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心理輔導課教案(通用2篇)
三年級心理輔導課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為推動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鍛煉學生心理品質,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以“陽光心態快樂成長”為主題,通過“五個教育”——感恩教育、愛的教育、適應教育、合作教育、生命教育全方位關注大學生心靈,積極營造學生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校園氛圍,引導學生積極面對各種困惑,并主動探求解決途徑,全面快樂成長。
二、活動主題
陽光心態、快樂成長
三、活動時間
20xx年9月5日-12月5日
四、活動內容
五個教育
通過感恩教育、愛的教育、適應教育、合作教育、生命教育五個教育,全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季活動。
(一)感恩教育
感恩是最強的幸福“促進劑”,與人們的幸福感密切聯系。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負面情緒,促使我們積極應對消極事件。通過一系列的感恩活動,讓大家更深刻地體會感恩的意義,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面對人生。
1、感恩教師節,心聯送祝福
內容:教師節當天,心聯的同學們帶上感恩賀卡與平安果以及用心DIY的康乃馨,走遍了學校每一個教室和辦公室,為老師送上教師節的問候。
2、感恩中秋節,問侯送父母
內容:中秋節當天,心聯向全校學生發出倡議:感恩中秋節,問侯送父母,給父母發一則感恩短信,并送去節日的問候。
3、三三結合“美心工程”
內容:走出校園,與地方結合,到機關、社區、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宣傳活動,服務地方,感恩社會。
4、感恩征文
內容:通過征文的形式,讓同學們學會感恩、感動、感悟,學會發現自己、提升自己,提醒他們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去看待事物,理解他人。
5、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營
內容: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骨干力量為主要對象,通過“坎坷人生路”等項目,對心理發展聯合會、院系心理部、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靈信使開展感恩教育,讓學生在愉快、積極的參與中,學會堅強、學會合作、懂得感恩。
(二)愛的教育
愛是一種積極的情緒,能夠激發出每個人身上美好的品質,讓人獲得持久的活力與精神的鼓舞。通過愛的教育讓學生換位思考,理解他人,寬容他人,建立對學校、對集體的歸屬感,營造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1、別樣迎新
內容:在迎新當天,開展“安師印記”、“寫給寶貝的一封信”、“幸福的瞬間—笑臉念時光”等活動,以富有特色的方式歡迎新生的到來。
2、心之初體驗
內容:相識心靈驛站,為新生照入學第一張“全家福”;給新生發放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卡套和宿舍宣傳畫。
3、心之長相隨
內容:《心靈之約》廣播站心理欄目;編印《心理健康報》;開通微博“心靈棲息地”,充分利用網絡咨詢、信件咨詢、電話咨詢等多種形式,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
4、“心隨影動”影片播放主題班會
內容:精心選取能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強大學生心理保健意識的心理電影,以主題班會的形式由各院系自行組織觀影。中心提供影片資源以及影片心理點評PPT,各院系組織觀影并作影片心理點評,電影放映結束后,同學們自由發表感悟,交流思想。
(三)適應教育
針對大學生適應問題,尤其是大一新生的適應不良問題,通過講座、課程、自助手冊等多種方式開展適應教育,使其在大學生活中充分發揮自身潛能,實現自我價值。
1、新生入學適應心理健康教育講座
內容:從環境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系適應、心理適應四個方面開展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教育講座,并組織新生參觀體驗心理中心。
2、“幸福心生活,快樂心工作”系列大講堂之五
“幸福心生活”系列大講堂
內容:邀請河南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學系教授王瑤,為我校新進教師做題為《享受生活,品味幸福——健康心態保持與調適》的專題講座。
“快樂心工作”主題活動
內容:通過心理督導、危機干預工作坊等形式對學工隊伍進行學生心理危機應對技能培訓;組織學工人員報考心理咨詢師資格,報名培訓;征集全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案例;與人事處、學工部結合,做好對新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宿舍管理員等的心理健康技能培訓。
4、為新生印制《心理健康自助手冊》。
5、拍攝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宣傳片。
6、在新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
(四)合作教育
為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意識,訓練學生的合作行為,增加學生的團隊意識,設計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溝通,學會合作,感受團結的力量。
1、心理素質拓展訓練營
內容: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骨干力量為主要對象,通過“孤島求生”、“生死電網”等項目,對心理發展聯合會、院系心理部、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靈信使開展團隊合作教育,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溝通,學會合作,感受來自團隊集體的感動與力量。
2、成立朋輩心理咨詢團,
內容:通過朋輩心理咨詢團,增強學生心理自助與互助能力。
3、舉辦第二屆心理運動會
內容:通過開展千足一心、月球行走、鼓動人心、生命之水等11個項目,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使學生充分感悟合作與分享。
(五)生命教育
生命是人生的起點,也是人生的終點。讓學生認識生命的寶貴,珍愛生命,珍惜當下,學會捍衛生命的尊嚴,激發生命的潛能,提升生命的品質,實現生命的價值。
1、心理普查
內容:開展20xx級新生心理普查,并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對普查中篩查出的重點學生及時反饋、重點談話、定期跟蹤。
2、危機干預
內容:完善四級網絡的運轉和服務,加強各學院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建設,堅持心理危機周報制、月報制和隨時匯報制度。做好心理危機學生的危機干預工作。
特色活動
為了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營造“人人關注心理,人人注重健康”的校園文化氛圍,舉辦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大型心理健康活動,全面貫徹感恩教育、愛的教育、適應教育、合作教育、生命教育的理念。
1、萬人心理運動會
在全校范圍內開展第二屆心理運動會,設置大眾參賽項目、代表參賽項目、教工參賽項目,比賽項目包括千足一心、月球行走、鼓動人心、生命之水等11個項目。其中大眾參賽項目分年級進行,要求各院系分別按一、二、三、四年級學生人數的90%、70%、60%、60%組織學生參加本年級的比賽項目。通過舞蹈安師小蘋果、心理健康操表演以及各種比賽項目讓師生共同感受感恩教育、愛的教育、適應教育、合作教育、生命教育。
2、心理素質拓展
以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骨干力量為主要對象,設定特殊的環境,讓受訓者直接參與整個過程,在參與的同時,去完成一種體驗,進行反思,獲得感悟。通過孤島求生、高空斷橋、生死電網、坎坷人生路等項目,使其充分認識到感恩、愛、適應、合作、生命在學校生活和學習當中的重要性。
三年級心理輔導課教案 篇2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心理課的內容,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健康
教學重點:
1.讓學生了解健康和心理健康的標準。
2.如何應對成長中的煩惱。
教學過程:
1).引導環節在上課之前首先在黑板上畫一個人形的輪廓;老師啟發:同學們,我們一起回想一下,逢年過節的時候我們總是會祝福別人身體健康,現在重慶也提出健康重慶這個口號,可見“健康”這個詞呢,在我們生活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那么請問大家,覺得健康的狀態應該是怎樣的呢?【引導學生從身體,心理和社會人際關系去重新詮釋健康】
2).講授健康新標準隨著社會生活的進步和發展,世界衛生組織WHO生組織宣布:健康不僅僅指人的身體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認識心理健康。選擇健康是我們對生命的敬佩,是對人類生存意義的追求。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了新的標準,即“健康是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
【圖解:將人形輪廓一分為二,即身體和心理】近年來世界衛生組織又提出了衡量健康的一些具體標志:
1、精力充沛,能從容不迫地應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2、處事樂觀,態度積極,樂于承擔任務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變化;
5、對一般感冒和傳染病的一定抵抗力;
6、體重適當,體態勻稱,頭、臂、臀比例協調;
7、眼睛明亮,反應敏銳,眼瞼不發炎;
8、牙齒清潔,無缺損,無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
9、頭發光潔,無頭屑;
10、肌肉、皮膚富彈性,走路輕松。健康的四大基石
【板書】健康需要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健康的心理。
3).怎么看待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具體標準:
1、自我認識方面:應該能夠客觀全面地認識自我并接納自我,有心理安全感;
2、獨立性方面:應該具備基本的獨立生活和學習能力,能夠解決日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3、情緒方面:要求情緒基本穩定,心態比較積極,能夠適當控制自己的情緒;
4、人際交往方面:應該能夠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在社會交往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感;
5、環境適應方面:要求能夠接受現實、承受挫折,并采取合理措施應對困難。
此外,心理健康包含自我和諧與社會和諧。心理健康不是靜態的指標,是動態變化的過程。心理健康標準不是疾病診斷標準,應適合大眾。如何看待我們平日的煩惱等等,是不是就意味著你的心理不健康呢?講述身邊同齡人的故事,讓學生明白這些煩惱不是個人特有的,自己有也很正常。老師啟發:我們的身體其實也不是一直都健健康康的,偶爾也會生病,天氣涼了,我們容易感冒,那么我們就會注意,吃藥,增衣,以免感冒加重。我們的心理跟身體一樣,也是會生病的;有的時候,我們的情緒比較低落,對自己的某一些方面不是很滿意,不知道怎么去和別人交流,會害怕某些事物等等,這個時候,我們的心理就跟我們的身體一樣,生了病,病也是分輕重的,有的時候,我們的一些煩惱隨著時間,或者自己能夠解決,有的時候我們會取求助身邊的朋友,長輩,那么有的時候,我們可能就需要心理咨詢師,協助我們來走出困境。
4).結尾老師總結:今天我們主要了解了健康的新含義,雖然我們不可能一直都是開開心心,情緒也會起伏跌宕的時候,會遇到一些困難挫折和困惑,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成長中所有的煩惱,走過這些煩惱,我們才真正地長達成人了。在以后的課堂,我們將逐一去探索我們的內心,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