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教學設計(精選5篇)
小學一年級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
第一冊第53—55頁及練習八第2、3、4題。
教材分析:
1、關于直尺圖兩端的缺口。
直尺圖左端不畫口是可以的,一年級的小朋友對小于0的數是沒有感受性認識的,也沒有過早涉及的必要。直尺圖右端的口必不可少,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自然數逐1增長的規律,以及自然數個數的無限性。2、關于比較8、9的大小,通過點子圖來比較,其目的在于認識7、8、9之間的關系,7在8的前面,7比8小,8在9的前面,8比9小。這種認識顯然過于狹隘,應該讓小朋友在更廣的區間內認識9以內數的關系,這樣,更進一步增強數感。學情分析:
1、關于數數。
前面已學習了7以內數的認識,對認識數的哪幾個方面內容有初步的感知,有了數數、了解的'順序和大小比較等能力。重點讓學生理解數自然數是一個一個地數。
2、關于數的組成。
對于數組成,學生在學前教育中已有基礎,但大多流于死記硬背,而現在重點在于讓學生理解分什么,如何有序地分,由其中的一組還能還能想到什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學會數出數量是8和9的物體的個數,會認數、讀數、寫數;知道9以內的數的順序,能正確比較9以內數的大小;會區分基數和序數,理解8、9的組成。
2、過程與方法:
通過看一看、數一數、擺一擺、填一填、想一想、說一說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經歷認識8、9的過程,感受8、9的組成,初步體會有序思考的方法,并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及初步的數學交流意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8、9的數數與認數感受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通過探索和發現8、9的組成,激發學生探究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欲望;在引導學生從8、9的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過程中,滲透事物之間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學生能正確數出數量是8、9的物體的個數,會讀、會寫數字
教學難點:
學生會正確書寫數字8、9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數字卡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王大伯養了一群小豬,把小豬編了號,看,它們來了!
1、這些小豬的編號各是幾?一共有幾頭小豬?(課件:7頭小豬跑著出來,身上有編號4、1、6、2、5、7、3)
2、請你按編號順序把小豬們排一排隊好嗎?你有幾種排法?(1、2、3、4、5、6、7或7、6、5、4、3、2、1)你是按什么順序來排的?
3、王大伯又買了2頭小豬,該編上什么號呢?(引出8、9)板書課題:8、9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8、9的含義及順序。
(1)擺一擺。
師:你會用小棒來表示已經編上號的7只小豬嗎?(學生操作)
師:王大伯又買來一只小豬,這時是幾只小豬?(板書:8)你還會用小棒來表示嗎?你是怎么擺的?(學生操作)擺成自己喜歡的圖形。
師:8號的小豬該排在隊伍的什么位置呢?(學生說電腦演示)你是怎么想的?(板書:7<8
師:王大伯再買來一只小豬,這時是幾只小豬?(板書:9)你還會用小棒來表示嗎?你是怎么擺的?(學生操作)
師:9號豬要加入它們的隊伍中,應該排在哪里呢?你是怎么想的?
(2)說一說。
看著整齊的隊伍,你知道些什么?用8和一個數比大小,誰能說一說。用9和一個數比呢?
(4)活動。
教師活動:教師獎勵小獎片給表現好的學生,先發7張,再發1張,問學生是幾張?發了8張小獎片,再發1張,問學生是幾張?
學生活動:9名表現好的學生到前面。
師:第8個同學指的是誰?為什么會出現2位同學呢?從左邊數第9個同學是誰?從右邊數起呢?(指名回答)從左數起的前面8個同學轉個圈,從右數起的前5位同學先回到座位上。2、8、9的寫法。
(1)說一說8、9像什么?
(2)師范寫
(3)學生在書上描寫
(4)學生互相欣賞3、8、9的組成。
(1)9的組成。
師:9只小豬都關在一個豬圈里太擠了,王大伯新建了一個豬圈,把9只小豬分別關到兩個豬圈里,王大伯可能會怎樣關這9只小豬呢?
請你拿出9根小棒代替9只小豬,擺一擺,分一分,看看你有多少種方法?誰能想辦法,分得又快又好。
小組交流你的方法。
根據學生的匯報板書:
討論9的組成的記憶方法:你有什么辦法記住這些分法,把你的方法說給同桌聽。(由一組想到另一組。同時老師整理改變板書:
(2)8的組成(用小棒分一分)
(3)完成“做一做“
三、練習
1、活動:同學們在學習中常用到尺子,請小朋友們拿出直尺找一找數學8在哪里?9呢?用尺子連一連,書上練習的第2題。
2、小豬聊天猜年齡。(課件出三只小豬在豬里的情境)
小豬一:我的年齡比7大,我可能是幾歲?
小豬二:我的年齡比9小,我可能是幾歲?
小豬三:我的年齡比6大,比9小,我可能是幾歲?
小學一年級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內容選自小學美術教材第一冊第十課。教材中一幅幅優美的圖片,讓人看后不由自主的有了飛起來的向往,由于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歷,所以也能很快的將自己對生活的感受想象轉化成一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而且是不加限制的自由發揮。于是,我盡量營造寬松的環境,創設獨立自由的活動空間,為兒童提供一個活動和休息的自由空間。
二、教學對象分析:
1、一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了美術工具和材料,對不同材料和工具的運用已有一定的掌握;
2、一年級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好動,愛表現自己,能稚拙地通過作品表現自己的想法;
三、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豐富學生視覺觸覺和審美體驗,激發創造精神,發展實踐能力等理念,我從以下三個層面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根據對日常生活的觀察和記憶展開想象,將自己“飛”在空中的姿態及看到的景象表現出來,提高造型能力、畫面組織能力及想象創造能力。
2、過程體驗: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想象,體驗在空中“飛”的感覺,自由表達所見所想,體驗美術創造活動的樂趣,并在其中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3、情感態度:豐富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美化生活的
積極樂觀的態度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發揮自主性、創造性,感受更豐富的活動樂趣及審美心理體驗。
2、教學難點:
對表現形式進行大膽嘗試、突破,采用與眾不同的形式進行創作表現。
五、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一定見過飛翔的鳥吧?你能模仿一下鳥兒飛翔的.樣子嗎?生模仿
師:上下煽動著小翅膀,真是一群快樂的小鳥啊!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鳥在空中飛翔的樣子。(播放視頻課件)
師: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的飛翔實在讓人羨慕,那你們想不想在空中飛呢?生:想
師:那我們這節課就來體驗一下,通過不同的形式,把他們表現出來。板書課題:我在空中飛(出示課件:我在空中飛)
(二)、情景想象、感受與交流:
1、師:你想怎樣在天上飛呢?是借助什么工具還是擁有什么樣的魔力?小組討論一下,待會交流。
生一:我們想像小鳥一樣,有一對美麗的翅膀在空中飛。
生二:我們想像楊利偉叔叔那樣,坐著神舟七號飛船,遨游太空。
生三:我們想像孫悟空那樣,會七十二般變化,一個跟斗十萬八千里
生四:我們想擁有小叮當的竹蜻蜓,放在頭上就能起飛。
生五:我們想有一塊神毯,坐在上面,想飛到哪里就飛到哪里……
師:同學們的想象力可真豐富啊!有借助于工具的,如:坐飛機、飛船、火箭……有的是自己擁有神奇的魔力,如:像孫悟空、嫦娥、小魔仙等等。(出示課件)
2、飛的時候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你會看到什么?生一:跟小鳥比賽誰飛的快,生二:摘一片白云做被子,生三:去看嫦娥姐姐……
生四:我想與(哪吒,孫悟空,小朋友,父母……)一起飛。師:我們在空中飛的時候看到的景物跟平時看到的景物是一樣的?生:不一樣師出示鳥瞰圖片講解
師:同學們剛才看的很認真,想不想把我們交流的內容表現出來?下面請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樣的表現的?
(三)、技法探究播放微視頻
(四)、自由表現,合作創新:
通過剛才的觀看學習,我看有的同學已經躍躍欲試了,請選擇你喜歡的工具
來表現一下吧。
老師提示:在表現“我在空中飛”這一主題的時候,畫面中誰是最主要的-------我。因此可先將“我”及“我”的好朋友放在畫面顯著的位置上,畫的大一些。然后,將“我們”看到的景象表現出來。
(五)、展示評價:
先小組評出最優秀的作品,然后到講臺前交流。
生一:我畫的是和我的好朋友在空中一起飛翔,我是用彩筆畫的。生二:我是坐著飛碟在太空中遨游,我看到了星星、月亮,他們沖我笑。生三:我是像楊利偉叔叔一樣,穿著宇航服在太空遨游。
生四:我是長出一對美麗的翅膀飛上天空的,看我的翅膀多漂亮呀,我是用橡皮泥做出來的。
生五:我是和世界各國小朋友一起飛到天空中玩耍的,我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是好朋友。
師:同學們表現的可真棒啊!下面我們一起評出最佳創意獎及最佳表現獎。
(六)、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非常棒。大家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方法表現出了“我在空中飛”的情景,同學們課后請把作品帶回家和家長一起分享一下。
小學一年級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霧霜等13個生字,會寫和語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有收集對子和對對子的興趣。
【教學重點】
識字。
【教學難點】
理解成語的含義。
【教學準備】
1、教具:
生字卡片,成語圖片。
2、學具:
生字卡片,課外對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接題
1、我們生活在這個美麗的地球上,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在這個美麗的家園里,有許多風景優美的自然景觀,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我們大家都愛他。 通過這組課文的學習,我們將會對他有新的認識。
2、今天我們就學習第一篇課文。
板書:
《識字3》
直接入題。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
劃出生字,互相問問。
2、指名分節讀,評議:
初步感知課文內容,自學生字。
糾正字音,能夠讀通課文。
三、逐句賞析
1、第一節:
⑴ 我們怎樣學這節比較好?
(讀準字音,學會生字理解詞語)
⑵ 隨學生的回答進行學習:
生字:
霧 霜 朝 霞 夕。
詞語:
和風細雨 晨霧 秋霜 晚霞 朝陽
⑶ 小結學法。
2、第二、三節:
⑴ 分工自學:
哪幾組愿意學第二節?哪幾組愿意學第三節?
⑵ 提出自學要求:
① 學生字,讀句子,理解成語。
② 匯報員匯報:
我們組學會了問題是
③ 學生自學,師了解自學情況,根據小組情況具體指導。
⑶ 反饋每小節:
請一小組匯報(其他組補充),隨機出示相關生字,詞語。
3、圖片理解成語:
⑴ 齊讀黑板上所有詞語。
⑵ 通讀課文:
齊讀。
⑶ 詞圖互配:
① 出示圖片:
鳥語花香﹑山清水秀﹑和風細雨等。
② 指名搭配,說說詞義。
第一節里有些詞語比較難理解,因此選這節進行學習指導。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增強自主意識,培養小組成員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的能力。這些成語都有很美的意境,它們的意思是很難用語言表達出來的。通過圖片,讓學生對這些詞語的意境有一個大概的表象,達到積累詞語的目的。
四、拓展(我說你對)
五、展示臺
過渡:我們自己也會對對子:
1、小組對對子。
(出示學具卡片)
2、全班交流:
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補充課堂內容,對對子有更深的理解。初步培養收集對子的興趣。
3、鞏固生字:
⑴ 給每人一副生字卡片:
① 自由識字,找找比較像的字。
② 聽音游戲:
師報生字,生找卡片。
⑵ 反饋:
全班抽讀卡片,檢查認讀情況。
用學具卡片,游戲等多種形式,變枯燥的.識字活動為有趣的,讓學生快樂的學,在游戲中記住生字。
六、書寫指導
1、出示和語兩個生字:
讀一讀。
2、同桌互說左右結構的字怎樣寫才好看。
3、范寫。
4、練寫。
5、機動:
多種形式熟讀課文。
培養學生分析每個字的結構等的能力,比直接讓學生臨摹來的有效。分析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學會了分析,才是真正掌握寫字的要領。
6、你在看電視時認識了哪些字?
7、從今天起,準備一個小本子,把從電視上認識的字收集在本子上。期末評一評,誰認識的字最多。
七、總結
【課后記】
學生對對子不太熟悉。不會查資料。
小學一年級教學設計 篇4
一、教學設計說明
本課根據新課程標準,以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整體健康水平為目標,通過創設《快樂的小青蛙》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在活動過程中,既學會了各種方式單雙腳跳的動作要領,創編了許多新的方法,又培養了他們的主體意識和團結協作精神,整節課從學生的發展出發,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提高了他們人際交往的能力。
二、教學分析:
1。教學內容分析:本節課選取水平一階段跳躍部分的內容,通過學習讓學生掌握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提高靈敏素質和彈跳能力,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和提咼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教學對象分析:二年級的小學生活潑、好動、自制力較差,采用情境教學可以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集中注意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他們積極模仿、主動練習、幵動腦筋,從而達到學會知識的目的
3.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勇敢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團結協作的創新精神。
三、教學目標:
1。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體育活動興趣,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態度和行為。
2.引導學生初步體驗單雙腳跳的動作要領,發展跳躍能力,提高靈敏素質和協調能力。
3.通過游戲,培養學生主體意識,勇敢、果斷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4.讓學生在合作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難點:
1學生主動參與創想和表現力。
2.單腳或雙腳起跳并能雙腳輕巧落地。
五、教學過程設計:
本節課幵始部分通過一個《觀察小青蛙》的游戲,學生隨著教師的語言,邊聽邊展幵想象邊練習,讓學生很快進入情境。用這樣的方法,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利用“荷葉”導入青蛙媽媽帶領孩子們學本領,將學生們帶入各種方式的單雙腳跳的練習中,通過二人一組自由跳躍,再增加難度,5人一組合作探究,教師發現問題隨機指導,給學生充分的自練時間、思考時間。通過學生先嘗試、討論、互練,然后小組展示,相互評價、相互學習,體現“小群體合作學習”意識,來掌握動作要領,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合作能力與組織管理能力,讓學生感受個體在集體
小學一年級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會用前后描述物體的位置,理解其空間位置的向對性
2、在具體活動中,體驗前后的位置與順序,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3、初步培養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的習慣
4、在活動中知道保護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懂得要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理解前后的位置概念,培養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難點
體會由于參照對象不同,前后順序具有相對性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教學步驟學生活動教師活動及重點關注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景
二、探索新知
三、練一練
1、知道這個故事的學生起來大聲的講給大家聽
2、大膽想象,說出不同的情形
3、初步認識前和后
1、看圖,在小組內交流看法,全班匯報,用前和后介紹比賽情況
2、獨立思考,積極提問。如:小兔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小烏龜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3、交流、匯報:
小兔的前面是小松鼠,后面是小烏龜,小烏龜的前面是小兔,后面是蝸牛
4、積極參加賽車比賽
踴躍報名參加
做游戲,說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配合指令全部向后轉,再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5、看圖,獨自完成填一填,不會早的及時請教老師或同學
6、積極思考,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
3號車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4號車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1、先在小組內說一說,再指名全班說
2、看圖回答,小紅的前面還有3個人
積極思考,提出問題,并嘗試解答
1、同學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誰來給大家講一講
2、兔子跑得快,由于驕傲自滿,反而落在烏龜的后面,兔子認識到自己錯了。后來,兔子、烏龜又進行了第二次賽跑,誰能說說會有什么結果呢?
3、兩次比賽中,龜兔的前后順序發生了變化,那是因為它們倆的位置改變了。剛才也有同學少到了前和后,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1、讓學生觀察畫面,課件呈現5個小動物塞跑的情景,引導交流:小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幾?小兔跑第幾?
2、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3、誰能回答這個問題?
4、同學們的表現真不錯!現在我們來進行賽車比賽
讓5名學生沿教室過道進行賽車比賽
在某一時刻停下,讓其中的學生說出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再讓其余同學說出誰在誰的前面,誰在誰的'后面,說得越多越好。
如果發家全部向右轉,前后順序有什么變化呢?是怎樣的情況呢?
5、小動物們也在進行賽車比賽,咱們快去看看他們的比賽情況怎么樣?
6、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你能回答這些數學問題嗎?
指多名學生回答,引導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解決
1、第1題: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前面是誰?后面又是誰?
2、第2題
小紅的前面還有幾個人?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又怎么解答呢?
按照以上的方式做剩下的練習
通過講故事、續故事引入課題,激發學習興趣
看圖獲取信息,用前和后進行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始終讓學生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習新知,體會前后的絕對性和相對性
訓練學生提出問題、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練習鞏固學生對前后的認識和理解
四、數學故事
先看懂兩幅圖的意思,獨立想一想該怎么講好這個故事,在小組內試著講一講,再全班講,評比看誰講得好
出示數學故事主題圖,引導學生根據這兩幅圖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要求:講故事時,要用到前和后
講故事,活躍課堂氣氛,鞏固新知
作業設計:
板書設計:前后
森林運動會:
小鹿在最前面,誰在它的后面?小松鼠跑第幾?小兔跑第幾?小兔的前面是誰?
后面是誰?小烏龜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備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