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故事教案小班:毛毛蟲的(通用4篇)
語言故事教案小班:毛毛蟲的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我組織的是小班語言活動《毛毛蟲的故事》,這個故事生動,形象地描述了毛毛蟲的故事,到最后蛻變成蝴蝶的過程。無論是從形象上,還是從內容上看,都是幼兒感興趣的題材。活動情景性很強,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班孩子接近4歲,對角色游戲特別感興趣,平時總喜歡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因此,我想通過活動,讓幼兒體驗游戲的.樂趣,給幼兒提供學習說話的機會。
(二)教學目標《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我從認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情感上:培養幼兒對文學活動的興趣,樂于參加文學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2、能力上:積極參與活動,樂意運用語言交流。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
3、認知上:引導幼兒學說量詞:個、支、片,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學說完整短句我吃了一個紅蘋果,我吃了一只黃香蕉,我吃了一片綠樹葉。
(三)活動的重點、難點活動的重點是在游戲情景中理解故事內容,積極參與活動,樂意運用語言交流,學習正確地使用量詞。活動的難點是:用比較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學說短句:我吃了一個蘋果。
(四)教學具的準備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教案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物質準備:布置蘋果樹、香蕉樹場景,蘋果、香蕉、樹葉小卡片各30張。
2、知識準備:看過毛毛蟲和蝴蝶的圖片,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
二、教學程序及目標達成策略整個教學活動我設計了四個主要環節
第一個環節:手指游戲,引入主題。教師通過手指游戲《毛毛蟲,鉆山洞》來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的注意力都能集中到活動中來。
第二個環節:角色體驗,層層深入。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所在。要積極引導幼兒進行主動學習,我通過創設毛毛蟲找東西吃的游戲環境,讓幼兒在快樂的氛圍中,加深對故事情節的認識和理解,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倡"敢說先于正確"。
第三個環節:自制圖書,講述故事。這個環節引導幼兒結合游戲的經驗,邊看圖書畫面邊完整地聽故事,在故事的結尾部分之前提出插進問題:毛毛蟲睡醒另外,它發現自己變成什么了?初步知道毛毛蟲變成蝴蝶的現象。
第四個環節:情境結尾,深化主題。圍繞毛毛蟲將整個教學內容串在一起,使幼兒在輕松自然的氣氛中初步感知毛毛蟲變蝴蝶的過程。
本次活動我運用了情境教學法、游戲練習法、視聽講結合法等。
1、情境教學法: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根據故事內容,為幼兒創設情境,幼兒置身于真實的環境中,幼兒有了自身的體驗。不僅能增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還能充分讓他們表現自我、大膽說話。如毛毛蟲吃了什么,他們會很主動地想出并說出來。
2、游戲練習法:幼兒在游戲中,邊游戲邊聯系故事中的固定句型:"我吃了一個蘋果,正體現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提出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過程中發展起來的。"3、視聽講結合法:應用視聽講結合法的方法,對幼兒進行語言教育,讓幼兒在快樂的學習氣氛中,講講、聽聽、看看、說說、做做的游戲活動中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三、反思分析不足:
1、過渡到第二個環節可以更自然點,讓幼兒更能進入到毛毛蟲這一游戲角色中。
2、活動中還可以運用討論談話法:幼兒在討論、談話中能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想說的,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更好地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語言故事教案小班:毛毛蟲的 篇2
組織形式:集體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探索植物的莖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奧妙,滿足其好奇心。
2、幫助幼兒簡單了解植物的莖能儲存、輸送水和養料。
活動準備:
去根芹菜若干、水盆、紅顏料;觀察記錄本;各種植物莖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觀察實物。
教師和幼兒一起觀察芹菜,重點觀察芹菜的莖。
二、直觀實驗。
實驗一:把芹菜的莖放在紅顏色的水中,幾小時后觀察其變化,并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記錄下來。
實驗二:將一根芹菜豎放水中,另一根芹菜不放水中,第二天觀察其變化。
三、探究、討論。
1、討論莖的作用,進一步加深植物莖的作用和植物生長與水的關系的認識。
2、請幼兒觀察各種植物莖的圖片,了解有些植物的莖由于功能的改變,其形態也發生了變化。
四、活動延伸
請幼兒自己照料自然角的植物,并紀錄自然角植物的生長變化。
活動反思: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我除了和幼兒一起準備豐富的活動材料外,還采用集體教學,分組教學和個別教學相結合的組織形式和適宜的方法,具體的方法有:實驗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說教形式,在活動中,我力求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讓幼兒親自動手操作,在快樂中獲得知識,習得經驗,同時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和樂于探索的科學習慣 。
語言故事教案小班:毛毛蟲的 篇3
活動準備
活動前編排好情境表演(見"教學材料")。
幼兒用書:《我會這樣做》。
活動目標
學會關愛自己和周圍的人。
學習處理突發事件的一些簡單的應急方法。
活動過程
1.師幼觀看情境表演。
教師引導幼兒討論遇到突發事件時應該怎么做。
教師:如果你遇到了這些事,你會怎么做?
幼兒討論,同伴間相互交流自己的處理方法。
教師小結:當奶奶突然生病時,可打電話告訴爸爸、媽媽;如果找不到爸爸、媽媽,可以打120急救電話。如果在外面和家人走散了,可以在原地不動等候;也可以找工作人員通過廣播尋找。一個人在家時,有陌生人敲門時不能開。
2.討論常用的緊急電話號碼。
教師:如果我們遇到一些緊急事情時,可以使用哪些電話號碼?
幼兒交流,教師在黑板上寫出相應的號碼。
師幼討論:打緊急電話時應該說什么?
師幼共同小結:打緊急電話時要說清自己家的地址及所發生的事情。
幼兒完成幼兒用書《我會這樣做》上的操作。
3.玩模擬游戲"撥打緊急電話"。
教師將幼兒分成兩組,一組做緊急電話的接線員,一組做報警的人,學習如何撥打緊急電話。交互進行游戲。
幼兒交流游戲中的感受,如報警的人是否說清自己的地址以及發生的事情等。
教師(提醒、強調):緊急電話不能隨便撥打,在遇到緊急事情時才可以撥打。
教學材料
小朋友和奶奶在家,奶奶突然發病。
小朋友和媽媽在游樂場玩,由于人多,找不到媽媽。
小朋友一個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門。
語言故事教案小班:毛毛蟲的 篇4
科學 人體認知《小腳丫》
幼兒園小班教案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和了解小腳丫。
2.知道愛護、保護腳,講究腳的衛生。
活動準備
1.課件-照片:誰的腳大
2.音樂:放你的小腳丫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腳丫
1.音樂:放你的小腳丫
幼兒聽音樂做動作,激發幼兒自由表現腳的本領。
2.出示照片:比比誰的腳大,激發幼兒興趣。
瞧:這兩個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也和旁邊的小朋友比一比誰的腳大?
(幼兒相互交流,模仿腳的動態活動。)
二、看看我們的小腳丫
1.讓幼兒觀察、了解腳的外形特征。
2.學習正確脫襪子。
指導幼兒正確脫襪子,重點示范和指導幼兒正面脫襪,并放到指定的位置。
3.觀察小腳丫
(1)你的腳長得怎么樣?
(2)數一數一共有幾個腳趾?
我們一起數數,引導幼兒有順序地逐一點數。
(3)腳趾上是什么?腳趾甲有什么用?除了腳趾還有什么?
引導幼兒認識腳掌、腳跟。
三、保護小腳
1.獲得不同的體驗。
讓相鄰的兩名幼兒互換一下鞋,穿一穿,有什么感覺。
(知道穿合腳的鞋才舒服)
2.還有什么辦法可以讓腳舒服些?
(幼兒思考愛護腳的方法。)
四、印下小腳印
1.出示照片:雪地上的腳印
小朋友,你們看雪地上留下了什么?這些腳印是怎么留下的?
2.你有什么辦法把我們的腳印留下來?
幼兒想辦法,并描畫腳印。
五、活動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