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綜合實踐教案(精選2篇)
小學綜合實踐教案 篇1
【課型設計】
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強烈的好奇心。一次課間,幾個孩子圍著我,興奮地說:“老師,我觸電了。剛剛我的手不小心碰到一個同學,結果一下子電到了,手上有一種麻麻的感覺。”“老師,我也有這樣的經歷:有天晚上,我關燈后脫衣睡覺,看到衣服上爆出星星點點的火花,而且還聽到‘劈里啪啦’的聲音。”“今天早上,媽媽送我上學,下車關門的時候,我的手指也被電了一下”……聽著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議論,讓我聯想起綜合實踐活動的選題原則:要從學生的興趣和需要出發。學生對某個問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探究的愿望,不僅是進行學習和探究的直接動力,也是他們充分發揮創造潛能的前提。只有從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出發,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才能使學生興致勃勃地對課題或問題進行有意義的探究。是啊,孩子們對電的興趣如此濃厚,何不借此機會開展一次實踐活動,讓孩子更多地了解電的知識?
其實,生活中,孩子們接觸的不僅僅有靜電,電應用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電話、電腦、電視、電動車、電梯等等。通過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了解電的奧秘,讓學生體會尋找、探索的樂趣,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通過展開多種形式的研究,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發展探究問題的能力。基于上述原因,我確立了《電之謎》這一綜合實踐活動主題。而選題指導課是主題實踐活動鏈上的起始課。俗話說,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節成功的選題指導課,對學生有目的、有計劃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對于學生保持持續的活動興趣和愿望,對于實踐活動成果有效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學習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標準》中指出:創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和途徑,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獲取直接經驗,養成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掌握基本的科學方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它注重的是學生的興趣、知識、思維、技能、能力、態度、情感等全方位的發展,構建一種積極、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和開放的學習環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以上要求,我確立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
1.初步學會圍繞主題提出問題、篩選整理問題,并把問題轉化成研究的課題。
2.使學生對我們身邊的電更加了解,感受電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對研究電的問題興趣更加濃厚,愿意參與有關電的調查與研究。
3.讓學生在選題實踐活動中,學會一些選題的基本方法,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養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電,對于四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因為電在孩子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電視、電冰箱、電腦等家用電器的廣泛使用;手機、手電、手表等電子產品的使用;電梯、電動車、電車等交通工具的出現……電已經走入了千家萬戶,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們雖然對電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對于電的認識也只停留在表面,對于它的產生、傳輸及危害等并不了解。另外,學生對于選題指導課這一課型還不夠熟悉,學生提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比較薄弱。所以,希望通過本節選題指導課,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對“電”這一領域有更深入的了解,激發學生探究科學的意愿;另一方面,激活學生的生活經驗,調動學生原有的體驗積累,充分調動學生的研究興趣,引導和幫助學生提出各種有價值、有深度、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培養學生發現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學會圍繞主題提出問題、篩選整理問題,并把問題轉化成研究的課題。
【活動準備】
1.視頻資料。
2.黑色簽字筆、桌牌、問題卡。
3.研究意愿調查表、選題表。
【教學過程】
一、確定電的主題
同學們,近期我們將開展一次綜合實踐活動,課前老師通過表格面向四年級學生做了一次調查。調查表中是咱們同學感興趣的幾個話題:光之謎、影子之謎、風之謎、電之謎、仿生之謎等等,最終哪個話題感興趣的人最多呢?跟老師一起進入倒計時,5、4、3、2、1,出結果。一起喊出它的名字:電之謎。那么,尊重大多數同學的意愿,近期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就是“電之謎”。(貼板書:電之謎)為了更好地開展本次活動,我們特地開設了小博士科學熱線,掌聲歡迎他。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要求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讓學生學會自己做主,自己選擇課程內容。教者的責任是觀察、研究每個兒童的興趣差異,與學生共同協商研究課題,讓課程真正體現學生的需求和兒童的視角。】
二、追尋“電”的`足跡
1.對于電,我們并不陌生,因為電就在我們身邊,就在我們這個教室里,你發現了嗎?我們把目光放遠點,在生活中你還在哪里找到了電?
【最深刻的學習來自于直接經驗的取得,讓學生從現場、從生活中追尋“電”的足跡,學生所獲得的感性的體驗是任何間接知識的學習都替代不了的。】
2.電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電更是全人類智慧的結晶。讓我們一起走進電的世界。【課件】
【有關“電”的資料拓展,開闊了學生視野,拓寬了學生思維,為學生的進一步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產生“電”的疑問
1.大家看得真專注,千百年來,人們一直在關注電,研究電。對于“電”這一話題,你想了解它的哪方面的問題?
2.剛才,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提出了問題,真不簡單!可是,有些同學暫時還沒有問題。其實,怎么提問,也有訣竅,讓我們來聽聽小博士的建議。【動畫課件】
3.聽了小博士的建議,有啟發嗎?能用這種方法圍繞“電之謎”,提出更好的問題嗎?下面,小組內先交流自己的問題,然后把你的問題寫在問題卡上。盡可能寫得大一些,之后我們將展示到黑板上,讓每一個人都能看清。好,開始吧。
【小學生的思維還基本處于感性階段,往往提出的問題比較單一,難以涵蓋到研究課題的各個方面,甚至有些同學還提不出問題。這時,用形象的“曼陀羅思考法”來發散的學生思維,可以讓學生提出更豐富、更有深度的問題。】
四、篩選“電”的問題
1.教師巡視,隨機請部分學生將自己的問題貼到黑板上,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梳理,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2.看,不知不覺,我們就明確了提問題需要遵循的原則:感興趣、有價值、能研究。
3.下面,各小組象這樣的方法篩選或修改你們的問題,各小組至少篩選出3個好問題,待會兒展示到黑板上來。
【教師先引導學生對部分學生的問題逐個篩選和提煉,在討論中歸納出兩個選題原則,隨后讓各小組依照原則對問題進行篩選、提煉。不難看出,這樣循序漸進地指導是為學生的活動提供支架,為學生主體性的發揮提供幫助。】
4.請各個小組把你們篩選出的問題展示到黑板上。組長上臺交流并貼問題。
5.同學們看,這些問題都是大家篩選出來的好問題。仔細思考一下,哪些問題是同一類的,我們可以把它們歸類匯總為一個方面大問題。(讓學生邊討論邊移動問題卡進行歸類)
【引導學生在比較、分析、分類、匯總等思維過程中,感受到方法的價值,研究的意蘊。】
五、確立“電”的課題
1.經過剛才的交流、碰撞,我們將有關電的問題歸類匯總成這六個方面的大問題。也許我們今天的分類,匯總還不夠準確、全面,但大家在今后的研究中還可以不斷充實、不斷完善的。
2.現在我們來看看這六個方面的問題,你最想研究哪一方面?現在老師給大家一個公平選擇的機會,我們以桌號來對應這六個方面,你想研究哪一方面的問題,一會兒音樂響起時,你就迅速地加入到新的團隊中去。時間是三十秒。聽明白了嗎?播放音樂。(學生自由分組)
3.共同的愛好讓各組的同學坐到了一起,看看你的左鄰右舍,誰能擔起組長的大任。伸出手來,你想選誰就指誰!
4.請票數最多的同學站起來,讓我們把掌聲送給他們,希望六位組長不要辜負了同學對你的信任,接下來要帶領組員齊心協力,發揮你們的聰明才智,爭取合作成功。可以嗎?
【小組合作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學生重要的學習方式。作為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在活動中都應該得到個人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5、現在,我們各組都選擇了自己的研究方向。這些歸類匯總后的大問題就是我們要研究的課題。怎樣把研究的問題變成規范的課題名稱呢?誰來試著給自己小組的課題起一個名稱?師引導學生給課題起名稱。然后請教小博士。
6.聽了小博士的講解,下面各小組的組長把你們的課題名稱寫在課題卡上。
7.請寫完的組長上來介紹一下你們的課題名稱。(組長上臺交流課題并貼在黑板上)
【教師先引導學生自主確定課題,當學生遇到困難時,再通過小博士來講解,使學生真正明白怎樣將問題轉化成課題。這一環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
8.同學們,你們真是一群了不起的孩子,這么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怎樣提問題,以及怎樣把問題轉化成研究的課題,并且還確立了具體的研究內容。為了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研究,請各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填寫選題表,(出示選題表)其他同學想一想,你們的課題還可以增加哪些研究內容,想好后繼續寫在問題卡上,補充到你們小組的研究內容中。
9、小組長填寫選題表,教師巡視。
六、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確立了自己的研究主題,這只是邁向解開“電之謎”的第一步,相信通過今后一系列的活動,我們會了解有關電的更多知識。課后請大家認真填寫選題表,為下節課的方案制定做好準備。
板書設計:
選題原則:
感興趣
有價值
能研究
【本節課,我把板書設計成一朵正在開放的花的形狀。以“電之謎”課題為花心,將學生提出的問題按類別擺成花瓣狀,既與課堂中教給學生的曼陀羅思考法相吻合,又美觀大方,蘊含著學生的思維如花瓣一樣向四面八方伸展之意。】
小學綜合實踐教案 篇2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現代文明的重要基礎,是《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的基本內容之一。我國自古就有誠實守信的優良傳統,我校也認為培養學生誠實守信的實踐與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對整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對中華民族的發展以及孩子未來的成功都有著重大的意義。我校以創“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特色”為辦學方向,讓小學生從小接受傳統道德教育,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及優秀傳統美德,提升民族文化傳承自覺意識。然而直到今天,與誠實相背離的言行卻不少見,“言行不一”,“不守信用”及“表里不一”的行為是大家深受痛絕而又常遇到的事情,我們的小學生也由此產生了“誠信危機(即要不要誠實)”的困惑。
1、學生的行為習慣:
(1)向同學借文具時,有71%的同學會及時歸還,18%的同學沒及時歸還,11%的同學偶爾會拖欠;
(2)對別人(包括學生和老師)許下諾言之前,有49%的同學會認真考慮,56%的同學會踐行自己的.諾言;有46%的同學坦言曾經沒有兌現諾言。
(3)當考卷上老師多給了你3分時,有48%的同學會找教師改過來。從結果可以明顯看出有部分同學有時約束不了自己,出現過不誠信的情況,甚至有少部分同學經常言行不一致,還有待糾正錯誤。
2、學生對學習誠信方面的看法:
(1)在做作業或考試時,有35%的同學從來沒出現抄襲、作弊等現象,有59%的同學曾經做過,16%的同學經常這么做;
(2)作業未完成,有55%的同學會撒謊編理由逃脫老師的懲罰和批評,27%經常欠交作業,屢教不改;37%偶爾欠交;49%從未欠交過,能堅持按時完成。
基于此,我們班學生選擇了“我與誠信同行”的研究課題,就是引導學生圍繞“誠實守信”開展活動,引導學生為解決“誠信危機”的煩惱出主意,通過調查采訪實踐體驗等方法在實踐中驗證自己的想法,從而深刻認識到“社會需要誠信,人人需要誠信”的道理,并決心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
二、活動的具體目的:
(一)情感目標
1、在本次活動中獲得知識,積累經驗,使學生對“誠信”有深刻體會,辦老實事、做老實人,講老實話。
(二)認知目標
1、增強學生以德立身,誠實守信的意識,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使學生認識到誠實是一個人必備的品質,使其成為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三)能力目標
1、初步培養學生多渠道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培養其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3、通過調查、訪問培養學生敢于參與的意識,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實施活動的具體過程:
將本班同學分成A、B、C、D、E共5組。
各組成員名單如下:
A組B組C組D組E組
組長:組長:組長:組長:組長:
成員:成員:成員:成員:成員:
第一階段:認識“誠實”的重要
1、A組:課外搜集“誠信”的格言,并制作小報,至少10條以上的中外有關誠信的名言。
2、B組:課外搜集有關“誠信”的故事,整理并從誠信的好處和不講誠信的危害兩方面進行分類,。
3、C組:調查社會上不誠實的行為并做好記錄。
4、D組:自主設計調查問卷,做好學生和家長對“誠信”問題認識的問卷調查。(小組設計問卷調查,沒人調查2人。)
5、E組:深入社區開展一次誠實守信專題教育公益活動。
第二階段:組織交流,展示回報
1、各小組把收集的進行資料匯總、整理。
2、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匯報課。
第三階段:成果升華,綜合展示
1、個人或小組合作完成一幅有關誠實守信的書畫作品,漫畫也可以,要能準確表達活動主題。
第四階段:整理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料袋
1、整理好開展活動的材料
2、展開評價工作。先自評,再小組評、老師評。
3、檔案袋等活動資料的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