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熔化和凝固》教案(精選2篇)
《熔化和凝固》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熔化和凝固是兩種重要的物態變化,也是生活中常見的兩種現象。學生在小學自然常識學習的基礎上,加之日常生活中的無意觀察,對這兩種現象已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教材將其編排于《物質三態 溫度的測量》和《汽化和液化》這兩節之后,《升華和凝華》和《水循環》兩節之前,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即既是對前兩節知識、能力的鞏固,又為學習后兩節的內容打了基礎。就本節內容的編排體現了以下特點:一是突出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新課程理念。二是強調了“過程與方法”,即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2、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晶體、非晶體的熔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概括能力。
教學難點:指導學生通過對實驗的觀察、分析、概括,總結出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并能用圖象表示出來。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含義
(2)知道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及熔點和凝固點
(3)了解熔化圖象和凝固圖象的物理意義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固體的熔化過程,培養觀察能力
(2)通過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感知發生物態變化的條件,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3)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認識圖象、利用圖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關心,產生樂于探索自然的情感。
(2)通過實驗培養善于實踐和克服困難的良好意志和品質
三、教學條件、教學環境的分析
實驗室現有器材基本能滿足本節課所需實驗器材。冰的來源,可由教師課前利用冰柜或冰箱自制,保存在保溫箱或保溫瓶中備用。相關知識的光盤、圖片學校已配備。相關的投影片需教師課前自制。
四、教學模式
實驗探究——閱讀分析——討論歸納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趣,引入新課
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探索自然的情感,可以借助于播放教學光盤《水的故事》引入新課,教師板題:
2、討論歸納:
在引入新課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討論、歸納熔化和凝固的含義。由于學生對物質的三態及汽化、液化等知識已掌握,所以采用討論法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活躍了課堂氣氛,但教師要注意把握教學時間。
3、探究冰、松香熔化時的特點:
探究過程通常包括:提出問題,猜想假設、設計實驗、實驗探究,分析論證、交流評估。
(1)由于初二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能力尚有限,因此,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時要盡量使問題的口徑小一些,但又不能讓學生的問題局限于教師設定的圈子內。
(2)組織學生猜想、假設時,要調動全體學生的思維,使不同學生的不同猜想都能在全體同學面前表達出來。這樣不僅體現了面向全體,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活躍了課堂氣氛。
(3)實驗設計。可引導學生自讀教材相關內容,讓學生從中體會如何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
(4)實驗探究是教學的重點之一。組織學生分組實驗時,教師必須明確實驗順序,先做冰熔化實驗,再做松香熔化實驗,要求學生正確使用器材,提醒學生觀察溫度計示數的同時還要觀察冰或松香的狀態變化情況,并及時正確記錄現象和數據。
(5)在實驗探索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論證猜想假設,然后交全班交流。
4、總結歸納——形成規律
在探究的基礎上,教師指導學生根據實驗數據分別畫出冰和松香熔化的圖象,然后打出冰、松香熔化圖象的投影片,引導學生討論冰熔化和松香熔化時溫度的特點,以及吸熱、放熱的情況,并由此推理到一般固體熔化時的特點。教師歸納板書。
5、自學訓練
關于晶體和非晶體、熔點、凝固點等內容,在實驗探究和討論歸納的基礎上學生已有感性認識,可設計一些自學題讓學生自學后集體討論,教師板書,以達到教學目標。
6、課堂小結
引導學生梳理本節課學到了什么?閱讀插圖2-31,2-32,2-33,2-34,討論本節末的想一想。
7、課堂練習
(1)把冰水混合物拿到室內,若室內溫度為0℃,則冰____熔化,水____凝固(填“能”或“不能”);若室內溫度高于0℃,則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若室內溫度低于0℃,則出現的現象是________。
(2)下雪不冷化雪冷。為什么?
(3)如圖是某晶體放熱凝固的圖象,該物質的
凝固點是_____,凝固時間為_____分鐘,曲線bc
段表示該物質處于______狀態。
8、課后實踐作業
教材p41 “www”2. 3.
補充:調查我國北方地區冬天最低氣溫為多少?討論該地區冬天測氣溫為什么用酒精溫度計而不用水銀溫度計?
《熔化和凝固》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 理解氣態、固態和液態是物質存在的三種形態。
2.了解物質的固態和液態之間是可以轉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義,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
4.了解熔化曲線和凝固曲線的物理含義。
學習重點: 通過實驗探究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規律。
學習難點: 正確理解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凝固的規律。
教具學具:酒精燈、鐵架臺、石棉網、溫度計二支、海波、石蠟、水、火柴、坐標紙、
導學方法:觀察法、實驗法、分析法、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快樂自學、合作探究:
(一)溫故知新:
1.溫度是用來描述物體 的物理量。常用的液體溫度計是根據_________ 性質制成的,把_______________規定為 0℃,把___________ 規定為100℃。
2.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1)根據待測物體溫度變化范圍,選擇_________合適的溫度計。
(2)使用時應把溫度計的玻璃泡跟被測物體________,不要碰到容器的_______,待溫度計的示數________后方可讀數。
(3)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__________,視線必須與溫度計的___________相平。
(二)閱讀“物態變化”部分,思考完成以下內容,然后進行試驗。
1.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可以轉化嗎?
2.物態變化:物質由 變成 的過程。
熔化:物質由 態變成 態。凝固:物質由 態變成 態。
3.探究實驗:
(1)實驗中溫度計的作用是:
(2)實驗中攪拌器的作用是:
(3)實驗中把試管放在燒杯中加熱的原因是:
(4)進行試驗,記錄實驗數據:
時間/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溫度/℃
蠟的溫度/℃
(5)分析和論證,利用數據作出圖像。
溫度/℃
(6)探究、尋找規律,總結如下:
海波和石蠟在融化前、融化中和融化后三階段的溫度特點為:
(三)自主學習“熔點和凝固點”部分,完成以下內容。
晶體:在熔化時溫度 ,晶體熔化的溫度叫 。
1. 固體
非晶體:在熔化時溫度不斷 ,沒有熔點。
2. 晶體有一定的凝固溫度,叫 ,非晶體沒有 ,同一晶體的熔點與凝固點相同。溫馨提示:小資料中的一些熔點值要了解。
小組討論“想想議議”部分并回答。
(四)自主學習“熔點和凝固點”部分,完成以下內容。
1. 熔化時 熱,凝固時 熱。
2. 冰的熔點:
二、自我小結:
本節課我的收獲是
我還有的疑惑是
三、當堂訓練:
必做題
1.下列現象屬于什么物態變化?
⑴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 ⑵鐵水澆入模子鑄成鐵件是:______。
2.固體分晶體和________兩類。在松香、萘、冰、玻璃、鐵、蜂蠟中,屬于晶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們都有固定的________。
3.一同學做某種物質熔化的實驗。當這種物質的溫度達到36℃時,每隔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得到下面一組記錄數據:36℃、39℃、42℃、45℃、48℃、48℃、48℃、51℃、54℃、57℃這種物質是______體,這種物質是________。
4.夏天喝飲料常加些冰塊,這種做法用到的物理知識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如右圖所示,0℃為該物質的_______(熔點、凝固點), 在在ab段物質處于_______狀態,cd段物質處于_________狀態,該物質的熔化過程是_____段,熔化共用了_____分鐘 ,此過程需不斷_______(吸熱、放熱),但溫度____________。
選做題
6.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熔化的是 ( )
a. -40℃的水銀變成0℃的水銀 b.冰變成水
c. 食鹽放入水中化成鹽水 d.玻璃在高溫狀態下變成液態玻璃
7.純凈的48℃的海波是: ( )
a. 液態 b.固態 c.固液混合 d.以上狀態都可能
8.如圖所示四個物態變化的圖像中,屬于晶體熔化的圖像是 ( )
9.我國研制的一種聚乙烯材料,超過40℃時完全熔化,低于15℃時完全凝固.有人設計,把這種材料制成小顆粒,摻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墻板,在晝夜溫度變化大的地區用這種地板和墻板修筑房屋,便可以起到調節室溫的作用.請你解釋,這種設計的原理是什么?
四、課堂作業
課本p15動手動腦學物理1--4題
五、我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