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精選14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1
教學目標
1、認識“參、慈”等12個生字,會寫“師、居”等13個字。
2、學會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說話。
重難點
學會生字,能多積累詞語,并用喜歡的詞語造句子。
樂學善思辦法以比賽、展示的形式識記生字。
教學流程
一、回顧課文內容
二、游戲中學生字
(一)學習認的字
1、詞語卡片出示需要認的字(開火車形式讀)。
2、這些字在文中與誰交朋友,在書中找出詞語,讀給同學聽。
3、做找朋友游戲(拼音與漢字互找)。
(二)學習寫的字
1、指名讀“世、界、師、讀、”等幾個生字。
2、給這幾個字分別擴詞。
3、用“世界”“老師”“讀書”造句子。
4、認識新偏旁“又”“田”
(三)寫字練習
1、在黑板田字格里,教師范寫“學、放、春”,讓學生觀察筆順,書空后在練習本上寫。師強調:在寫“婦”字時,“女”字做偏旁時捺變點。
2、仔細觀察課本田字格中的范字后,討論其余的幾個字怎樣書寫才美。
3、指名說說這幾個字應怎樣書寫,書空筆順。說說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這些字才好看。
4、教師范寫,學生練寫。
學生們在教師的指導下能夠書寫,但離開教師就不會寫。教師要在桌間巡視,個別學生做重點指導。
三、課外作業
把會寫的字每字組三個詞。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2
教學分析
分析教材
這篇教材感情真摯,語言樸素,應加強朗讀指導,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教本文,不必劃分段落,可從理清作者思路入手,分析各個片斷間的聯系和照應,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分析知識與技能
學習本文用樸素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圍繞中心選擇感受最深的事寫人的寫作方法。(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過程與方法
充分利用教材,啟發學生多思,使學生掌握分析文章的途徑和方法。
本文可以作為學生習作的范例,課內安排口頭作文,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
價值觀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樹立尊師愛師的思想
教學策略
教具學具
一、課前預習:
(一),注音:蕓(yún) 榆(yú) 痣(zhì) 褪(tuì) 卜(bǔ) 磕(kē)
(二)熟讀全文。
(三)思考題:①作者選擇了哪幾個生活片斷寫《我的老師》?②這篇文章用樸實的語言表達真情實感。作者對蔡老師懷有怎樣的感情?找出表達作者深厚感情的語句。
第一課時:
(一)導入: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小學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今天,我們學習著名作家魏巍所寫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蕓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師》。(板書課文標題)
(二)默讀、勾畫:看看共寫了幾件事,找出時間、地點、人物,對詳寫的事件要畫出起因、過程和結果;思考幾件事之間的聯系。
(三)討論、點撥:作者第一句話就扣題我的老師,那為什么不用蔡蕓芝先生作主語呢?(為了突出難忘)(板書難忘)圍繞難忘寫的幾件事能不能用小標題或簡短的話概括出來?(1.假慍 2.教舞 3.觀蜂 4.教讀詩 5.看寫字 6.排解小糾紛 7.夢中尋師)能不能將七件事歸類,哪幾件事是記敘的重點?(14、6寫師愛生,5、7寫生愛師,其中有互愛,6、7是重點)這里重點讓學生理解課文如何圍繞中心選材。
(四)朗讀全文,再說說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
(五)布置作業:列作文提綱,寫自己喜愛的一位老師。
第二課時:
(一)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畫,找出最能表達作者情感的詞句。
(二)細讀分析,理清情感線索,辨析、推敲課文的語言,深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重點段落、詞語如何理解,表現了蔡老師哪些品質,表達了我什么樣的感情。
(三)朗讀課文,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總結全文,本文以難忘為重點,以師生的感情愛為線索貫串始終,記敘了七件事,五略兩詳,依靠那些質樸而飽含真情的語言,表達了蔡老師對學生、對我的熱愛和我、我們對蔡老師的依戀、敬佩、思念之情。
(五)作業:讀課文,寫作文。(要求:著重寫人物某一方面的品質,并以此為中心選擇材料;要善于從小處、細處去勾勒人物;注意記敘文的六要素。)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3
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和課文內容,知道世界著名科學家居里夫人是怎樣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教育學生學習居里夫人這種品質。
3.理解課文內容,有條理地回答課后作業中的問題。
4.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時間
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理解居里夫人是怎樣熱愛、尊敬自己的老師的。
教學難點
理解人們為什么向居里夫人投來更加尊敬的目光。教學準備一幅彩色掛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老師,我們都很尊敬自己的`老師。課文“她是我的老師”(板書)這里的“我”是誰呢?是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學家。這位科學家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老師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課。
二、老師范讀課文,同學們注意聽,聽完寫出有幾個自然段。
三、認讀本課生字卡片。(標上拼音。)
四、講讀課文。
(一)指名讀第1段:
1.提問:居里夫人是什么樣的人?出生在哪兒?
2.區別下面的句子:居里夫人是科學家。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學家。什么叫“世界著名”?說明知名度大,聲望高。
(二)齊讀第2段,說說有幾句?
1.提問:居里夫人回到哪兒去開會?人們是怎樣對待居里夫人的?她是怎樣做的?說明什么?(要求回答出2、3句話的內容。)
2.板書:擁、獻
3.提問:突然,居里夫人有什么變化?人們有什么反映?4.板書:目光停下急匆匆地走下奇怪5.指名有語氣地朗讀這段。
(三)指名讀第3、4段(邊聽邊思考:居里夫人走到誰身邊?怎么做的?)
回答下邊問題:
(1)居里夫人走到誰身邊?(出圖)
(2)從哪兒看出居里夫人非常尊敬她的老師?
(3)找出表示居里夫人尊敬她的老師的動作的詞來。(提示:擁抱吻推著)
(4)她的老師怎樣做的?
(5)理解“緊緊地、深情地、蒼老、慈祥”
2.區別句子:居里夫人擁抱那位老人。居里夫人緊緊地擁抱那位老人。“緊緊地”說明居里夫人興奮、激動的情緒。
3.指導讀3、4段,要讀出感情來。
(四)指名讀第5段:1.理解“熱烈的掌聲”“更加尊敬的目光”2.提問:臺下為什么響起熱烈的掌聲?(提示:對居里夫人的做法表示擁護、贊賞。人們本來就尊敬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對自己的老師這么尊敬,人們對她也就更加尊敬了,用掌聲來表達自己的情感。)3.板書:更加尊敬
(五)齊讀第6段1.提問:這位老婦人是誰?2.討論:你明白臺下為什么響起熱烈的掌聲了嗎?說說你是怎樣尊敬自己的老師的?
(六)小結:這課書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你學了這課有什么想法?
第二課時
一、學習生字。
(一)輔導學習。
1.分析字形半包圍結構筆順廣 席
2.組詞:主席
3.指導書寫: lian臉
1.分析字形左右結構月—僉
2.組詞:臉上洗臉3.指導書寫:
(二)自學生字。她師主臺情目發雙要求分析字形,組出詞語,在本上寫一個。
二、讀詞語。
目光雙手老師事情親自發生熱情主席臺三、作業把本課生字在作業本上各寫3~5個。
第三課時
一、認讀生字卡片(不注拼音)。
二、看拼音寫詞語、句子。
三、比一比,再組詞語。
自( )情( )臺( )目( )睛( )告( )難( )幫( )獅( )雄( )整( )師( )
四、填空
(一)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 )。
(二)人們向( )投來更加尊敬的( )。
(三)她是居里夫人讀( )時候的( )。
五、作業:抄寫課后作業2的詞語。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4
一 作者一共選取幾個典型事例?它們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表達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這道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從整體與部分的結合上把握課文。
一共選取七個典型事例。前五個事例寫蔡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感情。后兩個事例,寫“我”對蔡老師的依戀。后兩個事例是在前五個事例的基礎上寫的,是愛戴、依戀蔡老師感情的步步加深。
綜合起來:作者通過回憶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蔡老師的愛戴、依戀、思念之情,感情步步加深,使文章有巨大的感染力。
二 本文的感情波瀾不是蕩漾在字面上,而是蘊含在平實的文字里,好像一股涓涓細流,綿長深遠。閱讀下邊幾個句子,回答問題。
這道練習目的是幫助學生領會本文充滿情趣和極其委婉的語言。
1.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
(加點的詞語表達了什么樣的意思?)
“僅僅”限定“有一次”,說明是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過做做樣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與“抽”“揮”大不一樣。“迎”與“落”相當,說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邊上”,也說明不是真打,用詞極有分寸。全句表現了蔡老師愛學生,師生關系親密、融洽。
2.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狡猾”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文中的“狡猾”,是調皮、機靈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現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深刻理解和愛戴。
3.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
(全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里改用第二人稱“你”,有什么好處?)
一般的情況下,文章的人稱應前后一致。這里由于抒發感情的需要,變換人稱,表示感情激動到了極點,從而抒發了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稱,直接抒情,更加親切。
三 聯系上下文,比較下列各組的兩個句子在語意、感情色彩、表達效果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哪個好?說出點道理來。
引導學生領會本文樸實、生動、準確的語言。
1.(1)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
(2)她對我的愛好文學和接近文學,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JB)〗
第一句的詞序是“接近”在先,“愛好”在后,符合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先接近,有了了解,才產生愛好。第二句違反了事物發展規律。
2.(1)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
(2)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并且不愿意和她親近呢?
第一句連用了兩個“怎么會不”,加強了語氣,抒發了學生熱愛自己老師的感情。第二句“并且”以下易發生歧義,表達效果不如第一句。
3.(1)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
(2)急于模仿她握鉛筆的姿勢。
第一句把賓語“她握鉛筆的姿勢”提到動詞“模仿”前邊,突出學生們急于模仿老師范圍之廣,強調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和學生對老師的愛及樂于接近。第二句則只表達了模仿執筆姿勢,沒有第一句的表達效果好。
4.(1)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
(2)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
第一句從孩子的眼光談論老師給“我”的幫助,熱情贊美自己的老師,真實地反映了作者當時的心情。第二句直接用“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來頌揚蔡老師當時的作法,使人感到空泛,不親切。
5.(1)我很想再見到我的蔡老師。
(2)什么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第二句感情深沉含蓄,第一句感情平直,聯系課文前后的語氣和感情,第二句表達效果更好。
四介紹你的一位老師,要有生動事例,寫二三百字。
略。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5
活動名稱:
語言
活動內容:
詩歌《我的老師真正好》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老師的敬愛之情,激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心意。
2、通過兒歌欣賞活動,發展幼兒的思維及口語表達能力。
3、知道9月10日是教師節。
活動分析:
重點——了解教師節的有關常識,并能大膽地有感情地朗誦詩歌。難點——能用語言表達自己對老師的尊敬之情。
活動準備:
知識——請家長在家中與幼兒討論用什么方式表達自己對老師的熱愛之情。物質——布置老師愛我的照片展。
活動過程:
一、通過談話引導幼兒知道每年的9月10日是教師節。
二、利用《老師愛我》的照片展,激發幼兒對老師的熱愛和尊敬之情。
提問:照片上的老師在干什么?老師為什么要這樣做?老師關心愛護小朋友時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為什么?
三、通過欣賞詩歌《我的老師真正好》,激發幼兒愛老師的美好情感。
1、完整欣賞詩歌。
2、通過提問,引導幼兒掌握詩歌內容。
提問:老師都教小朋友什么本領?當你的衣服扣子掉下來的時候,老師是怎么做的?當你感到不舒服的時候,老師是怎么做的?
3、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四、鼓勵幼兒大膽地說一句祝福老師的話。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6
教學目標:
1、明白本文記敘了幾件事,并能夠區分詳、略寫。
2、說說蔡老師是怎樣一個人。
教學內容、學生狀況及課前準備:
指導預習,介紹作者,理清文章思路。
主要教學理念及選用的教學方法(含輔助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新課
有人把老師比作紅燭,說老師像蠟燭一樣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也有人把老師比作春蠶,說老師像春蠶一樣,為別人吐盡了絲,同時也耗盡了自己的生命。其實,這種說法不完全正確。老師也有自己的甘甜。有人要問,老師何時才會有這樣的感覺,看了下面一篇文章后大家就明白了。
二、介紹作者(學生根據手頭資料簡介,老師作補充歸納。)
三、聽課文錄音,完成下列任務:
1、給文章標上小節號。
2、注意生字詞的讀音。
四、自由朗讀課文,并思考下列問題:
1、本文圍繞著課題共寫了七件事,哪七件?用簡要的話概括每件事的內容。
2、哪幾件事是詳寫,哪幾件事是略寫?哪幾件事寫了老師愛我們,哪幾件事寫了我們愛老師?
3、你認為蔡老師是怎樣的一位老師?請闡述你的理由。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老師講解歸納并板書
五、蔡老師的一言一行影響了本文的作者,以致于他成為了一個大作家也難以對老師忘懷。大家從小到中學,也接觸了許多老師,肯定也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師,下面請大家制作一張卡片,來送給這位老師。
明確各式,卡片上的話語讓學生以這樣的形式來寫:
聽到您的姓名,我還記得,有那樣一件事,使我難以忘懷:
老師,感謝您對我的,此時此刻,我想對您說。
六、總結
七、布置作業
閱讀海倫凱勒的《我的老師》,并比較與本文在寫作方法以及表達的感情方面的異同。
板書:
假裝發怒(略)
看寫字(略)
教跳舞(略)
排除糾紛(詳)
觀察蜜蜂(略)
夢中尋師(詳)
教讀詩(略)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7
《我的老師》是第八冊美術教材中的一課,屬于美術學習的第二階段,課標中造型表現領域第二階段目標是:初步認識形色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作愿望。
《我的老師》是造型表現課,旨在讓學生了解人物頭像的特點,掌握人物頭像五官的位置,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能力,在造型中體驗快樂。
與本課聯系密切的是第二冊教材中的《好看的線條 》,第六冊教材中的《畫畫古樹》等,這些課旨在引導學生正確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線條,體會線條的美感,通過想象表現出各種各樣的好看線條好物體。而本課是要求學生通過認真觀察老師的頭像圖片,感受人物頭像的特點,在掌握人物頭像一般規律的基礎上,會運用線條變現老師的頭像特點,與前面的課相比,對學生的要求提高了,主要表現在觀察能力,想象能力,造型表現能力等方面,繪畫的層次提高了。
從學生的情況來看,他們對線條已經比較熟悉了,自從他們拿起畫筆來,畫出來的就是線條,只是沒有意識到這是線條而已,在通過美術學習,觀察,實踐,他們認識了線條,能夠畫出各種各樣的線條。
根據階段目標,教材的編寫意圖,課程的前后聯系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使學生認識人物頭像的特點,觀察老師的頭像特點,感受線條造型的美感,能夠運用線條表現自己喜愛的老師,增進師生的情感,體驗線條造型的樂趣。
其重點是用線條畫出人物頭像,掌握頭像是一般規律。其難點在于觀察并抓住老師的特點,準確畫出五官,力爭位置準確,人物特點突出。
本課的教學抓住教材的重點,很好的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實效,其亮點體現在
一、欣賞導入很巧妙,自然貼切,拉近師生情感,具有針對性,同時體現老師深挖教材內涵。首先出示姚有多先生所作《葉淺予像》,請同學們欣賞,畫美,用什么表現?國畫線條,并重點解讀畫中題字和落款:知足常樂為人道,古稀身健拳未老。自強不息立新意,獨辟蹊徑格益高。為淺于恩師速像,辛未年秋月,有多寫。作者與葉淺予什么關系?他們的情感怎樣?這樣就自然引出本課的課題——《我的老師》。
二、加強了三個課堂訓練,力圖實效。常言:方法要教,能力要訓。只有加強課堂訓練,才能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課堂實效。
三是加強了學生感受美術作品美感能力的訓練,本課就是感受線條人物造型的美感,通過出示《葉淺予像》和很多線條造型人物頭像,讓學生充分欣賞感受,感覺到線條能把人物描繪得如此生動,如此美,如此特點鮮明,使學生感受到線條魅力無窮,產生用線條表現,學習用線條造型表現的欲望。
四是加強學生觀察能力的訓練,這時出示很多教師的照片,并同時出示老師為教師所作的范畫,請同學認真觀察每位教師的特點,學生通過認真觀察,很容易對號入座,找出哪張畫的是哪位老師,他們是怎樣找到的呢?是通過認真觀察,這樣的訓練沒有痕跡,自然而成,效果佳。
五是加強學生表現能力的訓練,為了更好地讓學生投入到實戰中,教師特意精簡了其他環節,而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實踐,在時間上給予充分的保障,在訓練時 加強教師的輔導,對學生繪畫中出現的問題及時加以糾正,對于普遍具有共性的問題,及時叫停,教師示范解決。
六、難點的突破簡明實效。本課的難點在于結合教師的頭像特點,把教師頭像五官位置花準確,教師是通過板演的方法來解決,教師選一位頭像特點明顯教師進行示范板演,邊講邊板演,過程不宜過快,要直觀,步驟要清楚,落筆要準確,線條要流暢生動,盡顯教師基本功,對學生有啟發,有感染,重點之處反復強調,加強學生印象,而且在輔導時重點加以指導,評價作品時也要把五官位置作為重要的評價內容。
反思的問題。
1、根據學生的情況,教學內容有些多,頭像側面可以先放一放,側面對學生來講有些難,關系到透視問題,本課教師雖然講了,學生根本無暇顧及,這部分刪去更好。
2、關于五官位置的擺放,是否應特意安排一次訓練,我還在猶豫當中,待實踐解決。
3、關于學生的評價環節還很欠缺,學生不能用美術語言評價作品,有待于加強評價方面的訓練。
以上是第一范文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美術教學反思 《我的老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8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定“編造、強調、教訓、駁倒、論證、糊弄、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垢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3、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現在,我們的學生和家長對老師是很關注的,誰都想給自己或者給自己的孩子找一位的老師。可什么樣的老師才是的老師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位的老師,看一看他在哪里,你是怎樣理解的?
二、帶著問題朗讀課文,然后學生自由交流,回答上面的問題。
提示:要求學生從文中找出老師教學生的具體事情,進行反復品讀,從課文中具體寫的事情當中體會到老師“教學方法獨特”、“這種獨特的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和“我對老師的贊揚”三層意思。
內容提示:課文具體地描寫了一堂科學課的經過,概括生產力地描寫了此后的科學課成了一種“冒險”,最后描寫了“我”對懷特先生的感激和贊揚。
三、你從“的老師”那里學到了什么有價值的東西呢?
提示:抓住文中的重點語句,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結合進行思考。
重點語句提示:
他說,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
這是懷特森老師通過這一堂關于“貓猬獸”的課,想要告訴學生的一個道理。一個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輕信老師和專家的說法,要敢于懷疑。
從此,科學課對于我們來說就成了一種“冒險”。
這里的“冒險‘是指科學課上富有挑戰性的緊張刺激的學習過程,學生要求時刻動腦對事物進行獨立的思考、獨立的判斷,要有懷疑,也要有實證,學習成了一個真實的復雜的認識過程。
然而,正是在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增長了見識,也逐漸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這一個個“饒有趣味又充滿刺激的過程”是懷特森老師創造和營造的,也就是在科學課上不斷質疑,不斷思考,不斷論證的過程。在這樣的學習中,我們不僅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更重要的是“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那就是要善于獨立思考,獨立判斷,要有懷疑的精神。
懷特森先生讓我還有我的同學明白了一個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
書本、,代表的是已有的、被大多數人認可和接受的知識。句子中的兩個“不要迷信”強調的是一咱懷疑的精神,強調要通過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
四、學習方法感悟
提示:通過具體的事例說明道理
板書設計:
學方法獨特:科學課成了“冒險”
的老師 正用意: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能力
我的贊揚: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
附詞語理解:
出人意料:超出人們的意料。
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從容不迫地說話。
目瞪口呆:形容因吃驚或害怕而發愣的樣子。
破綻:比喻說話做事時露出的漏洞。
饒有趣味:饒,豐富,多;指很有趣味。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9
【教學構想】
這是一篇回憶自己老師的文章,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從內容上看,文章主要從劉老師教學和放風箏兩個方面來進行敘述和描寫,既體現了劉老師的基本特點,義展示了劉老師豐富的內心世界。在作者的筆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個性鮮明,情感豐富,值得我們永遠學習和尊敬的充滿人格魅力的劉老師。義中,作者還不時穿插一些表達自己情感的語句,這些句子,表達了作者最真實的內心體驗,感情飽滿,從另一個側面烘托了劉老師的形象。
本文在選材與材料的安排上也頗有獨到之處。作者與劉老師交往的時間不短,能讓作者汜住的關于劉老師的事肯定很多,但作者只選取了三個內容:劉老師的外貌、劉老師的教學、劉老師放風箏。這三個內容從外到內,逐步深入地展現了劉老師的特點。
在人物的刻畫與結構的安排上,本文也很有特點。刻畫人物,作者直接描寫了劉老師外貌、語言、動作,而且都抓住了人物獨特的地方。作者還描寫了景物,表達了自己的感情,問接地烘托了劉老師的形象。在結構的安排上,作者先描寫景物,引起回憶,然后是回憶的具體內容,最后是結束回憶,抒發感情,各部分內容之間,非常注重過渡與銜接,這些也是值得我們在寫作時借鑒的。
教學時,一方面要抓住文章對劉老師的刻畫這一主要內容,把握人物的特點和情感世界,感受劉老師的人格魅力;另一方面,要抓住表現作者感受和情感的內容,體會劉老師對作者的巨大影響;再一方面,了解本文在材料的選擇與安排、人物的刻畫等方面的特點,學習并掌握寫人類文章的一些基本寫法。整篇課文教學的基本目的是讓學生能從劉老師身上獲得啟發,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知識。
[教學目的]
1、從文章內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劉老師的人物特點和內心世界,學會與文本對話。
2、感受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劉老師,學會與作者對話。
3、了解本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掌握一些寫作知識與方法。
4、結合文章內容與學生自身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
劉老師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學重點]
作者的情感體驗。
[難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教師提問:從上學到現在,大家接觸過的老師一定不少,其中肯定有給你留下深刻印象,讓你尊敬愛戴的老師,你能說說他們是誰,為什么讓你尊敬愛戴嗎?
(目的是讓學生在回憶中引起自己對老師的情感體驗,既為進入課文的研讀作情感鋪墊,又體現“語文是生活中的語文”的語文教學觀。)
二、學生回答
學情預測:(1)學生能說出自己尊敬的老師;(2)學生不能說出老師的特點和自己尊敬老師的原因;(3)學生在表述中不能表達自己的情感;(4)學生說出的老師是自己不喜歡的。
教師對策:(1)要求學生用具體的材料來說明;(2)指導學生在敘述時表達自己的感受;(3)要求學生圍繞老師的問題回答。
(教師在學生回答后即時給予點撥指導,幫助學生學會說話。)
三、教師講述一個自己愛戴的老師的事
(這一環節既是為了喚起師生共同的情感體驗,形成師生情感互動,也是為了給學生作出一個口頭表達的示范。)
四、朗讀課文
(1)教師先用一句話導人課文: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印象深刻,永遠敬重的老師,本文也是講述這樣一位老師的,我們現在就來看看,這個老師究竟是怎樣的一位老師。
(2)學生自由讀課文,可以朗讀,也可以默讀。
(目的在于讓學生感知課文內容,為后面研讀課文打下基礎。同時要求學生在讀課文的時候,運用工具書給生字正音。)
五、整體感知課文,明確文章主要內容
提問:讀完文章后,你能說說本文主要寫了些什么嗎?
學情預測:(1)學生能說出劉老師上課的動作、語言和放風箏等內容,但不能較準確的概括;(2)學生會漏掉一些重要內容,如劉老師的外貌、作者的感受等。
教師對策:(1)多找幾名學生回答,并將他們的回答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學會概括。(2)老師在學生回答時即時給予指點。(3)老師提示學生不要漏掉一些重要內容。
六、把握文章脈絡,劃分義章層次
(引導學生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內容。)
七、再次讀課文,明確文章的重點內容
(要求學生默讀文章,要求有一定的速度。目的在于讓學生明確文章的重點。)
明確:(1)文章主要從劉老師的外貌、劉老師的教學和劉老師放風箏三個方面描寫劉老師。(2)文章還寫了作者的感受,表現了劉老師對作者的巨大影響。
第二課時
一、分析劉老師的形象
(1)學生在義中畫出描寫或敘述劉老師外貌、語言、動作、行為的句子,并進行交流。(目的是讓學生深入文本,學會運用圈、點、勾、畫等閱讀方法,找準關鍵的詞語和句子來理解人物,也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一條途徑。)
(2)學生6人一組討論:這些內容表現了劉老師什么樣的特點?(要求: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討論結果要有記錄。這一環節是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老師到學生中間參與學生的討論,體現師生合作這一理念。)
(3)學生發言,每組派代表1人。(要求:與其他組觀點相同的就不說,不同的就說。)
明確:外貌:慈祥、忠厚;上課時跳躍旋轉的動作:強健有力;講話:感情充沛;課堂提問的方式,學生回答時他的動作、語言、表情:關心學生,鼓勵學生;放風箏:充滿童心、充滿生命的力量。
二、分析“我”的感受
(1)仍然由學生在文中畫出寫我的感受的句子。
(提示:要找準關鍵的句子,如議論抒情的句子。)
(2)學生自己體會這些句的含義和作用。
(目的是讓學生自主探究)
(3)學生自主發言。
(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老師適時作指點,培養學生準確表達的能力。)
(4)學生進行概括。
(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
明確:劉老師充滿活力的生命以及對生命深沉強烈的愛深深地影響了“我”和其他同學,對我們的健康成長起了巨大的作用,表現了“我”對劉老師的無比尊敬和深深思念之情。
三、把握本文寫作上的一些特點
(1)提問:①本文是怎樣表現劉老師的?②本義在材料的安排上有什么特點?
(2)學生自由討論,也可獨立思考。
(3)學生回答問題
明確:①通過對劉老師的外貌、動作、語言、行為等的描寫直接表現;通過寫“我”和其他同學的感受間接表現;通過景物描寫側面烘托;通過與另一位老人的對比表現。②先寫劉老師的外貌,再寫劉老師的教學,最后寫劉老師放風箏,由外到內逐步深人。
四、作業:
文章第13自然段提出了“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這樣一個問題,請圍繞這一問題,結合自己的體驗,寫一篇短文。(設計這樣一項作業是為了讓學生能從劉老師身上受到啟發,從而形成正確的生命觀、人生觀。)
【教學后記】
這篇課文的教學,我覺得有幾點把握得較好:
1、把握了文章的特點,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內容,由淺人深地進行教學,使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較深。
2、課堂上重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較好地發揮了學生的主動作用。
3、知識教學基本落實,學生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有兩點是我未能做好的:第一,主觀上重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想面向全體學生,但在實際教學中,我還是有意無意地忽視了個別基礎不好的學生,未能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第二,從教學效果來看,學生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也獲得了一些情感體驗,但劉老師的精神并未真正進入學生的靈魂,成為他們思想的一部分。我想,第一個問題我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多關注基礎不好的學生,第二個問題,如何真正發揮語義的育人功能,還需要更多的探索。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10
目標:1、觀察教師基本動作及外形特征,大膽用寫生畫的方式表現。
2、通過繪畫活動,萌發對老師的喜愛之情。
準備:ppt、模特秀音樂、幼兒作畫工具
過程:一、觀察張老師外形特征
1、觀察討論張老師外形特征
師:今天張老師打扮得特別漂亮,李老師把她請來了,我們一起來看看。
你觀察到了什么?她的發型怎么樣?服裝有什么特點?
小結:你們的眼睛觀察的真仔細,張老師帶著帽子,頭發是兩個辮子的,衣服蓬蓬的像傘一樣…...
二、觀察教師動態,模仿內化教師的動作印象
1、關注教師動態特點
師:剛才張老師是坐著的,現在我們請張老師動一動走幾個模特步,看看你們喜歡哪個poss?等一會你用動作告訴我。
你喜歡哪個poss?她模仿的是哪個動作?這個動作手是怎么樣的?腳是怎么樣的?腰是怎么樣的?
你們都有自己喜歡的動作,等會請小朋友們上來跟著音樂把你們最喜歡的動作模仿出來。(播放音樂分兩批進行)
2、播放ppt
出示手繪模特poss圖:李老師帶來幾幅圖片,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和哪個poss比較像?(手繪圖與照片一一對應)
三、自主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師:看了這么多繪畫作品,請小朋友們也來畫一畫,把你最喜歡的張老師的動作畫出來。
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四、評價
展示孩子繪畫作品:這幅畫的是張老師哪個動作?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11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圍繞中心選取材料的寫法。
2.體會作者在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老師”的深厚感情。
3.培養學生熱愛老師、尊敬老師的良好品德。
二、難點、重點分析
1.課文記述了哪幾個片段?這幾個片段的寫作順序是怎樣安排的?
分析:全文記敘了七個片段:①老師假裝發怒;②老師教我們跳舞;③老師讓我們觀察蜜蜂;④老師教我們讀詩;⑤我們看老師寫字;⑥老師排除我們的小糾紛;⑦我夢中尋找老師。這七個片段,是按照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安排的。
2.課文中有哪幾處傳神的細節描寫?具體說說這些描寫是如何傳神的。
分析:課文中傳神的細節描寫有:①老師佯怒時;②老師寫字時;③夢里尋師時。以①為例,四句話寫四個細節:“我……一迎”,寫出了兒童特有的狡猾;教鞭“輕輕”敲在石板“邊上”,刻畫出老師的溫柔慈愛;“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兩句,寫出了師生之間感情的融洽,這也是“我”敢于“一迎”的原因。這些細節,惟妙惟肖地展現了“假怒”的全過程。
3.課文中有哪幾處真切動人的心理描寫?試討論分析。
分析:課文中真切動人的心理描寫有:①老師佯怒后;②“我”被小“反對派們”咒罵父親死了后;③放假前看老師收拾行李時;④回憶夢里尋師時。以①為例,“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狡猾”的語境義是調皮、機靈,它真切地表現出;個天真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理解和愛戴。
4.作者在第九節開頭這樣寫道:“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
為什么前頭說是“小事”,后面又講“占據”過我的心靈?“占據”是強行占有的意思,對一件小事“卻占據過我的心靈”該怎樣理解?分析:所謂“小事”,指的是孩子們之間常常有的一些糾紛,在老師或別的孩子們看來不過是小事,可是從作者當時所處的境地來看,卻是一件不同尋常的遭遇:父親背井離鄉,生死不明;母親抑郁憂傷,時刻牽掛;那些不大懂事的同學還時常對“我”幸災樂禍,使“我”更感到孤獨悲傷,辛酸痛苦。在這最困難的時候,蔡老師常常理解“我”的心情,重視同學之間的糾紛,細致地處理了問題,批評了那些小“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勸”,勸說;“慰”,安慰。又勸說又安慰,蔡老師如此同情、關懷和愛護一個處于困境的學生,使“我”那弱小的心靈充滿對她的感激和愛,所以把這看作為“占據心靈”的事。“占據”是軍用術語,用在一般場合就特別形象有力。
5.蔡老師哪些愛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分析:蔡老師愛詩,并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學生們讀詩,給學生,尤其給作者以有益的影響 。作者說,“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她對我的接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作者后來走上文學道路,而且一開始就從事詩歌創作,不能不說是由于兒時受到蔡老師有益的文學熏陶。
蔡老師教育學生就好像是春天的細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上面所講的幾件看似瑣碎的小事,卻無一不是以自己的行為給學生以有益的影響。有的是教育學生對他人的尊重,有的是啟發學生對自然的熱愛,有的是激起學生對文藝的興趣。
寫到這兒,作者禁不住這樣表述自己的感情:“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么會不喜歡她,怎么會不愿意和她親近呢?”這兒用了反員詰語氣來強調學生對教師的熱愛與崇敬。
6.《我的老師》為什么能產生強烈的感染力?
分析:劉踞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情者文之經。”這種“情”就是真情實感。真情實感絕不是靠火爆的詞句、多情的綺語,它必須深植于事實的土壤中。作者魏巍談到《我的老師》的寫作感受時說:“在動筆之前,我確實回到我的童年,或者說沉入到我的童年,對那時的兒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這樣,童年時遇到的幾個老師,便浮現在我的眼前,尤其是的那位蔡老師,又重新激動著我的感情。可以說,那篇文章是真情實感。”作者以“她愛我們”,“我是多么思念我的蔡老師啊”為感情線索,穿起一顆顆孩子記憶中的珍寶:蔡老師“溫柔”的性格;“美麗”的心靈;課內課外對學生的愛護和培育;對“我”生活的關懷和影響,以及作者對老師的深深思念。這些雖然都是兒童生活的瑣事,但因為處處透露出作者的真情實感,那些事情無不染上濃重的抒情色調,使我們觸及蔡老師跳動的脈博,窺及她慈母般的心地。僅有的一次,“從來不打罵我們”的蔡老師舉起了教鞭,但就在教鞭將要落下的時候, 輕輕敲在“我”舉起的石板邊上,從兒童敏感的覺察中,“我知道她并沒有存心打的意思”。這俗行又止的一瞬,透視出蔡老師的熱忱與厚愛,她是假裝生氣。“大伙笑了”,“她也笑了”。令人氣惱的事情反而引起雙方會意的笑,師生的感情又是何等的融洽。以心發現心,以愛換取愛,蔡老師贏得了孩子們的愛戴。“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不愿意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這樣那樣東西的情景。”一個副詞“默默地”,兩個動詞“站”、“看”,靜態的描寫勝過千匯言萬語,縷縷情思盡在不言之中。至于在漫長的暑假里,由于思念老師之切,睡夢中迷迷糊糊地往屋外走,去找蔡老師,直到母親“喊”、“拉”、“勸”才又熟睡,可見對蔡老師的情感之深。正是這真情實感,使文章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7.本文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分析:(1)合理的選材。
本文以人物為中心,以深情為線索組織事例,寓情于事,以事傳情。開篇第一句揭示全文之旨,點明了作者的情——“使我最難忘”,敘寫的人——蔡蕓芝先生。緊接著圍繞“老師愛孩子,孩子更愛老師”這一中心,從課內到課外,從平時到假期,從學校到家庭,從各個方面選取典型具體的材料來表現人物,突出“最難忘”。例如“僅僅有一次”的假打真愛,“現在還記得”的扮女跳舞,“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的觀蜂,“占據過我的心靈”的排解糾紛等,事事緊扣難忘。其材料安排由略到詳(前五件事略,后兩件事詳),記敘節奏由快到慢,情感也越來越濃大軍區、越來越深。其次,全文緊扣“我”而選材,蔡老師固然是“我們”的老師,課文中的每一個事例也都寫到她對“我們”的教育以及“我們”對她的熱愛,但每件事都只是從“我們”起筆,簡單帶過,而又都落筆在“我”身上,詳細地寫蔡老師對“我”的教育和“我”對老師的熱愛與懷念,其落腳點正如題目所寫,是“我的老師”的“我”。此外,由于是兒時的回憶,作者以兒童的口吻記敘全文,用了類似”現在回想起來”等十三處回憶性語言提示回憶童年,仿佛又“對那時的兒童世界作了一番邀游”。從那時孩子的眼睛寫老師,緊緊抓住了兒童特點進行選材。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成全文。如“扮女跳舞”、“排解糾紛”,等等。
(2)質樸的語言。
本文沒有華麗的辭藻和成段的抒情議論,只將濃郁的感情熔鑄在娓娓動人的敘述之中,將老師的美德寓于素淡平實的描寫之中,惟其無華,更見情意的真摯;惟其質樸,更顯出親切感人。另外,作者還以兒童的目光觀察事物,以兒童的心理評判事物,用兒童的語言敘述事物,雖顯稚嫩,但真實可信。比如“排解糾紛”一事,蔡老師在“我”心靈痛苦時寫了一封信安慰“我”,當作者寫到這里的時候,有一段抒情性的議論,“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入網。”這里用“慈愛”、“公平”是可以的,用“偉大”則顯得大詞小用,而這卻是具有兒童特點的生動的語言,表達了孩子們真摯的感情,這比用成年人的心理去評價過去老師的寫法更加親切,更能順暢地表達作者的感情,產生激動人心的藝術力量。因為兒童還不能準確地評價人和事物,如果不這樣說,反倒有“成人腔”之嫌了。
(3)傳神、細膩的描寫。
作者運用傳神的細節描寫,將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打真愛”的場面,“從來不”“僅僅有一次”“好像要”“輕輕地敲”這詞語說明蔡老師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并沒有真打我們的意思。這僅有的一次假裝生氣,寫出了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了蔡老師最理解小孩子伯打的心理,表現了蔡老師的溫柔、熱情、酷愛學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兩個“笑”字表明了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再如假期惜別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別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別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只是默默觀察,只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只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態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干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的動作,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只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愿。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說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
三、教學過程 設計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請大家回憶一下。從小學一年級起,到目前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師教過你們?在諸多老師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終身難忘的呢?我想,在每個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難忘的老師。如果把他寫下來,一定令人動情、感人至深。今天,我們學習著名作家魏巍所寫 的回憶他的小學老師蔡蕓芝先生的一篇文章《我的老師》。(板書課文標題)
(二)介紹作者、解題。
魏巍,原名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作者少年時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了平民小學、高 小,勉強讀了簡易鄉村師范。抗日戰爭爆發后,他走上了革命道路。魏巍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爭時,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全國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入長篇小說《東方》等。
《我的老師》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為《教師報》所寫的回憶性散文。課題中的“我”即作者本人。“老師”是作者小學時的教師蔡蕓芝先生。讓我們共同來學習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敘寫自己最難忘的老師的。
(三)教師范讀課文。
(有條件的,可放錄音。)
(四)指導預習。
請同學仟瓜真研讀課文,完成下列預習思考題(可出示小黑板或印發)。
1.查工具書,辨析下列各組字的音、形、義。
即 (j ①就、立刻;②就是;③當時、當地;④靠近;⑤<古>假如)
既 (j ①已經;②既然;③盡、完;④跟“且”、“又”、“也”等詞連用,表并列)
孤 ( g ①單獨;②幼年喪父或父母雙亡的人;③古帝王的自稱)
弧 (h ①古代指木弓;②圓周的任何一段)
卷 (ju n①大多當名詞用:畫卷、試卷、案卷等;
ju n 大多當動詞用:卷行李、卷入浪潮)
券 (qu n①票據或作憑證的紙片;②su n拱券,指門宙、橋梁等
建筑物上筑成弧形的部分)
蜜 (m ①蜂蜜;②甜美)
密 (m ①距離近、空隙小;②細致、精致;③關系近、感情深,
④不公平、不能泄露的)
2.簡要回答下列各題。
(1)本文共記敘了幾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誰?
本文記敘了我的老師蔡蕓芝、我的母親和我小學時的幾位同學。主要人物是蔡蕓芝老師。
(2)本文共記敘了幾件難忘的事情?哪幾件詳寫?哪幾件略寫?這樣安排有什么好處?
共記敘了七件事:①蔡老師假裝發怒;②課外教我們跳舞;③帶我們觀察蜜蜂;④教我們讀詩;⑤我們對老師的依戀;⑥正確處理“我”與同學間的糾紛;⑦睡夢中去找老師。這七件小事,后兩件詳寫,前五件略寫。這樣安排,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能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3.口頭復遲“睡夢中找老師”的故事。要求:說清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
(五)研習新課。
1.檢查“預習題”1。
2.引導學生討論“預習題”2、3。
3.提問:有人認為,本文著重寫的是蔡老師愛學生,也有人認為,著重寫的是蔡老師令“我”難忘。你的看法呢?
學生充分討論。
教師歸納:二者不可割裂開來,蔡老師令“我”難忘,是因為蔡老師溫柔慈愛、循循善誘、酷愛學生;正是蔡老師有一顆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才使得“我”(我們)銘記在心,難以忘懷。
(六)繼續研習新課。
1.理清作者的感情線索。
提問:同學們剛才找出了表達作者感情的部分詞語,僅憑這些詞語,能否體現作者對老師的一往深情?為什么呢?
學生充分討論、爭辯。
教師歸納:這些詞語確實可以表達一定的思想感情,但是,如果離開一定的語言環境,離開具體的描述語句,就無從體現作者對老師的熱愛、懷念之情。
提問:貫穿全文的一條感情線索是什么?你能否列舉數例,加以說明?
啟發學生討論發言,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本文的感情線索是“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全文從頭至尾、字里行間都充溢著對老師的一往深情。例如,作者所記述的第一件事,老師對我的“假悅真愛”。
“僅僅”一詞是表示范圍的,說明這是偶然性的、唯一的一次;“好像”道出了蔡老師形似真、實是假的情態;“一迎”這一動作生動地表明了師生之間的親近、親熱關系:老師愛我們,我們愛老師,因而并不害怕老師;“輕輕地敲”、“邊上”表明蔡老師并非存心打我,打的動作似重實輕,而且是“敲在石板邊上”,慈母般的情懷可見一斑;大伙“笑了”,她也“笑了”,輕輕虛打的動作逗得大伙會意的笑了,老師也發出了會意的、溫柔的笑聲。再譬如第六件事,“不知道”、“值不值得”提它,解決同學間的糾紛,對蔡老師來說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幼小的心靈而言,所占的分量太大了。老師熱愛學生,正確處理好學生間糾紛,醫治學生心靈的創傷,使學生終身難忘。這種事情還不值得一提嗎?
提問:課文中所記的七件小事,顯示了蔡老師的美好的心靈,抒發了作者熱愛、感激老師的情懷。請問,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可不可以打亂?如可以,請試一試。如不可以,能否談談理由?
學生討論,教師小結:
這七件小事的次序安排,作者是經過精心考慮的。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示了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依戀之情。隨著作者回憶的軌跡,順著作者記敘的思路,師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一步步上升。可見,這種次序安排是不可以隨便調換的。
2.分析蔡老師的性格特征。
提問:蔡老師是教的什么學科?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證明?
學生快速閱讀,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蔡老師是教語文(當時稱國文) 的。文中有幾處可以說明:①“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②“讓我們觀察蜜蜂”;③“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著多么有益的影響”;④“我用石板一迎”(注:“石板”,是舊時私塾和50年代小學生練習毛筆字、聽寫生字詞用的學習用品。有的地方稱之為“粉板”。用石片或木板制成)。
提問: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都認為蔡老師是一位好老師。請大家用簡明的語言概括出蔡老師的性格特點。
指名學生回答。
教師概括:蔡老師是一位溫柔慈愛、熱情公正、平易近人、酷愛學生的好老師。
3.賞析寫作特色。
根據全文內容,結合預習提示,引導學生就下列問題展開討論:
(1)詳略得當、疏密相間的結構。
(2)自然樸素的語言,深沉豐富的感情。
(3)神態及心理的逼真描寫。
(4)圍繞中心,精心選材。
附:
重點內容圖示:
從不打罵我們
教我們跳舞
溫柔、美麗的人 讓我們觀察蜜蜂
蔡老師 教我們讀詩
我們對老師的依戀
慈愛、公平、援助我、勸慰我
偉大的人
難忘、依戀、思念——暑假的夢(記憶中的珍寶)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12
一、 設計意圖:
進入大班后,在我們的美術園本課程中幼兒開始接觸人物寫生。這要求幼兒有細微的觀察能力,老師是幼兒最熟悉的人物形象,因此,我為幼兒設計了這次活動。這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人物寫生,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征,我們把難點分成幾步開展。如這一次是面部特征,下一次可以是體形等。這一次是觀察,下一次可以觀察側面。這樣分步進行,會更有利于幼兒表達、表現。
二、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細微的觀察能力,進一步引導幼兒抓住人物的面部特點大膽表述。
2、通過對老師的描述加深對老師的感情。
三、活動準備:
1、幼兒已有對好朋友面部觀察的經驗。
2、紙、筆人手一份。
四、活動過程:
(一)、表情游戲
師:先做一個開心的,哈哈!再做一個傷心的,嗚嗚!(幼兒做相應的表情)
(二)、引導觀察:
1)師:你有好朋友嗎?請你說一說他長得怎么樣?讓其它小朋友猜一猜?(個別幼兒講述)
2)師:小朋友的觀察能力很強,現在要請你們觀察一位老師的頭部,請你說說這位老師有長得怎么樣?
3)請你們再觀察另外一位老師,這回要請小朋友先觀察老師的臉型,接著是發型,最后是五官。
4)比較一下兩位老師的頭部有什么不一樣?
5)小朋友觀察的這么仔細,干脆我們來為老師畫一張畫吧。請老師們評一評誰畫的最像。
6)那你想畫哪位老師?她正在干什么呢?
(三)、幼兒操作、寫生
老師提醒:可以邊畫邊觀察,有順序地畫。
(四)、評價
師:請小朋友介紹一下自己的畫,畫的是誰?像不像?她在干什么呢?
還可請小朋友猜一猜我畫的是哪位老師。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13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要說的內容是小學語文《我的老師》。
一、說教材:
本課是西師版教材第九冊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文章,從孩子的視角看,以一個學生的語氣,描述了一位殘疾教師的形象。文中的老師樂觀開朗,愛學生,愛工作,對生活充滿了愛和執著的追求。課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3段)描寫春天放風箏的景象,引出對劉老師的回憶。第二部分(4--5段)寫劉老師上課時的情景,表現他對工作的熱愛與盡責。第三部分(6--10段)寫劉老師放風箏時的情景,展示他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執著追求。
根據新課標對第三學段的閱讀和習作要求,品讀文章領會作者思想情感,在閱讀中推測文章的表達要領,并運用于習作的要求,聯合學生的學情——有肯定的閱讀感悟本領和寫作本領,我訂定了以下第二課時的學習目的:
1、通過品讀探究重點段落,感覺老師的品德魅力,引發我們對老師的敬佩。
2、推測文章的表達要領和寫作的次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樣子容貌形狀來描畫人物的寫作要領,并舉行片斷訓練。
教學重點難點
1、領會老師的品德魅力和作者情緒。
2、推測文章的表達要領,并舉行片斷訓練。
二、說教學要領:
1、品讀法。
2、自主探究與互助探究聯正當。
3、片斷訓練法。
三、說教學準備:
1、小黑板。
2、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
四、說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整體感知(相機出示小黑板)
截去撐地手持撒脫
支撐急速擎著拄著
甩掉轉向仰望蹦跳
泛起跳躍注視追趕
酸澀旋轉漾出抓住
1、指名讀讀這些詞語,看看這些詞語中哪一組讓你想到劉老師的哪一件事情?
2、師生交流
第一組寫了劉老師“笑談丟腿”的事情第二組寫了劉老師“旋轉板書”的事情
第三組寫了劉老師“放飛風箏”的事情第四組寫了劉老師“追趕風箏”的事情
3.這節課我們隨著作者的回憶,一起走近這位老師。(板書:我的老師)
我用整體感知的導入將學生帶進文本,這樣的設計既復習了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又為后面品讀課文打下感情基礎。而且還檢查了舊知識的掌握程度,做到心中有數,根據學生的學情而可以作出適當的調整。
(二)、研讀課文,潛心感悟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思考劉老師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你是從課文哪些地方體會到的?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畫下來,多讀幾遍,運用學過的批讀課文的方法,把你獨特的感受批注在課文中。(板書:上課放風箏)
(這一環節讓學生自主探究,體現了語文新課標的要求閱讀要有自己的感受的目標,也體現閱讀的層次性。)
2、同桌交流,合作探究,感悟老師人格魅力。
這一環節目的是讓每個學生都有表達的機會,訓練口語表達能力,進一步感受老師的形象。
3、學生匯報收獲,教師相機引導學生欣賞課文精彩片斷,指導學生朗讀描寫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的段落,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情感。(根據學生的匯報我適當地課件出示句子。學生找到一處,就品讀一處。采用激情品讀的方法來解讀文本。)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理解重點段落和句子。(出示文字課件)
(1)、“劉老師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雙時常瞇起來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
這是對劉老師的外貌描寫,你們從外貌描寫中體會到劉老師的什么?(引導學生體會到劉老師的忠厚與慈祥。板書:忠厚慈祥)
(2)、“我就是那時候被她甩掉一條腿的”
A、說說你從這句話中體會到劉老師什么性格特點。(板書:詼諧樂觀)
B、但每個同學都知道這不是真的,這是老師給我們講的一個笑話,同學們笑過之后并不高興,反而有“一股酸澀的感情”這是為什么呢?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體會劉老師那種積極樂觀、雖自己身有殘疾,也不對生活和工作失去信心的一種生活態度。
(3)、“逢到要寫板書的時候,他用圓木棍撐地,右腳離地,身體急速地一轉,便轉向黑板,寫完了粉筆字,又以拐杖為圓心,再轉向講臺。”
A、讀讀,說說這句話表現了劉老師怎樣的性格特點。(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上課時板書的艱難、迅速,結合想象去感悟劉老師對工作的認真負責。)(板書:認真負責)
B、他每轉一次,為什么會引起同學們一次激動的心跳?引導學生進一步體會劉老師由于身體殘疾,行動不方便,還堅持給我們上課,這讓我們看到他是那樣的可憐又可敬呀。
C、有感情地朗讀。
(4)、有一次,他故意撒脫手,任飛舞的紙燕帶動著長長的線繩和線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飛跑。他笑著,叫著,拄著拐杖,蹦跳著去追趕線端,喊著:“不要管我,我自己來!”
A、讀讀,說說自己的體會。(引導學生體會劉老師對生活的熱愛與執著追求。不因自己的殘疾灰心喪氣,或者怨天尤人,而是十分樂觀,甚至比一個正常人更有活力。)(板書:身殘志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B、這情景給了“我”怎樣的感動?
C、“我”從中受到了什么啟發?讀文章的最后一段,會引起你的哪些深思呢?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所想。
D、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
4、小結:學習課文后,劉老師給你的印象是什么?(忠厚慈祥、詼諧樂觀、對工作認真負責、對生活熱愛、積極向上)
5、升華主題。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時候,我都會想起我們敬愛的劉老師,重溫課文第二段。
(1)在這一自然段中,從“盡情地搖擺”、“舒展著自己的腰身”、“風箏在同白云戲耍”中,我們仿佛看到了誰的影子?
(2)“連翹花吹奏著生命之歌”,其實連翹花是在贊美什么呢?
(3)學了全文后,你覺得表達了“我”對老師的什么情感?(板書:敬佩)
這樣設計,把寫景和人物的教學緊緊地結合起來,升華了課堂的主題,讓人在迷惑中頓悟。
(4)帶著對劉老師的敬佩之情有感情的朗讀全文。
(三)、品讀課文、領悟寫法
1、本文通過劉老師上課和放風箏具體表現出了劉老師樂觀、開朗、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那么本文在寫作順序上有什么特點呢?我們首先來看看這個片斷。
出示文字課件:
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姓劉,他的個子不高,微微發胖的臉上有一對時常瞇起的慈祥的眼睛,一頭花白的頭發更襯出他的忠厚。他有一條健壯的右腿,而左腿,膝以下被全部截去了,靠一根已經用得油亮的圓木棍支撐.......增加了對劉老師的尊敬.
他只靠著健壯的右腿和一根圓木拐杖,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為學生們講課.逢到要定寫黑板的時候,他用圓木拐杖撐地.......一次激動的心跳.
然而,留給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劉老師每年春天放風箏的情景.
北方的冬季漫長而枯燥.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人們的身心一齊蘇醒,一種舒展的快意便浮上心頭.......因為他感到了自己生命的強壯和力量.
這情景也使我深深感動.......一個活潑的少年又該怎樣呢?
思考:原文與此片段相比,在記敘順序上有什么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引導學生總結出:使用倒敘的記敘要領,可以引起讀者的思路,引發讀者繼承讀下去的興趣。
2、小組互助探究;:要是讓你寫一個自己尊重的人,這篇文章在寫作上對你有哪些開辟?(小組學習總結出:選擇最能體現人物的典范事例:詳細過細地形貌人物的外貌、樣子容貌形狀、行動、語言:作者在此中有自己的心情、想法。)
3、片斷訓練,拓展延伸。
學到這里,學生的情緒積淀和寫作要領的積淀后,我也豪情的引導:“我們的老師便是這樣,用自己的生命演繹著生活的豪情。孩子們,你心目中的老師是怎樣的一小我私家呢?想報告我們嗎?選取一個片斷,來說說,讓我們也從你的語言從你的筆墨來感悟老師的魅力吧。”(根據學情,可以接納思索后說一段,時間容許就寫一段,還可以交換,要是時間不敷就可以作為課外的小訓練,為這組的習作打底子。)
五、說作業設計
1、寫片斷《我的老師》
2、讀蘇叔陽的《抱負的鷂子》
(作業是講堂的延伸。讀《抱負的鷂子》是更多相識作者。寫片斷是教學生能把寫作要領遷徙,辦理了教學難點。)
六、說板書
上課:忠實慈祥幽默樂觀認真賣力
我的老師敬佩
放鷂子:身殘志堅熱愛生活積極向上
(好的板書是課文濃縮的英華,使人一眼就明確文章的主題和這內容。我的板書從兩個方面歸納綜合老師的形象,使學生一目明了,同時也突破了教學重點。)
幼兒園大班教案《我的老師》 篇14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學內容
1. 學習課文《我的老師》《十三歲的際遇》
2. 組詞練習:區分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字
二. 教學重點
1. 學習魏巍的回憶性散文《我的老師》理清文章線索,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 了解詳略得當對表現中心的作用。
第七課 《我的老師》
(一)正音、釋義、辨析
zhì fén kē bǔ tuì dān g pū
黑痣 焚香 磕頭 卜問吉兇 褪色 當屋 鋪開
狡猾:本義是詭計多端,不可信任。在文中是貶義詞褒用,解釋為調皮,機靈。
(二)文常
《我的老師》作者魏巍,現代作家。原名魏鴻杰,曾用筆名紅楊樹,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誰是最可愛的人》長篇小說《東方》。
(三)重點句子解釋
1. 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敲在石板邊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加點的詞語表達了什么樣的意思?)
答案:“僅僅”限定“有一次”,說明是僅有一次。“好像”意思是不過做做樣子,不是真打。“落”的速度慢,手里有控制,與“抽”“揮”大不一樣。“迎”與“落”相當,說明不是真打。“敲”,又是在“邊上”,也說明不是真打,用詞極有分寸。全句表現了蔡老師愛學生,師生關系親密,融洽。
2. 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這里是什么意思。)
答案:文中的“狡猾”,是調皮、機靈的意思,它形象地表現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深刻理解和愛戴。
3. 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里,對你是多么的依戀!(全篇都用第三人稱“她”,這里為什么改用第二人稱“你”?)
答案:一般的情況下,文章的人稱應前后一致。這里由于抒發感情的需要,變換人稱,表示感情激動到了極點,從而抒發了對蔡老師至今仍懷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稱,直接抒情,更加親切。
(四)寫作特點
1. 圍繞中心選材,詳略得當。
作者回憶了七件小事。即:假裝發怒、教跳舞、觀蜂品蜜、教讀詩、依戀老師、排解糾紛、夢中尋師。 這七件事的順序是,從課內到課外,從校內到校外,從平時到假期,全面展現蔡老師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更表現了學生對老師的愛。這七件小事,前五件略寫,后兩件詳寫。這樣安排,既使文章結構疏密相間,更表現出師生感情的步步加深。
2. 本文開頭,結尾簡潔明快又蘊含深情,首尾呼應。
線索 難忘——依戀——思念
我的老師
第八課 《十三歲的際遇》
(一)給帶點的字正音
qióng cháng yáng shù fù bìng xié chóu chàng guī
穹隆 徜 徉 束 縛 摒棄 擷取 惆 悵 玫瑰
xī diàn níng xù jū xì tián
犀利 沉淀 凝重 絮語 白駒 過隙 安恬
bèng qiáng lǔ jìn bǔ wéi mò
迸濺 檣 櫓 浸透 哺育 帆桅 驀然
(二)了解詞意
際遇:遭遇。(多指好的)
穹隆:指天空中間高,四周下垂的樣子。
驀然:不經意地,猛然。
白駒過隙:形容時間過得飛快,像小白馬在細小的縫隙前一閃而過。
徜徉:安閑自在地散步。
摒棄:拋棄,扔掉。
犀利:(武器,言語等)鋒利、銳利。
安恬:安詳恬靜。
擷取:摘下,取下。
惆悵:傷感,失意。
絮語:絮絮叨叨地說。
塵緣:泛指世俗的緣分。
茫然若失:心中感到空虛、無所知、好像失去了什么。
談笑風生:形容談話談得高興而有興趣。
紳士風度:指有教養的美好的舉止姿態。
一視同仁:同樣看待,不分厚薄。
(三)課文線索、結構、大意及作者簡介
《十三歲的際遇》
作者:田曉菲,素有才女神童之稱,五歲即會作詩。
1985年在天津十三中學念書時,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出過多部詩集、作品有《哈得遜河上的落日》。
本文寫于1987年10月,作者“北大”念書時,為紀念“北大”建校90周年而寫的。
本文以“我”在北大的見聞感受為明線,以北大的精神魅力為暗線,通過“我”在北大的成長經歷,表達了對北大深深的眷顧之情。體現了一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自由飛翔的奮發向上的追求精神。
全文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節)記敘了與北大的幾次緣份以及成為北大學生后兩年來的感受。
第二部分(6—12節)具體生動地回顧了在北大的兩年多姿多彩的讀書生活,抒發了對北大的深厚感情。
第三部分(13—17節)再次傾吐對北大那份血濃于水的親情,表現“我”要去創造,要做一只不系之舟去奮斗,去實現自己誓言的美好愿望。
組詞練習
辨析同音字
qū kè biàn shǔ
jìng lán xiáng
chóu fǔ héng
辨析形似字
咽
辨析多音字
盛 彈 差
奇 畜 仇
強 惡 省
折 攢 翹
釀 解 參
【模擬試題】
一. 根據注音,為下列詞語的空缺處選擇一個正確的漢字。
1. (huàn)散 a. 煥 b. 渙 c. 喚
2. 純 (cuì) a. 悴 b. 淬 c. 粹
3. 連 (zhuì) a. 綴 b. 輟 c. 掇
4. 心曠神 (yí) a. 飴 b. 貽 c. 怡
二. 選出不全是多音字的一項( )
a. 幾 弱 橫 難 b. 彈 重 盛 參
c. 惡 冠 調 數 d. 傳 朝 漲 縫
三. 選恰當的字組詞
(1)賺歉謙廉
道( ) ( )遜 ( )錢 ( )潔
(2)瑩螢熒營
軍( ) ( )火蟲 晶( ) ( )光屏
(3)幕暮墓慕
( )布 日( ) 羨( ) 墳( )
(4)籍藉
( )貫 狼( ) 枕( ) 書( )
四. 選擇正確讀音填入括號中
1. a. chā b. chà c. chāi d. cī
參差( ) 出差( ) 差異( )
差之毫厘( ) 差勁( ) 差錯( )
2. a. sān g b. sàng
治喪( ) 喪事( ) 喪氣( )
沮喪( ) 喪失( )
3. a. cháng b. chǎn g
場地( ) 場院( ) 打場( )
場所( ) 一場雨( )
4. a. hōn g b. hǒn g c. hòng
哄堂大笑( ) 起哄( ) 哄騙( )
哄抬( ) 一哄而散( )
五. 選出每個詞中都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a. 不記其數 甜言密語 任勞任怨
b. 勤勞儉樸 鬼鬼崇崇 戒驕戒燥
c. 談笑風聲 興興向榮 鋪張浪廢
d. 克苦鉆研 不共帶天 興高采烈
六. 填空題
1. 按照形聲字的構造方法,用同一個 和不同的形旁可以構成許多 。比如:驅、嶇、 等都念qū。
2. 漢字是由 、 、 、 、 、 筆畫構成的。有些字,
相近,差別很細微,如“己”“已”“巳”,差別就很小,我們稱這些字為 。
3. 還有些漢字,一個字不止一個讀音,不止一個意義,這類字叫 。
七. 閱讀練習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我父親那時候在軍閥部隊里,好幾年沒有回來,我跟母親非常牽掛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來,把兩個有象征記號的字條卷著埋在香爐里,然后磕了頭,抽出一個來卜問吉兇。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啰!”那時的我,真好像死了父親似的那么悲傷。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師是多么慈愛,多么公平,多么偉大的人啊。
1. 給下面帶點的字注音。
褪色( ) 焚香( ) 卜問吉兇( )
2. 用“/”線把這段話劃分三層,并寫出層意。
(1)
(2)
(3)
3. 本段文字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
4.“反對派”一詞引號的作用是( )
a. 表諷刺,否定 b. 特定稱謂 c. 直接引用的話
5.“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對這句理解正確的是( )
a. 這件事占據我的心靈的原因是當時小“反對派”們太欺負我了。
b. 這件事值得一提,因為這件事非常集中體現老師對我的理解、同情和鼓勵,我深深敬佩蔡老師。
c. 事件很小,提不提起這件事都無所謂。
d. 這件事雖小,意義卻深刻,充分體現了老師愛學生,學生敬老師這一中心,使“我”永遠不能忘懷。
試題答案
一.
1. b 2. c 3. a 4. c
二. a
三.
1. 歉;謙;賺;廉 2. 營;螢;瑩;熒 3. 幕;暮;慕;墓
4. 籍;藉;藉;籍
四.
1. d;c;a;b;b;a 2. a;a;b;b;b; 3. b;a;a;b;b
4. a;c;b;a;c
五. c
六.
1. 聲旁;同音字;軀 2. 點;橫;豎;撇;捺;提;形體;形似字 3. 多音字
七.
1. tuì;fén;bǔ
2. 有一件小事……心靈 / 我父親……“心清如水的學生”。/ 一個老師……偉大的人啊。
(1)有一件小事曾占據過“我”的心靈
(2)老師為我們排除糾紛。
(3)老師是慈愛、公平、偉大的人。
3. 記敘、議論、抒情
4. b
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