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垃圾桶教案(精選3篇)
幼兒園大班垃圾桶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讓小朋友們認識環境得重要性,讓小朋友有積極健康得心,來愛清潔,愛衛生,垃圾要扔垃圾桶。
2、讓小朋友們知道自己要學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一個愛勞動,文明的孩子。
3、嘗試用較完整的話來表達自己的意愿,并樂意大膽地進行交流。
4、遵守社會行為規則,不做“禁止”的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積極的心來熱愛我們得生活環境,不損壞環境,要愛惜環境。
難點:多重轉換,可能理解上有一點局限性。
活動準備:
準備與本課相關的圖片,準備一兩個小故事,與本課相關的。及繪制簡筆畫的用具。讓小朋友自己講述自己看到的損壞公共設施的人和事。
活動過程:
過程一:導入學習
1、老師展示準備的圖片,問小朋友發生了什么事情,然后,老師課堂作畫,一點一點的畫,畫一個人晚上在路上走,突然掉下了沒有蓋子的下水井里面。問小朋友它的蓋子哪去了,那個人真慘,然后舉例說說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公用事物,及地方,讓小朋友知道,那些事物和環境都是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方便的,所以讓小朋友要愛護公物,愛護環境,然后又引導說,現在就有一個垃圾桶在哭泣,讓小朋友猜猜它怎么了,引起本課學習。
過程二:課文理解和討論
1、老師引導小朋友理解本課,再問為什么會那樣,人們做了些什么?
2、再問小朋友在身邊的環境里有沒有破壞公共環境的情部?
3、請小朋友討論
過程三:老師給小朋友講公用設施,我們環境的重要性,如果都破壞了,那樣我們的生活又會是怎樣,讓小朋友反思學習,和總結。
過程四:課本相關游戲活動
老師和小朋友來演一個情景表演,然后請小朋友對情景中的人和事進行對錯的判斷。
過程五:清小朋友畫一幅美麗的環境圖
幼兒園大班垃圾桶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垃圾分類的的意義,知道垃圾分類給生活帶來的便利。
2、懂得用設計標志、宣傳冊等方式來提倡垃圾分類,萌發環保意識。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認識身邊的垃圾以及四色垃圾桶,了解垃圾的各種危害。
物質準備:PPT課件、圖畫紙、記號筆、話筒、記錄本若干。
活動過程:
1、謎語引入,激發幼兒興趣。
2、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知道垃圾分類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1)出示PPT圖片,認識四色垃圾桶。
小結:這是政府投放的四色垃圾桶,按照垃圾的特點分類,這些垃圾桶都為我們提供了許多便利。
(2)通過PPT圖片,了解垃圾分類為生活帶來的便利。
小結:紅色垃圾桶是裝對人體有害的垃圾,比如:電池、過期藥品、廢舊燈管等;藍色垃圾桶是可回收的垃圾,比如:塑料瓶、廢紙盒、螺絲鐵釘、玻璃瓶等;綠色垃圾桶是廚余垃圾,比如:剩菜、剩飯等;灰色垃圾桶是其它垃圾,除了紅色垃圾桶的有害垃圾和藍色的可回收垃圾以外的生活廢舊垃圾放灰色垃圾桶。它們雖然小小的,但為我們垃圾分類提供了許多的便利呢。
3、呈現人們亂扔垃圾的PPT圖片,引發幼兒討論并發表看法。
(2)觀察PPT圖片,分組討論,大膽發表看法。
小結:有些人們亂扔垃圾,沒有分類就直接將所有的垃圾隨意扔進一種顏色的垃圾桶;還有的人們雖然分類好了,但他們沒有仔細看垃圾桶的顏色就隨意塞進垃圾桶。
4、通過制作宣傳手冊、記錄等方法,提倡垃圾分類,并大膽表述。
(1)引導幼兒大膽表達保護四色垃圾桶的方法。
小結:可以回去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宣傳,讓家里也做四色垃圾桶,還可以創設一個四色垃圾桶微信群,如果看到哪里沒有分類,就請爸爸媽媽拍照下來,發到群里。
(2)分組操作,萌發幼兒垃圾分類。
①小記者采訪并做好記錄。
②用圖畫紙設計宣傳冊。
(3)分享交流、評價。
(4)展示志愿者PPT圖片,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社會公德心。
小結:有了大家的幫助,就可以減少許多不分類就亂扔的情況了。分好類、選對垃圾桶,文明扔垃圾人人夸。
5、活動結束:以"垃圾分類"兒歌結束活動。
小結:四色垃圾桶為我們環境帶走了許多污染,我們要好好愛惜它們,做一個文明的小公民。垃圾桶有四色,綠、藍、紅、灰都能干,綠色寶寶裝剩菜,藍色寶寶可回收,紅色寶寶能吃害,灰色寶寶剩下撿;請把垃圾分分類,垃圾寶寶各有家,千萬不要扔錯"家",不然城市多點害,所以大家動動手,多給垃圾分分類,要扔時候看看類,多給資源少點"壓",城市就會更美麗!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從身邊小事做起,回家呼吁爸爸媽媽一起垃圾分類。
2、美工區:將圖畫紙、水彩筆等投放美工區,繼續制作宣傳手冊。
兒歌:
垃圾桶有四色,綠、藍、紅、灰都能干;綠色寶寶裝剩菜,藍色寶寶可回收,紅色寶寶能吃害,灰色寶寶剩下撿;請把垃圾分分類,垃圾寶寶各有家,千萬不要扔錯"家",不然城市多點害;所以大家動動手,多給垃圾分分類,要扔時候看看類,多給資源少點"壓",城市就會更美麗!
幼兒園大班垃圾桶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討論,逐步了解故事中各形象之間的關系,理解兒童劇編排內容。
2.能積極參與活動,大膽嘗試創編角色及角色語言。
3.將愛護環境的好習慣延伸到生活中持續進行。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兒童劇中各形象之間的關系,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能注意把控兒童劇表演時的語言表達及情緒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垃圾分類的相關知識經驗、兒童劇角色的確定及角色的人物特點。
物質準備:
服裝道具(垃圾桶、垃圾種類、小男孩、及母親的服裝)、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一、引出主題,激發興趣。
師:上一次活動我們在兒童劇《垃圾桶有話說》活動中確定了6個相應的人物角色,今天我們一起編排起來吧!
二、幼兒自由分組,分配確定組內角色。
幼兒進行自由分組搭配,并分配組內成員的角色,確定角色人物關系。
師:現在,全班小朋友們開始分組,每組為6人(與兒童劇人物角色相等)。
三、幼兒自由練習編排試演,教師適時介入指導。
1.教師巡視幼兒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2.針對練習編排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討論。
如:垃圾桶被隨意亂扔垃圾時的語氣是快樂還是悲傷的?當大家正確投放時,垃圾桶的狀態語氣又是什么樣的?
四、分組展示成果,選出每組最佳表演者。
全體幼兒分組展示后,推選出每小組最佳角色表演者。
師:小朋友們,每組都進行了兒童劇《垃圾桶有話說》試演后,我們一起選出了大家心中最棒的那個表演者。
五、正式演出。
由各組最佳角色扮演者,進行重新正式表演,并為其他幼兒展示。
活動延伸:
1.兒童劇《垃圾桶有話說》的班級試演成功后面向年級及幼兒園全體師生進行展示。
2.家長開放日進行展示,呼吁垃圾分類進入我們日常生活。
3.社區及部隊大院進行公益展演,呼吁大家垃圾分類從自己做起。
活動總結:
此課時,孩子們自由選擇角色,并進行分組排練,過程中,我要尋找孩子對角色表達表現的發光點,以及在理解角色,表現角色的困難與不足。
在整個活動中明顯感覺到孩子們對于此節活動的興趣高漲,自己擬定的劇本與角色,從兒童劇開頭的生活化,到劇目矛盾的產生,孩子們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想法使活動順利的進行。他們巧妙的化解了很多人物交流上出現的問題,讓我對大班幼兒語言的發展有了很深的印象。我在這節活動中也有了很大的收獲,對于孩子們分組練習時,當孩子們發現問題尋求幫助時,我應該給予他們啟發,以便于他們有更好的語言發展空間。在今后的課程活動中,我將多啟發,多給予幼兒空間,相信孩子們,讓他們有足夠的主人翁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