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馬過河大班教案(精選2篇)
小馬過河大班教案 篇1
一、游戲綜述
故事《小馬過河》是我國經典的寓言故事之一。這個故事情節簡單,卻富含深刻的道理,闡明了“大小、深淺”不是固定不變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問題的道理,教育幼兒遇事要動腦筋想一想,還耍去試一試。故事里的角色都是幼兒喜歡的小動物,比較適合小班、中班幼兒表演。幼兒通過故事表演,既學習了故事中的對話,加深了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又深刻理解了故事的主旨:遇到困難要動腦筋想辦法,要勤于實踐。
二、游戲網絡
三、游戲準備
(一)經驗準備
1.欣賞《小馬過河》的故事,并復述故事中的對話。
2.學習律動《小魚游》,能根據音樂做出小魚游的動作。
(二)游戲資源
1.創設場景,準備道具。
(1)場景:用藍色皺紋紙和小椅子拉出一個長方形,表示小河。
(2)道具:馬媽媽使用的推磨盤(可用圓形蛋糕盒制作)、面袋。
2.選配音樂。
(1)開場音樂《小魚游》:用于兒童劇開始部分。
(2)背景音樂《小馬跑》:用于小馬上場、下場。
(三)家庭與社區
家長可以帶幼兒去看有關《小馬過河》的圖畫書或動畫片,提高幼兒的復述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游戲提示
1、本故事的主角共有四個,但為了全體幼兒都能參與表演,教師可以適當增加小松鼠的數目,同時還可以根據本班的情況,增加一些其他角色和歌舞表演。如在表演中增加小魚的角色,以開場歌舞表演的形式出現,并融入原故事中。
2、本故事的對話較多,個別片段比較長。而小班幼兒在進行對話表演時,眼睛會看教師;在舞臺表演時目光會四處游離,所以在幼兒進行對話練習時,一定要提醒幼兒眼睛要看和自己說話的對象,并盡可能做目光的交流,通過表情和動作表現諸如點頭、微笑或生氣等情節。
3、根據幼兒的興趣,我們開展了以下活動:
①語言活動“愛勞動的小白馬”,讓幼兒學念兒歌。
②美術活動“深深淺淺的小河”,副導幼兒學習畫波浪線。
③音樂活動“小馬跑”,引導幼兒學習基本的韻律動作,增強動作的協調性。
④體育活動“小馬運糧”,發展幼兒跑的能力。
五、游戲小故事
小演員哪兒去了
外園的老師來幼兒園參觀,我們班的孩子就在小禮堂為客人老師表演兒童劇《小馬過河》。表演到小馬聽了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以后猶豫不決,準備回家問媽媽的一場戲時,小馬“踢踏踢踏”地下場了,這時“馬媽媽”應當從舞臺的另一邊上場站到推磨旁,然而“馬媽媽”卻沒有上來,場上突然就沒有演員了,精彩的表演一下就冷了場。我在舞臺下急得趕緊跑到后場,一看,。馬媽媽,,還在和其他幾個小朋友玩著呢!兒童劇表演是個綜合性活動,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會影響到表演的效果,那么孩子沒上場的原因,一方面是他們在排練過程中過分依賴老師的提醒,另一方面說明他們在表演過程中思想不夠集中。因此,在活動前教師應當提出相應要求,有意識地減少孩子對老師的依賴,學會集中注意力關注表演,并明確自己的上下場次序。于是,在后來的排練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候場意識,能不提醒的地方就不提醒,能不指揮的地方就不指揮,讓孩子們自己去完成兒童劇的演出。
小馬的心理活動
我們班的“小馬”是由非常神氣的南南扮演的,他目光炯炯,口齒清楚,臺詞也記得非常棒,但他有一個特點:不論是接詞還是動作都非常快。整個故事被他演下來,不超過三四分鐘。
小馬是這個兒童劇里的主角,它到小河邊后遇到了困難,又聽到了牛伯伯和小松鼠截然不同的結論,因此小馬會有很多心理活動,如果這時候表演得太快,就不能表現小馬猶豫、徘徊的沖突心理,也就不能很好地揭示故事的主旨。于是我們開始幫助南南體會小馬的心理活動,我問南南:“聽到了牛伯伯和小松鼠的.話后,小馬的臺詞是什么呢?”他說:“是‘讓我好好想想’。”我繼續啟發:“如果你是小馬,你還會想些什么呢?”南南說:“我會想,小松鼠和牛伯伯說的不一樣,會不會有一個在撒謊呢?”于是我讓他把這句話當做潛臺詞,默默地在心里說一遍,并鼓勵他通過眼睛和身體動作表現幽來,“小馬”的動作自然就慢了下來。南南也體驗到:表演是要有一定節奏的,時快時慢,這樣的表演才好看吶!
附劇本《小馬過河》
人物:馬媽媽、小馬、小松鼠、牛伯伯以及小魚若干。
第一場
[馬媽媽在場邊做推磨的動作。《小魚游》的開場音樂響起,“小魚”們隨音樂游入場,表演至音樂結束。
馬媽媽 小魚,看見我們家小馬了嗎?
小魚們 (搖手)沒有,沒有,馬媽媽再見!
馬媽媽 再見!(揮手,跑向另一邊做呼喊狀)小馬、小馬!
小 馬 (上場)哎!媽媽、媽媽,什么事呀?
馬媽媽 小馬,媽媽今天不舒服,不能去送面了。好孩子,你能幫媽媽去送面嗎?
小 馬 媽媽,我已經長大了,也該擘著幫你干活了。我會送去,你放心吧
馬媽媽 真是媽的乖孩子,路上要當心啊。
第二場
[背景音樂響起,小馬高興地背著糧袋在森林小路上跑著。突然前邊一條很寬的河擋住了去路,河水嘩嘩地流著,小馬不知怎么辦,在河邊走來走去……音樂停。
小 馬 這條河我能不能過去呢?那不是牛伯伯嗎?我去問問它。
小 馬 牛伯伯、牛伯伯,你好!
牛伯伯 小馬,你好呀!有什么事要我幫忙嗎?
小 馬 牛伯伯,我媽媽讓我去送面,可這條河那么寬,它是深還是淺,請你告訴我,好嗎?
牛伯伯 啊,這事兒很簡單。這條河雖然很寬,但它的水很淺,最深的地方才到我的腳脖子,你可以放心地過河去。
小 馬 太好啦,謝謝牛伯伯!
[牛伯伯下,小馬來到河邊,伸腳——剛踩下一腳。
小松鼠 (邊跳邊喊)小馬小馬!你可千萬不能下河呀!
小 馬 為什么?
小松鼠 你看,這條河又寬又大,水可深呢!前天,我們的一個小伙伴,一不小心掉到河里被水淹死了。
[松鼠做哭狀。
小 馬 小松鼠,你別難過。謝謝你告訴了我,讓我好好想想。再見!(小松鼠下)
音樂響起,小馬到場中間,做思考狀。
小 馬 一個說水淺,一個說水深,到底這水是深還是淺?——我該聽誰的呀!不行,我還得回去問媽媽。
第三場
[背景音樂響起,小馬跑去找媽媽。
小 馬 媽媽、媽媽!(喘氣狀)
馬媽媽 孩子,你怎么又跑回來了?
小 馬 我走到半路,遇到一條大河,我不知是深還是淺,問牛伯伯,他說水很淺;可小松鼠說水很深。我不知該怎么辦好,只好回來問你了。
馬媽媽 孩子,我總是跟你說,遇事要動腦筋多想想。牛伯伯有多高?小松鼠有多高?他們說的深啦、淺啦,你自己去比一比。你雖然沒有牛伯伯那么高,可比小松鼠高多了!這水對你是深還是淺呀?以前我還告訴過你:遇到困難要自己去試一試。這水到底是深還是淺,你下河去走走,深了就退回來,淺了你就走下去。自己親自去試一試,你就會知道是深還是淺了…
小 馬 媽媽、媽媽,我懂了,你放心吧!媽媽再見!
[背景音樂響起,小馬跑到河邊,毫不猶豫地向河里走去。小松鼠又跑過來。
小松鼠 小馬小馬,你不要命啦!(一把抓住小馬往后拖)
小 馬 小松鼠,我想試一試,你那么小,我這么高,也許我可以過去呀,謝謝你的關心。
[小馬小心地邁腳過河,走到河中間。
小 馬 噢,原來這河水既不像牛伯伯說的那樣淺,也不像小松鼠說的那樣深。再見,我 去送面了!
第四場
集體朗誦 (小動物全部上場)小白馬愛勞動,幫助媽媽去送糧。遇到困難不要怕,開動腦筋想一想。動手動腳試一試,再大困難難不倒。小白馬愛勞動,聰明能干人人愛。
[謝幕]
小馬過河大班教案 篇2
活動設計背景
現在的獨生子女很多,大多數都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長此以往幼兒們不但缺乏實踐精神,更缺乏探索欲望。而要改變現狀,單靠教師擺事實,講道理是不會有多大作用的。看著大班幼兒一張張稚嫩的臉,使我忽然想到兒童是與故事分不開的,故事中錯雜的情節,美妙的色彩,神奇的關系正好滿足幼兒豐富天真的想象。而好學者不如樂學者,將教學理念融入故事中,應該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為此,我設計了大班語言活動課《小馬過河》。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并能夠復述故事。
2.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
3.引導幼兒懂得實踐出真知的道理。
4.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5.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故事內容
2.教學難點:讓幼兒懂得只有親身體驗才能獲得知識,積累經驗的的道理。
活動準備
1.《我不敢做》的flash動畫
2.《小馬過河》掛圖和故事錄音
3.小馬,老牛,小松鼠,老馬的頭飾
活動過程
開始環節
播放《我不敢做》的flash動畫,猴媽媽叫小猴上樹去摘桃子,小猴說:“我不敢做,我怕摔下來!”猴媽媽叫小猴去拿來一些樹枝燒火做飯,小猴擺擺手說:“我不敢做,我怕扎著手!”……
基本環節
一.談話導入,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小猴子是怎樣的一位小朋友嗎?他為什么這也不敢做,那也不敢做?(膽小,不能幫媽媽分擔家務…)
下面,我要向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小馬,看看他遇到這樣的事是怎樣做的?
二.探究新知:出示掛圖,幼兒立刻被掛圖上美麗的色彩和可愛的小動物所吸引。播放《小馬過河》的故事錄音。
在一個美麗的村莊里,住著老馬媽媽和小馬。除了每天媽媽往河對岸送糧食外,小馬和媽媽寸步不離。可是有一天,媽媽有些不舒服,,就對小馬說:“小馬,請你幫助媽媽把糧食送到河對岸去,好嗎?”“沒問題,媽媽!”說完,小馬馱起一袋糧食就向河邊跑去,至于媽媽在背后說了些什么,他根本沒聽見。邊跑還邊快樂地唱著歌。可是,到了河邊,小馬愣住了,浪花滾滾的小河似乎是在向小馬示威。怎么辦呢?小馬東瞅瞅,西望望,看見了正在耕地的牛伯伯,小馬向牛伯伯走去……
請幼兒思考以下問題:
1.小馬遇到了一件什么事?開始時他是怎樣做的?(不敢過河,向牛伯伯請教)
2.牛伯伯是怎樣告訴小馬的,后來誰又給小馬提了建議,他是怎樣說的?(牛伯伯說河水很淺;小松鼠,河水很深)
3.誰鼓勵了小馬?他過河了嗎?(媽媽,安全的過了河)
4.為什么牛伯伯和小松鼠說的不一樣?(牛伯伯高,小松鼠矮)
三.討論交流:
1.將幼兒分組
2.以組為單位交流。
3.幼兒分組匯報。(突出重點)
四.學有所得:從小馬過河的故事中,小朋友們知道了什么道理?小朋友們以后想做一個怎樣的.人?(遇到事情要多思考,要勇于實踐。)(突破難點)
五.比一比:小朋友們敘述小馬過河的故事,看誰講得最生動,老師獎勵他智慧星。(進一步突出重點)【讀書筆記吧】
結束環節
分角色表演:將小朋友分組,讓他們自選角色,分別扮演小馬,老牛,小松鼠,老馬。老師幫助小朋友戴上美麗的頭飾。幼兒在表演時,老師提醒幼兒注意禮貌用語的使用。
延伸環節
課堂延伸:小馬過河后是什么心情,請小朋友們用動作表現出來,也可以用語言續編故事。(此設計意在給小朋友們創造一個自由發揮的空間。)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使幼兒在如下幾方面有所提高:
1、培養了幼兒的良好的語言習慣。如小馬在向牛伯伯請教時,使用了禮貌用語:“您好,請問,謝謝”等。在故事的其他地方也有禮貌用語的使用。
2、培養了幼兒的思維能力,在理解故事內容時,我主要通過設計問題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的。并且這些問題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
3、我在課堂中只是起了一個引導者的作用,而幼兒們則是課堂的主人,幼兒們發表看法,幼兒們表演故事,幼兒們續編情節。
但在本次教學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幼兒在匯報時,有爭著說的現象,我又不能批評幼兒,只能盡力引導,但效果不好。我想,可能是在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和交談習慣這方面做得不夠,今后在教學中,我要多注意培養幼兒這方面的能力。其次,在課堂上,由于給了幼兒較多的空間,尤其是在分角色表演這一環節上,幼兒貪玩的性格表現了出來,使得課堂上較亂,而且時間又不好控制。我想我應該加強課堂的靈活應變能力,通過轉移注意力和獎勵等方式,將幼兒引導到正常的課堂軌道上來。
總之,我會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