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湖春行》教案(精選12篇)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并默寫。
2.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積累文言詞匯。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剩下兩首。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飽覽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導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在杭州做過幾年地方官,興修水利,鞏固堤壩,官聲極好。他在閑暇時喜歡游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歡的地方。這首詩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寫的。
2.誦讀全詩
。1)聽錄音把握文章重點字詞。同時,注意斷句,七言詩的節拍有“///X,//X/.”。。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學生集體朗讀
3.研習文章
(1)學生快速瀏覽,結合課文注釋疏通文意。
指導:
首聯:寫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霸颇_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景。早鶯、新燕。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景。亂花、淺草。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行不足”,陶醉、流連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靶胁蛔恪保且驗榭床蛔,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2)探究學習
①詩中兩聯各寫了那些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谀男┰娋湔f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③文中為什么說是“幾處”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明確:
、僭琥L、新燕、亂花、淺草;
爭暖樹 啄春泥
、谧類酆䱷|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墼娙藢χ車挛锏倪x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蘇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姹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遠眺:天容水態
。^:早,新,爭,啄 鶯燕新來
↓亂,淺,漸欲,才能 花草向榮
白沙堤 行不足———————————情:游興未盡
案例分析:《錢塘湖春行》長教版-八年級(上)中的一篇詩歌。
古詩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于是,我嘗試用“自主、質疑”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在《錢塘湖春行》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眮磉M行導入,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詞,在朗讀中積累。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我在旁邊加以點撥和引導,讓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大膽的提出,然后我再讓同學們幫助解決,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氛圍。通過讓學生尋找春天特有的景物,來理解詩的“春意”,通過尋找關鍵詞,來體現詩歌的靈魂。
一、課前準備體現“自主”學習。課前布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交給學生學習的任務,讓他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并要求他們利用所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互相交流。在這個教學環節中,著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大綱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搜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白居易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說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二、質疑討論見民主。這個環節中,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后,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后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系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蘊藏著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三、想象誦讀悟深意。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大自然的情感。在視聽情景中,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體會感情,受到白居易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學到了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和背誦在詩的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煉,瑯瑯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彼,我讓學生反復誦讀、體會、品味。
四、遷移運用積累詩文。課后作業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范圍。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中描寫的景物都有了了解,那么同學們回去把自己腦海中所想象的美麗的西湖早春圖描畫出來,下節課我們看看那些同學畫得最有創造性。
2、背誦這首詩。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局限于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 掌握朗讀技巧,有感情地反復朗讀直至背誦。
2. 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聯想感悟詩歌內容。
3. 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的熱情,培養審美和品鑒能力。
教學重難點:
朗讀并背誦;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感美;運用聯想和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課時安排:1課時
課前準備:
1.制作導學案,布置學生查找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思考本課的重難點問題。
2.多媒體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一、 激情導入:
同學們,蘇東坡曾寫過這樣一首詩:“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边@首詩是描寫哪里的美景呢?對,西湖。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痹诿利惖奈髯雍希粌H流傳著動人的愛情故事,更有一首首動人的、優美的詩篇。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西湖美麗景色的《錢塘湖春行》,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二、 初讀詩歌:
(一)讀準字音、節奏:
師:請同學們拿出之前所預習的導學案。我們在學習一首詩之前,首先是要去讀它。請一位同學來朗讀全詩。
生讀。
師:請一位同學來評價 他(她)的朗讀,認為他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做出示范。
預設:學生可能評價字音、朗讀節奏或是情感方面,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做相應點評或補充。
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先在書上劃分出詩歌的節奏,根據學生的劃分,教師引導主要可以按照二二三的節拍來劃分,只是在朗讀的時候一定要做到“聲斷氣不斷,音斷意相連”,注意氣息的運用,不要刻意停頓。
生齊讀。
(二)讀出韻律:
師:找出這首詩的韻腳
生:西、低、泥、蹄、堤
師:介紹律詩的二四六八句的最后一個字押韻,首句可押韻也可以不押韻。方法指導:押韻是為了讓整首詩聽起來更朗朗上口、音韻和諧、便于記誦。我們在讀律詩時,對于押韻的字要稍微拖長一點,再齊讀。
師:過渡:讀準節拍和韻律還不夠,還要讀出感情,怎樣讀出感情呢?必須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情感美。那么接下來我們一起具體的看看這首詩的內容。
三、 品讀詩歌:
。ㄒ唬┙忸}
師: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的標題
生讀。
師:從標題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 地點:錢塘湖; 時間:春天; 事情:游覽。
連成一句話:作者春天前往錢塘湖(西湖)游覽
(二)品讀首聯
師:寫文章時要緊扣標題,我們看這首詩是不是這樣。先看首聯是如何緊扣標題來寫的?即首聯中的哪些詞語能夠與標題中的詞語對應?
預設:結合書上注釋,孤山寺、賈公亭是西湖特有的,緊扣“錢塘湖”
結合書上注釋解釋,水面初平和云腳低 緊扣“春”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結合朱自清《春》中的“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和浮云低垂,與水相接幫助學生理解詞語。
師幫助學生找怎么樣緊扣題目中的“行”,從“北”和“西”,可以看出作者是邊走邊看,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公亭的西邊,明白作者出游的行蹤。
齊讀首聯
。ㄈ┢纷x頷聯和頸聯
師:從題目和首聯看出,作者在春天來到西湖,從孤山寺出發,經過賈公亭,作者放眼望去,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浮云低垂,同湖面相連。那么,除了水面和云腳以外,作者還看到了哪些景物呢?繼續往下讀。
生:從頷聯和頸聯找出:早鶯 新燕 亂花 淺草
師:頷聯中的早鶯和新燕都屬于——動物,頸聯中的亂花和淺草都屬于——植物,鶯是春天的歌者,燕是春天的信使,還有五彩繽紛的花朵,新生的草,這又是作者看到的初春的一番美麗景象。頷聯中的“爭”采用了——擬人的修辭,“爭”和“啄”通過動物的情態和動作表現了春天的生機勃勃,這兩個字要重讀。
一起齊讀頷聯和頸聯。
師:老師我在講課的時候呢,喜歡讓我的學生動腦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用自己的雙眼和真情去感受文本,不迷信權威。那這首《錢塘湖春行》呢,是千古流傳的描寫西湖美景的名家名篇,其中最有名的就是頷聯和頸聯。但是我們今天要來做一個小小的挑戰,我們來做一個游戲,挑戰白居易,我們把頷聯和頸聯七言改為五言,大家看行不行。怎么改?討論一下,不只有一種改法。
預設: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幾鶯爭暖樹,家燕啄春泥。
師:強調,律詩的頷聯和頸聯必須要對仗,要構成對偶句,在你改完之后也要構成對偶句。
預設:花欲迷人眼,草能沒馬蹄。 亂花欲迷眼,淺草能沒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師:改了之后可不可以?請你針對某一種改法說一說不能改的理由。
預設:
1.頷聯中的“幾處”,“誰家”去掉后,可以理解為“處處”、“家家”,不能更好體現“初春”之景。同理,去掉“早”和“新”也一樣。
師補充:
2.頸聯中的“亂”字寫出的是詩人邊走邊看,時間久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暗切題中的“行”字;而草剛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去掉后不符合詩意。
3. “漸欲”是“漸漸就要”的意思,強調一個動態過程;“才能”是“剛剛能夠”的意思,強調程度,這兩個詞也恰好描繪的西湖初春的景象,讓人想到過不了多久,這里就會姹紫嫣紅開遍,呈現出草長鶯飛二月天的熱鬧景象。
4.至于去掉“人”和“馬”,唐朝人們有騎馬游春的習俗,馬在淺草上輕快地走,人的心情自然也感到舒適,加上如此的美景,不禁讓人聯想到真是“踏花歸去馬蹄香啊!況且刪掉“人“和“馬”,就讓整首詩缺乏了畫面感。
師:從剛才挑戰白居易的游戲中我們發現,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往往一個字,一個詞就是一幅畫,一個生活場景,一段歷程,讓人遐想,引人深思。雖然我們挑戰失敗,但也讓我們明白:在讀詩的過程中,如果我們一概而過,很難發現其中的韻味,只有仔細推敲,用心品味,讓詩歌浸潤心靈,才能真正體會到詩歌的語言美和意境美,才能品到“春風又綠江南岸”;“紅杏枝頭春意鬧”這樣的煉字,才會浮現“著一字而意境全出”的畫面。
師:大家閉著眼睛試背一下這兩聯。
。ㄋ模┢纷x尾聯
通過剛才的分析,前三聯寫的都是“初春”之景。我們經常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寫景肯定包含有抒情,那試想你是白居易,在一個最美的季節,來到美麗的西湖,看到這些美麗的景象,你的心情會怎樣?(喜悅)那作者的心情是否和你猜想的一樣呢?你從哪一聯知道的——尾聯
齊讀尾聯。
師:尾聯中有一個字說明了他的感情?——愛
作者最喜愛的是不是剛才看到的景物?不是。最喜愛——白沙提。
他有一個動作表明了,是“行不足”!靶胁蛔恪笔且驗椤翱床粔颉,詩人從孤山寺到賈公亭,再到白沙提,最流連忘返的就是“白沙堤”,寫到這,作者已經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白沙提有什么好?——“綠楊陰里”,初春時候,柳條將舒未舒,除了這點,“白沙堤”到底怎樣美,我們不知道,作者也不再寫,留下含蓄的結尾讓我們去回味和想象,這也是詩歌的精妙之處。
我們再來朗誦這首詩,那現在除了準確、流利,還應該做到——有感情(喜悅),請你帶著喜悅的心情自己讀一讀。
請一位同學帶著喜悅的感情給我們讀一讀。
時間充足可以教師范讀,學生小聲跟讀。
四、 悟讀詩歌:
過渡:“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老師的朗讀不過也就是加入了自己的體會和理解。相信大家通過練習,也一樣可以讀得很好。下面我們就來交流一下你的感受吧。
優秀的寫景的詩篇往往都是“詩中有畫”,詩歌用最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豐富的內容,現在設想你穿越時空,夢回唐朝,來的美麗的西子湖畔,利用這首詩中的景象,找出你最欣賞的句子,運用聯想和想象,用優美的語言將畫面描繪出來。
妙筆生花:
在……中,我仿佛看到了……
在……中,我仿佛聽到了……
在……中,我仿佛感受到了……
請兩三名同學交流。
五、 拓展延伸:
收集有關描繪西湖或早春景象的詩句,積累在讀書筆記本上。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3
一、欲讀——進入詩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斷。
2、請你說一說: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詩里。讓我們隨白居易一起去錢塘湖游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
2、教師范讀。并要求學生標注出停頓。
(1)、教師講解詩的節奏,學生找規律。
(2)、結合幻燈展示的停頓齊讀。
(3)、以接龍的形式讀詩。
(4)、節奏既可以按音節劃分,又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范讀。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4、學生介紹作者。
5、同桌一人讀,一人閉上眼睛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圖畫。
6、邊想象畫面邊讀。
三、賞讀——解其妙處。
1、問題一:詩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斷,使人是如何把它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的?
明確:游蹤。
2、問題二:如果我們把這首七言詩的頷聯去掉三個字,變成一句四言詩。你感覺怎么樣才會不傷害這首詩歌的美?
學生交流后回答:早鶯爭樹,新燕啄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3、問題二繼續探究:
早鶯爭樹——新燕啄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試讀這一句,體會添加上的字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注意重音的處理。
四、誦讀——詩我交融。
1、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所表現的畫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學生描繪,教師板書總結。
結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頸聯。
男生讀出醇厚,女生讀出景美請柔。
3、同桌之間吟詠背誦。
4、制作卡片,送給同桌。要默寫上這首詩。
提示這些字的寫法:啄,陰,初
5、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春行”。
6、春詩春歌知多少。
拓展閱讀賞析《春曉》、《詠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五、讀罷——咀嚼應用。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兩組例句。學生齊讀。
布置作業:設計一個語境,恰當的用上“亂花漸欲迷人眼”。
起立齊誦《錢塘湖春行》。
板書設計:
節奏
錢塘湖春景行蹤
水漲云舒喜悅孤山寺
鶯爭燕啄賈公亭
花亂草淺白沙堤
以上就是小編分享的錢塘湖春行教案的全部內容,如果對你有幫助,請繼續支持語文網,并提出您的寶貴建議,小編會盡最大的努力給大家收集最好最實用的教學文章!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教學重難點:
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課前準備:
1、收集與春有關的資料;
2、收錄機、磁帶;
教時:
一個
教學設計:
一、備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初讀熟悉全詩
三、熟讀理清游蹤
。ò鍟汗律剿拢Z公亭,白沙堤)
四、精讀尋覓春景
小組自由討論,學生分組討論后自由發言)
。ò鍟核皆频,鶯爭燕啄,亂花淺草)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ò鍟何骱绱簣D)
五、品讀詩中妙筆
看書,討論,自由發言。
六、悟讀景中情語
1、自由討論作者詩中流露的情感(板書:最愛)
2、師生一起討論晏殊的詞《浣溪沙》的情感
七、展讀盡顯春機
板書設計: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水平云底
賈公亭鶯爭燕啄
白沙堤亂花淺草
(最愛)西湖早春圖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了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為重點。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為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現理論中認為:“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比~圣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為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采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為;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復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教學過程:
一、預習
預習要求;
1、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2、了解詩人及創作背景
通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為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并且可以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導入新課。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為課堂創設情境。隨著柳枝搖曳,伴著春花競放,他們會很快走進萬物復蘇、爭奇斗艷的春天里。把學生思維引入了正軌,激發了興趣。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讀詩
想詩
解詩
賞詩
悟詩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并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著讀可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里,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著。
“解詩”——
★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說說詩大意。
★找出詩中所繪景物并且尋求游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通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為后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于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為橋梁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才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為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并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里大膽的發揮。
“賞詩”——
◆點擊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游子思鄉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畫面(找出隱藏著的圖畫)
D、品詩韻(如平仄和諧、末字押韻,對仗、對偶等)
◆賞析詩歌(寫、畫)
教師點擊賞詩方法目的在于發揮其主導作用。初中生三年下來不會閱讀、賞析詩歌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在這里提供方法在于為他們終身閱讀和賞析詩歌奠定基礎。
葉圣陶曾說:“文學鑒賞猶如采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采到晶瑩的礦石!弊寣W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獲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造已經和諧統一。
“想詩”——
請一位“小導游”將游者帶到錢塘湖游覽。游者可以閉上雙眼,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著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著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里,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總結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總結:
1、這堂課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一、有感情的朗讀誦讀全詩。
二、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想象詩的畫面。
三、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并初步賞析詩歌。
【教學重點】
美讀詩歌,想象詩歌中的畫面,體會詩歌情景交融的形象美、情感美。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教學方法】“剝而復加層層疊加”法
【教學過程】
一、傳說——導入新課[“白娘子西湖斷橋畔”課件]
是的,發生在杭州西湖。白娘子與許仙初次相遇就是在——西湖斷橋處!
風光旖旎的西湖不僅有著美麗動人的傳說,還有著山川秀麗的景色。今天我陪同你們身臨其境地享受一番、一飽眼福,愿意嗎?
今天因為同學們的面子大,我還請到了唐朝詩人白居易做我們的導游,他曾經但任過杭州刺史,請他帶領我們穿超時空隧道,走進西湖,瀏覽西湖,F在就請同學們將書本打開到P148頁。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
二、熟讀——感知全詩
1、作者簡介:哪一位同學了解白居易,向大家介紹一下![見課件]
2、自主學習:
希望大家不要保守!請說出來,與大家共享!生1:書讀百遍生2:古詩常識生3:感知畫面生4:領悟意境生5:把握感情同學們說的很好,適合自己的學法就是最好的方法。下面就采取大家摸索出來的學習方法來學習這首古詩。
3、常識了解:
配樂《花好月圓》,生先讀,生再互相點評,4個人:男讀女評、女讀男評。
但讀書是有講究的,是有技巧的。譬如說,誦讀古詩時:
友情提醒:(1)讀準字音;(2)讀清節奏;(3)讀出韻味
下面請同學們邊聆聽范讀,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押韻。
(一)第一次播放朗讀——聆聽范讀[課件5:單畫面型的朗讀]
[課件6]這首七言律詩詩句的節拍是: / / / X, / / X / ,
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dī)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ní)
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tí)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dī)
(二)第二次播放朗讀——模仿齊讀[課件7:活動畫面型的朗讀]
三、精讀——理清游蹤
四、聽讀——盡顯春機
示例:春水新漲,幾與岸平,所以說“初平”;白云重重疊疊,云氣低垂,接近水面,與西湖水面的波瀾連成一片,所以說“云腳低”。[見課件]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老師行間巡視、輔導。然后點撥,師小結。
老師也來湊個熱鬧,看老師畫得如何?最想表達的是哪一句呢?
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
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
鶯歌燕舞,
花亂草綠,
游人如織
的西湖
早春圖。
下面再請一位“小導游”將我們帶到那錢塘湖游覽。你們班級哪一位同學們是朗讀高手?請她來朗讀一下:掌聲有請!
同學們,閉上雙眼,在“導游”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的翅膀,飛翔到早春的西湖。
[品味想象]
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云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著搶著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著銜泥筑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里鉆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里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閑,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五、悟讀——景中情語
師問: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最愛”
六、品讀——尋覓春蹤
生:早春。同學們你認為哪一句寫得最好?為什么?重點應該在頷聯和頸聯。
【授人以漁】今天我也來顯露一手,說一說我個人是如何學習這首古詩的,愿意給老師一顯身手的機會嗎?我個人認為:運用“剝而復加層層賞析”的方法,更有利于我們賞析詩句。
所謂的“剝而復加,層層賞析”的方法。就是通過把詩句的修飾語先剝落下來,只留下句子的主要陳述對象。然后再一層一層地加上去,每加一層,分析一層,這樣“剝而復加”的過程就是一個“層層賞析”的過程。
先看簡單的頸聯:
花迷人眼——草沒馬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第一層:加了個“亂”字,使我情不自禁的聯想到朱自清《春》中的名句。朱先生是這樣描繪的,請同學們輕聲跟讀:
“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這幾句話給“亂”字作了最好的注解,由此也可以聯想到花的勃勃生機。
第二層:加了個“淺”字,說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剛“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馬蹄踏在綠草如茵的草地上,那草兒嫩綠的汗液可曾染綠了馬蹄?
花迷人眼——草沒馬蹄
亂花迷人眼——淺草沒馬蹄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游戲活動】
你給我一個平臺,我給你一個驚喜;我給你一個杠桿,希望你翹起一個地球。為了感謝大家剛才給我一個表白的機會,現在我給同學們一個展示才華的機會,請同學們模仿我的學法來賞析頷聯。
為了更好的完成這項學習任務,我們先來放松一下,做個游戲。
游戲活動規則:
1、分男女兩個隊派。
2、一人運用語言和動作解說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但不能涉及到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中的原字,出現一個就算失敗。
3、一人背對屏幕,面對觀眾,只能看前面人的動作表演、口頭語言解說,說中屏幕中所出現的詞語,就算成功。
4、游戲時間:每一個詞只能解說一分鐘。
5、每組競猜四個詞語,每猜對一個得25分。
6、得分高的為贏家,獲獎品一份。
7、班長計時。
【活動過程略】
【模仿走路一】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仔細推敲、多次錘煉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王安石都是其中的典范。據說王安石為了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曾經修改過六次。下面再請同學們模仿我的學法,仔細推敲、揣摩詩中的語言。
再看頷聯:
鶯爭樹燕啄泥
1、鶯爭暖樹燕啄春泥
2、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3、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處處) (家家)
【模仿走路二】
頷聯中“鶯爭樹、燕啄泥”是作者眼中所見到的景象,“鶯歌燕舞”一貫認為是春的景象,因為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黃鶯用它婉轉流利的歌喉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燕子穿花貼水,銜泥筑巢,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但是這并不能體現早春特色。
這一聯中的“漸欲”和才能”又是詩人觀察、欣賞的感受和判斷,這就使客觀的自然景物化為帶有詩人主觀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讀者受到感染。
第一層:[“暖”、“春”]
加了個“暖”字,暖樹是向陽的枝頭,黃鶯爭搶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它們還懼怕早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說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濕潤,透著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蘇醒過來了。
第二層:[“早”、“新”]
加了個“早”、“新”字,這兩個字,寫出了人們初見鶯燕的喜悅。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仿佛帶著滿臉欣喜的神色,在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的消息的使者。人們或許會想:連黃鶯、燕子都來了,身上厚重的棉衣應該脫掉了,應該像黃鶯、燕子一樣,歡暢地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笆婊钍婊罱罟牵稊\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一年之計在于春’”嘛!
第三層:[ “幾處”、“誰家”]
加了個“幾處”、“誰家”。請注意,這里不是“處處”、“家家”,范圍上是很大限制的,用語也極有分寸,一方面因為少而帶有欣悅之情,另一方面這時畢竟還是初春,還沒有到“到處鶯歌燕舞”的時候。
三層分析下來,令人驚嘆:詩人寫的真是初春景色!
七、展讀——學以致用
通過剛才的模仿訓練,以及同學們的密切配合,老師發現,你們已經基本上掌握了運用“剝而復加層層賞析”這一賞析詩歌的方法,你們不感到高興嗎?想不想再試一下?好!為了讓同學們再大顯身手,一展才華。請同學們課后再試用這種方法試著賞析一首散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用這種“剝而復加”的方法賞析:
《天凈沙秋思》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詩境散化”的方法就是用優美的散文語言,再通過豐富地聯想和想象,將詩歌所蘊涵的意境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jǚ jǚ)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暮鴉在樹梢上盤旋,昏鴉要歸巢了;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看到“小橋流水人家”,炊煙縷縷,是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山了,太陽也回家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八、尾聲——相約明天
親愛的同學們: [課件展示]
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同學們不要忘記我們曾經到此一游;不要忘記風光秀麗的西湖,不要忘記優美動人的傳說;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互相切磋過,用白娘子的話說這是一種“緣分”。
我們在此相約:
在座的各位同學,等你們也成了“杭州刺史”的時候,就不再麻煩白居易他老人家了,請你
再次帶領我們在座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一起去享受一下,還有我本人,行嗎?白娘子與許
仙千年等一回,一千年太久,只爭朝夕——20年等一回!
為了我們的緣分:
同學們,請伸出你們的雙手,用你們的真誠,熱情地感謝各位領導、老師蒞臨指導!
[注:上面所述是本人于20xx年在縣五中教學輔導片開的一節公開課時所設計的一篇教案]
錢塘湖春行
【教學過程簡案】
一、傳說——導入新課
二、熟讀——感知全詩
三、精讀——理清游蹤
四、聽讀——盡顯春機
五、悟讀——景中情語
六、品讀——尋覓春蹤
七、展讀——學以致用
八、尾聲——相約明天
課后作業:
拓展延伸——學海無涯
一、用這種“剝而復加”的方法也可以賞析杜牧的《清明》:
雨紛紛————————人斷魂————————酒何處—————————杏花村
清明雨紛紛——————路上人斷魂——————借問酒何處———————遙指杏花村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二、牽手課外讀詩與識法
識法,就是識其方法。以詩為例,例如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欣賞者的文章可以寫出上千個字,說意境如何優美,詩情如何動人,可能對讀詩者會有一些啟發,但要讀詩者真正讀透這兩句詩,還須教人以詩法。如果一法不談,讀詩者讀前是此等人,讀后還是此等人,就算白讀。這里,“兩個黃鸝”是兩個點,“一行白鷺”是一條線。春日景色無奇不有、無物不美,杜甫不可能都寫,他選擇了兩個點、一條線。這就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用點線經營詩境空間的方法,叫“點線經營法”。用此法如果能讀出唐代王之渙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中,“白日”如點由上而下,“黃河”如線由西往東,那簡直就是大徹大悟了。
幾年前,我曾與幾位女中學生討論過唐代張祜的《宮詞》。詩曰:“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碑敃r她們正在為這首詩是寫宮女的哀怨還是寫作者對宮女的同情爭執不休。我發表了我的意見。我認為,這么成功地寫出宮女的哀怨正是成功地表現了作者對宮女的深刻同情。這首小詩,可以讓我們學習的東西很多。例如“故國三千里”是寫空間之遠大,“深宮二十年”是寫時間久長。這是“時空經營法”。一個宮女的深重哀怨,不用多言,僅以一個空間一個時間便表達出來了。如果用其他方法去敘述描摹,可能簡約精妙到如此?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7
[教材簡析]
《錢塘湖春行》選自《白氏長慶集》。是一首寫西湖頗具盛名的七言律詩,也是一首唱給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贊歌。全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一路上,詩人在那湖清山綠、水漲云舒的西子湖畔,飽覽了鶯歌燕舞、花繁草嫩,最后,才意猶未盡地沿著楊柳成蔭的白沙堤,一步三回頭,戀戀不舍地離去了。全詩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詩人帶來的喜悅之情。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背誦全詩。
2.能借助注釋,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古詩大意。
3.通過感情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中生機勃勃的初春美景,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教學重難點]
通過感情誦讀、合理想象,感受詩中生機勃勃的初春美景,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設計]
一、課前展示,點出春
課前學生誦讀古詩。課前談話。引導學生背一背關于春天的古詩。
二、引出新課,發現春
1.板書課題。
2.讀了這個題目,你能試著說說它的大意嗎?
預設:春天行走在錢塘湖。(游玩、漫游等。)
師:錢塘湖是什么地方?
三、初讀古詩,讀好春
1.出示初讀要求
。1)將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得字正腔圓,并讀出詩歌的節奏;
(2)借助注釋試著說說詩歌大概的意思。
2.初讀交流:
。1)讀:
、僬垉缮x,正音:“寺、沒、堤”等字。
、谠囍x出詩歌的節奏、韻律。一生再讀。
③全班齊讀。
。2)說:
你從哪些詩句中發現詩人寫的是春天?
預設:相機品讀“水面初平云腳低”。初步體會江南春湖的水態天容。
(3)填:
詩人游覽了西湖的哪些地方?
白居易漫步在西湖畔。他從( )的北面到了( )的西面,繼續行走,最后,漫步在西湖東邊的( )。
預設:相機品讀“最愛湖東行不足”,感受詩人“行不足”中的不知疲倦、流連忘返。
四、品讀古詩,感悟春
1.過渡:為什么詩人會百游不厭、流連忘返呢?一路上他還欣賞到了什么景物?
預設: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讀: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品味詩歌語言。
師:讀著讀著,哪些字詞引起了你的注意?
預設一:“爭”。這個“爭”仿佛讓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生各抒己見。
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描繪與“爭”字進行對比,感受詩歌語言的凝練。朗讀。
預設二:“新”:剛從南方飛回來!白摹保好τ阢暼〈耗唷
這真是一群﹍﹍﹍﹍的燕子。朗讀。
拓展:讀著讀著,還有哪些描寫春天小動物的詩句浮現在你的腦海?
交流。課件補充。從中感受詩人從動態的角度寫出了鶯歌燕舞的生機勃勃。
預設三:“亂”。從“亂”字感受春花姿態萬千、顏色不一、種類繁多的特點。
預設四:“淺”。選擇恰當的意思:①時間短;②程度深;③矮小、鮮嫩;④跟“深”相對。
引:盡管是靜態的亂花,卻使人﹍﹍﹍﹍;盡管是靜態的淺草,詩人卻看到它﹍﹍﹍﹍﹍﹍﹍﹍。于這靜處,我們也讀到了春天的﹍﹍﹍﹍。
小結:“鶯歌燕舞”、“亂花錢草”這些初春的畫面,它們就藏在詩人的詩句中。板書:詩中有畫。讀出這一幅幅畫。
五、升華情感,吟誦春
1.引讀最后兩句,感受詩人的流連忘返、意猶未盡。板書:畫中有情。
2.帶著喜悅、喜愛的感情朗讀全詩。
3.背誦,積累。
六、拓展升華
出示《憶江南》其一、其二,引導學生課后鞏固積累。
[板書設計]
早鶯 詩 畫
錢塘湖春行 新燕 中 中
亂花 有 有
淺草 畫 情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8
目標:1、有感情的朗讀誦背全詩。
2、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3、啟發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
4、引導學生了解自然,熱愛自然,尊重自然。
一、 導入。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遷下邽( 今陜西渭南 ) 。晚年官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它是我國最著名的風景區之一。唐宋以來,寫西湖的詩篇多得難以統計。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這首詩以即景寓情見長,寫詩人騎馬瀏覽中所見到的西湖早春風光,使人覺得生意盎然,如親見一般,真不愧為名篇。
二、初讀熟悉全詩:
1、 聽錄音,要求學生正音正字;
2、 生齊讀;正音正字
3、 抽生朗讀,指導朗讀技巧(聲音洪亮,節奏抑揚頓挫,情感自然)
4、 師范讀,學生思考:a、劃出壓韻的字;b、分析這是一首什么體裁的古詩?c、找出其中的對偶句,體會其特點。
三、讀讀講講問問。
問:詩人是騎馬游西湖,所以詩里提到了“游蹤”,但詩里寫游蹤跟散文不一樣,是用不著作細致交代的,要仔細想想才看得出來。試誦讀全詩兩遍,然后說說詩人的游蹤。(從孤山的北面到湖東的白堤)
問:我們說這首詩寫的是早春景象。,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呢?(早鶯、新燕、亂花、淺草)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云腳低”,寫白云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筑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按:這是總問,以下再逐句問。)
問:“湖面初平”寫的是怎樣的景象?(春水初生,湖面水位上升,與堤平。)為什么說“云腳低”?(“虧腳”,指下垂的云,水位上升,湖面上的云自然顯得低了,這是早春景象。)講:杜甫有句云“日腳下平地”,形容太陽落山;李賀有句云“露腳斜飛濕寒兔”,形容露水下落之狀。腳,有下垂義。
問:“幾處早鶯”有什么含義?(鶯不多;如多,當為“處處”。)為什么“爭暖樹”。(余寒猶在,鳥兒也想曬太陽。)鶯不多,燕子多不多呢?(“誰家”猶言某家,“銜新泥”者,始筑巢也,可見也不多。)鶯是春天的歌手,燕是春天的信使,鶯燕不多,故為早春。這兩句專寫鳥兒。
問: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最愛湖東行不足”一句說明詩人流連忘返,已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
問:第五、六句寫了什么?(花草)為什么說“亂花迷眼?(詩人在馬上觀花,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這樣寫,跟詩題有關嗎?(暗切題中“行”字)淺草有什么用意?(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沒蹄”,也是暗切題中“行”字。)
問:最后兩句是怎么結住全詩的?(用抒情方式)這兩句頗有韻味,能品味出來嗎?詩人最喜愛的是什么?(在白沙堤的綠楊陰里按轡徐行,可是開頭只指出方位,“湖東”,面積太大了,為什么詩人“最愛”呢?到最后才點出白沙堤和它的景物特征,這就耐人尋味了。)
四、精讀尋覓春蹤:
師:請閱讀全詩,想一想,寫了春天的哪一個階段?
生:早春
師:小組自由討論,詩中哪些地方是在描寫初春的西湖?
歸納:大致有春水,春云,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在具體分析時,結合朱自清的《春》中春花,春草的描寫。
師小結:白居易用妙筆為我們繪出了一幅水漲云舒鶯歌燕舞,花亂草綠,游人如織的西湖早春圖。
五、品讀詩中妙筆:
師:古人對語言的錘煉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須”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范。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花開之多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你能找出一些嗎?
生:看書,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歸納:“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六、悟讀景中情語:
師:請全班有感情的朗讀全詩一遍,思考:作者在全詩中流露出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生:自由發言
師:詩中哪一個詞最能概括這種感情?
生:“最愛”
師歸納:前六句景中有情,后兩句情中有景,全詩情景交融
師:學了《春》、《錢塘江春行》我們對自然應該持什么態度?
生:自由發言(熱愛自然,保護自然,尊重自然)
師:錢塘湖除了優美的自然景觀,還有兩位大忠臣陪在湖邊,知道他們是誰嗎?
生:于謙和岳飛
師:于謙寫了“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則是對岳飛的褒揚,我們要學習他們“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風亮節。
七、要求學生誦讀古詩
八、教師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一個“行”字上,“行”字寫得好,才能見出騎馬游春的樂趣。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一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游程中所見;最后用“綠楊陰里”寫白沙堤之景,這樣,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能力目標: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培養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情感目標:感受作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學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
誦讀為主,學生為主,先學后教,當堂訓練。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授課時數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
1、導入新課
2、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詩人。他的歌政治傾向非常鮮明,重視諷喻,崇尚簡單易懂。代表作有長篇敘事詩《長恨歌》、《琵琶行》。
二、揭示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背誦詩歌;
2、用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準確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三、整體感知
1、點名朗讀,同學糾正。
2、聽錄音朗讀,感染學生。(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標出韻腳)
3、學生齊讀詩歌一遍(注意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1)、通過詩歌的題目,我們可以發現什么信息?大家猜一下作者是如何游西湖的?
。2)、作者游西湖的路線是怎樣的呢?
。3)、此詩寫的是西湖什么時候的景色?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出來?
四、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請放聲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同桌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2、生自學;師巡視;教師抽查學生自學情況。
3、指名學生譯講詩歌。
五、三讀課文,品味探究。
1、詩中為突出早春的特點,描寫了那些典型的景色?
2、“幾處”為什么不是“處處”?“誰家”為什么不是“家家”?
3、舉例說明本詩中引用了何種修辭手法?
4、詩中直抒胸臆的詩句是哪句?
5、師生共同歸納賞析詩歌的方法。
六、拓展延伸
猜猜下列詩句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再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進行排列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3、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七、課堂達標訓練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1)“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中的“漸欲”和“才能”表現了
(2)這首詩是寫作者的興趣不在于介紹某一處名勝或某一種景物,而是從總體著眼描繪
八、課外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
2、根據你對《錢塘湖春行》的理解,把它改寫為一篇小短文,題目自擬。
九、教師寄語
最后老師根據這首小詩,送給大家一幅對聯,希望同學們都能做一個富有詩情、詩心之人:
鶯歌燕舞,姹紫嫣紅,西湖處處春明媚
詩情畫意,齊歡同樂,心海時時愛暖盈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10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詩人基本信息。
2、梳理詩歌中,作者所“行”處見到的景致,體會寄寓在意象中的情感。
3、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二、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三、教學過程:
1、作品說明,作者信息簡介:
本詩以“行”字為線索,從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終。以“春”字為著眼點,寫出了早春美景給游人帶來的喜悅之情。尤其是中間四句,景中有人,人在景中,寫出了自然美景給予人的感受。從結構上看,從描寫孤山寺一帶景色到描寫白沙堤一帶景色,中間的轉換不露痕跡,銜接非常自然。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之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2、梳理作品中的意象、體會作者在意象中寄寓的情感:
《春夜喜雨》的題眼是“雨”字,而《錢塘湖春行》的詩眼就是一個“行”字,一貫而下,統攝全篇。在作者“春行”之時,移步換景,美好春景化作詩人筆下的一串串意象。這些春季典型的意象,成為全詩,引人注目的焦點。
“水面”“云腳”“早鶯”“暖樹”“新燕”“春泥”“亂花”“淺草”“綠楊”“白堤”
自“孤山寺北賈亭西”起,行至“白堤”,作者選取的都是最能表現“春”的景象。
“一切景語皆情語”。春雨過后的西湖,水色天光,波起波平;“早鶯爭春”“春燕啄泥”寫盡初春時節的生命活力;“亂花迷眼”“淺草新長”將花草的整個生長過程展現得淋漓盡致;最后一聯更是直抒胸臆,以一個“愛”字,一個“不足”點明——作者在早春風光中的無比喜悅、熱愛之情。
1、品味詩歌中具有藝術張力的字、詞:
本詩在內容理解,情感體會上的難度不高,抓住意象則能正確體會作者的情思。但本詩最大的成功之處,除了移步換景,不著痕跡外,更重要的是運用了一系列極具表現張力的字、詞。這些點睛之筆,使本就春意盎然的詩歌,平添一份生命力。
“早”鶯、“新”燕。一“早”一“新”,交相輝映,共同營造出早春的別致而新鮮的景象。
“漸欲”兩個副詞,取代了動詞的效果,表現出春季“亂花”自含羞待放到嬌艷怒放的整個過程,極具動態感和生命張力。硬是將原本一時一刻的景象表現成一個完整的生命生長過程。
“才能”與“漸欲”對仗,表現出春草新長時的“新”“嫩”感。
這些字、詞,緊扣一個“春”字,也將整首作品推向了一個藝術高峰。值得品味。
2、反復品讀詩歌:
感受作者陶醉在西湖早春風光中的愉悅之情,以及詩歌藝術手法上的張力。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11
一、欲讀——進入詩境。
1、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片斷。
2、請你說一說:春天究竟在哪里?
春天在......更在白居易的詩里。讓我們隨白居易一起去錢塘湖游覽一番。
二、初讀——感知詩意。
1、學生自讀。
2、教師范讀。并要求學生標注出停頓。
(1)、教師講解詩的節奏,學生找規律。
(2)、結合幻燈展示的停頓齊讀。
(3)、以接龍的形式讀詩。
(4)、節奏既可以按音節劃分,又可以按意義單位劃分。范讀。
3、結合注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4、學生介紹作者。
5、同桌一人讀,一人閉上眼睛想象,在腦海中勾勒圖畫。
6、邊想象畫面邊讀。
三、賞讀——解其妙處。
1、問題一:詩中的春景本事一些零散的片斷,使人是如何把它組合成一幅幅流暢的畫面的?
明確:游蹤。
2、問題二:如果我們把這首七言詩的頷聯去掉三個字,變成一句四言詩。你感覺怎么樣才會不傷害這首詩歌的美?
學生交流后回答:早鶯爭樹,新燕啄泥。鶯爭暖樹,燕啄新泥。
3、問題二繼續探究:
早鶯爭樹——新燕啄泥。
早鶯爭暖樹——新燕啄春泥。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試讀這一句,體會添加上的字詞有什么表達效果。注意重音的處理。
四、誦讀——詩我交融。
1、張開想象的翅膀,把你最喜歡的詩句所表現的畫面和情感涌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
2、學生描繪,教師板書總結。
結合朱自清的《春》,品析頸聯。
男生讀出醇厚,女生讀出景美請柔。
3、同桌之間吟詠背誦。
4、制作卡片,送給同桌。要默寫上這首詩。
提示這些字的寫法:啄,陰,初
5、讓學生到講臺前表演“春行”。
6、春詩春歌知多少。
拓展閱讀賞析《春曉》、《詠柳》、《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五、讀罷——咀嚼應用。
“亂花漸欲迷人眼”在今天已有了新的用武之地。
屏幕展示兩組例句。學生齊讀。
布置作業:設計一個語境,恰當的用上“亂花漸欲迷人眼”。
起立齊誦《錢塘湖春行》。
板書設計:
節奏
錢
塘
湖
春景 行蹤
水漲云舒 喜悅 孤山寺
鶯爭燕啄 賈公亭
花亂草淺 白沙堤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12
一、創設情境
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入題。
二、朗讀與感悟
1、聽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試讀,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讀,檢查效果。
4、讓學生說說初讀的感受。
三、賞讀與品析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吧。那么,請大家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用下列句式說話:
①“在……中我看到了……”
②“在……中我聽到了……”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學生自由活動,用句式練習說話。
如:從一二句中,我仿佛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他正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蕩,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云朵地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初早鶯爭暖樹”中,仿佛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四、補寫創造。
1、師述: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
明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里”外,未作任何說明。
2、師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假如說,我們面前有一張大的畫布,在畫布上,畫上高大的綠楊,樹下是平坦修長的堤岸。你還會在畫布上添上什么?)
3、學生自由活動后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艷艷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著胡須,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
五、總結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