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的秘密教案(精選6篇)
雨的秘密教案 篇1
雨的秘密
活動目的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4、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5、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活動準備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活動過程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 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 (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 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 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雨的秘密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梅子黃時家家雨”,梅雨是上海初夏季節的一個明顯的氣候特征。很多孩子都喜歡下雨,本活動以引導幼兒了解雨是怎樣產生的開始,逐步遷移到對我國氣候中“梅雨季節”來歷的探究。活動中力求變枯燥的灌輸、被動的接受為幼兒主動實驗、大膽推測、遷移地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做小實驗,了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象。
2、通過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節”的來歷。
3、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4、發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三、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火柴等實驗工具。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幻燈片、磁帶。
四、過程建議
1、幼兒邊看情景表演邊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允許幼兒充分想像和猜測。
2、幼兒做實驗。但要注意安全。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3)討論:你平時看過“蒸發”的現象嗎?
3、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1)幼兒觀察:熱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發現什么?
(2)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
4、幼兒看幻燈聽故事,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
教師提問: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奇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到哪里去了?
5、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6、啟發幼兒用所掌握的經驗解釋“梅雨季節”。
幼兒思考: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總是下雨?引導幼兒知道梅雨季節是海洋空氣與海洋冷空氣相遇形成了一段時間里雨水十分多的現象。
五、延伸提示
梅雨季節時,請家長與幼兒一同觀察和記錄雨水、潮濕、物體發霉的情況。
六、活動反思
活動設計思路比較清晰、簡單的,通過圖片、欣賞課件、游戲表演,一環緊扣一環,過渡也較自然,幼兒能隨著老師的思路,一步步接近主題。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現可以說是非常不錯的。注意力都很集中,思維也很活躍,常規紀律自覺遵守。大部分幼兒舉手發言很積極,思維至始至終都跟隨著老師,當然也有極個別幼兒雖然做似端正,卻沒有主動發言,他們應成為老師關注的焦點,要想辦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雨的秘密教案 篇3
設計意圖
在“美麗的傘”的主題活動中,幼兒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下雨,聯想到下雨的季節。眾所周知每個季節的特征。而“梅雨”是長江中下游及江淮地區初夏季節的一個明顯的氣候特征。本活動以引導幼兒了解雨是怎樣產生的開始,逐步遷移到對我國氣候中“梅雨季節”來歷的探究。活動中力求變枯燥的灌輸、被動的接受為幼兒主動實驗、大膽推測、遷移地學習,從而自己得出結論。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做小實驗,了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科學現象。
2、通過探索“雨”的形成,理解“梅雨季節”的來歷。
3、激發幼兒發現問題,并積極探索自然現象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火柴等實驗工具。
2、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幻燈片、磁帶。
過程建議
1、幼兒邊看情景表演邊思考: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允許幼兒充分想像和猜測。
2、幼兒做實驗。但要注意安全。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幼兒仔細觀察并說說自己發現了什么。
總結:水熱了就會有蒸汽,許多水蒸汽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3)討論:你平時看過“蒸發”的現象嗎?
3、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
(1)幼兒觀察:熱水倒在杯里,用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發現什么?
(2)幼兒思考:玻璃片上為什么會有水珠?
4、幼兒看幻燈聽故事,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
教師提問: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奇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到哪里去了?
5、引導幼兒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知道雨對人的好處與危害。
6、啟發幼兒用所掌握的經驗解釋“梅雨季節”。
幼兒思考:為什么在每年的四五月份總是下雨?引導幼兒知道梅雨季節是海洋空氣與海洋冷空氣相遇形成了一段時間里雨水十分多的現象。
延伸提示
梅雨季節時,請家長與幼兒一同觀察和記錄雨水、潮濕、物體發霉的情況。
資料庫
奇奇跳傘
有一只豬叫奇奇,他特別想飛。一天,奇奇看到蒲公英的種子飛過來,就問:“你們沒有翅膀,為什么能飛?”
蒲公英說:“是我們頭上的傘帶著我們飛翔的。”
于是,奇奇翻箱倒柜找出媽媽的大傘,帶著小貓、小雞、小松鼠到小鴨家二樓陽臺上,玩跳傘游戲。小貓咪拿著一把漂亮的花傘,第一個跳了下去,它在空中做了個漂亮的翻身動作,姿勢優美地落到地上。小松鼠大尾巴一甩一甩得也輕輕松松跳了下去。小鴨、小雞有點緊張,但也撲扇翅膀跳下去了。
輪到奇奇了,它撐開大雨傘,小伙伴擔心地說:“奇奇小心點!”奇奇說:“沒事,你看他們不都跳下去了嗎?!”奇奇跳了,小動物們緊張地閉上眼睛,只聽一聲沉重的聲響,奇奇摔倒在地上,爬不起來了,奇奇大聲哭起來:“為什么咪咪他們可以用雨傘當降落傘,我卻不行呢?!”……..
雨的秘密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和人類的關系。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動畫制作: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杯、火柴。
3.投影儀、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的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動畫,提出嘗試問題。
兔媽媽帶著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起雨來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入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操作,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給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集體討論:你們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幼兒自由講述)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操作,集體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把熱水倒入杯中,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現象?
4、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
5、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奇怪的爐子,海洋、江河、小溪、小水塘、土地、衣服、手帕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來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教師結合幻燈片,邊操作邊講述)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請小朋友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小朋友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教師總結小朋友講的雨的好處與危害,教育小朋友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一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雨的秘密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自己嘗試做小實驗,使幼兒初步感知“水蒸氣蒸發”以及“雨是怎樣形成的”等一些科學現象。
2.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3.激發幼兒觀察、發現、探索自然的興趣。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活動準備
1.木偶臺、木偶小兔、兔媽媽。
2.酒精燈、燒杯、玻璃片、玻璃杯、火柴。
3.投影機、故事《小水滴旅行記》、有關幻燈片、磁帶。
活動過程
一、教師木偶表演,提出嘗試問題,教師以兔媽媽帶小兔出去玩,忽然天下雨了,小兔問媽媽:“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故事情景導放課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知道天上為什么會下雨嗎?”
二、小朋友做小實驗(幼兒第一次嘗試,分組活動)
1.幼兒點燃酒精燈,把水加熱。
2.教師提出嘗試問題:仔細觀察一下,你發現了什么?
3.小結:水熱了就會有水蒸氣,許多水蒸氣向上跑的現象叫做“蒸發”。
4.討論:你平時看到過“蒸發”現象嗎?(發散性思維)
三、觀察水蒸氣遇冷變成小水珠的現象“幼兒第二次嘗試,集中活動)
1.請你摸一下,玻璃片是冷的還是熱的?
2.倒熱水在杯里,問:杯子里冒出來的是什么?(水蒸氣)
3.把玻璃片蓋在茶杯上,會出現什么?為什么玻璃片上會有小水珠?得出實驗結果:水蒸氣遇冷就會變成小水珠。
四、放幻燈(通過直觀教學,重點理解“為什么會下雨”的科學現象)
1.太陽是一個大火球,又像一個廳怪的爐子,衣服、手帕、江河、土地里的水被太陽一曬,都變成了水蒸氣,這么多的水蒸氣都到哪里去了呢?
2.請小朋友聽一個有趣的故事《小水滴旅行記》(結合幻燈)
3.請小朋友把“天上為什么會下雨”的小秘密告訴兔媽媽和小兔。
五、 了解雨與人類的關系
1.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好處。
2.請幼兒試著說出雨的危害。
3.總結幼兒講的雨的好處的危害,教育幼兒從小學知識、學本領,長大當下名科學家,要讓雨為人類做更多的好事。
活動反思
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因此,我以幼兒的科學教學為切入點,嘗試了通過生活化的幼兒科學教育。在活動設計和組織實施中,我也遵循了綱要中的`多種原則。在本活動中,我以談話導入,調動了幼兒已有的經驗,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通過提供多種幼兒身邊熟悉的操作材料進行操作、觀察、猜想、思考中體驗、獲取有關的知識經驗。
雨的秘密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關注自然現象,培養好奇心和探索欲。
2.積極參與談話交流,能語句完整的表述意見。
3.理解雨的形成過程,知道安全的避雨方式。
活動準備
1.圖片—雨怎么形成
2.聲音—下雨(淅瀝瀝,嘩啦啦)
聲音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下雨的聲音
教師:小朋友,仔細聽聽,這是什么聲音?(下雨了)
2.分別播放大雨和小雨的聲音
下大雨時是什么聲音?(嘩啦啦)
下小雨時是什么聲音?(淅瀝瀝)
二、展開
1.雨是怎樣形成的。
(1)觀察圖片:雨是怎樣形成的
對比觀察兩幅圖片,感知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雨。
(2)看了圖片以后,你知道雨水是怎樣形成的嗎?
(幼兒自由討論)
小結:空氣中含有水蒸氣,水蒸氣不斷受熱升到空中,聚集在云朵里,水蒸氣越積越多,
水蒸氣在高空受冷凝結成小水點,小水點相互碰撞、并合,變得越來越大,
大到空氣托不住的時候便會降落下來,也就是下雨了。
2.雨水的作用。
提問:(幼兒討論)
(1) 雨水對動物有什么好處?
(2) 雨水對植物有什么好處?
(3) 雨水對人類有什么好處?
小結:雨水可以使種子發芽、促進植物生長。
雨水可以匯成小河和湖泊使動物們喝上水。
雨水可以凈化空氣,給人們帶來舒適的環境,地球上所有有生命的物種都離不開它。
3.安全的避雨方法。
(1)下雨的時候,你是怎樣做的呢?
(讓幼兒說一說自己是怎樣避雨的。)
(2)小結:下雨的時候有時會電閃雷鳴,人們不能站在大樹下避雨,
因為樹被雨水淋濕后會傳電,會引來雷電,很危險。
下雨的時候不能站在戶外打手機,
因為這樣會引雷電擊身,很危險。最好的方法在商場內避雨。
三、結束
教幼兒繪制雨水形成示意圖,鞏固所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