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通用5篇)
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凈,不吃腐爛變質的東西。
2、吃東西要坐下來安靜的吃,不在外邊邊跑邊玩邊吃,做到定時吃東西和水。
活動準備:
1、果皮箱一個,配有相應的墻飾標記圖。
2、幼兒一日活動時間表一張,各種水果每人一份(幼兒也可自帶)。
活動過程:
一、游戲:開火車,帶領幼兒參觀活動室,認識衛生角。
1、給幼兒編號,認識自己的毛巾杯子,明白自己喝水、洗手要用自己的水杯毛巾。
2、認識“果皮箱”及相應的'墻飾標記圖,了解果皮箱的用途。
3、瀏覽幼兒一日活動時間表,讓幼兒了解什么時間改吃東西、什么時間該喝水,增強定時作息的意識。
二、嘗試活動:吃水果
1、洗水果:經過洗水果活動,讓幼兒明白生吃瓜果要洗凈的原因(如,農藥殘留,塵土、病菌等)
2、吃水果:吃水果前要先洗手,嘗試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坐下來安靜的吃東西。告訴幼兒不在外邊邊跑邊玩邊吃,并讓幼兒明白其原因。
3、“喂”果皮箱:吃完東西要把果皮果核及包裝袋等放到果皮箱里。
三、定時喝水
1、讓幼兒明白喝水要喝白開水,并明白道理。
2、讓幼兒定時喝水,明白不要在劇烈運動后立刻喝水,喝水時要等水不燙在喝,要慢慢的喝。
活動延伸:
1、結合有幼兒日生活,隨時提醒幼兒要注意飲食衛生。
2、常與家長溝通,幫忙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真實的案例及生活場景讓幼兒懂得隨便亂吃東西的危害性。
2、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及應對安全事件的能力。
3、引導幼兒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5、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真實案例《卡在喉嚨里的五角星》;課件《進餐時》、《肚子為什么疼》;情景表演《好吃的魚》。
2、圖片:(老鼠、蒼蠅叮咬過的食物。過期的食物。腐爛變質的食物。假冒、劣質的食物。沒洗干凈的食物)。
3、每組一小筐(內有圖片如:幼兒一邊走一邊喝水;吃飯時在說笑;吃大量的雪糕;把鉛筆放入口中等)。
4、一個鐵制五角星、120急救錄音、一段輕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播放120急救錄音,教師緊張提問:發生什么事啦?(幼兒相互猜測)
2、教師出示一個小小的鐵制五角星,故作神秘:“要想知道發生什么事?還要從這個小小的鐵制五角星說起。”
二、真實案例《卡在氣管里的五角星》進入
教師講解: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天,5歲的龍龍突然咳嗽不停,喘不氣來,躺不下,又坐不下,可難受了。爸爸媽媽擔心死了。著急的父母叫來醫院的急救車,最后經過一位有經驗的老醫生的檢查,這位醫生從他喉嚨的側面取出了一個大大的鐵制的五角星。醫生說這個五角星卡在的地方,一般的檢查很難發現,幸虧爸爸媽媽及時來到了這里,要不會有生命危險的。經過醫生的精心治療,龍龍的病終于好了。醫生告訴龍龍說:“以后,一定不能把一些危險的東西放入口中。”
三、觀看課件、情景表演深入
1、課件《進餐時》
小結:大街上的燒烤的東西特別不衛生,而且吃了容易致癌。吃水果之前一定要洗干凈。買食物一定要有質量安全標志,保制期內的食物。一些腐爛變質,老鼠、蒼蠅叮咬過的假冒、劣質的食物不能吃,否則會食物中毒的。
3、教師與幼兒配合情景表演《好吃的魚》
內容:今天是星期天,明明的媽媽買來了一條大鯉魚。做了一道好吃的.蔥油鯉魚。明明聞著香香的味道忙地吃了起來,媽媽說:明明,別著急,把魚刺弄干凈了在吃,但明明可著急了,突然,喉嚨里卡住了魚刺,明明難受得哭起來了。媽媽一邊安慰明明,一邊帶他到醫院后,醫生阿姨幫他把魚刺取出來了。
四、游戲“判斷對錯”漸入
分組進行游戲:
1、上幼兒園時,沒有生病的小紅非要媽媽幫她帶藥到幼兒園。
2、鄰居的小哥哥給了小妹妹一個很小的果凍吃。
3、夏天來了,天氣太熱,我喝了飲料,又吃雪糕。
(用課件顯示動畫的兒童專家提醒:)夏天天氣雖然很熱,但也盡量少吃雪糕,因為雪糕太涼容易讓胃寶寶難受的。
4、小朋友拿了一個玻璃球放在嘴里玩。
五、操作活動鞏固
1、請幼兒把小筐里認為做得不正確的圖片挑出來,并說一說為什么。
2、師巡回觀察幼兒引導幼兒互相討論,主動操作。
六、師幼共同布置“不亂吃東西”主題墻
1、教師快速在主題墻畫出笑臉和哭臉,幼兒把活動后的不正確的圖片張貼在主題墻的哭臉中,正確的圖片張貼在主題墻的笑臉中。
2、教師在一旁鼓勵幼兒,把其他不能吃的東西添畫在主題墻上。
3、教師鼓勵幼兒繼續發揮想象和創意,設計“不亂吃東西”的家園互動小標語。
4、教師整理幼兒語言,一邊讀一邊書寫到主題墻上。
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區分垃圾食品和綠色食品
2、喜歡吃綠色食品
3、了解垃圾食品對我們身體的危害
活動準備:
綠色食品(水果、蔬菜、干果)和垃圾食品(薯片、巧克力、火腿腸、方便面)若干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引起幼兒對已有經驗
老師認識一位叫豆豆的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了解他呢?老師給你們講講他的故事吧。小豆豆很喜歡吃東西,每天都吃個不停,你猜他都吃些什么?哦,你們說他會吃薯片、巧克力啊。你怎么這么了解他呢?對,他就喜歡吃薯片和巧克力,他吃完巧克力又吃方便面,媽媽讓他吃水果他也不吃。小朋友媽媽讓小豆豆吃什么呀?哦,吃水果呀,你聽得真仔細。如果是你們的媽媽讓你們吃水果你吃不吃呀?小豆豆不吃水果不是聽話的好孩子。今天他剛吃完麻辣燙肚子就疼了起來。"哎呦哎呦。。。"小豆豆用手捂著肚子喊著,媽媽聽到后趕緊帶他去醫院。你猜醫生叔叔會怎么說?哦,吃太多的東西了,那你知道小豆豆都吃了哪些東西嗎?(薯片、巧克力、方便面、麻辣燙)恩,這些東西好不好呀?小豆豆吃了他們肚子怎么了?哦,肚子疼啊,老師告訴你們,小豆豆吃的`這些東西都是"垃圾食品"。吃了會讓我們的肚子疼,有的小朋友吃了他們身體還會變胖。
2、區分垃圾食品和綠色健康食品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什么是垃圾食品什么是健康食品嗎?老師這里有很多食品,你們來找一找哪些是垃圾食品?哪些是健康食品?垃圾食品放到藍色的籃子里,健康食品放到紅色的籃子里。我看到藍色的籃子里的食品很少,難道垃圾食品這么少嗎?我來看一看。誒?紅色的籃子里怎么會有薯片呢?小朋友,薯片是什么食品呀?哦,垃圾食品,那我們應該把它放到那個籃子里呢?恩,垃圾食品我們要把它放到藍色的籃子里面。蘋果是什么食品?誰能說一說為什么蘋果是健康食品?看來小朋友懂得可真不少。現在老師可要考考你們了,小豆豆快出院了,老師想讓你們幫老師挑一些健康的食品送給小豆豆。應該挑什么呢?哦,蘋果、香蕉、酸奶。你們說的都是剛剛咱挑的健康食品,除了咱們班的,你還知道哪些健康食品呢?哦,原來我們身邊有這么多的健康食品。
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4
一、說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利用圖書館、閱覽室、網絡等資源了解發酵食品的特點和制作方法,觀察、記錄食品原料在發酵過程中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獲得科學研究的初步體驗。
2、過程與方法:學會制作1~2種食品,并能夠自主設計發酵設施,并在實踐中不斷改良。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周圍人對食品的要求,聆聽他人的意見,并運用所學知識,提供幫助,增強自己的服務能力。
二、說學情
本屆初二學生即將在生物課當中學習食品的發酵原理以及簡單的發酵技術,所以可以和生物學科相結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拓展,在網絡、圖書、資料室等查找更多關于發酵食品的資料,有利于為進一步勞動與技術實踐活動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初二年級已經開始接觸到物理學科,對物理變化并不陌生,綜合實踐活動課可以在學科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拓展學生的動手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發酵使得食品原料從一種形態變化到另一種形態,產生了神奇的化學變化,對學生升入初三學好化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問題是初二學科增加,負擔較重,進行實踐活動的時間不夠充裕,而且99%的學生都是獨生子女,被精心照顧和呵護已經習以為常,在勞動與技術活動中會出現只停留在理論,不愿意動手的情況。
不同班級甚至同一班級的不同學生會出現理解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的差距,這些都會給活動的順利進行造成一定的問題,不過也因此會生成很多新課題。
三、說教法
1、研究性學習部分:信息爆炸的時代,查找資料編的相對容易得多了,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大量雷同及相關性不強的信息也混雜其中,干擾著活動的`效率,而且資料也流于表面和膚淺,想要在深入一些查找起來就困難了。這一階段應該指導學生如何快速篩選資料,如何分工合作以及匯總交流地方法。
2、勞動與技術部分:制作發酵食品時,有很多條件需要人工控制,比如溫度,時間,衛生等,如果僅僅依靠自然條件就會影響發酵效果。人工控制的方式也有很多,運用古老方式或借助現代工具,不同食品的發酵要求也不同,可以根據自己的條件選擇。各小組分頭制作,再匯總交流,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發酵方法,逐漸養成合作學習和自主探究的學習習慣。
3、社會實踐與社區服務:調查周圍人對發酵食品的看法和認識,根據自己的研究設計調查問卷,設計宣傳蘭內容,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定期為家人制作幾樣發酵食品,并根據發酵原理動腦筋開發出新的發酵食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4、信息技術部分:鼓勵學生向專業人士學習,把自己拍攝的過程照片制作成幻燈,有能力的學生還可以和喜歡漫畫的同學共同合作把發酵的過程制作成FLASH,把自己對發酵的理解傳達給他人。
四、說教學流程
1、活動設計
確定活動目標后,設計了三個活動部分:《認識發酵食品》、《制作發酵食品》、《共享發酵食品》。
《認識發酵食品》是學生通過查閱相關資料,了解發酵食品的特點、種類、所使用的菌種、所需溫度、營養價值、制作方法等。
《制作發酵食品》是讓學生根據資料或專業人士的經驗介紹,嘗試制作1~2樣發酵食品,并能在制作過程中進行觀察、記錄,不斷嘗試,直到成功。
《共享發酵食品》是通過調查、交談等方式了解人們對發酵食品的看法和要求,據此不斷挖掘發酵食品的新做法,能用自己掌握的知識為家人及周邊需要的人服務。
2、活動實施
《認識發酵食品》:
a、分小組,并分工。
b、小組整理交流資料,選出兩位同學在班級共享信息。
c、評價:資料搜集狀況、整理狀況、交流表現等。
《制作發酵食品》:
a、根據資料準備工具及原料
b、分別制作:酸奶、米酒、饅頭、泡菜。
c、交流制作體會,學習他人經驗,調整自己的實踐活動
《共享發酵食品》:
a、為家人制作一次酸奶或饅頭,體驗家務勞動,感謝家人平日對自己的照顧。
b、設計調查問卷,能通過交談等方式了解人們對發酵食品的認識及應用情況。
c、根據發酵的原理機制,嘗試創作新“作品”。
3、活動評價
每個階段都要及時進行活動評價,階段評價和整體評價相結合,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和優點,也讓他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問題。取長補短。
食品衛生安全教育教案范文 篇5
教學內容:
食品衛生安全知識。
教學目的:
讓學生了解食品衛生安全知識,認識吃營養早餐的重要性,拒絕吃垃圾食品,預防食物中毒,合理搭配膳食營養。教學過程:
一、導入
1、情景劇:因不重視早餐出現問題的學生。(有腹瀉、腹痛、嘔吐等)
2、讓學生說一說吃早餐的.重要性,知道早餐要干稀搭配,更不能不吃早餐。
二、重點講述
從食品標簽上注意識別食品質量,選擇安全的食品是把住"病從口入"的第一關。
1、認識垃圾食品。
學生自由談談平時愛吃的垃圾食物。情景劇:《向垃圾食品說再見》
2、認識非垃圾食品。建議多吃此類食品。
3、預防發生食物中毒
a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特別是飯前便后,用除菌香皂,洗手液洗手
b不吃生、冷、不清潔食物不吃變質剩飯菜
c少吃、不吃冷飲,少吃、不吃零食
d不要長期吃辛辣食品
e不要隨便吃野果,吃水果后不要急于喝飲料特別是水。
f不喝生水,建議喝標準的純凈水。
g劇烈運動后不要急于吃食品喝水。
h不到無證攤點購買油炸、煙熏食品。
從家里所帶腌制品在校不能超過2天j謹慎選購包裝食品,認真查看包裝標識、廠家廠址、電話、生產日期是否標示清楚、合格。查看市場準入標志(QS):為了保護人們飲食衛生安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自20__年起,在全國范圍內實施食品安全市場準入制度,對出廠食品,經過強制檢驗合格后,加貼市場準入標志,方便選購。
4、認識實物金字塔
A哪些食物該多吃,哪些食物該少吃(參照圖片)
B金字塔底的食物多吃,越往上的食物越少吃,交流飲食習慣,保留好的,擯棄不好的。
C建議同學們吧合理搭配膳食的知識也帶回家,教給爸爸媽媽。
三、讓學生互相交流,談談體會。
四、總結
要牢固樹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思想,因食品關系到我們的身心健康問題。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要拒絕垃圾食品,合理膳食,才會有健康的身體生活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