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精選7篇)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4以內的數量,學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的實物。
2、啟發幼兒對數的興趣和體驗數數的快樂。
活動重難點:學會手口一致的數4以內的實物。
活動準備:老鼠頭飾、貓頭飾、ppt課件、歌曲《黑貓警長》、黑貓警長圖片、1—4的數字卡片、魚若干、老鼠若干、教學背景圖。
活動過程:
一、播放影片《黑貓警長》,以猜謎的形式引入課堂
1、播放影片《黑貓警長》,請小朋友細心觀看。
2、提問幼兒“誰來了”,“黑貓警長來干什么”。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 篇2
《貓和老鼠》是一部孩子們最熟悉的動畫片,影片中兩只個性鮮明的小動物所表現出的幽默、詼諧、夸張等表情動作備受小朋友的喜歡。因此,當我拿到《貓捉老鼠》音樂時,我就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相當的喜歡。小班音樂《貓捉老鼠》歌詞內容具有情景性和故事性,歌詞淺顯易懂,曲調生動活潑,因此極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借助情境表演幫助幼兒來記憶歌詞、重復游戲鞏固演唱、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動對活動加以整合,引導幼兒通過說一說、想一想、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讓他們感受音樂的快樂,促進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
一、借助情景記憶歌詞。
對于一首新歌如何讓幼兒能更快地記住歌詞?活動開始部分我給孩子們表演了《貓捉老鼠》的情景,
資料
我邊表演對孩子們說:“有一天晚上,動物們都睡著了。老鼠媽媽我呀肚子餓了,就去找吃的東西。我跑來跑去。哇,好多米呀。我就高興的吃米。吃完了,好想睡覺。咦?不好,大貓來了,趕快找個地方躲起來。”
表演完,我提問:“小老鼠在干什么?現在干什么?這時候,誰來了?它來干什么?”好多孩子能回答道:“跑來跑去、現在吃米、現在睡覺、一只大貓來了、它要抓老鼠”。為更好地讓幼兒記憶歌詞,我和幼兒一起將情景再次表演。為激發幼兒表演的積極性,我說:“小老鼠們,你們肚子餓吧,我們一起去找吃的吧。”然后再一起回憶情景并記憶歌詞: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餓了,他們就跑來跑去,找吃的東西,后來找到了很多大米,他們就高高興興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覺,正當他們睡覺的時候一只小貓跑上來了,來捉老鼠了。
二、把握追問鞏固歌詞。
受年齡限止,小班孩子回答問題往往會出現“跟風”現象,致使孩子的回答單一而乏味,不能促進孩子的積極思維。活動中教師如何對幼兒的回答做出積極有效的反饋呢?如果僅僅讓老師來總結概括可能會限制幼兒的思維,而“追問”是一種有效地課堂互動方式,對于幼兒思維的開拓與發展是十分有益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們老師要學會追問。在這首歌曲的教學中我每一個環節都運用了追問來讓幼兒對歌詞進行鞏固。
比如:剛才,我們小老鼠在干什么?有了剛才的情景表演,幼兒都知道是在找吃的東西。再追問:小老鼠是怎么找吃的東西呢?再通過動作加以提示,幼兒學會了歌詞:跑來跑去一詞。小老鼠跑來跑去,找到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呢?那小小老鼠喜歡吃什么呢?幼兒很快地回答:“找到了好多米。”小老鼠吃飽了,會做什么事呢?這樣第二段第三段歌詞就產生了。
三、接球轉球提升意義。
在活動中,好多幼兒會跟隨老師的提問做出回答。但總有個別幼兒的回答超出人們的想象。答案令人意外,讓人無法做出回應。那么,我們老師怎么來接好這樣的怪球呢?在活動中,為了加深幼兒對第四段歌詞的記憶,我故作害怕的神情問:“小老鼠睡覺時發生了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們知道是什么事嗎?”幼兒都知道是貓來了。也做出了害怕的表情。可是,任皓宇小朋友咕弄了句:“我才不怕大貓呢!”這句話雖然沒有其他人聽到,但讓我捕捉到了。我一時打了個想讓他過去,但一想,不能這么做。對著小朋友說:“剛才任皓宇說不怕大貓呢,可老鼠媽媽我怕,要趕緊找到地方躲藏起來哦。”聽了我的回答,好多幼兒應和著我,份份說:“老師,我也害怕大貓,我也要躲藏起來!”聽了這樣的回答,心里不免一愣,這真的是我想要的'結果嗎?思考一下,再追問:“我們真的怕大貓嗎?”幾個聰明的幼兒說:“我們是在做游戲呀。”
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到,老師輕輕的一句追問,就讓幼兒回到了正確的思路上來。所以,活動中,我們老師首先要避免重復幼兒的回答,注意在幼兒回答的基礎上給予一個正確的提升。真正的接好幼兒拋過來的球、轉好給幼兒的球,把活動提升一定的意義上來。
四、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而講解游戲玩法和規則也是游戲得以開展的最重的環節。只有把游戲玩法和規則讓幼兒聽明白,游戲才能真正開展。幼兒因為有了情境幫助,對游戲的情節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要進行游戲了,老師通過簡單的提問幫助幼兒明白了游戲方法,小朋友們也聽牢了小老鼠在找吃的東西時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雙手取物送口中的動作,老鼠睡覺了就作睡覺的動作,后來一只小貓來了,我們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師生游戲一二次后,有幼兒要求自己來做大貓。在說出:“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也來當當小貓,去捉老鼠,好不好?”請一個能干的幼兒表演后,為照顧到全體幼兒,又為避免上課時間太長,我讓幾個幼兒合作表演大貓。其實,這樣除了讓表演的幾個幼兒相互學習表演,也讓能力弱的幼兒也有表演的機會呢!
看著孩子投入的表演,我知道此次活動幼兒是喜歡的,當小老鼠為了不被發現輕手輕腳偷偷摸摸的表演,當貓為捉老鼠盡力去跑時,幼兒的活動興趣達到了高潮,也給這節活動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 篇3
1、課件出示一只貓,請小朋友數一數來了幾只貓?數字1像什么?
2、課件出示兩只鼠,請小朋友數一數有幾只鼠?數字2像什么?
3、課件出示三只鼠,請小朋友數一數有幾只鼠?數字3像什么?
4、又來了幾只貓,請小朋友數一數,在黑板上展示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并認識數字4(重點強調手指指一個數一個,并且數到幾停下,總數就是幾)。
5、教師帶領幼兒一起做手指操數字變變變。
三、幼兒操作:給貓喂魚
1、教師在黑板上展示給貓喂魚的方法。
2、教師交代規則(小朋友邊從盒子里拿出小魚邊數數,并把貓吃的魚擺在一條線上,數完的小朋友很快坐起來),請全班小朋友給貓喂兩條魚、三條魚。
四、游戲:“貓警士捉老鼠”
1、教師充當黑貓警長給幼兒(貓警士)傳授本領。
教師:小朋友想不想當貓警士?合格的貓警士需要聽警長的統一指揮。
所以現在我(警長)說做什么,小朋友就跟著做什么好不好?
2、教師給幼兒配發警士帽,請幼兒辨認自己拿的是數字卡片幾,和老師的數字寶寶對對碰。
3、教師請幼兒捉老鼠,拿的是數字卡片幾,就捉幾只老鼠。
4、教師請所有幼兒警士消滅課件中的老鼠,有幾只就打幾槍。
5、給勇敢的貓警士獎勵紅花。(貓警士打死幾只老鼠,就獎勵幾朵小紅花)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 篇4
目標
1.培養幼兒聽辨音階上行、下行的能力。
2.通過游戲活動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準備
1.鋼琴伴奏。
2.高、矮房子標志。
3.大花貓頭飾1個。
4.上、下行音階圖譜各一張。
過程
1.故事導入活動。
幼兒排好隊伍隨教師進入教室,圍成半圓形坐在墊子上,聽故事!
故事:有一群可愛的小老鼠,快樂生活在一起!它們每天一起玩游戲,開心的跑來跑去!
現在我們來聽聽音樂,猜猜小老鼠跑哪兒去了?
2.了解并辨聽上、下行音階。
(1)上行音階
教師:聽到這個音樂,你覺得小老鼠們都跑到哪里去了呢?
這個音樂和我們平時聽到的有什么不一樣呢?
教師小結:聲音由低越來越高(出示上行音階圖譜),就像我們爬上樓梯一樣,我們給它一個名字叫做“上行音階”。
教師:聽到上行音階,你可以用什么動作來表示?(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上行音階)
(2)下行音樂
教師:現在小老鼠們又會跑到哪里去了呢?
這個音樂和前面聽到的有什么不一樣?
教師小結:聲音由高越來越低(出示下行音階圖譜),就像我們下樓梯一樣,我們也給它一個名字叫做“下行音階”。(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下行音階)
3.導入游戲。
(1)導入游戲
教師:小朋友們看老師手里拿的是什么?一個高房子、一個矮房子。
現在有一只大花貓發現了這群可愛的小老鼠,它要來捉小老鼠呢!小老鼠們在跑來跑去……
你們猜,當小老鼠聽到上行音階的時候,會躲到那個房子里?(高房子)
當小老鼠聽到下行音階的時候,會躲到哪個房子里?(矮房子)
(2)介紹游戲規則
教師:下面我們一起來玩這個游戲,老師做大花貓、小朋友們做小老鼠。(在C大調主和弦上按三次,游戲就開始)當小老鼠聽到音樂要趕緊躲到房子里,大花貓要趕緊去捉小老鼠。被捉到的小老鼠要停玩游戲一次。看看是大花貓聰明還是小老鼠機靈!
4.游戲:貓捉老鼠。
第一次游戲:嚴老師扮演大花貓,幼兒扮演小老鼠。游戲開始,小老鼠聽上、下行音階躲到相應的房子里,大花貓捉小老鼠。
小結經驗:這只大花貓真厲害,捉住了好幾只老鼠,你是怎么知道小老鼠躲在哪里的呢?
大花貓聽得很仔細,聽到上行音階的時候,她就知道小老鼠躲到高房子里;聽到下行音階的時候,就知道小老鼠躲到矮房子里了,所以能夠捉住老鼠。
第二次游戲:請一個能干的小朋友做大花貓,其他小朋友做小老鼠,再次玩游戲。
對游戲中表現好的小朋友給與充分的肯定,對游戲掌握不到位的幼兒給與指導,繼續游戲兩次左右。
5.復習歌曲,活動結束。
師:大花貓真聰明,小老鼠也很機靈。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復習歌曲《大花貓和小老鼠》。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 篇5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貓捉老鼠的旋律,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按規則進行游戲。
2、能夠根據歌詞內容創編老鼠跑步,睡覺的動作。
活動準備:
貓頭飾一個老鼠頭飾若干活動重難點:按歌詞有創造性地做動作。
活動過程:
一、導入歌曲引入《我愛我的小動物》
二、學唱歌曲
1、師:聽,誰來了?(老師學小貓和小老鼠叫)原來是小貓和小老鼠來我們寶貝班做客了。這兩位小客人要來和我們小朋友做游戲。聽,他們告訴我們什么?
2、聽第一遍歌曲“貓捉老鼠”師提問:你聽到了什么?(幼兒自由回答)
3、教師講故事《貓捉老鼠》,引導幼兒理解歌詞內容師:有一群小老鼠肚子餓了,他們就跑來跑去,找吃的東西,后來找到了很多大米,他們就高高興興地吃起大米了,吃完了就想睡覺,正當他們睡覺的時候一只大貓跑上來了,來捉老鼠了。
4、教師根據故事內容引導幼兒分段聽音樂,并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示。
提問:小老鼠在干什么?大貓在干什么呀?(幼兒可以用身體動作表示)
5、帶領幼兒們邊唱歌曲邊自由地學學小老鼠的樣子。
師:我們也來唱一唱。
要求:用好聽的聲音唱。(幼兒可以邊做動作邊記憶歌詞演唱)
三、游戲:貓捉老鼠
1、師:剛才我們唱的好聽的歌曲叫“貓捉老鼠”。現在,我們來玩這個游戲。
小朋友們你們聽到了小老鼠在找吃的東西時要全部蹲下,老鼠吃大米了就做雙手取物送口中的動作,老鼠睡覺了就作睡覺的動作,后來一只大貓來了,我們小老鼠就跑到自己的座位上去。
2、游戲開始,一老師扮演大貓,老師和幼兒扮演小老鼠。
3、繼續游戲。
四、結束師:寶寶們,玩得開心嗎?老師想請小朋友們也來當當大貓,去捉老鼠,好不好?
活動反思:
《貓和老鼠》是一部孩子們最熟悉的動畫片,影片中兩只個性鮮明的小動物所表現出的幽默、詼諧、夸張等表情動作備受小朋友的喜歡。因此,當我拿到《貓捉老鼠》音樂時,我就相信我們的孩子也一定會相當的喜歡。小班音樂《貓捉老鼠》歌詞內容具有情景性和故事性,歌詞淺顯易懂,曲調生動活潑,因此極符合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借助情境表演幫助幼兒來記憶歌詞、重復游戲鞏固演唱、多角色扮演拓展活動對活動加以整合,引導幼兒通過說一說、想一想、聽一聽、學一學、唱一唱、演一演等多種感官,讓他們感受音樂的快樂,促進幼兒對音樂活動產生興趣。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 篇6
設計背景
《貓和老鼠》這部動畫片都小朋友非常喜歡看的,通過看這部動畫片,他們會更加喜歡上所以有關貓和老鼠的課,因此我就設計了本節課,讓小朋友們在快樂中成長。
活動目標
1、懂得遵守游戲規則,感受游戲的樂趣。
2、在游戲中培養孩子的應變能力。
重點難點
讓幼兒感受到游戲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帶領孩子在室外空地、“食物”若干、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1、導入:我們小朋友都看過動畫片《貓和老鼠》,你們喜歡他們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玩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這個游戲怎么玩呢?現在陳老師把游戲規則說一下,大家要認真聽哦!
2、教師講解游戲規則和需要注意的事項。全班幼兒手拉手圍成一個圈放手蹲下,圈內作為老鼠洞,每位幼兒之間留下一定距離作為老鼠洞的出口。根據圈的大小選擇一位扮演孩子老鼠和3――5位孩子扮演貓。在洞外放一些“食物”。如果老鼠在規定時間內找夠5個“食物”,就算老鼠贏,授予老鼠一朵小紅花;反之就算貓贏,獎勵貓一朵小紅花。這一輪游戲結束,從新選出老鼠和貓開始下一輪游戲。在游戲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跑得太快,以免碰在一起或摔倒。
3、教師和能力強的孩子先示范游戲,過程中強調游戲的規則和安全。
4、組織孩子游戲,隨時觀察孩子的情緒和糾正出現的問題。積極鼓勵孩子的表現。
5、教師積極鼓勵每一位孩子的表現并讓孩子說一說自己的感受,組織孩子洗手、上廁所。
6、活動結束。
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貓捉老鼠》 篇7
設計思路:
近段時間,班級幼兒欣賞了大量的樂曲。孩子們對音樂欣賞感興趣,并喜歡用語言、動作等多種形式來表達他們對音樂作品中音樂形象的理解,合作意識日益增強。《撥弦》是一首輕快、詼諧的樂曲,它形象鮮明,節奏感強,深受廣大小朋友的喜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使幼兒在藝術活動中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經驗,培養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因此,我們在設計此活動方案時,如何讓幼兒愉快地感受和體驗樂曲輕快、詼諧的風格、讓幼兒始終對音樂保持濃厚的興趣成了貫穿整個活動的主線。由于音樂結構較松散,因此我們設計了一個“捉老鼠”的情境,以游戲的形式引導幼兒用各自的表現形式來表達樂曲中的重音,感受該樂曲輕快、詼諧的風格。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受樂曲輕快、詼諧的風格,體驗音樂活動的快樂。
2、培養幼兒大膽想象及表現音樂形象的能力,以及良好的節奏感。
活動準備:
1、貓和老鼠布偶。
2、打擊樂器:鼓、沙錘、雙響筒、鈴鼓等。
3、道具:報紙棒、塑料玩具、蒼蠅拍、蛋糕盒、帽子等。
4、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1、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觀看木偶表演“捉老鼠”。討論:這段音樂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貓是怎樣捉老鼠的?
2、引導幼兒欣賞音樂,討論:追老鼠和打老鼠時的音樂有什么不同?
3、教師與幼兒共同聽音樂用手指玩游戲,引導幼兒了解重音出現的規律,熟悉音樂形象。
4、為幼兒提供游戲道具,引導幼兒再次玩游戲,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討論: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捉老鼠?你準備怎么打老鼠呢?一個人去還是和朋友一起去?
5、教師出示打擊樂器,鼓勵幼兒用打擊樂器來表現音樂形象。
6、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音樂作品――“撥弦”。
教學反思:
在這次教學活動中,難點在角色表演中解決了,又利用圖譜教學讓幼兒輕松的記住了歌詞和二分音符,因為幼兒在教學活動中目標達到了所以幼兒能在活動中始終保持愉悅的情緒,飽滿的精神和歌唱的興趣,透過幼兒動聽的歌聲,準確的節奏,我們一起享受到了音樂賦予生活的情趣,我想這就是藝術活動最大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