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通用14篇)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1
活動設計背景
幼兒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直觀的圖片和影像更易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讓幼兒掌握所學的知識。新課標強調要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最大限度的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揮,為此,我對本堂課做了如下設計。
活動目標
1、在觀察、欣賞獅子及其范作的過程中,培養幼兒的觀察、分析、創新能力。
2、通過聽故事、畫獅子等活動,引導幼兒體驗學習美術的樂趣,滲透可持續發展思想。
3、養成大膽用色、均勻涂色的良好習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在觀察、比較中抓住獅子的特點,并能夠進行適度的發揮。
難點:獅子頭部鬃發特征的表現。
活動準備
《獅子王》動畫片片段,雄獅和小獅子的幾組對比的圖片,表現獅子的范作,卡筆、紙。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用《獅子王》這部動畫片真的一些片段來激起孩子的興趣。
師: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朋友,請你們仔細看看它是誰?(教師播放動畫片)
師:動畫片播完了,小朋友們知道它是誰嗎?(小獅子)
板書課題——獅子大王
(二)分析師子的特征
教師提問通過剛才的動畫片小朋友是否看出大獅子和小獅子之間的區別,并出示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出獅子大王的特征:有鬃發的、吊眼、鼻子大、嘴巴大、牙尖、耳朵圓等特點。
(三)學習繪畫獅子的鬃發
教師講解獅子王很愛漂亮,所以也有不同款式的鬃發。教師展示樹葉、向日葵、太陽鬃發的畫法。此外,教師還用不同的線條展示獅子王鬃發的畫法。
總結:為小獅子添加的鬃發有直線的、曲線的、折線的,大家都做的很好!
(四)延伸環節
請小朋友用豐富多彩的顏色畫一只自己喜歡的獅子。
新課標強調要培養幼兒的創新能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主體性,為此本堂課始終堅持雙主體的教學模式即實現主體與主體的對話、交流。
在具體的備課過程中,始終堅持教師是以一個引導者出現,讓幼兒自主發現,培養他們觀察、分析及創新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觀察獅子鬃發的特點,讓幼兒自主創新。
將主體間性的思想滲透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即教師和幼兒都是平等、對話的主體。由教師播放影片,然后讓學生自主發現獅子的特征如圓耳朵、嘴巴大、牙齒尖等等。由此,進而引導學生用不同線條來展示獅子的鬃發,教師先演示,幼兒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繪畫獅子鬃發的任務,最后由教師對他們的作品進行評價。
總之,本堂課教學氣氛較好,小朋友們都能踴躍發言并基本掌握了獅子鬃發的畫法,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如時間分配方面尚需進一步完善。
小百科: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2
活動目標
學制作零錢罐步驟。
在操作中注意安全。
活動準備
《新年好》歌曲。
制作零錢罐步驟圖解。
海綿膠、手工刀、彩色卡紙、礦泉水瓶、彩帶條、記號筆。
活動過程
1、小朋友們老師先剛給你們放首歌聽,看看都有誰能猜出來歌曲的名字,放歌曲《新年好》。
2、小朋友們聽出來歌曲的名字了么?對是《新年好》,那小朋友們回想一下,在過年的時候,你們最高興的什么啊?
3、過年新年的時候,小朋友們會不會去給長輩拜年啊?去給長輩拜年高興不啊?為什么啊?原來拜年長輩會給小朋友們壓歲錢,那小朋友得到壓歲錢會干什么用啊?
4、那小朋友們想不想知道老師小時候的壓歲錢干什么用了?老師把壓歲錢放到零錢罐攢著,留著買文具上學用了,小朋友們有沒有零錢罐啊?
5、那老師來教你們制作一個獅子頭零錢罐吧!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平時的零錢攢起來了留著買需要的東西好不好?
6、我們來認識要制作中所需要用到的材料,我們來一起說出這些材料的名字吧!
7、教師按步驟圖解先做一遍給小朋友們看,教孩子們看步驟圖解,在制作中要叮囑一些注意事項,做成成品來吸引孩子們的興趣,獅子頭零錢罐做完了你們喜不喜歡啊?
8、那現在就按老師教你們按步驟圖解來進行制作吧!在制作的時,教師一定要看好用刀,以免出現意外情況。
9、在制作中要多去指導,多和小朋友們互動,多給小朋友們信心。
10、制作完成后,小朋友們拿著自己做的獅子頭零錢罐,唱著《新年好》。
活動結束
大班美術《制作獅子頭零錢罐》
教學反思
兒童手工制作:動手制作零錢罐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3
【活動設計】
《有趣的動物》是大班最近進行的一個主題活動,在認識獅子時,我們組織孩子觀看了動畫片《獅子王》,孩子們非常喜愛小獅子王辛巴,獅子威武的形象也特別吸引孩子們的注意,他們很想畫畫獅子,為了讓孩子們畫出自己心目中的形態各異的獅子王的形象,我設計了這次美術活動以滿足孩子們的需要。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各種造型畫獅子的鬃發表現獅子的威武,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
2、培養幼兒審美感受,學習欣賞評價同伴的美術作品。
3、會用它們大膽地進行藝術表現與創造,喜歡裝飾。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2個;
2、背景圖一幅,大頭針若干;
3、《獅王》的背景音樂;
4、幼兒8K白紙、油畫棒、剪刀。
【活動過程】
一、課題導入:
前幾天,我們一起看過動畫片《獅子王》。今天,獅子王國有要競選獅子大王了,許多獅子都來登臺亮相了,他們要選發發最有特色、最顯威風、最具風度的獅子當選為獅大王。
(評析:以競選獅子大王為鍥機,激發幼兒設計獅子大王的欲望。)
二、欣賞雄獅的圖片課件。
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雄獅,仔細看看,他們長得什么樣子?
1、獅子的頭是什么樣子的?頭的頸部有什么?頭上有什么?
2、身體是什么形狀的?有幾條腿?尾巴像什么?
小結:雄獅長著大大圓圓的頭,頸部披著長長的金黃色鬃發,大大的鼻子,炯炯有神的眼睛,吼叫聲威力四射。橢圓形的身上有四條腿,尾巴像鞭子。
(評析:通過欣賞一系列的獅子圖片的課件,從獅子的真實照片——獅子的卡通畫——獅子的簡筆畫——小朋友畫的獅子多方位的欣賞,加深幼兒對獅子外型特征的印象,梳理獅子的外型特征。)
三、討論畫獅子的步驟:
1、假如你是小老師,你要給獅子大王畫像你覺得應該怎樣畫?
2、小組討論后,請個別幼兒講講畫獅子的步驟。
(評析:運用讓幼兒自己當小老師,教別人畫獅子的方法,調動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幼兒在欣賞獅子圖片的基礎上,自己歸納出畫獅子的基本步驟,體現了讓幼兒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
四、設計獅子的鬃發造型。
今天,我們把自己想象成參加競選獅子大王的獅子,當小小設計師,設計與眾不同的鬃發造型。你想設計什么樣的獅子鬃發造型?使你的獅子看上去很威武,像個大王的樣子。
1、組織幼兒小組討論。
2、請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獅子鬃發造型的設想:
如:設計心型獅子鬃發的;像媽媽的卷發一樣的獅子鬃發;像游泳圈一樣的獅子鬃發;像白云一樣的獅子;像火苗一樣的獅子鬃發;有許多長方形組成的獅子鬃發等等。
小結:要設計與眾不同的獅子鬃發造型,獅子的臉要畫得大,發發要多,要豐富,一直要畫到紙的邊緣,要把獅子大王發發的茂盛、威嚴充分地表現出來。
畫好后,涂上漂亮的顏色,涂色時要注意顏色的搭配,可以將冷色與暖色搭配起來涂色。涂好后把自己畫的獅子沿輪廓線剪下來,貼到大森林里,參加獅子大王的競選。看看誰能當選為獅子大王。
(評析:通過讓幼兒當小小設計師,設計自己獅子的鬃發造型,競選獅子大王,引導幼兒創造性地畫出不同的獅子鬃發造型,激發幼兒的創造積極性。幼兒相互交流獅子鬃發的造型的設想,有助于幼兒相互學習,互相借鑒,拓展思維。)
五、幼兒作畫,教師個別輔導。
幼兒自由作畫,放《獅王》的背景音樂。
幼兒畫好后,沿輪廓線剪下獅子,將自己的獅子貼在教師準備的背景圖上。
六、評選獅子大王,作品講評。
你認為哪只獅子是獅子大王,說說你的理由。
引導幼兒從獅子的造型、神態、顏色的搭配及獅子鬃發造型的設計等方面進行評價。
最后,教師宣布:每個獅子都以他的自信贏得了成功,因此,我們個個都是“獅子大王”。
(評析:用評選獅子大王的形式,引導幼兒欣賞評價同伴的美術作品。教師最后宣布每人都是獅子王,對幼兒進行賞識教育,讓幼兒體會成功的愉悅心情。)
【活動反思】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新教材的實施,具備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潑的教學方式,為我們開啟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欣賞活動,讓活動教學充滿生命力。通過老師和孩子們之間平等互動與交流,使他們在愉快的、輕松的、游戲的情境中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審美能力,主動獲得感受與鑒賞、表演、創造等的藝術能力,充分獲得自信表現自我。同時老師的肢體表現形體藝術的影響是無窮的。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4
活動背景:
作為中國人,應該引導孩子了解祖國的傳統文化藝術。中國畫是最具中國特色的藝術。而水墨畫是中國畫的一種。中國畫的基本要素有:單純性、象征性、自然性。這種藝術以筆法為主導,可以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色”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以中國畫特有的材料之一——“墨”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調為濃墨、淡墨、干墨、濕墨、焦墨等,在宣紙上表現出不同濃淡的、變化多端的(黑白灰)層次,比起色畫更淡雅有致,別有一番韻味。這是一種以水墨為主的特殊的繪畫形式。
大班的孩子活潑、好奇,對水墨畫、發筆、顏料等都有濃厚的興趣。我班的孩子已經多次嘗試過這個畫種。最近幾天觀看的動畫片《獅子王》激發了孩子們畫獅子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次水墨畫活動。
活動重點:
運用水墨表現獅子的外形特點。
活動難點:
筆墨濃淡的變化,獅子頭部特征。
活動目標:
1.能用水墨畫技法表現獅子的外形特征。
2.體驗表演的快樂以及水墨繪畫的樂趣。
3.增進熱愛動物的情感,增強環保意識。
4.養成作畫時的良好衛生習慣。
(目標的制定從幼兒角度出發,體現了定向性。以幼兒為主,注重習慣的培養,快樂的體驗,以及崇高情感的升華。)
活動準備:
1.認知準備:了解并多次嘗試過水墨畫;
2.材料準備:筆墨紙,調色盤,水杯,抹布;鋪好報紙的桌子;水墨畫表現的動物頭飾。
3.錄音機、《獅王進行曲》磁帶、布絨玩具獅子一個。
(幼兒接觸并嘗試過水墨畫,對其工具的性能、特點有一定的了解。這就為本次活動奠定了認知基礎。由于幼兒年齡特點的限定,孩子作畫的材料準備需教師一次做好。為了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在每張桌上鋪好舊報紙,備好擦筆布,并為每位幼兒準備好一個形象的動物頭飾,其中獅子和一部分小動物頭飾是用水墨技法表現的。這樣的環境能幫助幼兒解決“水墨畫技法表現獅子的外形特征”的難點。)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滿頭長發大步走,力氣大得賽過牛,張開大嘴一聲吼,嚇得百獸都發抖。(本次活動的難點有兩條:獅子頭部的特征和筆墨濃淡的變化。重點是運用水墨表現獅子的外形,這也是活動的目標之一。以描述獅子外形特征的謎語引起幼兒興趣,為下一步的講述做好伏筆,也從一定意義上幫助幼兒解決難點)
二、觀察表述(出示一個獅子布絨玩具)
師:獅子大王長得什么樣?
幼1:很威武,頭上有長長的發
幼2:獅子的身體很大,尾巴就像牛的尾巴。爪子很鋒利。
(運用啟發談話法,引導幼兒說出獅子的外形特征,在美術活動中整合進了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及在集體面前大膽表述能力的培養。進一步為后來的繪畫奠定基礎。)
三、表演(播放《獅王進行曲》,幼兒戴著頭飾表演)
師:聽,獅子大王走出王宮,來到了森林里。讓我們一起來表演吧。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全體幼兒戴上不同的動物頭飾,在《獅王進行曲》的片段中表演森林動物們集會的情景。在這里,鼓勵幼兒互動起來,體驗到表演的快樂,滲透了對幼兒創新意識及表演能力的培養,體現了對幼兒可持續發展的教育。)
(表演結束后,幼兒非常興奮,此時出示水墨畫獅子范畫,能及時抓住幼兒的注意力。)
四、出示范畫(水墨畫《獅子》)
師:這幅畫是用什么工具表現的?屬于什么畫種?
幼兒:這是用發筆畫的,是水墨畫。
(通過對范畫的欣賞提問,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水墨畫的認識。)
五、演示畫法:
師:(邊說邊畫)
1.頭部:用發筆蘸淡墨勾畫獅子的頭部,及面部器官眼睛、鼻子、嘴巴。用濃墨畫意耳朵,點眼睛,勾胡須。淡墨筆尖蘸一點兒濃墨,側鋒畫又長又密的獅子的鬣發。
(畫獅子的鬣發時蘸色一定強調要用筆尖,做到從筆尖到筆根有一個由深到淺的變化,這里的關鍵是筆尖蘸色后要將筆斜拿,在調色盤上稍稍掭一掭,使筆尖的顏色逐漸向上滲化,這樣畫出的色階自然,否則效果會感到很生硬。其次,發筆一定要用水浸透,不能干筆蘸色,筆上的含水量要根據需要調整,要濕一些,蘸水就多,要干一些蘸水就要少。)
(在以前的水墨畫活動中,首先孩子了解了宣紙的性能和特點。生宣紙沾水后特別易爛,初學者用水要適中;授課內容必須抓住孩子的興趣點,作畫過程需一次完成,不宜太復雜,讓孩子養成大筆畫小畫的習慣,工具齊全,作畫才方便。)
2.身體:用濕的比較淡的墨直筆勾畫身體結構,比較濃墨用沒骨法畫四條腿,點爪,濃墨輕輕勾出鋒利的趾甲。再畫出尾。
(在說說畫畫的,無拘無束的輕松狀態下,使幼兒對水墨畫的一些淺顯但又基本的技法常識,如用水、用墨、用筆等有所了解和掌握,“有筆有墨,始稱為畫,無筆無墨,不稱為畫”,可見筆墨在中國畫中的地位,因為這里所說的筆,墨都不是指工具材料意義上的含義,而是成為中國畫獨特的表現技法的代名詞,同時它還具備著獨立的形式等因素。再者,直筆、側筆畫出的筆痕一定要有明顯的特點,不可含糊不清。干濕的變化除受蘸水多少,速度快慢的制約外,還受紙的影響,因此作示范的紙用的是能滲化的紙(幼兒用紙也是如此)。這用水、用色的常識,如果掌握好了的話,對幼兒以后更深一步地學習中國傳統水墨畫將大有益處。)
六、幼兒作畫
師:獅子大王走出它的王宮,來到森林里,受到了小動物們的膜拜。讓我們把這個熱鬧的場面用水墨畫表現出來吧。
(幼兒自由創作水墨畫,教師播放《獅王進行曲》,并巡視指導。)
(教師運用形象的語言,結合音樂、頭飾等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自由創作的環境,把活動從觀看教師的演示轉向幼兒對繪畫材料的操作上。此時,孩子們早已按耐不住表現的欲望,紛紛一展身手。音樂的使用更能打開幼兒的思維,使他們的作品不拘一格,畫面內容豐富、生動。)
七、作品的展示與評價
幼兒畫完,展示作品,并請幼兒介紹一下自己的畫面內容。
(在幼兒作品得到展示之時,他們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同時給孩子搭建一個平臺,讓他們把心中所想的并且很想說出來的東西再用語言表述出來,再一次鍛煉了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
八、活動結束
教師彈奏歡快的樂曲《走路》,幼兒模仿各種小動物的步伐走出活動室。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在美術區域投放水墨畫所用材料工具,以及各種動物頭飾,供幼兒區域活動時自由創作。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5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版畫)
背景:
版畫《獅子》是在繪畫活動《獅子》的基礎上再進行的,幼兒對此活動非常感興趣。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他們對動物非常喜歡,尤其是百獸之王的獅子,尤其喜歡,所以活動中也特別認真。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看范畫,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這是誰啊?獅子是百獸之王。它代表著威武、吉利。人們都很喜歡它。今天,我們就要用版畫的方式來表現獅子。把獅子的威武畫出來。”
二、引導幼兒觀察獅子的身體結構
1、引導幼兒看范畫和幼兒共同分析獅子的特征。
師:“獅子長的是什么樣子的?是什么顏色的?它喜歡吃什么?生活在那里?”
2、幼兒自由討論交流。
小結:“獅子有一個長圓形的頭,一雙三角眼可歷害了,最主要的是它那滿頭的毛看上去很威武,圓圓的身體,四條粗壯的腿,還有那一條像小棒一樣的尾巴,尾巴末 還有一小團毛。”
(華令玲說:老師我在電視里看見獅子是金黃色的,它分身體圓鼓鼓的,很大。華楚楚說:獅子滿身是毛,眼睛很兇。劉夢靜說:獅子有胡子的,它的毛很長……)
幼兒對獅子比較熟悉,平時在圖書、電視里經常能夠接觸到獅子,所以對于它的樣子能夠比較熟悉的描述出來。
三、交代要求,幼兒制版,教師指導
1、教師示范獅子,講清獅子的頭的作畫步驟。
2、想想你在那里見過獅子,她生在什么地方?會做些什么事?這樣我們可以將獅子畫出來以后,再添畫一些和獅子有關的東西。”
3、幼兒制版,教師巡回指導。
四、拓印。
1、師:“獅子這么威嚴,我們用哪些顏色來表現呢?”
2、幼兒討論。
3、拓印《獅子》,注意顏料的取舍,服裝的整潔。
(葛軍偉說:我要用金黃色、紅色來表現獅子很威嚴,顧正錚說:我要用桔黃色來圖,獅子的顏色本來就是這樣的……)
大部分幼兒在用色上還不太會配色,想到用什么顏色就用什么顏色,有少數幼兒會根據動物形象進行選色。
五、評價作品。
師:“說說哪幅畫比較好?為什么?”
幼兒互相評價作品。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興趣都是非常高的,在制版時他們知道與繪畫時有所區別,裝飾時不用太細小,拓印的作品也比較清晰,且幼兒用了手指點畫的方式做底版效果非常好,但在配色方面還應該加強指導學習。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6
活動目標:
1、模仿獅子捕獵的動作,練習雙腳立定跳遠的能力。
2、不輕易放棄,不怕困難,體驗勝利的樂趣。
3、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的觀念。
4、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
活動重難點:
學習游戲,并練習雙腳立定跳遠的能力。
正確掌握立定跳遠的動作要領。
活動準備:
場地準備、樹木教具、長凳子、套圈、獵物的替代物(各種小動物)、籮筐若干個、歡快音樂
活動過程:
1、熱身準備
(1)今天我們一起來當獅子,你們來當獅子寶寶。(引入主題,激發幼兒興趣)。天亮了,寶寶們都醒來了,我們伸伸懶腰,張開我們的手指活動一下,擺動我們的手臂,轉轉我們的小腦袋,張望四周看看,扭動我們的小尾巴,上下跳跳,動動我們的小腳(抓獵物的時候要反應快)。
(2)現在我們肚子餓了要去尋找食物,但是我們出發之前,媽媽要告訴你們,等會要經過獨木橋,穿越樹林、鉆過山洞,所以你們一定要跟緊,注意安全。
2、游戲獅子捕獵
(1)獅子們剛才我們經過了那么多的地方,在路途中發現有很多獵物,哇!我們有好多的獵物吃了。可是你們看前面有條河,所以我們先來學習跳躍的本領。教師示范動作(兩腳并隴,用力蹬地跳起,前腳掌輕輕落地,保持平衡)。個別幼兒示范-幼兒分組練習(根據不同程度設計寬度)
(2)那獅子是怎樣捕獵的,誰來做做看(引導幼兒個別嘗試)不過我們出發之前,媽媽告訴你們怎樣能更好的捕捉獵物,當你發現有獵物在前方的時候,先別著急,先悄悄的慢慢的靠近它,等它不注意的時候,跳過這條河流,然后伸出爪子就馬上抓住它,再趕緊跳過河流跑回來放到獵物匡里。(教師示范動作,幼兒跟學)好!那我們學好了本領就要出發咯!
(3)游戲第二遍(擴寬河流的寬度,增加難度)根據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問題,請做錯的小朋友出來示范并改正,請做正確的幼兒示范,再次梳理動作要點。
(4)游戲第三遍3、放松活動,慶祝勝利哇!我們抓住了獵人家里的好多獵物開心么?那我們好好慶祝一下吧!(播放歡快的音樂)好,孩子們那我們把這些獵物都搬到家里去吧!
小百科:獅子體型大,軀體均勻,四肢中長,趾行性。頭大而圓,吻部較短,視、聽、嗅覺均很發達。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7
一、活動目標
1、聽賞《廣東獅子鑼鼓》,感受廣東民間鼓樂及歌舞
2、通過音樂情景的學習,激發對音樂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發展創造性思維。
二、活動重、難點:
初步掌握三星鑼鼓的多特風格與魅力。
三、活動準備:
獅子頭面具、大頭佛面具、扇子、PPT課件。
四、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一)播放“鑼鼓鈸”打擊樂器發出的節奏音響,引導幼兒看課件。熟讀鑼鼓經。念鑼鼓經有多種形式:拍腿念鑼鼓經、排桌子念鑼鼓經、拍腿擊掌念鑼鼓經等。
(1)教師:“大家剛才聽到的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鼓、鈸樂器)
請幼兒說一說,在什么日子里能聽到鑼鼓聲和看到舞獅子。讓幼兒回憶獅子鑼鼓的生活場景。請幼兒扮演一下印象中的舞獅子動作,或讓幼兒模仿老師的幾個舞獅動作。
請全部幼兒進行現場布置,來做個迎國慶的舞獅子活動。可用桌子拼個小舞臺,周圍擺椅子。腰綁紅綢,頭戴獅子等。
(二)教師播放錄像
幼兒觀看《廣東獅子鑼鼓》。請幼兒輪流表演。隨著鑼鼓聲,踩著鼓點,模仿舞獅子。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體會獅子的多種發型帶給人的不同感受。
2、嘗試用中鋒、側鋒的方法表現獅子的發型,感受線條的多樣性和豐富性。
3、充分想象,大膽運用彩墨進行創作,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欣賞過各種發型圖,能畫出獅子的頭部特征。
2、各種獅子圖片,染色發型范例,各種線條標記圖。
3、國畫工具材料。
活動過程
1、欣賞獅子圖片,鞏固了解獅子的外形特征。
(I)教師:獅子是什么樣的?(幼兒自由討論)
(2)教師小結:獅子的頭大大的,上面長著密密長長的鬃毛,鼻子像一個三角形,臉E有兩個大大的腮幫子,上面有很多點點,長出細細長長的胡須。
2、師幼共同探索獅子發型的畫法。
(1)探索單層發型的畫法。
教師:獅子今天想來理發,請你們幫它想一想,給它設計什么樣的發型呢? (幼兒邊說,教師邊出示相應的線條標記圖)
教師:這些發型是怎么畫出來的?
(2)探索染色發型的兩法。
教師出示范例:我這兒還有一種發型,你們看看和這些有什么不一樣?有興趣的小朋友可以試試。
3、激發幼兒充分想象,鼓勵幼兒用彩最大膽創作。
教師:你準備給獅子設計什么樣的發型呢?染什么顏色的頭發?
4、集體欣賞作品,教師引導幼兒重點從發型和顏色來評價。
教師:你設計的是什么樣的發型?是什么顏色的?你喜歡哪種發型?為什么?
【評析】
獅子這種動物,不是孩子們能經常見到的,因此他們在表現公獅頭部茂密的毛發時容易忽視下巴部分。通過事先欣賞動畫片《獅子王》中的片段或欣賞獅子圖片,能夠幫助幼兒比較直觀地感受獅子頭部的毛發長向、生活環境等。在幼兒掌握了獅子的頭部特征后,就能比較容易添畫細節、豐富畫面的內容、協調畫面的結構比例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9
活動目標
1、觀察理解獅子卡卡得到魔法師幫助的情節,體驗獅子從孤獨到快樂的情感變化。
2、知道大家都需要朋友,朋友對于每個人來說都很重要。
活動準備
故事PPT、《獅王進行曲》、《獅子卡卡》幼兒小圖書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猜角色
(一)談話導入
今天,蔡老師帶來了一只動物,想知道它是誰嗎?聽,它來了。
(二)你覺得它會是誰?
(三)出示圖片一:原來是一只大獅子啊,我來為你們介紹一下:它叫卡卡。
你認為卡卡是一只怎樣的大獅子?猜猜它會交到朋友嗎?我們一起到森林里去看看它吧!
二、看PPT,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圖片二:獅子卡卡有朋友嗎?它交到朋友了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卡卡沒交到朋友的心情是怎樣的?個別幼兒表演。(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害怕的表情和獅子卡卡孤獨的表情)。
2、出示圖片三
獅子卡卡找到了誰?魔法師有什么本領?她把卡卡變成了什么?變了幾次?
三、幼兒自由閱讀圖書
1、看書要求
2、魔術師把卡卡變成了什么?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3、卡卡變了兩次,結果都失敗了。這時候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請你們來學學看。
4、出示圖片七。魔法師決定再幫助卡卡一次。這次,她是怎么幫助卡卡的?
5、出示圖片八。它們在干什么?它們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它們真的愿意和卡卡做朋友嗎而且還相信它是一只善良的獅子?
6、出示圖片九。這一次,魔法師讓動物明白了卡卡是真心想和大家做朋友的。最后獅子卡卡不僅和身邊的小貓、小鹿成為了朋友,還和森林里所有動物都成為了好朋友。
四、找朋友
1、卡卡找到了朋友,不再孤單了,你們想不想找個朋友?
2、播放“找朋友”音樂,幼兒找朋友。
3、找到朋友一起玩連體人的游戲吧。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10
設計意圖:
繪本《誰敢嘲笑獅子》講述了一個情節生動有趣、結構工整有序的童話故事:驕傲的獅子自詡為百獸之王,卻在與動物的比拼中一次次落敗,不斷地被小動物嘲笑。這讓驕傲的獅子情何以堪?最后獅子用它獨特的吼聲震動了森林,找回了自信。
細細翻看繪本,畫面豐富細膩,語言詼諧幽默。獅子的形象生動可愛,橘黃色的鬃毛包裹著一張表情豐富的臉,時而得意,時而懊惱,時而生氣……尤其在最后獅子氣得嗷嗷吼叫的時候,繪本作者用兩張頁面表現了獅子張大嘴巴的夸張表情,并配以三個逐漸變大的“嗷”字,讓人強烈地感受到獅子在經歷挫折后迸發出的強勁力量。
“跑不過獵豹不要緊,爬樹比猴子慢不要緊,潛伏的本領沒有蛇厲害不要緊,力氣比不過大象也不要緊,他的吼叫足以威懾整片森林。這是植入他靈魂里的力量,只屬于他的力量”。我想,我們的孩子也正處于這樣一個階段,他們有的擅長與同伴交往,有的擅長藝術表現……但這些本領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并不是最重要的。對于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夠找到自信的源泉,知道自己的獨特價值。鑒于此,我決定以《誰敢嘲笑獅子》這一繪本故事為載體設計組織活動。
首先,分層次解讀繪本。
從故事結構看,這個故事以詼諧幽默的手法描述了獅子與其他動物之間進行的四場比賽,結構較工整,清晰地呈現了比賽內容與結果,其中有可供幼兒充分閱讀的空間。
從表現形式看,畫面豐富細膩,并有對話、獨白等語言表現,幼兒通過觀察、對比豐富的畫面細節,可以清晰地感受獅子的心理變化以及動物們對獅子的嘲笑心態,其中有可供幼兒細致閱讀的內容。
從故事內涵看,整個故事展示了一個積極自信的精神世界,挫折只是過程,獅子在吼叫中展現了力量,找回了自我和信心。幼兒可從中得到深刻的體驗。
其次,分階段組織活動。
第一階段為集體活動。這個故事結構比較工整,內容表達以陳述性語言為主。考慮到大班幼兒已具有一定的觀察閱讀能力,我沒有采用通常的故事欣賞教學策略,而是采用兒歌教學的方式引導幼兒了解故事主要內容,感受故事情節的幽默與精神內涵。
第二階段為自主閱讀。由于兒歌教學節奏比較快,可能會導致幼兒對畫面細節的觀察不足、情感體驗不夠充分。因此,集體活動結束后,我讓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去精讀繪本,細致地了解故事,再次尋找他們對于繪本的興趣點,幫助幼兒加深對繪本內容的理解。
第三階段為集體活動。通過前兩個階段的學習,幼兒對繪本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這時,我們以音樂表演的方式引導幼兒將兒歌、故事綜合展現出來,進一步理解繪本故事的內涵。
活動一兒歌創編
《誰敢嘲笑獅子》
目標:
1.了解繪本故事的主要情節,在故事的線索下學習兒歌。
2.在小圖片的幫助下有節奏地朗誦兒歌的中心段落并初步嘗試創編兒歌。
3.感受故事情節的幽默,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領。
準備:
故事PPT,音帶(獅子吼叫),與兒歌內容匹配的小圖片。
過程:
一、教師講述故事的開頭,幼兒猜測故事的情節
1.教師以優美生動的語言講述故事開頭,激發幼兒的傾聽興趣。
師:在一片美麗的大森林里,動物們有的在跑步,有的在爬樹,還有的在地面上爬行……誰都沒閑著,只有大獅子坐著不動。
2.幼兒感受獅子的驕傲自大。
師:你覺得這是一只怎樣的獅子?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我們—起來演一演這只獅子。
師:看,這只獅子可真威武!這只獅子的眼神好兇猛……
(析:動作模仿的策略能使幼兒更好地體味獅子的驕傲之情。)
3.教師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合理想象。
師:其他動物服氣嗎?它們會怎么想? 師:獅子可以跟小動物們比什么本領?為什么?
(析:想象支持了幼兒的持續學習,并把幼兒引入故事情境之中,這為后面的兒歌創編做了一定的經驗鋪墊。)
二、幼兒在圖片提示下學習兒歌的中心段落
1.出示“比跑步”,教師帶領幼兒學習該句兒歌。
師:看,第一項,比什么?結果怎么樣? 師:誰在笑?怎么笑的?為什么要笑?誰來學一學? 師:大家一起來學學這一句。
2.出示“比爬樹”,教師以相同的提問暗示幼兒以相同的模式學習該句兒歌。
師:第二項,比什么?結果怎么樣? 師:誰在笑?怎么笑的?為什么笑?和第一次笑有什么不一樣? 師:大家一起來學學這一句。 (析:相同的提問是對幼兒語言表達的合理期待,有助于幼兒進入后期的兒歌創編。)
3.出示“比爬行”、圖5“比力氣”,教師引導幼兒嘗試自主創編這兩句兒歌。 師:第三項,比什么?第四項,比什么?結果到底怎么樣?
(析:幼兒嘗試用“動物+象聲詞+比賽結果”的句型自主創編兒歌,教師根據幼兒的具體情況給予具體的指導。第三句采用幼兒創編、教師修改的方式,第四句采用幼兒創編、同伴修改的方式,通過師幼、同伴間的互助來解決幼兒學習中的難點。) 4.幼兒完整練習四句兒歌,鞏固兒歌中心段落。
師:獅子一共比了幾次?結果怎么樣?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5.幼兒想象故事情節,體驗獅子的情感。
師:比賽進行到這里,你覺得究竟誰是百獸之王? 師:這時獅子感覺怎么樣?會怎么想?
(析:“究竟誰是百獸之王”的沖突不僅是其他動物與獅子的比拼,更是獅子自我反思的過程。教師以這一沖突為線索,引導幼兒深入思考了繪本的內涵。)
三、教師播放動畫PPT,幼兒感受故事結尾,體驗獅子吼叫的力量
1.教師播放獅子吼叫的聲音,幼兒想象故事情節。
師:獅子究竟該怎么辦?它要怎么展現自己的本領?
2.幼兒模仿獅子吼叫聲,感受吼叫的力量。
師:聽!獅子是怎么叫的? 師:獅子的吼聲傳得很遠很遠,震懾了整個森林。動物們聽見了都怎么樣了?(對,都安靜了,再也不敢嘲笑他了。) 師:我們大家也來學學獅子叫聲。
師:你在吼叫的時候有什么感覺? (析:幼兒在盡情的模仿中感受到了吼叫的力量,這是一種感官和心理的雙重體驗:釋放挫敗感帶來的消極情緒,找回失落的自信。)
四、師幼合作完整朗誦兒歌
1.幼兒完整欣賞兒歌一遍。
2.幼兒念兒歌中心部分,教師念兒歌的其余部分。
3.幼兒完整念兒歌兩遍。
五、教師揭示繪本主題。
激發幼兒再次閱讀的興趣 師:你們說森林里究竟誰是百獸之王?動物們能嘲笑獅子嗎? 師:其實這首兒歌就是從這個繪本故事中來的。活動結束后,我們再去讀一讀這個好玩的繪本故事吧。
附兒歌:
誰敢嘲笑獅子 森林里,真熱鬧,小動物們真快樂。
大獅子,坐中央,“百獸之王就是我”。
母獅子,不服氣,“要不你就露—手”。
第一項,比跑步,獵豹嗖地竄前面。嘻嘻!
第二項,比爬樹,小猴哧溜到樹頂。呵呵!
第三項,比爬行,小蛇嘶嘶爬得快。哈哈!
第四項,比力氣,大象嘿嘿力氣大。跟我比? 獅子氣得大聲吼:“嗷……” 小動物,害怕了,再也不敢嘲笑他。
活動二音樂表演
《誰敢嘲笑獅子》
材料分析:
《獅王進行曲》是法國作曲家圣桑所作管弦樂曲《動物狂歡節》的第一首,歌曲以沉重有力的頓音、渾厚低沉的旋律,清晰地表現了百獸之王威風凜凜的神態,與《誰敢嘲笑獅子》中的獅子形象十分匹配。于是,我萌發了給樂曲填詞的想法,用《獅王進行曲》的音樂表現繪本的開始部分,用RAP說唱的節奏表現獅子與小動物比賽的情節,不同風格的音樂形態相組合,創造出富有趣味的情景,有利于幼兒感知、想象。同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降低幼兒的學習難度,該活動的說唱歌詞采用的是第一教時中的兒歌。
目標:
1.在繪本線索下學習歌曲《誰敢嘲笑獅子》,感受歌曲主旋律與說唱部分的不同風格。
2.積極參與歌唱活動,能根據歌唱內容表現角色動作。
3.嘗試在音樂的提示下完整地演繹繪本故事,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準備:
黑板,粉筆,與歌詞匹配的小圖片,歌曲分段音樂,自制獅子披風、皇冠。
過程:
一、根據教師提出的關鍵問題回憶故事情節
師:《誰敢嘲笑獅子》的繪本我們都看過了。故事里究竟發生了什么事情? 師:動物們為什么要嘲笑獅子?最后誰贏得了比賽? (析:用談話的形式引導幼兒回憶繪本的故事情節,為下一階段學唱歌曲及表演作經驗準備。)
二、學習歌曲第一段
1.傾聽教師清唱歌曲,熟悉歌詞。
師:我也很喜歡這個故事,我還為它編了一首歌。請你們聽一聽。(教師清唱。)
師:歌曲里面是怎么說的?你能用歌曲里的話來說一說嗎?
2.教師引導幼兒有節奏地念歌詞。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有節奏地念一念歌詞。
3.幼兒跟隨音樂完整學唱歌曲第一段。
師:這首歌應該用怎樣的聲音來演唱?靜悄悄的森林應該用什么樣的聲音來表現?
(析:教師運用范唱和與幼兒一起有節奏地念歌詞的方法,使幼兒充分感受了歌曲前半部分沉靜有力的節奏特點,有利于幼兒學唱歌曲。)
三、學習歌曲RAP說唱部分
1.感受RAP的音樂風格。
師:還記得我們之前學習了小動物比賽的兒歌嗎?(幼兒集體復習兒歌。) 師:現在,我們來玩一個有趣的游戲,我放一段音樂,我們一起跟著音樂節奏來說一說兒歌。
2.幼兒學習說唱部分。
師:一首兒歌,如果我們加上節奏,再加上一些動作,就可以成為一首說唱歌曲。我們先來找找感覺,手臂跟隨節奏擺動起來。
師:中間的4拍過門,我們可以表演什么動作呢?
(析:教師主要采用提問的方法啟發幼兒自主創編,同時通過關鍵環節的引領,如對過門的感受、對動作特點的賞析,讓幼兒更清晰地感受到RAP表演的自由風格,從而使幼兒自然地將兒歌用于節奏誦讀中,有效降低了學習難度。)
3.幼兒完整表演歌曲說唱部分。
四、完整表演故事
1.聽音樂,創編結尾。
師:這時獅子心里怎么樣?它是怎么做的?
師:獅子的吼叫聲怎么樣?聽到獅子的吼叫,動物們還敢朝笑獅子嗎?
2.穿上表演服裝,完整表演。
(析:穿上簡單的表演服裝,一方面激發了幼兒的表演興趣,另一方面增強了幼兒的角色意識,使幼兒能夠清楚地了解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更好地進行創造性表演。)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11
活動設計背景
中班的幼兒年齡較小,他們適合學習有趣味、易讀易記、語言通俗化的詩歌。詩歌《小獅子理發》語言明朗,篇幅短小,適合中班幼兒學習。
活動目標
1.能感受理解詩歌內容,喜歡詩歌中的兩個角色。
2.體驗小獅子理發時和理發后的情緒變化。
3.能大聲朗讀小獅子理發,感受朗誦活動的愉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用動作、語氣、表情表現詩歌內容。
難點;小獅子理發前和理發后的情緒變化。
活動準備
幼兒已認識獅子和烏賊,知道他們的外形特點。本班一幼兒理發前和理發后照片各一張,表現詩歌內容的大圖一張,每位幼兒操作卡一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1.教師展示幼兒理發前和理發后照片,提問:頭發長長了怎么辦?幼兒回答:到理發店理發。理完發有什么變化?幼兒回答:好看、漂亮。提問:媽媽喜不喜歡?答:喜歡。2教師.有一只小獅子的頭發也長長了,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誰給它理發,它理發時發生了什么情況。
二.欣賞理解詩歌,出示大圖。1.教師提問:詩歌里說誰去理發?理發師是誰?2.幼兒再次欣賞詩歌。教師朗誦第一段,提問:小獅子進理發店是怎么做的?(亮亮抓,齜齜牙。)提問?這個動作表現了小獅子是什么情緒?回答:雄壯、威武。教師和幼兒學習本段。教師朗誦第二段,提問:烏賊理發師在給小獅子理發時出現了什么情況?答:忙的汗珠直滴答。理完發后小獅子變成什么摸樣?答:頭發和胡子都沒啦。它心情怎么樣?答:很高興,覺得自己很漂亮。回家后發生了什么情況?答:把媽媽嚇跑了。提問:為什么會這樣?答:媽媽不認識它了,它不明白為什么會這樣。
三.幼兒欣賞操作卡,閱讀詩歌。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幼兒自主觀察圖畫,來理解詩歌表現內容。通過朗誦活動,感受學習詩歌的愉悅。教師在朗誦時,要運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朗誦,來表現小獅子理發前的激動,進理發店時的威武,理發后的高興,回家把媽媽嚇跑的疑惑。不足之處是幼兒不能完整的理解小獅子從激動、威武、高興、疑惑這個情感過程的表達。
附詩歌《小獅子理發》
小獅子理發
高洪波
小獅子的頭發長了,
他到理發館去理發。
一進門,
他亮亮爪,齜齜牙:
“頭發要染,
胡子要刮!”
烏賊理發師,
忙得汗珠直滴答。
小獅子的胡子——沒啦
小獅子的頭發——沒啦
漂亮的小獅子回到家,
嚇跑了親愛的媽媽…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12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樂曲,引起幼兒對民族器樂曲的興趣,感受民間鑼鼓歡快的節奏和舞獅子取紅包的情趣。
2、讓幼兒初步學習用色彩表示音樂情緒的技能。
3、是讓幼兒親身感受這項男女老少都能玩的民間活動。
4、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5、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感知樂曲完成舞獅子取紅包的過程。
難點:每個幼兒能否做好自己的角色。
活動準備
1、《舞獅子》樂曲、《茉莉花》樂曲光盤。
2、獅子頭道具或頭飾、鑼鼓一套、大紅包一個。
3、每個幼兒圖畫紙一張,上面畫有兩個正方形,彩色水筆一盒。
活動過程
1、在《舞獅子》樂曲聲中,請大班的小朋友做舞獅子表演。
2、提問幼兒:這種熱鬧情景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過?引導幼兒回憶春節里所看到的舞獅情景。
3、教師分配好道具、頭飾和鑼鼓,聽《舞獅子》樂曲進行即興表演,一名幼兒扮獅子、一名幼兒扮大頭孩引獅子,一部分幼兒敲鑼打鼓,一部分幼兒拿著小旗助威,引導幼兒一邊用心聽樂曲一邊把拜年的情節表現出來。親身感受民間鑼鼓歡快的節奏及舞獅子的情趣。
4、欣賞《舞獅子》樂曲,教師提問:《舞獅子》這曲子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它說了一件什么事情聽了曲子感覺是歡快振奮的還是緩慢的?引導幼兒用剛才的親身體會來談。然后小結,告訴幼兒這首曲子是由民間鑼鼓演奏的,音樂是歡快振奮的,聽到它就像看見叔叔、伯伯、哥哥姐姐和我們在舞獅子。
5、用色彩表示音樂的情緒。給幼兒欣賞《舞獅子》和《茉莉花》兩首不同情緒的樂曲,讓幼兒根據自己的感受,用不同顏色涂在正方形框上,表示音樂的情趣,用紅色表示歡快振奮的樂曲,用黃色表示悠揚緩慢的樂曲。
6、用不同的方式表揚每個幼兒,結束小課。然后把光盤獅子頭道具、頭飾和鑼鼓放在表演區,然后引導幼兒在自由活動時間進行表演,讓幼兒加深對民間活動的理解。
教學反思
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沒有想到幼兒對這次活動那么興趣高漲,讓我感到很意外,每個幼兒都那么積極參與,就連平時膽小內向的小武也在偷偷的笑和跟著做在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很投入,直到活動結束還流連忘返。我覺得這次的活動很成功,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挖掘更多的民間游戲活動,讓幼兒在歡快的氛圍中樂中玩,玩中學,在歡快的環境中健康成長。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13
目標:
1、欣賞故事,學說魔語,激發幼兒游戲的興趣。
2、鼓勵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自己由小變大,由大變小,并體驗游戲的樂趣
準備:
《獅子照墨鏡》PPT課件。
過程:
1、出示課件
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師以小貓的口吻自我介紹)嗨,大家好!我是一只人見人愛的聰明的小貓,我有一件神奇的寶貝。
師問:小朋友你們猜一猜,小貓會有什么神奇寶貝呢?(幼兒自由猜測)那你們猜的對不對呢?我們一起來問一問小貓。師生一起問:“小貓,小貓,我們猜得對不?”教師裝作傾聽小貓說話,然后告訴小朋友說:小貓說你們想知道答案的話,就請認真聽一個故事。
2、觀看課件,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
師提問:
(1)小貓有什么神奇寶貝呢?幼:有面魔鏡。
幼兒說:小貓家有一面鏡子;小貓有一面神奇的鏡子。
師:為什么叫它魔鏡?(輔助提問:它能把大獅子變得怎么樣?把小貓變得怎么樣?)這面鏡子真是神奇啊,我們就叫它魔鏡吧。
(2)小貓是怎么把獅子嚇跑的?幼兒:是用鏡子把獅子嚇跑的;是用魔鏡把獅子嚇跑的。
為什么魔鏡能嚇走獅子?引導幼兒說出魔鏡能把大獅子變小,把小貓變大。
(3)學說魔語。要讓這面魔鏡發揮魔力,還必須說一句魔語。小貓說了什么魔語把大獅子變小的?(請個別小朋友說一說魔語,然后請全體小朋友學說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小,變小,變小,小小小。”)小貓還有一句魔語,是什么呢?讓幼兒來說一說,說不出的時候,可以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魔語“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大大大。”全體幼兒學說魔語。
(4)引導幼兒用肢體動作表現變小變大。(出示魔鏡),小朋友都學會了魔語,現在,誰會對著魔鏡,說出魔語,用自己的身體動作來變一變呢?(請一幼兒上來,先問其你想變成什么樣?然后,讓他用肢體動作表現)誰還會變?(提示:變小時候,我們身體動作可以怎么做?變大時候,我們又可以怎么做呢?全體幼兒說一說,做一做,學一學動作。)
3、魔法游戲,幼兒感知變大變小。
第一遍游戲。
(1)小朋友做得太好了,現在我這里有一首好聽的《小矮人和大巨人》的音樂,讓我們一起來變一變。
(2)不過游戲時有個要求:就是在游戲前要對著魔鏡一起說魔語,先說變大,再說變小,說完魔語音樂就會響起來,魔力也就產生了,這時我們就開始變。
(3)讓我們對著魔鏡一起說魔語:“……”(在教師的帶領下,幼兒先說魔語,再跟著音樂玩魔法游戲。)
第二遍游戲。
這個魔法游戲好玩嗎?我們再來一次吧。教師馬上帶領幼兒對著魔鏡念魔語,念完,音樂響起,幼兒繼續用肢體表現變大變小。在音樂快結束時,帶著幼兒變出去了。
附故事:獅子照魔鏡有一天,一只大獅子抓住小貓,張開大嘴巴,想把他一口吞下去。
小貓"喵嗚喵嗚"地叫:"你為什么吃我呀?"獅子聽了哈哈大笑:"那還用問,因為我大,你小。"小貓說:"什么,什么,你大,我小?你一定是眼睛花了,明明是我大,你小。"獅子聽小貓這么一說,糊涂起來了。
小貓說:"你呀,眼睛只看見自己的爪子,你看不見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對呀!"獅子想了一想說:"我看不見自己的身子,怎么知道自己有多大呢?"小貓說:"我家有一面鏡子,你照一照,就知道自己有多大了。"獅子從來沒有照過鏡子,他想,照鏡子一定很有趣,就跟著小貓走,走呀走,一直走到小貓家門口。
小貓家的鏡子可奇怪了,正面可以照,反面也可以照,正面鼓起來,反面凹進去,電鈕一按就轉一轉。
"獅子,獅子,快去瞧一瞧,瞧瞧你自己,是大還是小?"獅子走進屋子,在鏡子前面一站,正好鼓起來的一面朝著他,這時,小貓在旁邊輕輕地說:"魔鏡啊魔鏡,變小,變小,變小,小小小。"說完,魔鏡就發揮了神力,真的把大獅子變小了。而獅子呢,他往鏡子里一瞧,看見自己又矮又小,像只小老鼠。
小貓說:"你看明白了吧,你的個兒有多大?現在你站到旁邊去,讓我來照鏡子。"小貓偷偷地把電鈕一按,鏡子轉了一轉,凹進去的一面朝著他。這時,只見小貓嘴里不停說:"魔鏡啊魔鏡,變大,變大,變大,大大大。"話一說完,嗬,不得了,這鏡子里的小貓比獅子還大呢。
"獅子,獅子,你快瞧一瞧,我比你大呀,還是比你小?"獅子站在旁邊偷偷地瞧了一眼,看見鏡子里的小貓這么大,這么高,嘴巴一張一張,真嚇人。獅子以為小貓要來吃他了,轉過身子就跑,一直跑到樹林里,再也不敢出來了。
幼兒園大班美術教案《獅子》 篇1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傾聽和理解故事《大獅子的許多許多辮子》,感受獅子驚訝、害羞、快樂的情緒變化。
2.嘗試講出故事中感興趣的部分。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PPT(配具有音效的對話),大、小圖書各一本,獅子表情圖片(大、小若干),可操作的背景卡若干。
2.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有更換發型的經歷;欣賞過動物角色的故事。
活動過程
1.采訪小朋友換發型的感受,調動對發型的已有經驗。
重點:引導幼兒在觀察伙伴發型變化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經歷講出換發型時的心情,為故事中的線索做鋪墊。
重點: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對故事情節的猜想。
(由于調動了孩子們對發型的經驗,在引起共鳴的同時,孩子們用較為豐富的語言表達出對改變發型的看法。)
2.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邊播放PPT邊帶領幼兒欣賞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討論故事中自己最喜歡的部分。
重點: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講出故事中喜歡的部分。
(這是個開放的提問,孩子們根據自己印象深刻的故事內容進行表達,有的“喜歡小兔子幫獅子梳頭”,有的“喜歡獅子跑”,有的“喜歡動物之間對話”,有的“喜歡最后大家都梳辮子”。由于在備課時考慮得細致,所以這個環節中孩子們關注的地方基本與預設的關注點一致,在幫助幼兒分享的同時梳理和提煉需要掌握的要點。)
3.分析故事中獅子情緒的變化,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并嘗試講述。
(1)集體討論獅子表情的變化。
重點:充分感受獅子表情的變化以及內心的變化。
(孩子們理解了獅子的表情變化,包括現場探討了大獅子最后躲在洞里的孤獨,讓大家印象深刻。可在這個環節孩子們表達的熱情不高,與設想的表現以及平時參與活動的激情很不一樣,問題出在哪里?調整后,在這個環節我加入了“如果你是獅子,心里感覺怎樣”,效果也不十分明顯。)
(2)幼兒操作材料并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或故事中的語言再現故事。
重點:擺表情圖的重點——情節;講的重點——使用故事中的語言。
(由于材料十分吸引孩子們,大家在操作環節比較投入,但請孩子們講時,大家都按照自己對故事的理解和喜好,把故事簡單呈現,但講時也沒有更多的熱烈氣氛,顯得比較沉悶。)
活動延伸
教師展示故事的原版圖書,拓展幼兒對閱讀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