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精選17篇)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
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2.能力目標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
3.參與節日游戲。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重點:了解人們過中秋節的各種方式,知道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活動難點:畫月餅活動準備白紙、彩筆若干,關于中秋節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
1.說說自己家的中秋節是怎樣度過的。
2.聽一聽神話故事《嫦娥奔月》。
二、中秋節的風俗
1.欣賞圖片了解中秋節。(與家人團圓,吃月餅等)
2.朗讀兒歌知道中秋節。
八月十五賞月節,擺上果餅來拜月。
八月十五團圓節,親人團聚像過年。
八月十五豐收節,敲鑼打鼓慶豐年。
八月十五中秋節,傳統節日記心間。
三、中秋節有關的歌曲。
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知道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是個團圓的日子。
四、中秋節繪畫每個幼兒畫出自己心目中最喜歡的月餅形狀,并裝飾。
活動小結
1.復習學習的兒歌,加深對中秋節的印象。
2.欣賞歌曲《中秋大團圓》。
教學意圖: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此次活動符合幼兒對傳統節日認知的需要,是兒童所熟悉、感興趣的',具有教育價值的。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更加透徹地了解了中秋節的來歷、傳說以及一些民間習俗、文化,讓幼兒進行直接體驗,促進幼兒的發展,體驗了活動的樂趣。
教學目標:
1、體驗節日的快樂氣氛,激發幼兒對民間節日的興趣。
2、講出自己的節日感受,提高口頭語言表達能力。
3、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加深對傳統文化的認識。
教學準備:
1、給幼兒講述《月亮變圓了》、《月亮姑娘做衣裳》等有關月亮變化的故事。
2、各種月餅和水果若干。
3、中秋節的錄像,(包括月亮的變化、人們的活動等。)
4、有關中秋節的民間故事磁帶及實物、圖片。
教學過程:
1、相互交流自己對中秋節的認識。
2、教師介紹節日的來歷和有關習俗。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賞月。這天夜晚,皓月當空,秋風送爽。辛勤勞作的人們,看著豐收在望的莊稼,心中充滿喜悅。
3、講述《嫦娥奔月》等傳說故事(可欣賞有關中秋節的錄像)。
4、師幼一起品嘗月餅、水果。
延伸活動:和父母一起觀察八月十五前后月亮的變化。
相關信息:
1、中秋節,是我國一個盛大的傳統節日,它代表著團圓、吉祥。人們賞月、吃月餅、走親訪友寄托著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這個時節,人們感受親情、釋放親情、增進親情;這個時節,人們盼望團圓、追求團圓、享受團圓……
2、中秋節是中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但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2
活動目標
1、知道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風俗
2、愿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交流講訴
3、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中秋的快樂
活動準備
中秋節手指游戲、故事《嫦娥奔月》
每個幼兒一塊月餅
活動過程
一、導入、手指游戲引發幼兒興趣
中秋中秋我來數
嫦娥兔子來跳舞
月兒圓、月餅大
團團圓圓笑開顏
二、提問
師:每年有一天月亮是最圓最亮的,你們知道是什么時候嗎?
小結: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月亮最圓最亮的時候,這一天叫做中秋節,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全家人都會團圓在一起,一起賞月、吃月餅。那小朋們知道中秋節怎么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三、播放動畫短片《嫦娥奔月》
通過欣賞故事《嫦娥奔月》,了解傳說中中秋節的來歷
四、品嘗月餅
1、中秋節我們要吃什么?
2、觀察盤中的月餅,并和同伴交流
師:盤子里的月餅是什么形狀的,聞起來感覺怎么樣?
3、觀察月餅的餡
觀察切開來的月餅,知道月餅的餡兒是各種各樣的
4、品嘗月餅,體驗與老師、同伴共同過中秋的快樂
五、分享自己吃過或者見過的月餅
師:你剛剛吃的是什么陷的月餅,你還見過哪些月餅,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吧!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3
目標
1、感受月亮的美,學習用明亮的顏色表現月亮。
2、了解中秋節是團聚的日子,想象和自己的家人歡度節日的情景。
準備
1、月亮的照片。
2、油畫棒、餐巾紙。
過程
一、欣賞討論
1、說說照片上的月亮為什么那么美,了解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圓最亮的一天。
2、說說中秋節想和誰一起去看月亮。
二、嘗試尋找:為炫彩棒找家人
1、小朋友的姓和爸爸的姓一樣(或者有的小朋友的姓和媽媽姓一樣),我們就是一個家,說說各自是誰家的孩子。
2、炫彩棒們也有家,找找它們名字里相同的字。
3、找出粉紅、橘紅、玫瑰紅等紅色一家,深藍、淡藍、湖藍等藍色一家等。
三、操作表現
1、用兩種或兩種以上同種色蠟筆來畫月亮、星星。
2、用手或餐巾紙讓月亮星星放光。
3、用勾線筆畫上自己和家人,并選擇全家最喜愛的顏色勾輪廓。
四、表達交流
1、交流全家一起過中秋的有趣經歷。
2、延伸活動:將作品拼成“中秋節的夜晚”布置環境。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4
活動目標:
1、感受節日的歡樂氣氛,和爸爸媽媽一起品嘗月餅,感受集體過節的快樂。
2、在父母的幫助下,利用瀏覽器瀏覽中秋節的信息,使用搜索引擎搜索中秋節的信息,進一步產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
3、學習用左右鍵控制游戲,喜歡電腦這種學習工具。
4、使父母認識到電腦不僅是孩子游戲的伙伴,也是孩子學習的伙伴,并可以通過因特網幫助孩子拓展獲得信息的渠道。活動準備:月餅、水果若干網絡教室。
活動過程:
一、活動引入(家長參與)
1、教師:各位家長大家好,感謝各位家長的參與。
我們今天的活動共有兩塊內容,首先我們邀請您和您的孩子一起到網上查找有關中秋節的資料,第二個活動是慶祝活動"歡度中秋"。
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我們班目前開展的主題活動是"歡度中秋",就孩子們收集到信息來看,大都是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口說的,也有一些有關中秋的圖片,內容不是很豐富。
我們覺得網絡是一個資源豐富的信息庫,所以邀請大家陪同我們的孩子一起到網上去看看各個地方是怎樣過中秋節的,也可以幫助孩子們向親戚朋友發送電子賀卡以示慶賀。
讓我們的孩子感受中國傳統佳節的樂趣。家長們可以用幫助孩子們打字、讀資料的方法想孩子們介紹,也可以根據孩子們想知道的信息有目的的去查找。
二、"歡度中秋"資料搜索
(以下由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
小朋友們,今天是八月十五中秋節,今天的月亮最最圓,今天我們邀請了小朋友的爸爸媽媽陪我們一起歡度中秋。
爸爸媽媽今天會幫助我們了解許多有關中秋節的知識,小朋友想知道中秋節的來歷或者古時候的人怎樣過中秋節的知識,月亮的大小變化、月亮的故事、月亮的古詩都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到網上去查,還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助我們向親戚、朋友送上中秋節的電子賀卡。
三、資料展示
教師利用液晶投影儀展示家長們搜索到的資料。教師展示老師搜索到的資料。
下面我們先一起來唱一首歌《爺爺為我打月餅》。
面讓我們一起來團團圓圓過中秋,品嘗月餅和水果,欣賞月景吧。播放名曲《二泉映月》
欣賞活動
活動中請幼兒講一個關于月亮的故事或念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的古詩。"神秘的月亮。"啟發幼兒講述節前、節后月亮的大小變化。
網絡游戲:嫦娥奔月
(用左右鍵控制嫦娥的移動去接住樹上掉下來的月餅,每接到10個月餅嫦娥就往上升一階,直到爬上月亮。如果不小心接到炸彈,嫦娥就要掉到地上,重新開始。)
射日賞月:傳說中月亮里有一只小兔子,它在干什么呢?森林里的小兔子想模仿月亮里的小兔子,它想的對不對呢?小兔子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5
活動目標
1.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相關的民間傳說。
2.愿意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驗分享的快樂。
重難點
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相關的民間傳說,知道吃月餅的意義。
活動準備
1.嫦娥奔月動畫短片
2.廣式月餅與蘇式月餅
3.中秋習俗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1、再過幾天,我們就要過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它叫“中秋節”。
2、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過中秋節是為了紀念誰呢?(嫦娥)
二、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1、你們想怎樣過中秋節呢?
2、看看人們中秋節這一天,都會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出示相關圖片(賞月、吃月餅、拜月亮、喝桂花酒等)
3、小結: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聞著桂花香,喝著桂花酒,還可以放煙花,玩花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
三、認識月餅,知道吃月餅的意義
1、你最近有沒有吃月餅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種月餅
2、觀察盤中的兩種月餅,說一說
a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b月餅是什么味道的?
c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d里面都會包些什么?
e它為什么要叫月餅呢?
f你喜歡吃哪一種?
3、毛毛的叫做蘇式月餅,光滑的叫做廣式月餅,又香又甜的月餅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里面會包上各種各樣的餡,“月餅”在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
四、品嘗月餅
我們一起來嘗一嘗美味的月餅吧。
五、欣賞嫦娥奔月動畫短片
活動反思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10元以內的人民幣,并學習錢幣的簡單換算。
2、培養錢幣換算能力。
3、知道節日時人們主要的慶祝活動。
4、簡單了解節日的來歷,知道其全稱、日期和意義。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數學圖卡組。
2、幼兒事先收集蔬菜、水果的圖片。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回憶并敘述買東西的經歷。
(1)教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去超市買過東西?
(2)教師:超市里的東西很多,不同種類的東西價格也不同,你都買過什么東西?知道是多少錢嘛?你是從哪里知道價格的?
2、親身體驗,情境游戲"超市購物"
(1)與幼兒一起運用事先收集好的蔬菜、水果圖片布置成超市的情景,并在每樣物品前放置價格標簽。
(2)幼兒進行游戲,自由購物,到柜臺前結賬。
(3)幼兒必須依據手中不同物品的不同價格,用對應的錢付款。
(4)完成購物后,請幼兒相互交流購物、付款的情形,以及自己的計算方法。
(5)可根據幼兒游戲情況增加游戲的難度,引導幼兒多買一種物品,提高幼兒的興趣。
3、操作幼兒用書,并完成練習。
教學反思:
中秋佳節是我們中國一個傳統的重大節日,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是孩子們觀賞月亮,品嘗月餅,學習分享的大好時機。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7
1、設計思路
仰望星空,高高在上的月亮是那么熟悉而陌生,是那么平常而神秘。她陪伴著代又代的孩子成長;她隱藏著無數秘密,總能引發孩子無盡的遐想和好奇。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都是中國人,怎樣讓孩子們了解
中國的傳統習俗呢?不如讓我們起過豐富的“中國節”吧!在節日里,我們將起聽聽看看、說說講講、玩玩嘗嘗……體驗次有趣的民俗文化、民族情感之旅。
“中秋節”是月亮的節日,所以相關活動安排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前后進行。
活動引發張予們探索月亮的興趣,以期待了解更多有關月亮的故事。
2、活動目標
(1)欣賞圖畫故事,體驗主人公和月亮之間的美好情誼
(2)知道月亮會變化,鼓勵幼兒大膽想象月亮不同的樣子
3、活動準備
密圖畫書《月亮朋友》、ppt課件
文字:中秋節
4、活動過程
(1)出示月亮,引發興趣
(出示文字:中秋節。)中秋節就要到了,人們在中秋節會做哪些事情呢?
小結:中秋節,人們會做許多和月亮有關系的事情,中秋節就是月亮的節日
(2)閱讀圖畫書,理解故事
①出示封面及第l、2頁:
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月亮朋友》)
猜猜故事發生在哪里?
這地方有哪些美麗的景色呢‘?
畫面里的房子和平時看到的房子樣嗎?你在哪里看到過這樣的房子和景色?
小結:故事發生在江南水鄉,那里有許多中國式的房子,有小河,還有小橋。
②出示第3~l0頁:
為什么說月亮是“我”的朋友?(出示ppt、講述故事)
“我”和月亮是朋友,月亮陪“我”做了哪些事情呢?
小結:月亮和“我”起高興、起憂愁,在朋友聚會的時候她總是陪“我”到最后,
她是“我”的好朋友!
③出示第11~22頁:
要離開家鄉了,月亮會離開“我”嗎?她會怎么做呢?
這樣的月亮,你愿意和她做朋友嗎?為什么呢?(幼兒講講喜歡月亮的理由。)
我們會和月亮走失嗎?怎樣才能找回月亮呢?
什么時候我們需要月亮指路呢?
小結:月亮總是在天上等著“我”,她為我們照亮前面的路,她還陪伴我們入睡…
她是我們所有人的好朋友。
你有朋友嗎?你們是怎么成為朋友的呢?
小結:是啊!喜歡和小朋友在起,愿意幫助人,能給大家帶來快樂的人定會有很
多朋友。
(3)認識月亮,大膽想象
月亮總在老地方等“我”,她的樣子是直不變的嗎?(引導幼兒說說月亮不的樣子。)
(出示ppt,根據幼兒的描述,點擊出現不同樣子的月亮。)當月亮圓圓的時候人們叫她“滿月”,滿月像什么呢?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8
班會形式:自由討論,娛樂參會人員:293班全體同學,班主任王金喜老師,特邀嘉賓解溫貞老師記錄人:孫慧杰開 場時光的車輪碾過一道痕跡,留下金秋的收獲。
今天,我們在這里激情歌唱,歌唱我們美好的未來。
今天,我們在這里盡情歡呼,歡呼我們學習的愉快。
今天,我們在這里誠摯祝福,獻上我們中秋的寄語。
中秋佳節,溫馨校園濃濃情。
中秋佳節,我們放飛心中的歌。
293班“中秋佳節”迎中秋主題目班會現在開始。
過 程中秋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南宋吳自牧《夢梁錄》中說:“此日恰秋之半,故稱之為‘中秋’。”按我國的傳統歷法,七、八、九三月為秋季,八月十五恰好在秋季正中間,這就是“中秋”的由來。
自由討論:
1、中秋有關的傳說:
李婉霖:《朱元璋與月餅起義》,中秋節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統治世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劉伯溫則將“八月十五夜起義”的信條藏入餅子里,到了起義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成功。
2、各地中秋的習俗與在家如何過中秋梁柱:從十歲開始就在外住校,只有06年在家過了一次中秋,和同學們一起過中秋其實比和一家人在起更熱鬧。小學一次,我們是在樓頂過的中秋,大家拿了一堆吃的,在樓頂上放聲高歌,還有絲絲涼風吹過,感覺很好,希望自己在高中的中秋節會更加深刻……薄釩:每逢中秋節,一家人必定回到故鄉,這便是中華傳統的影響。幾千年的滄海桑田,國人唯一不變的是對中華傳統思想的延續。
中秋夜晚,在四合院中央擺一張小園桌,呈上大如盤的月餅和村里人多少天來攢聚的瓜果,我們姐弟四人隨奶奶身后,朝著那輪皓潔的明月,虔誠的祈禱,懷著一顆圣潔的心,只為遠方的親人,寄托深深的祝福,人應有真情實感,純真才是美!祝愿今夜純真的中秋情結,能成為我們美好的永久回憶。
3、娛樂:小品《中秋孔雀飛》表演者:周楠、任潤雨、劉越等將嫦娥與后羿的傳說改編為搞笑版,現代化的故事,引發了全班同學的爆笑。
4、朗誦中秋節詩詞賈斐斐: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緊接著主持人領唱,全班同學合唱該詩詞。
邢校銘:呤詩 《嫦 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5、話劇《一切為了誰》表演者:黨舒偉、周楠等《一切為了誰》講的是一個盡職的老師,一個愛而不負責任的父親。其中有父親給兒子的這樣一封信:
孩子!
你我之間已有太多的隔閡,對不起,今年的生日我又無法陪你過了,倘若今日我留在家與你過生日,那學校那些學生該怎么辦?要知道,我身上有太多的責任,我不僅僅是一個父親更是一名教師。師者,育人也,一日為師,終生為父。他們每一個在我心中與你同樣重要,也許這就是教師。中秋佳節,你最起碼可以看到我,而那些無法回家的孩子們呢?他們看到的只有那輪孤單的明月,有的只是無盡的思念。我實在無法面對學生思家的那份黯然,那是一種揪心的痛。啊!孩子,原諒我,我不是一個好父親,對不起,但我必須要當一個好教師,為了不愧于良心,不愧于教師二字。生日快樂!
愛你而不負責任的父親隨著憂傷的音樂,和真情的演出。同學,老師們都流出了內心的淚,全體同學自發起立,(伴隨著《愛的翅膀》的背景音樂)向我們的老師深情鞠躬,齊聲高喊:“老師,您辛苦了。”隨后齊唱《愛的翅膀》,使班會達到了高潮。
我們的愛是你的翅膀,給你穿越風雨的力量你的微笑是我們的信仰,快樂憂傷有我們和你分享我們的愛是你的翅膀,給你穿越風雨的力量你的幸福是我們的愿望,一起打造一個屬于你的天堂6、老師“寄語”
解老師:看完你們的演出,我哭了,內心的淚止不住地往出流。確實讓人感動,你們真的長大了,如此團結的班級體我很愿意為你們做些什么,如果你們在生活,學習上遇到問題,都可以來找我幫忙,我不僅是你們的解老師,更是你們的解媽媽。
王老師:你們真的長大了,我很欣慰也很高興。希望同學們能繼續這樣團結,拼搏,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最后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7、同學們合唱《相親相愛的一家人》伴隨著音樂班會接近了尾聲結尾同學們的發言讓我們感受頗深,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們定會相處融洽,攜手共進,“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請讓我們珍惜難得的中秋月夜,“中秋情結”主題班會,到此結束,謝謝!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9
活動名稱:
快樂過中秋節(重點領域:社會)
活動目標:
1、認識傳統節日中秋節,知道其來歷及有關習俗、
2、體驗分享、合作的快樂、
3、能自信地在同伴面前大膽講述、表現
活動準備:
1、有關月亮的電子圖片、動畫、故事傳說、
2、活動前與幼兒一起布置活動室,懸掛月亮變化圖、
3、幼兒與老師一起準備:月餅、水果、賀卡等、
活動過程:
1、猜謎:"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有時像只圓盤,有時像把鐮刀、"請你猜猜是什么?
出示圖:月球(請點擊)講講月亮的變化、
2、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古時人們將一年分四個季節,八月正好是秋季中的一個月叫"仲月",八月十五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叫中秋節、這天晚上,月亮最圓最亮,人們吃果實賞月,也希望生活像月亮一樣圓圓滿滿、
師:中秋節還有很多美麗的傳說和故事,你們有誰了解的,請小朋友講一講、那你們接下來聽一聽老師講述有關中秋的故事3、欣賞:老師講中秋故事故事一:嫦娥奔月相傳,遠古有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射下九個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娶了一位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
一天,后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但是后羿不忍離開自己的妻子,就把藥交給嫦娥保管、有一個心術不正,名叫逢蒙的人聽說后,就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嫦娥、情急之下,嫦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離開羿,嫦娥便飛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一直住在月亮廣寒宮、
羿聽說嫦娥奔月之后,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就在后花園中擺上香案,放上嫦娥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
故事二《中秋節的起源》:
我們的祖先以種田為生、他們每天清早很早就要到田里工作,有時翻松泥土,有時灌溉農作物,有時要除蟲、施肥,真的很辛苦啊!一直忙到太陽下山,他們才能回家、
他們每年在春天播下種子,到了秋天便是收獲的好日子,大家都高興極了、一家大小分工合作,有的人到田里收割稻谷,有的人到果園摘水果,小孩子也會幫忙,把一束束的稻子搬回家,或者在樹下收拾大人摘下來的果子、
到了農歷八月十五,已是秋天了,秋高氣爽,晚上的月亮又大又圓,家家戶戶會在一起慶祝豐收、大家團聚在一起吃晚飯,飯后就在屋前擺放大桌子,上面放滿水果,聚在一起談天賞月,品嘗美食、后來,農歷八月十五日成為了中國人的重要節日,相傳這就是中秋節的起源、
至于吃月餅的習俗,傳說和蒙古人當了中國皇帝有關、那時蒙古人非常野蠻和殘暴,常常欺負老百姓,有時會強搶人們在路邊擺攤要賣的東西,不肯付錢,又隨便打人,老百姓的生活很苦!
于是,老百姓計劃在中秋節那天趕走蒙古人、為了要通知其他人一起行動,他們想出用餅來傳遞消息這個好方法、他們先在紙條上寫上"中秋節晚上趕走蒙古人",然后把紙條放在餅里,送到家家戶戶去、結果,大家在吃餅時都發現了紙條,于是便在中秋節這天合力趕走了蒙古人、從此以后,人們互相贈送月餅,便成為中秋節的習俗、
小結:現在你們聽了故事知道中秋節是怎么來的吧!接下來請你們說一說
4、人們怎樣過中秋、
(1)請小朋友說說你們在家里是怎樣和爸爸媽媽一起過中秋節的?
(2)那你們還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樣過中秋節的?相應資料:人們過中秋(請點擊5、吃月餅,共同分享快樂、
(1)師:你們知道人們用什么方式慶祝中秋節?我還知道,小朋友最愛吃月餅,今天大家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月餅,那就請你來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月餅吧、
(2)教師簡單小結,月餅的分類(請點擊)
(3)幼兒欣賞歌曲《爺爺為我打月餅》、樂曲《春江花月夜》(或看VCD),邊聽音樂邊分享月餅,體驗與同伴、老師一起過節的快樂、
6、延伸活動:
設計自制賀卡、
活動反思:
幼兒在體驗中加深對中秋節的認識,了解一些有關中秋節的基本知識,幼兒對此活動較感興趣,在活動中,發現我為幼兒提問的資源不夠豐富、如果課前我能準備月球儀或課件、這時就可以出示月球儀或課件,向幼兒展示并介紹有關月球表面的狀況以及宇航員登上月球的情況、激發幼兒探索月球乃至宇宙的欲望。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0
組織形式
親子活動
活動名稱
月兒圓,中秋樂
活動目的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意義,感受節日的氣氛。
2、體驗和同伴、家長一起表演、品嘗月餅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請每位幼兒帶一些月餅及其他食物。
2、 發邀請書,邀請家長參加活動。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師: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月餅和很多好吃的食品,還請來了自己的爸爸、媽媽,你知道今天是什么節日嗎?為什么在中秋節要吃月餅呢?引導幼兒自由談一談。
教師小結:中秋節是我們中國傳統的節日,在中秋節人們都會吃月餅,表示團團圓圓。
2、節目表演。
師:今天,我們的爸爸、媽媽都來到了幼兒園,和我們一起過中秋節,你們高興嗎?讓我們為他們表演一些節目吧!
幼兒個人、集體表演,鼓勵幼兒和爸爸、媽媽一起表演。
3、品嘗月餅。
大家一起品嘗月餅。鼓勵幼兒相互介紹月餅的形狀、味道等,并鼓勵他們相互贈送月餅。
活動反思
中秋節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為了使幼兒更好地感受節日的氣氛,我們特地邀請了各位家長一起參加活動。家長們為孩子準備了各種月餅和食品,并且都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去。通過本次活動,幼兒對中秋節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并且體驗到了和同伴、家長一起分享的快樂。
內容 評析陸海霞老師組織的小班道德啟蒙教育活動《月兒圓,中秋樂》
今天的活動,開展得很成功,幼兒和家長都很投入,而且家長的到會率也很高,只有個別家長沒有參加。
有個別幼兒不能較好地遵守規則,影響了整個活動的效果。應加強幼兒規則意識的培養。
整個活動的氣氛很活躍,只是幼兒表演的節目還可以更豐富一些,質量還可以更高一些。還可適當的玩一些游戲,增強活動的樂趣。
由于參加活動的人員較多,所以,應選擇更大的活動場所,以得到更好地效果。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1
活動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搜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發展性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和主體參與意識。
活動準備
學生:
1、課前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資料。
2、整理。
活動時間:
3周。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的準備
1、提出問題師談話導入:同學們,9月份有一個僅次于我國春節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對,9月22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圍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舉杯邀月,共享團圓,喜慶豐收,對這個富有濃濃人情味的節日,你喜歡嗎?(喜歡)但你們對中秋節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樣的體驗呢?面對“中秋節”這三個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中秋節人沒為什么這么重視?它蘊含著哪些內容?我想知道這一天吳剛和嫦娥也在飲酒慶團圓嗎?我想知道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我想知道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等。”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錢怎么樣?哪一種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餅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我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做。”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有哪些活動,哪些習俗?中秋節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別的民族過中秋節嗎?……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確定主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①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先將問題歸納匯總,再對某一個或某些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民主選出組長。
②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討論活動方案。
③班內交流活動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各組制定了活動方案。要研究的問題怎樣研究研究的成果人員的分工。
中秋節的來歷及傳說:
(1)、問老師、問父母。
(2)、閱圖書或上網查找。
(3)、將收集到的資料分類,集成小冊子《話中秋》。
(4)、辦《話中秋》手抄報。 (略)
月餅的種類和制作:
1、到商店去調查統計;
2、去食品廠或詢問他人,了解制作月餅的原料。
3、學習制作月餅。開一個月餅品嘗會。 (略)
中秋節習俗:
1、查資料。
2、收集有關圖片或實物;
3、向老人,詢問,調查家鄉中秋習俗,制作《中秋習俗》圖文集。 (略)
中秋頌:
1、查閱圖書或上網查詩文;
2、自由創作。集成《中秋詩文賞讀》小冊子。
(活動研究的問題,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組人員的分工均由學生自己來討論決定,而不是由教師思來代替,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無論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計劃性,防止活動的盲目性。)
第二階段:活動的實施
1、組長組織,自主實踐由于學校教師資源的限制,(教綜合實踐課的教師每周18節課),不能在課上親自帶領學生去實踐,所以,只能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雙休日,小組自己組織活動,并每個同學一封《致家長一封信》帶給家長,闡述了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
2、匯報交流,教師指導在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老師利用課上時間,根據小組分工,先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組織各小組班內交流,匯報本組實踐活動的進展情況,活動做法,取得的成績;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不能解決等。通過匯報,同學之間互相出主意想辦法,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指導。
①探究“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小組匯報。
②探究“月餅的種類和制作”小組匯報
3、各小組興致勃勃地匯報著下一步的打算。可見同學們的活動熱情非常高。(引導學生匯報下一步活動的打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保持學生的活動興趣。得以下一步活動的延續,保持活動過程的持續性。)師:下一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第三階段交流成果,活動反思階段我們準備在中秋節前夕,課上展示交流活動成果,我相信:一本本精致的小冊子,一張張圖文并茂的手抄報會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一塊塊各式各樣各種。種類的月餅會擺在同學們的桌上供大家品嘗;一首首《頌中秋》的詩歌,會在教室里回蕩。一幅幅中秋習俗圖片,會使同學們大開眼界;一篇篇實踐活動的感受,會給同學們以啟迪;……
(通過活動總結交流活動成果,使孩子們在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品嘗著活動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時,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同時培養孩子們自我反思的能力。)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2
《中秋月兒圓》
主題說明及活動目的: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淀型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我們今天的許多傳統節日與習俗,都是傳統文化的凝結,都有著特定的思想內涵。“情滿中秋”的實踐活動,就是結合中秋佳節的到來,為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與創新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而設計的。
活動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搜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發展性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 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和主體參與意識。
活動準備
學生:1、課前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資料。
2、整理。
活動時間:3周。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的準備
1、提出問題師談話導入:同學們,9月份有一個僅次于我國春節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對, 9月22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圍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舉杯邀月,共享團圓,喜慶豐收,對這個富有濃濃人情味的節日,你喜歡嗎?(喜歡)但你們對中秋節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樣的體驗呢?面對“中秋節”這三個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中秋節人沒為什么這么重視?它蘊含著哪些內容?我想知道這一天吳剛和嫦娥也在飲酒慶團圓嗎?我想知道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我想知道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等。”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錢怎么樣?哪一種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餅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我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做。”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有哪些活動,哪些習俗?中秋節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別的民族過中秋節嗎?……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 確定主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① 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先將問題歸納匯總,再對某一個或某些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民主選出組長。
② 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討論活動方案。
③ 班內交流活動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各組制定了活動方案。 要研究的問題 怎樣研究 研究的成果人員的分工中秋節的來歷及傳說 (1)、 問老師、問父母。(2)、 閱圖書或上網查找。 (3)、 將收集到的資料分類,集成小冊子《話中秋》。(4)、 辦《話中秋》手抄報。 (略)
月餅的種類和制作 1、 到商店去調查統計; 2、 去食品廠或詢問他人,了解制作月餅的原料。 3、 學習制作月餅。 開一個月餅品嘗會。 (略) 中秋節習俗 1、 查資料。 2、 收集有關圖片或實物; 3、 向老人,詢問,調查家鄉中秋習俗, 制作《中秋習俗》圖文集。 (略) 中秋頌 1、 查閱圖書或上網查詩文; 2、 自由創作。 集成《中秋詩文賞讀》小冊子。
(活動研究的問題,研究方法、研究的成果、小組人員的分工均由學生自己來討論決定,而不是由教師思來代替,教師只是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充分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到,無論干什么事都要有一定的計劃性,防止活動的盲目性。)
第二階段:活動的實施
1、組長組織,自主實踐由于學校教師資源的限制,(教綜合實踐課的教師每周18節課),不能在課上親自帶領學生去實踐,所以,只能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和雙休日,小組自己組織活動,并每個同學一封《致家長一封信》帶給家長,闡述了學生參加綜合實踐活動的意義……希望得到家長的支持。
2、匯報交流,教師指導在學生自主實踐活動的基礎上,老師利用課上時間,根據小組分工,先小組內交流,然后教師組織各小組班內交流,匯報本組實踐活動的進展情況,活動做法,取得的成績;活動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不能解決等。通過匯報,同學之間互相出主意想辦法,教師不失時機地加以指導。
①探究“中秋節的來歷和傳說”小組匯報.
②探究“月餅的種類和制作”小組匯報
3、各小組興致勃勃地匯報著下一步的打算。可見同學們的活動熱情非常高。(引導學生匯報下一步活動的打算,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保持學生的活動興趣。得以下一步活動的延續,保持活動過程的持續性。)師:下一節課我們繼續交流。
第三階段交流成果,活動反思階段我們準備在中秋節前夕,課上展示交流活動成果,我相信:一本本精致的小冊子,一張張圖文并茂的手抄報會展現在同學們面前;一塊塊各式各樣各種種類的月餅會擺在同學們的桌上供大家品嘗;一首首《頌中秋》的詩歌,會在教室里回蕩。一幅幅中秋習俗圖片,會使同學們大開眼界;一篇篇實踐活動的感受,會給同學們以啟迪;……
(通過活動總結交流活動成果,使孩子們在反思自己的活動過程,品嘗著活動中的酸甜苦辣的同時,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同時培養孩子們自我反思的能力。)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3
活動目標
1、喜歡民族節日,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相關的民間傳說。
2、愿意表達自己的發現與感受。
3、知道吃月餅的意義,體驗分享的快樂。
重難點
了解簡單的節日風俗和相關的民間傳說,知道吃月餅的意義。
活動準備
1、嫦娥奔月動畫短片
2、廣式月餅與蘇式月餅
3、中秋習俗圖片
活動過程
一、通過故事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1、再過幾天,我們就要過一個很重要的節日,它叫“中秋節”。
2、教師講述《嫦娥奔月》的故事。
過中秋節是為了紀念誰呢?(嫦娥)
二、了解人們在中秋節的活動
1、你們想怎樣過中秋節呢?
2、看看人們中秋節這一天,都會做些什么有趣的事呢,出示相關圖片(賞月、吃月餅、拜月亮、喝桂花酒等)
3、小結:中秋節的晚上月亮特別圓、特別亮。圓圓的月亮掛在天上,一家人一邊看月亮,一邊吃月餅,聞著桂花香,喝著桂花酒,還可以放煙花,玩花燈,一家人團團圓圓,真快樂,所以中秋節又叫做團圓節。
三、認識月餅,知道吃月餅的意義
1、你最近有沒有吃月餅呢?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兩種月餅
2、觀察盤中的兩種月餅,說一說
a它們有什么不一樣?
b月餅是什么味道的?
c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d里面都會包些什么?
e它為什么要叫月餅呢?
f你喜歡吃哪一種?
3、毛毛的叫做蘇式月餅,光滑的叫做廣式月餅,又香又甜的月餅被人們做成圓圓的,就像中秋節的月亮一樣,里面會包上各種各樣的餡,“月餅”在古代也被人們叫做“團圓餅”。
四、品嘗月餅
我們一起來嘗一嘗美味的月餅吧。
五、欣賞嫦娥奔月動畫短片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4
主題說明及活動目的: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淀型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我們今天的許多傳統節日與習俗,都是傳統文化的凝結,都有著特定的思想內涵。“情滿中秋”的實踐活動,就是結合中秋佳節的到來,為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與創新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而設計的。
活動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搜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發展性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和主體參與意識。
活動準備
學生:
1、課前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資料。
2、整理。
活動時間:3周。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的準備
1、提出問題師談話導入:同學們,9月份有一個僅次于我國春節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對,9月22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圍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舉杯邀月,共享團圓,喜慶豐收,對這個富有濃濃人情味的`節日,你喜歡嗎?(喜歡)但你們對中秋節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樣的體驗呢?面對“中秋節”這三個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中秋節人沒為什么這么重視?它蘊含著哪些內容?我想知道這一天吳剛和嫦娥也在飲酒慶團圓嗎?我想知道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我想知道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等。”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錢怎么樣?哪一種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餅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我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做。”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有哪些活動,哪些習俗?中秋節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別的民族過中秋節嗎?……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確定主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①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先將問題歸納匯總,再對某一個或某些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民主選出組長。
②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討論活動方案。
③班內交流活動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各組制定了活動方案。要研究的問題怎樣研究研究的成果人員的分工中秋節的來歷及傳說
(1)、問老師、問父母。
(2)、閱圖書或上網查找。
(3)、將收集到的資料分類,集成小冊子《話中秋》。
(4)、辦《話中秋》手抄報。(略)
月餅的種類和制作
1、到商店去調查統計;
2、去食品廠或詢問他人,了解制作月餅的原料。
3、學習制作月餅。開一個月餅品嘗會。(略)
中秋節習俗
1、查資料。
2、收集有關圖片或實物;
3、向老人,詢問,調查家鄉中秋習俗,制作《中秋習俗》圖文集。(略)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5
活動主題:
中秋節
主題來源:
"中秋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佳節之一,每當"中秋節"來臨之前,商場里的月餅、燈籠琳瑯滿目,孩子們對此變化也有所察覺,也有孩子會帶燈籠來園玩,日常交談中也開始涉及到"中秋節"的話題,為此,老師引導孩子開始了這一佳節的主題活動。
主題目標:
1、知道陰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的習俗,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
2、了解中秋節人們的活動,通過品嘗月餅、觀賞月亮、學習歌曲、欣賞中國結等活動來體驗節日的快樂,感受中國人的文化習俗。
3、樂意參與活動,愿意美術、舞蹈等藝術形式來感受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
4、通過觀察、動手操做、品嘗月餅活動,體驗在集體活動中交往、合作、分享的快樂。
主題預知思考網絡:
1、查一查,聽一聽:
來歷——中秋節、團圓節、豐收節;習俗——各地習俗(如:北京地區"送兔爺")
2、做一做,看一看:制作月餅;裝飾"月亮";制作"月亮";給親人祝福
3、嘗一嘗,說一說:
品嘗月餅——種類、味道、制作(外形、材料);茶——茶文化(來源、茶道)、種類(名稱、顏色、外形)、作用——(保健、治療、休閑、工業)、參觀茶葉店
4、講一講,唱一唱:
中秋節的祝福、中秋節的古詩、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節的音樂、賞月(月亮的秘密、月亮是什么樣子的?——月圓、月缺)
環境創設:
1、主題墻飾:
收集圖片、幼兒作品布置"各種各樣的月餅"、"月亮的變化"、"不同的茶具"、"各種各樣的茶"、"茶道表演"等主題墻飾。
2、各活動區:
美工區:提供各種材質的紙、模具、牙簽及各種基本材料等讓幼兒進行"裝飾月亮、茶壺"、"制作月餅、茶具"等活動。
閱讀區:收集相關的圖書、圖片、廣告畫資料,供幼兒閱讀與講述。
益智區:各種月餅及月餅盒實物、各種茶葉實物、多種塑料刀叉等,可引導幼兒進行"茶的作用、形狀"分類統計;觀察茶葉在水中的變化過程等。
角色區:收集各種茶具、茶葉、月餅盒等實物進行扮演。
家長工作:
1、與孩子一起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講講一些相關的傳說;在過程中可與孩子介紹中國其他的傳統節日。
2、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種各樣的茶葉、茶具的實物及圖片,從中了解相關的知識。
3、協助孩子一起完成主題活動中相關的調查表,帶孩子觀看或學習茶道表演藝術。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6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中秋節的來歷與習俗,感受與教師、家長、同伴共同慶祝佳節的快樂,萌發愛老師、父母、同伴的情感。
2、樂于交往與分享,能積極、主動、大膽地表達與表現。
3、體驗節日的快樂氛圍。
4、體驗人們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
活動準備:
1、知識準備:請家長幫助幼兒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共同收集有關資料。開展觀察月亮變化的記錄活動。
2、物質準備:與幼兒共同制定慶祝中秋節親子活動的計劃、確定布置方案后,共同準備布置活動會場所需要的材料,月餅及分享食物等。活動前幼兒通過張貼海報、制作邀請函的形式,邀請父母來園參加慶祝活動。
活動過程:
1、慶典活動(幼兒主持活動):
(1)、幼兒交流觀察月亮邊哈的情況,進一步感知月亮變化的奧秘。
(2)、請家長介紹中秋節的來歷。
(3)、開展親子活動:師、幼、家長共同表演自己編排的節目。
2、團團圓圓過中秋,賞月、分享活動。
1、結束:舉辦化裝舞會。(扮演自己喜歡的形象并跳邀請舞)
教學反思:
在課后我覺得我們學到的知識還是在社會領域的內容比較多,整體感覺幼兒對故事的內容并不是很感興趣,但還是算接近目標了吧。
中班《中秋月兒圓》教案范文 篇17
主題說明及活動目的:
中華民族有著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它作為一種積淀型文化,長期以來,形成了一種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民族精神。我們今天的許多傳統節日與習俗,都是傳統文化的凝結,都有著特定的思想內涵。“情滿中秋”的實踐活動,就是結合中秋佳節的到來,為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繼承和創新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民族精神與創新精神,培養愛國主義情感而設計的。
活動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情的熏陶。
2、鼓勵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搜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發展性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愛國主義情感。
2.培養小組合作意識和主體參與意識。
活動準備
學生:
1、課前查閱有關中秋節的資料,了解中秋節的一些傳說、詩詞歌賦、中秋習俗等資料。
2、整理。
活動時間:3周。
活動過程:
第一階段活動的準備
1、提出問題師談話導入:同學們,9月份有一個僅次于我國春節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么節日嗎?(中秋節)對,9月22日是八月十五中秋節,這一天家家戶戶圍坐在明亮的月光下,舉杯邀月,共享團圓,喜慶豐收,對這個富有濃濃人情味的節日,你喜歡嗎?(喜歡)但你們對中秋節有哪些了解?又有怎樣的體驗呢?面對“中秋節”這三個字,你想知道些什么呢?生:我想知道中秋節人沒為什么這么重視?它蘊含著哪些內容?我想知道這一天吳剛和嫦娥也在飲酒慶團圓嗎?我想知道為什么中秋節要吃月餅?我想知道一些關于中秋節的傳說、故事等。”我想知道現在有多少種月餅?他們的價錢怎么樣?哪一種最好吃?”我想知道月餅到底是怎樣做出來的?我還想自己動手做一做。”我們家鄉的中秋節有哪些活動,哪些習俗?中秋節只是漢族的節日嗎?別的'民族過中秋節嗎?……
(從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和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引導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和積極性。)
2、確定主題,分組制定活動計劃
①在學生提出問題的基礎上,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先將問題歸納匯總,再對某一個或某些問題感興趣的學生分成小組,民主選出組長。
②組長負責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討論活動方案。
③班內交流活動方案。在老師的指導下,各組制定了活動方案。要研究的問題怎樣研究研究的成果人員的分工中秋節的來歷及傳說(1)、問老師、問父母。
(2)、閱圖書或上網查找。
(3)、將收集到的資料分類,集成小冊子《話中秋》。
(4)、辦《話中秋》手抄報。(略)
月餅的種類和制作
1、到商店去調查統計;
2、去食品廠或詢問他人,了解制作月餅的原料。
3、學習制作月餅。開一個月餅品嘗會。(略)
中秋節習俗
1、查資料。
2、收集有關圖片或實物;
3、向老人,詢問,調查家鄉中秋習俗,制作《中秋習俗》圖文集。(略)
中秋頌
1、查閱圖書或上網查詩文;
2、自由創作。集成《中秋詩文賞讀》小冊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