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通用8篇)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1
設計說明
根據本課時的復習內容和特點,依托教材提供的練習題,從以下兩個層次進行復習。
1.引導學生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這一層次的復習,首先讓學生按照顏色分類,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自己分類的數據,然后將數據填入統計表中,初步體會到整理數據的全過程。在按照顏色分類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完成按照形狀進行分類,以鞏固整理數據的方法。
2.引導學生按照自選的標準進行分類。
這一層次的復習過程能讓學生體驗到分類結果的多樣性。通過以上的復習設計,使學生會用簡單的統計表、象形統計圖來呈現整理的結果,并培養學生從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地看待事物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若干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不同形狀的平面圖形)
師:同學們,這些圖形都是我們學過的平面圖形,誰能告訴大家它們的名稱?
(教師指名匯報)
師:同學們的記憶力真好,今天我們就利用這些平面圖形來復習有關分類與整理的知識。
設計意圖:通過辨認平面圖形,為復習課的展開奠定基礎。
⊙復習梳理
1.復習按照指定的標準分類。
(課件出示教材94頁3題)
師:這么多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卡片混在一起,你們能分別按照它們的顏色和形狀把它們分一分嗎?
(1)按照顏色分類。
師:請同學們小組合作解決,要知道每種顏色的卡片分別有多少張,應該怎么辦呢?
(學生小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方法一:先分一分,再數一數。
先按照紅、綠、藍、黃、粉五種顏色把卡片分成五類,然后數出每一類的張數。
方法二:邊數邊畫。
學生展示畫的結果:
方法三:用文字方式呈現分類的結果。
紅色 綠色 藍色 黃色 粉色
5張 3張 6張 2張 4張
師:請根據你們用不同方法分類整理的結果,把教材94頁3題(1)中的表格填寫完整。
(學生自主填寫表格)
師:根據表格中的數據,請你提出數學問題,并自主解答。
(學生之間根據數據互相提出問題,并解答)
(2)按照形狀分類。
師:根據按照顏色分類的方法,請同學們按照形狀對這些卡片進行分類,并自主填寫教材94頁3題(2)中的表格。
(學生小組合作,按照形狀分類,并填寫表格)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表格并動筆算一算,不管是按照顏色分類還是按照形狀分類,卡片的什么是不變的?
(引導學生說出卡片的總數量是不變的)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復習按照不同標準分類的方法,進一步體會到分類結果在單一標準下的一致性和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更好地體會分類思想。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結合多種數數活動,會數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100的意義。
2、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會數、會讀100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
1、在多樣化的數數活動中,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感受數數的樂趣。
2、會用不同的方法來數數。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數數培養數感,感受位值。
2、通過觀察、操作、解決問題等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在表達和交流中的作用,培養發散思維能力,感受數數的樂趣。
二、教學重點:
1、會認100以內的數。
2、學會運用不同的方法數出數量10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
三、教學難點:
數數時,當數到接近整十數時,下一個數是多少。
四、教具、學具準備:
一次性紙杯一個、花生、小棒各100。
五、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數20以內的數。
師:小朋友們,會數數嗎?我們一起來數到20,好嗎?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課件2)
誰能接著數下去?
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就與數數有關。
2、小朋友們,你家里有幾口人?你一天吃幾頓飯?每天上幾節課?你知道咱們班有多少名同學?你今年幾歲了?
師:看來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來認識生活中的數。大家認識它嗎?(師出示實物花生)你知道老師這個紙杯里裝多少花生嗎?
生:不知道。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數花生。(板書課題:數花生)
(二)探索新知
1、師:想一想,一把花生有多少個呢?請小朋友們先自己估一估,然后抓一把,數一數。
學生活動。
2、師:淘氣和笑笑兩個小朋友卻為了數花生發生了爭執,我們一起去看看吧?(課件3)
師:我們怎么幫他們呢?
引導學生說出數出多少后,再比較大小。
講解二十九后面是三十,九十九后面是一百。(課件4)
淘氣有一百顆花生,笑笑也有一百顆,他們倆是一樣多的。
3、數一百。
師:你能數出一百顆花生嗎?
學生活動數出一百顆花生。同桌相互檢查是否是一百顆花生。師巡視其中,對于有困難的同學給予幫助。
活動后思考:可以怎樣數花生?怎樣數才能又快又對呢?
4、教學數一百的方法。
(1)一個一個地數
師:讓我們一起跟淘氣一個一個地數花生,看誰能數到一百?(課件5)
(2)兩個兩個地數
師:笑笑可不一樣,她是兩個兩個地數的,讓我們一起跟她兩個兩個地數到一百吧。(課件6)
(3)五個五個地數
思考:怎么才能數得更快些?(課件7)
思考后得到五個五個地數,然后師生一起跟隨演示五個五個地數到一百。(課件8)
(4)十個十個地數
師:你還能數得更快些嗎?(課件9)
生:十個十個地數。
師:你的反應真快!我們可以十個十個地數。
師生一起跟隨演示十個十個地數到一百。(課件10)
5、再次數一百。
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數到一百。
(三)鞏固練習
1、按要求數一數。(課件11)
(1)活動一:一個一個地數,數出三十六個花生。
學生自由數花生,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注意聽整十數的數法。
(2)五個五個地數,數出八十個花生。
同桌互相數給對方聽。
2、在下面各數的'后面,連續數出五個數來。(課件12)
數出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九和九十五后面的五個數。學生先獨立完成,后集體訂正。課件演示。
3、圈一圈,數一數。
出示圖片,讓學生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再圈一圈,最后數一數。(課件13、14)
(四)拓展延伸:
出示情境圖。(課件15)
兩種形狀各有多少個,先估一估,然后再想出如何數的辦法。
學生活動,師行間巡視,對于有困難的學生給予幫助。
(五)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課件16)
1.在數較多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數,也可以兩個兩個地數,還可以五個五個地數或十個十個地數。
2.我能數到100了。
六、板書設計:(課件17)
數花生
一個一個地數
兩個兩個地數
五個五個地數
十個十個地數
七、教學反思:
《數花生》這節課主要結合多種數數活動,教會學生數100以內的數,初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數的意義。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已經有了10個一是1個十的經驗,但由于認識的數只是限于20以內,因此還沒有建立起以“十”為單位和按“群”計數的概念,所以在數數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遺漏和重復。所以這節課的教學,我通過讓學生自己的親手操作,使學生自己感知數的組成規律進而對100以內數的數數有一定的了解,并掌握其內在的規律。
在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思維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自己理解的方法數數,如,有一個一個的數,有兩個兩個的數,有五個五個的數,有十個十個的數。教學過程是愉快的,在數花生的時候,每位學生都是積極的,高興的。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3
設計說明
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量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是學生認識減法的現實意義的一次擴展,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教學伊始,先安排一個“擺一擺”的游戲,引導學生重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多少,使學生感受到這種方法在比較多少時的優越性,從而自覺地接受并掌握這種方法,為學習新知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對減法意義的理解。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擺一擺”或“畫一畫”的方法表示題目中的信息,分析數量關系,使學生明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與“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一樣,都要用減法計算。從而加深學生對減法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
學生準備:圓形紙片 三角形紙片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
1.擺一擺,說一說。
師:第一行擺5個圓形紙片,第二行擺和第一行同樣多的三角形紙片。邊擺邊想:怎樣擺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呢?
(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師:我一眼就看出這位同學擺的圓形紙片和三角形紙片同樣多,不用數就看出來了,能說說你是怎樣擺的嗎?
預設
生:我是一一對應著擺的。
師(演示課件):是這樣擺的嗎?大家覺得這種擺法怎么樣?
師: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擺法再擺一擺,擺的三角形紙片要比圓形紙片多4個。
(學生操作后匯報自己是怎樣擺的)
師:用一一對應的方法來擺,能很清楚地發現誰多誰少。
2.導入新課。
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少幾)”的問題。(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擺一擺,說一說”,讓學生直觀地感知數量的多少,體會一一對應方法的重要性,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教材21頁例6情境圖。
師:從情境圖中你們知道了什么?
請學生仔細觀察,從圖中找出數學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預設
生1:同學們在玩套圈游戲。
生2:已知小雪套中了7個,小華套中了12個。
生3: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2.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1)動手操作,理解題意。
①擺一擺:用圓形紙片將小雪、小華套中的個數分別擺一擺。
②分一分:將小華的圓形紙片分成兩部分,看看小華比小雪多多少。
③說一說:圖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2)列式計算,解決問題。
師:你們能列出算式解決這個問題嗎?
預設
生:12-7=5(個)。
師:誰能說說算式中的各部分分別表示什么?
預設
生:“12”表示小華套中的個數,“7”表示小雪套中的個數,“5”表示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
(3)明確比的過程和方法。
思考:如果沒有小雪套中的7個,能確定小華套中的被分成了哪兩部分嗎?
小結:把小華套中的12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和小雪同樣多的7個,另一部分是比小雪多的5個,所以求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用減法計算。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4
教學內容十幾減6、5、4、3、2
教學要求
1、進一步感知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2、在觀察操作中經歷學習過程,逐步發展探究,思考的意識能力,重視算法多樣化。
3、能解決生活中相關的實際問題,體會實現數學的價值,發展學生的`數學意識。
重點難點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學會十幾減6、5、4、3、2的計算方法,同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集體備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引導:在美麗的森林里,住著聰明機靈的小老鼠杰瑞和可愛的小兔子杰比,他們是一對好朋友。
有一天,太陽真好,小老鼠杰瑞跑去和杰比玩,看見小兔子杰比正在采蘑菇呢!
提問:仔細看圖,你從圖上知道了些什么?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1)一共有多少個蘑菇?6+5=11
(2)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花蘑菇有6個,藍蘑菇有幾個?11-6=5
(3)一共有11個蘑菇,其中蘭蘑菇有5個,花蘑菇有幾個?11-5=6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合作探究
(1)11-5,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小組討論交流。
方法一:5+6=1111-5=6
方法二:10-5=55+1=6
方法三:11-1=1010-4=6
從11開始往前數。
(2)優化算法:你認為哪種算法最容易?
2、嘗試運用。
計算11-612-313-4
(1)提問:你是怎么算的?能用最容易的那種算法來算嗎?
(2)交流算法。
三、活動體驗,建構知識。
1、想想做做第1題。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交流時讓學生說說題目的意思?
2、想想做做第2題。讓學生觀察每組題目,比一比相同與不同的地方,再算一算。
3、想想做做第3題。算算比比,感受退位減與不退位的計算方法區別。
4、想想做做第4題。讓學生看題,說說題目的意思,然后獨立完成在書上。
5、想想做做第5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在書上,集體交流時說說用什么方法做的,為什么要這樣做?
四、回顧。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你知道怎樣計算十幾減6、5、4、3、2嗎?
板書設計:
十幾減6、5、4、3、2
13-5=8
情景圖11-6=512-3=913-4=9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5
教材分析:
比多比少是學生在初步認識減法的意義、能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個數的多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學習用減法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掌握比多比少的計算方法,使學生更進一步對減法的認識,從已知整體與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減法計算,到比較兩個數相差多少用減法計算,運用畫圖操作幫助學生更直觀的理解題意,了解要解決問題的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轉化計算思維,理解用減法計算的道理。
學情分析: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對于比多比少并不陌生,在一年級上冊就已經接觸過誰比誰多,誰比誰少的基礎知識,運用畫圖進行比較,學會運用一一對應的技巧比較多少,一年級下冊的比多比少是結合上冊的畫圖理解進行擴展,更深層次在技巧上解決問題運用減法進行計算。課前可讓學生進行畫圖一一對應的方法,復習舊知,為學習新知做準備,用好圖形,拓展學生對減法現實意義的認識。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應用題的結構特點、數量和分析方法,能正確解答此類應用題。
2、經過畫一畫,擺一擺,算一算等教學設計,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或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系,正確選擇算法。
教法: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一年級,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差,喜歡新鮮的事物,如游戲、講故事、比賽等活動進行授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我利用洋蔥學院的動畫微課開展教學,吸引學生的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升教學效率。
教學準備:
教學PPT、小圓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出示課件小貓和魚的排列圖,讓學生復習比多比少舊知,使學生快速感知比多比少知識,使學生迅速進入主題課堂,我設計讓幾位學生舉手回答并進行獎勵環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復習導入演示
2、讓學生拿出小棒擺出5根和12根,教師提示上面擺一排,下面擺一排。學生擺好之后,我就引導學生說出一一對應的方法進行比較誰多誰少。
讓學生擺一擺
師:比一比,說一說,說誰比誰多,誰比誰少?多多少?少多少?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引導學生用一一對應的方法)。師: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應用題。板書:《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數學信息,我們需要解決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說出重要信息和要解決的問題)
信息1:小雪套中了7個;信息2:小華套中了12個;問題: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數一數,比一比,并拿出小圓片我們來一起擺一擺,咱們來比賽,看看誰是小聰明。
展示情境圖
2、課件演示擺一擺,讓學生更直觀感知誰比誰多
課件演示擺一擺和注意怎么擺
師:誰知道小華套中的圈可以分成哪兩部分?
請學生上來分一分(畫虛線)指指這兩部分。
課件演示講解
課件演示講解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擺學具,從具體實物操作的過程中感知“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的文字表述,明確多的數可以分成兩部分,是哪兩部分,蘊含減法計算原理,為新課應用題打下基礎。
師:要求小華套中的個數比小雪的多幾個,也就是從12里去掉哪一部分就是小華比小雪多套中的個數。
師:除了以上老師講的方法,還有什么方法呢?引導學生說可以用出減法計算。
課件演示并講解
師:為什么這樣算呢?算式中的12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讓學生舉手回答并說一說。這個設計可以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更好的理解題意。
3、利用PPT演示小雪比小華少幾個的算理,讓學生明白小華比小雪多幾個與小雪比小華少幾個意思相同,都用12-7=5(個)。
課件演示
知識點小結
三、鞏固訓練
出示情境圖,你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怎么解答?讓學生用練習本畫一畫并列式解答,2分鐘后,讓兩名學生舉手回答:分別來找出關鍵信息和問題,讓一名學生上臺寫算式進行解答,教師進行訂正。
課堂鞏固練習題
課堂鞏固練習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學生齊讀課題,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要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用減法計算,用大數減小數。
課堂所學知識點總結
五、板書設計
解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幾或少幾”的問題
小華比小雪多套中幾個?
小雪比小華少套中幾個?
減法計算:大數減小數
12-7=5(個)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6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內容:本冊教材分為“生活中的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實踐活動”四大內容。
(二)教學要求:
1、結合生活中的具體情境,通過“數鉛筆”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的模型的過程;會數、會讀、會寫100以內的數;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能夠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體會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2、結合生活情境,學生將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加減法算式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探索并掌握100以內加減法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計算;能根據具體問題,估計運算的結果;初步學會應用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感受加減法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通過購物活動,結合生活經驗,認識元、角、分及其相互關系,認識各種面額的人民幣;結合購物情境進行簡單計算,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4、通過觀察身邊的簡單物體,初步體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是不同的,發展空間觀念;在實際測量與交流中,體會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體會厘米和米的實際意義,了解厘米和米的關系,能估測和使用測量工具測量物體的長度。
5、經歷從立體圖形到平面圖形的過程,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等平面圖形,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經歷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圖形的過程,感受圖形世界的豐富多采,并能設計有趣的圖案。
6、通過簡單的調查活動,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過程;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并和同伴交流。
7、在一些實踐活動中,學生將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發展解決問題和運用數學進行思考的能力;在與同伴合作和交流的過程中發展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總體思路
1、在豐富多采的活動中,保證基本的運算技能。
2、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積極探索運算方法,讓學生體驗算法多樣化。
3、結合生活情境發展學生的數感,發展估算意識和技能。
4、重視操作活動,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解決生活問題。
5、重視調查活動,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
6、陪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和良好習慣,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并與同伴合作交流,培養學生初步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生活中的數
1.1數鉛筆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老師今天帶來一樣東西(出示裝有15枝鉛筆的盒子),知道里面是什么嗎?生:粉筆、糖、……
師:其實里面裝的是鉛筆。上課之前老師想跟你們玩猜鉛筆有多少的游戲,愿意和我玩嗎?生:(興趣極濃,大聲回答)愿意!
(評析“猜猜老師盒里裝的是什么?”“愿意和我玩猜鉛筆有多少的游戲嗎?”這一話題的提出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望,為新知識的學習作好鋪墊。)
(二)提供探索機會,經歷學習過程
1、操作、數數
師:(老師把盒子里的鉛筆全抓在手中)同學們,猜猜看,老師手里的鉛筆有幾枝?生:(自由猜測)6,9,15,…
師:同學們猜了這么多,那到底誰猜的對呢?怎么辦呢?生:數一數就知道了。
師:好,我們數數看,(把鉛筆拿在手上邊數邊擺在桌上)1,2,…,15,有15枝,你猜對了嗎?(臺下猜對的學生發出一陣歡呼聲。)
師:好,我們再來猜,(教師在桌上再添鉛筆)現在有幾枝?生1:20枝。生2:5枝。
師:原來有15枝,再添上去,應該怎么樣?生:肯定比15枝要多。(自由猜測,在猜測的基礎上數數發現有20枝。)
(評析估計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環節中,教師通過創設“猜一猜鉛筆的數量是多少”,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當學生把估算當成胡亂猜測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使學生體會到檢測估算正確與否的策略與方法,加強對學生數感與合情推理能力的培養。)
師:我們再來猜。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7
學習目標(三維目標)知識與能力:了解數位(個位、十位、百位)的意義及順能正確地讀、寫100以內的數。
過程與方法:能用100以內的數描述身邊的事物,體會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感受數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1、在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出數的過程中,學生能正確的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比較大小的'方法,會用“>”、“<”、“=”表示比較的結果。
2、能夠正確口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
教學準備掛圖、小棒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景,觀察情景圖
1、同學們也讓我們踏上神秘的南極大陸進行實地考察,好嗎?
2、你在南極大陸上都看到了什么?看誰能把話說完整。
3、先讓我們估計一下,天上有多少只賊鷗?冰上有多少只賊鷗?冰上有多少只企鵝?
學生試著估計一下,并說說是根據什么估計出來的?
二、提出問題
看樣子南極的朋友還真不少,就讓我們用數字把朋友的數量記錄下來好嗎?
三、解決問題
1、想一想,這些數字你想怎樣記?
2、把你的好辦法,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讓他們幫你聽聽怎么樣。
3、你能把這些數字記錄下來嗎?試一試。
4、相信你會把這些數字讀得非常正確。
5、小組同學交流想法,并用計數器演示。教師結合學生的回答用計數器幫助演示數的寫法,并讓學生說說每一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加深數位意義的理解。
6、小組內一個同學用計數器演示,其余同學讀數并把數字記錄下來
7、:通過讀數和寫數,你都有什么發現?
揭示:讀書和寫數,都從高位起。
四、應用拓展
1、聯系生活實際,找一找我們的周圍什么地方用到數字?(全班學生的總數、男同學的人數、女同學的人數等等)。先讓學生用該數字說一句話,再讓其余同學把數字記錄下來。
2、“自主練習”第1題,先讓學生獨自做題,把自己寫的數讀給小組同學聽,在小組內交流寫法。
3、“自主練習”第2題,先讓學生整體觀察這張表,有什么發現?再讓學生獨立填寫各空格里的數。填完后,先讓學生自己觀察有什么發現?
小組交流。
全班匯報。
五、課堂: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第(2)課時
一、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1、上節課我們在南極考察時看到了天上有47賊鷗,冰上有32只賊鷗,看到這兩條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呢?
2、學生自由提問。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中,如果出現“一共有多少只賊鷗?”可以讓學生想辦法數出賊鷗的總數,如果有學生會計算的話,可以計算出來,但對學生不作統一要求。如果學生不能提問出“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提問。
二、解決問題
1、“怎樣才能知道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有什么辦法?”讓學生知道問天上的賊鷗多還是冰上的賊鷗多,其實就是比較47與32的大小,“怎么比較47與32的大小呢?”
2、學生獨立思考。
3、小組交流想法。
4、全班交流,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
三、拓展應用
1、“自主練習”第3題,學生獨立做,做完后小組交流想法。
2、“自主練習”第5題。
(1)同學們先用小棒擺一擺,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擺的。注意讓學生把圖中的條件和問題表述清楚。
(2)在理解圖意后列式計算。
(3)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么樣想的,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
(4)學生自主選擇喜歡的方法做第5題。
3、“自主練習”第7題。
(1)、先讓學生明白題意。
(2)、學生獨立去做,在交流自己選擇的結果和想法。
(3)鼓勵學生說己的想法。
四、課堂:
小學一年級的數學下冊教案優秀 篇8
設計說明
本課時是在學生學習了20以內的加、減法、認識了100以內的數的基礎上學習的。這既是前面學習口算的拓展,又是以后學習筆算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或兩位數的基礎。為了讓學生掌握好這部分知識,本節教學設計突出以下兩點:
1.注重課前的復習,溫故而知新。
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設計了有針對性的復習題,復習10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和數的組成,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下面利用數的組成計算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掃除障礙,讓學生順利通過知識的遷移,掌握新知識。
2.關注練習的實效性,在鞏固中提升能力。
當學生掌握了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的計算方法之后,及時地跟進練習,并通過創設情境使練習變得活潑有趣,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計算活動中來,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練習的質量,有效地鞏固了所學知識,提升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口算卡片玉米圖片
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口算下面各題,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10+8=10-5=14-10=6+10=
2.進行數的組成練習。
45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59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3個十和6個一合起來是。
8個一和7個十組成的數是。
設計意圖:復習10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和數的組成,為下面學習整十數加一位數及相應的減法作鋪墊。
⊙創設情境,學習新知
1.課件出示例8情境圖。
(1)過渡:張老師到商店里給同學們買一些寫字本,鼓勵同學們把字寫好。
(2)課件出示張老師買寫字本的情境:售貨員先搬出來3箱,每箱10本,又拿來2本。
(3)提問:誰能說說你從圖中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預設
生1:售貨員先搬出來30本,又拿來2本。
生2:可以提出的問題是“張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本。”
生3:張老師一共花了多少錢?
(根據學生的發言,有選擇地板書:張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本?)
2.解決30+2和2+30。
(1)提問:要知道張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本,該怎樣計算?
(學生口述,師板書:30+2)
(2)請學生嘗試計算并說說自己的想法。
預設
生1:利用數的組成計算,3個十和2個一合起來是32。
生2:用接著數的方法算,接著30數兩個數是32。
(3)提問:要求“張老師一共買了多少本”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回答后教師板書:2+30)
師:怎樣計算呢?你是怎么想的?
預設
生:2+30可以用數的組成計算,也可以利用交換加數位置的方法計算。
3.解決32-2和32-30。
師:張老師一共買了32本寫字本,發給同學2本以后還剩多少本?怎樣計算?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32-2)
師:誰能說說這道題應該怎樣計算?
預設
生1:利用數的組成計算,從32里面去掉2個一就剩3個十,得數是30。
生2:利用想加算減法,因為30+2=32,所以32-2=30。
師:誰還能提一個用減法計算的問題?
預設
生:張老師一共買了32本寫字本,發給同學們30本,還剩多少本?
師:怎樣列式計算?說出你的算法。
(學生討論后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