且能夠對歌曲所表達的含義有一定的了解,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歌曲《詠柳》,感受歌曲優美、流暢的情緒。
2.能夠大膽地表現自己對春天的喜愛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歡用黃梅戲的花腔調式進行演唱。
活動準備:
1.制作有關春天的ppt,有花、草、樹、人等等。
2.有關歌曲的音樂。
3.與歌詞相關的圖譜。
4.一張柳樹笑了的圖片。
活動重點:
學唱歌曲《詠柳》。
活動難點:
能用黃梅戲的花腔調式進行演唱。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幼兒聽《春天在哪里》做動作。
可以是隨歌詞創編的一些動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動的動作。動作要簡單,幼兒都愿意參加為主。
2.欣賞有關春天的圖片,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
師:"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這個問題開始本次活動,幼兒較容易進入狀態,大班幼兒已經對季節有一定的認識了,所以,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但是又會對接下來的問題充滿好奇。)師:"現在,你們說一說春天都有些什么樣的變化?我們一一看春天的變化。"(先進行一個提問,讓幼兒能夠對春天的變化有些回憶,在進行第二個提問,讓幼兒對春天有一些鞏固,回答起來也容易的多。幼兒的回答會有很多種,例如:小草綠了,小花開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個放入一張大樹就可以了,讓幼兒自己說出樹發芽了。)師:"你知道哪些樹呢?"(例如:松樹、桂花樹、柿子樹、橘子樹等等)如果沒有幼兒說出柳樹,教師可以接著說:"老師也知道一種樹,他叫做柳樹,你們認識它嗎?"(引出接下來的環節)
3.欣賞歌曲《詠柳》。
師:"你們知道嗎,有一位詩人他寫了一首詩來贊美柳樹,贊美春天的美麗,名字叫做《詠柳》,你們想知道他是怎么說的嗎?"(先讓幼兒對詩有一些了解,教師對詩的內容進行講解,再帶領幼兒念一遍,讓他們對詩有一個初步的記憶過程。也能夠豐富活動的形式。)師:"你們知道嗎,有人把這個詩變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曲,我們一起來聽聽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師用一種神秘的語氣說出來,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聽的時候也能夠認真些。)
4.出示圖譜,學唱歌曲《詠柳》。
教師出示相關的圖譜(綠色的石頭、柳樹、許多綠絲帶、細長的葉子、問號、兩個手指、剪刀):"看見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兒的回答肯定是和圖片上畫出來的是一樣的,這個時候就需要老師進行指導,在他們說出一個答案后,加以修改變成歌詞了。)
5.根據圖示,師幼共同演唱。
師:"我們一起來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樹更美啦,我們要把自己最喜歡的感覺唱出來,好嗎?"(這只是為了讓幼兒更能夠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進行一些表揚。這時的演唱教師就可以適當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動作,讓幼兒學一學。)
6.根據教師暗示,幼兒自己演唱。
師:"現在,老師把這些圖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誰最厲害,能唱出來的呢。"(難度加大,開始的第一遍教師要帶領幼兒共同演唱,暗示的動作要做的明顯些,讓幼兒容易記,之后的幾遍就可以只做動作不演唱了。)師:"小朋友們唱的真棒,看,柳樹姑娘被你們一夸,好開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兒的信心,對他們所學的進行肯定,之后就會更愿意學習了。)
7.結束活動師:"我們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樹吧。"(最后再對歌曲鞏固一遍)
8.延伸活動:幼兒自己可以將會念的詩用黃梅戲的方法演唱給小朋友們或者爸爸媽媽聽。
活動反思:
《詠柳》是賀知章所寫的,這首詩通過贊美嫩綠多姿的柳樹來贊美春天,歌頌春風給大地帶來了一派生機。 對于幼兒園的孩子來說,直接記憶一首古詩的難度要比一首歌要難很多,所以將本次活動進行了改編,利用幼兒喜歡的歌唱來記憶。本次活動對幼兒來說非常的新穎,是一種全新的活動形式,采用的是黃梅戲的演唱方式,幼兒第一次接觸戲曲,特別感興趣。本節活動的難點就是在熟悉古詩的基礎上,能用黃梅戲調歌唱出來。對此,我運用了圖譜讓幼兒很快的掌握節奏,并通過演唱讓幼兒感受到黃梅戲曲調的特點。整個活動讓幼兒對黃梅戲和古詩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同時也對的文化了解更多。我想在以后的活動中我們要挖掘更多新鮮事物利用資源來豐富孩子的視野,用孩子喜歡的形式來開展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真正做到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3
教學內容:《詠柳》是長春版小學語文三年級第六冊第二單元的一首古詩。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詠柳,就是歌詠柳樹的意思。這首詩通過寫柳樹的美好姿態和蓬勃生機來贊美春風,以豐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見的春風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了,借以抒發作者在春回大地時的喜悅、歡快的心情。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理解字詞,讀懂古詩。
2、通過對詩古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詩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古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初感詩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導入:同學們,不知不覺中,春天的腳步又近了,這輕快飛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楊柳風,羞紅了臉的桃花,柳枝輕搖的柔柳,組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你看,這是什么?(課件出示:楊柳圖)
3、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詠鵝就是贊美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4、揭題解題:柳樹真美啊,唐朝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詠柳》。
5、欣賞配樂朗讀,學生感受古詩節奏。
6、自由讀詩,要求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7、突顯生字,指出這些字是今天所要學習的生字,再讓學生讀字。
二、交流切磋,誦讀求悟——品味美。
1、詩人都寫了些什么呢?現在我們再來做進一步的理解。先請同學們想一想:“詠”什么意思?“詠柳”呢?
2、在“碧玉妝成一樹高”中,“妝”——裝飾。什么裝飾了什么?柳樹真是碧玉裝飾成的嗎?說說詩句意思。(鼓勵展開想象,有不同的說法)
3、千萬條柳枝,在春風中飄蕩,詩人又想到了什么?“絲絳”什么意思?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說詩意。
4、齊讀1、2句,問:第1句著重寫(樹),第2句呢(枝),詩人通過形象的比喻,把新葉滿樹的翠綠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綠絲絳),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點?(翠柳、柔美、充滿生機)從而展現了“垂柳”的“美”。
5、“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又該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寫“樹”……第3句寫什么?(葉),第四句呢?(春風→風)
7、從詩題“詠柳”上看,這首詩要贊美的是柳樹,你覺得詩人僅僅是在贊美柳樹嗎?那是在贊美什么?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8、齊讀,說說你最喜歡哪一句?你為什么喜歡?(師小結:作者的想象多么豐富,從滿樹的新葉想到“碧玉”,從隨風飄蕩的柳條想到“綠絲絳”,多么貼切而生動呀,更值得我們學習的是他大膽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風”想象成手執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風寫“活”了,也把柳樹寫“活”了。)
9、這首詩的妙處還不僅于此,請同學們看,詩人從“樹”寫到“枝”,再到“葉”,然后想到春風。詩人(整體)到(部分)先觀察后(想象)的順序來寫,顯得有條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詩,卻充分的體現了豐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構思,這也許便是“詠柳”傳唱至今的緣故吧。
10、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主要運用課件圖片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三、分組活動,熟讀成誦——抒發美。
師:大家都喜歡這首古詩,請同學們想一想,你喜歡用什么樣的方法來創造、表現這首古詩,告訴老師,好嗎?
(學生考慮、討論,并紛紛說出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朗誦、寫作、(畫畫等)
1、教師根據學生的提議分成四組:詩朗誦組、表演組、圖畫組。根據自己的愛好自由選擇小組。
2、學生分組討論、創作表演。(教師巡回指導,啟發學生開闊思路)
3、分組展示表演。
(1)詩朗誦組;
a、學生朗讀幾首有關柳樹的詩歌。
b、全組一起配樂朗讀《詠柳》。
師評:同學們有表情地朗誦《詠柳》,更加深刻地體會了古詩的韻味,井背誦了幾首與春天與柳樹有關的詩歌,讓我們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表演組:
學生們發揮自己的想象,通過動作把柳樹的婀娜多姿表演得惟妙惟肖。 師評:這組同學用優美的動作來表現這首歌曲的意境,表現柳樹的特點。表現春天的勃勃生機。他們的表演,使古詩變得更加生動起來。真棒!
(3)圖畫組:
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象,用彩筆畫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師評:這組同學運用圖畫的形式,鮮明形象地表現了古詩的意境。畫得真漂亮。
(4)寫作組:
學生用自己生動的語言,表達對春天的喜愛。
師評:能寫出柳樹的特點,能用上生動的比喻,寫得好!
4、師:剛才同學們都運用了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了這首歌曲,我覺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們的作品展示給大家,好嗎?
四、總結寫法,網絡拓展——延伸美。
1、小結:詩寫得精彩是因為作者觀察仔細,能抓住柳樹的特點善于運用比喻手法,抒發真情,才使得我們對柳樹,對春天的也產生了喜愛之情。希望同學們也能有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顆敏感的心靈,去觀察身邊的一切,領略身邊的美景!
你還知道哪些歌頌、贊美其它事物的詩?
2、告訴學生相關古詩的網址拓展學生課外學習,并搜集。
3、作業:畫一幅春景圖。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 ,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 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 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詠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
(3)指名讀,相機提問:你覺得自己讀得怎么樣?哪里讀得好?你為什么這樣讀。
(4)讀到第三句的時候,讓全班看著采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5)讀到第四句的時候,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贊美柳樹,也贊美了春的創造力”。
3.全班齊讀。
4.能背的站起來背。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贊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贊美柳樹嗎?大家下去和小伙伴們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
3.和同桌說。
4.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業
1.回家修改自己寫的句子。謄寫工整。
2.背熟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背誦
1.開火車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講評
講評學生寫的關于柳樹的句子(課前收好,批改)
l.選出優秀的到臺上讀。
2.指出不足之處。(注意字要寫正確,句子要通順)
三、指導寫生字
1.出示要寫的五個字。學生觀察討論:哪些字好記好寫。
2.學生提出難寫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的筆順要多次書空,讓學生記牢、寫的時候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字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一捺改成了一點。
“剪”字下面是個“刀”不要寫成了“力”。
3.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全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學重難點: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教學過程:
一,主題引路,導入內容.
師: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圖畫,今天就讓我們去尋找春天的足跡.
1,播放有關春天的圖片(課件出示伴音樂),學生欣賞.
2,學生說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誦已經讀過的有關春天的古詩.
師:春天的桃紅柳綠,草長鶯飛引無數的文人墨客為之贊嘆,讓我們隨著古代詩人賀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進春天.(板書課題:詠柳)
【優美的圖片,悠揚的音樂,教師引領學生賞春天,說春天,誦春天,將學生引入詩意的課堂,使學生初步體驗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體誦讀,觸摸意象.
1,自由練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續讀古詩,思考交流.
相同點:都是描寫和贊美春天的景色;不同點: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寫的事物不同:詠柳是寫――初春二月的柳樹,春日是寫――春游所見的景色.
【初讀詩歌,目標明確.教師提出讀書要求,讓學生整體感知詩歌,讀的要求由讀正確,通順到讀出詩的大概內容,讀的有層次,讀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讀,感受意境.
(一)學習《詠柳》.
1,讀詩賞畫,畫中品詩.
(1)出示《詠柳》詩句,指名讀詩后讓學生結合注釋自己理解詩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碧玉"——在古代文學作品里,幾乎成了年輕貌美的女子的泛稱.用碧玉來比柳,人們就會想象到這美人還未到豐容盛鬋的年華;"綠絲絳"——柳技的綿長和柔軟;"春風似剪刀"——運用設問加比喻,把春風比做一位能工巧匠,歌頌了充滿生機的春光.
(3)齊誦整首詩.
【教師著重引導學生抓住"碧玉","綠絲絳",感悟作者筆下柳樹的美麗和高貴;抓住"春風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機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導對比,體會心境.
(1)師:在賀知章的筆下,柳樹是如此的美麗,高貴,春天是這樣的生機,神奇.可是,古代詩人寫了許多有關柳樹的詩歌,它們又是怎樣的情形 再來看其中的一首.(出示白居易的《 青門柳》"青青一樹傷心色,曾入幾人離恨中.為近都門多送別,長條折盡減春風".)
(2)師:在這首詩中,詩人眼中的柳樹怎樣 心情怎樣 請大家先自讀古詩,了解大意,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這是一首折柳贈別詩,因"柳"與"留"諧音,離別贈柳表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所以,這里的柳是別離之柳,表達了詩人傷春嘆別之情.
(3)師: 同是柳樹,在不同人筆下,有不同的畫面和形態.賀知章為什么會感覺到柳樹的美麗和春天的美妙神奇呢 這當然和他寫這首詩時的心境有關.
介紹作者寫作的背景,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唐天寶三載,賀知章奉詔回鄉,百官送行.坐船經南京,杭州,順蕭紹官河到達蕭山縣城,越州官員到驛站相迎, 然后再坐船去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其時正是二月早春,柳芽初發,春意盎然,微風拂面.賀知章如脫籠之鳥回到家鄉,心情格外高興,忽然他見到了一株高大的楊柳,在河岸邊如鶴立雞群,英姿勃發,一時興發,就提筆寫了《詠柳》一詩,成為千古絕唱.
3,師生合作,引讀詩句.
課件出示古詩插圖,配樂引讀.
師:你看那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扮的一樣,青翠欲滴啊! ——生讀:碧玉妝成一樹高.
師:那垂掛下來的萬千柳條,柔軟綿長,隨風搖曳,多像綠綠的絲帶!——生讀:萬條垂下綠絲絳.
師:再看那小巧的新長出來的柳葉,細細尖尖的,整整齊齊的,是誰裁剪出來的呢 ——生讀:不知細葉誰裁出
師: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生讀:二月春風似剪刀
4,小結:
【對比賞讀,寫作背景的及時補充,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有助于學生感悟"同物同景不同'詩'" 的原由,使學生在對比中更加深刻地體會詩人的感情.】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1)(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1)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6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了解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系生活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學會本課生字,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作業 ,導入 新課
1.同學們,上節課老師布置了一樣特殊的作業 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么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 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贊美柳樹的.古詩。(板書:3 )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還學過一首古詩,叫詠……(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贊美鵝的意思。那么是什么意思?
6(出示課文中的圖)你們在圖中看到了什么?(詩人正看著柳樹,贊美柳樹)
7.這首詩的作者是:賀知章。(板書:賀知章)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l.詩人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去讀一遍古詩,邊讀邊把課后的五個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1)指名讀。讀得好的當老師帶讀。
(2)開火車讀。
(3)全班讀。
4.從讀“詠、妝、絳”三個字要求學生會讀,讀準確。
5.學生再自由讀古詩,要求讀通順,讀準每個字音。
6.指名讀,請其他學生正音。
7.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了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l)(放遠看柳樹的圖片或錄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樹)從遠處看柳樹像什么?倒垂下來的柳枝又像什么?(學生自由發揮)
(3)詩人從遠處看到柳樹,發出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飾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么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老師相機指導: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一”字讀第二聲,可讀重些。“綠”字也可讀重點。
(5)全班看著圖片吟誦這兩句。
2.自讀第三、四句。
(l)接下來,詩人又是怎么贊美柳樹的呢?請同學們和同桌去讀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8
一、導課
1、孩子們,你們眼中的柳樹是什么樣的?請展示出來吧。
2、孩子向老師展示自己的作品。師:哇!真漂亮,老師像是來到了柳樹林。
3、指名展示,并用自己的語言描述、贊美自己作品中的柳樹。
4、老師眼中的柳樹是這樣的(師出示畫的柳樹)。師:柳樹是春的信使,每當春回大地,萬物還在沉睡之中,柳樹就最先感知春的訊息。你仔細看,那暗綠色的柳條從僵直的簡短開始慢慢地變成青綠,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搖擺出各種嫵媚的姿態。這時候,河水明顯變暖,迎面的風中都有了潮濕的氣息。再看那柳枝,不知什么時候,已不再是嚴冬時的枯竭,微微泛出點青色的枝干上孕育了一個個的小苞。兩三天的功夫,枝上就滿是嫩綠的新葉,再過幾天,那新長出的柳葉就能搖晃出春風的形狀了。
師:看來,我們都喜歡柳樹,古代有一位詩人也非常喜愛柳樹,還專門為柳樹賦了一首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詠柳》。
二、講授新課
1、齊讀課題。
2、釋題:“詠”是歌頌、贊美的意思。“詠柳”就是贊美柳樹。
師:我們以前學過一首詩“鵝、鵝、鵝……”(生齊背),這首詩的題目是什么呢?(生:詠鵝)師:對,是《詠鵝》,題目的意思是贊美鵝。如果你想贊美雪,可以說成?(生:詠雪)師:那贊美春呢?(生:詠春)師:真聰明,是誰要贊美柳樹呢?他就是賀知章。(簡介作者)
3、他是怎樣贊美柳樹的?首先,我們要戰勝生字寶寶。出示生字卡片,生認讀。
4、同學們預習的真好,下面,我們就跟隨賀知章老先生的腳步一起來認識一下他眼中的柳樹吧。
5、師范讀,指導讀。
6、生讀。
三、知詩意
1、師:在一千多年前的某一天,賀知章老先生在回鄉途中,遠遠看到一棵大柳樹,是什么樣子的呢?指圖引出第一句詩:碧玉妝成一樹高。 “碧玉”——青綠色的玉石,“妝”——裝飾、打扮。“一樹”在這里表示一棵樹嗎?“一”在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的意思,“一樹”就是指整棵樹、滿樹。比如:我們這里坐了一屋子人,爸爸出了一身汗。說說詩句意思(鼓勵學生展開想象,有不同的說法)。
2、學習第二句詩。“萬條”是多少條?指柳樹枝條很多。“百”“千”“萬”在古詩中經常泛指“多”的意思。千萬條柳枝,在春風中飄蕩,詩人又想到了什么?“絲絳”什么意思?“絲絳”——用綠色絲線編成的帶子或繩子。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什么特點?說詩意。
3、齊讀1、2句,這兩句寫的是詩人觀察到的。(板書:觀察)問:第1句著重寫(板書:柳樹),第2句呢(板書:柳枝),詩人通過形象的比喻,把新葉滿樹的翠綠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綠絲絳),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點?(翠柳、柔美、充滿生機)從而展現了“垂柳”的“美”。你們看詩人比喻得多好哇!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樣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贊美?
4、指名讀,師指導。
5、賀知章老先生慢慢地靠近柳樹,不禁發問: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是什么意思?“細葉”——指柳樹新萌發出來的又細又嫩的葉子。“裁”是什么意思?“裁”——裁剪。“似”呢?“似”——如同、好像。
6、這么精致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你們知道嗎?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剪出來的呀!
7、第一句寫“柳樹”……第三句寫什么?(板書:柳葉),第四句呢?(板書:春風)詩的前兩行是是詩人觀察到的,這兩行是作者動腦筋想象出來的。(板書:想象)
四、悟詩情
春風是春天力量的象征,它既能裁出柳葉,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滿園春色,裁出繁花似錦的整個春天。作者不僅通過眼睛觀察到的贊美了柳樹(板書:贊美柳樹),也通過想象贊美了春的創造力,體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無限熱愛之情(板書:熱愛春天)。
五、誦詩
六、拓展
想一想,二月的春風還像什么?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途中,看到柳樹后突發感想所創作的一首詩。當時正是初春時節,柳樹吐出的嫩芽,呈現出了春的勃勃生機。
授課前,我先讓學生畫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樹,并寫上一兩句贊美柳樹的話,好讓學生提前從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妝成般的柳樹,也從形態方面感知何為萬條綠絲絳。這樣一來,學生對古詩內容較容易理解一些。
導課時,學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當他們雙手舉起自己的作品時,站在講臺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來:“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樹林。”然后,依次點了三個孩子單獨展示自己的作品,他們的描述令我驚嘆,也令在場的老師們驚嘆。看來,準備工作做得很好。授課時,我采用敘事的方式來貫穿整首詩,從一千年前的某一天開始,引出地點、人物,緣何出現了《詠柳》這首詩。
整節課來看,流程進行得很好,從對“詠”的理解,到對柳樹從遠到近的認識,以及作者從觀察到想象體現出的對春的無限熱愛之情,課堂中呈現得都很好。不足之處是,老師表現得多,學生發揮得少,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老師為輔。在以后的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一次經歷,一次收獲,磨礪中總結經驗,在教育這條大道上,和學生攜手共進。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學習2個二類生字,會寫7個一類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3.春意盎然給學生以美的熏陶,在學習中培養學生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幻燈片。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習舊引新,激發興趣。
同學們背得很好,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詠柳》。(板書)
二、解題知人,感受美。
出示幻燈片,觀察圖畫,說說畫了什么?
解題:詩人賀知章也和同學們一樣喜愛春天的柳樹,他用詩歌贊美了柳樹。(介紹作者)
三、逐句解釋,理解美。
1.師范讀全詩。
2.學生試讀,讀熟,邊讀邊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師生共議。
4.析句。
詩的前三句都是描寫柳樹的。
首句“碧玉妝成一樹高”是寫整體,說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裝飾成。用“碧玉”形容柳樹的翠綠晶瑩,突出它的顏色美。
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絳”是寫柳枝,說下垂披拂的柳枝猶如絲帶萬千條,突出它的輕柔美。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是寫柳葉,突出柳葉精巧細致的形態美。三句詩分寫柳樹的各部位,句句有特點。
而第三句又與第四句構成一個設問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自問;“二月春風似剪刀。”——自答。這樣一問一答,就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說裁出這些細巧的柳葉,當然也能裁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創造力的象征。
這首詩就是通過贊美柳樹,進而贊美春天,謳歌春的無限創造力。
5.請學生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賞境誦讀,抒發美。
師啟發:在詩人筆下,柳樹是多么美妙,請同學們帶著喜愛柳樹,熱愛春天的感情去朗讀古讀,在讀中體會美。
五、隨詩學習生字。
詠:yǒng 左右結構 詞語:歌詠、詠嘆、吟詠
柳:liǔ 左右結構 詞語:柳樹、柳條、柳暗花明
妝:zhuāng左右結構 詞語:化妝、妝飾、嫁妝、梳妝
綠:lǜ 左右結構 詞語:綠色、綠化、青山綠水
絳:tāo 左右結構 詞語:絲絳、絳帶
裁:cái 半包圍結構 形近字:“栽”
詞語:裁定、裁減、裁決、別出心裁、量體裁衣。
剪:jiǎn 上下結構,下形上聲,刀字旁。
詞語:剪裁、剪彩、剪刀、剪輯、剪影
六、完成課后習題。
1.展示學生為詩歌的配畫作品,結合配畫完成第二題。
2.熟讀課后詞語。
3.古詩積累。
①熟讀《早春》。
②讓學生說說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再回想自己身邊早春的景象。
七、作業:
1.背誦并默寫古詩,書寫一類生字。
2.為詩歌配畫。
八、板書設計:
碧玉
詠柳 綠絲絳 贊美春天
細葉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10
1、兩首詩一個主題,與其說是在教學兩首古詩,不如說是讓學生通過兩首古詩徜徉在更多描寫春天的美詩文中,從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機,春的萬紫千紅。教的時候既要注意區別,又要注意聯系,前者為點,后者為面,點面結合構成了美麗的春天。
2、《詠柳》從剪,裁入手,學習完后自然剪出《春日》,過渡自然。兩首古詩的分開教學看似獨立,其中又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始至終不離“春”這一主題,為二次整合鋪墊基礎。課末,將兩首古詩再次整和,進行對比參讀。使學生領會到:《詠柳》如細筆勾勒,由一柳而見出整個春天;《春日》則如潑墨揮毫,渲染出春天的“無邊光景”,“萬紫千紅”。然而此處對比的實質并非為求異,而為探求兩首古詩內在精神之一致,即對春天的贊美和熱愛。至此,學生對春的感悟和熱情得以升華,此時,讓他們寫下心中對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課堂氛圍達到高潮。
3、讓學生學詩畫畫是最佳選擇。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詩文得以整合。
兩首教學有所不同。《詠柳》是讓學生感受到柳樹的色彩美和形態美并用自己的話將一、二兩句詩寫下來。《春日》則是任選一個景物展開想像說具體感受景物美。還感受語言美、空間美、詩人情操美等。兩首古詩品位語言美時,《詠柳》抓住了詩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以詩歌的語言最為精煉,感情最為豐富。而“每一首詩都離不開意念、意象和意境這三個層面”(張厚感)。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老師要引導學生把握好這三個“意”,品讀好這三個“意”。就一定要培養學生誦讀的習慣,讀出語調、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讓他們在反復吟誦中浮現出詩的意蘊。讀詩,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細玩味,抓住每一個字、每一句話去體會,這是一個體味詩意的過程,更是一個煉字的過程,一個學習語言、積累語言的過程。這是讀詩的關鍵,也是進入詩境、體會詩情的關鍵。例如《詠柳》前兩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用比喻的手法,描繪了靜態中的柳樹,卻使人感到柳樹內在的生命力。我們要盡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讓學生自己去感悟、體會詞的妙處。教師只起引導作用,以讀代講,讓學生在讀中自然領悟意味深長的詩意。
5、誦讀是引發讀者與作者情感共鳴的酵母,是作者和讀者情感交流的紐帶,通過有聲有情的誦讀,文中的字句就會活起來,文章整體也會更具形象性,在潛移默化中,讀者就會感受到作者的情感體驗。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11
目 的 要 求
1、知道古詩的大概意思,并樂意背誦古詩。
2、知道柳樹是在春天發芽的。
準 備安靜的課堂氣氛,整理好幼兒坐姿。
內 容 與 指 導
1、教師出示有柳樹的春天圖片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老師手中的畫里有什么啊?(柳樹)那柳樹都是在什么時候發芽呢?(春天)。那今天我們來學一首新的古詩《詠柳》。
2、教師朗誦古詩。
3、教師翻譯古詩意思,幼兒了解。
師:像碧玉一樣打扮得高高的柳樹,萬條柳樹垂下了綠絲條,不知道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出的.,哦,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好象剪刀一樣。
4、幼兒學習古詩《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才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5、教師再次帶幼兒朗誦詩歌,讓幼兒讀準詞句。
6、活動總結:小朋友們!春天的柳樹美不美啊,但是啊小朋友們要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的樹才會更綠更美。
7、活動結束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1、通過對詩歌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美的思想感情。
2、繼續運用“讀文章,想畫面”的方法,想象詩歌描繪的意境,深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3、自能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欣賞美的能力。
4、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意思,品味詩歌意境,想象《詠柳》描繪的美麗景色。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感知美。
1、課前唱歌《春天在哪里》,創設愉快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2、揭題解題,簡介作者:這節課,我們就帶著愉快的心情一起來學習一首寫春天的詩——《詠柳》。誰來說說題目的意思?詩人賀知章你們知道嗎?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
3、課件出示春柳圖,使學生初步感知柳樹的美。
4、過渡:柳樹真美啊,連詩人賀知章也被柳樹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寫下了這一首贊美柳樹的詩。(課件出示詩歌)師:同學們已經按課文的預習要求預習了課文,接下來請大家在預習的基礎上把這首詩再朗讀幾遍,等一下向老師展示一下你們的朗讀能力好嗎?讀的時候要注意找出能體現柳樹美的句子,多讀幾遍,體會一下,不懂的地方要做個記號。
二、朗讀全詩,初知大意——領略美。
1、生自由朗讀。
2、檢查朗讀情況。
3、檢查自學情況:通過預習和剛才的朗讀,你讀懂了什么?請大家自由來說說。
4、學生自由發言,說說讀懂的地方。
5、看來大家通過預習,都能自己理解詞語跟句子的意思。學到這里,大家發現這棵柳樹的什么地方最美呢?(樹高、綠;枝多;葉細)
7 、小結:這棵柳樹多美啊,它長得又高又綠,樹上垂下無數的柳條,它的葉子細細的,多么惹人喜愛啊!該用什么樣的語氣來讀這首詩呢?(贊美、喜愛)我們一起讀一遍好嗎?(學生齊讀)
三、質疑問難交流朗讀——品味美。
1、剛才,同學們交流了讀懂的內容,那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2、學生質疑問難。(教師梳理疑問,重點問題再交流朗讀)
3、交流朗讀:(主要運用課件幫學生理解,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及小組討論體會課文三個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課文語言的美及柳樹的美)
(1)出示第一句詩課件,體會用“碧玉”來比喻柳樹新長出的嫩葉,寫出了柳樹顏色翠綠、生機勃勃的特點,讓人感覺柳樹的顏色很美;
(2)出示第二句詩課件,體會用“綠絲絳”來比喻“柳條”,寫出了柳條隨風飄拂,輕柔美麗、顏色翠綠的特點,讓人覺得它的樣子很美。
(3)出示第四句詩課件,體會用“剪刀”來比喻“二月春風”的精妙之處以及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4、指導朗讀,齊讀全詩。
5、小結過渡: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可以知道詩人是用什么方法來寫出柳樹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詩人一連用了三個比喻句,用碧玉來比喻柳樹的枝和葉,寫出了柳樹的顏色美,又用絲絳來比喻柳枝,寫出了柳枝的樣子美,然后展開大膽的想象,由柳樹想到二月春風,勾勒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從而表達了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接下來請大家閉上眼睛,邊聽配樂朗誦邊想象一下這首詩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請同學們把你們想到的意境描繪出來。
四、想象意境,熟讀成誦——欣賞美。
1、學生閉目想象意境。后先讓學生交流想到的畫面,再指名描繪意境。
2、出示本詩配歌課件,讓學生欣賞詩境的美。
3、吟誦本詩:現在,你們面對的就是美麗的春景,想不想做一回詩人,也來吟誦一下這首詩呢?可以加上適當的動作來吟誦,能背下來的同學還可以背一背。
4、學生吟詩,背詩,互相評價。
五、選讀詩歌,拓展思維——豐富美。
1、大家吟詩的時候多投入啊,可見這一首詩寫得多好啊!想不想多讀一些這樣的好詩呢?
3、課件出示與本詩相關的幾首古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讀。
六、自主作業,遷移能力——延伸美。
學了這首詩后,你回去想給自己布置什么作業。
語言《詠柳》的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黃梅戲曲調的特點,嘗試用黃梅戲曲調演唱古詩《詠柳》。(重點)
2.學習附點音符和拖腔的唱法,能用流暢的聲音和喜歡的動作表現歌曲。(難點)
3.感受中華戲曲文化的豐富多彩,對傳統戲曲感興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欣賞過《天仙配》《對花》等經典黃梅戲選段,會吟誦古詩《詠柳》;
物質準備:視頻《女駙馬》,古箏曲,課件,水袖每生一件,戲曲視頻《梨花頌》。
【活動過程】
1. 欣賞黃梅戲,發聲練習,初步感知黃梅戲的曲調特點。
(1)播放視頻《女駙馬》,初步感知黃梅戲的曲調特點。
提問:跟平時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曲調有什么特點?
小結:這是一首中國傳統的黃梅戲,曲調流暢、婉轉。
(2)鼓勵幼兒用連貫、流暢的“啊”“啦”隨視頻哼唱,進行發聲練習。
2.教師用黃梅戲曲調演唱古詩,幼兒吟誦古詩理解歌詞。
(1)教師隨黃梅戲曲調演唱古詩《詠柳》,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提問:我用黃梅戲曲調唱的什么歌詞?
(2)幼兒有感情地吟誦古詩《詠柳》,理解歌詞。
提問:古詩中描寫的柳樹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高高的垂柳像美麗的少女一樣,垂下無數條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像剪刀一樣剪出來的。
3.幼兒學唱歌曲,初步掌握附點音符和拖腔的唱法。
提問: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哪句唱起來感覺有困難?
(1)感受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的附點音符,用婉轉的聲音表現柳樹像少女一樣美麗。
(2)感受第四句拖腔的演唱方法,聲音圓潤、節拍拖足。
(3)分析歌曲情感,完整并有感情地歌唱。
(4)幼兒嘗試分兩組輪唱。
4.兩人合作用流暢的聲音和喜歡的動作表現歌曲,體驗演唱黃梅戲曲的樂趣。
(1)兩名教師穿水袖配合表演唱黃梅戲《詠柳》,幼兒嘗試黃梅戲的表演技巧。
(2)幼兒分組隨音樂自由練習配合演唱,教師巡回指導。
(3)邀請個別幼兒示范,及時分享不同組幼兒的表演,引導幼兒觀察兩人的配合。
(4)幼兒穿水袖集體表現歌曲,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表演的樂趣。
5.戲曲欣賞,感受中華戲曲文化的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