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大班故事教案(精選4篇)
語言大班故事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在活動中能認真傾聽,學習按線索想象創(chuàng)編故事,會大膽地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二、活動流程
完整聽聲音,熟悉故事角色→分段傾聽講述,了解故事脈絡→再次傾聽聲音,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
三、活動準備
錄音機
磁帶(錄有狗悲傷叫聲、鳥叫聲、狗高興吹口哨聲)
磁性教具(狗悲傷樣、鳥飛來樣、狗高興樣)
四、活動過程
一、熟悉故事角色:小朋友聽聽,這個聲音故事里講的是誰?你覺得它們在干什么?(完整傾聽)
提問:故事里講的是誰?你覺得小狗、小鳥在干什么?
二、了解故事脈絡:
1、請小朋友仔細聽聽,小狗的叫聲是高興、生氣,還是悲傷呢?它可能會說什么呢?(放狗悲傷聲,幼兒傾聽)提問:小狗的叫聲是高興、生氣,還是悲傷呢?它可能會說什么呢?
2、(導入)小狗的叫聲很悲傷,原來小狗落難了,它可能會碰到什么困難呢?或者是小狗可能發(fā)生了什么危險呢?我們再來聽聽,邊聽邊想,等會兒把小狗落難的 事來講給大家聽聽。(再次放狗悲傷聲,幼兒傾聽)提問:你覺得小狗可能會碰到什么困難呢?或者是小狗可能發(fā)生了什么危險呢?
3、(導入)小狗落難了,它傷心地哭著,著急地叫著:“汪汪,誰來幫幫我?誰來救救我?”它的叫聲被一只小鳥聽見了,小鳥順著聲音很快找到了小狗。小鳥會怎樣安慰小狗呢?我們來聽聽小鳥說了什么?(放小鳥聲,幼兒傾聽)提問:你覺得小鳥會說什么?你認為小鳥會想什么辦法來幫助小狗呢?
4、小朋友想了許多辦法幫助小鳥,小狗終于得救了。這時候,小狗是悲傷還是高興呢?聽聽小狗高興地在干什么?它可能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呢?(放狗高興吹口哨聲,幼兒 傾聽)提問:你覺得小狗高興地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三、幼兒創(chuàng)編故事:
1、小朋友樂心幫小鳥想辦法營救了落難的小狗。我們再來完整地聽聽這個聲音故事,邊聽邊給故事起個名字,聽完后請你來講講你聽到的聲音故事,比比誰講得好聽,誰講得有趣。(幼兒完整傾聽)
2、提問:誰來做故事王講你聽到的聲音故事?
3、小結:小朋友講了情節(jié)不同的聲音故事,回去后講給爸爸、媽媽聽聽,下次我們再來開故事會,比比誰講得故事新穎、與眾不同。
語言大班故事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中國大部分的兒童在傳統刻板的“男主外、女主內”式的家庭分工氛圍中成長,孩子們理所當然地認為做家務是媽媽的事。媽媽的勤勞是孩子們贊美的資本,也是培養(yǎng)“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小公主的溫床。然而,安東尼·布朗的繪本《朱家故事》,以其幽默詼諧的特有方式,化繁為簡的睿智獨到,輕松地引導孩子們了解家庭瑣事的分工與分擔。家庭的和睦、快樂源于合理的分工,共同的分擔,更重要的是相互的尊重。
在具有一定的觀察、分析、理解、表達等能力的大班年齡段的幼兒面前,繪本中處處充滿著機智以及視覺上的幽默,他們完全能在教師的引導下細細體會,并能充分享受到類似于偵探游戲的樂趣,挖掘出許許多多隱藏在畫面中,不合理卻饒有興味的細節(jié)。活動不僅僅停留在浮于表面的視覺笑話上,教師的用心是要藉此引發(fā)孩子去回憶自己的生活經驗,幫助幼兒建立“家事不是媽媽的天職,家事是家中每一份子的責任,應該分工合作、共同完成”的觀念,由此產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的意愿。
活動目標:
1.學習細致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能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用自己的語言大膽講述朱家發(fā)生的事情。
3.知道家務事要共同分擔,愿意幫助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活動準備:
1.《朱家故事》PPT。
2.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觀察封面,設疑導入。
瞧,這是一家人,他們都姓朱,這是爸爸、媽媽和他們的兩個孩子,一個叫西蒙,一個叫帕克。看了這張圖片,你有什么想法?這會是怎樣的一家人呢?我們一起聽《朱家故事》。
(評析:直奔主題,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畫的是媽媽背著爸爸及兩個孩子的畫面,畫者在此隱喻全家人把重擔都壓在媽媽的身上,其他人的臉上都露出笑容,唯有媽媽彎著腰,沒有一絲笑容,墻紙上的圖案也由花朵變成了豬頭。“你有什么想法”引發(fā)幼兒思考,并設下疑問“這會是怎樣的一家人呢?”引起幼兒探秘的興趣。)
二、分段欣賞,理解內容。
(一)教師講述故事前段,感受朱先生、兒子與朱太太在家庭中的強烈對比,體驗朱太太的辛苦。
1.簡述朱先生、兒子們早餐時、晚餐后的狀態(tài),分別學說他們的話。
①早餐時朱先生是怎樣說的,口氣怎么樣?
②晚餐后朱先生是怎么做的?學一學動作。
③西蒙、帕克又是怎樣說怎么做的?
(評析:在學說、學做的過程中,感受朱先生、兒子們的自私和懶惰,在語言的反復中,體驗朱先生、兒子們已經對這樣的使喚習以為常。同時,在傾聽的過程中說說、做做,使活動有趣又生動。)
2.詳述朱太太早餐后、晚餐后的狀態(tài),嘗試使用連貫詞語講述。
①早餐后朱太太在做什么?
②傍晚朱太太又做了哪些事?
(評析:圍繞畫面,引導幼兒將觀察到的內容用連貫的詞語講述出來,既有效鍛煉了幼兒有序、完整表達的語言能力,又充分讓幼兒感受到了朱太太的辛苦、勞累。)
3.互動小結。突出朱先生、兒子們的懶惰、自私和朱太太的辛苦、勞累。
①師:時間很晚了,媽媽還要做這么多的事情。聽到這兒,你有什么想法?
②師小結:朱先生和孩子們真自私,真懶惰,所有家務都壓在媽媽一個人身上,媽媽太累了,媽媽真辛苦。
(評析:對比明顯,感受深刻,理解直觀,小結水到渠成。)
(二)教師講述故事中段,理解朱太太留信出走的經過及走后家里混亂的場景。
1.師幼共同表述朱太太的信。這封信是誰寫的?信上的豬指的是誰?
2.觀察圖片,大膽細致講述朱太太離家后家里混亂的場景。
①朱太太走后,家里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請你看一看,說一說。
②教師完整講述4幅圖片。
3.討論體驗朱先生和孩子們的糟糕心情。
①朱先生和他的孩子此時此刻的心情會怎樣?
②現在你們知道朱太太為什么說他們是豬?
(評析:先猜后揭秘,先自由說,后教師說,無不體現著幼兒在前,教師在后的教育理念,給予幼兒自主觀察、思考、嘗試、發(fā)現、表達的機會,使幼兒感受到:沉重的家務、離家出走的媽媽、過得一塌糊涂的日子……心情沉重了。)
4.師幼互動,求媽媽回來。
他們怎么做,媽媽才能回來?師幼互動,一起求媽媽回來。
(評析:承上啟下“他們怎么做,媽媽才能回來?”“我愛你,媽媽!”“媽媽,我們一起做家務。”“我們先把家里整理好。”……心情釋放了。)
(三)幼兒講述故事后段,懂得家庭成員共同分擔家務活是一件快樂的事。
1.朱太太終于回來了,朱先生和孩子發(fā)生了什么變化?他們是怎么做的?
2.朱太太這時候的表情是怎樣的?
3.你們家里誰做家務?你會做些什么?
4.教師小結:爸爸媽媽每天上班很辛苦,我們也要幫他們做些事情,一家人一起動手做家務才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評析:通過觀察畫面,講述故事內容,結合生活經驗,使幼兒懂得:家務事要大家分著做,一家人才會更加的相親相愛……心情快樂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
四、結束部分。
1.聽了這個故事,你覺得哪里最有趣?
2.結束語:今天的故事發(fā)生在朱家,其實每家都有有趣的故事,李家故事,王家故事,張家故事……我們回家后也去講一講吧!
活動反思:
反思《朱家故事》的成功教學,我發(fā)現教學的成功在于教師教學策略的正確運用:
1.精準研讀。任何一個活動都需要教師深入把握教材內容。在開展《朱家故事》教學前,我反復仔細研讀繪本,挖掘故事中教育價值,研究繪本中的每一張圖片,力求在精準研讀的基礎上,制定出適合大班幼兒年齡特點的目標及活動方案。
2.精心呈圖。繪本中的圖片是關鍵,有的圖片需要幼兒細致觀察,有的圖片只需幼兒瀏覽畫面,有的是單圖呈現,有的則是多圖呈現。
3.精巧提問。大班幼兒讀圖是從畫面關注本質,所以提問更要精準、巧妙,且直指目標。如開放式的提問有“看了這張照片,你有什么想法?”適時的追問有“信上的豬指的是誰?為什么說他們是豬?”……
教師做到了以上三點,才能促進幼兒以下三方面的發(fā)展。
1.有理有據地推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關注圖片,并停下來分析,理解畫面信息所反映的各種關系。幼兒能根據畫面背景推測角色的關系,能根據角色動作、神態(tài)推測角色的心理,能隨著畫面推測畫面與畫面之間的關系,正是有了這樣的引導,幼兒的推測變得有理有據了。
2.自信大膽地表達。在教師與幼兒的互動交流中,教師的提問要精巧,對于幼兒的回答,教師都給予積極、正面的回應,回應的內容或概括、提升、總結,或質疑。這對幼兒是肯定和鼓勵,使幼兒的表達更自信大膽了。
3.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讀圖,幫助幼兒真正理解了繪本的內容,因為只有幼兒自己觀察圖片、理解圖片,才能真正領會圖片的意義,從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故事內容。
語言大班故事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一)理解故事內容,初步了解力的特點。
(二)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故事錄音、圖片三、活動過程:
(一)欣賞故事第一部分
1、有一只生活在海里的恐龍想出來玩,你們猜猜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吃掉陸地上的動物……幼兒泛講)
2、請聽故事《大恐龍在海邊》,欣賞故事第一部分從“海邊可真熱鬧呀”到“我覺得他一點也不可怕。”
3、誰去海邊玩了?(胖胖、點點、Arma、Lucky)
4、大恐龍想什么?(他們是在和我捉迷藏吧,我去找他們)
5、大恐龍是怎么到沙灘上來的?(大恐龍向沙灘游去,向一條大船穩(wěn)穩(wěn)地靠了岸。這時候,海水落潮了。大恐龍就這樣留在了沙灘上。)
6、它們能一直住在海灘上嗎?(不能,因為生活在水里的恐龍到陸地上來會的)
7、胖胖、點點、Arma、Lucky想回家的時候,大恐龍怎么了?(快要死了)
8、大恐龍為什么快要死了?(因為缺水)
9、胖胖、點點、Arma說了什么?(胖胖說:“大恐龍是為了來找我么玩才到沙灘上來的,我們應該救他。”點點說:“可是,他那么大,我有些害怕。”Arma說:“大恐龍已經沒有力氣了,我覺得他一點也不可怕。”)
10、他們會怎么就大恐龍呢?(幼兒泛講)
(二)欣賞故事第二部分
1、胖胖、點點、Arma到底是怎么拯救大恐龍的,請接著欣賞故事。(欣賞故事第二部分從“于是,大家決定動手搶救大恐龍”到“他是在向大家告別吧!”)
2、海里的恐龍用什么辦法到沙灘上來玩,又回到海里去?(他們把木棍塞進大恐龍身體下松軟的沙里。大伙有的拉,有的推。)
一、完整欣賞故事
1、你喜歡故事里的誰?為什么?
2、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故事: 大恐龍在海邊
語言大班故事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現在的小朋友大多生活在城市,從幼兒園回來不是待在自己家就是在公園玩,對于自然界的東西都很少接觸了,限制了孩子的視眼,所以就設計了這一活動,讓小朋友了解城市鄉(xiāng)下的形象以及差異。
二.教學目標
1、了解城市和鄉(xiāng)村的形象,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鄉(xiāng)下,城市的印象。
2、了解城市生活與鄉(xiāng)下生活的差異,通過討論,知道要保護環(huán)境。
三.重點:
了解城市生活和農村生活方式的不同。
難點:能用語言和動作表演整個故事。
四.重難點的依據:
五.教材準備
1、實錄:鄉(xiāng)下生活,城市生活、背景圖:城里,鄉(xiāng)下
2、小圖卡:面包,奶牛,小麥,田間,汽車,簡單的家具,豪華的家具。
3、課件:鄉(xiāng)下老鼠和城里老鼠4、場景:寬闊的道路
六.教學設計
(一)觀看實錄,了解鄉(xiāng)下,城市的形象,并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出來。
導入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帶你去兩個好玩的地方,我們一起出發(fā)吧。 走設計的寬闊馬路,觀看視頻師:你們剛剛看到什么了?你們平時在生活中有見過嗎?這是在哪?
幼:看到了很多人,很多車......
師:熱鬧嗎?漂亮嗎?
幼:漂亮,好玩。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小結:像這樣熱鬧,繁華車多的地方我們叫它城市。鄉(xiāng)下介紹也照上方法進行。
(二)欣賞故事《鄉(xiāng)下老鼠和城里老鼠》,理解故事內容。
(1)欣賞故事師:有兩只老鼠他們也去鄉(xiāng)下和城里玩了,他們在城里和鄉(xiāng)下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聽歌故事吧。
教師播放課件,幼兒欣賞故事
(2)理解故事內容,并回答問題。
師:鄉(xiāng)下老鼠邀請城里老鼠做客,在鄉(xiāng)下,城里老鼠看到了什么?
幼:城里老鼠看到了綠幽幽的稻田,師:鄉(xiāng)下老鼠拿出什么好吃的給城市老鼠吃?城市老鼠喜歡吃嗎?
幼:玉米,土豆,城里老鼠不喜歡吃。
師:后來城里老鼠又為什么邀請鄉(xiāng)下老鼠,幼:因為城里老鼠過不習慣鄉(xiāng)下生活。
師:城里老鼠家和鄉(xiāng)下老鼠家一樣嗎?城里老鼠又是怎樣招待鄉(xiāng)下老鼠的?
幼:城里老鼠拿來了奶酪,玉米,雞腿師:鄉(xiāng)下老鼠喜歡城里生活嗎?鄉(xiāng)下老鼠在為什么不待在城里?
幼:因為城里生活鄉(xiāng)下老鼠不適應。
師:鄉(xiāng)下老鼠和城里老鼠家一樣嗎?哪里不一樣?你喜歡城里老鼠嗎?
小結:不管是城里,還是鄉(xiāng)下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弊端,大家應該相互尊重。
(3)討論城里和鄉(xiāng)下的環(huán)境,產生保護環(huán)境的意識。
師:你們是喜歡城里老鼠家還是鄉(xiāng)下老鼠家?為什么?
幼:我喜歡城里老鼠家,因為城里很干凈,交通方便。
師:可是城里車太多,空氣都受到污染,小朋友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環(huán)境變好點呢?
幼:多坐公交車,少自己開車。
幼:我喜歡鄉(xiāng)下老鼠家,因為鄉(xiāng)下老鼠家空氣清新......
師:可是鄉(xiāng)下路不好,交通不方便,科技不發(fā)達,那該怎么辦?
幼:把路建好。
幼兒 自由討論,自由回答。 小節(jié):城里科技發(fā)達,可是經常交通堵塞,空氣受到污染,可是鄉(xiāng)下空氣好,這一點不好,我們城里人要和鄉(xiāng)下人一起相互學習,相互關心這樣才會讓我們城里鄉(xiāng)下都會進步。
(三) 游戲猜一猜,擺一擺。
師:剛剛我們去了鄉(xiāng)下和城里,知道城市和鄉(xiāng)下是怎樣的了,我們一起來玩?zhèn)游戲,請一部分小朋友扮演城里人,一部分小朋友扮演鄉(xiāng)下人,拿著小圖卡把小圖卡送到對應的地方。
最后放音樂一起跳兔子舞。 活動結束
七.延伸活動
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生活在哪里?是城里好,還是鄉(xiāng)下好,為什么?
教學反思:
《城市老鼠和鄉(xiāng)村老鼠》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里老鼠去鄉(xiāng)下做客與鄉(xiāng)下老鼠去城里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個環(huán)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