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精選6篇)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 篇1
活動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裝飾花瓶的活動,培養幼兒對中國畫的熱愛,體驗印染和裝飾所帶來的樂趣。
2、知識與能力目標:通過欣賞青花瓷簡單了解二方連續圖案的特點。
3、技能目標:能夠較熟練的運用毛筆和國畫顏料進行印染和裝飾。
4、創造力培養目標:發揮自己的想象裝飾花瓶,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了解文房四寶的用途。
2、物質準備:毛筆、宣紙、國畫顏料、盛滿清水的小盤(與幼兒人數相同)、卡紙剪出的花瓶(與幼兒數相同)、膠水、毛氈、盛水的小桶。
3、環境準備:提供展示幼兒作品的展板。
活動過程:
一、觀察感知導入請幼兒欣賞民族舞蹈《青花瓷》,觀察舞蹈演員服裝的青花圖案。
二、深化表征展開
1.結合舞蹈《青花瓷》提問:
(1)小朋友在舞蹈中看到了什么?
(2)舞蹈中出現的花瓶圖案有幾種顏色?
(3)這是一種什么樣的圖案?這種圖案叫什么名字? (教師介紹:白色的底,藍色的花,這樣的圖案叫青花。)
(4)小朋友還在哪里見過青花圖案? (我家的花瓶上、茶杯、盤子、茶葉盒;媽媽的衣服上、圍裙上……)
2.運用酞青藍制作印染畫。
(1)教師介紹制作材料:老師準備了毛筆、顏料、毛氈、宣紙和一盤清水。我要用酞青蘭做一幅畫,可我不用毛筆畫,請這盤清水來幫忙作畫,你相信嗎?
(2)教師示范制作方法:首先將毛筆沾滿顏料,在盤子的清水中點畫幾下,清水中出現了變化,然后立刻將宣紙全部按在盤子里,用雙手輕輕拿起宣紙,再將宣紙放在毛氈上。一副印染畫就做好了。
(3)小朋友按照這種方法也來試一試吧!幼兒在青花瓷的音樂中進行印染畫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4)印染畫非常奇妙,每次制作的圖案都不相同,請你說二說你的印染畫像什么?
3.看課件,了解青花瓷。
教師:青花瓷又稱白底青花瓷,是中國四大瓷器的一種,具有清秀素雅的特點。它是用一種特殊的顏料在白色瓷胚上描繪圖案,經高溫燒制變為藍色。
因為它顏色素雅深受人們喜愛,能工巧匠們把中國畫融入到青花瓷的裝飾中。青花瓷還有很多的圖案,像花鳥圖案,惟妙惟肖;山水圖案通過顏色的深淺表現中國畫的意境。
4.欣賞青花瓷瓶,介紹二方連續圖案。
(1)教師展示一個青花瓷瓶:在這個青花瓷瓶的瓶口、瓶頸、瓶身、瓶底,都有不同的圖案。
提問:你喜歡哪一種圖案?他們有什么特點?
小結:這種把一種圖案有規律地重復排列的方法叫二方連續圖案
(2)讓幼兒觀察更多的二方連續圖案,進一步了解這種圖案的特點。
5.裝飾:青花瓷瓶。
(1)教師出示范例,讓幼兒觀察。
(2)鼓勵幼兒采用二方連續的方法裝飾花瓶的瓶口、瓶頸、瓶底,然后把印染畫粘在瓶身的部位。
(3)幼兒根據自已喜歡的圖案由裝飾青花瓶。
三、展示概括總結(I)幼兒將作品擺放在展示板上,自由欣賞。
(2)請幼兒互相介紹II己運用什么圖案裝飾的花瓶。
(3)幼兒價評印染作品:有的圖案像山、有的像小溪、有的像龍……青花瓷瓶的圖案多種多樣。
延伸活動:請小朋友回家找一找哪些地方還有酞青藍印染畫。
"水墨青花"這節課主要是讓幼兒在觀察、設計制作青花瓷的過程中,感受中華文化,體驗中華文化,培養愛國主義情感。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在哪里見過青花瓷啊?',"青花瓷有什么特點?"--讓幼兒在觀察思考中積極參與印染活動。使幼兒在活動中興致盎然,這些印染的圖畫在幼兒眼中成了美麗的青花瓷的一部分。本次活動讓幼兒在觀察、游戲、制作中了解了青花瓷的特點、形式、種類,拓展了對青花瓷的理解,并能用多種形式加以表現,通過師幼互動、幼幼互動,體驗師幼之間的關愛友情,達到弘揚中華文化、培育民族精神的目的。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感受不同形狀花紋青花瓷盤的美。
2、知道青花瓷盤是中國人發明的,增強民族自豪感。
3、學習運用多種手段來裝飾青花盤子。
活動準備:
1、不同形狀花紋的青花瓷盤。
2、多媒體課件。
3、紙盤、彩色水彩筆、壓模器、蘭色橡皮泥、蘭色蠟光紙,剪刀、膠水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青花瓷盤實物、課件初步感受青花瓷盤的美。
師:前一階段我們一起收集了許多有關瓷盤的資料,有真的盤子,也有網上下載的圖片今天老師挑選了一些請你去看一看這些盤子上有些什么圖案和花紋?是什么顏色的?欣賞時我們要注意什么?為什么?
二、提問進一步理解青花瓷盤的裝飾特點感受它的美。
1、你最喜歡哪一個盤子?為什么?盤子上有些什么顏色?
(有代表性的詳細介紹幾個)
2、總結:原來這些盤子都是白色的底青色的花所以叫青花瓷盤。你知道青花瓷盤是哪個國家的人發明的嗎?這些青花瓷盤總的給你什么感覺?
這些青花瓷盤不僅可以裝東西還給了我們美的感受。
今天我們也來做盤子設計師,都用一種青色來裝飾做一只青花盤子。在后面老師為小朋友準備了盤子、彩泥、筆、紙、剪刀、膠水、印章等工具與材料你可以怎么做呢?
小朋友做的時候花紋排列一定要有規律,間隔要均勻。剪下來得紙頭要放在空籃子里。做完后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送到前面的展臺上還可以去參觀一下別的小朋友的作品。
三、幼兒制作,教師巡回輔導。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各種方法來裝飾,指導幼兒注意花紋排列有規律、均勻。
四、展示分享評價作品。
你最喜歡哪個盤子,為什么?(針對幼兒的問題提一些意見)。
活動來源:
"水墨青花''這一活動設計,是核心主題《中國書畫》中中班生態主題《中國畫》中的教育活動之一。《中國畫》這一主題旨在通過對中國畫的介紹、認識、欣賞、理解與實踐,使幼兒初步掌握中國畫的技巧,運用中國畫的工具表現中國畫。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認識文房四寶的基礎上,讓幼JL-r---7-找生活中什么地方具有中國畫的元素,幼兒發現了花瓶上的中國畫。為了讓幼JL:進-步了解中國畫的特點,采用了水墨滴畫的技巧,選用和活動相吻合的酞青藍顏色,結合中國畫的元素,生成和設計了本節教育活動。通過這一活動設計,讓幼兒在觀察、了解、感受和操作過程中,逐漸了解圖案的特點,增加二方連續的知識點,運用多種藝術形式和繪畫技巧,引導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創造性地裝飾青花瓶,從而進一步加深幼兒對中國畫的喜愛之情,萌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語言表達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感受到了美術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感受青花瓷瓶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2、嘗試運用各種線條大膽地表現青花的花紋和圖案。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美工活動創作的樂趣。
活動重點:嘗試運用各種線條大膽地表現青花的花紋和圖案。
活動難點:會運用連續花紋和單獨花紋進行圖案設計。
活動準備:
1、青花瓷瓶1個、青花瓷瓶電子圖片若干、《青花瓷》音樂
2、范畫一張、幾種紙剪的瓶子、圖畫背景若干.
3、藍色記號筆、膠棒、墊板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青花瓷瓶,引入課題
1、老師: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有認識的嗎?
2、教師邊引導觀察,邊提問講解:
⑴敲一敲,聽聽是什么樣的聲音?是用什么做的?
⑵認識瓶子各部位名稱:瓶口、瓶頸、瓶身、瓶底⑶瓶上有什么顏色?(白色和藍色)藍色也叫青色。
⑷看看上面有什么?(花紋和圖案)。這種用青色的花紋來裝飾的瓷器,叫做"青花瓷",這個瓷瓶,就叫"青花瓷瓶"。
二、欣賞青花瓷瓶:感受青花瓷瓶的花紋和色彩美
1、仔細觀看范畫、提問:
師:⑴你看到了什么樣的花紋和圖案?這里有你認識的線條嗎?
⑵觀察單獨花紋和連續花紋有什么不同,哪個漂亮?在什么地方有連續花紋?
2、你還知道哪些線條和花紋、圖案?
3、放電視:再欣賞幾款不同形狀、花紋的青花瓷瓶,開闊幼兒眼界。
三、幼兒創作,教師指導請小朋友當設計師,大膽設計出自己喜歡的青花瓷瓶讓小朋友到托盤上挑一種自己喜歡的瓶子樣式,進行設計,畫上自己喜歡的點、線、以及不同的花紋,最后粘到自己喜歡的背景紙上,貼到展板上進行展覽。
四、展示評價,欣賞延伸
1、你最喜歡哪個青花瓷瓶?為什么?
2、欣賞不同的青花瓷器青花瓷是起源于我國古代的一種瓷器,它盛產于元代,它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青花瓷中有很多輔助紋飾,例如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云、蕉葉等。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 篇4
【活動前評析】
鴨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吃的一種食物,其白色的殼泛著淡青,給人一種淡雅安靜的感覺,而青花瓷器上的青花圖案則頗具民族特色,其藍白相間的搭配又有一種飄逸素雅清秀的感覺。若能將二者結合,加以創新,將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時,也可以加深幼兒對民族文化的認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激發對民族文化的興趣,于是生成了這個活動。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課件《美麗的青花》,感受青花的色彩美和圖案美。
2、嘗試運用線條大膽地在鴨蛋上表現青花畫。
3、積極參與活動,體驗美工活動創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已有經驗:幼兒在活動前欣賞過青花瓷器。
材料準備:
1、鴨蛋人手一個、花青藍顏料、棉簽、抹布、水彩筆(深藍色、淺藍色)、用油泥和瓶蓋制作的底座。
2、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古箏曲)。
【活動過程實錄】
一、集體欣賞、感受青花的美
1、觀看課件提問:看了這些圖片,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覺?你喜歡哪張圖片?
師:我這有一些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看你喜歡哪一張圖片,為什么?圖片給你的是什么感覺?
幼:(1)、我喜歡上面那一排的第3張,我感覺很光滑;
(2)、我喜歡上面那一排的第1張,上面有花和小鳥,瓶頸那還有像珠子一樣串起來的簾子,感覺很漂亮;
(3)、我喜歡中間花瓶的那張,那個花瓶上的葉子都繞著花瓶中間的那朵花,感覺那朵花像太陽一樣美;
(4)、我喜歡最下面有好多好多人的那個盤子,感覺很有趣,能把這么多人都畫在一個盤子里;
(5)、我喜歡畫著小鳥的那個盤子,盤子上一朵連著一朵的花很漂亮,有只小鳥好像在唱歌,感覺很好聽;
(6)、我喜歡有樹的那個盤子,他們好像在那釣魚,感覺很安靜,天空上還有小鳥在飛。
2、幼兒討論:和同伴說一說為什么喜歡那張圖片?(從圖案感受青花的美)
3、了解青花提問:⑴這些圖片的顏色都有些什么特點?
⑵它們都畫在哪里?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圖片上的花瓶和盤子都是什么顏色的,它們都畫在了哪里?
幼:a、它們是藍色和白色,都畫在了瓷器上面;b、是藍顏色畫在了白顏色上面;c、有深藍色和淺藍色,它們都花在了白色的瓷器上。
教師小結:我們古代人非常聰明,用青藍色的顏料在白色瓷器上畫上美麗的花紋、圖案,這就是青花瓷。
4、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在過節的時候我們都會吃鴨蛋,今天我們也一起用青藍色的顏料來裝飾一下鴨蛋。
啟發幼兒:你想在鴨蛋上畫什么?你會用什么圖案來表現?
師:你想在鴨蛋上畫什么?用什么圖案來表現?
幼:我想畫朵花,用波浪線來畫;我想畫太陽,用鋸齒線畫太陽的光;我想畫個娃娃,用彈簧線畫她的卷發;我想畫樹,用三角形畫樹根……幼兒自選材料進行作畫,教師播放音樂、巡視指導
二、創作活動,教師巡回指導幼兒自主選用繪畫材料、工具,在優美的音樂伴奏下進行創作活動。教師巡視,進行適當的指導。
三、作品展示、評價
1、你最喜歡誰畫的青花蛋,畫的是什么?為什么喜歡?
幼:我喜歡安琪畫的青花蛋,她畫的蝴蝶很好看,她的深藍顏料和淺藍顏料沒有混到一起;我喜歡淼淼畫的青花蛋,她用深藍色畫了小花的花瓣,然后又用淺藍色的水彩筆在外面畫了一個花環,感覺很漂亮;我喜歡朵朵畫的大海,她畫的波浪線能連接在一起,比我畫的好……
2、請你和老師、同伴講一講自己的畫。
3、與同伴交流,體驗成功的快樂。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 篇5
設計意圖:
青花瓷是一種彩繪裝飾瓷,造型優美,色澤淡雅,素有“永不凋謝的青花”之稱,是我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大班美術欣賞活動“青花瓷盤”從欣賞傳統的青花瓷盤切入,通過創設環境、用音樂渲染氣氛、欣賞傳統青花瓷盤等手段,營造出一種濃厚的藝術氛圍,引導幼兒以線描裝飾畫的表現手法,在白色紙盤上裝飾青花圖案,繪制具有民間工藝特色的青花瓷盤,從中感受青花瓷盤獨特的簡約之美,并激發幼兒對傳統民間藝術的熱愛之情。
目標:
1.欣賞青花瓷盤的花紋和圖案,了解其紋樣裝飾特點,感受其獨特的色調美和紋樣美。
2.嘗試運用烘托主題的方法裝飾青花瓷盤,養成耐心、細致的操作習慣。
準備:
1.幼兒和家長共同收集青花瓷盤實物或圖片、畫冊等相關宣傳資料,從中感受青花瓷盤的色調美和紋樣美,初步了解一些中國傳統裝飾紋樣的知識。
2.《青花瓷盤》課件一套,《青花瓷》mp3純伴奏音樂,一次性紙圓盤、藍色勾線筆人手一份。
過程:
一、欣賞青花瓷盤照片,發現青花瓷盤的裝飾紋樣特點
1.出示兩張青花瓷盤照片,初步感受青花瓷盤的裝飾紋樣特點。
師:請仔細看一看這兩只青花瓷盤,你覺得青花瓷盤上的裝飾花紋有什么特點?(引導幼兒欣賞青花瓷的色調美和紋樣美。)
師:這兩只青花瓷盤上的裝飾花紋、色彩怎樣?
師(小結):這兩只瓷盤上的花紋是用同一種青藍顏色繪制出來的。這些白底藍花的圖案稱為青花,繪制在白瓷上就被稱為青花瓷。青花瓷產生于唐代,是我國非常著名的瓷器。青花瓷只有青、白兩種顏色,上面的裝飾花紋干凈、簡潔,非常美麗。
師:這些美麗的花紋都裝飾在盤子的什么部位?(盤心、盤邊。)
師:在盤心一般都是各種漂亮的大圖案,也稱主題花紋。而盤邊人們往往會裝飾上花邊,我們稱為盤邊花紋,裝飾盤邊花紋的目的就是為了烘托盤心的主題花紋,讓這只青花瓷盤看起來更美麗。古代的人們很聰明,把日常生活中人們熟悉的花草、動物、人物等各種美好的東西都畫在了瓷盤上。所以,這些瓷盤不僅具有實用價值,而且具有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
2.出示兩幅“魚盤”青花瓷盤圖片,對比裝飾紋樣疏密不同的效果。
師:這兩只青花瓷盤選擇的是同一個題材,是什么呢?(魚。)
師:同樣的“魚盤”裝飾花紋有什么不同?(引導幼兒發現疏密不同。)
師:這兩只“魚盤”因為裝飾花紋的疏密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效果。你喜歡哪一種裝飾效果?
師:青花瓷盤上的花紋畫得密一點,內容豐富,花紋精致;如果瓷盤上的花紋畫得疏一點,少一點,主題便很突出,圖案很清晰,青花瓷盤看起來就顯得特別簡潔。
(析:在《青花瓷》靜謐、古樸的mp3純音樂聲中,幼兒安靜欣賞兩組生活中常見的傳統青花瓷盤,從而在視覺、聽覺雙重審美感受中初步體驗到了青花瓷盤的色調美及紋樣美,進而產生喜愛之情。)
二、觀察青花瓷盤繪制步驟圖,了解“青花盤”的繪制順序與裝飾要點
1.觀察圖示,熟悉“青花瓷盤”繪制的順序。
師:這是青花瓷盤的繪制步驟圖,請你仔細看一看,繪制青花瓷盤時應該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2.分析布局圖示,了解青花瓷盤繪制的裝飾要點。
①觀察中心布局圖示,了解盤心主題花紋的裝飾要點。
師:畫青花瓷盤盤心主題花紋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中間花紋要大一點、圓一點。
幼:花紋要畫在中間,不能畫到邊上去。
幼:可以畫花朵、太陽和很多圓圓的東西。
師(小結):盤心主題花紋可以畫花朵、太陽、人物、動物等很多美好的東西。但是要注意將花紋或圖案畫在盤子中心,畫得大一點、飽滿和圓潤一點,不能偏離中心,也不能畫得很小。
②觀察盤邊布局圖示,了解盤邊“有規律排列花紋”的裝飾要點。
師:那么,在畫盤邊花紋的時候,又要注意些什么?
幼:邊上的花紋比中間的花紋畫小一點。
幼:邊上的花紋要排好隊,不能亂畫。
幼:可以畫小一點的花朵、三角形、小愛心等圖案。
師(小結):繪制盤邊花紋時,要畫很多個一模一樣的小花紋,而且要排列整齊。花紋的頭可以一起朝向外邊或中心排列,還可以一個跟著一個繞著盤邊同一方向有規律地排列。
(析:這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及難點,教師先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了解繪制青花瓷盤的順序,隨后通過中心布局圖示與盤邊布局圖示,幫助幼兒形象、直觀地理解繪制青花瓷盤主題花紋及盤邊花紋需要注意的一些裝飾要點,以促使幼兒在接下來的創作中能進行有目的的構思,從而初步培養起整體布局的構圖意識。)
三、嘗試運用烘托主題的花紋裝飾方法,設計并制作青花瓷盤
1.教師交代操作要求。
師:請你嘗試用烘托主題的花紋裝飾方法,設計并繪制你自己喜歡的青花瓷盤。
師:主題花紋的設計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花草、動物、人物等圖案,圖案可稍大一些;盤邊花紋的設計盡量選擇簡單一點的花邊紋樣,以起到烘托主題花紋的作用。
師:先畫盤心處的主題花紋,再往外一圈圈(或一層層)地畫盤邊花紋。盤邊花紋的設計要求是簡單重復、紋樣清晰,注意單個花紋的方向要有一定的規律,排列要整齊。
師:繪制完后,可以跟大家說一說,你設計的青花瓷盤上的主題花紋是什么,盤邊花紋的排列又有什么規律。
2.幼兒創作,教師巡回指導,可以根據幼兒能力差異,分別進行語言提示或示范指導。
四、展示幼兒繪制的青花瓷盤,相互欣賞與交流
1.展示幼兒的作品,請個別幼兒上前介紹自己的作品。
2.采用幼幼互評、教師點評等形式進行講評,重點圍繞主題花紋設計、盤邊花紋排列、整體布局、藝術審美等展開。
(析:講評的重點不在評判作品的好壞,而是根據幼兒的作品一起找一找其中的與眾不同,或者是其中的十足創意。可以著重引導幼兒關注青花瓷盤的整體裝飾效果是否整潔、美觀,盤心花紋與盤邊花紋的比例是否恰當等,以通過具體明確的評價活動有效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
五、延伸活動:進一步豐富與拓展幼兒相關知識與經驗
發動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一些其他品種的青花瓷器,如青花瓷瓶、罐頭、茶杯、筆筒等,引導幼兒不僅關注其花紋圖案,還能關注其外部造型、彩繪花紋等特色,可以有意識地搜集一些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年年有魚”“萬事如意”等系列的青花圖案,以豐富幼兒相關的民俗知識與經驗,進一步引發幼兒對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喜愛與自豪之情。
中班美術公開課教案《青花瓷盤》 篇6
設計意圖:
青花瓷是最富有古代中國濃郁氣息的瓷器,青花瓷的主色調為藍色和白色,圖案有山水,鳥獸,人物等,栩栩如生。青花瓷的圖案設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且都是運用中心對稱的原理設計。通過讓幼兒圖片觀察青花瓷盤和動手設計青花瓷盤,使幼兒在活動中能夠初步了解中國的傳統文化,對中國民間工藝產生興趣,并且懂得用有規律的花紋裝飾、設計盤子,培養其審美情趣和表現力。
這節《青花瓷盤》的目標是1.欣賞青花瓷盤花紋,發現花紋的連貫性和重復性,并能大膽的設計青花瓷盤。2.對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產生興趣,感受青花瓷盤的美麗。重點就是要讓幼兒懂得并且會用重復,連續的花紋裝飾盤子。在花紋的設計中,教師要引導幼兒大膽的想象設計出各種不一樣的花紋來裝飾盤子。以以上所述為出發點,課前我精心準備了教案和材料,將這個活動進行了兩次教學。
第一次教學——大班美術活動《青花瓷》
活動準備:紙盤、藍色記號筆、教師范畫、教學ppt。
一、 欣賞青花瓷盤,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點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些非常漂亮的盤子,我們來看看這些盤子和自己家用的盤子有什么不同。教師依次播放教學ppt中每一個青花瓷盤。
2.教師將青花瓷盤全部出示,請幼兒說說圖片上的盤子在顏色,花紋上跟自己家的盤子有什么不同?這些盤子都是由什么顏色組成的?(顏色,花紋)
3.教師小節: 這些盤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青花瓷是我們中國的寶貝,因為它很早以前就在我們中國出現,中國古代人在這些盤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藍色)畫上了很多好看的圖案,有山水,蟲魚,花鳥等,非常好看。青花瓷只有在中國有,外國是沒有的。
反思:在依次出示青花瓷盤圖片時,我要求幼兒觀察青花瓷上有些什么圖案和花紋,再比較一下這些盤子和你家里的盤子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課后反思中發現,這樣設計的效果并不好,讓幼兒比較與家里盤子的不同處,似乎有點跑題,結果導致該環節進行的時間過長,效果不佳。此環節的側重點應該在于讓幼兒觀察盤子上的花紋,和盤子用色的共同點,都是用藍色和白色組成的。而最后總結也應簡單明了,突出重點,這個環節就是重點讓幼兒知道這種盤子叫青花瓷盤,是用藍色在白色的盤子上畫出各種好看的花紋和圖案。
二、 進一步觀察青花瓷盤,觀察青花瓷盤的布局
1.教師播放第一張青花瓷盤,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盤子的布局(有兩層),盤子的中間畫了些什么圖案,盤子的邊上畫了什么圖案?引導幼兒著重觀察盤子的花紋是怎么樣的(連續的,有規則的,叫蓮花紋)。
2.教師總節第一張青花瓷盤的特點:有兩層,中間畫了一朵蓮花,邊上也畫了蓮花的圖案,邊上的蓮花花紋是重復的,連續的。教師播放第一張青花瓷盤的簡易圖,重點引導幼兒觀察花紋,供幼兒更直觀的理解這個青花瓷的布局和花紋。
3.教師播放第二張青花瓷盤,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盤子的中間畫了些什么圖案,盤子的邊上畫了些什么花紋?引導幼兒著重觀察花紋是怎么樣的?(重復,連續,折線式的梅花紋)
4.教師小節第二張青花瓷盤:這張青花瓷盤和第一張一樣都是兩層的,不同的是這個盤子的中間畫的是梅花的圖案,兩邊的花紋是折線式的花紋。播放第二張青花瓷的簡易圖,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其花紋的特點。
5.教師出示自己繪制的與第一張第二張結構相似的青花瓷盤,通過實物觀察,使幼兒更加深刻的了解上兩張青花瓷盤的布局和花紋。
6.教師播放第三張青花瓷盤,引導幼兒觀察盤子中間畫了些什么圖案,盤子邊上畫了些什么花紋?這些花紋是怎么樣的?這個盤子跟前面看過的盤子有什么不同?(三層的,花紋更多)
7.教師小節:這個青花瓷盤一共有三層,它的中間畫了一對鴛鴦,兩邊被蓮花包圍著,也是蓮花紋,再外面那一圈被曲線式的像海浪一樣的花紋裝飾著,是曲線紋,播放這個青花瓷盤的簡易圖,重點在花紋。
8.出示第四張青花瓷盤,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盤子的中間畫了什么?邊上的花紋畫了什么?第二層上畫的花紋與第三張上的花紋有什么不同?(一朵一朵分開的,花與花之間是用花枝連起來的)第三層上的花紋是怎么樣的?
9.教師小節:這個青花瓷盤上中間畫了一串葡萄,葡萄的外面一圈畫的是一個個有規律的牽牛花紋,再外面畫的是細小連續的花枝纏繞的花紋。這個盤子也是三層,花紋更多了,畫面更加豐富了,更加好看了。播放簡易圖,重點觀察花紋。
10.教師出示自己繪制的與其相似的青花瓷盤,引導幼兒觀察。
11.教師共同出示四張青花瓷盤,有沒有發現這四張青花瓷盤出了顏色一樣外,還有什么是一樣的?教師總節:青花瓷盤都是由兩種顏色組成的,一種是白色,一種是青色(也就是藍色),每個青花瓷盤邊上的花紋都是有規律的一樣的。青花瓷盤基本都是中間畫一個大大的圖案,邊上畫的就是這些重復的,有規律的花紋。
反思:第二環節設計的過于復雜,一共讓幼兒欣賞四個盤子,每個盤子都選的太過復雜,由于缺乏經驗,第二環節的設計不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每個盤子上畫的花紋都畫的太復雜且畫的并不完全一致,導致無法讓幼兒發現花紋的重復性和規律性,整個過程都是教師在講,沒能讓幼兒參與進來,期間也沒有向幼兒示范花紋的畫法,只是將事先畫好的呈現出來,然后將花紋的特點翻來覆去地講給幼兒聽,且執教時間過長,導致部分幼兒失去耐心和興趣,影響操作的情緒。課后反思,這樣的方式傳授花紋的特點并不好,幼兒不但不能接受,還會失去耐心。并且,美術活動的重點應該放在幼兒發揮想象自己操作上,如果講解環節時間過于冗長,就是剝奪幼兒自主創造的時間,就達不到最終的目標。
三、大膽創新,嘗試設計青花瓷盤
1. 教師用藍色的記號筆現場示范畫出來,邊畫邊向幼兒講解。
2. 師: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青花瓷的設計師,設計一個好看的青花瓷盤。
3.人手一個白色紙盤,一支藍色記號筆,引導幼兒開始大膽創新,設計青花瓷盤(播放音樂)。教師個別指導。
4.教師將幼兒作品在展板上展示出來,供大家欣賞。
反思:由于前面講解時間過長,只留下一點點時間給幼兒操作,從幼兒作品上看,教師的引導還不夠,幼兒的想象得不到擴散,花紋設計過于單調。在最后幼兒完成作品后,教師應該進行點評。
第二次教學活動——大班美術《青花瓷盤》
活動準備:經驗準備:幼兒已經會畫各種花紋。物質準備:紙盤、藍色記號筆、教師范畫、教學ppt。
一、欣賞青花瓷盤,初步了解青花瓷的特點
1.教師將青花瓷盤全部出示,引導幼兒整體觀察盤子,盤子上都有哪些圖案,這些盤子的都是由什么顏色組成的?
2.教師小節: 這些盤子都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青花瓷盤”這種盤子只有在中國有,外國是沒有的。它在很早以前就在我們中國出現,中國古代人在這些盤子上用青色(也就是藍色)畫上了很多好看的圖案,有山水,蟲魚,花鳥等。
反思:通過第一次活動的深刻反思,我將教案進行了修改,并組織了第二次教學活動。這次,我將活動的第一環節設計為請幼兒整體觀察四個盤子,說說自己看到了哪些花紋,因為第一環節只要讓幼兒知道盤子上畫有很多圖案和花紋,所以只要整體觀察就行了。并發現四個盤子在用色上的共同點,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在于讓幼兒知道這個盤子叫青花瓷盤,他們身上有很多花紋,且都是由藍色和白色組成。與第一次試教相比,第二次第一環節的設計更為簡單明了,更能達到預先想要達到的目標。
二、進一步觀察青花瓷盤,觀察青花瓷盤的布局
1. 教師播放第一張青花瓷盤,盤子的中間畫了些什么圖案,盤子的邊上畫了什么圖案?引導幼兒著重觀察盤子的花紋是怎么樣的?
2. 教師總結第一張青花瓷盤的特點,并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第一張青花瓷盤的布局。發現花紋都是有規律的。
3. 教師播放第二張青花瓷盤,引導幼兒觀察這個盤子的中間畫了些什么圖案,盤子的邊上畫了些什么花紋?引導幼兒著重觀察花紋是怎么樣的?
4. 教師小節第二張青花瓷盤的特點,并用簡筆畫的形式畫出這一張盤子的簡單布局。發現花紋都是有規律的。
5. 教師引導幼兒思考自己想畫一個什么樣的圖案,教師示范幼兒想畫的圖案。
6. 教師出示各種花紋,供幼兒做參考。
反思:與第一次試教不同,這一次我將幼兒重點欣賞的盤子由四個變為兩個,且選擇的兩個盤子也比之前欣賞的四個要簡單,第一個盤子中間畫了幾朵花,邊上用花紋裝飾,花紋畫的一致,能直觀的感受花紋的規律性和重復性,在欣賞過程中,我還將這個盤子上的花紋簡單的當場示范出來,讓幼兒感受盤子的畫法,激發幼兒對設計青花瓷盤的興趣。在整個示范過程中,我將盤子上的花紋一個一個當場畫下來,并且講解花紋的特點,這樣浪費了一定的時間,我應該將大部分花紋先畫好,事先用其他東西遮住,就示范畫出幾朵花,然后將整齊的花紋向幼兒呈現,這樣在潛移默化中讓幼兒掌握了花紋的畫法與特點。第二個盤子的選擇仍稍復雜,還應該選擇一個簡單點的,第二個盤子布局有三層,一共有兩圈花紋加中間一個圖案,在選擇該盤子時,沒有注意到中間的圖案畫的不夠清楚,無法讓幼兒馬上認出中間畫的是什么。通過指導老師的評析,我明白了三層花紋的畫法可以不在活動中出現,主要是要讓幼兒懂得設計盤子的花紋而不在于多畫幾圈花紋,三層的原理可以先讓能力強的幼兒掌握,也可以在幼兒已經掌握了畫青花瓷盤的基礎下,再加入這個元素。在最后我還請幼兒想一想自己想畫什么樣的花紋與圖案,可能是自己引導的還不夠,導致幼兒想要設計的花紋都是花之類的與之前示范的相似的花紋,如果在這時我將自己原先設計畫好的不同的花紋呈現給幼兒,啟發他們還可以畫很多不同的花紋的話,就能激發幼兒的想象,想象出除了花以外的其他各種好看的花紋。
三、大膽創新,嘗試設計青花瓷盤
1.師:今天我們也來當一次青花瓷的設計師,設計一個好看的青花瓷盤。
2..人手一個白色紙盤,一支藍色記號筆,引導幼兒開始大膽創新,設計青花瓷盤(播放音樂)。教師個別指導。
3.教師展示幼兒作品,點評幼兒作品。
反思:人手一個大小一樣的盤子讓幼兒作畫,在活動中觀察到有些幼兒畫的很好,可是由于盆子太小無法得到更好的發揮,如果能在桌上放出大小不同的盤子,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自主選擇大盤子和小盤子,這樣就能兼顧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從幼兒的作品上來看,大多數幼兒將花紋設計成了一朵朵小花,造成這樣的結果,除了上述的原因外,還有一點就是選擇欣賞的兩個盤子邊上的花紋都是花地形狀,這也是造成大部分幼兒跟著畫花的原因。在最后部分展示幼兒作品的,我只是將作品放在一塊空地上,供幼兒欣賞。如果能事先準備好一個設計精美的展板,再將幼兒作品貼在展板上,進行點評與分享,這樣的效果會更好。
通過第一次試教的失敗,在失敗中找到問題的所在,并再次修改教案,在第二次教學活動中進行改進這樣一個過程,使我掌握了不少東西。以前一直以為青花瓷與青花瓷盤沒有多大區別,所以在第一次試教中,我告訴幼兒這些盤子叫青花瓷,通過課后指導老師的點評,知道了原來青花瓷指的范圍很廣,有盤子,瓶子等。青花畫在盤子上就叫青花瓷盤。所以,我將在第二次活動改為青花瓷盤。通過這次美術活動,讓我知道了美術課的重點在于讓幼兒大膽發揮想象,畫出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教師的講解要簡潔明了,突出重點。美術課與其他的課一樣都要給幼兒創設一個美的意境,在這次活動中,我給幼兒創設的意境還不夠,語速稍急,在語言上沒能很好的讓幼兒感受到青花瓷盤美感覺,這是我在今后的執教中需注意的。雖然第二次活動的設計比第一次活動要好很多,但仍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自己在日后的執教過程中,推敲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