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圓和圈圈教案(通用4篇)
圓圓和圈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嘗試用繪畫、語言的形式來創編詩歌的中間部分,體驗創編的樂趣。
3.體會好朋友之間相親相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具:表格一份;和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一套(小朋友頭像、圈圈、太陽、搖鼓、氣球、蘋果、枕頭等);錄音機、磁帶;紅色和黑色蠟筆個一支。
學具:用詩歌內容設計的表格人手一張,第三段氣球后面的兩個格子為空格(幼兒繪畫創編);繪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找朋友》
教師提問:好朋友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樣呢?
二、新授詩歌:
教師:和你的好朋友做在一起,我們來一起做游戲,學本領。
1、游戲:找房子
(1)分發圖片,提問:圖片上是什么?
(2)出示表格,提出要求:為你手里的圖片找房間。(教師示范第一句:“有個圓圓”,把小朋友的頭像放在第一格。)教師分句朗誦詩歌,幼兒按詩歌內容送圖片到相應的空格內。
(3)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同時整理格子里的圖片。(每個格子留一張圖片就可以了)
2、教師提問:詩歌中有哪些好聽的詞語呢?請你來找一找。(再次欣賞錄音詩歌)
3、為詩歌起名字,找一找什么地方應該高興地念?什么地方要顯得難過一點?(教師用紅色和黑色蠟筆做記號)和幼兒一起連起來有感情地朗誦1——2遍。
4、讓幼兒發現“?”教師說明它在這里的實際意義(如果幼兒在前面就發現,教師可讓幼兒知道它的名稱,在這里再作說明):圈圈在圓圓的夢里除了會變搖鼓和氣球,還會變什么圓形的東西呢?(幼兒講述)
5、幼兒比較老師和小朋友的圖片的不同(小朋友的后面有兩個空格),來畫一畫圓形的東西。
三、幼兒操作、講述
1、請1——2位幼兒把畫好的材料拿上來,連著前面的詩歌朗誦一遍。
2、和好朋友相互交流創編好的詩歌,比比誰的詩歌更美。
延伸活動:
圈圈變成了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呢?請你們再仔細想想,把玩法也編進詩歌里。
教學反思:
一年一度的優質課評比又開始了,雖然年紀大點,但也樂此不彼,積極地準備起來。 自認為自己是老教師了,現代化教學手段就不必用了,能把一節課上好就行。 課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能根據我的引導很快地就熟悉了“圓圓和圈圈”的詩歌內容。 接下來就是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了,很遺憾,這兩方面都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一、幼兒在學習詩歌時,形式單一,(只借助圖片),當然激不起興趣,又怎能學得愉快呢。 二、幼兒在仿編詩歌時,我沒有耐心地去啟發,而是顯得有點急躁,影響了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深刻地反思自己, 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接受新鮮事物的挑戰,與時俱進,繼往開來。
圓圓和圈圈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內容的情趣性,理解詩歌所展現的想象意境。
2、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并根據詩歌的結構形式,紡編詩歌第三段。
3、通過活動,提高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4、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5、引導幼兒在詩歌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
1、配樂詩歌錄音。
2、有關詩歌內容的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交代詩歌名稱,引起聽賞興趣。
設問:你知道“圓圓”和“圈圈”是什么意思嗎?
2、聽賞教師有表情地朗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設問:這首詩歌聽著有什么感覺?你聽到什么?詩歌里的“圓圓”和“圈圈”各是什么?讓我們再來仔細聽一聽。
3、看看聽聽(多媒體課件),理解詩歌內容。
設問:圓圓愛干什么?圓圓睡覺了,圈圈在干什么?圈圈為什么“一會兒變氣球”、“一會兒變搖鼓”?圓圓睡著了,圈圈在干什么?你認為這首詩歌哪里很有趣?圈圈“悄悄地,悄悄地,滾進了圓圓的夢里”是什么意思?圈圈“變個大蘋果,躲在枕頭邊”是什么意思?
4、聽聽想想,仿編詩歌第三段。
設問:圈圈除了變氣球,變搖鼓,還能變什么?教師示范后,引導幼兒仿編第三段的詩歌內容。
活動反思:
活動中,我緊緊圍繞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展開了教育活動。整個教育活動進行下來很順利,幼兒的興趣極其濃厚,課堂氛圍較活躍。也達到了之前制定的目標。
圓圓和圈圈教案 篇3
設計意圖: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既是幼兒熟悉的,又是他們新奇的,這熟悉的內容能符合幼兒的實際水平。新奇因素能引起智力結構的不平衡,促使幼兒主動去吸收新的內容,這樣的學習興趣是持久的,能轉化為學習動力,促使幼兒創造能力的發展。
活動目標:
1.了解詩歌內容,初步學會朗誦詩歌。
2.嘗試用繪畫、語言的形式來創編詩歌的中間部分,體驗創編的樂趣。
3.體會好朋友之間相親相愛的情感。
活動準備:
教具:表格一份;和詩歌內容相關的圖片一套(小朋友頭像、圈圈、太陽、搖鼓、氣球、蘋果、枕頭等);錄音機、磁帶;紅色和黑色蠟筆個一支。
學具:用詩歌內容設計的表格人手一張,第三段氣球后面的兩個格子為空格(幼兒繪畫創編);繪畫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音樂游戲《找朋友》
教師提問:好朋友不在你身邊的時候,你心里會怎么樣呢?
二、基本部分:
教師:和你的好朋友做在一起,我們來一起做游戲,學本領。
1、游戲:找房子
(1)分發圖片,提問:圖片上是什么?
(2)出示表格,提出要求:為你手里的圖片找房間。(教師示范第一句:“有個圓圓”,把小朋友的頭像放在第一格。)教師分句朗誦詩歌,幼兒按詩歌內容送圖片到相應的空格內。
(3)教師再次朗誦詩歌,同時整理格子里的圖片。(每個格子留一張圖片就可以了)
2、教師提問:詩歌中有哪些好聽的詞語呢?請你來找一找。(再次欣賞錄音詩歌)
3、為詩歌起名字,找一找什么地方應該高興地念?什么地方要顯得難過一點?(教師用紅色和黑色蠟筆做記號)和幼兒一起連起來有感情地朗誦1——2遍。
4、讓幼兒發現“?”教師說明它在這里的實際意義(如果幼兒在前面就發現,教師可讓幼兒知道它的名稱,在這里再作說明):圈圈在圓圓的夢里除了會變搖鼓和氣球,還會變什么圓形的東西呢?(幼兒講述)
5、幼兒比較老師和小朋友的圖片的不同(小朋友的后面有兩個空格),來畫一畫圓形的東西。
三、幼兒操作、講述
1、請1——2位幼兒把畫好的材料拿上來,連著前面的詩歌朗誦一遍。
2、和好朋友相互交流創編好的詩歌,比比誰的詩歌更美。
延伸活動:
1、圈圈變成了什么?它可以怎么玩呢?請你們再仔細想想,把玩法也編進詩歌里。
2、聽賞教師有表情地朗讀,初步感知詩歌內容。
附詩歌:
有個圓圓,愛畫圈圈,大圈象太陽,小圈象雨點。晚上,圓圓睡了,圈圈很想圓圓,悄悄地,慢慢地,滾進圓圓夢里面——一會兒變搖鼓,逗著圓圓玩,一會兒變氣球,圍著圓圓轉……圓圓睡醒了,圈圈眨眨眼,變成大蘋果,躲在枕頭邊。
圓圓和圈圈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提供的線索,感知和想象作品。
2、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3、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4、學會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大膽參與討論。
活動準備:
圖片三幅、粉筆、圈圈各一個
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幼兒想象,幫助幼兒感知詩歌內容。
教師出示一個圓圈,然后提問:這是什么?它像什么?
2、初步熟悉詩歌內容
(1)出示玩具娃娃和圈圈導入課題。
提問:這個小朋友的名字叫圓圓,他呀愛畫畫,他畫了些什么?
(2)教師朗誦詩歌,邊朗誦邊指著黑板上所畫的東西。
提問:圓圓夢里的圈圈變成了什么呢?
3、教師帶領幼兒分段理解詩歌。
(1)欣賞第一自然段:
提問:圓圓愛干什么?畫了些什么?為什么說大圈像太陽小圈像雨點?
(2)欣賞第二自然段:
提問:晚上誰睡著了?誰很想圓圓?圈圈是怎么滾進圓圓的夢里面?圈圈怎么逗圓圓?
(3)欣賞最后一個自然段:
提問:圓圓醒了,圈圈就怎么樣了?變成了什么?躲在哪兒?
4、教師完整地朗誦詩歌。
5、幼兒嘗試和教師一起邊看邊學習朗誦詩歌。
6、請幼兒有表情地朗誦詩歌。
7、請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詩歌。
8、請幼兒想象:圈圈還會變成什么?會怎么逗圓圓?
教師和幼兒一起整理,學習仿編詩歌。
活動延伸:
請幼兒畫出自己的夢并相互說說,繼續仿編。
教學反思:
課的前半部分,孩子們的積極性很高,能根據我的引導很快地就熟悉了“圓圓和圈圈”的詩歌內容。
接下來就是學習詩歌和仿編詩歌了,很遺憾,這兩方面都沒有達到我預想的效果。
小百科:“ 圓圈 ”一詞意思是指:圓形的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