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二章聲現象知識匯編
第二章 聲現象知識匯編第一節(jié) 聲音的產生和傳播
一、聲音的產生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一切正在發(fā)生的物體都在振動。
2、將物體發(fā)聲振動的規(guī)律記錄下來就可保存物體所發(fā)出的聲音。
3、產生聲音的物體稱為發(fā)聲體,也叫聲源。發(fā)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也可以是氣體。
二、聲音的傳播
1、聲音是以波的形式在物質中傳播的,所以也把聲音叫做聲波。
2、聲音的傳播需要物質,物理學中把這樣的物質叫做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是傳播聲音的介質。真空不能傳聲。
三、聲速及回聲
1、聲速是描述聲音傳播快慢的物理量。
2、聲速的大小等于聲音在單位時間內傳播的距離。公式為v=s/t。
3、回聲是聲音在傳播的過程中,遇障礙物,反射回來的聲音。回聲與原聲時間間隔大于0.1秒時,人們才能把他們區(qū)分開。
四、影響聲速的因素
1、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有關。一般是在固體中最快,在液體中次之,在氣體中最慢。
2、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溫度有關。一般是在同種介質中,溫度越高傳播越快。
五、人耳聽到聲音的過程
1、人感知聲音的基本過程: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的振動,這種振動產生的信號經過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再把信號傳給大腦,這樣人就聽到聲音了。
2、人耳能聽到聲音的基本條件:一是聲音的傳遞組織(如鼓膜、聽小骨)正常;二是聽覺神經正常。
3、耳聾的兩種類型:一種是由于聲音的傳遞組織出現障礙造成的耳聾稱為傳導性耳聾;另一種是由于聽覺神經出現障礙造成的耳聾稱為神經性耳聾。
六、骨傳導
1、聲音通過頭骨、頜骨傳到聽覺神經,引起聽覺的傳聲方式叫做骨傳導。
2、骨傳導的實質是聲音能在固體中傳播。
第二節(jié) 聲音的特性
一、音調
1、音調指聲音的高低。音調的高低取決于物體振動的快慢(即振動頻率),振動越快(即頻率越高)音調就越高;
2、頻率是指物體每秒內振動的次數,單位是赫茲,簡稱赫,符號hz。
3、人的聽覺頻率范圍大約是20—XX0hz。
高于XX0hz(人類聽覺上限)的聲叫超聲波。
低于20hz(人類聽覺下限)的聲叫次聲波。
通常人們將人類能聽到的聲叫做聲音,將聲音、超聲波、次聲波統稱為聲。
二、響度
1、響度指聲音的強弱,即大小。
2、物體振動的幅度叫做振幅。物體振幅越大,響度越大。離發(fā)聲體越遠,響度越小。
三、音色
1、音色反映聲音的品質和特色。音色又叫音品。
2、音色是由發(fā)聲體的材料和結構決定的。
3、不同的發(fā)聲體發(fā)出聲音的音色不同。
四、樂音
1、悠揚、悅耳,聽到時感覺非常舒服的聲音叫樂音。
2、樂音是物體有規(guī)律的振動發(fā)出來的,波形是有規(guī)則的。
五、樂器
1、為了欣賞音樂,人們制造了各種能產生樂音的器具,稱為樂器。
2、樂器可以分為三種主要的類型:打擊樂器、弦樂器你、管樂器。
3、所有的樂器的物理原理都一樣,都是通過振動發(fā)聲的。
六、常見的樂器
1、打擊樂器:像鼓、鑼等受到打擊發(fā)生振動而產生聲音的樂器叫打擊樂器。以鼓為例,鼓皮繃得越緊,振動得越快,音調就越高。擊鼓的力量越大,鼓皮振動的幅度就越大,聲音的響度就越大。
2、弦樂器:像二胡、小提琴、鋼琴和吉他等通過弦的振動而發(fā)聲的樂器叫弦樂器。長而粗的弦發(fā)聲的音調低,短而細的弦發(fā)聲的音調高。繃得越緊的弦發(fā)聲的音調越高。弦的振幅越大,響度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