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案(精選6篇)
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問路指路》是九年制義務教育教材六年制小學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的聽說課,也是這一冊中最后一次聽說訓練。教材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有序
本學期聽說訓練的要求是能聽懂他人講的一件事,邊聽邊記住內容,并學會簡單交際應用中的應對用語!秵柭贰穭t是延續《打電話》后第二次進行交際性聽說的教材。
它由三局部組成。為什么要問路、怎樣問路指路和結果怎樣。因為小蘭把寫著冬冬家地址的小紙條不知放哪兒去了,小蘭到冬冬家玩,于是就要問路。小蘭邊問,民警叔叔邊指,最后小蘭找到冬冬的家。教材依照不清楚具體地址——小蘭問路、民警指路——找到冬冬的家這樣的事情發展順序寫下來,思路清晰,條理清楚,便于同學述說。
(2)有物
這節聽說訓練的重點則是問路和指路的對話訓練。如何讓同學較易地掌握應對用語呢?教材圖文并茂,插圖的適當出現,則可引導同學仔細觀察圖上民警叔叔的姿勢、臉部的表情和手指的動作來體會他指路時的熱情態度。文章則可以引導同學閱讀,在民警叔叔指路的那段話里,除了態度熱情外,還要注意指清路名、方向、標志等,這是很重要的基本知識。同理,小蘭問路時態度該怎樣,注意什么,禮貌用語該怎樣運用等都可以引導同學——觀察、——體會、——掌握。教材有血有肉,聲情并茂,變一段枯燥乏味的聽說訓練為一段連貫生動的對話訓練。
。3)有用
本節課的問路指路用的日常應對用語,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加之教材內容豐富,畫面形象,在訓練同學的會話能力上又能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真正體現了聽說訓練的廣泛性、交際性和實用性。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特點和同學實際情況,按知識、能力、情感三條線,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懂得問路時態度要有禮、問得要得體;指路時態度要熱情、指得清楚。
。2)初步學會問路和指路,能說清一段連貫的對話。
。3)能把學校到自身家里的路線說清楚。
3.教學重難點
本節聽說訓練的重點內容有三大塊:①問路和指路要注意什么?②分角色扮演問路和指路。③能說清學校到自身家的路線。三塊中難以掌握的是理解指路時必需注意什么。這必需聯系自身的實際生活去概括。由于指路時關系到實際的方向,可能和地圖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方位相矛盾,所以說清學校到自身家里的路線也是一個難點。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由于這是一篇具有生活氣息的生動活潑的聽說訓練教材,于是沿襲保守的“揭題——出示圖片——指導觀察——小段分說——整篇總說”的聽說訓練模式,大膽運用現代教學手段,融“優美的動畫揭題,多種形式的說話訓練,讀讀說說、演演說說、畫畫說說、評評說說”于一體,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體現教師的主導精神,勝利地達成教學目標。
2.學法
同學是學習主體,聽說技能的掌握也必需通過不時的練習才干熟練。因此這節聽說訓練以同學的自學和扮演為主。通過自學讓同學明白聽說訓練的要求,懂得問路和指路時須注意的問題,再通過扮演、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實際操作,在操作中提高交際會話能力,出色地達成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程序
1.講述精彩故事,展示生活畫面——揭題
運用故事激發興趣,是我們教學中常見的導入揭題方法。但多媒體計算機集符號、語言、文字、聲音、動畫、視頻圖像于一體。它的大容量信息向同學提供了許多生動形象的感性素材,為聽說訓練創設了優美的情境。于是,上課一開始,我就邊講故事《糟糕的大頭兒子》,邊又為它添上新奇的一筆——動畫展現生動畫面。如“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正是一年春游的好季節。”馬上畫面上就出現鳥語花香、桃紅柳綠的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再如當講到“當大頭兒子來到第一個十字路口的時候,糟了!爸爸給的路線圖不見了。”畫面上先出現一個十字路口,再出示一個大頭兒子摸摸后腦勺的頭像,最后音樂提醒,出現字幕:“糟了,路線圖不見了!边@樣畫面清晰,條理清楚,形象生動,其中也蘊含了大頭兒子接著為什么問路的原因。同理接下來“大頭兒子沒禮貌地問路,小白鴿不負責任地指路,以致最后大頭兒子仍在十字路口,傷心地流下眼淚”也都出示了一連串的動畫,不但讓同學更直觀、更形象地了解故事,饒有興趣地走進課堂。同時也激起了同學的好奇:大頭兒子在小白鴿的指路下,為什么找不到長城呢?它們到底該怎樣問路和指路呢?教師在同學懸念迭起,思維被疑問所激活的時候順勢揭題,導入聽說訓練。
2.勇闖三關,扎實訓練
美國蓍名教育家布盧姆曾說:“假如同學對教學目標有明確規范的話,假如同學在學習遇到困難時能得到協助,所有的同學均能掌握學校所教的大量東西”。于是我就帶領同學去闖聽說訓練三大關。第一關就是內容關。如圖所示:
這三道題其實就是本節聽說課的重點,特別是后兩道題問路和指路的要求更是本節課的中心。讓同學通過自學明確教學目標是教學取得勝利的先決條件。
接著訓練聽說技能。技能是明確目標、掌握方法后通過不時的變式訓練而形成的。緊接著我就出示:
當同學自由扮演、指中扮演,再議議評評后,已初步具有操作問路和指路的能力時,我就帶他們闖進第三關:
以上三關,從熟悉要求——掌握方法,初步運用——兩次遷移,多次運用;層次分明,循序漸進。同時勇闖三關,爭奪金杯,形式新穎,能激活課堂教學氣氛。為攻克內容關,同學迅速地積極憑借教材,閱讀考慮,解決問題。接著分角色扮演,同學在活動中主動探索,掌握方法。為順利闖過練習關,同學必需動腦、動手、動口來攻克難關。教師則重在指導、點撥、評價,還可以讓同學再次借助電腦形象演示行走的路線(包括方向、路名、標志等)協助同學準確地掌握指路的難點。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同學學得主動,整個課堂教學實現優教、優學。
3.首尾呼應,小結回味
好的課堂教學結尾,不只對教學內容起到梳理概括、畫龍點睛和提煉升華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課堂教學內容,使同學堅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取得“課雖盡而趣無窮、思未盡”的效果。當同學闖三關后,我又重新帶領他們回到故事中,把故事揭題中留下的問題放在課內將結束之際解決,讓同學判斷剛才大頭兒子糟糕在哪?他該怎樣問路呢?小白鴿又該怎樣正確指路呢?讓同學在辨析明理中再次提高認識,也從同學的信息交流中反饋教學的效果。這樣首尾呼應、完整鮮明。最后課在大頭兒子經過小白鴿的指點,終于找到長城,師生一起欣賞長城美景的愉悅氣氛中結束。同學得到了美的享受,課也得到了美的升華。
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使學生感受到文章體現的人物美好的心靈
感受想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嘗試運用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浩瀚的宇宙,總是充滿神秘,讓我們對它產生許多美妙的遐想。當我們看到那皎潔的月亮,你想到了怎樣的神話故事?(學生: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那夜空中美麗的銀河,又讓你聯想到什么呢?(學生:牛郎織女)雖然我們知道這些都不存在,但我們依然為這些美麗的傳說著迷。今天,讓我們走近耀眼的大熊星座,聽_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將一講它的動人故事。
二、教學過程:
1、自讀課文,注意語速,用簡潔的語言說說故事內容。
2、你認為這個小姑娘是怎樣的人?畫出相關的語句做簡單說明。
(學生:三次愛心行動;動詞等。)
3、小姑娘的小罐神奇在哪里?作者為什么把水罐寫得這樣神奇呢?
4、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頌什么?你從中受到什么教育呢?
5、體會下面句子表達了怎樣美好的愿望?
"那顆鉆石越升越高,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熊星座"
6、閉上眼睛試想,如果沒有愛心行動,世界會變得怎樣?
三、想象力訓練:
出示下列兩題: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任選一題(體現自主性,差異性),然后全班交流。
1、童話說"小姑娘哪兒也找不到水,累得倒在草地上睡著了"。如果小姑娘這時候做了個夢她會做一個怎么樣的夢呢?發揮你的想像說說夢中的情景。
2、"這時,小姑娘再也忍不住————要討水喝"假如你是作者,你會如何續寫下去呢?給故事續寫一個結尾。
四、課堂小結:
小姑娘的愛心,就想天空中的七顆鉆石,閃閃發亮,照亮每個人的心靈。這堂課的學習是否也在閃光的東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談談你的一堂課的收獲吧。(學生回答)
五、課后探究:
收集關于宇宙中事物的神話傳說,出一期小報,一個禮拜后交。
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案 篇3
教學設想
正確、流利、有韻味地朗讀古文,嘗試背誦。結合注釋、插圖和想象理解寓言內容,懂得不要心存僥幸,不要不勞而獲,要靠自己的勞動去創造美好的生活。并嘗試運用。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揭題解題:
1、這節課,我們學習另一則寓言,出示圖片,指圖示意生讀課題。
2、板書課題,理解株和題目的意思。
(1)伸出小手一起寫課題。
(2)理解詞義及題目:株什么意思?指圖,這就是樹樁子,樹被砍去留在地面的部分。
守株待兔什么意思?大聲朗讀課題。
3、了解作者:
《守株待兔》是誰寫的?(韓非子,姓韓名非,子是后人對他的尊稱。戰國末期的哲學家、政治家。)
4、了解學生對故事的掌握情況。
指課題,在此之前,誰聽過、看過這個故事?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嗎?
二、初讀課文,讀出韻味
1、讀易錯的句子
師:讀好字音斷好句是關鍵,能讀好嗎?考考大家
(1)折頸而死指名讀紅字,大家讀,說字意
(2)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讀好斷句
指名讀句
出示標有斷句的句子:這句話應該這樣讀,自己試試
指名讀,大家讀:為什么這樣讀,一會理解了咱們就明白了。
學會生字:
學“耒”:生談了解,出示圖片師介紹,回憶帶有耒部的字
學“冀”:找出與冀易混的字“翼”,說出不同
師介紹兩個字的字源來歷
(3)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指名讀,大家讀)
過渡:把這三句放到文中好好地讀一讀。
2、讀出韻味
自由練讀
指名讀(到前面讀)
三、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過渡:課文讀好了,下面咱們得好好地來了解一下這個小故事。
1、結合注釋理解句意
2、交流理解
交流第一句
(1)指名說:先讀原句,再說意思
(2)生質疑不理解的詞
(3)鞏固走的意思
出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生說走的意思,回憶含有走的句子
古文中走是跑,那哪個字是走的意思呢?
出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舟已行矣,而劍不行。
(4)想象畫面
過渡:一只兔子跑得非?,砰,撞在樹樁上,撞斷脖子死了。被誰看到了?(種田人)種田人看到裝死的兔子怎么想怎么做的呢?結合圖片和提示看誰能繪聲繪色地講出來。
生自由練說
指名說
過渡:白白得到一只兔子,還美美地吃一頓,種田人有了這次意外的收獲后,第二天他是怎么做的呢?誰能用書上的話來回答
交流第二句
說句子意思
想因的意思:為什么種田人釋其耒而守株?
小結:一個因字不僅說出了釋其耒而守株的原因,還把一二兩句很自然地連接起來了。所以在因后停頓。古人中一個字往往表達一個意思。再讀讀這句,注意停頓
導讀這一句:
因為白白撿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因為沒費一點力氣就得到一只兔子,所以他……
結合插圖想想種田人是怎樣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的?
生自由回答
像他這樣什么也不做,一心守著樹樁子,滿腦子都是兔子來撞死,你能用一個詞形容種田人嗎?把這個詞放到句子試試。出示:他這是:
教師板書:白日做夢癡心妄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心存僥幸
交流第三句
結果會怎樣呢?生自由答,引導讀書上句子
適時板書:一無所獲為宋國笑
看板書小結、過渡:看來,種田人守的不只是樹樁子,還守的是自己的白日做夢……(生看板書回答),他等來的不是兔子,反而是一無所獲,為宋國笑。你嘲笑他嗎?為什么?
3、感悟道理
生談自己的理解
出示格言等引導理解:想到我們平時積累的格言、歇后語之類的話了嗎?出示:
生自由讀讀,理解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你就是種田人的鄰居,你打算怎么勸他?可以用上這些格言。注意稱呼。(必要讓學生先說說怎樣稱呼)
生動筆寫勸誡的話
交流,評價
小結道理:不知不覺中我們已感悟到了其中的道理,那就是不要白日做夢……,否則就會……(生看板書接答)。幸福的生活靠勞動來創造。
四、背誦課文,活學活用
1、指導背誦:這么簡短的小故事能背下來嗎?自由背,齊背(別把韻味丟了)
2、過渡:古人用簡短的故事教我們做事、做人,我們今人也在活學活用中展現我們的智慧,你能活學活用這個成語嗎?(估計有困難)
對聯提示:出示:笑看人生百態坐等世間閑財生填橫批
還有,課下可以閱讀一下資料,可能對打開你的思維有幫助。
五、總結作業:
1、閱讀資料
2、猜字謎:守株待兔打一字
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能和別人交流自己拿手的本領。在交流中,能清楚地告訴對方拿手本領好在哪里?如何做?
2、能將自己學習本領的過程寫具體,并能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
3、會補充短句,體會“的、地、得”與詞語搭配的特點。
4、積累有關讀書、治學的四字成語。
5、看圖說成語,積累帶數字的或帶“大”“小”等方面的成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口語交際)
一、談話揭題:
小朋友,我們已經是三年級的學生了,從小到大,我們學會了許多本領,說說看,你有什么本領?你最拿手的本領是什么呢?
總結:小朋友們真棒,聽你們說著自己的拿手本領,我的心都癢癢,我也真想學一學。今天,我們就將來說說自己最拿手的本領,教教別人你的拿手本領。
二、創設情境,示范引路
1、今天,我們學校的記者團也要舉行一個“比一比,誰的本領最拿手”評選活動。來,我們去看看比賽現場吧!
2、教師扮演記者,請另一個同學接受采訪。
3、小朋友們,如果讓你來當裁判,你認為剛才同學的表現如何?
4、在評議中小結并明確本次口語交際的中心內容:你準備教別人哪一招?這一招好在哪里,是怎么練成的?明確交際時應該注意的地方:不但要講述清楚怎么做,還要解決學本領的同學提出來的疑難問題,有針對性地解答。
5、同學們,比賽還在進行,你們想報名參加嗎?不過,要想取得好成績,充分準備很重要哦!讓我們來練習一下吧!
6、學生自由組合,互教互學。
選一個代表來參加比賽(展示),大家評議。
評出誰的本領最拿手!頒發“能手獎”!
三、總結談話
看來,我們班個個是小能手,而且是個愛學習的好孩子,只有愛學習,我們才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和本領。今天,我們又學到了新的本領,回家后可以向父母展示一下,好嗎?
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案 篇5
一、 課題:《瀑布》
二、 教學目標:
1.認識并會寫“疊、涌、喻、塵、丈、仰”等生字,能用這些生字組詞造句,同時認識“瀑布、重疊、涌上、岸灘、襯著”等詞語;
2.讓學生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詩的節奏、韻律,體會到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并背誦全文;
3.幫助學生理清寫作順序,劃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問題;
4.理解重點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比喻修辭手法的妙處;
5.讓學生知道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能自主的靈活運用;
6.引導學生按照課后提示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瀑布的美,能用自己的話把這首詩改成一篇文章。
三、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學會生字,讀懂課文,了解瀑布的特點,做到感情朗讀全詩,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2.教學難點:體會修辭手法的運用,掌握多方面觀察事物的方法,并通過朗讀全詩體會瀑布的壯麗奇異,增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美的感情。
四、教學方法:主要有講授法、談論法、演示法,還包括了讀書指導法、課堂討論法、陶冶法等。
五、教具準備:生字卡片、配樂朗讀音帶、瀑布錄象、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時間:兩個課時
1.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A、認識并會寫“疊、涌、喻、塵、丈、仰”等生字,能用這些生字組詞造句,同時認識“瀑布、重疊、涌上、岸灘、襯著”等詞語;
B、理清寫作順序,劃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問題;
C、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詩的節奏、韻律,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詩歌語言之美,韻律之美。 體會到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并背誦全文;
②.教學重難點:
A、教學重點:認識并會寫生字詞語,讀出詩的韻律美;
B、教學難點:在語言環境中理解詞義,把握全文總體意思。 ③教學準備:演示文稿(字詞卡片、瀑布錄象、配樂朗讀音帶)
2.第二課時:
①.教學目標:
A、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B、引導學生理解重點詩句表達的意思,體會比喻句的好處;
C、幫助學生學習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
D、引導學生感受瀑布雄偉壯麗的畫面,獲得美的熏陶,體會作者對祖國山河無比熱愛的思想感情;
E、引導學生按照課后提示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瀑布的美。
②.教學重難點:
A、教學重點:讀懂課文,感情朗讀全文,并理解文中重點詞句的意
思,感受瀑布的雄偉壯麗,增強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B、教學難點:體會比喻句的好處,學會按照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用自己的話再現瀑布之美。
③教學準備:演示文稿(字詞卡片、瀑布錄象、配樂朗讀音帶)
七、教學過程:
1.第一課時:
(1)、預習安排:請同學們課前自己先按照拼音認識生字生詞,讀熟文章,再根據自己的所知找到一些有關瀑布的資料,可以是圖片可以是視頻,也可以是有關瀑布的詩詞文章。
。2)、導入課文:
、、板書課題――《瀑布》,提問:什么是瀑布?同學們在哪兒見過瀑布,是什么樣的?(抽兩至三名學生回答,把他們形容瀑布的詞語寫在黑板上);
、、課件PPT上出示李白的《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提問:
A.詩中重點描寫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觀察瀑布的?(遠望瀑布)
C.在作者看來瀑布是什么樣子的呢?(像一條銀河)
。ǔ槿麑W生回答,并出示多種瀑布的圖片)
、邸⑼瑢W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的詩《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樣的,F在請大家一起讀一讀,并找出詩
中描寫瀑布樣子的詩句,用自己的話概括意思,在心中大概勾勒出瀑布的樣子,老師待會要抽同學起來回答的哦。(接下來就讓學生自由讀)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①、檢查自學預習情況:
A、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認讀情況,看看大家是不是都認識了;
B、讓學生提出自己認為難讀、難寫的字,帶大家多讀多認幾遍;
C、在學生認識的基礎上再把生字新詞帶讀幾遍,指導學生讀準字音,寫好結構復雜的字;
D、抽學生起來讀那些難讀的字(如:塵、丈、仰等有前后鼻音區別的字),在黑板上書寫結構復雜的字(如:疊、涌、喻),并巡視檢查讀寫情況,及時糾正發音及寫法。
②、讓學生自讀詩歌,畫出新詞并把新詞帶到句子中去讀一讀,如果有不懂的詞語先自己想想意思,實在不懂的畫上重點符號,聽老師講解;
③、先抽幾名學生起來根據自己的理解說說新詞的意思,老師再給出正確的解釋;
④、小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要更牢固地掌握新字,理解新詞,并把好詞好句記下來在寫作時加以運用。
。4)、讀文質疑,理清順序:
、、老師先示范讀一遍課文,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思考: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寫瀑布的?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先大概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寫作順序;(先寫聲音,后寫樣子)
②、學生再讀一遍課文,這次讀的時候要劃出文中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提出不懂的問題,老師再一一給以解答;
。5)、練習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①、老師播放配樂朗讀音帶,讓學生認真聽,并體會詩句的節奏美和韻律美,然后再帶大家一起有感情的朗讀一遍課文,然后讓學生自由練讀,讀的時候提醒大家注意節奏、韻律及感情;
、、指名讀詩:抽幾名學生起來朗讀,讀得好的給以夸獎,不好的及時指導糾正;
③、小結:大家把詩讀熟,并試著背一背。
。6)、作業安排:
①、抄寫生字,把每個生字寫一排,并組詞;
三年級語文課文的教案 篇6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知道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詩人王勃嗎?說說你學過的王勃的詩。
我國江西省南昌有一座著名的樓,叫“滕王閣”。唐朝時,有一年的重陽節,一位閻姓都督在滕王閣舉行宴會,特地邀請了年少的王勃一起參加。
在宴會上王勃一鳴驚人,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
通過對故事的講述,讓學生對王勃有了初步了解,對王勃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為文章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學要從審美的角度,寫作探究的角度來關照這篇課文,學生學習課文文字的過程就成了對生活體驗的過程,自我探究的過程,尋求個性化寫作的過程,而不僅僅停留在王勃聰明才智的教學上,這可能是對教學的另一種深化,
對平日里對作文畏懼的學生來講無疑是尋找到表達真情實感的載體。
二、初讀課文。
要求:1、把課文讀通順、生字字音讀正確。
2、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或。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詞語,句子:
南昌
滕王閣
宴會
凝望
千古傳誦
余暉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筆走如飛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指名讀,齊讀。
2、指名分段朗讀課文。及時糾正錯誤的讀音,指導學生讀好長句。
3、聽師范讀課文。
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渲染了課堂氣氛,營造了與文本相呼應的學習氛圍。
4、生齊輕聲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看生字表
,學生自學生字。
2、教學生寫“督”、“宴”,師范寫。
生描紅、寫字,師巡視、指導。
板書:
9、少年王勃
督宴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生讀題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覺得王勃是怎樣一個少年?(生自由答:有才氣)
3、老師認為他不僅僅有才氣,而且是非常有才氣,書中用了一個詞:(生自由答:)
板書:奇才
。ㄖ笇Ю斫猓荷僖姷娜瞬牛
4、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這位奇才。
過渡:在滕王閣的那次宴會上,王勃寫了一篇祝賀的文章,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詩,令都督拍案叫絕,你知道是哪句嗎?
二、理解詩意,詩文對照
1、學習第三節
(1)交流出示古詩(指導讀)
(2)理解句義
A、指導生從文中找出句子
并用“——”劃出“落霞與孤鶩齊飛”意思的句子。
用“~~~”劃出“秋水共長天一色”意思的句子。
B、利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句義,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C、指導背誦
師結:小小年紀,竟能寫出如此絕妙的詩句,怪不得都督會忍不住拍案叫絕——生答:“奇才,真是奇才”
。ㄖ笇蒙蟿幼鳎
過渡:其實王勃被都督成為“奇才”不僅僅是因為這一詩句,還有更令人驚訝的表現,讀一讀第四節,找出描寫王勃表現的有關句子,并劃出關鍵的詞。
三、理解王勃的“奇”
1、小組合作交流:王勃“奇”在哪里?
2、匯報展示:
A
“王勃邊看……不一會兒就寫成了!”
心中有了十足的把握,這就是——(生答:胸有成竹)
寫文章時,思路像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流出,這就是——(生答:文思如泉)
因為思路像流水,所以寫起來特別快,一氣呵成,這就是——(生答:筆走如飛)
師:多有才華的王勃啊!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來讀一讀(生齊讀)
B
在座的是哪些人?他們的表現怎樣?為什么?座的都是哪些人?他們的表現怎樣?為什么?
四、課內拓展
多出示《滕王閣序》的全文
師:它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
王勃不僅少年時期就寫成了千古傳誦的名文,之后還寫了不少有名的詩篇。今天老師帶來其中一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感受到了少年王勃是位奇才,同時也讓我們知道要像王勃有才氣,就要愛觀察、善思考、多讀書、多積累。
板書:
少年王勃
奇才
愛觀察、善思考、
多讀書、多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