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故事《月亮船》(精選17篇)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二、活動準備:
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三、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里,你會看到什么”?
2、初步傾聽,了解內容。
a、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b、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么?故事里有誰?你聽了有什么感受?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第一段落為蒲公英迷路。“蒲公英為什么會到很遠的地方?它遇到了誰?”
第二段為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誰來幫助蒲公英?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
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仙女帶著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a、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
b、挖掘作品的內涵,并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為什么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著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為什么”?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2
教學名稱:語言活動《月亮船》
教學目標: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最大的廣場。
2、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
教學準備:ppt、
教學過程:
——欣賞歌曲《小小的船》后,提問:我在小小的船里坐?是坐的什么船呀?
------月亮船將帶我們駛進一個好聽的故事里,出示ppt1:教師講故事第一段;看圖,你是蒲公英,你看到什么環境?教師小結
------ppt2、你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你是什么心情或是什么表情?(讓幼兒說說或做動作)遇到困難的時候,最需要人的幫助,蒲公英也是這樣想的,誰來幫助他呢?請幼兒回答后并學說故事中的對話。你是螳螂,蟋蟀你會怎么樣幫助蒲公英?(分個提問)教師小結.
------蒲公英不想聽螳螂、蟋蟀唱歌,就是想快快回家,這時的蒲公英是什么心情呢?(傷心的哭)
------ppt3、天黑了,誰出現了,?仙女看見蒲公英在哭、仙女問、蒲公英回答,一問一答學說故事中對話。仙女很想幫助蒲公英找到家,仙女會怎樣問蒲公英呢?蒲公英怎樣介紹她家的地址的?(當幼兒回答不上來時,教師啟發幼兒,你怎樣幫助小班小朋友找到班級的?)
------ppt4、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發生變化了嗎?(引導幼兒完整講述:小白兔把尾巴伸出船外,尾巴越變越長,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著小兔尾巴,爬上了月亮船。
-------教師講故事最后一段,一一出示畫面詳細講解。
提問:故事的名字?故事里面都有誰?這個故事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教師有感情地配音樂講故事一遍。提問:蒲公英的家在哪?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要求培養并糾正幼兒完整回答問題)
-------教師總結: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的家在哪?小朋友通過聽故事了解世界上有最大的海洋是——?、最高的山是——?、最大的廣場是——?,也讓小朋友懂得遇到困難會有好心人來幫助你,同事別人有困難,我們也會幫助有困難的人,這就是互相幫助。好了,小朋友,我們一起坐上月亮船出去玩玩吧。(幼兒搭肩劃船走出活動室)。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提示仿編兒歌。
3、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幼兒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難點:認識月亮,知道月亮的樣子,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形態。
活動準備
1、一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的圖片。
2、自制的大月亮道具一個。(可以坐下一個人)
3、輕音樂、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自制的月亮道具。
播放輕音樂,教師:小朋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月亮)
教師:月亮是什么樣子?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句回答,如:彎彎的月兒,兩頭尖,好像一只小小的船。
二、基本部分
2、通過談話和互動,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什么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月亮出來的時候你還會看到什么?
引導幼兒知道晚上的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晚上還可以看到星星。
教師:彎彎的月亮像一個“搖籃”,誰想在“搖籃”里面坐一坐?
請幼兒有秩序的在“月亮”道具上面坐一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關于月亮的詩歌,寫得很美,猜一猜是什么詩歌?
3、學習詩歌。
播放教學音帶,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體會是歌的意境美。
教師:大聲告訴老師,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
教師: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怎樣?(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到了什么?(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教師:聽了這首歌,你是什么樣的感覺?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傳達給幼兒美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4、幼兒朗誦詩歌。
播放輕音樂,鼓勵幼兒大膽朗誦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出示自制的月亮,請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
開展“奇妙的天空”美術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天空的事物,并用繪畫的形式體現出來。
1、幼兒初步認識了天空中的事物,知道了月亮的大概特征。
2、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活動的開始有正確的引導,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動中的道具也非常重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這個有些抽象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3、應選擇一個晴朗的夜晚,讓給幼兒在夜晚觀察夜空,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4
教學目標:
1.理解故事《月亮船》,初步了解與中國有關的一些地理知識。
2.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重難點:
通過故事《月亮船》初步了解與中國有關的一些地理知識,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課件《月亮船》
教學過程:
一.欣賞故事《月亮船》
1、如果你迷路了,你會怎么辦呢?
2、有朵蒲公英迷路了,它會怎么辦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3、師播放課件【第一段】。
教師:蒲公英為什么哭?蒲公英對仙女是怎么說的?
4、可點擊【問題一】中的卡通"蒲公英"按鈕和【問題二】中的卡通"仙女"按鈕幫助幼兒熟悉故事。
5、播放課件【第二段】。
教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6、可點擊按鈕:【問題三】、【問題四】、【問題五】、【問題六】,通過卡通仙女的解說來印證幼兒的答案。
7、總結: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是喜馬拉雅山;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世界上最長的城墻是長城。
8、一起聽完整故事《月亮船》,幼兒跟說故事。
[說明:通過故事的欣賞了解到中國的之最,了解中國的一些地理知識。]
二.說一說:祖國真美麗
1、師: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呀?(中國)
2、教師:我們的祖國除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 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幼兒自由發言。
3、教師播放課件【圖片欣賞】,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明:回憶去過的一些中國美麗的地方,感受大中國的美麗風景。]
三.畫一畫:我的家鄉
教師:蒲公英想請小朋友幫忙把自己的家鄉畫成一幅畫送給月亮船上的仙女,我們下次一起把你認為家鄉最美的風景畫下來吧。
[說明:把幼兒認為家鄉最美的風景畫下來并展示出來,進一步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延伸活動:
把幼兒的畫展覽在展板上,請幼兒相互欣賞,相互介紹:我畫的家鄉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5
蒲公英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一種植物,它小而輕,很容易被風吹走,而在它被吹走之后,所發生的事情,是一種美好的想象,因為世界上沒有仙女,故事中的仙女幫助蒲公英找到了家。故事使用了擬人的方法,通過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告訴幼兒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萌發幼兒的祖國自豪感,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中,我沒有利用教學材料圖譜,而只是在黑板上貼了一張大大的鉛畫紙,我想將本次課堂與班級特色繪本故事相結合。活動中,我一邊給孩子們講述這個故事,一邊根據故事的內容將故事的主要人物畫在鉛畫紙上。這樣的效果很好,孩子們聽得很認真,對我畫畫間隙提出的問題,都能很順利、流暢的做出回答。故事講完的時候,我的畫也畫完了,孩子們對這樣的“教學圖片”很感興趣,他們能按照我畫的圖片講故事大致的情節講述出來。
活動后段,我讓孩子們欣賞了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這時孩子們看著一張張照片都忍不住驚嘆,為自己祖國的偉大富強而感到自豪。同時在這個環節中,對于中國的這些“之最”,我和孩子們例舉了很多,增加了孩子們的知識。
總體來說本次活動還是很順利的,活動中抓住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同時孩子們也很積極,也愿意開動腦經,勇于大膽發言。活動后段的延伸,讓孩子們的愛國情懷更加濃重,同時也增加了不少對祖國的認識。
繪本故事這樣的展現,在課后,孩子們也很樂于去嘗試,這不僅發展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孩子們的繪畫水平也得到了提高,班級的特色也進一步得到了展現。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6
設計意圖
《月亮船》是大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4、能分析故事情節,培養想象力。
5、理解散文的內容,初步學習朗誦散文。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天安門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第一幼兒教育第一范文網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天安門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墻、最大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活動反思:
1、在初步欣賞故事時,我能抓住主線來提問,讓幼兒聽完故事后就能記住大概,這一點較好。
2、在引導幼兒認識四大之最時,我直接告訴幼兒是什么,讓幼兒來復述從而來鞏固故事中的知識點,但幼兒還不能真正明白最高、最大、最長的真正含義,我應該用一些比較的手法來實現這個目標,效果會更好。
3、《綱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我通過讓幼兒學習蒲公英和蟋蟀、螳螂、仙女之間的對話,讓幼兒體會蒲公英迷路后的傷心,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4、在用教具演示第一段故事時,我將幼兒置于故事之中,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經驗,體會蒲公英迷路時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進一步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7
設計背景
《月亮船》是大班主題《我是中國人》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四個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能用語言表述。
2、了解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的愛家鄉、愛祖國的熱情。
3、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4、引導幼兒在故事中學習,感悟生活。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讓幼兒了解我國的這四個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準備
1、幼兒圖畫書《月亮船》;
2、哭泣的蒲公英圖片一張;
3、四個世界之最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出示蒲公英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出示蒲公英哭泣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他怎么了?蒲公英為什么哭呢?教師引導幼兒自主猜測。
2、那讓我們一起聽故事《月亮船》吧。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問題:蒲公英為什么哭了?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2、幼兒回答后教師歸納,然后集體學說:我的家在世界的東方,那兒有世界上最大的海洋,那兒有最高的山,那兒有最大的廣場,那兒有最長的城墻。
3、仙女告訴蒲公英什么了?
通過討論,讓幼兒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太平洋,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瑪峰,最大的廣場是天安門廣場,最長的城墻是長城。(教師相應貼上四大世界之最的圖片)。
4、聽故事錄音,完整欣賞故事。
鼓勵幼兒跟學蒲公英和仙女的對話部分,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三、感受祖國真偉大
1、問題:小朋友,蒲公英的家在中國,那你們的家在哪里呢?(中國)
2、我們的祖國出來蒲公英剛剛提到的那些地方外,還有很多漂亮的地方,小朋友你去過哪里呢?知道哪里呢?說出來給大家聽聽吧。
幼兒自由發言加深幼兒對祖國美麗風景的印象,激發幼兒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教師把幼兒圖畫書《月亮船》分給幼兒,幼兒看著書本,跟著故事錄音學講故事。
教學反思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欲望
在活動一開始,我出示蒲公英圖片,設置情境,猜測蒲公英為什么哭了,感受到蒲公英傷心難過的心情,讓幼兒不由自主地替蒲公英擔心,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激發幼兒幫助蒲公英的愿望。懸念的討論,讓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同時激發幼兒關心他人的情感,把孩子引入積極思考的氛圍中。
二、尊重幼兒,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
整個活動中,我采用的是一種視、聽、講結合的方法,引導幼兒理清故事脈絡,理解故事內容。注重提問的啟發性、開放性與各問題彼此之間的銜接,對于孩子的回應給予積極的應答,及時整理幼兒的回答予以適當地提升,組織幼兒討論、與教師交流,幫助幼兒更積極、主動地學習。小朋友們也都能積極參與活動,愿意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
活動中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如:“蒲公英迷了路,急得哭了起來。”一開始我沒有注意到這一情感要素,只是一帶而過。其實,我們可以讓孩子結合自己的經驗,換位思考,如果你迷路了,你心里會怎樣?自然而然地讓幼兒體驗到迷路的那種害怕、緊張、難過的心情,進而感受到蒲公英的無助和傷心,然后再自然地導入接下來的故事。在最后環節,讓幼兒說說自己祖國有什么美麗景色,孩子們經驗不足,回應很平淡,只有幾個孩子知道一些景點。如果改為請孩子們談談自己家鄉有哪些美景,對他們而言,家鄉才是熟悉的,貼近他們生活,應該選擇幼兒會說,有話說的話題。以上是我對這個教學活動的理解、分析與做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8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活動延伸:
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提問:你家住在哪里?你可以做一些介紹嗎?
活動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9
在我們國家有很多著名且有特點的文明建筑,通過活動引導幼兒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同時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活動目標:
1、了解中國特有的地貌和文明建筑,知道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城墻、最大的廣場。
2、學講故事,萌發熱愛祖國的情感。
3、學習有序、仔細的觀察圖片,理解圖片,并用較清楚的語言描述圖片內容。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活動準備:
掛圖8號、《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磁帶及錄音機。
活動過程:
1、談話引題。
提問:蒲公英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里,你有什么好辦法?
我們來聽聽蒲公英是怎么迷路的,最后,有沒有找到自己的家。
2、教師出示掛圖并完整講述故事《月亮船》。
提問:小朋友把小耳朵豎起來,仔細地聽一聽故事。故事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蒲公英看見了什么?蒲公英的家在哪里?
3、結合《小朋友的書·我的祖國叫中國》,教師講述故事第二遍。
提問:蒲公英為什么哭了?
提問:好心的蟋蟀、善良的螳螂是怎么安慰蒲公英的?
提問:蒲公英是怎么對仙女說的?
提問:仙女又告訴蒲公英什么?
4、完整欣賞故事錄音一遍,強化幼兒對中國幾個重要特征的認識。
活動延伸:
故事聽完了,現在老師請小朋友來表演仙女和蒲公英,說說故事里它們的對話。
活動反思:
一、環節設置方面
教師開門見山地引出《月亮船》的故事,孩子們聽的十分認真,能夠清晰明了的回答問題。但在故事的后半部分,由于有些名詞幼兒平時很少接觸,如喜馬拉雅山,孩子們聽了兩次故事還是說不上來。為了讓幼兒更深入了解故事內容和含義,第三遍故事我讓孩子們和我一起復述,目的是學習故事中的一些對話和了解祖國的一些世界之最,加強對故事的熟悉程度。
二、教師組織方面
在幼兒談論自己的家園時,許多幼兒只是說出自己家在哪里,沒有將自己的感情表達出來。在此環節之前,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欣賞另外的一些祖國的美麗山河和世界之最,感受自己祖國的富強,鋪墊自豪感,激發幼兒介紹自己家鄉時的親切、熱愛的情感。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能用輕柔、優美的聲音朗誦詩歌。
2、根據提示仿編兒歌。
3、培養想象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4、培養幼兒大膽發言,說完整話的好習慣。
5、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幼兒漢語口語表達能力。
難點:認識月亮,知道月亮的樣子,用語言描述月亮的形態。
活動準備
1、一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的圖片。
2、自制的大月亮道具一個。(可以坐下一個人)
3、輕音樂、教學音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自制的月亮道具。
播放輕音樂,教師:小朋友,老師手里拿的什么?(月亮)
教師:月亮是什么樣子?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的語句回答,如:彎彎的月兒,兩頭尖,好像一只小小的船。
二、基本部分
2、通過談話和互動,理解詩歌內容。
教師:什么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月亮出來的時候你還會看到什么?
引導幼兒知道晚上的時候月亮才會出來,晚上還可以看到星星。
教師:彎彎的月亮像一個“搖籃”,誰想在“搖籃”里面坐一坐?
請幼兒有秩序的在“月亮”道具上面坐一坐,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教師: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葉圣陶先生寫的關于月亮的詩歌,寫得很美,猜一猜是什么詩歌?
3、學習詩歌。
播放教學音帶,引導幼兒仔細傾聽,體會是歌的意境美。
教師:大聲告訴老師,這首詩歌的名字叫什么?(小小的船)
教師:彎彎的月兒像什么?(小小的船)
小小的船兒兩頭怎樣?(兩頭尖)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到了什么?(只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教師:聽了這首歌,你是什么樣的感覺?
請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詩歌的感受。
播放輕音樂,教師有感情的朗誦一遍詩歌,傳達給幼兒美的感受。
三、結束部分
4、幼兒朗誦詩歌。
播放輕音樂,鼓勵幼兒大膽朗誦詩歌,引導幼兒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出示自制的月亮,請幼兒邊朗誦,邊做動作。
活動延伸
開展“奇妙的天空”美術活動,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天空的事物,并用繪畫的形式體現出來。
教學反思
1、幼兒初步認識了天空中的事物,知道了月亮的`大概特征。
2、活動的成功之處在于,活動的開始有正確的引導,激發了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活動中的道具也非常重要,使幼兒能夠感受到這個有些抽象的東西是什么樣的。
3、應選擇一個晴朗的夜晚,讓給幼兒在夜晚觀察夜空,有助于幼兒更好地理解。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并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1
活動目標:
1、對月亮船轉動的現象產生探究的興趣。
2、觀察發現不同大小的月亮船向下轉動時速度不一樣。
3、學習用語言、符號等多種形式記錄自己的發現。
4、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水,籮筐一個,抹布一塊,墊板每人一塊,大小月亮船人手各一份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亮船”,引題激趣。
師:看看我手里拿著什么?它像什么?(月亮、香蕉、小船等)為它取個名字——月亮船。
提問:你能想個方法讓它動起來嗎?
二、出示墊板,學玩游戲。
1、師:如果我把月亮船放在墊板上會怎么樣呢?請你用科學家一樣的小眼睛仔細看哦!
教師演示月亮船的操作方法,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第一步:用月亮船的底部去盆里沾一下水,不要太多
第二步:把月亮船放在墊板上
第三步:搖晃墊板,讓月亮船動起來
2、請幼兒復述操作步驟,以起到加深鞏固的作用。
并提出要求:
1、正確操作的方法
2、注意沾水不要太多,不要浪費水。
3、師:今天我們都來做一個小小科學家,現在請你去試一試,把你的發現藏在心里,待會告訴我。
三、幼兒分組第一次嘗試,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
四、第一次分享實驗成果
1、師:你們發現在玩的時候,月亮船是怎么轉的?你是怎么讓它轉起來的?月亮船朝哪個方向轉?
(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畫月亮船轉動的簡筆畫)
2、出示大月亮船,請幼兒猜測提問:把2個月亮船放在同一高度,一起往下劃,哪個會劃得快?為什么?
提出要求:
1、每人一個大月亮船,一個小月亮船,各沾一點水放在墊板上,放的時候注意請你放在同一高度往下劃。
2、注意桌子上的水,不要撒出來。
五、幼兒再次嘗試,教師巡回指導
教師重點指導把月亮船放在同一高度一起往下劃
六、再次分享成果
1、師:你又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解決大船動的時候小船不動的問題?
2、教師驗證,得出結論:大船劃得快提問:為什么大船比小船劃得快?
你知道為什么要再墊板上放點水嗎?
3、教師小結:因為大船大,身子重,水拉不住它,它的速度就很快。
小船小,身子輕,水一下子拉住了它,它的速度就慢了。
(教師可用簡筆畫再次表現發現的成果,幫助幼兒更具體地認識和掌握)
七、經驗拓展
師:月亮船還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我們一起去教室再玩一玩吧!
教學反思:
幼兒在全身心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后,往往很多幼兒仍沉浸在先前的興奮中,如教師用強制轉換的方法使其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個新的探究活動中,很難使幼兒達到良好的狀態,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2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體驗故事中動物之間相互幫助的情感。
2.領略蒲公英所見到的祖國山河,感受祖國山河的美。
3.了解我國有世界上最高的山、最長的長城、最大的廣場。
活動準備:
1.掛圖第7號,故事磁帶,錄音機,實物小圖:蟋蟀、螳螂、月亮船仙女等
2.幼兒每人一本圖書
活動過程:
1.劃小船。
(1)老師和幼兒一起做“劃小船”的動作。
(2)(出示月亮船的小圖):剛才,你們是劃著自己的小船,老師這兒也有一條小船,它是月亮船。今天就請你們聽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
2.傾聽故事。
(1)老師有感情地完整講一遍故事后提問:
師: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師:蒲公英被風吹到了很遠的地方遇到了誰?看到了什么?
師:是誰幫助她找到了家?
(2)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一段故事后提問:
師:蒲公英被吹到了很遠的地方,它睜開眼看到了什么?
師:討論:故事中說到的“陌生的地方”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師:蒲公英碰到了誰?蟋蟀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又碰到了誰?螳螂是怎樣勸說蒲公英的?
師: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誰?蒲公英是怎么對她說的?
(3)幼兒邊看掛圖邊聽第二段故事后討論:
師:世界上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
師:世界上最長的長城在哪里?(中國的萬里長城)
師:世界上最大的廣場是什么廣場?(中國北京的天安門廣場)
師: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太平洋)
師: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兒?(萬里長城大墻下的一棵小草旁)
3.嘗試分角色故事。
(1)幼兒人手一本活動材料,邊看圖邊講故事
(2)嘗試分角色表演故事。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3
設計意圖:《月亮船》是大班的一個精彩奇妙的故事,把蒲公英坐在月亮船上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通過與仙女的對話,讓幼兒了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將知識的傳授轉變為藝術感受,讓幼兒體會到祖國的偉大,產生自豪感,故事具有一定的常識性。
活動目標:
1、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了解我國有世界的山、最長的長城、的廣場。
2、能復述故事,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祖國的情感。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
2、有關喜馬拉雅山、萬里長城、*廣場的圖片。
3、故事磁帶《月亮船》、音樂磁帶《劃船》。
活動重點:
讓幼兒了解我國的世界之最,并用語言進行表述。
活動難點:
注重愛國情感的激發。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小朋友,今天有這么多老師和我們一起上課,你們高興嗎?(高興)現在請聽兒歌,看兒歌里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
二、 兒歌導入:
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兩頭尖,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教案來源:屈老師教案網)好,小朋友說兒歌中小小的船是指什么船呢?(月亮船)對,是月亮船,今天老師就帶來一個關于月亮船的故事,你們想聽嗎?(想聽)
三、分段播放故事錄音。
四、教師設問題,請幼兒回答: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月亮船)
2、是誰幫助小螞蟻找到家鄉的?(仙女)
3、小螞蟻的家鄉在哪里?(中國)那兒有的山是什么山?(喜馬拉雅山)那兒有最長的墻是什么墻?(萬里長城)那兒有的廣場是什么廣場?(*廣場)
五、出示教學掛圖,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講述故事。
1、教師提問:小螞蟻的家鄉是中國,那你們的家鄉在哪里?(中國)你還知道我們中國有哪些美麗風景?(長江三峽、日月潭等)
2、請幼兒再說出我國在世界上的山、最長的墻、的廣場的名字,教師出示相應的圖片,以加深幼兒的印象。
六、教師小結:
我們的國家地域廣闊,山河秀麗,有很多著名的建筑、風景名勝,我們要從小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做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七、播放劃船的音樂
現在就讓我們坐上“月亮船”到我們美麗的家鄉去游玩吧!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4
背景:
最近我在串珠珠的角落里增添了一些新的游戲材料——各種透明的珠珠和吸管,對這些新材料我并沒有事先告訴幼兒,我想看一看幼兒是否會很好的利用這些新的游戲材料,串出又有規律種類又多的圖案?
事件:
——“你們看有新的珠珠,還有吸管。”
——“我看串這個顏色好”。
——“我看還是串魚寶寶的珠子好”。
——“我看還是一個珠子、一個魚寶寶算了,當中再放一根吸管好”。我聽著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爭論,心中暗暗高興。說明幼兒對這些材料感興趣,并以運用到游戲中。在平時游戲中,孩子們因為看法不同而爭論的現象很少,而現在,正好是一個鼓勵孩子們爭論的好機會!于是,我走近他們,孩子們一下子圍住我,把我當成是解答問題的判官,一個個向我陳述著理由。我呢,鼓勵著他們,讓他們大膽表述自己的觀點和理由。又趁機給他們一個新的'任務:還可以有別的、更新穎的串法嗎?
分析:
串珠珠的目的其實是讓幼兒練習排序,引導兒童動手參與科學探索活動能激發幼兒的參與積極性和主人翁態度,為后續活動、生成活動打下基礎。當幼兒中出現某一問題而產生的爭論后,不要忙著給孩子們答案或結論,而應該鼓勵他們的猜想和論證。讓他們在尋求正確答案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在這其中,教師只要把握好方向,作一個真正的引領者。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5
活動目標:
1、了解我國的一些名勝古跡,為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2、用清楚連貫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教學掛圖、幼兒用書、故事錄音。
活動過程:
1、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播放故事錄音片段(蒲公英的哭聲)。
教師提問,幼兒回答:
——“是誰在哭啊?”
“蒲公英為什么哭啊?”
2、閱讀圖書感受內容:
幼兒閱讀圖書。
——“蒲公英被風吹到很遠的地方,路上碰到了誰?”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呢?”
3、閱讀理解內容:
幼兒自主閱讀后發表自己的想法:
——“你們在圖書里看到些什么?”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是哪一個?最高的山是什么山?”
“蒲公英的家到底在哪里?”
“是誰幫助它找到了家?”
4、完整欣賞:
播放背景音樂,教師講述故事。
幼兒自由結伴討論:
——“你們的家在哪里?”
“那兒有些什么美麗的景物呢?”
師生共同小結,共同感受熱愛家鄉的情感。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6
教材分析:
《朋友船》體現的是動物間團結合作的精神,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從而懂得朋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老師首先可以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說說看到了什么?讓幼兒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情?接著讓幼兒欣賞故事,引導幼兒討論:
1、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2、為什么這條船的名字叫“月亮船”?
3、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
4、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最后教師講故事,引導幼兒讀圖講故事。
幼兒行為基礎:
1、大多數幼兒不能感覺到朋友之間團結合作的重要性。
2、大多數幼兒的讀圖能力不強。
3、大多數幼兒語言表達得不流暢。
4、部分幼兒聽完故事的第一遍能講出故事的名稱及故事里的人物,但講不清楚故事的重要情節。
5、少數幼兒會答非所問。
活動目標
1、能積極地參與文學閱讀活動。
2、知道小朋友之間要相互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活動準備
1、《朋友船》的故事(見幼兒畫冊)。
2、投影儀。
活動過程
1、指導幼兒自己看畫冊。
師:現在每個小朋友都拿到一本幼兒畫冊,請你翻到,小朋友看的時候,一定要認真,想想你在圖畫上看到了什么,請你猜一猜發生了什么事?
2、欣賞故事。
師講故事,或者讓幼兒聽磁帶,講清楚聽的要求:小朋友們聽的時候要想一想發生了什么事?
師:故事聽完了,請你回憶一下故事里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用投影儀示范閱讀,讓幼兒再聽故事。
師:聽這一遍的'時候要好好想一想:為什么這條船叫“朋友船”?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師:這一遍故事又聽完了。大家討論討論:a為什么這條船叫“朋友船”?b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離開這條船?c小朋友之間應該怎樣做?
幼:我看到了許多小動物,有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海豚、大章魚;我看到了森林;我看到了大海;我看到了船;我還看到了礁石把船撞破了……
幼:森林里的小動物小獅子、小熊、小馬、小豬、小狗、小兔、小猴、小鳥非常想去看大海,他們分工合作一起造了一艘船,并起名為“朋友船”,當“朋友船”駛進大海時,忽然刮起了大風暴,海浪越來越大,把“朋友船”沖到礁石上,被礁石撞破了,當海豚和大章魚呼喊小狗小猴,讓它們離開破船的
師總結:小朋友之間也要互相幫助,特別是在朋友需要的時候。
4、再次讓幼兒看書講故事。
師:下面請小朋友自己看書講故事,邊看邊想故事里有哪些小動物,發生了怎樣的一件事情?
附故事:朋友船。
森林里住著許多小動物,他們都是好朋友。他們非常想去看大海,于是就分工合作,一起造船。船終于造好了。大家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朋友船”。小獅子和小熊首先上了船,小馬和小豬接著上了船,小狗和小兔也上了船。最后,小猴和小鳥上了船。“朋友船”起航了,順著小河駛進了大海。忽然,大風暴來了,海浪越來越大。不好了!“朋友船”被礁石撞破,開始進水了!一只海豚向小狗喊:“小狗!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狗說:“不!我不能離開我的朋友。”一只大章魚向小猴喊道:“小猴!趕快離開這條破船吧!”小猴說:“不,我不會離開我的朋友。”小動物們齊心協力,堵住了船上的缺口,把船駛向了岸邊。從此以后,森林里就多了一條船,船上還畫著小動物航海的故事呢。
大班故事《月亮船》 篇17
活動目標:
1、對月亮船轉動的現象產生探究的興趣。
2、觀察發現不同大小的月亮船向下轉動時速度不一樣。
3、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每桌一盆水,籮筐一個,抹布一塊,墊板每人一塊,大小月亮船人手各一份
活動過程:
一、出示“月亮船”,引題激趣。
師:看看我手里拿著什么?它像什么?(月亮、香蕉、小船等)為它取個名字——月亮船。
提問:你能想個方法讓它動起來嗎?
二、出示墊板,學玩游戲。
1、師:如果我把月亮船放在墊板上會怎么樣呢?請你用科學家一樣的小眼睛仔細看哦!
教師演示月亮船的操作方法,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第一步:用月亮船的底部去盆里沾一下水,不要太多第二步:把月亮船放在墊板上第三步:搖晃墊板,讓月亮船動起來
2、請幼兒復述操作步驟,以起到加深鞏固的作用。
并提出要求:
(1)正確操作的方法
(2)注意沾水不要太多,不要浪費水。
(3)師:今天我們都來做一個小小科學家,現在請你去試一試,把你的發現藏在心里,待會告訴我。
三、幼兒分組第一次嘗試
教師巡回指導重點指導幼兒正確的操作方法。
四、第一次分享實驗成果
1、師:你們發現在玩的時候,月亮船是怎么轉的?你是怎么讓它轉起來的?月亮船朝哪個方向轉?
(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畫月亮船轉動的簡筆畫)
2、出示大月亮船,請幼兒猜測提問:把2個月亮船放在同一高度,一起往下劃,哪個會劃得快?為什么?
提出要求:
1、每人一個大月亮船,一個小月亮船,各沾一點水放在墊板上,放的時候注意請你放在同一高度往下劃,
2、注意桌子上的水,不要撒出來。
五、幼兒再次嘗試,
教師巡回指導教師重點指導把月亮船放在同一高度一起往下劃
六、再次分享成果
1、師:你又發現了什么?你是怎么解決大船動的時候小船不動的問題?
2、教師驗證,得出結論:大船劃得快提問:為什么大船比小船劃得快?
你知道為什么要再墊板上放點水嗎?
3、教師小結:因為大船大,身子重,水拉不住它,它的速度就很快。
小船小,身子輕,水一下子拉住了它,它的速度就慢了。
(教師可用簡筆畫再次表現發現的成果,幫助幼兒更具體地認識和掌握)
七、經驗拓展
師:月亮船還有很多不同的玩法,我們一起去教室再玩一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