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長短中班教案(精選3篇)
比較長短中班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長短的概念,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并用語言進行描述。
2、能用一端對齊法對物體進行比較,并按照物體的長短特征進行分類。
3、很快融入游戲氛圍參與活動,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人手一只籃子。里面放有彩色紙條兩根(一樣長),吸管兩根(有長短),彩帶三條(紅長、綠短、黃最短)。
2、彩色紙一張,透明敞口塑料袋兩個(袋上分別標有數字1、2)。
活動過程:
一、小魔術導入,激起興趣、感知長短。
(一)老師變魔術。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魔術,睜大你們的小眼睛,看仔細嘍。
把兩根相同的紙條變成一長一短。
2、幼兒觀察有何不同,說說是怎么知道的。
小結:我們的寶寶真棒,用眼睛就能看出兩根紙條不一樣,一根長一根短。
3、告訴幼兒“變”的秘密。
(二)幼兒變魔術。
1、幼兒從籃子里拿兩根紙條學做小小魔術師。
2、說一說,哪根長哪根短。
二、操作活動,進一步加深對長短的理解。
(一)兩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1、請幼兒從自己的小籃子里拿出兩根吸管進行比較。
說說你是怎么發現哪根長哪根短。
2、除了用眼睛看,還可以怎樣做呢?
引導幼兒用一端對齊法進行比較。(可橫著也可豎著斜著比)
3、送吸管回家。將長的送進1號袋,短的送進2號袋。
4、檢驗。
師將一個袋子里的吸管拿出用一端對齊法檢查是否一樣長。另一個袋子里的請有意愿的幼兒進行檢查。
(二)嘗試用一端對齊法對三個物體進行長短比較、分類。
幼兒從籃子里取出三根彩帶。
1、選一條自己喜歡的彩帶。
2、嘗試比一比、說一說自己拿的是長的、短的還是最短的。
3、長的請到紅舞池、短的請到綠舞池、最短的請到黃舞池。
比較長短中班教案 篇2
一、設計思路:
比較、排序在小班的教學和游戲活動中,我們會經常運用到。結合我的子課題《探究式活動中問題的提出》,我將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吸管投放到活動中,運用啟發性、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幼兒觀察吸管的外形特征,重點探索、發現比長短的方法,就是將吸管一端對齊就能比出另一端的長短。教師的提問直接指向活動目標,以針對性、開放性的原則貫穿整個活動,突出重點,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幼兒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活動目標:
1、學習比較物體的長短,在嘗試中能用目測和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長短,體驗自己發現結果的成功感。
2、提高幼兒用語言進行描述的能力。
三、活動準備:
顏色不一的彩帶、吸管(每人三件,一件長的,一件短的,一件最短的);幼兒操作材料紙
四、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提問:盤子里有什么?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1、第一次嘗試活動 (同類物體進行比較)
提問:
1)每人拿兩樣(綢帶、吸管),比較它們的長短。
2)幼兒自由嘗試發現問題。
3)請幼兒討論發現的問題。
小結:當兩件東西放在一起比較時,我們會發現它們的長短不同。但在比較中,我們要將一端對齊后重疊比較或者并放比較。
2、第二次嘗試活動(三樣同類物品進行比較)
1)提出要求,引導幼兒再次嘗試——比較物品的長短
尋找兩個相同物品的小朋友,比較物品的長短。
2) 幼兒把發現結果說出來。
小結:三根進行比較時,一根是最長,一個是稍微長一點,一個最短。
我們在說那一個長,哪一根短時,要看看它在和誰比較,因為不一樣的物體比較結果是不一樣的。
二)進行排列。
1、它們一樣長嗎?
追問:哪一根長,哪一根短,哪一根最短?
2、根據長短有規律的排列。
小結:在排列中,我們可以按長到短,也可以短到長進行排列。
三)操作活動(涂色練習):
1、請幼兒按要求將操作紙上的短的尺和長的綢帶涂上黃色。
2、將最長的蠟筆和最短的管子涂上藍色。
3、同伴之間說說理由。(最長和最短)
比較長短中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學會比較長短的方法并排序。
2、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3、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體會數學活動的有趣。
教學資源:
在許多游戲活動中,幼兒總喜歡比各種物體的長短,但又不知怎么比出長短,于是我設計了這節比長短的數學活動課。
教學重點難點:
初步感知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活動準備:
1、火車圖片、1~10 數字卡片
2、長短不同的繩子、紙環、曲別針四條,纏著不同長短繩子的同樣瓶子四個、四個帶數字1、2、3、4的操作臺
3、泡沫板、圖釘若干
活動過程:一、出示火車圖片,感知長短
1、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一個好消息:“沈陽站新添了幾列火車”引起興趣
2、提問:這幾列火車哪列最長,哪列最短呢?
3、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出比較長短兩種方法。(看,數數)并知道車廂多火車長,車廂少火車短。
二、幼兒操作,運用比長短的方法進行排序
1、介紹材料、操作臺上的1~4的數字含義
2、幼兒自由選擇材料,比較長短并排序。
第一組:四條長短不同的連環紙環
第二組:四條長短不同的彩筆(不同數量連在一起)
第三組:四條長短不同的曲別針(不同數量連在一起)
第四組:四個纏著不同長短繩子的同樣瓶子
3、每組小朋友出來講解:
你們是怎么排序的。引導幼兒說出最長的是第二長的是第三最短的是
用什么方法比較出來的?”并展示給小朋友看。
4、幼兒通過觀察展板,討論如何比較長短。
提問:“為什么掛紙環的釘要站成一個水平的直線?”
5、教師小結:比較幾種物體長短時,一邊對齊后再進行排序。
三、幼兒討論第三種比較長短方法——測量
提問:“還有什么方法可以比較長短?”
幼兒討論生活中的測量工具并尋找收集。
幼兒觀察教師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
四、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借助多種測量工具進行測量,并對出現的測量結果的不同繼續深入探索。
教學反思:本活動幼兒初次接觸有一定的難度,我應考慮幼兒原有的經驗程度設計活動,事先作一些測量的準備,活動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