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教案集合(精選5篇)
大班語言教案集合 篇1
活動設計:
在園圖書室中,看到《棒棒天使》這本書后,就被它清晰的畫面,和反義詞內容的自然滲透所吸引。但由于并非主題活動中的教學內容,所以思考,是否有進行集體教學的必要。
從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的需求來思考,我認為展開教學還是有必要的。
1、對于大班的幼兒來說,他們喜歡看書,但有時過多的依賴成人,慢慢的能夠自己看書,對于這群即將入小學的孩子來說是眼前需要。
2、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對反義詞有經驗,但十分零星,而且存在差異。
3、現在的孩子都會說,但很快的能夠圍繞重點說,卻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勝任的。
4、讀小學之后,孩子會一下子接觸大量的字,從現在開始,關注日常自然狀態下的積累,是好事。
但在活動前,我對教材本身也作了一定的處理。
1、為了讓幼兒學會看畫面找重點,將圖書上的文字刪除了。
2、由于整本書的內容較多,考慮到一個活動中的容量,將部分畫面舍去。
活動目標:
1、 仔細觀察畫面,嘗試用反義詞和較完整的語句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
2、 能輕松、愉快地進行探索活動,體驗自主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文字卡、圖片6—9放大
活動流程:
一、棒棒、胖胖比一比(在此環節區別兩位天使特征的不同,理解反義詞)
1、出示兩位天使,提問:仔細看看、比比,他們有什么不一樣?
2、出現胖瘦、高矮兩組字,并理解反義詞。
3、引導幼兒與教師一起用故事里的語句小結天使的不同特征。
二、 天使、幼兒共游戲(在此環節通過對畫面的觀察理解,了解更多的反義詞)
1、 看圖片,說相反
連續逐頁看故事畫面,教師用故事中的語句簡單介紹畫面主題。
提問:兩位天使在玩的時候發生了哪些相反的事?
幼兒自由選擇畫面,并說說畫面中的相反意思。
2、 認文字,找相反
認讀文字,對幼兒不認識的字借助動作、符號幫助幼兒理解。
玩法規則:每位幼兒選擇一個字,找手中拿有和自己手中字意相反卡的幼兒成為一對,并用“我說……”進行表述。
驗證方式:集體驗證,相互檢驗。
3、 圖和字,配配對
玩法規則:仔細看畫面,將意思一致的文字與畫面進行配對。
驗證方式:教師講述故事中的語句,幼兒聽辨后加以調整。
表述方式:師幼共同借助反義詞將畫面表述清楚。
三、教師、幼兒共閱讀(在此環節中能借助反義詞完整講述故事)
1、在音樂的伴隨下,師生共同借助反義詞完整講述故事。
2、教師蔣上句,幼兒接下句。
課后反思:
如果讓我用一句話來點評自己在骨干教師展示活動中所上的語言活動“棒棒和胖胖天使”,我覺得那便是“賦有挑戰性”。
挑戰一:對于教材和教法的挑戰
該內容的選擇來自于繪本《棒棒天使》,書中集中體現了很多組反義詞。而教材中雖然有該內容的涉及,但沒有一個故事能集中體現那么多的內容。所以這本教材的選擇,對素材內容的拓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對于即將深入小學的幼兒來說,認字成了家長關注的內容。而幼兒也隨著閱讀量的增加,識字量也在不斷提高。在幼兒園的《綱要》中,雖沒有認字的要求,但卻是幼兒、家長的需要。因此,在教學活動中融入字是一種大膽地嘗試。
在一次活動中,要讓幼兒充分的表述、要將枯燥的反義詞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在活動的設計上,我運用了好朋友配對,和教師說相反等的游戲環節。這些環節的設計讓幼兒在不知覺中感受反義詞,理解反義詞,并學會用反義詞來表述畫面意思。
挑戰二:對于我(教師)自身的挑戰 在第一次觀察圖片時,播放PPT的速度并不慢,對于幼兒觀察圖片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戰。要幼兒之后能根據圖意表述清楚,甚至和教師一起互動講故事,教師對每一幅圖提問和追問的設計要求是很高的。
這本繪本原來在每一頁上都有文字,但為了更充分的讓幼兒觀察圖片,并突顯可表達頁面意思的反義詞,在PPT的制作過程中,我將每一頁的文字都刪除了?此埔粋小小的地方,但從學著怎么做,到精美制作,花費了我不少的時間。
挑戰三:對于幼兒本身的挑戰
合作:對于大班幼兒,還處于合作的初級階段,要兩人相互配對,要和教師配合說畫面相反的語句,極富有挑戰性。
邏輯分析力:幼兒盡憑借對示意圖的理解,對反義詞進行挖掘,并能夠清晰的表達,極富有挑戰性。
大班語言教案集合 篇2
活動目標:
1、能較熟練地掌握雙腳向上跳的動作。
2、能有效地改進落地動作,提高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
3、具有集體意識和競爭精神。
活動準備:
1、在場地上布置好三種不同高度的.皮筋。
2、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教師以游戲的口吻分配角色,教師扮演媽媽,幼兒扮演小蚱蜢,跟著媽媽學本領。
幼兒排成一路縱隊,利用幼兒園活動場地上的障礙物,練習繞過障礙走、跑的能力。
2、出示三種不同高度的皮筋,引導幼兒探索怎樣跳過去。
教師:小蚱蜢,學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腳夫一翹,哪個有我跳得高?今天我們就要學跳高,你們試一試怎樣才能跳過皮筋呢?
幼兒第一次嘗試。
教師:你們是怎樣跳過去的?
請個別幼兒示范自己跳過皮筋的方法。
教師示范"雙腳向上跳"的動作,并講解動作要領:雙腳并攏,小腿一彎用力蹬地向上前跳起,雙腳輕輕落地。
練習活動:幼兒按要求分散練習,嘗試跳不同高度的皮筋,教師做具體指導。
幼兒探索"輕輕落地"的動作要領。
請幼兒示范,教師引導幼兒注意觀察前腳掌先落地,腿要彎曲的動作要領。
幼兒四散自由練習,體驗輕輕落地的動作要領。
3、游戲"小蚱蜢跳高比賽"。
教師介紹游戲的玩法與規則:小蚱蜢分成若干組,聽到信號后,跳過三種不同高度的皮筋,然后從皮筋下爬回來,看哪組先完成。
幼兒游戲2--3次,視幼兒的身體狀況和情緒而調整。
4、放松活動教師:今天小蚱蜢真能干,學會了跳高的本領,你們不怕苦不怕累,練得辛苦,F在我們休息一下吧!
教師和幼兒針對腿部進行放松活動。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讓幼兒初步掌握兒歌。
2、家長工作:讓幼兒在家長練習向上跳的動作,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可適當增加難度。
大班語言教案集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圖片,學習對話,逐步理解故事中各形象之間的聯系。
2.明白任何事務、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是有缺點的。喜歡自己的長處和別人的長處,承認自己的短處,學習取長補短。
3.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風格,體驗表演帶來的快樂。
4.通過多種閱讀手段理解圖畫書內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詼諧幽默的情節。
5.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活動準備:
1.歡慶音樂一段。
2.《老鼠娶新娘》課件。
活動過程:
一、音樂導入,激發興趣。
1.(播放flash課件封面)這么熱鬧,是誰家在辦喜事呀?我們去看一看。
2.(繼續播放flash課件)原來從前有個老鼠村,村里有個村長,村長有個長的非常漂亮的女兒,叫美叮當。今天就是老鼠村長要嫁女兒嘍。
二、觀看課件,理解故事。
1.小朋友,你們猜猜看,老鼠爸爸會把女兒嫁給誰呀?
2.老鼠爸爸到底把女兒嫁給誰呢?我們一起到故事里去找一找。
。1)欣賞故事第一段。
。ń處熯叢シ耪n件邊講述故事第一段)①小朋友,老鼠爸爸想把女兒嫁給怎么樣的人呀?(用故事中的原句回答)②那神氣是怎么樣子的呢?誰能來學一學。(幼兒回答或表演一下)③老鼠爸爸也想把女兒嫁給像你們一樣神氣、一樣厲害的人,那他去找了誰呢?讓我們繼續去故事中聽一聽,看一看。
。2)欣賞故事第二段。
。ń處熯叢シ耪n件邊講述故事第二段)①老鼠爸爸第一個找的是誰呀?(太陽)老鼠爸爸是怎么問太陽的?它是怎么回答的?誰能來學一學。(師幼分角色對話)②那接下來老鼠爸爸又分別去找了誰?(烏云、風、墻、老鼠小阿郎)那鼠爸爸又是怎樣說的呀?它們又是怎么回答的?
3.它們是世界上大的嗎?
4.小結:烏云遮住了太陽,風兒吹散了烏云,墻擋住了風,老鼠從墻上打了個洞,它們都不是世界上的新郎。它們都有自己的地方,但是沒有人是的。
。ㄈ.結合經驗,了解自己。
1.小朋友你們知道哪里是你的地方?
2.我們把的地方叫做長處,我們每個人都有長處,有長處,可真好,因為長處會讓我們很棒。
3.但每個人也有不夠強的地方,我們把不強的地方叫做短處,你知道你的短處是什么嗎?
4.你們能夠知道自己的短處,真好,因為只有發現自己的不足,才能夠進步!
5.小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當我們取長補短,互相幫助時,就會變得很強大。
(四).欣賞故事第三部分
1.世界上沒有的人,那美叮當到底該找誰當新郎呢?(可提示:找不到的,但可以找最喜歡的,誰最喜歡她呢?)
2.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播放課件,欣賞故事第三段)。美叮當嫁給了老鼠小阿郎,他們結婚了!
三、游戲結束,感受快樂。
1.美叮當坐著花轎結婚了,我們也來玩抬花轎的游戲。
2.游戲要求:選一個女孩子來當新娘,新娘拋繡球選新郎!請2個男生來抬花轎
3.迎親隊伍出發啦!(播放敲鑼打鼓的音樂)
故事:《老鼠娶新娘》
從前,有個老鼠村,村里有個村長,村長有個長的非常漂亮的女兒,叫美叮當。村里還有個小伙子叫小阿郎,村子里所有的老鼠都很想娶美叮當當老婆。村長不知道要嫁給誰,于是他決定要"拋繡球"招親。拋繡球那天,村里面的老鼠都來了,因為只要接到繡球就可以娶村長的女兒了。誰知道美叮當剛把繡球拋出去,突然從黑暗中竄出了一個大黑貓,把村里所有的老鼠都嚇跑了。經過大黑貓的搗亂,村長決定,要把女兒要嫁給比大黑貓還要強大的女婿。
但誰是的呢?村長想到了太陽,于是它跑去問太陽:"太陽,太陽,你是大的嗎?"太陽說:"沒錯,我是大的。"但正說完,一團烏云慢慢的飄了過來,擋住了太陽。于是村長問烏云:"烏云、烏云,你是大的嗎?"烏云說:"我是!"話剛說完,恰巧一陣風吹過來,吹散了烏云。村長又問風:"你是大的嗎?"風說:"是啊"。說完它就吹起了一陣強風把村長吹的又高有遠,直到停在一面墻上。村長被摔的鼻青臉腫,勉強爬起來問墻說:"你是世界上的嗎?"墻說:"當然是啊。"這時候有一個老鼠在墻上挖了一個洞,穿過了這面墻。村長一看,是小阿郎。
這時,村長才發現老鼠雖然小,但仍然很有本事,所以最后他決定把美叮當嫁給了小阿郎。
大班語言教案集合 篇4
活動目標:
1、用較完整、連貫的語言圍繞“愛”進行談話,講述自己對愛的理解和愛的故事。
2、圍繞話題用輪流的方式進行交談,并積極專注的傾聽別人談話。
3、嘗試對討論的結果進行分類,體驗各種不同的“愛”
活動準備:
1、漢字卡片
2、一首關于“愛”的歌曲
活動過程
一、創設談話情景,引出談話主題,引導幼兒談談自己對愛的理解。
1、出示漢字卡片“愛”,請幼兒認讀。
2、引出談話線索。
二、進一步自由交談,引導幼兒圍繞“愛”的話題,講述自己對愛的理解。
1、進一步明確自由交談的談話的線索。
2、幼兒分組自由交談。
三、集體交流,共同分享愛的故事。
1、愛人:愛老師、愛爸爸、愛媽媽等
2、愛事物:愛花草樹木
3、愛地方:祖國家鄉、世界、月亮
四、欣賞“愛”的歌曲,愉快的結束。
大班語言教案集合 篇5
設計思路:
我以小熊這一幽默、憨厚、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為線索,采取擬人化的手法,通過明快的節奏,通過畫面從而展現出小熊過橋的心理活動。有趣的情節畫面,能觸動幼兒的感情,扣住幼兒的心弦,使幼兒興奮。小熊不敢過橋的時候在想誰?烏鴉和流水是怎樣嘲笑小熊的?小熊最后能過橋嗎?這些問題都會引起幼兒的好奇,促使他們仔細觀察學習下去。淺顯的詩歌構思和富有情節形象的畫面,都非常適合幼兒的閱讀水平。
這是一個通過小熊從不敢過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敢于過橋,前后不同的心理活動對比,萌發幼兒堅強、勇敢的個性。結合幼兒在閱讀學習方面的實際情況,不但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為幼兒積累了一定聽故事和閱讀圖書的經驗,我在設計中并從技能,能力和態度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遵循感受理解,體驗遷移,想象創造的閱讀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視聽說等多種感官,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活動目標:
1、 理解兒歌內容,學習有感情的朗讀。
2、 讓幼兒感受小熊過橋的心情,懂得要勇敢、自信地克服困難。
3、 知道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應該鼓勵幫助,而不譏笑。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走過獨木橋的經驗。
物質準備:課件《小熊過橋》、小熊一個。
活動過程;
1、 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你們走過獨木橋嗎?再走得時候有什么感覺?(幼兒自由發言,教師總結并交代兒歌的名稱)
2、 欣賞兒歌,初步了解兒歌內容。
教師:(1)小熊走到橋上怎么樣了?他心里有什么感覺?
(2)頭上烏鴉在干什么?橋下流水怎么樣的?小熊怎么說的?
。3)小熊過橋后是怎么做的?鯉魚看了樂得怎么樣?
3、教師教幼兒學習兒歌《小熊過橋》
4、討論:你們喜歡兒歌中哪一個小動物,為什么?小熊后來為什么能過橋?幼兒回答,教師總結。
5、游戲:走獨木橋。
活動延伸:
在活動區投放小熊、小鯉魚等動物頭飾,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兒歌內容。
活動反思:
《小熊過橋》這首兒歌雖然內容較長,但這首兒歌富有情趣。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在活動中運用了相應的課件,讓孩子進行理解。而且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孩子根據自己的一些生活經驗進行講述,讓幼兒體會小熊過橋的心情來幫助幼兒學習,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調動幼兒的積極性,通過啟發引導,觀察討論,體驗的過程來快樂學習。從而讓幼兒懂得自己遇到困難要克服,別人遇到困難應鼓勵幫助的道理。
2 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教案:詩歌《畫圓》
活動目標:
1.在想想、講講的過程中,理解小動物畫圓的方法,學習詩歌。
2.感受動物畫圓的趣味,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反映詩歌內容的圖片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用身體畫圓,激起幼兒學習的興趣,引出詩歌主題。
1.教師用手勢畫一個圓形,問:你們看,我畫了什么?我是怎樣畫出來的?還能用其他的動作來畫圓嗎?
2.請幼兒嘗試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畫圓。
3.教師和全體幼兒一起來用身體動作畫圓。
二、理解掌握部分:初步了解詩句的結構,學習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