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課程教案(通用3篇)
心理輔導課程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學生認識到暗示的巨大作用,學會在生活中減少消極暗示,增加積極暗示。
活動方式:
心理小實驗、舉例子
教學準備:
紙杯、水、暗示例子
教學過程:
1、學生念自我激勵口號
2、實驗:學生品嘗水,暗示水是有味道的。
3、討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
4、暗示有神奇的作用。
5、平時也會使用心理暗示,學生舉例。(積極:口頭禪:小事,我來搞掂。啦啦隊的鼓勵,自己對自己說:穩住,不著急。)
(消極:考試緊張、沒信心:“我不行、我干不好的”)
6、討論什么情況下使用心理暗示能收到好的效果?
(生病時、考試時、演出時、回答問題時、學習時、完成任務時)
7、實踐:背古詩
心理輔導課程教案 篇2
輔導目標:
培養學生樂觀進取的精神,面對困難和挫折能保持積極的心態。
輔導方式:
故事啟發、討論
輔導過程:
1 、學生念自勵口號。
2 、導入:這節課教大家看穿別人的心理。
先回答一個問題:假如你中午放學后回家的路上自行車胎爆了,你會是什么樣的心情,第一反應會怎么想?
同學們的回答可以分為幾類?從他們的回答中你能知道這個人的性格是怎么樣的?
3 、樂觀的重要:樂觀—自信。在人生的旅途中,一帆風順是不可能的,總會遇到挫折、失敗、坎坷,樂觀的心境能激發你對生活的熱情,如果失去樂觀,沒有自信,那么在困難把你打倒之前,你自己就先把自己打倒了。
賣傘老太太的故事、一瓶水的故事、一盆花的故事。學生也可以自由說。
4 、想想說說:
學生回憶曾經遇到過的挫折,及當時的想法,現在你會怎么想?
5 、如何培養樂觀心態:
想開心的事
鼓勵自己、警句
自我解嘲
6 、總結
樂觀的人心理最健康,人最大的光榮不是永不跌倒,而是跌倒后還能站起來,當你站起來時,你會發現比原來位置向前一步,昂起頭,把樂觀裝在心中,讓微笑掛在唇邊。
心理輔導課程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讓學生學會正確對待人際關系中的誤會。
活動方法:
1.讓學生談談當自己被誤會時的內心感受,盡量減少猜疑,減少誤會。
2.教師教給學生正確對待誤會的策略。
活動過程:
1、學生念自勵口號
2、導入:請同學們做一回小小心理醫生,給下面這個同學解決這個難題:
老師,有一件事,一直埋藏在我心里,不敢對您說,可是憋在心里實在難受,現在,讓我寫信告訴您吧!
那是一堂作文課,您講得津津有味,可不愛學習的劉毅同學卻偷偷地折起紙燈籠來。作為班長的我不愿打擾您講課的思路,就用手輕輕地拐了他一下,提醒他不要再做小動作,可他連聽都不聽,繼續折他那可愛的小燈籠。趁您轉過身在黑板上寫字時,我又輕輕地警告他:“上課不準做小動作!”可能他發現您在注意我們,便迅速地將燈籠扔在我的座位下。
這時,您轉過身來,三大步跨到我的身旁,惡狠狠地批評了我:“什么班長,帶的什么頭?上課還帶頭講話。”我輕輕地說:“我沒有。”見您批評我,劉毅幸災樂禍地舉手告道:“老師,他上課還折燈籠呢!”于是您便在我的座位下找到了證據。我輕輕地反駁:“不是我。”不容我解釋,您不分青紅皂白,將燈籠撕得粉碎,然后命令我一小片一小片地撿起來。您又兇神惡煞般地說:“你真是討厭透頂,撤了你的班長職務,罰跑步二十圈。”我一邊跑一邊哭。下課了,同學們都圍過來看稀奇,您又當著那么多人的面諷刺我、嘲笑我……,我真恨不得找個洞鉆到地下去。我不知道那一天是怎么過完的!
一連多天,我的心沉甸甸的,在學校不敢和同學們玩,在家里不敢對爸爸、媽媽講,夜里常做惡夢 ……
老師,您嚴格要求我們沒有錯,可是您為什么不經過調查就惡語傷人,體罰學生呢?您知不知道,由于您經常誤會同學們,大家都怕您,都不敢親近您?您應該知道,這樣下去,只會同“優秀班集體”的差距越來越大。
老師,希望您看了這封信,不要再誤會我們了。
3、想一想:
1.課文中消除誤會的方法你認為能達到目的嗎?如果你遇到了這類事會怎么做?
2.你想沒想過怎樣才能防止或減少誤會?
4、說一說:
說一件你或身邊的人被誤會的事,當事人是怎么處理的?對其消除誤會的方法評價一下。
5、送你一句話:
做自己認為對的事,不怕別人不理解。
6、總結:
誤會是挫折,是考驗,更是一種鍛煉。誤會發生后,正確地給予處理,會使人際關系更加親密,反之,則導致人際關系緊張,嚴重者造成人際關系破裂。同學間各種各樣的誤會時有發生,正確對待這些誤會,也就成了人際關系指導的內容之一,當誤會產生后怎么辦?一般而言,可采取以下方法:
(1)對癥下藥,進行直接或間接地給予解釋,澄清誤會。當你被誤會時多說幾句話,就能驅散一片烏云。這時候的說也要講究藝術,你們覺得應該怎么樣“說”?(先聽,表示理解,再說明自己的想法)練習。
(2)坦然置之,進行冷處理,讓時間和實際行動消除誤會。當然,還有更多的方法用來消除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