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一起玩更快樂(精選3篇)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一起玩更快樂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通過游戲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含義,學習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能力目標:通過情境,使學生感受教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進一步體會20以內數的順序用數位意識。初步學會在合作環境中自主學習計算,體會計算的多樣化。
情感目標: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克服數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重、難點:
由搭積木來體會加減含義,進一步鞏固數位關系。
教具準備:
每兩個學生準備20塊正規的小正方體、課件、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你們玩過搭積木嗎?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搭積木》。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玩游戲,這個游戲的名字叫:“積木增減游戲。”
1.老師說說游戲規則:兩人20塊積木(同桌互相合作),每次誰來先玩,有石頭剪刀布來定輸贏。贏的同學先來玩,輸的同學做小老師,看看對方說對了嗎。每個同學一邊玩,一邊說:“先擺幾塊,再放幾塊(或拿走幾塊),現在有幾塊?”擺放積木一定要平放在桌子上。
2.學生動手搭一搭。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讓學生玩中學樂,學生腦海里呈現對20以內不進位的加減法的計算,對本節課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出示課件
(1)我們來看看笑笑在做什么?
①說說圖的意思?----先擺13塊,再放2塊
②問:現在有多少塊?
③你能列出算式嗎?(對于有困難的學生可以借助積木擺一擺),在書本P74上寫一寫。
④學生匯報,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13+2=?(板書)
⑤請一個學生在計算器擺一擺這里的積木。----先在個位擺上3個珠子,在十位上擺1個珠子。
(師分別用黃色粉筆在個位上描一描,十位用白色)
⑥可是笑笑再放多2塊積木,那么這個2又在哪個位上?——個位。
你怎么知道的!---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所以在個位擺上2個珠子,之前個位上有3顆珠子,后來再個位上放多2個,所以個位現在有5個珠子,十位上還是1。
剛才我們通過擺珠子,幫笑笑列出算式,還求出得數。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在計算的時候,不能隨身帶計算器,那么我們用什么方法計算?
生:先算個位上的數,再算十位上的數。---15 13 + 2 = 15
【設計意圖】在學生思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2)看淘氣是怎樣擺積木?
①說說圖的意思?
問:剩下多少塊積木
(原來有多少塊積木,你怎樣知道是18塊?可淘氣拿走了2塊)
②學生匯報,你能不能說說你計算的過程? 18—2=16
(引導學生說出18、2的個、十位)
③教師說明:我們在計算器擺一擺,原來有18塊,18表示1個十和8個一, 2表示什么?(生:2個一)。
因為淘氣是拿走2塊,所以,老師在哪個位上拿走2 塊?(生:個位)。當老師拿走了兩塊之后,計算器變成多少?(生:16)。
看看同學們算的,跟老師從計算器擺的結果怎樣?---一樣
那么我們怎樣在算式里計算出16呢?先18上的個位上的8減去個位上的2,所以個位剩下6顆,(黑板寫6),在來看,十位上的1有沒有拿走,所以十位上的1不變,直接寫1, 現在這個數是16。
(3)總結算法。
①學生試著總結。
②教師訂正并板書。
三、鞏固新知
1.書本做一做
(1)動手寫一寫,在書本寫一寫
(2)學生匯報
(3)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2.書本說一說
(1)小組以競賽的方式完成。每組分別有個數字,誰能先寫完,就能出來分別跟其他組的同學相碰,哪組列得算式越多,加的星星越多。
(2)學生匯報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玩的開心嗎?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積木 13+2=15或2+13=15
18-2=16
不進位加法——把個位上的數相加 不退位減法——把個位上的數相減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一起玩更快樂 篇2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主動與他人交往。
2、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說明:
小班下學期,幼兒雖然有了一段時間的入園經驗,但是多數幼兒仍習慣過去以自我為中心的交往模式,不會或不善于主動與他人交往。因此,我們設計《一起玩真快樂》,繼續引導幼兒與他人主動交往,通過故事、游戲活動等環節,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同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一起玩真快樂》故事磁帶。
2、音樂游戲《網小魚》錄音磁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主題:
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和大家一起玩嗎?為什么?下面,我們來聽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一起玩真快樂》。
二、放故事錄音:
提問:
1、故事里有誰?
2、誰想和小熊妹妹一起玩?小熊妹妹和它們一起玩了嗎?為什么?
3、小熊妹妹自己在家玩的高興嗎?為什么?后來她怎么又高興了?
教師小結:
獨自一個人玩沒意思,只有和大家一起玩才快樂。
三、音樂游戲《網小魚》:
1、教師講解游戲規則。
2、幼兒聽音樂做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3、小結:一個小朋友玩不了游戲,需要找很多小朋友一起來玩。
活動建議:
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幼兒主動與他人交往。
幼兒園小班社會教案:一起玩更快樂 篇3
活動目標
1、能安靜的聽故事,懂得和大家一起玩很快樂。
2、學說短句:“寶寶,我和你一起玩。” 、“大家一起玩,真開心。”
3、體驗參與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玩具小狗、布娃娃、小猴。
2、布置寶寶一個人在家的情境。請中班一名 幼兒來扮演“寶寶”的角色。
3、錄音機,歌曲磁帶《朋友,你好!》
活動過程
1、教師請出撅著嘴的中班幼兒,來扮演“寶寶”角色,引起 幼兒的興趣。
提問:這是誰?“寶寶”怎么了?“寶寶”為什么不開心?(幼兒自由猜測)
2、初步了解故事內容。
(1)講述故事第一段,并提出疑問:小朋友,你們能“寶寶”想想辦法,讓“寶寶”開心起來嗎?( 幼兒自由發言)
(2)從玩具櫥里拿出布娃娃,提問:誰來了?布娃娃看見“寶寶”不開心,會怎么跟“寶寶”說?(學說“寶寶,我和你一起玩。”)寶寶抱著布娃娃笑了。
(3)同上方法分別出示小狗和小猴。
3、理解故事內容,師邊講述故事邊跟中班 幼兒進行故事表演一遍。
提問:玩具櫥里的小動物都出來和“寶寶”一起玩。“寶寶”高興嗎?那他說了一句什么話?(學說:“大家一起玩,真開心。”)
4、學習主動向別人發出邀請,一起歌表演《朋友,你好!》。
(1)為了能有更多的朋友陪“寶寶”玩,教師主動發出邀請:“寶寶,我和你一起玩。”(播放音樂,第一遍游戲)
(2)請一名 幼兒主動向“寶寶”發出邀請:“寶寶,我和你一起玩。” (第二遍游戲)
(3)寶寶和該幼兒為了能找到更多的朋友,學習主動向其他幼兒發出邀請,接著大家一起再向坐著的 幼兒發出邀請:“,我和你一起玩。”(全體參與第三遍游戲)
老師小結:大家一起玩,開心嗎?
5、寶寶要回家了,跟寶寶說再見,結束活動。
附故事:一起玩
媽媽不在家,寶寶一個人在家,沒有人陪寶寶一起玩,寶寶想:“哎,我和誰一起玩呢?沒有朋友真寂寞。”
玩具櫥里的布娃娃聽到了寶寶的話,布娃娃從櫥里跑出來啦。布娃娃說:“寶寶,我和你一起玩。”
玩具櫥里的小狗聽到了布娃娃的話,小狗也跑出來啦。小狗說:“寶寶,我和你一起玩。”
玩具櫥里的小猴聽到了小狗的話,小猴跑出來對寶寶說:“寶寶,我也和你一起玩。”
哈,玩具櫥里的玩具都跑出來啦,他們和寶寶一起玩起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寶寶高興地說:“大家一起玩,真開心。”
現今社會,獨生子女的數量越來越多,隨著環境和家庭教育的變化,孩子得到了長輩們的百般疼愛,他們的無理要求總會得到家長的認可,導致現在的孩子養成了自私、孤僻、霸道、不合群等種種不良行為。無論在家里或是在外面,孩子們的交往能力也明顯降低。這樣的狀況如果一直延續下去,就會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社交能力和所從事的事業。就拿本班幼兒來說吧,有幾個孩子就非常的內向,整天一個人坐著,當然就沒有朋友了;有的孩子比較霸道,經常動不動就打小朋友,也沒有孩子跟他一起玩。沒有了朋友,就會使孩子的童年失去了光彩,為了讓我們的孩子有豐富的童年生活,交到更多的朋友,于是我設計了本次教學活動,讓 幼兒在欣賞故事中,了解一個人的寂寞無助,懂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在游戲中嘗試與同伴一起玩,并樂意接受同伴,體驗與同伴一起玩耍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