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惜糧食禮儀教育教案(通用3篇)
愛惜糧食禮儀教育教案 篇1
班會目的:
1 .讓幼兒知道糧食與人民生活、國家建設有密切關系,用處很大。
2 .讓幼兒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3 .使幼兒懂得要愛惜糧食。
教學重點:
讓幼兒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教學難點:
使幼兒懂得如何愛惜糧食。
教學準備
1 .動畫課件。
2 .谷子、麥子、玉米。
3 .大米、白米飯實物。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用課件展示谷子、麥子、玉米,而后問幼兒,這些就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物,我們把它們叫做 “ 糧食 ”
二、糧食來之不易
1 . 糧食今天有許多許多心里話想對同學們說,你們想聽嗎?(課件出示自制糧食擬人動畫,同時播放課文第一小節錄音)讓我們先請水稻來說一說吧!
演示動畫:《一粒米的來歷》中的場景
你們看,農民們在做什么?仔細觀察他們是怎樣插秧的。(農民阿姨雙腳整天泡在冷水中,彎著腰,時間長了,真是腰酸背痛。)
出示場景:禾苗在農民伯伯的精心護養下,漸漸長高了,為了讓莊稼長得更加茁壯, 農民伯伯要做什么?(鋤草、施肥、噴灑農藥、引水澆灌)
小結:為了種出一粒粒的糧食,農民們不怕風吹日曬雨淋,不怕勞累,灑下多少辛勤的汗水,正如我們所學的古詩《憫農》講的那樣,誰會背誦請舉手。
幼兒背誦古詩。
播放錄音:《鋤禾》,幼兒一起背誦。
板書:糧食來得不容易
這么多的好吃的都是糧食做成的,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怎么樣?
板書:糧食與我們最親密。
三、怎樣愛惜糧食
請你對辛勤種田的農民伯伯、農民阿姨講一講你是怎樣對待糧食的。
幼兒回答:粒粒糧食要愛惜(同時板書在黑板上)
老一輩革命家也是這樣教育子女的。
出示圖片
板書:缺少糧食出問題
出示書中 35 頁圖片:這一輛輛汽車上裝著什么?要運到哪兒?
為了有更多的糧食支援災區,我們平時應該怎么做?(更加愛惜糧食)
師問:如果我們都來把糧食當成寶,節約每一粒米,會怎樣呢?跟老師一起算一算。 如果我們每位同學每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多少粒米?(多媒體顯示大米實物投影: 365 粒米)
如果我們全班 45 位同學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多少粒米?(多媒體顯示大米實物投影:約 16425 粒米)
如果我們全國 12 億人口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一年節約多少粒米?(多媒體顯示《一粒米的話》)
板書:積少成多了不起
四、聯系實際,指導行為
1 .討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愛惜糧食?
( 1 )在學校吃早點,怎樣做到不浪費,誰有好辦法?請每位同學談一談。
( 2 )在家中吃飯應該怎樣做?
(指導幼兒具體做到不在飯桌上撒飯粒;吃多少盛多少,不剩飯,不想吃的東西不能隨意扔掉。)
小結:愛惜糧食要從自己做起,要做到不撒、不剩、不扔。
2 .在我們班有哪些同學做到了愛惜糧食?誰來夸一夸他們。
(可以支援更多的貧困地區,獻出一份愛心;此外,還可以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
3 .小常識:為了讓全世界的人民都來愛惜糧食,規定每年的 10 月 16 日為 “ 世界糧食日 ” 。(貼橫幅 “10 月 16 日 —— 世界糧食日 ” )讓我們都來記住這一天。
五.總結:
同學們, “ 糧食與我們的關系最親密,糧食來得不容易,缺少糧食出問題,積少成多了不起 ” ,因此,讓我們每個小公民都應該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愛惜每一粒糧食。
愛惜糧食禮儀教育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糧食,初步了解糧食的生長過程
(2)了解本地區主要生產的糧食品種。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多渠道、多學科的從“來之不易的糧食”為主題的社會綜合實踐活動,使幼兒了解糧食與生活的關系。采用社會調查、資料收集、網上查詢、具體實踐操作等形式,對幼兒進行珍惜糧食的教育,讓幼兒理解糧食來之不易,認識到愛惜糧食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農作物生長過程,讓幼兒知道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
(2)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愛惜糧食,愛惜農作物的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認識到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的習慣
2.難點:在生活中做到珍惜糧食,不浪費每一粒糧食,培養節儉的良好品質。
教學方法:運用多種形式,如講授法與談話法、討論法相結合等。
教學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1.師:孩子們,這節課來了個朋友,它和誰坐呢?下面我們來玩個游戲。——歡迎守護者(幻燈出示)。
看這是什么?(出示玩具)青蛙是吃害蟲的,青蛙是糧食的守護神。
生:小青蛙玩具。
師:跟隨音樂我們來傳遞小青蛙。大家先圍成一個圈。
生:圍圈。
板書:來之不易的糧食(一起寫課題)
糧食是怎么生產的?由誰生產的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來了解了解。
二、講授新課
師:(幻燈出示:學習目標)
生:齊讀學習目標
師: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糧食?(幻燈出示:認識糧食)同學們,你們認識他們嗎?這些都是糧食,糧食的種類有很多(像花生、番薯、土豆。)這是我們平時最常見的幾種。
這些糧食是怎么來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幻燈)
師:現在我們來進行一個小活動--“插秧游戲”,講解活動要求:全體同學起立,跟著老師一起來模仿農民伯伯插秧的動作,把秧苗整齊、筆直、保持一定間距地插在土壤上,一束一束地插。
生:跟著老師完成插秧的動作,并喊口號:一束,兩束,三束…)
師:完成10束的插秧動作,你們有什么感覺?
生:好累。
師:你覺得種植大米的哪個環節最辛苦呢?
生:插秧。
師:插秧只不過是農民種植糧食作物中的一個過程、一個動作。想一想,從播種到收割,除了插秧,農民每天還要給水稻灌水施肥除蟲,一天要頂著大太陽勞動那么久,要付出多么大的辛勞啊! 農民伯伯辛苦嗎?
生:辛苦。
師:那你們覺得農民辛苦種出了我們每天都需要的糧食,我們是不是應該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
生:是
師:(板書:勞動人民、辛苦、糧食)
師:現在我們來看一段視頻,出示《憫農》
糧食來之不易,我們能浪費嗎?
生:不能。
師:(板書:我們、珍惜、尊重)
師:我們再來看浪費糧食的圖片。
生:我們的糧食是那么的來之不易,看到了這些,同學們肯定有很多感慨,現你請你們談談自己的想法。
生:我們要珍惜糧食。
教師小結:那么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們要愛惜糧食、避免浪費,因為有人需要我們節約的糧食。
你們對糧食有一定的了解,我們來進行知識競賽,第1-6題是必答題,7-10是搶答題。(幻燈出示)
師生共同逐題進行。
師:那我們應該如何珍惜呢?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哪些小細節,小事做起,做到珍惜糧食不浪費呢?請幼兒自由發言。
老師給大家總結了一些節約糧食的小竅門,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生:跟讀。
小結:
任何一種糧食作物都像小小一粒米那樣來之不易,需要經過許多人、許多時間的辛苦勞動才能獲得。所以不止是我們幼兒,愛惜糧食,人人有責,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擔任一名小小監督員,提醒我們的家庭成員也能做到愛惜糧食。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擔任一名小小監督員,提醒我們的家庭成員也能做到愛惜糧食。
愛惜糧食禮儀教育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糧食的生產過程,體會糧食來之不易,激發幼兒尊重勞動人民的情感和珍惜農民的勞動成果。
2、引導幼兒對日常的飲食習慣進行思考,培養幼兒愛惜糧食的行為習慣。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猜謎語。
黃袍加身,金屋藏嬌,粒粒皆辛苦,顆顆寶中寶。(稻谷)
2、表演《一粒米的自述》。(揭示課題)
(我是一粒米,別把我看不起,農民伯伯冒著風雨來種我,忙呀,忙呀忙,費了多少力。我呀來得不呀不容易。)
3、結合小表演引導幼兒討論糧食的生產過程。(出示圖片)
(翻地、打壟、播種、澆水、鋤草、施肥、除害蟲、收割、脫粒、晾曬)
4、朗讀古詩《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5、指導看書。
二、交流、匯報調查結果。
1、小組內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浪費糧食的現象調查結果,并談談自己的感受。
2、各小組推薦代表在全班進行交流。
3、幼兒邊說邊展示自己的畫,或師出示圖片。
三、討論如何愛惜糧食。
1、小組討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實際行動來愛惜糧食。
2、全班交流。
3、讀兒歌《愛惜糧食》。
噴香的米飯哪里來?白白的大米煮出來。白白的大米哪里來?金黃的谷子碾出來?金黃的谷子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一粒大米一滴汗,愛惜糧食理應該。
四、設計警示語、制作宣傳畫:
小組討論如何制作以“愛惜糧食、杜絕浪費”為主題的警示語和宣傳畫。
五、唱一唱:歌曲《我是一粒米》。
六、活動延伸:
1、鼓勵幼兒畫一畫并張貼宣傳畫,在學校宣傳欄里或村里進行宣傳。
2、制定一份愛惜糧食的計劃書。
3、與家長合作,關注幼兒在家庭中的實際表現,引導幼兒在實際生活中真正做到愛惜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