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精選16篇)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的合作活動,萌發幼兒團結互助的意識。
2、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生活習性。
3、引發幼兒學習螞蟻的興趣。
4、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活動準備]
1、選擇安全、合適的觀察場地,提供放大鏡、大紙箱,并把幼兒的觀察情況作成課件。
2、教師和幼兒一起搜集有關螞蟻的圖片、兒歌、故事等,準備錄音機、磁帶,制作活動內容的相關課件。
3、用誘餌捕捉螞蟻,放進昆蟲盒。
4、自制海綿豆子(數量為幼兒人數的2—3倍)和小籃子。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近看黑驢運米,不怕山高道路陡,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二、出示幼兒觀察螞蟻的課件,引導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活動情況。教師提問:
(1)你從哪兒找到了小螞蟻?
。2)螞蟻長得什么樣?
。3)小螞蟻是自己單獨出來活動還是一起出來?為什么?
通過觀看課件,讓幼兒大膽發言,回憶觀察到的情況,教師及時進行鼓勵和指導。
三、使用放大鏡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外形特征和活動(或圖片)。
給幼兒分組,讓幼兒仔細觀察捕捉到的螞蟻,并鼓勵幼兒把自己的發現畫下來。
四、出示課件,教師總結,讓幼兒鞏固認識螞蟻的外形特征和生活習性。
五、欣賞并表演歌曲《螞蟻》。
六、教師提問:我們應該像小螞蟻學習什么?讓小朋友知道團結起來,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七、游戲:“螞蟻搬豆”,鞏固認識。 教師扮螞蟻媽媽,幼兒扮小螞蟻,四散地站在場地一端。 游戲開始,教師說:“孩子們,咱們快去搬豆準備過冬吧!”“小螞蟻”自由地(可不按順序)鉆過皮筋,爬過紙箱和墊子,跑到場地另一端,拾一顆小豆跑回家中,將小豆放進小籃。如此反復進行,直到把豆全搬完。
[活動延伸]
1、教師(或家長)把幼兒觀察發現后的繪畫作品,用簡單的文字注釋后,張貼在墻飾“有趣的蟲子”中。
2、在日常活動中,讓幼兒繼續學習有關螞蟻的兒歌、故事等,豐富幼兒經驗。
3、師幼共同進行小實驗:把捉到的螞蟻放進一個大口瓶(其中有土),用黑布把瓶子蒙好。過幾天后,把黑布打開,可看到螞蟻筑成的彎彎曲曲的“地道”。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腳著地向前和向后橫著爬。
2、發展手腳協調能力,培養動作的靈敏性和協調性。
3、體驗模仿螞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的各色螞蟻頭飾,螞蟻房子
2、沙包、皮球、音樂u盤
活動流程:
螞蟻小兵健身—螞蟻小兵練本領—螞蟻小兵運糧食—螞蟻小兵休息
一、螞蟻小兵健身
螞蟻小兵們快快來吧和媽媽一起運動運動一會我們要運糧食了,先把身體舒展開。放音樂和幼兒一起活動身體的各個部分,包括手腳腿腳腰,為一會的運動做準備。
二、螞蟻小兵練本領
。1)引入
聽說一會要下雨了,螞蟻小兵們我們得準備好糧食,把糧食儲存起來。我們小螞蟻們趕緊爬著運吧。小朋友們你們會爬嗎?請幾名幼兒爬。幼兒爬得方式各不同,今天我們要手腳著地爬著運。提示幼兒可以嘗試各種爬法。如:向前、向后、橫著爬。
。2)演示
請幾名幼兒示范手腳著地向前、向后、橫著爬,并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方法。
。3)練習隨音樂幼兒一起向前、向后和橫著爬。
三、螞蟻小兵運糧食
天陰起來了,要小于了,小兵們我們運糧食了。
游戲規則:教師在活動開始之前告訴幼兒載運糧食的過程當中不要把糧食掉了,在不掉的情況下看看誰先把糧食運到家。
背大米。場地一端放一些沙包,幼兒把沙包放在自己的背上爬向自己的家。
運豆豆。幼兒想辦法把皮球夾好我們向后倒著把糧食運到自己的家。
教師在活動開始之前告訴幼兒載運糧食的過程當中不要把糧食掉了,在不掉的情況下看看誰先把糧食運到家。
—運餅干。幼兒想辦法把光盤放好,橫著爬把糧食運到家。
四、螞蟻小兵休息
聽音樂,放松身體,互拍肩、背、胳膊、腰、腿,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健康活動《螞蟻小兵》是讓幼兒能聽信號向指定的方向爬行,提高手腳協調能力,并體驗模仿小螞蟻的樂趣。一開始,我告訴孩子們我是螞蟻大王,你們都是我的小兵,孩子們高興極了。然后就帶領小兵們一起練本領:手和膝蓋著地爬的、手和腳著地爬、向前爬,向后爬,轉圈爬、橫著爬。練好本領之后,螞蟻大王就帶著螞蟻小兵們幫螞蟻大嬸運大米(沙包)、運豆子(皮球)、運餡餅(報紙),通過三個游戲,讓幼兒學會自己一個人運、兩人合作運、六人合作運,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整堂課,孩子們學做螞蟻小兵很投入,很開心!
1、通過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
活動開始,幼兒扮演螞蟻小兵,教師扮演螞蟻大王進入游戲;顒又校浵伌笸鯉ьI螞蟻小兵一起鍛煉身體,運東西等游戲環節。整個健康活動都在游戲情境中進行,幼兒不僅活動興趣濃厚,而且輕輕松松地參與了聽信號向指定的方向爬行訓練,并在活動中學習、掌握了游戲規則;顒訉哟斡梢椎诫y,層層遞進。
2、在活動中自然進行數學領域知識的滲透。
活動中讓幼兒按男生、女生分組找朋友排隊,不僅對所學的數學知識進行了復習、鞏固,而且增加了游戲的規則和難度,對幼兒更具有挑戰性。同時,在運東西時,教師要求一只螞蟻小兵運一粒大米、兩只螞蟻小兵一起運一顆大豆、六只螞蟻小兵運一個大餡餅,在活動中自然滲透了數學知識,學得輕松、自然。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3
活動目標
1、在幼兒園實地探尋螞蟻、觀察螞蟻,對螞蟻的生活環境、蟻穴感興趣。
2、感受尋找螞蟻、觀察螞蟻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教師事先找到一處螞蟻較多的地方,準備好一點餅干屑。
2、螞蟻生活環境的圖片。
3、幼兒用書第3冊第4-6頁。
活動過程
。ㄒ唬┪浵佋谀睦?
教師提議去幼兒園里尋找螞蟻、
教師:我們的自然角里有一位新朋友小螞蟻,你們知道螞蟻生活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討論。)
教師:螞蟻到底生活在哪里呢?今天,我們一起去幼兒園的空地上,找一找螞蟻的家吧!
(二)螞蟻的足跡
1、實地觀察螞蟻
教師:這附近有許許多多的螞蟻,現在請小朋友和自己的同伴一起來找一找小螞蟻,看一看小螞蟻住在哪里。老師這里有一些餅干屑,等下請小朋友們分組找一塊空地,撒在空地上。過會兒,你就能發現螞蟻,并跟蹤到它們的家在哪里了。
2、幼兒分自由觀察,教師巡回指導。
3、提醒幼兒愛護小螞蟻,不要踩到小螞蟻。
(三)我的螞蟻朋友
1、回到教室,討論觀察結果
教師:剛才我們小朋友都發現螞蟻的家了嗎?它們的家到底在哪里?
2、分組上前介紹自己的觀察結果。(提醒幼兒用完整的句子來講述,并引導幼兒簡單描述螞蟻的生活環境。如:小螞蟻生活在洞里,洞口是一個拱起的.小土士丘,像火山那樣中間有個洞。洞的旁邊都是小草,旁邊的泥土非常干燥……
3、教師小結:原來,小螞蟻喜歡在地下挖洞筑果,它們的家有好聽的名字叫一蟻穴。它們通常把家安在比較干十燥的土壤中,我可以在樹根草從、在地方找到它們的家。
。ㄋ模┪浵伒募覉@。
1、 觀察幼兒用用書,進一步認識地下螞蟻王國。
2、 螞蟻在底下的家,到底是么樣子的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引導幼兒觀察幼兒用書第6頁,說說蟻穴的內部形狀又如有許多的小房間,鼓勵幼兒大膽猜每個“房間”的不同用途。)
3、小螞蟻在里到是怎么引活的呢?這一個個的小“房間分別是什么用的呢?請小朋友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找答案,下一次我們來分享答案,好嗎?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4
活動由來: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為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并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為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欲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欲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著問題參與實驗并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為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么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并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著疑問拿著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么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薄白搅朔旁谀抢锬?”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庇谑怯變簬е蓡柲弥⊥雭淼讲賵錾掀炔患按亻_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并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著……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里沒有水。”我又問:“那怎么辦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里放上水就知道了!庇谑恰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后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粗,看著,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里快樂地扭動著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著手招呼旁邊小伙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于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著:“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里游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后,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著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彼囊环,提醒了其他幼兒。于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后,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才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里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里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后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里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么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里、一頭在外面,螞蟻順著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于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于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里是什么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里待了一會兒之后又是什么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后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后,通過上、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于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于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為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后,活動越來越少。由于怕螞蟻死,于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為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后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為: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后對什么發生興趣,就對什么進行探索、實驗,那么,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為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才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了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為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于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么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里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并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并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為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為,不能因為幼兒對什么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后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并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后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5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數字10,正確感知10以內的數量。
2、能用目測接數的方法仔細觀察判斷小動物的數量。
3、在活動中能夠敢于發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幼兒認識9以內的數字,感受過9以內的數量。
2、教具圖片一張,7——10的數卡個一張。幼兒用書人手。
活動過程:
一、兒歌:《逗螞蟻》,引出螞蟻。
——老師(出示螞蟻圖片)這是誰?你想逗螞蟻玩嗎?我們準備一碗飯菜,請螞蟻來吃吧!
——師生共同念兒歌《逗螞蟻》
二、數螞蟻。
——老師:螞蟻吃完了飯,快快來和我們一起玩游戲吧!看看有幾群螞蟻爬來了?你能很快地看出每群螞蟻有幾只嗎?
——引導幼兒用目測接數的方法判斷每群螞蟻的數量,并給螞蟻匹配相應的數字卡片。
——老師(指一群為10只的螞蟻):這群螞蟻有幾只?10只螞蟻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你認識數字10嗎?它是什么樣子呢?
老師出示10的數卡,引導幼兒認識數字10,知道數字10是由1和0組成的。
——老師:你能說說數字10還可以表示哪些東西嗎?
三、幼兒操作活動。
——找出數量為10的小動物,請幼兒觀察畫面,目測接數每群動物的數量,圈出數量為10的小動物。
——認一認畫一畫。觀察畫面上數字,在方格里添畫相應數量的`圓點。
——數物拼板。
四、活動評價
請幼兒展示操作活動,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價。 在戶外體育活動“螞蟻運糧”中,引導每組幼兒數一數小組同伴運了多少糧食。
活動反思:
新課程的理念是讓每個幼兒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顒又校夷芫o緊把握這個理念,既讓能力強的幼兒充分表現,又盡量照顧到能力比較弱的幼兒,把表現的機會盡量讓給孩子,讓他們充分參與到游戲中來,在游戲中找回自信,鍛煉各種能力,使他們也能得到發展。整個教學過程,基本上是以“提出問題——主動探究 ——解決問題”為基本模式展開的。教師不僅讓幼兒在這個自主學習的活動中充分、主動、積極表現自我,同時也注意用積極的語言評價幼兒的學習過程,讓學生獲得一種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同時,設置問題如:“你看10是什么樣子的?”“什么東西可以用10來表示?”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從中學到了數學的思想,數學的方法,從而更深刻地認識到數學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除了落實知識技能的教學目標外,更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體會到數學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6
小班案例反思:生成主題活動《螞蟻》
背景:
我們小班教室位于底樓,由于受潮的關系,柜子下面、地板縫里、走廊里時而有螞蟻、小蟲子之類小動物的出現。吃過午飯孩子們喜歡搬上小椅子,和同伴一起坐在走廊里曬曬太陽,玩一些安靜的小游戲。不過小班幼兒另一特點也是好動,他們坐在走廊里一刻都不會停。沒過多久,細心的孩子便發現了臺階下許多螞蟻。之后,每次上廁、洗手后,孩子們第一件事便去看螞蟻,樂而忘返。我見孩子們對螞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天天“看望”螞蟻,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礎。于是我開始收集資料,選擇各方面教材,組織孩子們更深入地了解螞蟻,從而進一步發展幼兒觀察、表達能力,培養幼兒關心身邊事、物,關心動物的情感。
案例一
“黃熙蕾,快過來看,這兒有螞蟻!鄙潮读⑾虿贿h處的黃熙蕾喊。隨著沙倍立的喊聲,好幾個幼兒都圍了過去。
“真的,是小螞蟻!眲⑹鎿P說。
“你看,螞蟻爬到洞里去了。”劉舒揚又說。
“這是它的家。”沙倍立說。
“這兒還有,快看呀!”劉媛大叫。
“哇!那么多小螞蟻!”沙倍立說。
“螞蟻真小!眲㈡陆又f。
“螞蟻當然小,要不然怎么爬進洞里去!迸赃叺狞S子益說。
分析:
小班幼兒天真無邪,他們會和娃娃自言自語,會對
佳怡:“小螞蟻,我唱一首歌給你聽,春天天氣真好…花草說悄悄話,在他們眼里萬物都是有生命的,他們喜歡用動作與語言和它們交流,而動物更是深受孩子們的喜歡。這幾天發現孩子們上廁或洗手完都在看螞蟻,還會在一起討論螞蟻。教師發現孩子們對螞蟻產生了興趣,他們有了探究螞蟻世界的欲望,有了這個良好的動機,我們開始收集資料,選擇適當的教材,使孩子們獲得關于螞蟻更全面的信息。
案例二
沙沙:“小螞蟻,小螞蟻,你在干什么?”…”
沙沙:“我會念兒歌,小樹葉……”
王芯:“你念的一點也不好聽,我來念,我來念……”
分析:
從孩子們幾句簡短的對話中我們了解到孩子們與小螞蟻之間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礎,這為主題教育《螞蟻》的順利開展提供了保證。
案例三:
討論:螞蟻長得怎么樣?幼兒自由講述對螞蟻的了解
徐銘澤:螞蟻長得很小的。
沈 昕:螞蟻有腳的,它們會爬的。
許亦楊:螞蟻身上是黑色的。
徐嘉豪,老師,螞蟻身上是咖啡色的。
湯澤也:螞蟻還有眼睛、鼻子和嘴巴。
分析:
由于螞蟻比較小,有些細小的地方孩子們用眼睛不易看清楚,同時,由于孩子們還處于小班時期,觀察事物比較表面和片面,不會深入,全面的觀察和分析。所以盡管孩子們天天跑去看螞蟻,和螞蟻之間建立了一定的感情基礎,但從孩子們的講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孩子們對螞蟻的認識是粗淺和零碎的,我們還必需利用圖片,模型等輔助材料幫助幼兒整理、構建關于螞蟻的知識網絡。
案例四:
借助圖片深入了解螞蟻
1、師:螞蟻弟弟給我們寄來了許多照片,你們想不想看?
2、幼兒自由觀看圖片。
許亦楊:你看,你看,這只螞蟻身上是黑的,這只螞蟻身上是咖啡色的。
沈 昕:這兒還有紅色的。
姚 元:哇!那么多螞蟻。
黃詩懿:快看!快看!螞蟻有兩只腳長在頭上了。
胡祎凱:咦!腳怎么會長在頭上呢?
黃詩懿:我也不知道。
陳思琪:老師,這是不是螞蟻的肚子?螞蟻的肚子好大呀!
徐銘澤:快來看呀,這是螞蟻有翅膀的,老師,它會不會飛?
分析:
孩子們在放大的圖片下能更清楚更仔細地看到螞蟻,自然也發現了許多問題,“原來螞蟻長得都不一樣的”,“原來有的螞蟻身上是黑的,有的是咖啡色的!薄霸趺次浵侇^上還長腳?”等等,孩子們有了疑惑,也就有了探索的欲望,活動取得了孩子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教學順利高效完成的保證。
二、我是小螞蟻
沙倍立:薛雨闐,薛雨闐,我是小螞蟻。
薛雨闐:我也是小螞蟻。
沙倍立:我是小螞蟻沙沙。
薛雨闐:我是小螞蟻闐闐。
沙倍立:我們兩個是好朋友好不好?
薛雨闐:好的。
兩人說完滿臉笑容,手拉手出去做游戲了,游戲中沙沙不停地摸摸自己的頭飾有沒有歪,臉上也不停的笑著。
分析:
在孩子們一到園后就給他們一個螞蟻頭飾,使孩子們在活動中能以小螞蟻的身份玩,一方面激發了幼兒活動的興趣,另一方面使幼兒早早地進入角色,為下面的教育游戲打下良好基礎。
案例五:
“你們看,這兒有一個洞洞,是我們的新家。”教師指著那個被裝飾成洞口的教室的門說:“快,回家了。”小螞蟻們看見自己的新家可樂壞了,在螞蟻媽媽的帶領下聽著《小螞蟻》的音樂在自己的小床(小椅子)上睡覺了,“天亮了”媽媽一邊唱著歌一邊根據歌詞表演(一只螞蟻在洞口,看見一粒豆,用力搬也搬不動,急的直搖頭,小小螞蟻想想,想個好辦法,回洞請來好朋友,一起抬著走。)“媽媽,我幫你搬。”“媽媽,媽媽,我去搬!毙∥浵亗兛杉绷硕枷肴グ岫苟。于是媽媽搬豆——媽媽邀請小螞蟻搬豆——小螞蟻自己搬豆——小螞蟻們一起搬豆,一會兒小螞蟻們就學會了歌曲;氐蕉粗袛刀苟,你一粒,我一粒,還有一粒在哪里?螞蟻弟弟笑嘻嘻,還有一粒在我肚子里。于是,小螞蟻們又學會了兒歌《小螞蟻》。
分析:
小班幼兒天真可愛,喜歡幻想,同時幻想又與現實相混淆,他們喜歡和身邊的動物植物交朋友,有時甚至幻想自己也是一朵花或一只小動物,教師抓住小班幼兒的這一心理特點選擇了螞蟻頭飾了,設計了洞口,情景的創設,道具的運用使孩子們很快的進入了角色,他們忘了自己是小朋友,忘了自己在上課,把自己完全當作了小螞蟻,在開心的搬豆中孩子們學會了歌曲《小螞蟻》,在分享成果數豆中學會了兒歌《小螞蟻》,而其中又融合了色彩,圖形,分類,數數等知識,也在其中懂得了團結就是力量,發展了團結互助的精神。
分析和反思:
主題教學是現在廣為提倡的一種教學形式,它提倡幼兒按自己的意愿主動地和周圍環境發生交互作用,自主地豐富和完善自身原有的認識機構,并向更高一級認識知段邁進。在《螞蟻》這個主題活動中,教師設計了自由觀察、自由講述、幼兒討論、游戲學習歌曲,兒歌、畫畫等活動,層層深入,環環相扣,激發幼兒學習探索的內在動力,引導幼兒主動、積極地探索與發現,進而深入激發幼兒象螞蟻一樣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精神。
一、抓住教育時機,適時引導和參與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中主動的學習和發展的。”幼兒只有與周圍環境充分的接觸了才有主動學習和發展的可能,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同時,教師也要善于發現幼兒在生活與活動中的興趣點,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和保障,從幼兒的興趣著手,發展幼兒能力,擴展幼兒知識。在《我們過節了》這個主題即將結束時我們及時地發現了孩子們對螞蟻產生了興趣,天天看螞蟻,樂而忘返,還會和螞蟻說悄悄話。及時抓住了這次機會,收集材料,設計活動,孩子們本身對螞蟻產生了興趣,教師的圖片,模型使他們產生了很多問題,為了解決問題孩子們便會主動的探索,尋找答案。在這探索的過程中教師的適當參與和引導使孩子們獲得了知識,整理了已有的知識,構建了相對完整的螞蟻知識網。
二、整合教育,游戲教學
幼兒園教育雖然有語言,社會,藝術,健康,科學五大領域之分,但是教育教學中它又是一個整合的關系,每個領域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在主題教育《螞蟻》中藝術活動歌曲《小螞蟻》中叫小螞蟻數數搬了幾粒豆,大豆放紅框,小的放藍框,這些都是融合了數數和分類的意識和能力。同時,小班幼兒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傳統的灌輸法,訓練法枯燥無味,孩子們不感興趣,效率差。而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 新《綱要》中也提出了“幼兒園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之中,注重活動過程!睂π“嘤變簛碇v更應如此。所以在這主題教育中讓孩子們自己扮演小螞蟻,角色的進入,使孩子們興趣大增,整個過程都是由幼兒自己一邊欣賞,一邊表演中渡過的,孩子們在表演中學會了運用表情,動作去表現角色,又鍛煉了自己的膽量,培養了品德和個性。又在表演中理解記憶了兒歌,歌曲內容,在主動,積極又輕松愉快的狀態下學得了知識,獲得了交流,體驗了成功。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7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物體沉浮,激發幼兒探索、發現的樂趣。
2、體驗玩水的樂趣,對操作活動感興趣。
3、學習把沉、浮物體作簡單分類和記錄。
活動準備:
1、木塊、石頭、泡沫、點心盤、鑰匙、玩具(幼兒操作材料)。
2、記錄紙人手一份,螞蟻過河圖片。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天氣真好,小動物們出來玩了,瞧,這是誰呀?(螞蟻)
師:小螞蟻爬著爬著餓了,發現遠處有棵蘋果樹,就爬過去,可是面前出現了一條小河,請小朋友幫螞蟻想辦法怎么才能過河?
二、認識沉與浮現象
1.師做實驗,先放石頭。
師:“瞧,這些材料誰能幫螞蟻過河呀?我們先拿石頭來試一試”
問:你發現了什么?石頭怎么啦?
師小結:由于石頭比較重,放在水中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沉”,會沉下去的材料,能當螞蟻的小船嗎?
2.師第二次做實驗,放泡沫
問:你發現了什么?
師小結:由于泡沫比較輕,放在水中會飄在表面上,不會掉下去,這種現象我們叫“浮”,F在我們把小螞蟻放到上面,你們看它過河了嗎?
3.鞏固幼兒對沉浮現象的認識
剛才我們看了,放在水中,比較重的東西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沉”,不會掉下去的,我們叫它“浮”。
(活動反思:從這個環節上看,孩子對沉與浮的現象,能具體地表述出來,也對此活動很感興趣。但在讓幼兒對比石頭與木頭的環節上,由于所取的材料不合理,石頭太小了,而木頭卻較大,在視覺上,給孩子造成干擾,因此有的孩子認為木頭比較重,導致無法讓孩子準確的判斷:石頭與木頭哪個比較重,哪個才會沉下去。如果選擇與木頭一樣大的石頭,幼兒便可以一眼看出,石頭比較重的原理。因而也不會在此環節上浪費太多的`時間。)
三、幼兒操作,并記錄操作結果。
1.幼兒認識材料
師:現在請小朋友來幫螞蟻想辦法,看,老師為你們準備了很多的材料,看看有什么?請小朋友把各種材料都拿來試一試,看看哪些東西會浮起來,可以當螞蟻的小船。
2.提操作要求和記錄方法
師:在玩的時候,老師也為小朋友準備了記錄單,如果這個材料會會浮起來,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面上,如果會沉下去,請把手上的貼貼紙貼在水底。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記錄
四、教師評價
1.小朋友都做好了,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2.教師驗證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8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感受兒歌所表現的天真爛漫的兒童情趣。
2、嘗試通過一問一答的方式熟悉兒歌中間段的內容。
3、積極參與游戲活動,體驗在游戲中朗誦兒歌的快樂。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用的圖夾文俘7張,塑封好的螞蟻圖片6張,音樂《找朋友》、《加油干》。
2、實物:毛竹筷、小瓷碗。
3、幼兒人手一份小圖書《逗螞蟻》。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請你猜一猜,引起幼兒學習的興趣。
師:寶寶,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今天,我們小(3)班來了一群動物朋友。請你猜猜它們會是誰呢?(請2~3位幼兒回答)
二、出示第一張俘圖,在集體舞《找朋友》的游戲中,感受螞蟻的可愛。
1、(出示俘一)師:寶寶看,是誰呀?(小螞蟻)寶寶和螞蟻打個招呼。(寶寶好!螞蟻好!)
2、師:小螞蟻想來和寶寶們跳一個《找朋友》的舞,寶寶,你有好朋友嗎?(有)好,我們開始吧!(播放《找朋友》的音樂,鼓勵每位寶寶都勇敢地參與集體活動。)
三、學習兒歌的第一句,并在情景中進行理解、鞏固。
1、師:螞蟻和寶寶跳了舞,肚子有點餓了,讓我來喊螞蟻吃飯吧!(教師示肥誦兒歌第一句:“螞蟻來呀來,快快來吃飯。”)
2、引導幼兒用愉快地情緒跟老師學習朗誦。
3、師:寶寶,那里還有很多的螞蟻呢!誰來聲地喊它謬來吃飯?(形式為:單個喊、分組喊、分男女幼兒喊,以便讓每個寶寶都有學習的機會。)
四、猜想活動:
你給螞蟻吃什么飯呢?(利用寶寶的`已有經驗進行猜想活動:炒飯、咸飯、蛋炒飯、白米飯……)采用一問一答的方式學習“什么飯?白米飯。”(同時出示俘二)
五、討論活動:
有了白米飯,該用什么菜來一起吃呢?(鼓勵寶寶膽地發表自己的想法,并把想法說給螞蟻們聽,以刺激寶寶更豐富地進行討論活動。)同樣采用開火車式的一問一答方式記憶兒歌內容“什么菜?炒青菜!蓖瑫r出示俘三。
六、通過對實物的觀察、觸摸,了解餐具的名稱“毛竹筷、小瓷碗。”
師:白米飯有了、炒青菜有了,螞蟻們開始吃飯了。寶寶,吃飯要用到什么東西呢?(筷子、小碗。)
七、角色游戲“螞蟻吃飯。”教師扮演主人,幼兒扮演小螞蟻。采用“教師呼喚、幼兒表演、一問一答”等多種形式熟悉、記憶兒歌的前半段內容。
八、出示俘六,引導寶寶動腦筋:吃不了,怎么辦?并加強教師與幼兒的互動。
師:螞蟻吃飯吃得真開心呀!肚子吃得飽飽的,可是還有許多的白米飯、炒青菜呢,該怎么辦呢?
九、出示俘七,學說“哼唷哼唷往回搬!辈⒃谝魳酚螒、肢體動作中進行熟練地說。(播放勞動音樂《加油干》)
十、出示兒歌名字《逗螞蟻》,傾聽老師有感情地、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第二遍時可以請幼兒輕輕地跟老師進行朗誦。并采用多種形式進行鞏固理解、記憶兒歌內容:分組朗誦、聽爸爸媽媽朗誦、單朗誦、與老師對念等等
十一、幼兒人手一份小圖書《逗螞蟻》,鼓勵幼兒與爸爸媽媽一起看書念兒歌。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9
目標預設:
1、認識并了解秋天的季節特點,知道秋天有哪些農作物豐收,感受秋天的美好。
2、發展幼兒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3、培養合作意識,不怕困難的情感,體驗合作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螞蟻頭飾每人一個。 泡沫小墊子人手一個、拱形鉆圈三個,小椅子若干。 花生、山芋、芋頭等糧食實物若干。
經驗儲備:
幼兒已經了解螞蟻到了秋天要搬糧食過冬的常識,并學會向小解放軍一樣敬禮、報告。
設計理念:
《綱要》和《指南》中指出,教師應及時捕捉幼兒生成點,引導幼兒樂意親近大自然,有認識和探索的興趣,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認知能力等各方面的發展。隨著秋天主題活動的深入開展,我班幼兒對周邊的環境變化有了明顯的感知。在一次收集落葉的活動中,偶然發現很多螞蟻正在搬運東西,幼兒對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活動結束后幼兒積極主動地詢問了很多有關螞蟻的常識。于是針對幼兒這一生成點,我搜集了大量關于螞蟻的資料展示給幼兒,并做了課件讓幼兒知道螞蟻在秋天儲食過冬的自然現象。結合我園鎮江市級課題《民間童謠在幼兒園的開發和利用的研究》的深入研討,為幼兒創設一個螞蟻搬運糧食的自然場景,重在使幼兒進入角色、融入活動。于是《螞蟻小兵》的活動由此產生,旨在使幼兒通過互相配合練習多人齊步走,協作完成游戲;以及讓幼兒在活動中感受互相合作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師:小朋友們,秋天到了,田野里好多糧食豐收了,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滴滴開著我的小汽車,我們出發嘍!。
幼兒聽音樂《去郊游》,做熱身運動?纯绰飞嫌惺裁?(小花 蝴蝶 小鳥 小魚)
二、觀察:(事先布置好場景)
1、師:你發現了哪些糧食?幼兒說一說。(水稻、玉米、花生、山芋等)這么多豐收的糧食引來了誰呢?(請一位老師扮演小螞蟻:我是小螞蟻中的偵察兵,我來看看有沒有糧食?哎呀,好多好多糧食呀!我要趕緊回去,告訴大家這個好消息!喂,快來搬糧食。。┠奈恍∨笥岩蚕胱鲂∥浵亗刹毂?幼兒個別表演,給他戴上頭飾。集體戴頭飾,集體表演。(指導幼兒怎樣觀察)
2、師:螞蟻小兵們,糧食豐收了,我們去把它們搬回家好嗎?(好。┈F在我就是你們螞蟻兵團的團長。ù黝^飾)我們像小解放軍一樣排著整整齊齊的隊伍向田野出發!
三、游戲:螞蟻運糧
1.走到一片草地,師:螞蟻小兵們,我們來到哪里了?(草地)。對,今天我們要像老師這樣,用單臂爬行,胳膊用力撐,左腿使勁蹬,(教師做示范)就像解放軍過草地。(全體幼兒在墊子上練習爬行)。
2.師:螞蟻小兵們真厲害!我們繼續往前走吧。▉淼缴蕉矗處熓痉哆^障礙方法,并引導幼兒練習,掌握動作要領。如:鉆山洞(拱形門)要彎腰、低頭、不要碰到幼兒的頭。
3、來到小河邊,螞蟻小兵們,過橋的時候可要小心了,眼睛看好自己的腳下,保持身體的平衡,慢慢地走,千萬別掉到河里去!
4、哦!終于到田野嘍!螞蟻小兵們,快去找找都有哪些糧食?來向我報告!
幼兒學著小解放軍的樣子報告:報告團長,我發現了田野里有稻子……老師給前來報告的小偵察兵獎勵一個小勛章。
5、怎么把這些糧食搬回家呢?先讓小朋友自己通過爬、推、背、靠、抬自己想辦法,然后集體交流討論,可以怎樣搬糧食。(師提供一些工具供孩子選擇,如籃子、方便袋、箱子)幼兒嘗試一個人搬,搬不動的情況下,想辦法和同伴一起搬。鼓勵幼兒團結協作,戰勝困難。(如:一只小螞蟻搬運太吃力,引導幼兒想辦法,雙人合作運糧,自己背糧,用安全的辦法通過障礙,安全返回原點。引導幼兒將糧食袋放進對應的倉庫。指導幼兒按原路返回。一次搬不完,可以進行第二次、第三次。)
四、分享勞動成果。
師:螞蟻小兵們,你們真勇敢!真能干!遇到困難會互相幫助,F在讓我們帶著我們的勝利果實去教室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0
活動目標:
1、在玩玩學學中感覺數學活動的樂趣,用幼兒喜歡的方式鞏固掌握5以內數與數量的關系,體會5以內的數序;
2、能夠手、口一致地點數,并正確說出總數;
3、學習按照數量對應擺放物體。
活動的重點、難點:
1、感知、了解數與數量的關系,理解數的實際意義;
2、能夠按照數和數量的對應關系擺放物體。
活動準備:
紙箱做的小火車一輛(一節車頭和寫有1-5數字的車廂5節),畫有不同圖形和個數的火車票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小螞蟻頭飾若干(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小黑板15個,小玩具盆15個(小螞蟻放豆豆用)、鈴鼓一個,桌子一張、小抹布、小石子、粉筆、1-5的數字卡、小磁鐵和小紅花(裝在教師衣袋內)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
老師扮作螞蟻小皇后:“小螞蟻們注意了,根據螞蟻偵察兵的報告,發現很遠的地方有很多糧食,今天螞蟻皇后就帶領你們去把糧食搬運回來。”“我們怎么去呢?我們坐火車去!”
基本部分
1、教師先出示車頭:“這就是我們要坐的火車的車頭,和車頭挨著的是幾號車廂呢?”“是1號車廂。”教師接著出示寫有數字“1”的1號車廂并引導幼兒認清上面的數字1。然后按照2-5的順序依次出示另外4節車廂,幫助幼兒掌握5以內的數序(教師要注意數序和序數的區別,要說“幾號車廂”而不能說“第幾號車廂”);
2、認識“車票”,知道看票上的圖形個數對照火車上的數字乘坐不同的車廂。教師分別出示幾張畫有不同圖形的大“火車票”:“上面畫的是什么?有幾個?那我應該上幾號車廂呢?”引導幼兒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不管車票上面畫的是什么圖形,你只要數清楚圖形有幾個,就上幾號車廂!苯處熆蓚別詢問幾個幼兒(能力差的)應該上幾號車廂,重點幫助他們掌握數的實際意義。幼兒回答的正確要給予鼓勵,回答的不正確,可請其他幼兒糾正。
3、請出一名幼兒當火車司機,請出5名能力較強的幼兒分別當5個車廂的驗票員,檢查幼兒是否上對車廂;
4、螞蟻皇后帶領小螞蟻一邊唱著《火車隆隆響》的歌曲,一邊開火車到另一游戲場地。
5、提醒幼兒把火車票拿好,回來時還要憑票上車。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1
設計意圖
小班教案《螞蟻》適用于小班的主題教學活動當中,讓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及參與活動的積極興趣,體驗主動探索發現的樂趣,引導幼兒了解小螞蟻的外形特征及簡單的生活習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滲透幼兒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及人多力量大的簡單道理,快來看看幼兒園小班《螞蟻》教案吧。
一、活動名稱:
《螞蟻》
二、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了解小螞蟻的外形特征及簡單的生活習性,并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述。
2、培養幼兒觀察周圍事物的能力及參與活動的積極興趣,體驗主動探索發現的樂趣;
3、滲透幼兒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及人多力量大的簡單道理。
4、培養幼兒的創新思維和的大膽嘗試的精神。
5、培養觀察,比較能力。
三、活動準備:
關于螞蟻多媒體課件、《螞蟻搬豆》的音樂
四、活動過程:
1、出示螞蟻的大圖片,引導幼兒觀察螞蟻特征。
今天老師請小螞蟻來做客,小朋友仔細的看一看,小螞蟻長的什么樣子?(鼓勵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以及在觀察圖片的基礎上進行回答。)
誰能看出螞蟻身體分為哪幾部分?(頭、胸、腹三部分)
小螞蟻有幾只腳?(幼兒一起點數:6只細細的腳)
螞蟻頭上有什么?(眼睛、口、觸角)那你們知道小螞蟻的觸角是干什么的嗎?(出示圖片幼兒猜測,最后教師小結:兩蟻相遇時,靠觸角相碰,傳遞消息,就像我們說話一樣)
2、了解螞蟻的生活習性。
你在什么地方見過螞蟻?(草叢里、地上、樹上、活動室里等。)
都見過什么樣的螞蟻?(會飛的螞蟻、會爬的螞蟻;黑螞蟻、白螞蟻、黃螞蟻和紅螞蟻)
你知道螞蟻喜歡吃什么?
3、利用談話激勵幼兒保持良好的進餐習慣。
小螞蟻喜歡生活在外面的草地里,那么為什么會在咱們的活動室里看見小螞蟻呢?它們來干什么呢?(吃小朋友撒下的點心渣、飯粒。)
怎樣吃點心、吃飯,才能不撒渣子呢?(幼兒相互說一說,并用動作模仿一下正確的進餐姿勢)
4、結合故事《螞蟻搬豆》,引導幼兒懂得人多力量大的簡單道理。
你會經?吹揭恢晃浵佭是許多螞蟻?為什么螞蟻喜歡群聚在一起呢?聽一聽故事《螞蟻搬豆》你就會明白了。
5、在音樂游戲《螞蟻搬豆》中愉快的結束。
活動延伸:
組織幼兒到戶外喂螞蟻,進一步觀察螞蟻的各種動態,以便于進行繪畫活動《有趣的小螞蟻》。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2
《螞蟻》是科教版《科學》三上動物單元中的一個教學內容。喜受小動物之情可以說是孩子們與生俱來的,當他們發現許多可愛的小動物,往往會情不自禁地、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來。這節課的意圖在于通過觀察,讓學生了解螞蟻的身體特點。此外,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外進行一些觀察研究小動物的活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課前,我讓學生去抓螞蟻,上課時帶來,可是在課堂上幾乎沒有學生帶來,因此這節課的內容我臨時更改了一下。我通過多媒體的手段,讓學生先觀察小螞蟻的圖片,說說你觀察到的螞蟻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將螞蟻畫下來。然后共同回憶蝗蟲的身體特征,并同時出示蝗蟲與螞蟻的圖片,小組間討論一下它們的共同點和不同點,學生討論的很熱烈,可總有這么幾個孩子像在搗亂似的。我一開始也沒多大注意,后來我就組織學生集體交流,而且 我 也盡量的在引導學生說出蝗蟲和螞蟻的一些共同點和不同點,可是學生對此好象很茫然。
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因此要想學生在觀看圖片的情況下要想學生說出怎樣的想法來是有一定難度的。我就設想這節課的任務就是激發學生觀察螞蟻的興趣,讓學生課后去觀察,然后再去找螞蟻,把交流的環節放到下一節課上來。于是我組織學生觀看了《螞蟻》的教學錄象,學生對錄象中的螞蟻活動很感興趣,紛紛提出一些問題:螞蟻為什么要群居?螞蟻怎么會有那么大力氣?……有些問題我組織學生回答了,而有些我故意沒有回答,而是想讓學生課后通過自己的觀察去找出答案來。錄象當中問到:你想去了解奇妙的螞蟻世界嗎?學生異口同聲說“想”。我想這就是我要的效果。趁熱打鐵,我就要求學生課后去觀察螞蟻,并參照書本寫成實驗報告。從課后收上來的作業當中不難發現,有些學生觀察到的連我都沒有想到過,而且也合乎情理的,實在是值得表揚,但對于個別學生,這樣的活動是很難組織的,因為學生的自覺性并不高,興趣歸興趣,可讓他動手去做(課上的實驗也只是留于形式更何況課后的自主性探究活動了)就很難了?茖W課中有些活動在課上是無法實現的,因此培養學生課后或課前同樣自主的進行探究活動也是科學課的有機組成部分。這一點也是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考慮的一個問題。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3
活動名稱:
科學活動《螞蟻一家》建議年齡段:大班
活動目標:
1、了解螞蟻的外形特征以及生活習慣。
2、喜歡螞蟻,對螞蟻產生濃厚的興趣,樂意在生活中觀察螞蟻的各種活動現象。
活動準備:
視頻一段螞蟻圖片照相機紙筆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出課題,從而引發幼兒興趣。
——遠看芝麻撒地,
近看黑驢運米,
不怕山高道路陡,
只怕跌進熱鍋里。
教師引導幼兒猜出動物的名稱(螞蟻),從而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引出課題。
——小朋友們都見過螞蟻嗎?那你們知道螞蟻是什么樣子的嗎?(螞蟻是昆蟲,螞蟻的身體分為頭、胸、腹三部分,頭上有一對觸角。)
——老師出示螞蟻圖片,幼兒一起觀察螞蟻的外形(螞蟻身上有毛,嘴巴叫口器,腹較大,雄較小,我們這邊的螞蟻是黑色的。)
——很多小朋友都見過小螞蟻,但是可能沒有仔細的觀察過,今天我們一起去戶外觀察這些小生命好嗎?
——提出要求:我們一起拿著放大鏡看一看,螞蟻是不是我們剛才說的樣子,再仔細觀察一下,螞蟻是怎么樣生活的。
二、戶外觀察探索螞蟻的生活
——來到戶外場地:小朋友們,我們可以到哪些地方找小螞蟻?(樹上、花朵、泥土等)
——小朋友分散觀察,找到螞蟻以后教師把螞蟻的活動拍下來。
——邊拍照一邊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并提問,他們有多少?他們在干什么?
——引導幼兒在觀察的時候不要打擾螞蟻,不要傷害螞蟻,有耐心的旁觀。
三、回教室進行集體交流
——小朋友們,我們先來說一說,你們看見的小螞蟻是不是像圖片上的一樣呀?
——你還發現小螞蟻是怎么樣生活的?(螞蟻是一群一群的,好多好多在一起。)
——你還發現什么現象?(螞蟻在打架,有的死了。有的螞蟻在運糧食運小昆蟲,有的螞蟻在搬很小的樹葉。我們還看見螞蟻在搬一粒粒白色的東西,好像是螞蟻卵,又好像是其他蟲子的卵,不知道是什么東西。我們還看見好多螞蟻在約會,他們要出去玩等)
——小朋友們的發現可真多啊,我剛才把你們的發現都拍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播放幼兒活動的照片,和幼兒一起說說自己的發現,評選小小觀察員。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4
北師大版《日歷》《螞蟻》教案及練習二. 教學目標 (一)語文基礎知識目標 1. 生字 平庸yōnɡ 蹣跚pánshān 嵌入qiàn 馮驥才jì 消耗hào 廢墟xū 海鷗ōu 一縷lǚ 餅干屑xiè 涵義hán 捻成niǎn 戳破chuō 憐憫mǐn 嗅著xiù 2. 形似字 3. 詞語 無聊:無事可做,覺得沒意思。或言談行動毫無意義而使人討厭。 生機勃勃:生命力很旺盛,充滿活力的樣子。 無奈:無可奈何,沒辦法或表示可惜不能如愿的轉折。 刻骨銘心:形容深刻難忘。 智慧:辨析判斷、發明創造等的能力。 理智:辨別是非、利害關系以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 純粹:單一,不攙雜質的,或單純的。 本能:人或動物不學就會的性能,如嬰兒吃奶,蜜蜂采蜜等。畏畏縮縮:膽小退后,不敢前進。 偷渡者:暗中越境外逃的不法分子。 義無反顧:做合乎正義的事,勇往直前,決不后退。 信念:自己認為正確而堅信不移的觀點。 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 感慨:因有所感觸而慨嘆。 4. 作者 馮驥才(1942~),當代作家。任天津市文聯主席。著有長篇小說《義和拳》(與李定興合寫)、《神燈前傳》,中篇小說《神鞭》,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部分作品已被譯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國外出版。馮驥才以寫知識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歷史故事見長。注意選取新穎的視角,用多變的藝術手法,細致深入的描寫,開掘生活的底蘊,咀嚼人生的況味。 南帆本名張帆,現任福建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兼文學研究所所長。同時為福建師范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南帆主要從事現當代中國文學和文學理論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與感悟》、《沖突的文學》等學術著作。他寫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與植物》、《追問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二)閱讀能力目標 1. 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日歷》中巧妙的構思、獨特的角度、形象化的議論方式。 2. 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閱讀課文,感受《螞蟻》一文中擬人化的手法。 (三)寫作能力學會運用簡單的議論方式,對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進行議論。 (四)思想教育 通過這兩篇課文的學習,理解作家筆下的“生之機趣”,培養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教師建議 《日歷》中巧妙的構思、獨特的角度、形象化的議論方式是這課文學習的重點,要理解這一點就必須圍繞以下幾點來思考。 1. 日歷是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它本來只是用以表示日子的抽象符號,對于每一個人都是同樣的意義。如果要使它能夠“打動人”,就要使之不再是抽象的,而且對每個人都具有目標 不同的意義和價值。那么我們必須進行怎樣有意義的聯想?(從“日歷”還原為“日子”,而“日子”則是人的每一天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有著十分具體而豐富的內容,每一個人都擁有“當前的每一天”,從這一點去打開思路。) 2. 當“日歷”還原為“日子”,就面臨一個問題:我們擁有很多日子,但是否每一個日子都是有意義的?“意義”又是如何產生的?是自然存在的,還是人為創造的?(從“今天”去規劃“明天”這一點去思考。) 3. 我們擁有很多日子,而且大部分日子都是重復的。怎么使得這些“重復”的日子,能夠具有不尋常的意義?(再反過來,從“明天”來回憶“今天”這一點去思考。) 學習《螞蟻》一文時,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 在常規預習中提示注意要從字里行間發現作者的寫作意圖。思考一下,作者到底是在贊揚螞蟻還是在憐憫螞蟻?或者是以螞蟻喻人,表達某種人生感慨?盡可能在課文的語句里找出支持自己看法的依據。 2. 可結合“練習•探究”的四道題,對全文思想內容進行解讀。3. 本文雖短,但寫得很有層次,且富有情趣。理解了思想內容之后,可品味課文中簡潔而雋永的文字表達,看看有哪些值得我們在寫作時學習借鑒。 四、課文講解 《日歷》 這一篇文章和我們所學過的所有文章都有很大的不同,以前的文章都是記敘或者抒情的,但是讀完這一篇,你很難把它歸入記敘或者抒情之列。比如開頭第一段就不像:“我喜歡用日歷,不用月歷。為什么?”再如最后一段:“現在我來回答文章開始時那個問題:為什么我喜歡日歷?因為日歷具有生命感;蛘哒f,日歷叫我隨時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文章的主題是關于時間、生命的:日歷可以使人隨時感知生命,叫人思考生命的可貴。全文打動讀者的特第一,充滿全篇的關于人生、生命的哲理感悟,總體上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特別是這些感悟、態度凝聚為富有智慧的、簡潔明快的格言式句子,因而使通篇的文字打動了讀者。文章畢竟是語言的藝術,如果沒有這些隨處可見的智慧明快的格言式語句,這些動人效果是達不到的。這些語句,“詞句品味•積累”中幾乎都是,如“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第二段里多數都是,如“生命的定義就是擁有明天”;第十段以后也多處都是,如“生活就是創造每一天”;關于記憶的兩段里也有不少,如“重復的事物與相同的事物都很難被記憶”;其他各段中也隨處可見,如“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第二,用日歷這種獨特的、新奇的,卻又非常形象,與時間、生命、人生緊密相連的形式(作者稱之為“生命的頁碼”)來闡釋上述話題,這種形象化的議論方式,就使得文章趣味橫生。如果只有第一點,就可能成為枯燥的說教,所以這第二點(構思、取材的巧妙,議論角度的新奇,議論的形象化)是更為重要的。細一點說,用日歷可能比較形象具體地給人實實在在的生命的每一天,人生有許許多多日子的切實的感覺,而不是那種比較遙遠、空洞的未來的感覺;給人文章篇末所說的隨時感知自己生命并思考如何珍惜它的觸動和聯想。這一點很重要,它切中了當代人存在的比較浮躁、焦慮的心理。 別之處主要在兩方面:螞蟻》 理解作者運用擬人手法和切入角度是本文學習的難點。我們可以這樣分析: 文章不在贊揚螞蟻,也不是贊揚人,而是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表現人的意志、行為的重大詞語(重大判斷、義無反顧、信念堅定)用來表現螞蟻這種小動物。其效果有二:一是大詞小用,不倫不類,產生一種幽默感:二是使對象的動作更加傳神生動。類似的描寫(至少類似后一點)還有謹慎地左顧右盼,快樂得就要暈過去等等。此外,這也表現了作者的描寫善于抓住事物特點,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比如螞蟻快速地、徑直地爬過桌面,確給人決心已定、義無反顧、信念堅定的感覺;靈活轉動的小腦袋和觸須,確是左顧右盼的樣子;突然見到食物而停下、打圈子、沖上去又退下來等動作,確使人以為它高興得手舞足蹈,快樂得要暈過去;頂起比它大得多的食物,也確是蹣跚行走的樣子。當然,這都需要作者豐富的想象力!八男腋J秦浾鎯r實的”,站在螞蟻的角度,這當然是真的,因為螞蟻并不知邁步的幸福頃刻間就可能被比它強大得多的人類毀滅。站在人的角度,前文已述,螞蟻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虛無的。所以不能簡單地對這個問題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重要的是,這句話使我們感到螞蟻沉浸在自己認為的貨真價實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隨時可能降臨到它頭上的危險。正是作者關注到了這種情況,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話:“我實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樂!边@表現了作者的悲憫情懷。 【模擬試題】(答題時間:25分鐘) 1. 根據拼音寫出漢字,給加點字注音。 這只螞蟻jié( )盡全力地扛起了那塊餅干屑( ),在我的眼光下面蹣跚( )地往回走。它的幸福是貨真價實的,我實在不忍心伸手chuō( )破它的快樂。 2. 結合語境解釋加點詞語。 書桌是一塊陌生的大陸。這只孤獨的螞蟻有一點膽怯。它謹慎地左顧右盼,慢慢地朝著一個方向邁出了幾步,隨后又不放心地退了回來,往另一個方向試探。它的小腦袋不停地搖晃,仿佛在認真地嗅著什么,作出某種重大的判斷。終于,它下定了決心,義無反顧地對準一個方向前進。 大陸: 重大: 3. 讀下面句子,請以“月歷”為敘述對象,闡述自己喜歡“月歷”的理由。 厚厚一本日歷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頁,它新的一頁——光亮而開闊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我去填滿。我喜歡日歷每一頁后面的“明天”的未知,還隱含著一種希望!懊魈臁蹦耸侨松凶罡击攘Φ淖盅蹆骸 月歷: 4. 下面是惜時對聯中的句子,請你將它們組合成四副對聯。 ①黑發不知勤學早 ②無情歲月增中減 ③白首方悔讀書遲 ④茫原荒夜聞雞舞 ⑤書山勇上捧晨星 ⑥有味詩書苦后甜 ⑦學海勤游穿夜幕 ⑧文山書海囊螢讀 5. 閱讀下文,完成文后各題。 日歷 馮驥才 我喜歡用日歷,不用月歷。 厚厚一本日歷是整整一年的日子。每扯下一頁,它新的一頁——光亮而開闊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著我去填滿。我喜歡日歷每一頁后邊的“明天”的未知,喜歡它隱含著一種希望。“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兒。生命的定義擁有明天。它不像“未來”那么過于遙遠與空洞。它就守候在門外。走出了今天便進入了全新的明天。明天會是怎么樣呢?當然,多半還要看你自己的。你快樂它就是快樂的一天,你無聊它就是無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靜下心來就會發現,你不能改變昨天,但你可以決定明天。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是不是? 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歷掛在墻上。隨手一翻,光溜溜的紙頁花花綠綠滑過手心,散著油墨的芬芳。這一剎那我心頭十分快活。我居然有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邊的日子就像一個個空間,生機勃勃,寬闊無邊,迎面而來。我發現時間也是一種空間。歷史不是一個空間嗎?人的一生不是一個漫長又巨大的空間嗎?一個個“明天”,不就像是一間間空屋子嗎?那就要看你把什么東西搬進來?墒,時間的空間是無形的,觸摸不到的。凡是使用過的日子,立即就會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無痕跡。也許正是這樣,我們便會感受到歲月的匆匆與虛無。 我不能天天都從容地扯下一頁。特別是忙碌起來,或者從什么地方開會、考察、訪問歸來,看見幾頁或十幾頁過往的日子掛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沒用;被時間掀過的日歷好似就是廢紙?墒钱斘野堰@一dié( )用過的日子扯下來,往往不忍丟掉,而把它們塞在書架的縫隙或夾在畫冊中間。就像從地上拾起的落葉。它們是我生命的落葉! 別忘了,我們的每一天都曾經生活在這一頁一頁的日歷上。 記得1976年唐山大地震那天,我住的亭子間被徹底搖散,震毀。我一家三口像老鼠那樣找一個洞爬了出來。當我的雙腿血淋淋地站在洞外,那感覺真像從死神的指縫里僥幸地逃脫出來。轉過兩天,我向朋友借了一架相機,爬上我那座狼咬狗啃廢墟般的破樓,鉆進我的房間——實際上已經沒有屋頂。我將自己命運所遭遇的慘狀拍攝下來。我要記下這一切。我清楚地知道這是我個人獨有的經歷。這時,突然發現一堵殘墻上居然還掛著日歷——那蒙滿灰土的日歷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來。如今,它和我當時拍下的照片,已經成為了我個人生命史中刻骨銘心的珍藏了。 由此,我懂得了日歷的意義。它原是我們生命忠實的記錄。從“隱形寫作”的含義上說,日歷是一本日記。它無形地記載我每一天遭遇的、面臨的、經受的,以及我本人的應對與所作所為,還有改變我的和被我所改變的。 然而人生的大部分日子是重復的——重復的工作與人際,重復的事物與相同的事物都很難被記憶。所以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都是黯淡無光的。過后想起來,好似空洞無物。于是,我們就碰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關于人本的話題——記憶。人因為記憶而厚重、智慧和變得理智。更重要的是,記憶使人變得獨特。因為記憶排斥平庸。記憶的事物都是純粹而深刻個人化的。所有個人都是一個獨特的“個案”。記憶很像藝術家,潛在心中,專事刻畫我們自己的獨特性。你是否把自己這個“獨特”看得很重要?廣義地說,精神事物的真正價值正是它的獨特性。無論是一個人,還是一種文化。記憶依靠載體。一個城市的記憶留在它歷史的街區與建筑上,一個人的記憶在他的照片上、物品里、老歌老曲中,也在日歷上。 然而,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我們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我們要用情感、忠誠、愛情、責任感,以及創造性的勞動去書寫每一天的日歷。把這一天深深xiānɡqiàn ( )進記憶里。我們不是有能力使自己的人生豐富、充實以及具有深度和分量嗎? 為此,每每到了一年最后的幾天,我都是不肯再去扯日歷。我總是把這最后幾頁保存下來。這可能出于生命的本能。我不愿意把日子花得凈光。你一定會笑我,并問我這樣就能保存住日子嗎?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變成酒;保存歲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歲月變成永存的詩篇或畫卷。 (1)根據文中的注音寫出正確的漢字。 dié( ) xiānɡqiàn ( )( ) (2)“有時看起來你很被動,你被生活所選擇,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這句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話表述。 (3)作者“喜歡用日歷”的原因有哪些? (4)文章以“日歷”為題,后半部分為什么著重寫“記憶”?請根據文章簡要分析。 (5)根據具體語言環境,說說文章第⑵段中用“笑嘻嘻地等著”形容新的一天的到來有什么好處? (6)文章第⑹段詳細記下“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有何用意? (7)請你從取材和語言兩方面,對本文做簡要賞析。 【試題答案】 1. 竭 xiè pánshān 戳 2. 大陸:體現螞蟻的渺小和無助。重大:說明螞蟻慎重的姿態。 3. 闡明自己喜歡“月歷”的理由即可。 4. ①③ ②⑥ ④⑧ ⑤⑦ 5. (1)疊 鑲嵌 (2)人可能無法選擇自己的生活境遇,但可以選擇自己對生活的態度。 (3)日歷讓作者感受到明天的希望;日歷讓作者思考如何珍惜時間;日歷讓作者感知到生命的意義。 (4)作者認為我們的日歷大多頁碼是黯淡無光的,但是記憶卻能使我們從黯淡無光的生活中擺脫出來,因為記憶排斥平庸,使人變得獨特。作者認為一個人的記憶是留在日歷上的,但人不能只是被動地被記憶,還要用行為去創造記憶,認真地書寫每一天的日歷,使自己的人生(日歷)豐富、充實。因此,作者在文章的后半部分著重談記憶。(5)擬人化的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日歷給人的希望,充滿了生活的情趣。 (6)是我生命中刻骨銘心的一天;我由此懂得了日歷的意義;懂得了生活中需要努力。 (7)取材方面:文章取材于人們生活中“用日歷”這樣熟悉的小事,卻從中揭示出生命的意義,這種“以小見大”的寫法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語言方面:①寓豐富的感情于平實的語言中。本文的語言是平實的,卻蘊含著作者對日歷、對生命的真摯感情,讀來令人感到親切而有意味。②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設問、反問等修辭手法,使文章語言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5
目標
1.了解尋找、觀察、捉螞蟻的方法。知道螞蟻的外形特征、食性和運動方式。
2.產生探索螞蟻等昆蟲的運動方式的興趣。
準備
1.幼兒每人準備一個昆蟲盒(或廢舊小瓶、小盒)。
2.請幼兒為螞蟻準備一些食物,并了解一些有關螞蟻的知識。
3.放大鏡、白紙、彩色水。
過程
1.捉螞蟻。
――啟發幼兒選擇墻角邊、草地上、水泥地上、花園里等不同的地方投放食物,并耐心等。
――在等待的同時,設想螞蟻喜歡吃什么,螞蟻生活在哪里。
――發現螞蟻出來覓食后,引導幼兒觀察思考螞蟻怎樣找食物,怎樣搬運食物,它們會把食物搬到哪里去。
――每人捉1―2只螞蟻放在昆蟲盒里帶回活動室。
2.觀察螞蟻。
――交流捕捉經驗:在哪里發現螞蟻的,螞蟻喜歡吃什么?
――用放大鏡觀察螞蟻,說說螞蟻是什么顏色、什么樣子的。
――向大家介紹自己了解的有關螞蟻的知識,如:螞蟻身體的結構,螞蟻觸角的用處,螞蟻的力氣很大,螞蟻會合作搬運東西等。
3.留下螞蟻行進圖。
――在桌子上鋪上大白紙,灑上一些螞蟻愛吃的食物,將螞蟻放在紙上,觀察螞蟻是怎樣運動的。
――將彩色水滴在螞蟻身上,螞蟻爬行時便會留下彩色印跡。觀察螞蟻行走的路線。
幼兒園大班活動教案《螞蟻》 篇16
活動目標:
1、通過猜一猜、看一看、說一說,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2、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
3、幫助幼兒回憶已有的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認識
活動準備:
活動課件,昆蟲的頭飾。
活動過程:
。ㄒ唬┬∥浵佭^生日了,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
1、出示海報:請你們來猜猜海報上寫了些什么?
2、教師念海報:小螞蟻明天要過生日了,請所有的昆蟲朋友都來參加。
3、教師提問:小螞蟻要過生日了,他想邀請哪些朋友來參加呢,誰會來呢?(鼓勵幼兒大膽回答)
(二)昆蟲朋友都來了,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1、教師邊演示課件邊講故事(開始至蜈蚣和蜘蛛只能回去了)
2、提問:哪些好朋友來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了?
提問:為什么小螞蟻要請蜈蚣和蜘蛛回去?小螞蟻是怎么說的呢?(小螞蟻說:昆蟲只有六條腿,你們的腿太多了,所以不是昆蟲)
3、出示蠶寶寶,教師提問
。1)蠶寶寶來了,它能參加生日會嗎?為什么?
。2)到底小螞蟻有沒有讓蠶寶寶參加生日會了呢?聽完故事你就知道了。
總結昆蟲的特征:有頭、胸、腹,六條腿
4、教師邊操作圖片并繼續講故事,請幼兒進一步了解昆蟲的主要特征。
。1)蠶寶寶有沒有參加生日會呢,為什么?(出示蠶寶寶變成蠶蛾的過程)
5、請你說一說:小螞蟻請的昆蟲客人哪些地方和小螞蟻長的一樣呢?(都有六條腿)
6、教師以兒歌總結昆蟲特征:小螞蟻,過生日。昆蟲朋友來參加。一二三、四五六。我們都有六條腿。不能多,不能少,千萬不要數錯了。
(三)小螞蟻送蛋糕,產生了解更多昆蟲的.興趣
"小螞蟻今天真高興,它還準備了香噴噴的蛋糕請大家吃。可是還有許多昆蟲朋友也要來參加生日會,小螞蟻來不及送蛋糕,你們愿意幫助它嗎?"
1、介紹玩法:(電腦上出現參加生日會的小客人)如果你覺得這位客人是昆蟲朋友,就送蛋糕給它,請幼兒來操作白板。
2、請你邊找邊說說,為什么蛋糕要請這個昆蟲吃呢?
(四)活動結束,扮演昆蟲朋友
我們小朋友也來參加小螞蟻的生日會好不好,但是我們要以昆蟲的身份來參加,你愿意做那只昆蟲呢?小朋友選擇昆蟲,帶上頭飾
一起唱首《生日歌》給小螞蟻,祝它生日快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