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米教案(精選3篇)
分米和米教案 篇1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好習慣。
2、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長度觀念,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3、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重 點: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 。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米=10分米。
難 點:怎樣正確使用毫米、分米測量物體的長度。
關 鍵:采用直觀演示與動手實踐相結合的方法。
教 具:課件、米尺、學生尺 、線繩、各種小物體等。
教學過程:
一、設疑激趣,導入新課。
師:每組的紙上都畫有一條小線段,你們能精確量出它的長度嗎?試試看!1、學生分組活動。2、匯報: 量不出小線段的長度。
師:怎樣才能量出小線段的長度?
生:要是知道一個小格是多長就能量出。
師:你想 怎樣解決這個疑問?
生:看書。
師:請同學打開書60頁,自學例1。
點評:有疑才有思,通過量線段這個小環節,教師故意為學生設置疑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疑問,積極性非常高!
二、合作探究,形成規律。
師:誰能告訴老師一個小格是多長?
生:一個小格長1毫米。
師:你能具體說說是怎么規定的嗎?
生:1厘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是1毫米。
師:我們一起看大屏幕:(教師自制課件動態演示)。
師:這是一個放大的1厘米,咱們一起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個小格?(一邊數,一邊動態演示)這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2個小格是幾毫米?5個小格是幾毫米?1厘米里面有幾個1毫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
師:量一量,一分硬幣有多厚?
生:1毫米。
師:用手勢表示1毫米的長度?
以小組為單位,量一量你身邊的.小物體的長度或厚度,要有分工,有記錄,分工明確。
學生分組活動。
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匯報。
師:當我們量的物體比較小或要求我們量的比較精確時要用毫米作單位,當要量比較長的物體時,就要用一個比毫米大的多的長度單位,想知道它是什么嗎?打開書61頁,自學例2。
( 1)學生自學。(2)學生匯報:10厘米的長度就是1分米。
師: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1米等于多少分米?
繼續以小組為單位,看看那些物體可以以分米作單位來量一量。(1)學生分組活動。(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量出3分米長度的繩子給大家看。
想一想,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那些長度單位?
(大屏幕出示已學過的長度單位)
師:觀察每相鄰兩個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是幾?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出來嗎?這節課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出題考考你好嗎?
點評:在新授環節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實踐操作法,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幫助學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比如以毫米、分米為單位量身邊物體的長度或厚度,既培養了學生合作精神,又培養了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并且充分聯系學生生活實際,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親切感,學生積極性高,學習效果也很好。
三、鞏固練習
1、填合適的長度單位。
(1)蠟筆長6( )。 (2)跳繩長2( )。
( 3 )課桌高7( )。 (4)粉筆長75( )。
(5)別針長34( )。 ( 6)小紅身高120( )。
2、判斷
(1)小名身高134米。( ) (2)一根繩長15分米。( )
(3)一塊橡皮厚1米。( ) (4)10分米=1厘米。 ( )
3、兒歌
長度單位真不少,米、分米、厘米和毫米。
有的長,有的短, 有的不長也不短。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一定要:牢牢記,靈活用。
點評:在鞏固練習階段 ,采用了學生喜歡的一些形式,如:選擇、判斷、兒歌等,既檢驗了學生對本課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寓教寓樂。
分米和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估計、測量、討論交流等活動,使學生明確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知道毫米與厘米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使學生在操作中學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明晰測量的步驟與方法。
3、使學生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4、結合操作活動,使學生體會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向學生滲透長度單位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10毫米;會簡單的換算;會用毫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
體念1毫米的實際長度,形成直觀表象。
教學準備:
1分硬幣、各種卡、學生尺及文具;例1的情境圖,光盤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新
1、我們以前學過哪些長度單位?
2、你能用身體中的尺表示嗎?
3、他們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毫米的產生
1、估一估
師:【課件1、出示課本書圖】請同學們拿出數學書估一估我們數學書的長、寬、厚大約是多少厘米?
生:自由發
師:誰來說說你估計的是多少?
生:......
師:誰估計的結果比較準確呢?怎樣來驗證?
生:用尺子量。
2、量一量
師: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尺子在小組內進行測量數學書的長、寬、厚分別是多少厘米?把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卡紙上。
生:測量并匯報交流
師:誰來說說,你們哪一組測量的結果。
生:數學書的寬不到18厘米,厚不到1厘米或6毫米等
師:數學書的寬和厚度能不能用整厘米數表示呢?
生:不能
師:歸納,當我們在測量數學書的寬或厚度不是整厘米時,要想量的更精確些,我們通常用毫米作單位【板書課題:毫米的認識】
三、合作探究,認識毫米
1、初步認識1毫米
(1)直尺直觀演示
師:毫米可以用字母mm來表示。關于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哪些知識?
師:你認為1毫米有多長?能用手比劃一下嗎?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究竟有多長嗎?【課件】
生:同桌兩人互相指出尺子上1毫米有多長。(尺子中的1小格也就是1厘米中)
師:那也就是說尺子上任意一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3小格呢?,5小格呢?1毫米到底有多長,你能用手比劃下,看看有什么感受。【課件顯示】
(2)動手實踐
師:不好比劃吧?我來教給大家一個好辦法。拿出尺子,用手捏住,然后捏尺子的兩個手指保持不動,把卡尺子抽出來。這時,我們兩指間的這道縫大約就是1毫米。
生:學生體念
(3)生活中的1毫米
師:孩子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物品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1分的硬幣、直尺、公交卡的厚度等。)
師:那也就是說在生活中測量哪些物品的長度或厚度一般用“毫米”作單位比較合適呢?(很短的或很薄的)
師: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見過用毫米作單位的物品?【課件生活中用毫米作單位】
2、探究毫米與厘米之間的關系
(1)數一數
師:我們知道刻度尺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那么在1厘米中究竟有這樣的幾毫米呢?請在自己的尺上選擇任意的1厘米數一數。先自己數,然后指給同桌看。
師:有發現了嗎?(指名:1厘米里有10毫米)你是從數字幾數到幾的?大家數出來的`結果怎樣?(再指一兩位)是不是每1厘米中都有10毫米呢?老師也來選1厘米,咱們一起數好嗎?【課件顯示】
師:那也就是說(1厘米正好=10毫米【師板書:1厘米=10毫米】(齊讀一遍)
師:那2厘米是多少毫米?4厘米呢?
生:2厘米=20毫米,3厘米=30毫米
師:那1厘米6毫米=毫米呢?
生:16毫米
師:你能在直尺上找出長16毫米嗎?
(2)量一量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了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你能用毫米的知識解決問題嗎?(能)請同學們打開書的22頁拿出尺子量一量的第1、2題的線段各有多長。
四、課堂練習
師:我們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有米、厘米、毫米,你能用這些長度單位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嗎?(能)那好,請同學們看大屏幕。
1、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1)一枝鉛筆的長約18( ) (5)一枝粉筆長75( )
(2)一分硬幣的厚度約1( ) (6)小芳家到學校距離為200( )
(3)教室的長約8( ) (7)一把鑰匙的長45( )
(4)玲玲的身高為125( ) (8)練習本的厚約3( )
2、判斷,請在對的后面打“√”,錯的后面打“×”。
床長2厘米
牙刷長約13毫米
小樹高3分米
老師的講桌高9分米
小明的身高130cm
橡皮的長約30厘米
3、量一量完成練習五的第2題
4、拓展《小馬虎的日記》
20xx年5月30日星期五天氣:晴
早上,我們坐在長約8毫米的教室里,等著老師來上課、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毫米的認識”,老師來了后發給每個人1枚厚度約是1厘米的1分硬幣、我估計了一下老師手里拿的粉筆的長度約為7米5毫米,我手里剛開始用的鉛筆長度約為15毫米,我估計鉛筆盒的高度大約為20厘米、老師讓我們量一量橡皮的長度,約為8毫米、
五、課堂小結
時間過得很快,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在這節課中你有什么收獲?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個長度單位?你能給他們排排隊嗎?米--厘米--毫米。(板書)米不是最大的長度單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如果你們有興趣,還可到書中或網上查查看。
六、板書設計
毫米的認識
米厘米毫米
1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分米和米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分米,感受并建立1分米的長度表象,知道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2、通過操作活動,讓學生會選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估測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通過交流單位換算的思考過程,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3.讓學生體驗學習分米的必要性,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
教學重難點
1.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理解厘米、分米、米之間的關系,會進行簡單的換算。
教學過程:
一、測量引入
師:昨天同學們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先估一估,然后進行測量。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引出課題。(引導學生發現量桌面的長、寬時,用“米”和“厘米”做單位都不太合適)
師: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是“分米”,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分米。(板書課題:分米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1.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線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厘米是1分米。板書:1分米=10厘米。
(2)用手勢比劃1分米有多長。
(3)讓學生找一找在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
(4)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學生嘗試畫線段,集體評議。
強調:從0刻度線出發,要標好端點和線段的長度。
【設計意圖】
通過設置讓學生動手比劃1分米的長度、列舉生活中長度大約是1分米的物體、畫1分米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
2.探索分米和米之間的關系。
(1)嘗試推算: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呢?你是怎么想的?
(2)展開驗證:出示米尺,2分米有多長?5分米呢?8分米呢?10分米呢?觀察發現:1米=10分米,用手勢比一比。
(3)想一想:2米等于幾分米?6米呢?50分米是幾米?
3.單位換算。
(1)教學例3。
①2厘米=毫米
想:1厘米=10毫米,2厘米里面有個10毫米。
②80厘米=分米
想:10厘米=1分米,80厘米里面有個10厘米。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去推理幾個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0毫米和幾十個厘米里面有多少個10厘米等,教給學生進行單位換算時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敘述思考的過程,在表達中訓練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系統梳理,體會相鄰兩個長度單位間的關系。
你能按順序給下面的單位排排隊嗎?
分米、厘米、毫米、米
根據排好的單位,觀察思考:相鄰的兩個單位之間有什么關系?師示范一次,接著學生自主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間的關系,小組交流,指名匯報。
三、鞏固練習
1.填一填。
7分米=厘米5米=分米60毫米=厘米
2米=厘米100毫米=分米
抽選題目邀請學生說一說是怎么想的`,師重點指導學生如何推算100毫米就是1分米。
2、完成練習五第3、7題。
(1)杯子高1
(2)螺絲釘寬5
(3)牙刷長16
(4)螞蟻身長6
(5)一步長5
(6)尺子厚毫米
3.選擇合適的長度在里畫“ √”。
(1)黑板長3厘米3分米3米
(2)毛巾長7厘米7分米7米
4.判斷下列的說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 √”,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床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5、一本故事書厚8毫米,5本這樣的故事書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師引導學生理解題意,明白“合多少厘米”即將前面的單位“毫米”換算成“厘米”。
6、完成練習五第9、10題。
第9題,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認真讀懂題意,首先弄清:用什么方法?怎樣列式?列式后有什么困難?可以將2米換算成20分米來計算。
7、知識應用:一塊黑板長3米,用5分米長的彩帶沿著黑板的長邊做一條花邊,需要幾根這樣的彩帶?
學法指導:誰能換一句話來表達題目的意思?明確本題實際上是在求30分米厘米有幾個5分米,即30里面有幾個5。
四、全課總結
說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