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領域垃圾分類大班的活動教案范文(通用3篇)
社會領域垃圾分類大班的活動教案范文 篇1
一、設計意圖
垃圾,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垃圾會污染我們的生活環境,也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一定的影響,隨著家對環保的日益重視,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種趨勢。為了使幼兒進一步認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培養幼兒保護環境的意識,因此設計“垃圾分類我先行”社會活動,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認尸圾分類標志,并通過分類操作,把垃圾分類放進垃圾桶,從而使幼兒進一步感知哪些垃圾是可以循環再利用的同時,更好地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區分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2、引導幼兒認尸圾桶上的標志,學習垃圾分類的方法;
3、知道垃圾分類的重要性,增強環保意識;
4、激發幼兒在集體面前膽表達、交流的興趣;
5、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三、活動準備
1、視頻:為什么要垃圾分類?
2、兒歌音頻:筒寶寶
3、PPT課件:垃圾分類我先行
四、活動過程
1、引出主題:一封神秘的信
(1)教師:幼兒園今天幼兒園里收到了一封信,信中寫道:
親愛的小朋友們,你們好,我們是卡布多拉星球的卡卡和多多,想要到你們的地球來旅游,可是卻發現你們美麗的藍色星球有各種垃圾!
(2)教師:小朋友們,這么多垃圾,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幼兒:我們可以把垃圾進行分類投放,環境就會變好啦!
2、觀看視頻:為什么要垃圾分類呢?
教師:原來垃圾不僅可以破壞土壤、污染水源,還會滋生很多細菌病毒危害我們的身體健康,所以我們一定要愛護環境,把垃圾分類放到垃圾桶里。
3、認識常見的垃圾分類
常見的垃圾分為四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
(1)可回收垃圾:(藍色標志)再生利用價值較高,能進入廢品回收站的垃圾。
(2)廚余垃圾:(綠色標志)廚房產生的食物類垃圾以及果皮等。
(3)有害垃圾:(標志)含有毒有害化學物質的垃圾。
(4)其它垃圾:(灰色標志)除了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之外的所有垃圾的總稱。
4、游戲:垃圾分一分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都學會垃圾分類了嗎?現在我們一起來玩“垃圾分一分”的游戲吧!
幼兒嘗試進行垃圾分類操作。
5、環保兒歌:《筒寶寶》
幼兒學唱環保兒歌《筒寶寶》,增強環保意識。
6、結束部分:邀請卡布多拉星球的卡卡和多多到地球作客
教師:垃圾分類,我先行!保護環境,從我做起!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只要家一起努力,我們的地球又變得干凈美麗啦!
現在讓我們一起邀請卡卡和多多來到地球作客啦!歡迎歡迎!
五、活動延伸
向爸爸媽媽宣傳垃圾分類的意義,并付諸實踐。
在本次活動孩子們都是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來,一開始我神秘的出示以后各孩子們生活中的垃圾袋,從里邊出示一些常見的垃圾,將孩子帶到垃圾的情境中,又用游戲法,請小朋友嘗試根據U盤中的垃圾分類游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了解生活中的垃圾,再到體驗垃圾分類,作為導入環節,從本次課孩子們的表現看是比較好的。在第二個環節中孩子們來討論垃圾的用處時,個別孩子對這個概念的含義理解不夠,因此在這個環節中就顯得操作有一定的難度,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法,往后再設計時要考慮到不同能力孩子的發展水平,當然在活動中舊的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幼兒的發展需要。雖然孩子們對本次活動中設置的實物分類游戲也是很感興趣,但是由于投放的材料較單一,造成能力強的孩子很快就完成了,而能力一般的孩子也沒沒困難,因此在后面制作分級分類的標志時孩子的思維很活躍,設計出各種各樣的標志,但是本次活動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也需要往后的學習,來改正和提升自己。
社會領域垃圾分類大班的活動教案范文 篇2
小朋友知道我們提倡的垃圾分類分為哪幾種嗎?下面這節課就來教大家認識下圾分類標記,我要按照規定的分類來進行垃圾分類,才能讓我們的生活環境變得更加的美好,所以每個人都要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幾種垃圾分類標記,嘗試按標記給垃圾進行分類。
2.懂得垃圾分類的方法,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二、活動準備
1.各類實物垃圾,如香蕉皮、廢紙盒、空易拉罐、礦泉水瓶、酒瓶等。
2.2只垃圾分裝桶,上貼2種標志。
三、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活動導入
1)教師帶領幼兒在隨地丟垃圾的地方走走,提問:"你們看,地上是什么呀?"幼:垃圾。
2)教師:"小朋友想象一下要是你住的地方到處都是這種垃圾,你覺得怎么樣?那我們該怎么辦?"
3)引導小朋友嘗試發言。幼:應該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
教師:"對,我們就應該把這些垃圾寶寶放到垃圾桶里,把它們送回家!"
2、認識垃圾分類的標記。
1)教師展示垃圾寶寶的"家"。
2)嘗試讓幼兒說說這些圖示分別表示什么,教師并進行一定的引導。
教師:"你們看,這就是垃圾寶寶的家——垃圾桶,你們認識它們嗎?"讓幼兒說說。
教師:"小朋友們真棒,都認識了這些標記,接下來我們每人選一個垃圾寶寶,把它送回家。"
3、垃圾分類
1)幼兒第一次操作:垃圾分類
2)檢查分類情況。
3)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垃圾寶寶是不是找到了自己的家。"(教師與幼兒一起看,不對的進行討論,應該放在哪里。)
4)教師:這個桶里面是紙張,它是紙張寶寶的家;這個是塑料袋,它是塑料寶寶的家;是果皮,它是果皮寶寶的家;里面是金屬, 它是金屬寶寶的家。
5)幼兒第二次操作:垃圾分類教師:"現在這些垃圾寶寶都找到自己的家了。你們看那邊還有許多垃圾,我們把它們也送回家吧。"(幼兒自由選擇垃圾,然后一個一個的對垃圾進行分類,教師一旁指導。)
四、教師小結。
1)教師:"垃圾寶寶都已經送回家了。那誰能告訴大家把這些垃圾一個個分開有什么用呢?"邀請幼兒嘗試回答。
2)教師:"那讓老師告訴你們,其實垃圾分類是很重要的,比如喝過的易拉罐可以制作筆盒;廢紙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紙,小朋友們可以繼續畫畫、寫字;塑料瓶也可以再加工變成新的,再灌水;還有這些果皮就被埋在地底下了。讓我們生活的環境變得干干凈凈的,也讓我們的清潔工叔叔阿姨們減少了工作量。所以我們小朋友在平時不要亂扔垃圾(嘗試讓幼兒結合生活實際舉例子),做一個環保的好孩子!你們能做到嗎?(能!)那讓我們一起從今天做起。
社會領域垃圾分類大班的活動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了解分類垃圾箱的種類和功能。
2、分辨可再利用的垃圾,培養珍惜資源的態度。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體會數學的生活化。
活動準備
1、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
2、幼兒搜集廢紙、塑料瓶、飲料罐及廢舊電池,帶到幼兒園。
3、點心時間吃剩的果皮等食品垃圾。
4、《美麗村》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2-13頁。
活動過程
1、與幼兒一起觀看有關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向幼兒提問:
你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再利用嗎?(廢紙、塑料、金屬。)
你和家人也把垃圾分類嗎?(自由回答。)
老師可從以下網址下載香港環境保護署有關家庭垃圾分類的宣傳短片(第9個宣傳片)
向幼兒說明:這是生活在香港的人們在進行垃圾分類,那么,我們是怎樣對垃圾進行分類的呢?
2、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12-13頁,與幼兒討論:
圖上有四個大的垃圾箱,它們有什么不同?
你知道兩個“可回收物”垃圾箱里邊分別應該放什么樣的垃圾嗎?
寫著“廚余垃圾”的垃圾箱里應該放什么樣的垃圾?
應該把什么樣的垃圾放在寫著“其他垃圾”的垃圾箱里面?
3、請幼兒把帶來的廢紙、塑料瓶、飲料罐、廢舊電池和吃剩的食品垃圾分類放好,擺在桌子上,請幼兒說一說,這些垃圾分別應該放在哪個垃圾箱中。
4、老師告訴幼兒:塑料、金屬和廢紙,可以回收后再制造有用的東西,如廢紙可制成再生紙等。把垃圾分類便于回收利用,這是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方法之一。各地都有專門的廢品回收站來收購這些有用的垃圾。
5、請幼兒調查自己居住的地方及附近有沒有分類垃圾箱,自己和家人是否使用過,然后回幼兒園向大家介紹。
活動評價
能說出分類垃圾箱的用途。
能說出哪些是可循環再生的垃圾。
活動反思
通過對中班幼兒上的這一節課,該班幼兒基本能掌握對物體進行分類,以及進行分類的方法,在顏色、大小上分類掌握較好,但是在形狀、以及用途上掌握較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