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的教案(精選3篇)
大班語言的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學會念兒歌,培養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 在有趣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詞匯:拿、唱、抬等詞,注意漱,咕嚕,等詞的發音。
3、 知道漱 口可以保護牙齒,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喝水的小花茶杯,數目和幼兒人數相等。
活動過程:
1、 教師表演兒歌內容,激發幼兒學詩歌的興趣。
⑴教師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動作,引起幼兒的注意。
⑵教師:“剛才你們看到老師在干什么?”
(幼兒:“漱口”注意發準 shu的音) ⑶教師邊動作過示范朗讀兒歌。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頭,閉著嘴,咕嚕咕嚕吐出水。
2、 提出兒歌的名稱,提問兒歌的內容。
⑴教師:“剛才老師在漱口,還念了一首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 提問兒歌的名稱,練習發漱的音。
⑶幼兒再次觀看并注意聽,教師邊動作邊念兒歌。
⑷提問: a、“教師手里拿著什么?”(引導幼兒說出手拿花花杯,學習詞:拿) b、“喝口什么?”(引導幼兒說出喝口清清水,學習詞:喝,注意“清”的發音) c、“然后頭怎樣,嘴怎樣?”(引導幼兒說出抬著頭,閉著嘴,學習詞:抬、閉,注意“嘴”的發音。) d、“水吐出來發出什么樣的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咕嚕咕嚕吐出水,學習詞:咕嚕,并發準音)
集體學念兒歌:
1、 全體幼兒和教師一起念兒歌1—2遍。
2、 幼兒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邊動作邊念兒歌1—2遍。
結束: 教師和幼兒一起小結,讓幼兒知道要養成飯后漱口的好習慣。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飯后漱口,并對兒歌及時進行鞏固。
教學總結:
《漱口》這節課里面為了讓學生掌握漱口的方法,我安排了《漱口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閉著嘴,含口水,咕嚕咕嚕,咕嚕咕嚕,吐出水”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句子意思,我一邊教學生讀歌詞,一邊做相應的動作。學生一看動作就明白了意思,很容易就記住了歌詞,對學習內容也感興趣了,很樂意學。接著我再要求學生們和我一起做動作,他們更高興了,都認真地跟著我模仿起來。這樣,整個課堂氣氛不但活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更濃厚了。因為孩子們都跟著老師在做動作,這充分吸引了學生們的注意力。肢體語言的教學,不但可以吸引智障孩子的注意力,不讓智障孩子分心,而且能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大班語言的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咔嚓》書里的主要內容,感受重復有節奏的語言特點,掌握前閱讀能力。
2、學習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對應關系,能用指讀方式手眼協調的進行閱讀。
3、喜歡閱讀圖畫書,樂意模仿讀本中的句式進行創編活動。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復性特點。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二、活動準備:
1、圖畫書PPT。
2、《咔嚓》圖畫書人手一本。
3、主要人物圖卡一套、大剪刀學具一把、白紙與各種防編圖卡四套。
三、活動過程:
1、出示大剪刀,引出活動主題。
提問:這是什么?看到大剪刀你會想到什么?剪刀剪東西的.聲音是怎樣的?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大膽回答問題。
2、幼兒自主閱讀,初步感知故事的主要內容。
提問:這本書里有誰?講了什么事情?
指導要點:引導幼兒學會逐頁翻書,并培養正確的閱讀姿勢。
3、師幼共同閱讀,掌握正確的畫面與書面語言信息。
分段提問:你最喜歡哪一頁?為什么?
指導要點:分段閱讀加深幼兒對圖畫書的理解,引導幼兒掌握閱讀的重要內容,感受重復有節奏的語言特點。
4、集體再次閱讀,引導幼兒完整掌握圖畫書內容。
指導要點:學習完整感知圖畫書中的畫面與書面語言信息。
5、幼兒分組,仿編圖畫書。
指導要點:鼓勵幼兒大膽地根據圖畫書中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延伸:
1、將幼兒制作的"小圖書"投放在科學區,鼓勵幼兒課間繼續大膽仿編,激發幼兒的講述欲望。
2、在語言區提供圖片材料,鼓勵幼兒利用各種圖片根據一定的句式大膽仿編,自主嘗試制作圖畫書,分享與同伴合作創編圖書的樂趣。
活動反思在本次早期分享閱讀活動《咔嚓》中,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綜合了插畫、文字兩種表現的魅力,以動態夸張的咔嚓太太剪繩子為主線,呈現生活中幼兒熟悉的各種繩子及主人間發生的碰撞,誘發幼兒猜想各種繩子用途的好奇心,激發幼兒運用形象的語言、比喻的手法,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內容,通過幼兒自主閱讀、師生共同閱讀,歸納閱讀內容等環節,為幼兒營造一個規范完整、自然有意義的閱讀學習環境,不僅豐富幼兒口語經驗,讓幼兒感受書面語言特性與其獨特的語言節奏風格,而且形成與書對話的經驗,養成用口頭語言經驗與獨立思考書面閱讀內容的習慣,幫助幼兒將閱讀內容與口頭語言連接起來,有效提升其閱讀能力。本次活動即培養了幼兒與同伴間互相傾聽、互相補充的合作學習能力。又建立以幼兒為學習主體的意識,給予幼兒寬松的學習環境,允許幼兒在閱讀同一個內容時自由選擇喜歡的畫面與同伴交流,以自己的經驗來解讀畫面,顯現幼兒理解圖意的天賦和喜愛圖書的天性。
附:故事《咔嚓》
"快看我的大剪刀,今天剪點兒什么好?""這根繩子真不錯,咔嚓剪斷剛剛好!""不要,不要!秋千的繩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別胡鬧!""這根繩子真不錯,咔嚓剪斷剛剛好!""不要,不要!我的辮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別胡鬧!""這根繩子真不錯,咔嚓剪斷剛剛好!""不要,不要!拴牛的繩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別胡鬧!""這根繩子真不錯,咔嚓剪斷剛剛好!" "不要,不要!拴狗的繩子不能剪,咔嚓太太別胡鬧!""這根繩子真不錯,咔嚓剪斷剛剛好!""不要,不要!拴船的纜繩不能剪,咔嚓太太別胡鬧!""這根繩子真不錯,咔嚓剪斷剛剛好!""剛好,剛好!剪斷了網繩放我逃!"……
活動反思:
在本次早期分享閱讀活動《咔嚓》中,我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綜合了插畫、文字兩種表現的魅力,以動態夸張的咔嚓太太剪繩子為主線,呈現生活中幼兒熟悉的各種繩子及主人間發生的碰撞,誘發幼兒猜想各種繩子用途的好奇心,激發幼兒運用形象的語言、比喻的手法,有聲有色地講述故事內容,通過幼兒自主閱讀、師生共同閱讀,歸納閱讀內容等環節,為幼兒營造一個規范完整、自然有意義的閱讀學習環境,不僅豐富幼兒口語經驗,讓幼兒感受書面語言特性與其獨特的語言節奏風格,而且形成與書對話的經驗,養成用口頭語言經驗與獨立思考書面閱讀內容的習慣,幫助幼兒將閱讀內容與口頭語言連接起來,有效提升其閱讀能力。本次活動即培養了幼兒與同伴間互相傾聽、互相補充的合作學習能力。又建立以幼兒為學習主體的意識,給予幼兒寬松的學習環境,允許幼兒在閱讀同一個內容時自由選擇喜歡的畫面與同伴交流,以自己的經驗來解讀畫面,顯現幼兒理解圖意的天賦和喜愛圖書的天性。
大班語言的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仔細觀察圖片細節,看懂圖片內容并簡單的敘述出圖片意思。
2、能根據講述內容,幼兒根據圖片說出種子種下去的生長過程。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一些瓜豆的種子、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組織活動,由春天引出活動話題。
幼兒背誦古詩《清明》。
二、出示課件。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仔細觀察。
2、提問:圖中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呢?引導幼兒說出圖意。(種瓜種子)
3、出示圖二,讓幼兒繼續觀察并引導幼兒說說圖意。
(胖奶奶和瘦爺爺種下去的種子發芽了)
4、繼續出示圖三,讓幼兒觀察,教師作相應的指導讓幼兒自己說說圖意。(長出藤)
5、出示圖四,指導幼兒仔細觀察圖片能說出藤上開了花啦!(開花)
6、出示圖五,引導幼兒看圖說出瓜藤上結出了小瓜,小瓜慢慢長成了大瓜。(結出瓜)
三、啟發幼兒說出瓜的種子種下去的生長過程。
1、種瓜、發芽、長藤、開花、小瓜、大瓜。
2、多指幾名幼兒分別說說。
3、說說胖奶奶和瘦爺爺為什么收獲的瓜不同呀?
三、幼兒回顧故事,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出故事中的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