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通用7篇)
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 篇1
一、活動設計思路與說明:
每一個子女都在純潔而又無私的母愛沐浴下長大,母親含辛茹苦的撫養子女長大成人,子女就應牢記父母的恩情,要好好孝順他們。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況且孝敬父母又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美德。本次活動通過欣賞歌曲《燭光里的媽媽》,激情導入。然后讓學生讀材料,欣賞電影片斷,引起共鳴。緊接著學生回憶與母親之間的感人事。播放歌曲《母親》,學生齊叫一聲“媽”,升華感情。然后在課堂讓學生現場與母親通電話,向來到現場的自己的母親真情表白。再制作賀卡,將這種情感醞釀到極至。另外再布置課外親情作業將活動內涵與形式延伸到課外,永遠刻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最終學會施恩。
二、活動目標:
通過母親節知恩、感恩、報恩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知恩圖報、飲水思源的品行,教育學生牢記父母的恩情,孝順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體諒父母的辛勞,懂得做人的責任,最終學會施恩。
三、活動設計理念:
1、以人為本,著眼于學生的全人發展;
2、為了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素質、情感的全面、和諧發展;
3、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形成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懂得人文關懷;
4、活動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和社會實踐。
四、活動準備:
多媒體課件,電話,邀請學生家長,生準備制作賀卡的工具、材料等。
五、活動時間:1課時
六、活動實踐年級:高年級
七、活動過程設計:
(一)欣賞歌曲,點燃情感
老師多媒體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學生欣賞。
學生說感受。
(通過欣賞此曲,憶海鉤沉,激發起學生對自己與母親之間的歷歷往事的回憶以及心靈深處對自己母親的深深眷戀之情。)
(二)閱讀欣賞,情感共鳴
1、學生聆聽配樂朗誦《秋天的懷念》。(配樂:二胡曲《二泉映月》)
學生聽后說感受。
師:母愛是無私的,母愛是偉大的!母愛給了作者——一個殘疾青年生活的勇氣和希望。他多么想對媽媽說:“媽媽,再愛我一次吧!”
2、教師再多媒體播放電影《媽媽再愛我一次》片斷,學生欣賞。
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 篇2
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禮儀之邦。飲水思源,知恩圖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修養,貫徹“面向全體,著眼全面,全心全意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努力培養一中學生的“合作、探究、寬容、文雅”的高素質。學校德育處決定,在全校開展“感恩教育活動”。現將活動方案制定如下:
一、活動目標
通過主題教育活動,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的傳統美德,把感恩之情化為強烈的責任感,并付之于實際行動,把學生培養成知恩相報,心有博愛,誠實守信,道德高尚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二、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三、活動主題
感恩與責任
四、活動安排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4月26日——5月11日)
通過多種形式或載體,營造感恩主題教育氛圍,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引發學生對感恩問題的思考,同時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1、召開全校學生干部大會,把本次活動的意義、精神、實施過程作宣傳。
2、召開全校班主任會議,作宣傳發動。
3、利用“國旗下的講話”,校園廣播宣傳,各班張貼實施方案等營造氛圍。
4、廣播室播放感恩系列主題歌曲、文章。
5、各班組織本班同學學唱感恩歌曲《感恩的心》等(至少兩首)。
6、各班組織本班同學熟讀、背誦感恩名言。
7、各班在5月11日前出一期“心存感恩,成就人生”為主題的黑板報。
8、學校發出致家長的一封信,與學生的感恩信一起有學生帶回家。
第二階段:活動組織階段(5月12日——5月25日)
1、“算筆親情賬,感知父母恩”班會活動
時間賬:學生認真算一算自己進入高中后,平均每天學習多少小時,又浪費了多少時間,并對自己入學來的學習等方面的收獲作出自我評價。
金錢賬:學生認真算一算自己初中到高中的學費、書雜費、生活費、交通費等支出作出大概的估計,算出家長為自己的投資,計算學習投資的成本。
感情賬:假定自己畢業工作后的收入,計算自己大致需多少年才能回報父母。
通過算時間賬、金錢賬、感情賬,體會父母苦心。
以母親節(5月12日)、父親節(6月16日)為契機,以“算筆親情賬、感知父母恩”為主題,結合自己的生活、學習情況和成長經歷,召開主題班會。
2、以班為單位組織一次“講感恩經典故事”為主題的“班級講壇”。
讓更多的同學站到前臺,將看到的、聽到的、自身經歷過的、發生在自己身邊的種種感人的故事推薦給同學們。
3、寫一封感恩信,做一次感恩作業。
用書信的形式對父母表示真摯的感恩之意,為父母送上一個溫馨的祝福,讓父母享愛一份感動。(由于今年五一放假時間在4月29日至5月1日,寫感恩信的活動提前至放假時間之前。)
4、開展當“一日班主任”、“一日老師”的活動。
通過換位思考和親身體驗,引導學生努力學習,以優秀的學習成績來感謝老師的教誨之恩。
5、征集學生自創的感恩之言,并在班上張貼、誦讀。
第三階段:成果展示階段(5月29日——6月20日)
1、高一、高二年級各班在6月15日以前,將整本資料上交至德育處辦公室。
2、高三年級組織另行組織活動(由高三年級安排)。
五、活動要求
學校德育處負責活動的組織、安排、檢查、督促。各年級、各班級要根據學校安排,切實抓好該項工作。各班主任負責本班“感恩和責任”教育活動的落實,要結合本班學習實際,開展好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各班充分利用班集體的力量,對表現積極、突出的學生要及時表彰,樹立班級學習的榜樣。為學生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糧。各任課教師結合學科特點,配合班主任做好工作。
1、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寓感恩教育于日常教育教學全過程。
2、充分發揮教師的言傳身教作用,讓學生從教師日常生活的一點一滴、一言一行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知恩和感恩。
3、充分發揮學校與家庭、社會的紐帶作用,構建濃厚的感恩教育氛圍。
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 篇3
學會感恩,是一個人良好人文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眾所周知的古語:“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等等,說的正是一種知遇之恩、養育之恩、提攜之恩與救命之恩。而儒家文化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其實也包含著感恩的情結,這些良好的道德文化,傳承了千年,推動了人類文明的發展。
一、大力宣傳,營造氛圍
感恩教育需要學生的參與,我們一方面通過國旗下講話宣傳《感恩教育活動倡議書》,“感恩”主題宣傳欄、條幅,讓學生知道什么是感恩、為什么要感恩;另一方面通過評比感恩教育專題板報,播放感恩歌曲營造校園感恩氛圍。
二、開展活動,積蓄感情
我們精心策劃了豐富多彩的寓教于樂的感恩活動,通過算算親情帳、講講親情故事、學生從點滴中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樹立了關愛父母之心;通過《人生路上的領路人——感謝您,老師》演講比賽,學生深刻理解老師的諄諄教誨、進而感恩老師;通過“同學如手足”作文比賽,學生回憶了同窗好友對自己的愛,進而萌發感恩朋友之情。
通過開展的一系列活動,同學們逐漸明白平淡的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愛的哲理。這些“感恩活動”從感性的品評,到理性的思考,再到心靈的碰撞,使學生經歷了深刻的體驗過程,心中不禁蓄滿了深深地感恩情結。這些活動釋放了學生積蓄已久的感恩之心。
三、關注細節,踐行感恩
為了讓感恩行動看得見、摸得著,我們運用以小見大、以點帶面的策略,提出了幾項感恩作業:寫寫家書、“六個一”真情活動、“我為同學做一事”。學生通過這幾個作業表達了自己對父母、老師、朋友的感謝,做到了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力爭成為一個充滿感恩之心的青少年。
四、構建網絡,文化熏陶
南宮二中頂崗實習小組認真準備活動方案,加強活動的指導和活動過程的管理,多方征求意見,不斷提高活動的實效性。同時,充分發揮現代大學生的優越性,積極走進學生、走進教師、走進家長。
在構建網絡的同時,我們還大力營造感恩文化。組織學生觀看《建國大業》等感恩電影,并作觀后交流,學生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我們還組織學生學唱感恩歌曲、誦讀感恩文章、講述感恩故事等等。感恩文化成為校園內最亮麗的風景線,成為校園內最和諧的生活篇章。一批批有感恩心的青少年茁壯成長起來。
五、扎實活動,效果顯著
為了使活動有的放矢、落到實處,我們精心的制作了月活動方案,并把工作詳細安排到每一周。全體學生在學校、家庭、社會共同營造的充滿愛心的大環境中,從“接受愛”到“表達愛”,從知恩到報恩,逐漸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成為知恩圖報、心存博愛的人。
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 篇4
活動設計背景
如今的孩子大多數是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眾星捧月的地位,加上家長重智輕德的教育傾向,使多數幼兒形成了自我中心,只知獲取、不懂給予的眾人為我的心理傾向。古人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感恩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作為即將畢業的大班孩子,想通過此次綜合活動:《感恩的心》,借助《口渴的螞蟻》這樣一個故事情節,體驗小螞蟻期盼、驚喜、感恩的心情。然后在表達交流中,將教學的重心回歸到幼兒的生活,并以制作感恩卡的形式,引導幼兒體會別人對自己的愛,同時,也要教育幼兒學會把自己的愛積極的反饋給別人。
活動目標
1知道我們的城市有很多人為我們大家服務。
2通過故事和談話,體會她人對你的幫助,并運用自己的方式回饋別人對你的愛。
3初步培養感激之情、感恩之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幼兒通過制作感恩卡等活動表達父母、老師給予他們的愛。
難點:讓幼兒學會感恩,激發幼兒對周圍事物及人有感恩的心。
活動準備
1音樂:感恩的心;多媒體課件。
2彩色卡紙、黑筆、固體膏等。
活動過程
一、引發興趣
1教師出示小螞蟻圖片,引出故事《口渴的螞蟻》。
問題:①小螞蟻口渴了,誰幫助了它?
③小女孩遇到了什么困難?
④小螞蟻又是怎么幫助她的?
2師小結:小螞蟻心中有一顆感恩的心,盡自己的所能去幫助別人。我們也要像小螞蟻一樣,去幫助別人。
二、遷移經驗,說說自己生活中被關心、被幫助的情景。
1說一說自己在家里、幼兒園里都得到了誰的幫助?
2教師出示清潔工圖片。
問題:①她們是誰?在干什么?
②如果沒有她們,我們的城市會變成什么樣子?
3出示交通警察圖片。
問題:①他們是誰?在干什么?
②如果沒有他們,我們的城市又會變成什么樣子?
4師小結:清潔工阿姨,叔叔為了保持我們城市的清潔,非常辛苦。交通警察叔叔為了我們這個城市的安全暢通也非常辛苦,我們大家都要感謝他們,那小朋友們想一想,我們該送給他們什么禮物來表示我們對他們的感謝呢?
三、示范、講解做賀卡的方法
1師:有的小朋友說啊,可以做賀卡送給他們,那我們今天就來做賀卡,好不好啊?大家一起來看一看,老師已經做好了幾張賀卡,你們看看,我是怎么做的
2教師操作,把幾張卡粘在一起,就可以把它做成一個更好看的像燈籠一樣的賀卡了!
3師:恩,小朋友們都非常聰明,待會你們做的時候可以和老師做一樣的,也可以做不樣的,我要來看看哪些小朋友比較能干,可以做出不一樣的?
4幼兒制作賀卡,教師巡視。
5展示作品,你想送給誰?說一句感恩的話。
四、播放音樂《感恩的心》,一起做動作,結束本次活動。
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 篇5
優秀教案目標:
1、體驗與媽媽一起勞動的快樂。
2、知道每年5月的第二個星期日為母親節。
3、學會感恩,知道媽媽整天勞動及接送孩子上幼兒園很辛苦,要珍惜媽媽的勞動,愛媽媽。
優秀教案準備:
1、做賀卡用的厚紙和一些彩紙。
2、每人畫一張表達自己心愿的畫,張貼到展板上。
3、讓小朋友對媽媽和老師說一句感恩的話和做一件有意義的事。
4、錄音磁帶《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的心》。
優秀教案過程:
1、從5月4日起,利用一周的時間,每天早7:15——8:00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感恩的心》等歌曲,讓孩子們從一進入幼兒園就能感覺到今天與以往的不同,融入到母親節即將到來的氛圍中。
2、5月4日孩子入園后,教師讓他們說出今天來到幼兒園感覺與以往有什么不同?進而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初步了解母親節的來歷。
3、5月5日,教師把事先制作的光盤播放給孩子們卡看,讓幼兒回憶并說出自己的媽媽在家里是什么樣子的?
4、5月6日,幼兒畫出我心目中的媽媽,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展覽,然后幼兒園組成評選小組,選出各班的優秀作品,集中展出。
5、我為媽媽做一件有意義的`事。各班根據實際,制定計劃,然后付諸實施。例如結合幼兒園進行的手足口病預防工作,小二班孩子教給媽媽正確的吸收方法,并用正確方法為媽媽洗手;中班則進行小歌手比賽活動——演唱媽媽的歌曲并為媽媽梳頭、洗腳;大班特地編排了歌頌媽媽的舞蹈《感恩的心》等,培養孩子愛媽媽、愛老師及愛周圍所有人的情感。
6、幼兒人人制做賀卡,母親節那天獻給自己的媽媽。
7、展示活動。5月8日,各班找出家長代表參加母親節慶祝活動。
活動延伸:
要求幼兒回家幫助媽媽做力所能及的勞動,體驗媽媽勞動的辛苦,感恩媽媽,回到幼兒園講給老師和小伙伴聽。
幼兒園母親節教案名稱:我愛媽媽
目標:
了解媽媽辛苦的勞動與自己的關系,愛惜媽媽勞動成果。愛媽媽,樂于幫媽媽做力所能及事情。
經驗準備:
1、觀察媽媽下班回家及雙休日一天都做什么。
2、家庭配合:為媽媽拍照,拍攝作家務照片,布置“好媽媽”園地。材料準備:紙、筆、錄音機、廢舊材料、手工操作
過程提示:
1、引導幼兒共同欣賞,觀看照片,回憶媽媽的勞動,進行討論,提出問題:“媽媽下班后或雙休日為你和爸爸做什么事?”“如果不干這些事情行不行,為什么?”“媽媽趕了這么多活,會怎么樣?”“你是怎樣想的,用什么方法去愛媽媽?”“怎樣讓媽媽知道你愛她,你懂事了?”
2、教師幫助、支持幼兒用自己喜歡方式表達對媽媽的愛(如:為媽媽畫畫、制作禮物、寫祝福話、錄音等)
3、相互交流與欣賞,并討論今后自己幫媽媽做什么?”
觀察重點:
1、觀察幼兒在活動對媽媽辛苦勞動態度
2、不同表達方式、技能與情感體現。延伸:開展媽媽節日親子活動,“夸媽媽”“我幫媽媽做??”主題活動。
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產生感恩的心理,知道感恩是一種美德。
2讓幼兒在感知體驗中獲得表達愛心的愿望。
3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于參與節日的活動。
5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活動重點:讓幼兒深切地感知情意,從而產生感恩的心理。
活動難點:讓幼兒將自己的愛心用語言表達出來。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愛心展板一塊、小禮物若干、音樂《感恩的心》
活動過程:
(一)感知活動:
1多媒體展現,讓幼兒感受幼兒園的美。
2說出美麗而干凈的幼兒園是誰每天來幫我們打掃的?
3原來是您————門衛叔叔。
4播放門衛叔叔工作情景,了解門衛叔叔的辛勤工作。
(二)體驗活動:
1現在你想對門衛叔叔說些什么?讓幼兒大膽用語言說出自己的心聲。
2用行動表達愛意,自選小禮物把它放到愛心板上,并對叔叔說一句感謝的話。
3播放《感恩的心》音樂,用肢體表達愛心。
(三)活動延伸:
幼兒園里除了要感謝門衛叔叔,還要感謝誰?為什么?教學反思:幼兒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在于讓幼兒能夠感知情意,懂得情感,并樂于表達情感。我設計此活動的目的想通過幼兒親身體驗、自主表達、主動參與的過程來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在表達愛心的過程中讓感恩內化為一種行動。活動中幼兒通過觀看錄像,了解門衛叔叔工作的辛苦,從而激發幼兒的感恩情感,讓他們從小懂得對周圍的每個人都要有感恩之心,知道知恩、感恩、報恩是一種美德,活動中要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讓溫馨的話語貫穿整個活動。
感恩教育活動教案范文 篇7
教學要求
通過觀看和講述嬰兒生活圖片,知道自己成長離不開父母的照顧和愛護,加深熱愛父母的感情。
教學準備
嬰兒生活圖片一套,第一張圖片是媽媽喂寶寶吃奶,第二張圖片是媽媽替寶寶換尿布,第三張圖片是媽媽哄寶寶睡覺。每一個幼兒帶一張自己小時候的照片。邀請一位懷抱嬰兒的媽媽。
教學過程
一、老師出示嬰兒生活圖片,講述父母怎樣照料小寶寶的。
1、先放嬰兒啼哭的錄音,引起幼兒注意,然后看圖片。幼兒觀看,老師提問:寶寶為什么哭?媽媽是怎樣喂媽的?你小時候吃的是媽媽的奶還是牛奶?媽媽為什么不怕臟不怕臭給寶寶換尿布?讓幼思考,議論,回答問題,然后給每張圖片作小結。
2、老師總結:你們小時候,也像這個小寶寶一樣,不會說話,不舒服時只會哭。是姐姐給你喂奶,給你換上干凈的尿布。媽媽又抱著你,輕輕地拍著你,讓你舒舒服服地睡覺。你們在爸爸媽媽的關懷照顧下,慢慢地長大了。
二、請抱嬰兒的媽媽來到幼兒中間,讓幼兒看媽媽是如何照顧小寶寶的。
1、引導幼兒招呼小寶寶。(小寶寶不會應答)小寶寶的媽媽介紹說:小寶寶雖然已經長大一些了,但是還不會說話,要媽媽慢慢教他才行。
2、讓幼兒和小寶寶比比誰高誰矮,誰的手大,誰的手小;看看小寶貝嘴里有幾顆牙齒,比比誰的牙齒多。
3、看看小寶寶如何學走路。
①媽媽扶著小寶寶走到幼兒面前,與幼兒一一握手。
②媽媽彎腰教小寶寶走路。老師與媽媽一問一答,問答中突出媽媽關心寶寶,使幼兒懂得媽媽為了小寶寶不跌交,學會走路,雖然彎著腰很酸,很累,她都不顧。
③老師小結:你們小時候,爸爸媽媽也是這樣教你們學走路的。現在你們不僅會走,還會跑、會跳,你們都要謝謝爸爸媽媽。
4、看小媽媽給小寶寶吃東西。
①讓幼兒給小寶寶吃點心。(小寶寶不會自己吃,要媽媽喂)媽媽喂小寶寶吃雞蛋羹,先將手帕圍在小寶寶的脖子上,用湯匙舀起雞蛋羹,在嘴邊輕輕地吹一吹,喂給寶寶吃。
②讓幼兒觀察媽媽關心小寶寶的具體細節。老師插問:為什么要給小寶寶圍上手帕?為什么還要吹一吹?
③老師小結:你們小時候和小寶寶一樣,不會自己吃飯,也是媽媽一口一口地喂你吃的。
5、媽媽給小寶寶把尿,把好后讓小寶寶坐在小車里,推著小寶寶出去玩,全班幼兒向小寶寶告別。
三、幼兒觀看自己小時候的照片。
1、老師說:爸爸媽媽
把你們小時候的生活也拍下來了。現在請大家拿出來看看,給旁邊的小朋友講講,你小時候爸爸媽媽是怎樣關心、照顧你的。
2、每個幼兒將小時候的照片貼在磁性板上。
3、老師選擇幾張照片,請幾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
四、游戲:學做爸爸媽媽。
讓幼兒互找同伴(男女結對子),將兩張椅子拼成小床,商量怎樣照顧好小寶寶。然后到老師那里領取娃娃、奶瓶、尿布、小碗、小湯匙等玩具,玩“娃娃家”游戲,學做爸爸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