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趣味數學教案(通用4篇)
小學趣味數學教案 篇1
一、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早餐的分類,知道科學營養早餐有利于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規律。
2.培養學生調查、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會進行簡單的數據處理,并對結果做出一定的解釋。
3.學會配置一些科學、合理、有營養的早餐菜譜,做一名“小營養師”。
二、活動準備
1.調查一下自己家或學校附近哪里有早餐車
2.跟家長買一次早餐
3.教師收集一些早餐材料。
三、活動設計
第一課時:選題與確立主題
。ㄒ唬┲贫活動方案
一、創設問題情境,確定研究課題。
1、師生交流。
同學們好。早上吃飯了嗎?(交流)前兩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張統計圖,是小關我們小學生早餐情況的,想看嗎?
2、分析柱形統計圖(早餐內容)。
課件出示統計圖。
師生觀察,師可以相機指導學生看圖。
師:從這張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些什么?
預設:(生1)都是我們平常早上會吃的東西。
。ㄉ2)早上吃雞蛋的人最多。
(生3)吃雞蛋餅和包子的人也挺多的。
。ㄉ4)早上大家幾乎都喝牛奶或者豆漿,喝粥的人比較少。
。ㄉ5)好像大家早上吃的東西都差不多哦,除了喝豆漿吃雞蛋餅就是喝牛奶吃雞蛋加面包,像麥片粥啊、面條啊、蛋炒飯、糕點什么的,都很少人吃。
。ㄉ6)我還發現一個問題,早上幾乎沒有人吃炒菜。
關于這個發現,師應相機鼓勵,并適當引出“炒菜一般來說會是什么?”也就是說,早上一般沒有人會吃蔬菜和肉。
……
師小結:大家的觀察能力真強。我們平時的早餐內容是怎么樣的?(交流)有這張圖里沒有出現的嗎?(交流:沒有或很少)這說明,我們的早餐內容,豐盛嗎?(不)對,很單一。(課件強調:單一)
3、信息分享。
師:這兒還有一則官方消息:(課件出示)中山醫科大學營養系曾對兩所小學10歲左右的學生做了早餐的一個對比試驗。第一組每天吃的早餐和大家差不多。第二組吃的早餐則是中國營養家協會推薦的營養早餐。一周之后對兩組進行測試,結果如下。大家會看到,在數學運算、創造力和耐力的對比,第二組明顯好于第一組。
4、現場統計饑餓時間。
師:說到現在吃的,你餓嗎?(交流)這么早就餓了呀?現在是第三節課,已經有這么多同學感覺到餓了,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說他第二節課就已經餓了。
5、引導學生發現早餐的重要性。
這則消息,對比那張統計圖,再加上我們剛剛交流的內容,有沒有什么發現?師生交流:(預設)
。ㄉ1)早上吃不好早飯,很快就會餓。
。ㄉ2)我們的早餐幾乎總是那幾樣,內容很單一。
(生3)吃有營養的早餐很重要,對我們頭腦的發育有好處。
師相機評價:大家不僅觀察能力強,發現問題的能力也很棒哦。還有什么發現?
(生4)我們不僅要吃飽早餐,還要吃好早餐。
。ㄉ5)我平時一直以為,早上時間特別緊張,隨便吃點兒什么,只要吃飽就行了,沒想到,吃個小小的早飯,還挺有學問的呢。
師抓住時機引導:嗯,說得好,看似不起眼的、經常被大家忽略的一頓早飯,居然也大有學問在里面。既然早餐很重要,又暗藏那么多學問,那么,我們就來研究一下早餐的學問,好不好?(好)都同意了?(同意)
6、確立主題:早餐的學問。
師:那好!我們就以“早餐的學問”為主題進行本期的綜合實踐活動。
第二課時:確定研究內容,組建活動小組,制定活動計劃。
1、交流研究內容。
師:關于早餐的學問,你們想要研究些什么?把你想要研究的內容展示到“小問號收集站”上來吧。
(事先讓學生準備卡紙,在卡紙背面貼雙面膠,用大大的字寫下來,便于粘貼)
預設:早餐吃什么、幾點吃、吃多長時間、怎么樣等等。
2、確立研究小課題,組建活動小組。
師:同學們的'思維可真開闊,一下子,我們的小問號收集站就收集了這么多的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問題全部作為我們的研究對象,好像太繁雜和瑣碎了,我們能不能把它們歸納一下呢?(能)關于歸納問題的方法,上節課我們已經實踐過了,只需要?(生:把類似的問題圈在一起,再簡煉結合一下。)
學生歸納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ń涣鳎簹w納出了幾個問題?
。1)不吃早餐的危害
。2)早餐吃什么最好
。3)各國吃早餐的講究
。4)早餐的起源
(5)
……
師:為了更好的完成我們的活動,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最想要研究的問題進行研究,選擇同一個問題的同學,可以組合成一個小組合作研究。
學生自由組合,確定子課題。
。〝M寫活動計劃)師:確定好了研究課題,我們可以制定一份活動計劃。
你們看老師這里有一個共享欄,一個是一份現成寫好的方案可參照,一個是白紙可自己設計,一個是表格式方案,一填就可以了,但是在開展活動時也可以進行方案的修改。
。▽W生自由選擇設計方案。)
(預設情況一)師: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同學可能沒寫完,但是大家可能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在結合我們剛才說研究問題的初步打算,你們還有什么問題需要我的幫助嗎?
學生針對自己的想法提問,教師給予回答,補充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簡單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與方法:網絡,書籍,報紙,電視,廣播以及詢問專業人士等。
學生在指導后繼續完成自己的活動方案。
。A設情況二)師:設計完成,交流一下所設計好的活動計劃。
學生評價:你認為他們小組這個活動計劃,好的地方在哪里?不適合于實施的地方在哪里?
三、小結
教師總結,研究的問題要小一點,要多方面獲得問題的答案,比較總結得出正確結論。
第三課時:調查整理
1、各小組根據各自的研究課題,在一星期內在社區、家庭、學校進行調查訪問。
2、分組整理調查結果。
學生根據自己一星期對早餐用餐情況的調查,進行整理、統計,制成統計表或統計圖。
例如:
a.調查早餐價格定位問題。
《學生早餐價格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xx月xx日
b.調查早餐營養問題。
《學生早餐營養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xx月xx日
c.調查早餐用餐時間問題。
《學生早餐用餐時間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xx月xx日
d.調查附近“放心早餐”的銷售情況。
《“放心早餐”銷售統計表》
班級第小組編制統計時間:20xx年xx月xx日
(有可能可制成條形或扇形統計圖)
。ㄈ┯懻撍伎
1、分組討論統計結果。
學生對他們各自統計的結果(百分比)進行討論,思考為什么會有的所占比例大,有的所占比例小。是否科學合理?
例如:早餐時間一般起床后半小時吃比較科學,起床后就吃不利于健康,在路上、校門口吃不衛生。
早餐營養方面D類蔬菜或水果吃的人較少,營養搭配上不合理科學,不利于學生的身體發展。
2、分組提出科學合理意見。
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提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可參閱有關的資料,寫成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
(四)交流報告
1、匯報成果。(可選)
每組根據自己的一份富有建設意見的報告,在班上進行匯報。
2、學生答辯。
每組匯報后,全班學生對每組的研究課題,可進行提問,小組派代表進行答辯。
。ㄎ澹┳鲆幻靶⌒I養師”
根據前面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對早餐的重要性有一定認識,經常不吃早餐對生長發育、學習工作、營養攝入、身體耐力有一定影響。另外還知道理想早餐的條件依次為營養均衡、口味口感好、衛生和方便。
小學趣味數學教案 篇2
教學內容:《神奇的撲克》
教學目標:
1、通過對"撲克"有趣的研究,培養起學生對生活中平常小事的關注。
2、調動學生豐富的聯想,養成一種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撲克"與年xx月xx日、季度的聯系。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這個你們一定見過吧!這是我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撲克"。誰愿意告訴我們,你對撲克的了解呢?
生:......(教師補充,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師:"撲克"還有一種作用,而且與數學有關!
生:......
二、新課
1、桃、心、梅、方4種花色可以代表一年四季春、夏、秋、冬
2、大王=太陽小王=月亮紅=白天黑=夜晚
3、A=1 2=2 3=3 4=4 5=5 6=6 7=7 8=8 9=9 10=10 J=11 Q=12 K=13大王=1小王=1
4、所有牌的和+小王=平年的天數所有牌的和+小王+大王=閏年的天數
5、撲克中的K、Q、J共有12張,3×4=12,表示一年有12個月
6、365÷7≈52一年有52個星期。54張牌中除去大王、小王有52張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個星期。
7、一種花色的和=一個季度的天數一種花色有13張牌=一個季度有13個星期三。
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的數學,他每時每刻都在我們的身邊出現,只是我們大家沒有注意到。請大家都要學會留心觀察,做生活的有心人。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估算黃豆粒數》
教學目標:學會估算方法。
教學重難點:利用估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黃豆,杯子,天平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師:你們看,這是什么?
生:黃豆。
師:你們想知道這些黃豆有多少粒嗎?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黃豆有多少粒。
二、小組討論,確定方案。
師:你們可以用課桌上的工具。(被子、天平等)
三、小組合作,實施方案。
四、匯報交流
方案一:先數一杯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杯,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二:先測一把黃豆的.數目,再看這些黃豆有多少把,再用乘法計算即可。
方案三:先測一百粒黃豆的重量,再稱出總重量,再用除法計算即可。
五、小結:數學在我們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請大家都要做留心觀察的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購物中的數學》
教學目標:
1、通過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利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出示情境
一天有個年輕人來到王老板的店里買了一件禮物,這件禮物的成本是18元,標價是21元結果是這個年輕人掏出一百元要買這件禮物,王老板當時沒有零錢,用那100元向街坊換了100元的零錢,找給年輕人49元,但是街坊后來發現那100元是假鈔,王老板無奈,只好還給街坊100元。
現在問題是: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究竟損失了多少元?
提示:其中損失成本18元,不要算成21元。
二、小組討論
三、匯報結論
四、小結
王老板和街坊之間實際上互不虧欠,王老板在這次交易中到底損失了97元。
五、全課總結
師:通過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數學趣味題一》
教學目標:通過有趣的數學題,引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邏輯思考能力,讓他們學會通過思考與計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教學重點:通過解答例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向,讓學生學會善于思考。
教學難點: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思考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課前準備:準備課堂上要講的內容,預測提問環節所需要的使時間。
教學過程:
一、引例,引起學生的興趣。
提出一道關于數學的IQ題,讓學生回答(答對有獎),然后開始逐漸深入課題,解答一些數學計算題。
二、結合生活,小組互動。
1、將學生分成幾組,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
2、從日常生活出發,模擬一些題目,讓學生進行搶答。
3、最后進行統計,對表現最好的小組進行獎勵
三、課堂解說
對相關題目進行詳細的解釋,讓學生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以及解題方法,從而在做題中得到啟發。
四、課堂總結。
總結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讓學生認識數學的奧秘,進而提高對數的學習興趣。
小學趣味數學教案 篇3
一只蝸牛很貪玩,一不小心不小心掉進了一口枯井里。它趴在井底哭了起來。一只癩蛤蟆爬過來,甕聲甕氣的對蝸牛說:“別哭了,小兄弟!哭也沒用,這井壁太高了,掉到這里就只能在這生活了。我已經在這里過了多年了,很久沒有看到過太陽,就更別提想吃天鵝肉了!”
這可是癩蛤蟆對蝸牛的赤裸裸的嘲笑。∥伵M掷嫌殖蟮陌]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決不能像它那樣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蝸牛對癩蛤蟆說: “癩大叔,我不能生活在這里,我一定要爬上去!請問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話!這井有10米深,你小小的年紀,又背負著這么重的殼,怎么能爬上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總能爬出去!”
第二天,蝸牛吃得飽飽的,喝足了水,就開始順著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到了傍晚終于爬了5米。蝸牛特別高興,心想:“照這樣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能爬上去。”想著想著,它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早上,蝸牛被一陣呼嚕聲吵醒了。一看原來是癩大叔還在睡覺。它心里一驚:“我怎么離井底這么近?”原來,蝸牛睡著以后從井壁上滑下來4米。蝸牛嘆了一口氣,咬緊牙又開始往上爬。到了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是晚上蝸牛又滑下4米。
爬呀爬,最后堅強地蝸牛終于爬上了井臺。你能猜出來,蝸牛需要用幾天時間就能爬上井臺嗎?
答案:井深10米,蝸牛每天爬5米,滑下4米,實際蝸牛每天爬1米,照這樣,第一天,蝸牛爬到了1米處,第二天爬到了2米處,第三天爬到了3米處,第四天爬到了4米處,第五天爬到了5米處,第六天爬了5米后就爬上井臺了。所以蝸牛用了6天的時間。
小學趣味數學教案 篇4
一只公雞,看見主人走過來撒米給它吃,非常高興。它希望每天都能吃到米。第二天,主人給它吃米,第三天,主人給它吃米,……第九十九天,主人給它吃米。于是,公雞認為:主人永遠給它吃米。第一百天,公雞看見主人走過來,以為又有米吃了,可是主人把它捉住殺了。
公雞用歸納法得出每天都有米吃的結論,顯然是不完全的。公雞的智慧有限,無法達到這樣的認識。
在數學里,也常用不完全的歸納法來發現規律。不過,前面已經說過,這樣得到的結論,都必須給出嚴格的證明才能成立。
與自然數n有關的結論,常常采用數學歸納法來證明。數學歸納法又叫做完全歸納法,在不會混淆的時候,可以簡稱為歸納法。它分為兩個部分:一、首先考慮最簡單的情況,通常是證明n=1時結論成立。這一步稱為奠基。二、其次考慮能不能從前一步推出下面一步。也就是證明:要是結論在n-1時成立,那么結論在 n時也成立。這一步稱為歸納。
要是這兩部分都完成了,那就可由n=1時結論成立,推出在n=2時結論成立;由n=2時結論成立,又推出n=3時結論成立。這樣逐步推下去,可以得出結論對于一切自然數都成立。
數學歸納法的思想在前面已經多次用到過。例如在第三節,我們實際上證明了:按照所說的規則,2n(n≥4)根火柴可以兩兩合并起來。當時的做法,是先從最簡單的情況做起,把八根火柴(n=4)兩兩合并起來。這就是奠基。
然后,對十四根火柴,我們曾把它歸結為十二根火柴的問題;十二根又歸結為十根;十根又歸結為八根。這樣一步步退到八,也就是由八一步步進到十四。同樣,也可以進到四十,或者更一般地進到2n。其中的關鍵,是把左起第四根火柴與第一根火柴合并。這樣,2n根火柴的問題,就化為2(n-1)根火柴的問題了。只要2(n-1)根火柴能夠兩兩合并起來,那2n根火柴也就能兩兩合并起來。這就是第二部分:歸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