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船》語言教案(精選15篇)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1
設計意圖
《月亮船》是大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第一幼兒教育第一范文網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了解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了解我國的這四個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準備
1、幼兒圖畫書《月亮船》;2、哭泣的蒲公英圖片一張;3、四個世界之最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蒲公英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他怎么了?蒲公英為什么哭呢?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猜測。
2、那讓我們一起聽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問題:蒲公英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兒回答后教師歸納,然后集體學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上的海洋,那兒有的山,那兒有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
3、仙女告訴蒲公英什么了?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世界上的海洋是太平洋,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的廣場是*廣場,最長的城墻是長城。(教師相應貼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圖片)。
4、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鼓勵幼兒跟學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部分,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三、感受祖國真偉大
1、問題: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呢?(中國)
2、我們的祖國出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
幼兒自由發言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師把幼兒圖畫書《月亮船》分給幼兒,幼兒看著書本,跟著故事錄音學講故事。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4
一、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5、活動延伸。
1)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提問: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紹嗎?
《月亮船》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活動準備:
1、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5、活動延伸。
1)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提問: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紹嗎?
四、《月亮船》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6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著名且有特點的文明建筑,通過活動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同時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活動延伸:
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活動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點:
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
活動難點:
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月亮船》、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1)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2)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誰在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1)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呢?”
3、閱讀理解內容:
(1)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1)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2)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3)師幼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8
設計意圖:《月亮船》是大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的山、最長的長城、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教案來源:屈老師教案網)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的山、最長的墻、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月亮船》,初步了解與中國有關的一些地理知識。
2.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通過故事《月亮船》初步了解與中國有關的一些地理知識,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課件《月亮船》
教學過程:
一.欣賞故事《月亮船》
1、如果你迷路了,你會怎么辦呢?
2、有朵蒲公英迷路了,它會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3、師播放課件【第一段】。
教師:蒲公英為什么哭?蒲公英對仙女是怎么說的?
4、可點擊【問題一】中的卡通"蒲公英"按鈕和【問題二】中的卡通"仙女"按鈕幫助幼兒熟悉故事。
5、播放課件【第二段】。
教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6、可點擊按鈕:【問題三】、【問題四】、【問題五】、【問題六】,通過卡通仙女的解說來印證幼兒的答案。
7、總結: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長城。
8、一起聽完整故事《月亮船》,幼兒跟說故事。
[說明:通過故事的欣賞了解到中國的之最,了解中國的一些地理知識。]
二.說一說:祖國真美麗
1、師: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呀?(中國)
2、教師:我們的祖國除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 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幼兒自由發言。
3、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明:回憶去過的一些中國美麗的地方,感受大中國的美麗風景。]
三.畫一畫:我的家鄉
教師:蒲公英想請小朋友幫忙把自己的家鄉畫成一幅畫送給月亮船上的仙女,我們下次一起把你認為家鄉最美的風景畫下來吧。
[說明:把幼兒認為家鄉最美的風景畫下來并展示出來,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延伸活動:
把幼兒的畫展覽在展板上,請幼兒相互欣賞,相互介紹:我畫的家鄉
評課:
孫婷說;“《月亮船》其活動目標: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通過多媒體觀看,幼兒很快就了解了。”
鐘玉珍說:“我看到了月亮上坐著一個小仙女、小精靈還有一只可愛的小白兔,我看到了一座山,,我看到了天安門,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這一環節如果能做成課件那就更好了。
黃衛文說: “播放‘太平洋’‘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圖片時,如果能有不同方位的圖片那就更完整了。”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10
設計意圖: 月亮船這個故事,采用童話形式,講述了蒲公英乘坐月亮船俯瞰祖國大地的故事,語言親切、自然,想像生動形象,孩子們聽來,很容易進入故事情境,仿佛也坐上仙女的月亮船去遨游了在故事中,作者借仙女之口,簡單介紹了祖國領土之內有世界上最遼闊的海洋、最高大的山脈、最雄偉的城墻、最寬闊的廣場通過這樣的描述,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想象中,了解到了祖國是多么偉大,并為此產生無比驕傲和自豪的思想感情。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活動重難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
活動準備:教學掛圖,故事磁帶。
活動過程 設計意圖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聽“劃船”的音樂做律動。
2.師:小朋友們,你們坐過船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艘小
船,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一艘什么船?
3.出示月亮船的圖,導入故事的名稱。
師:嗯,這是一艘月亮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二、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幼兒傾聽完整故事。提問: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教師講述故事第一段。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她睜眼看到了什么?
3.討論:故事中的“陌生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4.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5.蒲公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對她說的?
6..教師講述故事第二段并演示教具。聽完后讓幼兒來搶答: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
7.再次完整傾聽故事,幼兒可以跟著一起講。
三、我們的家叫中國
1.蒲公英住在長城下,它的家叫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會想蒲公英一樣介紹自己的家嗎?
2.你會想蒲公英一樣介紹自己的家嗎?請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說說祖國的秀麗河山。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活動延伸:
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提問: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紹嗎?
活動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了解故事情節,學習故事中的詞匯,用句式那兒有…那兒有…那兒有…大膽講述自己和蒲公英所見的海南的美麗山河。
2、感受家鄉海南的美麗和美好,愛家鄉,愛海南。
二、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實物小圖:月亮船、仙女、小兔。
3.故事磁帶。
4.幼兒用書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學習運用恰當的詞組、句式講述故事和海南的美景。
2.指導要點:通過聽錄音故事、教具演示等方式幫助幼兒了解故事情節,學習詞組和句式。
四、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教師帶幼兒做劃小船動作進活動室,根據劃船動作引入故事《月亮船》。
2.幼兒完整聽一遍錄音故事,了解故事情節,感受故事中描述美麗景色的詞匯和句式。
提問: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最后是誰幫她找到了家?月亮仙女在幫助她找家的過程中看到了什么美景?她的家在哪里?
3.教師演示教具分段講述故事,幫助幼兒學習用故事中的詞匯和句式大膽講述。
(1)教師演示教具講述第一段故事提問: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她睜開眼看到了什么?("陌生的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2)教師繼續演示教具講述第二段故事提問:
月亮仙女帶它飄呀飄,蒲公英看見了哪里?(亞龍灣)讓幼兒說說亞龍灣的美景(藍藍的大海、潔白的沙灘)及海南其它的美麗海灣。(引發幼兒經驗講述)蒲公英又看到了什么?(清清的河流,密密的雨林)仙女告訴它那里是什么地方?(萬泉河、尖峰嶺森林公園)蒲公英的家在哪? (五指山下的一棵椰樹旁)
4.幼兒閱讀故事。
(1)幼兒閱讀圖畫故事書,進一步理解故事內涵、內化所學詞組和句式。
(2)討論交流:蒲公英的家在五指山,你們的家在哪兒呢?你們喜歡它嗎?為什么?培養幼兒愛家鄉、愛海南的情感。
5.說一說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用恰當的詞匯和句式描述自己熟悉的其它的海南美景。
五、評價要素是否能積極、大膽地按要求講述故事和描述美景。
六、 活動建議在日常語言交流、講述中運用所學的詞組和句式。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學習講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重點:
學習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教學難點:
領略祖國秀麗山河,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教學思路:
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注意力容易轉移等年齡特點,將教學貫穿于游戲中,目標定位準確,教具形象直觀,難易層層遞進。
教學方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要以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外,還主要采用了游戲法、觀察法、啟發式提問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
教學手段:
根據孩子好奇心強、注意力容易轉移的特點,把故事《月亮船》用能制作出動畫、聲音效果的Flash軟件,以圖、文、聲、像等方式結合起來制作成課件,以輔助教學,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月亮船》;
2、故事磁帶;
3、入、退場音樂;
4、活動材料幼兒人手一份。
教學步驟:
一、開始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進入活動室。
師:(隨音樂做劃小船的動作進入活動室)剛才,小朋友劃著自己的小船來到了活動室,老師這兒也有一條船,它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
二、基本部分:傾聽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學習講述故事。
㈠播放故事磁帶,讓幼兒完整傾聽故事一遍。
傾聽后問:
★故事的題目叫什么?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㈡通過多媒體課件分段學習故事。
⑴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一段故事。
學習后問: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她睜開眼看到了什么?
★討論:故事中說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樣對她說的?
⑵播放多媒體課件,學習第二段故事。
學習后請幼兒搶答: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世界上最高的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㈢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隨背景音樂完整講述故事。
㈣學習講述故事。
請幼兒翻開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㈤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問:蒲公英的家在中國,你們的家在哪兒呢?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你們喜歡她嗎?(教師引導幼兒從名勝古跡和其發展變化來自由結伴討論,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結束部分:以舞蹈“劃小船”離開活動室
師: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附: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風吹到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
風停了,蒲公英睜開眼睛一看,啊!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樹,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說:“別哭,別哭,聽我唱歌。”蒲公英說:“不,我不聽,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像只彎彎的小船。船上有個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傷心地哭,便問:“可憐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說:“我迷路了,我要回家。”仙女和氣地問:“你的家在哪兒?”蒲公英說:“媽媽告訴我,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仙女微笑著說:“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著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呀,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訴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見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訴他,那是喜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現了一片光芒。月亮船來到了萬里長城,蒲公英激動地喊了起來:“停一停,停一停,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長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說:“再見,仙女。”“再見,孩子記住你的家叫中國……”仙女說著,駕著月亮船走了。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14
設計意圖:
在建構主題《中國娃》中,我們讓孩子從古代的四大發明到現代的火箭衛星,從有趣的漢字、京劇臉譜到多民族的大中國進行了學習了解。為了讓孩子更加領略祖國山河的秀麗,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所以我設計了本節活動。
一、活動內容:
大班語言社會活動——月亮船。
二、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大的海洋、最大的廣場和最長的長城。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三、活動準備:
“劃小船”音樂月亮船圖片。
《月亮船》故事課件我愛家鄉新密短片。
“大中國”歌曲幼兒課前會唱“大中國”歌曲。
四、活動過程:
1、幼兒做著劃小船的動作進活動室。
2、出示月亮船的圖物,引出故事主題。
3、教師一邊演示課件,一邊講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都有誰?故事發生什么事?
4、教師分段演示、講述課件,引導提問、模仿表演。
一段:從開始——蒲公英沿著兔子的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提問: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么?什么是“陌生”呢?
蒲公英迷路了,它出現了什么表情?
誰來到了蒲公英身邊,它們是怎樣對話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演)
最后誰來幫助了蒲公英?它們又是怎樣對話的?(教師引導幼兒模仿表演)
最后蒲公英上月亮船沒有?它是怎樣上去的?
二段:月亮船在云海里飄呀飄——結尾。
提問: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看到了世界上最長的城墻,仙女告訴它那叫什么?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仙女告訴蒲公英它的家叫什么?
5、教師自然過渡提問:蒲公英的家鄉在中國,我們的家鄉在哪里呢?你們喜歡她嗎?請小朋友互相說說我們的家鄉新密都有什么?(幼兒討論后提問)
6、幼兒欣賞短篇:我愛家鄉新密。
7、教師小結:教育幼兒熱愛我們的祖國,熱愛我們的家鄉。
8、師生共唱“大中國”結束。
《月亮船》語言教案 篇15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月亮船》、音樂《劃船》。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活動反思:
《月亮船》是大班語言活動,但其中卻蘊含著科學知識,為了讓孩子們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上網找了很多的有關圖片和地圖,因為這些都是比較抽象及難理解的,這里的孩子外出的機會也很少,對一些理解只停留在附近的一些所熟知的地貌上。此次活動來自生活,又能夠增長幼兒的知識。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