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律動游戲》游樂園教案(通用3篇)
幼兒園《律動游戲》游樂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學習看圖譜念讀兒歌,并做出相應的動作。
2、聽辨音樂的開始與停止、感受音樂速度的快慢。
3、遵守游戲規則,知道小老鼠什么時候在逃,什么時候不動了。
4、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學習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5、在感受歌曲的基礎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動過程】
1、模仿貓和老鼠走路:
。1)教師演唱歌曲《小老鼠》,請幼兒欣賞。
(2)問:歌里唱的是哪個小動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請個別幼兒模仿小老鼠走路。
。3)問:小老鼠最害怕什么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請個別幼兒模仿小貓走路。
。4)引導幼兒思考小貓和小老鼠腳步聲的不同,模仿小貓和小老鼠走路。
2、聽辨節奏,念讀兒歌:
。╨)教師用手在地上拍慢、快兩種節奏,請幼兒聽辨哪個像小貓的腳步聲,哪個像老鼠的腳步聲。
。2)問:哪個聲音像小貓的腳步聲?
當幼兒回答正確時,教師在地上拍節奏,引導幼兒念讀相應的兒歌。
。3)如上方法,學習念讀小老鼠的兒歌。
3、分析貓叫,感受強弱:
。╨)問:小貓從遠處走過來,越來越近,它喵喵喵的叫聲也會越來越小,逐是越來越大?
引導幼兒邊用手做動作,邊模仿小貓的叫聲(參考兒歌部分動作建議l—2小節)。
要求:動作由小變大,聲音由弱到強。
(2)邊做動作邊念讀一遍兒歌。
4、圖譜學習:
(1)出示圖譜,引導幼兒用圖譜表示兒歌內容。
、賳枺簝焊枥镄∝堊哌^來的時候,我們是怎么演奏的?是怎么拍地板的?
用哪張圖能表示小貓走過來?
引導幼兒用小腳印來表示小貓走過來。
②依次提問,請個別幼兒選擇圖片,粘貼到黑板上。
問:用哪張圖片來表示老鼠嚇得團團轉?
小貓從遠處走來,聲音越來越大,可以用哪張圖片來表示小貓的叫聲?
吱溜一聲又用什么圖片來表示?
③教師以故事語氣出示完整圖譜:
喵喵喵,小貓走過來(貼上小貓的圖片),老鼠嚇得團團轉(貼上小老鼠),吱溜,快點躲起來(貼上小房子)。
(2)引導幼兒看圖譜,念讀兒歌并表演。
①教師手指圖譜,指揮幼兒念讀兒歌。
、诜纸M分角色念讀兒歌,加深記憶。
③請幼兒分別扮演小貓和小老鼠,邊念讀兒歌邊模仿貓和老鼠進行表演。
5、音樂聽辨與游戲:
。1)播放音樂,請幼兒聽辨哪段像貓,哪段像老鼠。
。2)教師:小貓走一走,停一停,四處看看有沒有可以吃的食物。
教師邊說邊模仿小貓,給予幼兒動作提示;請幼兒聽音樂模仿小貓。
。3)續聽音樂,請幼兒聽辨老鼠的音樂,模仿小老鼠的樣子。
。4)教師創設游戲情境,引導幼兒模仿貓和老鼠:
小老鼠肚子餓了,悄悄出來找食物,它們東瞧瞧西望望(引導幼兒模仿老鼠表情、動作),看看食物在哪里。找到食物了,真開心、快吃啊!突然,聽到了貓的腳步聲,快躲起來,不要讓貓發現了,我們躲在桌子下(第二遍音樂玎以躲在門后面、躲在角落里)一動也不能動,千萬不要發出聲音。共同模仿貓的動作,伸個懶腰,喵喵叫,揉揉肚子,豎起耳朵、瞪大眼睛找找哪里有老鼠。
。5)互換角色,玩游戲:
教師扮演小貓,幼兒扮演小老鼠,聽音樂玩游戲。
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幼兒自然地感受音樂的快與慢、開始與停止。教師在與幼兒一起做模仿時,適當給予語言提示、鼓勵幼兒大膽積極地模仿,但是語言運用要少,聲音要輕,以免影響幼扎聽辨與游戲。
友情提示
本活動在小班、中班上學期均可開展。教師可以通過豐富情境,增加游戲的趣味性,如:老鼠裝死、偷油。
課后反思
我這次進行的是一節中班音樂游戲活動《貓捉老鼠》。歌曲幽默、詼諧,表現的是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小動物——貓和老鼠,很貼近孩子們的生活,我在活動中設計一個“貓捉老鼠”的游戲,來增加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這個游戲我想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幼兒嘗試來創編簡單的游戲玩法,商量制定游戲規則。讓幼兒真正地參與進來,成為學習的主人。
活動中,請幼兒自己開動小腦筋,來創編動作、創編游戲,他們的情緒一下高漲起來,活動達到了高潮。有一個孩子想到了小老鼠先悄悄地走出去,然后說:“小花貓,你沒有看到我吧!”別的小朋友不同意了,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不行,那樣小花貓就會來了,就聽見了!蹦莻孩子說:“那小老鼠輕輕地小聲說,不行嗎?”大家還是不同意,說:“小聲說也不行,就是應該一點聲音也沒有,悄悄地才行!弊詈,大家同意了小老鼠就應該悄悄地走出去,然后東看看,西瞧瞧,見沒有小花貓,再開始偷東西吃。接下來,游戲的最后,小花貓抓住了小老鼠,這個小老鼠該怎么辦呢?小朋友們又展開了熱烈地討論。有:把他吃掉;有:把他使勁玩一玩,再吃掉;立刻有了不同意見:“不行,那樣那只小老鼠太慘了!”這時,教師及時把他們拉了回來,教師說:“那我們可以讓這只小老鼠下次游戲時……”小朋友們立刻接上來說:“讓他當小花貓!闭麄游戲的討論過程都非常地熱烈,孩子們很投入,都各抒己見,積極性很高,活動氣氛非;钴S。
活動結束后,我進行了自我評價與反思。在進行這節教學活動時我充分抓住小老鼠和小花貓的鮮明對比的形象,把它們作為該活動的學習主線,同時整節活動能圍繞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設計激發幼兒學習興趣的教學環節,突出幼兒主動參與的意識,因此該活動在進行時取得了較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在該活動的結尾處,幼兒自己設計的“貓捉老鼠”的游戲,在師生一起玩時,這個環節更是在活動上掀起了一個高潮,幼兒的`學習積極性都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這次活動結束之后,我也感悟到幼兒園教學游戲化的探索,不僅改革了教學模式,更涉及到教育觀的變革問題,我們要充分挖掘游戲中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資源,進一步探究如何將要傳授的內容巧妙地滲透到游戲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提高學習效率,達到娛樂和學習的有機統一,使幼兒在游戲中愉快地學習,健康成長。
幼兒園《律動游戲》游樂園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樂意參與游戲,體驗在游樂場玩耍的快樂。
2、嘗試用肢體動作感應曲式AB。
二、教學準備:
1、故事掛圖:主題4;關于游樂園的設施圖卡。
2、道具:呼啦圈、飄帶若干。
三、教學隊形:
1、聽故事時圍坐在教師身邊,欣賞音樂時圍半圓坐在地板上。
2、游戲時有圍圈、散型、兩人一組等。
四、活動的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在游樂場玩耍的快樂。
難點:用肢體動作感應曲式AB。
五、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
師:寶寶被逗得哈哈笑,這時候他才發現,原來他一點也不孤單,有那么多的好朋友陪他一塊玩。現在寶寶要帶大家去游樂園了……
。ǘ└袘
1、開小車
幼兒開車隨老師去游樂園,A段開車,B段提醒幼兒“前面有車開來了,快按喇叭,”A段繼續開車,B段提醒幼兒“要到游樂園了,我再按一下喇叭!
2、幼兒學習動作:前后搖擺、左邊拍手三下、右邊拍手三下。
3、聽音樂玩游戲:
全體圍圈手拉手
A段:兩大拍/前后搖擺。
B段:六拍/左邊拍手三下、右邊拍手三下。
。ㄈ┑谰
1、談話:你們在游樂場玩過嗎?游樂場里有些什么玩具?
2、出示游樂園設施圖卡,幼兒看看、說說。
3、游戲:呼啦圈咖啡杯
。1)幼兒幼兒每人一個呼啦圈咖啡杯,嘗試創編玩法。
(2)教師小結并選出代表性的動作示范,幼兒跟學。
。3)幼兒聽音樂玩游戲一遍。
A段:兩大拍/拿呼啦圈左右搖擺,
B段:六拍/立持呼啦圈,于地面彈跳。
4、呼啦圈旋轉木馬
(1)幼兒嘗試創編呼啦圈當馬騎的玩法。
(2)教師小結并選出代表性的動作示范,幼兒跟學。
。3)幼兒聽音樂玩游戲一遍。
兩人面對面共持一個呼啦圈
A段:兩大拍/兩人持呼啦圈左右搖擺。
B段:六拍/手持呼啦圈前進跳。
5、飄帶火車
(1)出示飄帶,教師示范玩法。
。2)幼兒聽音樂玩游戲一遍。
兩人面對面手持兩條飄帶
A段:兩大拍/左右搖擺。
B段:六拍/火車行進。
。ㄋ模┙Y束活動
師:今天大家玩得開心嗎?我們一起開火車回家吧!
幼兒排成一行隊,雙手搭前者的肩。
A段:兩大拍/左右搖擺。
B段:六拍/小跑步前進。
幼兒園《律動游戲》游樂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過幼兒對教師的模仿,引導幼兒認識環境,認識空間。
2、啟發幼兒的肢體意識和肢體動作
3、喜歡欣賞兒歌,會大膽地朗誦。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師:"今天我給小朋友將個故事好不好,我來告訴你們啊,這個故事啊,發生在一個大森林里,你們先告訴我,你們知道森林里面什么特別多嗎?"
兒:"樹多……"
模仿訓練
師"哪個小朋友想來裝扮一下森林里特別多的東西?"誰愿意來試一下"
兒"老虎"
師"老虎什么樣子,我們來看看做的像不像
師:"可以來做一下樹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做動作
故事:
森林里住了兩個巫婆,一個是跳跳巫婆,一個是奇奇巫婆,跳跳巫婆啊,整天都喜歡跳來跳去的,他高興的時候跳,不高興的時候也在跳,那奇奇巫婆呢,整天都喜歡問為什么,有一天呢,奇奇巫婆和跳跳巫婆他們一起在森林里面去玩,他們就發現前面的樹上張了好多好多紅色的果子,他們就過去你一口我一口的吃了起來(教師做動作)吃著吃著啊,你們知道發生什么事了嗎?他這個果子的名字就叫愛睡果,他們吃完以后就睡著了,睡了好久好久,睡了好幾年,后來啊,有一天,突然他們聽到了一陣特別吵的聲音,把他們從睡夢中吵醒了,你們知道是什么聲音嗎?特別特別亂,我們一起來做一做特別特別亂的聲音(幼兒根教師一起想象亂的聲音)啟發幼兒想象自己的身體都能發出什么聲音,你們知道為什么這么亂嗎?因為啊,森林里面要開音樂會了好多的小朋友還有小動物都來參加音樂會,小朋友們正在做蛋糕呢,我們一起去做蛋糕好不好?
來,我們一起來做蛋糕
音樂律動"做面包"音樂<森林音樂會>
師生一起先摘果子,比一比誰摘的果子多
擠牛奶,切蛋糕,刷果醬,攪拌牛奶,攪面,跺面,跳一跳
學拍"強弱弱弱
小朋友們看,著黑板上畫了好多好多的格子是不是?誰能告訴我第一排,最高的這一排一共有幾個格子?
"4個格子"我們一起來數一數,那我們能不能用拍手來告訴老師這一共有幾個格子好不好?預備起"強強強強"那你們聽一聽啊,哪一種拍手的方法好聽"強強強強"還是"強弱弱弱"好聽呢?第二個好聽大家一起來做一下不同的方向來拍"強弱弱弱"
提問:剛剛老師拍的時候第幾下聲音最大?"幼兒回答第一下,教師把黑板上格子的第一下做一個標記
第一下代表聲音最大,然后越來越清,他叫強弱弱弱,來,我們一起再來拍一次,大的標記的地方要特別使勁幼兒跟老師一起拍這個節奏。
配樂器
每個小朋友選擇一個你最喜歡的樂器,咱們來為這首特別好聽的森林音樂會來伴奏好不好?(跟音樂配樂器來拍這個節奏)師生一起來拍。
音感訓練《山谷里的小喇叭手》
森林里面啊,不僅是小朋友門來參加音樂會了,還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知道嗎?(幼兒回答)我們來聽一段音樂,我們來猜一猜還有誰來參加音樂會了好嗎?聽一聽什么聲音。
欣賞樂曲感受強弱《山谷里的小喇叭手》
師生一起做動作
這是什么聲音?是森林里的小喇叭手,他也在音樂會里面,他在吹什么?可是你們發現了沒有,這個小喇叭吹的有點不一樣,聲音有的時候特別的大(我們就這樣抬著頭去吹)有的時候呢,聲音小,那小號手怎么吹?低著頭吹,我們一起來一次小號手怎么吹的,聲音有大有小好不好(音樂響起,幼兒跟老師一起跟音樂吹)
跳圈游戲:
小圈的時候代表聲音很小,我們拍手的聲音就很小,到了大圈的時候聲音就大,我們拍手的時候就聲音大老師跳,幼兒來拍手,每個小朋友來選一個樂器來玩這個游戲。
教學反思:
每一次的公開課都讓我受益匪淺,雖然節奏不是第一次上,但相對來說難度增加,每次的節奏都是有規律的,這首樂曲缺乏規律性,經過幾次的反復修改行程了最后版規律性的節奏樂。節奏樂調動的是些運動,而人的動作也是運動,人類的一切活動離不開節奏,沒有節奏的人類生活是不存在的。大到對四季變換的感受,小到日常生活的洗臉、刷牙、穿衣、都離不開節奏,甚至于人腦一時的思想,嚴格上講也有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