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通用4篇)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1
Ⅰ .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②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在社會生活與生產(chǎn)中的一些應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c = 3 × 108m / s 。
2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開放性的實驗探究,認識光在空氣、水和玻璃等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的特點(沿直線傳播)。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fā)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通過開放性實驗,讓學生體驗學光學的樂趣,并在實驗過程中學習合作與交流。
②引導學生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讓學生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guī)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guī)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zhì)量,提高工作效率(有價值)。
●重點、難點分析
光沿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是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設計與組織關于“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這一問題的探究活動是本書的難點。
●教學模式
科學探究教學模式。
設置問題情景,使學生對所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科學探究,找出現(xiàn)象后面隱藏的規(guī)律,教會學生掌握科學家在研究時所用的技能和術語。
●實驗器材
1 、學生分組:激光筆一支、果凍一個、軟橡皮管一根、帶孔的紙板兩張、大頭針幾枚、平面鏡一面、白屏一張、裝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滿了少量墨水)。
2 、教師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用蛋糕盒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筆)、水槽兩個、濃度不同的糖水四種、 40 瓦電燈等。
●主要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課前利用課間休息,滾動播放一組與光現(xiàn)象緊密聯(lián)系的優(yōu)美圖片和視頻:影、倒影、水面下(視深變淺)物體,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白光通過三棱鏡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極光、日暈、日幻……最后將畫面停在“節(jié)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課的主題。讓學生欣賞絢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
二、新課教學
1 、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①引導學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通過開放性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要發(fā)生偏折。
[問題一]同學們剛才看到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現(xiàn)象,但是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先開放性分組實驗,然后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
方法一:用激光筆發(fā)出光束向滴了少量墨水的水中投射,可以看到光在水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二:用激光筆發(fā)出光直接照射果凍,發(fā)現(xiàn)光在果凍中沿直線傳播。
方法三:將激光射過拉直了的橡皮管,但橡皮管彎曲就無法射過。
方法四:將幾枚大頭針插在一條直線上,眼睛沿這條直線看去只能看到第一根針。
方法五:將激光沿白屏從空氣斜射入水中,可以看到光在空氣和水中的路徑都是直線,在空氣和水的界面上發(fā)生了偏折。
組織學生歸納得出: 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發(fā)生了偏折。
②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zhì)中路徑發(fā)生彎曲。
[問題二]這兩個現(xiàn)象說明光必須在同種介質(zhì)中才沿直線傳播,但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光就一定沿直線傳播嗎?
教師演示:如圖 1 ,在支架上固定一個薄水槽,其中放置一個白屏來顯示光的路徑,事先配有四杯濃度不同的糖水,將它們按濃度從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種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層糖水間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內(nèi)形成了從上到下濃度逐漸變大的不均勻糖水。將一束激光從透明水槽側(cè)面沿白屏表面 75 °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層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勻糖水,可見激光路徑在非均勻糖水中向下彎曲。 同時做一個對照實驗,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種均勻的蔗糖溶液中,再對同學們觀察──光的路徑仍是直線。 ③引導學生歸納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500)this.style.width=500;" onmousewheel="return bbimg(this)">
2 、介紹光線的概念 由于平時我們見得最多的是光沿直線傳播的情形。所以物理學中就用帶箭頭的直線來表示光的傳播方向 . 比如要表示電燈的光在空氣中的傳播時,我們就沿光的傳播路徑作一些直線,(如圖 2 )。這種直線叫做光線。
3 、應用:解釋自然現(xiàn)象
①影子的形成
設問一:請同學們想想;如果電燈的光在傳播的過程中,遇到了不透光的障礙物,在障礙物后邊會有什么東西形成? 演示;在一個圓筒形蛋糕盒的筒口處糊一張白紙,底部的圓洞上固定一個不透光的紙板人,打開后邊的電燈,同學們在屏上可以看到一個人影,讓學生分析人形的形成。
②日食 由影子的成因,順利過度到日食。
設問二:當?shù)厍颉⒃铝梁吞栠\動到一條直線上,地球處在月亮的影區(qū)時 . 地球上影區(qū)中的人能看到太陽嗎?這種現(xiàn)象叫什么?
③小孔成像 演示:仍然運用前邊的器材,保持電燈不動,用一個大紙板完全遮住圓筒形蛋糕盒底部的進光口 . 并在紙板上開一個小圓孔。
設問三:如果打開電燈,一部分光將穿過小孔射到屏上,請同學們猜想一下,在屏上將看到什么? 打開電燈,學生觀察屏上的現(xiàn)象以及燈絲的形狀,大家看到什么了?“ V ”字形的光斑,燈絲的形狀也是“ V ”字形的。但是開口和光斑相反。 引導學生分析出小孔成像的原理。
4 、光的傳播速度 介紹: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299792458m / s ,近似等于 3 × 108m / s 。 3 × 108m / s 到底有多快呢? 你知道我們平時一眨眼需要多少時間嗎?需要 0.1 秒,就在你眨眼的工夫,一個以光速飛行的超人,能夠飛行 3 萬公里。這個距離讓一個普通人不停的走,大約要走 250 天,可見光速之大。
三、小結
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這節(jié)課你收獲了什么?研究光的直線傳播我們經(jīng)歷了一個什么樣的過程? 帶領學生回憶:在觀察神奇美麗的光現(xiàn)象的過程中,提出光是否總是沿直線傳播的問題,然后通過實驗探究,在相互交流中概括出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的結論。并且運用這個結論解釋了一些自然現(xiàn)象。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然,不僅如此,還可以利用它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工作效率,那么利用它你能做些什么?
四、思維拓展
①射擊時瞄準。 給你一個玩具槍和激光器,你能想到什么? ②激光準直。 安裝高樓電梯時,怎樣使幾十米高的電梯又正又直?
五、作業(yè)
①課后請用光的直線傳播知識來測學校旗桿的高度?
②試一試,制作一架小孔照相機,并用它來觀察蠟燭所成的像,看一看,在什么情況下,蠟燭所成的像放大,在什么情況下所成的像較小?并試著解釋為什么?
Ⅱ . 對教材的認識和課后反思
1. 對教材的認識 本節(jié)課是學生的第一節(jié)光學課,新課程標準對這部分的內(nèi)容要求是:“通過實驗探究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特點”。而筆者經(jīng)過深入調(diào)查初二學生的潛在知識和感性認識,知道大量學生已經(jīng)積累了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生活經(jīng)驗,比如從手電筒的光,汽車車燈的光等等。所以這節(jié)課設計的重點應該是激發(fā)學生熱愛光學,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來認識光的傳播特點,知道光沿直線傳播是要有條件的。
2. 課后反思
( 1 )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 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在以往的教學中常常只是簡單介紹了事,但是筆者改變了舊的教學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給學生適當?shù)臅r間,讓他們自己動手動腦,經(jīng)歷實驗過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說,去做,去表達,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實驗反映的物理本質(zhì)。“發(fā)現(xiàn)”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zhì)中的傳播特點。通過探究光的直線傳播規(guī)律,學生初步體會到了“提出問題──實驗探究──得出結論──解釋現(xiàn)象(產(chǎn)生問題的現(xiàn)象)──應用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這種探究方法,將對今后的實驗研究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 2 )充分挖掘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能 整節(jié)課,學生始終處于積極參與探究的狀態(tài)之中,他們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選取儀器,設計實驗,想到了一些非常有創(chuàng)意的方法。說明學生能獨立地去探索、去實踐。只要給他們充分發(fā)揮的時間和空間,就會激發(fā)起他們的創(chuàng)新潛能。
( 3 )充分展現(xiàn)了物理實驗及其教學的魅力。 本課設計的富有創(chuàng)意的物理實驗,突破了長期以來的教學難點,成功演示了光在非均勻介質(zhì)路徑發(fā)生彎曲的現(xiàn)象,實驗效果非常好,讓學生在經(jīng)歷實驗探究的活動中,領略了光的奇妙(學生過去從來沒有親眼見過光的路徑發(fā)生彎曲),發(fā)展了對科學的好奇心,體驗了探索自然規(guī)律的喜悅。本課獲得第六屆全國中學物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一等獎,得到了來自全國的評委、老師的一致好評。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2
課題:
光的直線傳播
課型:
新授課
教學目標:
能理解光沿直線傳播及其應用;能理解常見的光沿直線傳播的現(xiàn)象;知道光速是3×108m/s。
過程與方法:
初步形成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課題,建立假說,檢驗論證,評價發(fā)展的思維程序;觀察光在空氣、水中傳播的實驗現(xiàn)象,了解實驗是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xiàn)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通過閱讀相關資料,感受我國古代科學的偉大成就,增強對中華民族的科學文明的自豪感。
重點:
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過程以及光速的應用。能解釋簡單的光直線傳播現(xiàn)象。
難點:
光直線傳播規(guī)律的得到及解釋光直線傳播現(xiàn)象。
教學準備:
衛(wèi)生香(或有煙蚊香)、一空燒杯、一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jié){)、火柴、蠟燭、玻璃磚一塊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師:提前2-3分鐘到教室,用投影儀投影以下文字“激光直射人眼時,會對眼睛有損傷,實驗前、后及實驗中絕對禁止激光直射自己或他人眼睛!”提出問題引入活動:同學們在小學或更早的時候做過手影游戲嗎?
今天讓大家回到童年,重溫兒時的歡樂,誰先來試一試?
教師:大家說他們的表演精彩嗎?
由活動引入問題:我們欣賞了這幾位同學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你能提出與這一現(xiàn)象有關的問題嗎?(思考了一下)
1、光的傳播〖活動〗點燃一支蠟燭,用硬紙片遮住,(能/不能)看到燭光?在硬紙片上開個小孔,(能/不能)看到燭光?〖質(zhì)疑〗為什么開個小孔后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燭光?坐在什么位置的同學才能看到燭光?〖思考〗通過這一現(xiàn)象可以知道光是怎樣傳播的?
教師:剛才大家提出了好多想要知道的問題,所提的問題都很好。我們今天不可能全把它們研究完,選出其中的兩個來共同探討一下。
2、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么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大家猜想一下形成影的原因是什么呢?
教師引導鼓勵:如果在流動的水中插一竹竿,水能繞過插在水中的竹竿而向前流動,光能否像水那樣繞過嗎?
教師:如何證明你的猜想呢?
教師:介紹大家桌子上的器材【有導向地介紹:衛(wèi)生香(或有煙蚊香)、一空燒杯、一裝有水(滴有少量的牛奶或豆?jié){)的燒杯、玻璃磚一塊、火柴、蠟燭、激光筆、三個開有小孔的硬紙板、夾子(大的三個或小的六個)、一根細線】,要求用桌上提供的器材尋找你的證據(jù)。
教師引導:太陽光射進教室時,此時我們看不到光,設想一下,用掃帚將地上的灰塵掃起來,還看到嗎?
教師引導:自然界中大的天文現(xiàn)象……
教師:用投影儀演示日、月食的形成過程(因陋就簡,形象直觀),并投影出它的解釋圖。接著說明其應用——“夏、商、周斷代工程”
過渡:我國古代對光的這種傳播規(guī)律早有記載,最早的是4世紀《墨經(jīng)》記述了一種叫小孔成像的現(xiàn)象。下面我們重溫一下古人觀察到的現(xiàn)象。
教師:除上述記載外,我國宋代博學家沈括有一部科學巨著,被英國的李約瑟稱為“中國科學史”的坐標,大家知道這部巨著嗎?《夢溪筆談》它里面也有這一現(xiàn)象的描述。
投影:“若鳶飛于空中,其影隨鳶而移,或中間為窗所束,則影與鳶相逆,鳶東則影西,鳶西則影東”給出解釋
投影:作圖給出解釋
第二課時
過渡:
情景設置:兩小孩為光傳播是否需要時間所進行的爭論。關于光的傳播是否需要時間的問題在歷史上還有一段故事。
投影出光速的測定史:伽利略實驗。
閱讀后說明:科學家和我們常人一樣,也會有錯或想不到的地方,生活中要正確對待失敗,正是因為伽利略的失敗,才使得后來的科學家用了很多更巧妙的方法來測定光速。光速到底是多少?現(xiàn)在測得光速為3×108m/s,即每秒鐘光要走3×108m的距離,這個距離相當于繞地球赤道7.5圈
【拓展】無影燈觀察醫(yī)院手術室的”無影燈”,它是將發(fā)光強度大的燈在燈盤上排成圓形。形成一個分布區(qū)域較大的光源,從不同角度把光線照射到手術臺上,即使醫(yī)生的手及器械在燈光與病人手術區(qū)域之間,也只遮住了部分光線,其他燈光仍能照亮被遮擋住的部分。光照到不透光的物體上會在其后留下影子,光完全照不到的地方叫“本影”,有一部分被遮擋的區(qū)域叫做“半影”。無影燈就是使醫(yī)生手術時不在病人手術部位產(chǎn)生本影。
教師小結:
投影:
三、光的直線傳播
1、光沿直線傳播。
2、光速為3×108m/s。
課堂回顧:
1、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影子的形成說明。
3、光的傳播速度為m/s。
4、用步槍瞄準射擊時,要求“三點一線”,這是規(guī)律的應用。
5、日食和月食都是光的形成的天文現(xiàn)象,科學家利用天體力學的方法向前推出歷史上日食和月食發(fā)生的確切年代,再結合古籍中天象的記載,令人信服地確定了的確切年代。完成了工程。
發(fā)散與問題:1、光總是沿直線傳播嗎?
2、光速都是3×108m/s嗎?
3、光如果不是沿直線傳播,而是像水那樣向前流動,我們的生活會有哪些不同?
4、光速如果與現(xiàn)在的聲速相等,與現(xiàn)在相比又有什么不同?教師請學生邊做邊解說。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1、手是肉色的,為什么影是黑色的?
2、所有的物體都有影嗎?
3、影是怎樣形成的?
4、影為什么會隨手形的變化而變化?
5、手影為何不在黑板上?光可能沿直線傳播。
學生回答:實驗收集證據(jù)學生不會用煙霧來顯示光的傳播方向。
學生交流:學生自己做給其他同學看。
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光直線傳播的實例:學生可能沒有舉出日食和月食。
學生活動:用自制的針孔照相機觀察蠟燭火焰的像。
學生交流:可能觀察到屏上的是圓形的,正立的學生計算,給出地球半徑6.4×103km
學生練習鞏固時間允許可讓學生討論,試著回答體現(xiàn)對學生的關懷
讓學生體驗成功教師的指揮、引導作用滲透物理研究的方法——類比。
這時教師的引導作用是不可忽視,同時學生也在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思考,而不是教師強加給他的體驗成功思維發(fā)散與應用物理學與人文科學的結合,體會科學的作用,增強民族自豪感,實施情感目標創(chuàng)設情境,再次進入活動語文與物理的結合,同時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上升為理論,處理好知識與技能的關系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正確對待挫折、失敗,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在悄然實施。
對知識內(nèi)容再進行回顧,這樣不但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想象,而且讓學生的思維從課堂上飛出課外,新問題的出現(xiàn),促使他(或她)進行新一輪的探究。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能區(qū)分光源和非光源,知道常見的人造光源。
2.通過探究,歸納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能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現(xiàn)象;列舉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實例。
4.記住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了解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的傳播速度不同。
學習重點:
1.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2.光沿直線傳播的應用。
學習難點:
1.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2.光線。
教具學具:
分組器材:激光筆一支、果凍一個、軟橡皮管一根、帶孔的紙板兩張、大頭針幾枚、平面鏡一面、白屏一張、裝了水的玻璃杯(水中滿了少量墨水)。
教師教具:小孔成像演示器(自制)、氦氖激光器(或激光筆)、水槽兩個、濃度不同的糖水四種、40瓦電燈等。
導學方法:探究法、實驗法、觀察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一)思考:XX年6月6日上演“金星凌日”,這是直到2117年以前所能看到的最后一次,凌日時間長達6小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處于最佳觀測地區(qū)。說說你對“金星凌日”形成原因的理解。
(二)認識光源:
閱讀課本,思考什么是光源? 。
常見的光源有哪些? ;
那些是人造光源? 。
(三)探究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1.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通過開放性實驗探究:光在空氣、水、以及玻璃這些介質(zhì)中如何傳播?
先開放性分組實驗,然后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
用激光筆發(fā)出光束分別照射空氣、滴了少量牛奶的水、玻璃觀察光的傳播方向。
我們可歸納出:光能在 等介質(zhì)中傳播。
2.探究光在同種介質(zhì)中是否沿直線傳播
觀看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
教師演示:如圖1,在支架上固定一個薄水槽,其中放置一個白屏來顯示光的路徑,事先配有四杯濃度不同的糖水,將它們按濃度從大到小依次倒入水槽(四種糖水的量按一定的比例),由于各層糖水間相互混合,所以水槽內(nèi)形成了從上到下濃度逐漸變大的不均勻糖水。將一束激光從透明水槽側(cè)面沿白屏表面75°左右的入射角,由最上層溶液斜向下射入非均勻糖水,可見激光路徑在非均勻糖水中 。
再觀察對照實驗,用激光光束斜射入同種均勻的蔗糖溶液中,光的路徑是 。
由此歸納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在 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3.認識光線
為了表示光的傳播情況。物理學中通常用帶 的直線來表示光的逕跡和方向,這樣的直線叫做光線。
用光線畫出一束平行光:
4.了解與光沿直線傳播有關的自然現(xiàn)象及應用:
①影子的形成
欣賞手影視頻,影子是怎樣形成的?
②日食、月食
查找關于日月食資料,簡述一下形成日月食時地球、月亮、太陽三者的位置關系。
③小孔成像
完成課本“想想做做”。
歸納:你看到的像是倒立的還是正立的?
你看到的像是放大的還是縮小的?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因為光沿 傳播。
④激光準直:
激光能引導掘進機沿直線前進,是因為激光沿 傳播。
5.光速
自讀課本完成以下問題:
①光在真空或空氣中的速度是 ;
②光在水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的 ;
③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約為真空中的 ;
④光年是 的單位。
二、自我小結:
本節(jié)課我的收獲是:
(1)定義: ;
(2)分類:
天然光源:例子:
人造光源:例子:
1.光源
(1)規(guī)律:
(2)光的直線傳播的現(xiàn)象及解釋: 小孔成像 ;
(3)光的直線傳播的應用例子:
2.光
的
:
傳
真空或空氣中:c= 。
播 (4)光線
(5)光速
(6)1光年等于 距離。
我還有的疑惑是
三、當堂訓練:
必做題
1.能自行發(fā)光的物體叫做光源,下列物體屬于光源的是 ( )
a.月亮 b.地球 c.螢火蟲 d.房屋
2.關于光的傳播,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光在玻璃中不是沿直線傳播的 b.光只在空氣中才沿直線傳播
c.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沿直線傳播 d.光在同一種物質(zhì)里沿直線傳播。
3.夏日炎炎,人們總喜歡躲在大樹的陰影下乘涼,樹陰的形成是由于 ( )
a.光的直線傳播 b.光的漫反射 c.平面鏡成像 d.光的折射
4.下列現(xiàn)象中屬于光的直線傳播的是 ( )
a.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變淺了 b.人在河邊看見“白云”在水中飄動
c.“海市蜃樓”奇觀 d.太陽光穿過茂密的樹葉,在地面上留下光斑
選做題
5.一個人沿馬路行走時,經(jīng)過一盞路燈,人的影子長短會發(fā)生變化,其變化情況應該為
( )
a.越來越短 b.越來越長 c.先變短后變長 d.先變長后變短
6.關于小孔成像,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像的形狀決定于小孔的形狀 b.屏離小孔越遠,像越大
c.像的亮度和清晰程度與小孔的大小有關 d.以上均正確
7.如下圖所示的四種現(xiàn)象中,由光的直線傳播形成的是 ( )
a.水中塔 b.水面“折”枝 c.鏡中花 d.手影
8.太陽離地球約1.5×1011米,光從太陽經(jīng)過約 __秒才射到地球上。
四、 課堂作業(yè)
課本p15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五、我的反思
《光的直線傳播》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光的直線傳播》是八年級物理上冊第四章《光現(xiàn)象》第一節(jié)的內(nèi)容,光的直線傳播是重要的光學現(xiàn)象,是幾何光學的基礎,同時又是研究光的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的必備知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學生比較熟悉,也比較感興趣,通過對現(xiàn)象的分析,培養(yǎng)學生密切聯(lián)系實際,運用科學知識來解釋一些自然現(xiàn)象的習慣和能力,更重要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科學素質(zhì)。本節(jié)教材讓學生認識光的直線傳播現(xiàn)象和初步規(guī)律,是為以后幾節(jié)課學習活動進行充分準備。
2、教學目標
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節(jié)教材內(nèi)容及學生已有的認識基礎,我確定本節(jié)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能識別光源,知道光源分為人造光源和天然光源兩類。
②了解光的直線傳播,能列舉光的直線傳播在社會生活與生產(chǎn)中的一些應用。
③了解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
(2)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光在空氣、水和玻璃等均勻介質(zhì)中傳播的特點。
②觀察演示實驗“光在不均勻糖水中的路徑”,啟發(fā)學生歸納總結得出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在實驗探究中體驗學習物理的樂趣,并在實驗過程中學會與他人合作與交流。
②應用“光沿直線傳播的.規(guī)律”解釋一些簡單的自然現(xiàn)象,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意識到光的世界既神奇美麗,又有規(guī)律可循,而且利用這些規(guī)律能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改善生活質(zhì)量,提高工作效率。
3、難點和重點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及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確定:
(1)重點:光的直線傳播。(2)難點:用光的直線傳播解釋現(xiàn)象。
二、器材的選擇
1、選擇依據(jù)
豐富的教學用具及設備,提高了訓練密度及廣度,使教學過程從枯燥到有趣,從抽象到形象,進行課堂演示實驗并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提供了大量的教學信息,使學生在生動形象的環(huán)境中,得以迅速理解和掌握物理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的主動性,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2、教學器材: 水槽 激光筆 水 牛奶 煙餅 鑷子 燒杯 滴管 紙杯 蠟燭 火柴 玻璃磚
三、教法和學法
1、教法
本節(jié)是學習光現(xiàn)象的一個開始,是以后學習光的反射及折射的基礎。針對素質(zhì)教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本節(jié)采用觀察分析,啟發(fā)式教學法。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通過實驗演示,觀察分析,啟發(fā)對比,總結歸納得出規(guī)律。在課堂上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進行演示實驗和計算機的模擬實驗的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有清晰的表象,以具體生動的感性認識為基礎掌握知識,而不是生硬地死記硬背,同時在觀察中培養(yǎng)能力,開展思維訓練重視知識的應用,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
2、學法
學生是教學活動主體,要使學生從“學會”轉(zhuǎn)化成“會學”,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法的指導,根據(jù)本節(jié)的內(nèi)容特征,教師在做好演示實驗時,引導學生如何去觀察實驗,同時要盡可能讓學親自動手實驗,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并由他們自己總結和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四、教學流程
教學中以了解、學習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為基礎,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yǎng)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具體設計如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一組與光現(xiàn)象緊密聯(lián)系的優(yōu)美圖片和視頻:影、倒影、水面下(視深變淺)物體,霞光萬道、晨曦中穿透樹林的道道陽光、白光通過三棱鏡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極光……最后將畫面停在“節(jié)日夜空中的多彩的激光”直指本課的主題。讓學生欣賞絢麗天象的同時認識到大自然中有許多光沿直線傳播的例子,由此進入這節(jié)課的學習。
(二)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探究光的直線傳播的條件
①引導學生應用桌面上的器材,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光在空氣、水、以及果凍這些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要發(fā)生偏折。
分組實驗,然后小組間交流實驗結果。(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讓學生自主探究,符合教學規(guī)律,體現(xiàn)了物理學科的特點。)
在學生匯報實驗現(xiàn)象和結果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得出:光在空氣、水、果凍、玻璃中沿直線傳播;但在兩種介質(zhì)的界面上發(fā)生了偏折。
②教師演示光在非均勻糖水中傳播的實驗。得出光在同種非均勻介質(zhì)中路徑發(fā)生彎曲。
2、光線
展示生活中光沿直線傳播的圖片,學生想象光線的形象。
引導:為了直觀的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我們用一條直線表示光的傳播路徑,用箭頭表示光的傳播方向,這樣的帶箭頭的直線稱之為光線。
強調(diào):光線是為了方便描述光的傳播路徑和方向而引入的一種描述手段,是假想的。
3、應用
(1)影子的形成
投影展示影子的形成原理。
引導:a 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b 不透明物體光不能通過。
原理:光在同種且均勻介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遇到不透明物體,在物體后面形成一個無光的黑暗區(qū)域。
(2)小孔成像
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實驗器材完成課本P70“想想做做”,在班級進行展示,觀察小孔成像現(xiàn)象,交流小孔成像的特點。(訓練了學生動手能力,培養(yǎng)了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利用利用動畫展示小孔成像,畫小孔成像原理圖。
歸納小孔成像特點:像與物相反;實像。
(3)日食、月食
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日食、月食原理圖,引導學生分析。
(4)學生列舉生活中應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實例,并進行解釋。(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光速
(1)學生閱讀教材,了解光的傳播速度,光在不同介質(zhì)中傳播的速度不同,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為3.0×108m/s。(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學生回憶聲音的傳播速度情況,將光的傳播速度與聲音進行對比。
(三)歸納總結,應用提升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改變以往教師口頭總結學生心不在焉的情況,由學生極積主動說、談、想,為后續(xù)的學習作好準備。)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習題,學生作答。(培養(yǎng)學生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xiàn)象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