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學春天來了春天教案(精選2篇)
小班科學春天來了春天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認識烏龜的外形特征,簡單了解烏龜的生活習性。
2、愿意飼養小動物。
3、培養幼兒的愛心。
【活動準備】
1、小烏龜四只分別養在四個魚缸里。
2、適合學小烏龜爬的慢節奏的音樂。
3、喂小烏龜的食物:小魚、小蝦、碎肉等。
【活動過程】
1、以猜謎語的形式導入課題。
教師說:身穿硬甲殼,四角慢慢爬,別人欺負它,快快躲回家。請幼兒猜一猜是什么動物。(烏龜)
2、觀察小烏龜。
(1)教師組織幼兒分組觀察魚缸中的小烏龜,講一講:小烏龜的頭、腳、殼分別是什么樣的?(重點觀察烏龜殼的花紋)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小烏龜在水里是怎樣游的?啟發幼兒學學小烏龜游。
3、探索活動
(1)將小烏龜放在地上,看一看小烏龜在地上是怎樣爬行的?(四肢很短,爬行很慢)
(2)用手碰碰小烏龜,看它會有什么應?(會把頭和四肢縮進殼里,周圍沒有危險后再伸出來。)學學小烏龜縮頭縮腦的樣子。給烏龜翻個身,看它怎樣用頭頂地面使自己翻過來。
(3)喂喂小烏龜:教師出示準備好的食物,鼓勵幼兒喂小烏龜,看小烏龜是怎樣吞食的。
4、游戲:學習小烏龜爬。
(1)師幼共同模仿小烏龜爬行的姿勢,一起學學烏龜爬。
(2)放音樂,幼兒聽音樂在活動室中自由模仿烏龜,兩手兩膝著地向前爬。教師用手觸摸小烏龜,被點到的幼兒要把手腳都藏到縮起的身體下。
【活動延伸】
將小烏龜放在自然角里,由老師和幼兒一起喂養和照顧它。
小班科學春天來了春天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喜愛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
2、能運用身體語言表達詩歌內容。
3、了解詩歌的句式特點,學習簡單仿編詩歌。
4、認讀重點字詞: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師組織小朋友觀察春天的景物;學會歌曲《春天》。
2、物質準備。掛圖、音帶、錄音機、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頭飾(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個)。
3、環境準備。創設主題墻面“春天來了”。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師幼互相問候,韻律活動《春天》,小朋友隨音樂一起有節奏的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動
1、幼師與小朋友一起討論看到的春天的景物。
“剛才我們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
2、說春天。
請小朋友一一說出來,并討論小朋友運用恰當的詞匯表達。
3、幼師出示掛圖,朗誦詩歌,引導小朋友說出春天來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來了,屋檐上為什么會流水?幼師隨機出示字卡“屋檐”,請小朋友模仿流水聲。“屋檐上的流水發出了什么聲音?”
②春天的小河是怎樣的?春天的小河發出怎樣的聲音?小朋友模仿小河流水的聲音。
③春天的水塘里誰來了?幼師出示字卡“水塘”,請小朋友模仿小鴨的叫聲。想象小鴨“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的草地上誰來了?他們“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導小朋友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的事情,如放風箏、打滾、踢球、翻跟頭等。幼師隨機出示字卡“草地”“孩子”。
4、討論:他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三、體驗活動
1、幼師播放詩歌錄音帶,小朋友看書跟讀詩歌。
2、小朋友在詩歌的伴奏下,表演詩歌。討論: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閱讀完后小朋友有序收書。
四、游戲活動游戲:找春天。
活動場地上畫若干圓圈,圈內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字卡。小朋友扮演小動物,根據幼師說的字詞,快速站在放有相應字卡的圓圈內,并說出春天在哪里。
五、創造活動幼師引導小朋友結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場景創編詩歌。
如:屋檐下的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的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的蜜蜂,嗡嗡嗡嗡……小朋友嘗試表演創編的詩歌。
六、結束活動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小朋友有序地整理自己的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