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教案(通用14篇)
弟子規教案 篇1
1、初步理解《弟子規》中“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的含義。
2、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背誦《弟子規》中的兩句經典原文。
3、體驗活動的快樂,萌發感恩父母的情感。
1、動畫故事《臥冰求鯉》。
2、白板教具:愛、孝。句卡: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1、談話導入,初步理解“親愛我,孝何難”的意思。
(1)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家里有誰?他們愛我們嗎?他們是怎樣愛我們的?
(2)提問: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怎樣愛他們呢?
(3)小結:親人這么愛我們,我們孝順他們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4)多種形式變化學習誦讀“親愛我,孝何難”。
2、觀看動畫,初步理解“親憎我,孝方賢”的意思。
小結:為了媽媽王祥克服了這么多的困難捉到了魚。他真是一個非常孝順的孩子,真了不起。在《弟子規》中有一句話說的就是這種了不起的孝順行為。出示"親憎我,孝方賢",解釋: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當親人們討厭我們的時候,我們還是很孝順他們,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3、多種方式變化學習誦讀“親憎我,孝方賢”。
4、鞏固誦讀。
1、讓幼兒懂得吃東西應合理搭配,過多的攝入油膩食物和甜食,容易使人發胖。
2、引導幼兒了解過于肥胖還會影響智力發展和身體健康。
3、引導幼兒了解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相結合的重要性。
一、課前律動。
二、師生問好。
三、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講個故事,從前有個小朋友叫小明,每天太陽升的老高,小明還在睡覺,他還愛吃甜食,不愛運動,所以長得越來越胖,小朋友都叫他小胖胖,都不喜歡跟他玩,小胖胖還經常生病,小朋友們知道后來小胖胖怎么樣了嗎?
四、新授部分:
1、請小朋友打開健康生活第5頁,仔細觀察圖片引導幼兒分組進行討論:
(1)為什么小胖胖會特別的胖呢?
(2)小朋友們認為太胖了有什么不好呢?
(3)小胖胖最后怎么樣了?他是怎么做到的?
教師小結:
(4)回歸課本,教師領讀。
2、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禮物,它可以教小朋友怎樣健康的飲食,觀察食物金字塔回答問題,吃東西應該注意什么?怎樣做才能吃的健康?
教師小結:
3、我們新學的弟子規中也有個關于健康飲食的內容,有小朋友記得的嗎?誰能說說是什么內容呢?誰能說說它的意思呢?
教師小結:
五、拓展討論:
1、你的家人朋友同學中有沒有過于肥胖的呢?他們都有什么不好的習慣嗎?那你應該怎么做來幫助他們呢
2、關于老師剛才講的那個小胖胖的故事,你們覺得小明變胖了小朋友就叫他小胖胖這樣對嗎?為什么?而且他變胖了小朋友就不跟他玩了這樣對嗎?應該怎么做呢?
六、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學到了什么呢?
七、作業:
回家觀察你的家人的生活方式,要是有不健康的地方及時監督提醒改正。
1、知道分享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2、愿意將自己的玩具與零食與小朋友一起分享。
PPT視頻、好習慣寶寶貼畫。
一、活動導入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猴子過生日發生了什么事情?請聽故事《小猴子的生日晚會》
二、基本部分
1、安靜聽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動物們為什么都走了?
教師總結:小猴生日,小動物都來為小猴慶祝生日,可是小猴卻說生日蛋糕是媽媽買給他的,他才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失望的回家了。
2、“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愿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吃嗎?
3、認真看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是分享?
(2)寶寶學會分享了嗎?
(3)小朋友,我們以后應該怎樣與好朋友一起分享?
4、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故事告訴我們:分享就是將好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跟大家一起玩,同樣別人也會將好吃的和好玩的跟你一起分享,這樣你會得到更多的玩具,也會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
5、圖譜演示
教師出示兩張圖片并講述圖片故事,讓幼兒判斷對錯并說明原因。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分享是件快樂的事,我們除了要跟好朋友之間分享玩具外,還要跟爸爸媽媽分享幼兒園快樂!
三、結束部分、游戲互動。
游戲名稱:《我會分享》
游戲準備:圖書、零食、玩具若干
游戲玩法:分組游戲,教師每組發一件物品,鼓勵幼兒學會分享。
四、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唱讀《弟子規》經典: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2)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東西;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弟子規教案 篇2
實驗小學國學經典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為了弘揚民族文化,提高少年兒童閱讀國學經典的能力,豐富和積累文學知識,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提高道德素質,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經研究,決定開展《弟子規》的誦讀比賽活動。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主題:
誦讀中華經典美文,爭做華夏文明少年
二、活動原則:
本著基礎性、趣味性、參與性、發展性、自主性的原則,各班要精心組織學生參加活動,讓所有學生全程參與整個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知識、提高審美情趣、陶冶道德情操、養成讀書習慣。
三、參賽對象:
一到六年級學生。
四、活動時間:
第一階段(__年11月):以班為單位開展《弟子規》原文誦讀訓練活動。第二階段(__年12月上旬):學校組織《弟子規》原文誦讀比賽活動(具體時間待定)。
五、比賽內容:
各班圍繞《弟子規》原文進行選擇。
六、活動形式:
1、以班為單位參加誦讀比賽;誦讀時要求脫稿;時間控制在3—5分鐘以內。
2、鼓勵教師與學生同臺誦讀。
3、參賽形式以誦讀為主,也可輔以伴奏等其他藝術表現形式,但要注意,舞臺藝術表現形式只是輔助手段,不能喧賓奪主。
七、評比辦法:
1、為了保證比賽的公平性,評分采取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取平均分的形式。
2、以年級為單位取名次。各年級一、二等獎各取1名。
八、人員分工:
1、評委小組組長:工作職責:主要負責現場的評獎工作,包括評分、統分、計分和頒獎工作。
2、宣傳小組組長:工作職責:主要負責音響的調試、比賽的組織、學生主持的選拔培訓和活動全程的攝像錄影工作。
3、后勤保障組組長:工作職責:主要負責會標制作、獎狀書寫、會場布置和橫幅的懸掛工作。
4、安全小組組長:工作職責:主要負責維護現場秩序,使之穩定有序。
九、評分標準:
1、內容:圍繞《弟子規》原文按要求進行選擇。(1分)
2、誦讀:聲音響亮,字音準確,吐字清晰,語調把握好,富有感情,節奏韻律明顯。(2分)
3、表情:形體語言得當,表情自然大方,誦讀形式有創意。(2分)
4、精神:精神飽滿,衣著得體,隊形整齊、疏密有致,上、下場整齊有序。(2分)
5、脫稿:(2分)。
6、時間:控制在3—5分鐘以內。(1分)附件:《弟子規》誦讀評分標準表班級1、內容(1分)2、誦讀(2分)3、表情(2分)4、精神(2分)5、脫稿(2分)
弟子規教案 篇3
一、教材分析: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是一本教我們做人的一些基礎規范,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全書共360句(1080字)。
二、教學目的:
1、教育學生孝敬父母、體諒父母。
2、培養學生的愛心,愛長輩,愛老師,愛同學,互相關心,互相幫助。
3、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
4、教育學生誠實、守信。
5、指導學生的生活習慣,行為規范。
三、教學內容:
《弟子規》總敘、入則孝、出則弟、謹、信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夠流利背誦。
難點:理解含義,并能在生活實踐中應用。
五、學習時間:
1、每周安排一節誦讀時間,平均每節課學習16句。
2、利用中午課前預備時間復習鞏固。
六、方法措施:
1、借用生動的故事來打動學生的心。
2、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在討論中真正理解含義。
3、舉例子,讓學生深入理解含義。
4、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
七、學習內容具體安排:
第一周:學習《弟子規》“總敘”
第二至六周學習“入則孝”
第七至九周學習“出則弟”
第十至十四周學習“謹”
第十五至十八周學習“信”
第1課 《弟子規》總敘
學習目標
1、從總體上了解《弟子規》。
2、會背《弟子規》總敘。
3、大體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
重點
會背《弟子規》總敘。
難點
大體了解這幾句話的意思。
教具
準備《弟子規》音頻
教學過程
一、介紹弟子規
弟子規原名《訓蒙文》,為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內容采用《論語》學而篇第六條:“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的文義,具體列舉出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禮儀與規范。后經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并改名為《弟子規》。《弟子規》這本書,影響之大,讀誦之廣,僅次于《三字經》。《弟子規》中的“規”,當然就是指規矩、規則。
你們知道“弟子”指的是誰嗎?明確:實際上這個“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針對每個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規》中談到的規矩禮節是同學們甚至是老師都應該遵守的。現在就讓我們一同走進這篇古訓——《弟子規》。
《弟子規》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們學習總序。
二、學習《弟子規》總敘
1、聽泛讀《弟子規》總敘: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2、教師領讀。
3、學生試讀。
4、指名讀。
5、齊讀。分行讀。
6、同桌練習背誦。
7、小組競賽背誦。
三、理解“總敘”的意思。
“總敘”概括了《弟子規》的主要內容:
首先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言語行為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大眾相處時要平等博愛,并且親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做學問了。
有余力則學文——當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備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時間,再去學習文化知識和技能。
四、講故事:《大舜的故事》
——孝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華,號有虞氏,史稱虞舜。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谷倉倉頂時,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舜在厲山耕種,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親,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五、禮儀
1、回答問題要舉手,回答問題要起立。
2、學習鞠躬。
六、作業
1、背誦《弟子規》總序。
2、回家給父母捶捶背。
第2課 “入則孝”之“父母呼”
學習目標
1、復習《弟子規》總序。
2、學習“入則孝”之“父母呼”。
3、理解意思,教育學生孝敬父母要從小事做起。不但孝,關鍵是順。培養學生的感恩之心。
重點
結合生活實際,讓學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難點
理解意義,能在生活中做到。
教具準備
音頻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
1、齊聲背誦。
2、是否為父母捶背。
二、學習“入則孝”之“父母呼”
1、聽泛讀“入則孝”之“父母呼”
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2、教師領讀。
3、學生試讀。
4、指名讀。
5、齊讀。分行讀。
6、同桌練習背誦。
7、小組競賽背誦。
三、了解意思。
1、“父母呼”,“呼”就是叫喚的意思。“應勿緩”,“應”就是回答,“勿”就是不可以,“緩”就是遲緩。也就是聽到父母他在呼喚、叫喚我們的時候,應該要立即的回答。
想一想,平時父母叫我們的時候,我們是怎樣做的?
怎樣做才能更體現“孝”呢?
延伸:
父母呼應勿緩;老師呼應勿緩;長輩呼應勿緩;同學呼應勿緩。
2、“父母命,行勿懶”:父母在教我們的時候,父母教我們做任何事情,“行勿懶”就是要馬上動作,不可以拖拖拉拉的。
3、“父母教,須敬聽”:父母在教育你的時候,要恭恭敬敬地聆聽。
4、“父母責,須順承”:如果你做錯了事情,父母責備你的時候,你應該接受教訓,真心悔改。
希望大家都能夠成為孝敬父母、懂禮貌的孩子。
四、講故事:《嚙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春秋時期魯國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以孝著稱。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我咬手指盼你回來。”曾參于是接見客人,以禮相待。
五、禮儀
1、見到長輩、老師要主動問好。
2、父母、老師、長輩,要求做的事情,要盡量做好。
六、作業
弟子規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誦讀課文,能準確讀出一些難字和多音字。
2、背誦《弟子規——入則孝》前四句,體會古文韻味,初步理解這些經典話語的大意。
3、感受古人的孝敬,時刻以這些經典話語來規范自己的行為,學會孝順父母,試著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帶著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吟誦。教學重點:體會父母為家庭所付出的艱辛,引導學生孝敬父母,在家為父母分擔家務,有情感地吟誦。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聽說我們班的的很多孩子會背《弟子規》,那老師來檢驗一下好嗎?我來說上句,你們來對下句好嗎?
2、播放《入則孝》的動畫片。要求:認真看,仔細聽,之后交流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或者想到的。師生交流。其實《弟子規》就是用來規范我們的生活,教給我們應該如何孝敬父母的。“入則孝”里也對“孝”進行了很好的詮釋,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前四句。
二、初讀經典
1、出示帶拼音的例句學生初讀。
2、指名讀讀一讀,糾正讀音。
3、去掉拼音自由讀。采用不同形式鞏固,可以指名讀、開火車讀、男生女生對讀、師生對讀等,注意停頓。
三、再讀體會(課件出示)
學習: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1、兩人小組學習,交流理解的詞句,商討不懂的詞句。
2、全班交流:誰來說說這幾句話中你讀懂了哪些,哪些有疑問。
3、練習拍手讀。教學生用拍手的方法加快背誦速度,提升背誦的趣味性。
4、依字行腔,依義行調。
(1)指名標調。
(2)師示范吟誦。
(3)小組男女生帶手勢吟誦。
四、課中游戲拓展鞏固
老師這里有幾幅圖,你來快速猜猜這能用剛才的哪一句表示呢?
五、升華情感
1、指導深入理解:出示: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哪位細心的小朋友指導這兩列字老師為什么變了不同的顏色呢?(左面是說父母,右面是說孩子)用這句話說說:當______的時候,孩子要_______。
2、孝順父母,你打算從哪些方面做得更好?當媽媽_______,我_______。當爸爸_______,我_______。當__________,我_______ 。
六、總結
百善孝為先。老師希望你們不僅把《弟子規》背好,在生活中還要按《弟子規》中說的那樣做尊敬父母、關心父母、孝順父母的知書達理的人。
弟子規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學習《弟子規》中“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四句,感受其語言的節奏感和韻律感。2、激發幼兒對經典誦讀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故事:一個玩笑、抱憾終身;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一)復習導入(幼兒朗誦)
幼兒復習朗讀已經學過的《弟子規》內容。
(二)學習“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故事引入:一個玩笑抱憾終身
2、播放課件,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3、幼兒欣賞。
4、教師幫助幼兒理解本小節內容。
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公物雖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親知道了一定很傷心。
三、幼兒學念“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1、教師和幼兒一起讀。
2、請幼兒輪流當小老師來領讀。
3、打節奏讀。
4、分組賽讀。
四、鞏固學習
師幼一起朗讀學過的《弟子規》。
總敘
1、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解釋】弟子規,是圣人的教誨。首先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要謹言慎行、講求信用。
2、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解釋】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有益的學問。
入則孝
3、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
【解釋】父母呼喚,應及時應答,不要拖延遲緩;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4、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解釋】父母的教誨,應該恭敬地聆聽;做錯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責備時,應當虛心接受,不可強詞奪理。
5、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解釋】冬天寒冷時提前為父母溫暖被窩,夏天酷熱時提前幫父母把床鋪扇涼;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請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寢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解釋】出門時告訴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報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規律;做事有常規,不要任意改變,以免父母憂慮;
7、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
【解釋】事情雖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動;擅自行動造成錯誤,讓父母擔憂,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雖小勿私藏茍私藏親心傷
【解釋】公物雖小,也不要私自占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會讓父母傷心;
9、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
【解釋】父母喜歡的事情,應該全力去做;父母厭惡的事情,要小心謹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壞習慣);
10、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
【解釋】自己的身體受到傷害,父母就會憂慮;做出傷風敗德的事,父母親就會蒙受羞辱;
11、親愛我孝何難親憎我孝方賢
【解釋】父母喜愛我們的時候,孝順不是困難的事情;父母不喜歡我們或管教過于嚴厲的時候,孝順父母才是難能可貴;
12、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
【解釋】父母有過錯的時候,應小心勸導改過向善;勸導時要和顏悅色、態度誠懇;
13、諫不入悅復諫號泣隨撻無怨
【解釋】如果父母不高興時不聽規勸,等到父母高興的時候,繼續規勸;父母不聽懇勸,我們雖難過的痛哭流涕,也要懇求父母改過;縱然遭遇到責打,也無怨無悔,以免陷父母于不義,鑄成大錯;
14、親有疾藥先嘗晝夜侍不離床
【解釋】父母親生病時,要替父母先嘗藥的冷熱和安全;要晝夜服侍,一時不離開父母床前;
15、喪三年常悲咽居處變酒肉絕
【解釋】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經常追思、感懷父母的養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喪盡禮祭盡誠事死者如事生
【解釋】辦理父母的喪事要合乎禮節,不可鋪張浪費;祭奠父母要誠心誠意;對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樣恭敬。
出則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釋】兄長要友愛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長;兄弟姊妹能和睦相處,父母歡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財物輕怨何生言語忍忿自泯
【解釋】輕財重義,怨恨就無從生起;言語上包容忍讓,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飲食或坐走長者先幼者后
【解釋】飲食用餐,就坐行走;長者優先,幼者在后;
20、長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釋】長輩呼喚別人,應代為傳喚和轉告;如果那個人不在,前去轉告;
21、稱尊長勿呼名對尊長勿現能
【解釋】稱呼尊者長輩,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長面前,謙虛有禮,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
【解釋】路上遇見長輩,應恭敬問好;長輩沒有說話時,應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
23、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余
【解釋】騎馬或乘車,遇見長輩,應下馬或下車問候;等待長者離開百步之遠,方可續行;
24、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
【解釋】長輩站立時,晚輩不可先行就坐;長輩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長前聲要低低不聞卻非宜
【解釋】在尊長面前說話,要低聲細氣;聲音太低而聽不清楚,也不合適;
26、進必趨退必遲問起對視勿移
【解釋】到尊長面前,應快步向前;退回去時,稍慢一些才合禮節;長輩問話時,應當注視聆聽,不可以東張西望;
27、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
【解釋】對待別人的父輩,要如同對待自己的父親一般孝順恭敬;對待別人的兄長,如同對待自己的兄長一樣友愛尊敬。
謹
28、朝起早夜眠遲老易至惜此時
【解釋】早上要比長輩起的早,晚上要比長輩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時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輒凈手
【解釋】早晨起床,務必洗臉梳妝、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馬上洗手;
30、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
【解釋】穿戴儀容整潔,扣好衣服紐扣;襪子穿平整,鞋帶應系緊;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
【解釋】放置衣服時,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亂放,避免造成臟亂;
32、衣貴潔不貴華上循份下稱家
【解釋】服裝貴在整潔,不在華麗;穿著上要根據自己的身份,與家庭的情況相稱;
33、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
弟子規教案 篇6
一、 學習內容
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無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種過錯;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種惡劣的行為了,就會受到眼里的懲罰。生活中,我們要做到知錯就改。
三、 教學目標
1、 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2、 養成嚴于律己知錯就改的良好品質
四、 教學過程
1、 導入新課
由《曹操割發》的故事導入
三國時,有一次曹操率領軍隊去打仗。出發前,他警告將士,不要毀壞麥田,如果有人違反規定,一定殺無赦。隊伍正在田間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鳥從麥田中飛出來,曹操的戰馬受驚,沖向麥田,踏壞了一大片麥子。
曹操對軍法官說:“我違反了軍令,應按軍法治罪。”說著,他拔出了寶劍,說:“我是主帥,不能自殺,就把頭發割下來代替砍頭吧!”說完,用劍割下了自己的頭發。
曹操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品質,表現出了他作為政治家的胸懷。
2、 指名讀出學習目標。
3、 齊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讀背這一內容。
4、 檢查背誦情況。
5、 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理解本段弟子規的含義與內容。
6、 指名小組發言,說一說對這一段文字的理解。其他小組補充矯正。
7、 教師重點點撥突破難點。
8、 小組討論:如何做一個嚴于律己有錯必糾的中學生?
每組推選一名同學進行交流
9、 集體交流
10、 課堂小結
板書設計
(無心)非————錯
(有心)非————惡
非既是錯
嚴于律己 有錯必糾
《弟子規》教案
任萬海
一、 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于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愿意與你結交。
三、 教學目標
1、 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2、 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個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你美了”。于是他進宮拜見齊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一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并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后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后,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后,提意見的越來越少,一個月后,偶爾有一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后,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愿意與齊國友好,愿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夸獎你,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會愿意與你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一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板書設計:
恐——欣——親
弟子規教案 篇7
活動目的:
1、通過課件,進一步幫助兒童理解《弟子規》之三十一。
2、學習漢字“貴”、“潔”、“循”、“稱”。
3、讓兒童學習用明快的節奏誦讀課文,激發兒童對豐富語言文化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電腦一臺。
2、大字卡、小字卡。
3、電子琴一架、音箱。
活動過程:
一、兒童大聲誦讀《弟子規》
兒童復習已學過的《弟子規》的內容。
二、讓兒童先欣賞《弟子規》之三十一。
三、學習漢字“貴”、“潔”、“循”、“稱”。
“找字”游戲:教師出示所教內容中的一個字,讓兒童找找哪兒有這個字。
四、教師幫助兒童理解、學習《弟子規》之三十一
(一)運用課件幫助兒童理解《弟子規》之三十一內容。
(二)兒童學念《弟子規》之三十一。
1、請兒童輪流當小老師來領讀,(先單句、再2句、再4句)
2、學小古人
孩子模仿古人讀書的樣子:雙手在胸前作捧書狀,邊念邊搖頭晃腦誦讀。
3、接龍法。
即讓兒童自愿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誰念得準、接得牢。
4、拼句法:
將《弟子規》之三十一內容的每個字單獨分開,打亂順序,讓兒童看看、拼拼,并把它念出來,不會的鼓勵兒童自己去尋求答案,可以看書檢查,也可以向同伴請教。
五、兒童學習用明快的節奏誦讀課文。
弟子規教案 篇8
一、活動導入
1、“聽”故事提問導入:小猴子過生日發生了什么事情?請聽故事《小猴子的生日晚會》
二、基本部分
1、安靜聽故事,情境導入。
教師提問:小動物們為什么都走了?
教師總結:小猴生日,小動物都來為小猴慶祝生日,可是小猴卻說生日蛋糕是媽媽買給他的,他才不愿意和大家一起吃,大家都失望的回家了。
2、“看”動畫提問導入:小朋友,你們愿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吃嗎?
3、認真看動畫,啟發思考,教師提出如下問題:
(1)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是分享?
(2)寶寶學會分享了嗎?
(3)小朋友,我們以后應該怎樣與好朋友一起分享?
4、幼兒有疑問可再次觀看動畫,老師根據本班級幼兒共性特征及個體差異,對動畫進行暫停或播放,結合劇情節點,在幼兒已有經驗上進行選擇性互動提問教學。
教師總結:故事告訴我們:分享就是將好吃的跟大家一起吃,好玩的玩具跟大家一起玩,同樣別人也會將好吃的和好玩的跟你一起分享,這樣你會得到更多的玩具,也會有更多的小朋友和你做好朋友。
5、圖譜演示
教師出示兩張圖片并講述圖片故事,讓幼兒判斷對錯并說明原因。
教師看圖總結:小朋友分享是件快樂的事,我們除了要跟好朋友之間分享玩具外,還要跟爸爸媽媽分享幼兒園快樂!
三、結束部分、游戲互動。
游戲名稱:《我會分享》
游戲準備:圖書、零食、玩具若干
游戲玩法:分組游戲,教師每組發一件物品,鼓勵幼兒學會分享。
四、活動延伸
(1)帶領幼兒唱讀《弟子規》經典: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輕訾”
(2)日常生活中鼓勵幼兒多與同伴分享自己的東西;
(3)和家長聯系,習慣養成延續至家庭中落實。
弟子規教案 篇9
一、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于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愿意與你結交。
三、教學目標
1、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2、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個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你美了”。于是他進宮拜見齊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一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并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后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后,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后,提意見的越來越少,一個月后,偶爾有一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后,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愿意與齊國友好,愿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夸獎你,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會愿意與你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一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弟子規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掌握讀書方法,知道讀書時要心到、眼到、口到。
2、懂得讀書學習時要用心專一。
3、理解認讀句子“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
活動準備:
1、ppt(人物行為對錯圖片、所學句子及譯文、幼兒身體力行表圖片)。
2、故事錄音《喜歡閱讀的小猴子》。
2、圖書區的圖書。
3、《幼兒身體力行表》。
活動過程:
一、師幼談話,說說自己平時讀書的方法
1、師幼問好
活動開始,師幼互行鞠躬禮,問好。
2、師幼談話
師:孩子們,你們平時讀書嗎?
你們喜歡讀哪些書?
幼兒回答。(童話故事、動物大百科、漫畫等)
3、分享交流
師:你們讀的書可真多啊!那你們平時是怎樣讀書的?現在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幼兒回答。(一頁一頁的讀、輕輕的翻頁、邊看邊讀、不東張西望、堅持讀完一本書再讀另外一本等)
4、教師小結
師:剛才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方法,有的說一頁一頁的讀,有的說輕輕的翻頁,還有的說邊看邊讀,那么到底怎樣讀書是正確的呢?接下來我們來看一看圖中的人都是怎么做的。
二、觀察圖片,辨別圖中人物行為的對錯
1、提出問題
出示圖一(男孩兒邊讀書邊看窗外的蝴蝶),師:男孩兒讀書時在干什么?
幼兒回答。(看窗外的蝴蝶)
師:他這樣做對嗎?那應該怎樣做呢?
幼兒回答。(不對,讀書時要專心,眼睛看著書上的內容)
出示圖二(閱讀時用手指著),師:他們是怎樣讀書的?這樣做對嗎?
幼兒回答。(用手指著閱讀,對)
出示圖三(認真閱讀),師:再來看看這幅圖,他們這樣讀書對嗎?
幼兒回答。(這樣讀書是對的)
出示圖四(讀書時一本沒有看完就看另一本),師:他是怎樣讀書的?這樣做對嗎?
幼兒回答。(一本書沒有看完就看另一本書,這樣做是不對的)
2、教師小結
師:看了剛才這幾幅圖,我們知道在讀書時要專心,要用眼睛認真看,一本書還沒有讀完就不要去讀另外一本。
三、傾聽故事,知道讀書時必掌握的方法
1、傾聽故事
師: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個小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喜歡閱讀的小猴子》,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提出問題
師:森林里住著哪些小動物?
幼兒回答。(森林里住著小猴子、小兔子、小豬、小貓還有小狗)
師:它們在做什么?
幼兒回答。(它們在讀書)
師:它們是怎么讀的?
幼兒回答。(小兔子手里拿著書,一會兒東瞅瞅,一會兒又西望望的;小豬沒有認真讀書上的內容,只是大概看了書上的插圖,它還在不停地翻著頁;小貓在讀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當它看到身邊的小狗看得也是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就把自己看的書放在一邊,和小狗一起看了起來;小猴子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它用手指著文字,一頁一頁的認真閱讀,嘴里還在小聲的讀著)
師:它們都在讀書,這些小動物中你喜歡哪個小動物的做法?為什么?
幼兒回答。(我喜歡小猴子,因為小猴子讀書時,它的心、眼、口都在讀書上,沒有受到影響)
3、教師小結
師:聽了《喜歡閱讀的小猴子》這個小故事,我們知道了讀書時要專心,專心才能有收獲,我們要像小猴子一樣,讀書時眼睛要看書、嘴巴跟著讀,心也要在,這樣就不會被外部環境所影響。
四、隨師誦讀,理解記憶讀書方法的句子
1、出示句子
師:孩子們,其實在《弟子規》中也告訴我們讀書的好方法,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學一學吧!(教師劃指讀句子)
2、理解意思
師:誰能試著來說一說這幾句話的意思?
幼兒回答。
師:“讀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意思是說讀書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記,眼要看,口要讀,這三者確實都非常重要。“方讀此勿慕彼此未終彼勿起。”的意思是正在讀著這本書時,就不要想著那本書。這本書還未讀完,就不要再去讀另一本書。讀書要用心專一,才能有成就。
3、隨師誦讀
師:下面請大家和我一起來讀一讀這幾句話吧!
4、分組誦讀
師:接下來,我們分組誦讀句子,男孩兒一組,女孩兒一組。
5、共同讀書
師:現在,我們按照《弟子規》中說的方法來讀一讀手中的書吧!
6、教師小結
師:你們讀得真好!如果我們能做到讀書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并且能用心專一,我想我們在今后無論是讀書還是做事情都會收獲得很多。
五、生活踐行,堅持記錄自己讀書的情況
1、出示表格
師:我這里有一張《日常讀書表現記錄表》,需要記錄一周的讀書表現,共有四項內容需要大家記錄,分別是在讀書時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堅持讀完一本書,如果你做到了就在相應的空格里畫上笑臉。
2、教師小結
師:孩子們,在今后的學習中,我們一定要牢記:一定要按照《弟子規》里面所教我們的讀書的方法去做,我們一定會收獲的很多!、
3、結束活動
師幼互行鞠躬禮,活動結束。
附故事:喜歡閱讀的小猴子
美麗的大森林里有一所小動物學校,學校里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有小猴子、小兔子、小豬、小貓和小狗,小猴子從小就非常喜歡閱讀,它做什么事情都很認真,尤其是讀書的時候。
一天,小動物們來到閱覽室閱讀,它們都拿了一本書開始閱讀,小兔子手里拿著書,一會兒東瞅瞅,一會兒又西望望的;小豬沒有認真讀書上的內容,只是大概看了書上的插圖,它還在不停地翻著頁;小貓在讀自己最喜歡的《童話故事》,當它看到身邊的小狗看得也是自己喜歡的《童話故事》,就把自己看的書放在一邊,和小狗一起看了起來。忽然,窗外傳來了“加油”的歡呼聲,原來外面正在舉行足球比賽,這時,許多小動物們都坐不住了,紛紛溜出閱覽室跑去看熱鬧。只有小猴子仍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它用手指著文字,一頁一頁的認真閱讀,嘴里還在小聲的讀著。
弟子規教案 篇11
設計意圖:結束分區活動的音樂響起了,小朋友都在忙著收拾自己所玩區域的物品,這時樂樂跑來我面前說:"老師,東東沒有把書本放回原來位置就穿鞋子離開了。"我一看,閱讀區的書籍擺得亂七八糟的,還有一兩本躺在墊子上,為了教育幼兒愛護圖書,所以設計了本教學活動。
一、活動內容:《弟子規》"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
二、活動準備:電腦一臺、弟子規動畫《韋編三絕》、視頻《愛護圖書》
三、活動目標:
1、通過課件,幫助幼兒理解《弟子規》——"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這一部分內容。
2、繼續鞏固幼兒用多種形式誦讀課文,使孩子們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
3、讓幼兒懂得如何愛護圖書,從而養成愛護圖書的好習慣。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為引起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播放哭的聲音,問幼兒:"你知道誰在哭嗎?"幼兒猜測后,教師說:"是圖書寶寶哭了,它說小朋友愛看書,卻不愛護書,把它弄痛了,所以哭了。"教師手拿一本書提問:
(1)、"小朋友,你們平時愛看書嗎?"
(2)、"你們是怎樣看書的?看完后怎樣做的?"請幼兒討論,然后請幼兒回答。
(3)、"老師這里有一位偉人,他也很愛看書,我們看看他是怎樣做的!"
2、觀看動畫學習。
(1)、播放《弟子規》故事動畫前兩句"雖有急,卷束齊"段,請小朋友認真觀看。
(2)、提問:故事里的人物叫什么名字?他是怎樣看書的?
(3)、播放《弟子規》故事動畫后兩句"有缺壞,就補之"段,請小朋友認真觀看。
(4)、提問:孔子發現書有缺壞了,他怎樣做?
(5)、運用課件再進一步幫助幼兒逐句理解"雖有急,卷束齊,有缺壞,就補之"的意思。
(6)、教師小結:即使在有急事的時候,看完書也要把它順手合上,放回書架原處,要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遇到書本有殘缺損壞時,應立刻修補好,保持完整,這是對書的恭敬、愛護。
3、誦讀原文。
(1)、幼兒跟教師有節奏的認讀。
(2)、幼兒輪流當老師來認讀(先單句、再兩句、再三句、再四句)。
(3)、接龍法(先老師跟幼兒接龍、再將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念一句,看哪組念的準,接的快。)五、品德教育:我們要像古人一樣,即使在有急事的時候,看完書也要把它順手合上,放回書架原處,要養成這種良好的習慣。遇到書本有殘缺損壞時,應立刻修補好,保持完整,這是對書的恭敬、愛護。雖然今天得到書比古代容易多了,但是我們也要存著恭敬之心來愛惜這些書籍。在翻閱的時候要輕輕地翻,不要很粗魯,以免折壞,也不要隨便在書里亂畫,把課本涂得臟兮兮的,從小就要建立起愛護書籍的觀念。如果你處處都能仔細小心,無形中就培養了你做事井井有條、少出差錯、穩重安詳的能力,這都是平時練出來的功夫。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做個愛護圖書的好孩子吧。
六、結束活動:一起跳律動操《愛護圖書》。
弟子規教案 篇12
總序:
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
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
一、活動目標
1.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2.學習誦讀弟子規。
二、活動準備:
本段大范例,《弟子規》教材,《弟子規》視頻。
三、活動過程
1.教師給幼兒講述“百善孝為先”的故事,引出《弟子規》總序內容。
2.教師出示本段內容的大范例,逐字講解《弟子規》總序內容,讓幼兒初步理解總序含義。
3.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說自己平時是怎樣做的,鼓勵幼兒大膽發言。教育幼兒懂得“首先在家里,要做到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說話要小心謹慎,要講信用。和朋友相處時要有愛心,并且要親近品德好的人,向他學習,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還有多余的時間精力,就應該好好的學習其他有益的知識本領了。”的道理。
4.幼兒在古典音樂的伴奏下誦讀《弟子規》P1-10,感受經典美文的韻律感。
5.結束活動:“今天我們學了弟子規的總序,知道了首先在家要孝順父母,回家以后,每一位小朋友都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嗎?”
附故事:
故事一:明明剛從學校回到家就要出去玩,媽媽提醒明明:“還沒有寫作業呢?”明明說:“明天是周末,明天再寫吧。”媽媽說:“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完成,不能拖到明天。”明明開始寫作業。
故事二:小慧買了很多書回來,不知道什么時候能看完,開始發愁,哥哥告訴小慧:“先制定一個計劃,先看哪一本、再看哪一本。”小慧聽了非常高興,按照哥哥的方法去做,開始做計劃。
故事三:小禾懂得很多事情,每次都是小禾先理解書中的內容,孝孝很佩服,孝孝問小禾:“小禾,你怎么知道那么多事情啊?為什么每次你都能理解書中的內容啊?”小禾說:“我每天都會用半個小時看書,而且每次讀書時都會反復去讀,慢慢的也就理解書中的內容了。”孝孝說:“從今天開始,我也像你這樣,多讀書、反復的讀。”
后世影響
教育意義
此書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韻的形式闡述了學習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禮貌常識等等。《弟子規》總敘中說:“弟子規,圣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里面有七個科目,即孝,弟,謹,信,愛眾,親仁,學文,前六項屬于德育修養,后一項,即學文,屬于智育修養。《弟子規》首先明確強調了做人的各項準則,以教育我們孝順父母、恭敬兄長為名義,繼而教育人民把對父兄的順從擴大到社會各個階級,“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進而教育廣泛服從,“凡是人,皆須愛”,通篇以“愛心、父母對子女傾注了無私的愛、子女應該以無私的愛回報父母、這是天經地義的”一類手法,扼殺學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揚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并非國學經典[5],應被視為封建糟粕而剔除。
20xx年9月6日,海南省首開傳統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員每日誦讀和領悟《弟子規》、《了凡四訓》、《太上感應篇》,“學一句,做一句”,潛移默化學會為人。中國司法部肯定海南經驗,將海南司法廳編著的《中華傳統美德教育教材》納入服刑人員教育統編教材全國發行。
文史影響
《弟子規》引用了部分經典,在此方面也是學習中國文史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弟子規》三字一句,易學易記,文中穿插了相關文史知識、成語典故。《弟子規》所講的道理,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余力學文著手講述了古代很多的典故。
弟子規教案 篇13
一、 教學內容
弟子規關于誠信的有關內容“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無心非,名為錯,有心非,名為惡。”
二、 教材分析
誠信是金,《弟子規》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支奇葩,聞過則喜是其中心內容,漂亮話、奉承話往往害人害己。要做一個謙虛的人。毛主席有一句名言:謙虛使人進步,只有這樣,才能進步,正直的人才愿意與你結交。
三、 教學目標
1、 了解這段文字的`含義
2、 學做聞過則欣的人
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我先給大家講一個《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個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問他的妻子:“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妻子回答:“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小妾說:“當然是你美了”。他又去問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誰美”?他的朋友回答說:“當然是你美了”。于是他進宮拜見齊王。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話說了一遍。鄒忌說:“我的妻子說我美,是因為他愛我,我的小妾說我美,是因為她怕我,我的朋友說我美,是因為他有求于我。由此可見,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齊王聽取了鄒忌的建議,并下令:有當面指出齊王錯誤的受上賞,有在大庭廣眾之下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中賞,有在背后議論齊王錯誤的受下賞。命令傳下去以后,來給齊王提意見的絡繹不絕,門庭若市。幾天后,提意見的越來越少,一個月后,偶爾有一兩個來提意見的。幾個月后,再也聽不到怨言了。
鄰國聽說了這件事,也紛紛來朝拜齊王,表示愿意與齊國友好,愿意臣服齊國。從此,齊國進入了鼎盛時期。
(二)、出示學習目標和內容
(三)、指名讀學習內容,用五分鐘背誦,
(四)、教師講解
如果聽到別人夸獎你,就心中不安,聽到別人指出你的過錯就高興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會愿意與你結交,親近。
(五)、講故事
以學習小組為單位,講述有關的故事,每組推薦一個。
教師推薦故事:《佛印禪師評詩》、《拒絕奉承》
板書設計:略。
弟子規教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事雖小貽親羞”;
2、理解并背誦這部分內容
3、能在生活實踐
教學重難點:
重點:
理解并背誦本節課所學內容
難點:
能在生活中實踐
教學方法:
講授法、討論法、多媒體教學法
課前準備:
教具準備:
多媒體、 《弟子規》音頻、 課件
學生準備:
搜集有關“孝”的名言、成語
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1、 背誦《弟子規》中《總敘》和《入則孝》已學部分
2、 故事導入
故事一: 一個玩笑 抱憾終身
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在學校課間休息的時候,一個同學在他的同桌要坐下的時候,把椅子挪開了,結果這個同學重重摔倒在地上,脊椎摔斷,終身癱瘓。一個玩笑導致這樣的后果,雙方家庭都抱憾終身!受傷的同學將在床上躺一輩子,很苦。他的父母就更苦,孩子養了這么大,突然變成殘廢,父母比他還難受,還要伺候他,每天看到他都要偷偷地流淚。我們想一想關心你的人往往何止父母雙親,所以一個人的過失,有時會給多少人帶來痛苦!造成大錯無法彌補,而開玩笑同學的家庭也要承擔沉重的經濟負擔和良心的譴責。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
1、不要輕易開別人的玩笑,凡事要三思而后行,否則,有可能對自己和別人的家庭造成無法彌補的巨大傷害。
2、任何對人身安全有損害和危害到社會的不良行為,我們是絕對不能做的,見到時也要極力勸止。
這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弟子規》的《入則孝》的第二部分 “事雖小貽親羞”,想想我們孝順父母除了要做到聽從、細心照顧父母外,還須做到什么?
二、 朗誦
1、聽音頻朗讀《入則孝》中“事雖小貽親羞”部分(01:32―02:19)
2、學生齊讀
三、 理解含義并背誦
(一)“事雖小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親心傷”
1、女生齊讀
2、請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3、教師講解:縱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稟告。如果任性而為,容易出錯,就有損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讓父母擔心,是不孝的行為。別人的物品雖小,也不可以私自藏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會很傷父母的心。
4、相關故事:
故事二:劉 備 教 子
三國的時候,劉備臨終時對兒子劉禪不放心,除了把他托付給丞相諸葛亮,
還給劉禪留下了一封信來教育他。信中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于人。”這就是說,不要認為小的壞事就可以胡作非為,不要認為小的好事就可以不做;只有品德良好才能讓人信服。后來,劉禪在諸葛亮的輔佐下,蜀國沒有出現大的失誤。諸葛亮死后,劉禪開始寵信宦官,逐漸放縱自己,最終蜀國被曹魏滅掉,劉禪也成了俘虜。
故事三: 陶 母 封 魚
陶侃是東晉有名的賢臣,從小就勤奮好學,而且注意人品的修養,這一切都是與他母親的嚴格教育分不開的。陶侃長大后,擔任了管理漁業的小官。這一年他托人帶回家一壇腌魚孝敬母親,母親卻把魚封好讓人退回去,并且給他寫了一封信說:“你是國家的官吏,怎么能用公家的東西孝敬母親呢?這是為政不廉啊!”此事雖小,卻可以看出陶侃的母親教子嚴格。陶侃始終不忘母親的教誨,最終成為晉朝著名的清官。
故事四(可選講):廣州許霆案
20xx年4月21日,廣州青年許霆與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機故障漏洞取款,許取出17.5萬元,郭取出1.8萬元。事發后,郭主動自首被判處徒刑一年,而許霆潛逃一年落網。20xx年12月一審,許霆被廣州中院判處無期徒刑。20xx年2月22日,案件發回廣州中院重審改判5年有期徒刑,罰金兩萬,追討其取出的173826元。
故事五(可選講): 深圳機場女清潔工“撿金”案
20xx年12月9日,深圳機場女清潔工梁麗工作中在一垃圾桶旁的行李車上“撿”到一裝有14公斤黃金首飾的小紙皮箱并帶回家,在聽到失主尋找金飾的消息情況下,她也沒有立即呈報,直到警方當晚就找上她家門,她才主動將金飾交還。于是警方以涉嫌盜竊罪將其逮捕,雖在拘禁9個月后無罪釋放,但其如無主動歸還全部財物的情節,恐被控盜竊罪,最高可獲無期徒刑。
5、請學生談談自己平時對父母 “該怎么做”或“不該做什么”?
(1)謹聽父母教誨,遇事多與父母溝通商量,不要擅作主張,以免對事情作出錯誤判斷,而擅自行動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2)不可貪圖小便宜,路上拾遺不應昧。(昧:隱藏)。
6、背誦這部分內容
(二)“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1、男生齊讀
2、請學生結合實際談自己的理解
3、教師講解: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子女的都應盡力準備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小心排除。
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4、相關故事:
故事六: 董 卓 的 惡 行
董卓是東漢末年的軍閥,他帶領軍隊來到國都,廢掉了漢少帝劉辨另立漢獻帝劉協
為傀儡皇帝,并從此獨攬朝政。董卓專權期間,對朝廷中的大臣肆意殺戮,對天下百姓任意欺凌。
結果他的暴行引起了人們的憤怒,司徒王允等人聯合起來利用美人計一舉將他除掉。董卓死后,他的家屬也因此受到株連,當時他的母親已經90多歲了,也被處死。董卓的惡行不僅使其家庭受到牽連,連年邁的老母無法盡享天年,實在是可悲啊!
5、請學生談談自己平時對父母 “該怎么做”或“不該做什么”?
(1)了解父母的喜好(如果父母親的喜好是會傷害身體的,我們要柔聲規勸)
(2)我們要好好的照顧自己的身體,不要讓父母親擔憂。
(3)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不做讓父母蒙羞的缺德事、違紀違法事。
6、背誦這部分內容
四、 課堂延伸
1、 學生展示收集的關于“孝”的名言、成語
名言
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成語
父慈子孝 父慈子孝 母慈子孝 求忠出孝 入孝出弟 孝思不匱 孝悌力田 孝子愛日 孝子順孫 移孝為忠 移孝作忠 忠孝節義 忠孝兩全
2、 身邊小故事
請學生講講發生在身邊的關于“孝”(包括“愚孝”)與“不孝”的故事,并談談自己的看法
3、 法律小常識
1.案例一:妨害自由
小葉、阿毅均為十六歲的少年,小葉因與隔壁班同學小偉發生口角,經校方查明予以記大過處分,小葉乃于翌日與同學阿毅到小偉的教室找小偉理論。到達時,阿毅見該班老師在講臺前,隨即退去,小葉仍向小偉恐嚇稱「以后給我小心一點,否則你就死定了」等語,致小偉心生畏懼。另于數日后晚間八時,小葉打電話請阿毅邀約小偉于下課后至校外談判,阿毅于翌日下午三時十分許,約小偉至教室頂樓告知小葉約其于下課后至校外OK便利商店談判,臨走前,阿毅竟單獨起意,對小偉恐嚇稱「如果不來或向老師報告,會讓你死得很慘。」,小偉因為非常害怕,便告訴他的媽媽,小偉的媽媽立刻向警察局報案,經警察局移送少年法庭調查后裁定開始審理。
小葉、阿毅的行為,經少年法庭調查結果認為均有觸犯刑法第三百零五條恐嚇危害安全罪名之非行,裁定小葉交付保護管束;阿毅應予訓誡并予以假日生活輔導等處分。
2.案例二:騙「寶物、天幣」也算犯罪
根據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的統計,到今年的八月底為止,已經有高達五百多名在學的學生和中輟生因為在網絡竊盜或詐欺被移送法辦。令人驚訝的是其中竟有高達二百多人是各地一流高中的資優生。連臺北市的建國中學、臺中市的臺中一中、高雄市的高雄中學等名校都有學生涉案。不過,也有五分之一是整天在網咖中流連的中輟生。他們都是在計算機的網站上玩在線游戲,由于游戲中的虛擬道具,像「寶物」、「天幣」等等,在游戲的玩家間是可以兌換成現金的,于是這些聰明絕頂的資優生以及專業玩家便在計算機上施展手法,把這些別人名下所擁有的「寶物」或者「天幣」,同詐欺、竊盜的方法,移轉到自己的名下來。被警察查到后,就依竊盜或者詐欺等刑事案件移送法辦。
偷竊電磁紀錄的內容,依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條的規定,犯了竊盜罪是以動產論。用詐騙方式騙取別人的電磁紀錄內容,就要成立詐欺罪。很多犯罪者是沈迷在網咖中的玩家,偷看別人賬號及密碼后冒名進入檔案,把寶物或者天幣移到自己可以支配的賬戶內,這就成了詐欺犯罪。警方目前就是依據法務部的研究結論,自在線游戲公司的監控稽核檔案清查變動情形,掌握到證據就移送法辦。
(3)案例三:聚眾滋事圍觀助勢都有罪
阿明在路上因為瞄了一群青少年幾眼,就被其中幾位打了幾拳。其它沒有動手的人,就在旁邊鼓掌叫好,加油群啊V鋇鉸啡朔⑾趾螅立刻報警處理,一群人立刻一哄而散。這時候的阿明早已傷重倒地。
后來,警方循線逮捕這群青少年,他們卻說:「我又沒打他,只是在旁邊群岸已,這樣也犯法嗎?」
在報紙的社會新聞版常常會看見青少年或喝醉酒的人,只是互看對方不順眼,或男女朋友間為了爭風吃醋,竟然各自吆喝朋友打起群架的事件。追究原因,不過是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動手腳,身體受傷不說,甚至留下了前科紀錄。
在案例中這些打人的青少年卻聲稱自己沒有出手打人,僅僅是在旁邊加油而已。依照我國刑法第兩百八十三條:「聚眾斗毆致人于死或致重傷者,在場助勢而非出于正當防衛之人,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下手實施傷害者,仍依傷害各條之規定處斷。」
因此,雖然在一旁沒有下手實施任何傷害的行為,但是仍然有可能被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五、 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弟子規》中《入則孝》的第二部分,它教會了我們為人子女
要懂得聽從父母的教誨,懂得理解關心父母,也要照顧好自己的身體好讓父母放心,還要完善自己的人格,“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莫讓父母蒙羞。
六、 實踐作業
1、 回家后了解父母親有什么喜好。
2、 經常與父母溝通交流
3、經常幫父母分擔家務農活
附原文
shìsuīxiǎo wùshànw?i gǒushànw?i zǐdàokuī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qīnsuǒhào lìwaijù qīnsuǒwù jǐnwaiqù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yǒushāng yíqīnxiū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