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的主題班會教案(精選2篇)
珍惜生命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1
設計理念:
現在很多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會學習就行了,至于生活的技能,會不會,有沒有無所謂。但現在的家庭大部分只有一棵獨苗,家長對孩子的人身安全倍加憂慮。他們把孩子束縛在身邊,孩子就像個被捆住了手腳的機器人。這種消極的舉動并不能起到實質性的作用,關鍵還是要孩子自己樹立自我保護意識,增強自我保護能力。
心理學指出,作為人所特有的心理現象的意識,是包括感覺,知覺,思維在內的一種復合型結構的最高級的認識活動,思維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在人的各種心理活動中,它發揮著調節、控制、指導的作用。因此,意識決定行為,能力決定結果。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它旨在使兒童從小懂得珍愛生命,懂得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自我保護的知識、技能,遇到危險及突發事件,能總冷靜面對,尋求最佳解決辦法,擁有一個安全、美好的人生。
根據以上理念和實際情況,我特制訂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必要性。
2、教育孩子克服嬌氣的毛病,遇事冷靜,敢于面對。
3、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在生活中靈活運用。
教學重難點:
自我保護意識的培養是教學難點。
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的學習是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讓學生搜集有關自我保護的資料。
教師以圖書、網絡及生活事件為資源搜集相關資料,做成課件。
教學流程:
新課伊始,為了吸引學生的興趣,我巧妙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鮮明對比,引出話題。
(一)鮮明對比,引出話題:
我給學生展示了兩組迥然不同的畫面:一組是美好生活的圖片,另一組是觸目驚心的事故的圖片,如火災、觸電、中毒、殺害、溺水、交通事故(籃球女孩)等等。強烈的對比,讓學生的情感迅速由輕松、愉悅轉移到沉重、難過,孩子們的心靈被深深地振撼了。生命呼喚安全,安全第一需要的是自我保護。從而引出課題———“珍愛生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這樣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有效地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花朵。生活是美好的,但生活中也處處存在著危險。因此,我的第二個環節是:聯系實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二)聯系實際,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我給學生展示了近段在婁底城區發生的一個真實案例:一個二年級小學生放學后,不和同學們排路隊,獨自一人走在機動車的馬路上。被犯罪分子抓上車,至今已整整二十多天了,仍然沒有一點點消息……緊接著,我又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把發生在江西的樓梯踩踏的事件的圖片展示給學生,六人死亡十一人受傷的慘痛代價,深深刺痛了學生心靈中最柔軟的部分,教師用低沉的聲音講述著事例,孩子們聽著感到痛心和悲憤。這時,教師讓學生分析、討論:“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如果是你,你會怎樣做?”“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已有的一些知識、經驗被激活了。我讓孩子們先在小組里積極、踴躍地討論,然后派代表說出自己的看法,再請人補充,最后大家達成共識:生命美麗如花,卻又是如此脆弱,我們要有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時時、處處警惕身邊可能出現的突發的事件和危險,讓自己盡可能地避免、遠離這些事情的發生。這樣的教學讓每位同學都有機會發言,積極參與學習,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學生自己在活動過程中,豐富了知識,鍛煉了膽量,提高了口頭表達能力,課堂氣氛民主、和諧。
此時,我趁熱打鐵,進入第三個環節: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三)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意識決定行為,能力決定結果。孩子們光有自我保護的意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作為家長、教師有責任教給孩子們一些日常自我保護的知識、方法和技能。
孩子們都有很強的競爭意識,我利用競賽的方式,調動學生積極思考、積極發言,讓學生參與活動。安排了“判斷題——問答題——情境題”三種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在活動中玩,在玩中學,在學中實踐。特別是情境題的設置,讓孩子們演練,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培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其他同學判斷好壞,再說說有沒有更好的其他辦法。這種形式讓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緊密聯系,利于指導學生的行為。
藍貓是孩子們的親密伙伴,他無所不知,無知不能。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件演示,讓孩子們一起跟著藍貓學習三字歌。這就是第四個環節: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四)群策群力,解決問題:
三字歌簡短,易上口,利于學生理解,孩子們在多種形式的練讀中,不知不覺地學會了三字歌,并且加深理解了一些自我保護的知識。生動活潑的形式吸引了學生,讓學生樂意學,輕松學,學得快,學得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以致用是教學最高的境界和最終的目的。通過前面幾個環節的學習,學生對自我保護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并且學會了一些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人不是單獨的個體,而是社會中的人。因此,我精心設計了“互致心語”的環節。
(五)學以致用,互致心語:
教師教育、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讓孩子們給好朋友贈送一句“增強自我保護的話語”,這即是對朋友的一種關心,也是學習的一個檢驗,從而形成一個“感知——理性——實踐——升華”的過程。
課內課外相結合,在課外延伸中學習。
(六)課外延伸,拓展學習:
學生根據教師的指點,課外閱讀《未成年人保護法》,使學生不僅懂得日常自我保護的知識和技能,還適當地學習一些淺顯的法律知識,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讓學生擁有另一種自我保護的武器,這不做過多的要求,適當了解、接受、學習即可。
最后,播放《祝你平安》的歌曲,讓孩子們在歌聲中結束學習,離開教室。
教學反思:
我國小學生每年非正常死亡的人數已逾上萬人,這觸目驚心的數據不能不引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覺醒。針對大部分家長“重智力,輕能力,輕心理”的教育現狀,我依據心理學的原理,運用大量事例,喚起學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并且在活動中讓學生或自己演,或聽、或看其他同學的回答、表演,學到更多的知識、技能。最后,幫助孩子們在多元化的社會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關愛他人,關愛自己。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集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為一體,引導學生裝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形成一個良好的課堂模式。學生興致高,教學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珍惜生命的主題班會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教學重點: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教學難點:怎樣的生命才更具有價值?怎樣才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的?
二、學生分析
受享樂主義思想的影響,在學生中普遍有一種及時行樂,得過且過的想法,對未來的希望、對生命的意義缺少思考,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缺少必要的責任感。這種虛度年華的現象滋生出許多副面影響。因此,對青少年進行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教育以迫在眉急了。
三、綜合設計思路:
本課在前兩個框題激發學生熱愛生命之情的基礎上,第三個框題接著延伸,探討如何珍愛生命。
教材分三個層面來與學生共同探討如何珍愛生命:一是無論何時都不輕言放棄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強調能承受挫折、勇敢堅強;二是對任何生命都應抱著肯定其意義、尊重其存在的態度,感受“天生我材必有用”;三是珍愛生命的最高表現:不斷延伸生命的價值,激發學生努力突破自我,不斷實現自我價值。
教學過程:
●永不放棄生的希望
通過閱讀討論“艱難的抉擇”這一故事,感受求生意志的重要。接著可讓同學們交流一些自我保護的求生知識。閱讀討論完這一故事,可讓同學們講一講其他的求生故事,或設計一些情境讓同學扮演主人公進行求生表演。如“火中逃生”的游戲比賽等。
●肯定生命、尊重生命
本環節中的三個活動是層層遞進的:先探討一個人的生命能為他人帶來
快樂和幸福,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再探討每的生命都對他人、社會有價值,進一步感受生命值得尊重;最后探討生命不可能十全十美,即使是不幸的生命也需要肯定、尊重。
結合書上的活動,讓同學們說一說自己的存在給哪些人帶來怎樣的快樂和幸福(可讓同學們在課前采訪一些相關人士。如父親、母親、爺爺、奶奶等),也可說說哪些人為自己帶來快樂和幸福,同時說一件你給他人、社會帶來益處的事或他人給你幫助的事。通過多種角度的回顧,幫助學生做個有心人,學會感受幸福,認識到每個人(包括自己)都在為速幸福的生活增色。
●延伸生命的價值
這一環節是本課內容的升華。引導學生從自己的榜樣或身邊的人身上學習他們怎樣讓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的。最后通過思考寫出自己的生命箴言,與同學交流,解釋其含義,感悟“生命的意義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內涵”。
要求學生課前各自收集—位名人、一位干凡平凡者如何生活、工作的,思考他們為社會做出的貢杜.盛受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價值。生命存在就值得肯定與尊重,若能盡自己所能努力為他人、社會作出更多貢獻,這樣的生命更有價值,更值得敬重。這里可用上最近廣為人知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的故事。
四、教學中存在的疑問:
這一框主要是對學生進行價值觀與生命觀教育,所以最主要問題要避免老師說教,最好要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生命的價值所在。但就這一框來說如何設計有效的活動組織教學本身就是一個十分值得探討與研究的課題。
五、作業布置
1、當你回家遇到小偷該怎么辦?
2、家里著火怎么辦?該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