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紀守法、禮貌待人”德育主題班會教案(精選4篇)
“遵紀守法、禮貌待人”德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1
一、活動目的:
1、使學生加強對法律知識的認識,增強法律意識。
2、讓學生養成學法、懂法、守法的好習慣,有效地樹立和維護學校良好的學風以及社會的穩定發展。
3、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自覺的遵紀守法,做合格小公民。
二、活動形式:
通過案例分析增強學生遵紀守法觀念。
三、活動準備:
1、準備有關的法律知識材料。
2、收集有關遵紀守法的案例。
四、活動過程:
1、主持人講話: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要和規章制度打交道,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園”。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規矩才能有條有理,完善和諧。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全體公民都能做到遵紀守法,我們就能在一個文明美好的環境里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今天我們召開 “遵紀守法”主題班會,目的就是讓我們從小學做自覺遵紀守法的小公民,長大后當個合格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識:
。1)主持人:法律就是一定的規則,它告訴我們,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 從小知法、守法,對同學們來說非常重要。那么,要想從小做一個知法、守法的好孩子,首先要懂法。主動學習一些法律常識,F在我們國家的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了,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國家利益、公眾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們應該經常翻閱《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規,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
。2)“我懂法”知識競賽:
主持人:為了做一個守法的小公民,我們全體同學課下收集了不少材料。 我提議讓我們開展一個“我懂法”知識競賽,看看哪些同學是我們班的小小法學家。
①競賽以南北排雙方打擂臺的形式開展。
、诟傎惙謨刹糠,第一部分是必答題,答對加10 分,答錯不扣分;第二部分是搶答題,等主持人說開始之后,再舉手。
1、未成年人是指未滿( )周歲的公民。
A、12 B、 14 C、16 D、18
2、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對未成年人的( )。
A、監護職責和撫養義務 B、監護職責和照管職責
C、教育義務 D、培養義務
3、學校、幼兒園、托兒所應當建立安全制度,加強對未成年人的( ),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A、教育管理 B、監護
C、看管約束 D、安全教育
4、根據《未成年人保護法》的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應當引導未成年人進行( ) 的活動,預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煙、酗酒、流浪以及聚賭、吸毒、賣淫。
A、有利于提高學習成績 B、有益身心健康
C、有利于開發智力 D、有利于身體發育
5、 學校不得在( )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學設施中進行教育教學活動。
A、危及未成年人身安全、健康 B、簡陋
C、臨時搭建 D、豪華
6、學校周邊( )范圍內不得開設網吧、游戲廳。
A、100米 B、200米 C、300米 D、500米
7、生產、銷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藥品、玩具、用具和游樂設施等,應當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不得有害于未成年人的( )。
A、發育和成長 B、安全和健康
C、生活和教育 D、興趣和愛好
8、( )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任何人( )在中小學校、幼兒園、托兒所的教室、寢室、活動室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動的場所吸煙、飲酒。
A、可以、可以 B、禁止、不得
C、禁止、可以 D、可以、不得
9、飯店老板張某招用14歲的小王和15歲的小李為其飯店洗碗,張某的行為( )
A、合法 B、簽勞動合同后合法
C、小王和小李同意后合法 D、違法
10、下列做法中,不違背《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是( )
A、書店給未成年人出售恐怖內容的圖書
B、商場給未成年人出售戰爭題材的影碟
C、音像店給未成年人出租兇殺內容的光碟
D、音像店給未成年人出租賭博內容的光碟
主持人小結:通過競賽,我們看到同學們對一些法律知識已經有了很深的認識。
11、社區中的公益性互聯網上網服務設施,應當對未成年人( ),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健康的上網服務。
A、有條件開放 B、高價開放
C、免費或優惠開放 D、禁止開放
12學校、幼兒園、托兒所和公共場所發生突發事件時,應當( )。
A、優先救護公共財產 B、優先救護領導
C、優先救護教師 D、優先救護未成年人
13、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詢問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詢問未成年證人、被害人,應當通知( )到場。
A、父母 B、監護人 C、班主任 D、朋友
14、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 )
A、單獨外出 B、在外留宿
C、脫離監護單獨居住 D、參加校外活動
15、下列行為中屬于遵守交通法規的行為是:( )
A、小明追著汽車跑;
B、小強和小剛比賽用石塊砸汽車;
C、幾個中學生在車行道滑滑板;
D、大偉在人行道內行走。
16、交通信號燈黃燈閃爍時,車輛、行人應( )
A、不準通行,但已越過停止線的車輛和已進入人行橫道的行人可以繼續通行;
B、在確保安全的原則下通行;
C、加速通行;
D、緩慢通行。
17、機動車通過沒有信號控制的人行橫道時( )
A、行人應該避讓機動車;
B、可以不減速且應快速通過;
C、必須減速或者停車,避讓行人;
D、緊跟前方車輛快速通過。
18、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這是( )規定的!傲x務教育”帶有強制性,它要求適齡的未成年人。
A、教育法,盡可能入學
B、義務教育法,必須入學
C、未成年人保護法,必須入學
D、教師法,必須入學
19、小趙經常欺負同學小王,并把小王打傷,小王叫小李、小劉幫忙,小李、小劉一起去打了小趙,小李、小劉的行為( )
A、是見義勇為 B、是幫助朋友
C、違法 D、合法
20、學校應當進行地震應急知識教育,組織開展必要的地震應急救援演練,培養學生的。
A、安全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B、逃生本領;
C、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D、應急能力和逃生本領。
3、辨別是非:
主持人:同學們都來自不同的家庭,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同學生活充實,學習目標明確,充滿前進的動力,可有的同學整天無所事事,到處去尋找各種各樣的刺激,做一些不該做的事。比如,癡迷于打游戲機,看毫無意義的錄像,打架斗毆等等。從違紀到犯法,下坡路走得非?臁_@些原本單純天真的同學,之所以一步步滑向罪惡的深淵,多數是因為沒有辨別是非的能力。同學們,你們在做事情前一定要好好想一想,這件事對不對,該不該做。
情境一:大鵬覺得放假獨自在家太悶,便上網,開始是打游戲機,后來玩膩了,便打開成人網去看。
情境二:虹虹到自選商場購物,看見一個裝飾物很精致,趁售貨員不在意,悄悄拿了放進自己的書包,若無其事地走出商場。
情境三:小可聽了稅法宣傳員的動員,回家后,勸爸爸買東西時記住開發票。他爸爸說:“我們要發票干啥?又不能報銷。小可告訴爸爸:“這是避免商家偷稅、漏稅的好辦法,也是為國家作貢獻嘛。”
情境四:小雨隨老師、同學們到一旅游勝地秋游。當他見到一棵古樹上刻有名字,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也拿出小刀在樹上刻上自己的大名,然后滿意地離開。
以上情境,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
4、案例分析:
在某市,一個由幾名未成年人臨時湊成的綁架團伙綁架了某中學生小剛,正當他們打電話向被綁架人母親索要6萬元贖金時,被公安局刑警一舉抓獲。據查,他們曾多次敲詐小剛,金額達1000多元。三名犯罪嫌疑人中,最小的方某竟天真地問刑警:“把錢還給他(受害人),我可以走了嗎?”
(1) 主持人:請同學們根據這件事談談自己的感想?
。ㄗ寣W生感受到法律就在我們的身邊,許多的時候是由于不知法,不懂法而造成的犯法犯罪的,學習有關的法律知識就非常的必要。)
(2)講講自己身邊的不遵紀守法的事情。
5、如何守法 :
主持人:守法,是每個公民必備的道德品質,是現代社會對每個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大家增強法律意識,自覺守法,我們的生活才會更加美好!
(1)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是做得比較好的?有哪些地方還需要改進?
。2)今后,你打算怎樣去做一個合格的小公民?
五、活動結束
“遵紀守法、禮貌待人”德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需要法律給予特殊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我國頒布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掌握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的基本原則。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結合個人的親身感受、所見所聞、或利用在課前的探究活動中調查了解到的典型事例對“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特別是對“我國頒布實施未成年人保護法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逐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識和守法自覺性,使自己健康地成長起來。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1.課件出示:
。1)什么是法?
(2)與未成年有關的法律有哪些?
2.揭示:
。1)法:法是反映統治階級意志,由國家制定或認可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體系。
通俗地說:法就是告訴人們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須做、哪些禁止做。
它具有懲罰性的特點。
(2)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法律:
《未成年人保護法》 《義務教育法》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婚姻家庭法》
《收養法》 《民法》
《刑法》等
3.學生分組討論:未成年兒童受法律保護的權益有哪些呢?
。1)、接受義務教育權
。2)、接受父母撫養權
。3)、保護個人隱私權、維護人格尊嚴權
(4)、享受勞動保護權
(5)、人身安全、財產繼承權等
4.案例分析:
(1)小花11歲了,按道理應該讀小學四年級了。但是,她爸爸重男輕女的思想特別嚴重,本來就不主張送小花讀書。但是小花的媽媽還是希望小花能讀點書,小花于是走進了學校。
但不幸的是,小花家里種的五畝西瓜,因為連日大雨,所有的西瓜都爛在地里了,連成本也收不回來;喂養600只鴨子也因為染病都死去了。這讓原本不太寬裕的家庭,經濟更加拮據。不管小花的媽媽怎么樣的勸說,小花怎么樣地苦苦哀求,小花的爸爸最后還是逼著小花退了學。
小花爸爸的做法對嗎?如果小花是我們的同學,我們應該怎么辦?
(放手讓孩子們討論,只要明白未成年人有受教育的權利即可)
(2)據“光明網”20xx年1月27日報道,22日夜,12歲的水城少女曉燕離家出逃被送到派出所。令人震驚的是,女孩全身找不到一塊沒有傷痕的皮膚,而這一切竟然是她的親生父母所為。
。ㄗ尯⒆觽兟撓瞪睿竽懓l言,明白未成年人有受父母撫養的權利。最后老師告訴本事件處理結果:后來,水城婦聯、公安都已介入。水城縣玉舍鎮派出所已介入調查。夫婦倆已涉嫌虐待罪和涉嫌故意傷害被起訴。)
5.有權利就有義務,相關法律、法規規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行為:
(1)老師可先讓孩子們討論:我們有哪些行為是法律、法規所不允許的呢?
(2)揭示:
、贂缯n、夜不歸宿;
、跀y帶管制刀具;
、鄞蚣芏窔、辱罵他人;
、軓娦邢蛩怂饕斘铮
、萃蹈`、故意毀壞財物;
、迏⑴c賭博或者變相賭博;
、哂^看、收聽色情、淫穢的音像制品、讀物等;
⑧進入規定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營業性歌舞廳等場所
(3)案例一:
20xx年9月某晚19時許,西安某小學四年級學生江某趁鄰居家中無人,潛入鄰居家行竊,中途鄰居家女主人回家,他躲到了床下。20時左右,少年趁女主人不備,打算奪門而出,被女主人揪住。江某為脫身,抓起鄰居家的一把剪子將女主人刺死后逃跑。
案件結局:江某被勞動教養,因對受害人家屬民事賠償也使江家傾家當產。發生這個案件的主要原因是,江某平時就好吃懶做和不太遵守紀律,日常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父母管教不善。
案例二:
20xx年夏天,13歲的杜某,在他小學畢業就要升入初中的那個暑假,認識了在社會上混的李某等人,李某出手大方,經常帶杜到網吧、游戲室等地方玩,令杜很羨慕李某。于是天天跟著李玩,但是出去玩必須要有錢,在李沒錢花的時候,杜某提議到他認為有錢的一位同學家去搶。這樣杜某帶著李某等三人,趁同學的父母上班、同學一人在家時闖入同學家實施搶劫,還將同學打成重傷。
結局:杜某坐在牢房里悔恨交加,痛哭流涕:“開學了,我多么想背著書包去上學呀,當時我只是想到好玩,我沒想到我的行為是犯法的,我后悔呀!”
案例三:
同為14周歲的鄭某與杜某,想吃零食但又沒錢,兩人便決定去學生宿舍找同學強行索要。先后對四人采用威脅、強行搜身等,共搶得現金31.5元,均被兩人用來抽煙喝水和炸東西吃。僅隔一天兩人又再次闖入學生宿舍準備搶劫時,被校保衛人員和民警現場抓獲。
鄭某與杜某兩人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采用暴力威脅手段劫取他人財物,其行為均構成搶劫罪,但因兩人未滿18歲,具備法定的減輕處罰情節,一審分別判處兩人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500元。
。ㄗ寣W生充分討論,明白哪些事是法律、法規所不允許做的,是不能做的。)
6.未成年人如何遵守法律、法規呢?
讓孩子們充分討論后老師總結,從五方面入手:(1)育愛心(2)勤學習(3)拘小節(4)抗誘惑(5)慎交友。
。1)育愛心:
老師講13歲的河南少年駱偉科街頭擦鞋救母的故事。
。ㄉ懻摻涣鳎簭倪@個故事當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想說的?以后應該怎么做呢?)
師小結:
對父母,我們要體諒他們的良苦用心,少惹他們生氣,積極主動地幫助父母做一些事,譬如:幫大人打掃衛生
“遵紀守法、禮貌待人”德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3
遵守交通法規,文明安全出行主題班會
一、教學內容分析:
課程標準:了解、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不斷增強交通安全意識,能夠自覺遵守交通法規。
本課內容是三年級下第一單元第四主題《遵守交規從我做起》。本課分為是三個欄目:“認識交通標志”、“學習交通法規”、“遵守交通法規”這一主題的宗旨是引導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學習有關的交通法規,從而達到遵守交通法規的目的。使學生明確遵守交通規則既是尊重自己的生命,也是尊重他人的生命。要共同維護好公共生活秩序。
在設計本課時,我對教材中提供的范例進行了選擇性的使用,選擇了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比較經典范例進行分析。本課是以認識交通標志為重點,通過一些事例讓學生判斷對錯,用圖片中的事例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增強活動的實效性。
二、學情分析:
本校周邊安全標志不多,大多數學生居住的地方離學校不遠,對交通標志的認識并不全面,只認識基本的且常見的交通標志,如:紅綠燈信號標志、人行橫道等。部分學生不懂得在交通標志的指示下正確遵守交通規則。生活中多數學生自覺性差,學生作為現代交通的重要的參與群體,學習認識交通標志,了解交通規則、遵守交通規則,避免交通事故,保證人身安全是他們急需要做的事。
三、教學目標:
1、增強交通安全意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具有一定的責任心。尊重自己、尊重他人。熱愛生命,熱愛生活。
2、具有識別簡單交通標志的能力,懂得基本的交通法規,初步具備辨別對錯的能力,能夠講出一些交通安全的一些法規和措施。
3、認識一些常見的交通標志,知道有關的交通法規,知道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是一個人的基本素質。
四、教學重點: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了解遵守交通法規的重要性,能夠在生活中自覺遵守交通規則,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五、教學難點:通過觀察,對別的方法,能夠了解交通標志的不同含義,知道在交通標志的提示下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
六、媒體:使用課件
七、板書:交通標志伴我行
禁止標志警告標志指示標志
八、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評價方式:
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本課采用學生自我評價、學生相互評價、教師即時評價等。
2、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例如:學生間的相互質疑、課堂小測試、課前、課中、課后學習收獲的交流。
3、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
關注學生生活
本節課關注學生在主題單元目標下的學習,依據《課程標準》,源于教材,活用教材,始終將學習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系。我把學生熟悉的十字路口場所及學生過馬路時的情境引入課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交通安全意入手,讓學生了解在交通標志的提示下遵守交通規則的重要性,創設過馬路的幾個情境,讓學生模擬走進十字路口去觀察,通過對過馬路時遇到問題進行討論交流,學會如何在安全標志的指引下遵守交通規則,同時了解認識安全標志的重要性,通過觀察、比較,學會認識多種安全標志,最后回到生活中去,創設不同情境,小組活動應用學到的辨別安全標志、遵守交通規則的初步知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這一系列活動,層層深入,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實現。
注重活動體驗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倡導與學習者的實際生活、真是生活有機的融合,使學習者通過切身生活體驗,學會生活,體驗道德的意義和價值。教學過程中我采用體驗式學習方式,以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為基礎,把活動作為體驗的載體。我針對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情境中認識常見的安全和交通標志,注意交通安全,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培養自我約束能力和良好的行為規范。讓學生在活動中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始終在參與活動中學習,在活動體驗有所得。
“遵紀守法、禮貌待人”德育主題班會教案 篇4
活動時間:
20xx年4月15日
班會形式:
1、了解法律知識
2、案例分析
3、知識競答
4、總結
活動目的:
1、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法紀法規和道德規范教育。
2、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
3、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
4、讓我們美麗的校園擁有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活動地點:
本班教室
參加人員:
班主任、全體同學
活動過程
1、開場白: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要和規章制度打交道,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規矩才能有條有理,完善和諧。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如果全體公民都能做到遵紀守法,我們就能在一個文明美好的環境里快樂地學習,健康地成長。今天我們召開“遵紀守法”主題班會,目的就是讓我們做自覺遵紀守法,當一名合格的中職學生,在社會上當一個合法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識:
法律就是一定的規則,它告訴我們,什么事該做,什么事不該做。知法、守法,對同學們來說非常重要。那么,要想做一個知法、守法的中職學生,首先要懂法。主動學習一些法律常識,F在我們國家的法制建設越來越完善了,每一個策劃書寫作策劃書格式策劃書寫作技巧項目策劃書廣告策劃書活動策劃書公民都應該知法、守法,能夠運用法律武器保護國家利益、公眾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作為一名中職學生,我們應該經常查閱《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憲法》法規等,增強自己的法律意識。同學們把老師剛發下去的法律知識認真看一遍。
3、案例討論分析
1)就寢時間,同寢室的同學都休憩了,小王同學還在大聲朗讀英語,室友多次提醒,他卻說:“學習是我的權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毙⊥醯挠^點是:A、正確的B、錯誤的。討論分析:小王的行為和觀點是錯誤的,因為行使權利不得損害他人的權利。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則所提倡的。未成年學生有一種非常喜歡權利的心理,但卻不懂得怎樣正確依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因此,利用案例分析來培養學生的法律責任感要同培養學生的道德責任感結合起來。如同個別學生在課堂里愛講話做小動作等都是錯誤的,我利用這個案例來教育學生要遵守課堂紀律,營造和諧學習環境。權利和自由與紀律約束、法律義務是一致的。從道德原則上講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高年級的小張同學搶了低年級小林同學的2元錢,這種行為屬于:A、不道德行為B、違法行為。討論分析:小張同學的行為是違法行為。我國刑法及其司法解釋:盜竊罪盜竊價值金額最低限額,我國法律規定為500——20__元,各地都有不同的具體規定,但都在這個范圍內。一般來說偷盜價值500元以下,100元以上屬于一般違法行為,予以治安管理處罰。小偷小摸的行為(累計偷盜價值100以下)是違反道德的行為。而搶劫不是道德問題,有些同學認為搶劫一、兩元錢沒關系。但法律規定:只要行為人實施了公開的強行奪取他人財物金錢的行為,就構成搶劫罪,搶劫罪沒有搶劫價值金額的限定。很多學生聽了我的解釋后,大吃一驚……
3)到商場買東西遭搜身、遇到商品質量問題怎么辦?A、與之爭吵甚至動手打架B、投訴,用法律手段維護自己合法權益討論分析:處理這樣的問題,如果問題不大最好還是“以和為貴”,千萬不能使用暴力手段而導致因小失大,雙方協商解決。如果不行,再找有關部門如報警打110電話、打12315電話向消費者協會投訴,請求他們來協調處理。如果還不能完全處理好,則選擇最后的司法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訴,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首先采用協商和解或者在有關部門的主持下進行調解。只有在和解或調解無效的情況下才采用“打官司”的辦法來維權。
4、法律知識競答:
根據刑法的規定,已滿(B)不滿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A12周歲,14周歲 B14周歲,16周歲 C 10周歲12周歲2、中小學生曠課的,學校應當及時與其父母或者其他(A)取得聯系。
A監護人 B保護人 C負責人
營業性歌舞廳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適宜進入的場所,應當設置(C)標志,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
A未成年人禁止進入 B禁止進入 C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
遇到有壞人進行搶劫、盜竊、殺人時,遇到有人打架、斗毆、械斗時,自己、家人或旁人在緊急狀態下需要公安機關幫助時,都可以打報警求助電話。請問下列號碼中哪一個是報警求助電話(B)
A、119 B、110 C、120
李某身患殘疾,趙某就拿他的生理缺陷開玩笑,并給他起綽號。趙某的行為侵犯了李某的(C)
A隱私權 B榮譽權 C人格尊嚴
王某踢完足球后,將復讀機遺忘在學校的球場邊,后得知被同學陳某拾得,便找其追討,陳某卻一口回絕,其理由是拾得的東西理應歸自己,拒不歸還。王某這時應該怎么辦?請你為他出個主意(B)
A糾集朋友幫忙,強行討回B向學校保衛科報案,或向陳某說明拾物不還的行為是違法行為 C搜查陳某的書包
公然辱罵他人,捏造事實在背后中傷他人,添油加醋詆毀他人,都是侵犯他人(A)
A名譽權 B榮譽權 C隱私權
小明剛滿13歲,一天他向母親要了10元錢買了個文具盒,其母認為文具盒不好看,向文具店老板提出退貨。關于小明的購買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 A有效,因為從事該行為無需其母同意B無效,因為小明還未成年
C有效,因為事先已經其母同意
國際消費者組織規定的“世界消費者權益保護日”是每年的(C)A 3月5日 B3月12日 C3月1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讓不滿(C)的未成年人脫離監護獨自居住。
A 十四周歲 B十八周歲 C十六周歲
5、小結: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以和為貴”作為為人處世的準則,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為堅守道德與法律精神的原則。做到了這些,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成為知法理明事理和遵紀守法的合格中職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