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教案 > 八年級物理教案 > 《動能和勢能》教案(精選14篇)

《動能和勢能》教案

發布時間:2023-08-14

《動能和勢能》教案(精選14篇)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1

  動能和勢能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2.知道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知道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有關。   3.能解釋一些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二)教具   1.可以改變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質量顯著不同的兩個鋼球(或金屬滑塊),木塊一個,用以做課本圖1-1的實驗。   2.玩具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器材)。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中引入“能量”這個詞。   運動員在激烈運動后,我們說消耗了體內儲存的能量;燃燒煤可以取暖,我們說煤燃燒時放出了能量;電燈發光,電爐發熱,電扇吹風,我們說都消耗了能量。   在這些不同的現象中,有一個共同的東西把它們聯系起來,這就是能量,簡稱能。   2.新課教學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學過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一個物體能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機械能。   (2)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運動物體能做功。例如,風可以吹轉風車,流水可以推動水磨,揮動的鐵錘可以把樁打進地面等。當學生舉例中固體、液體、氣體都有了時,教師總結:固體、液體、氣體都是物體,只要它們運動,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動能)   提問:運動物體做功后靜止,它還具有動能嗎?動能到哪里去了呢?   (啟發學生得出物體不運動就沒有動能以后,教師講解:物體原有的動能用來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個比方,你有錢可以買商品,買了商品錢就付出去了)   (3)用小釘錘釘木樁和用大鐵錘釘木樁,顯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樣的,這說明運動的釘錘和鐵錘具有的動能大小不一樣。那么,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教師演示課本圖1-1所示的實驗。先說明鋼球把平面上的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就越多,這是因為阻礙木塊運動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遠說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鋼球推木塊前具有的動能越大。然后做同一個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鋼球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最后做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速度是相同的,從而得出: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教師總結:運動物體的動能,與物體質量和運動速度兩個因素有關。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提問:行駛的出租車和卡車,如出租車速度大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如出租車速度小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前一情況無法判斷,后一情況是卡車的動能大)教師總結:動能由質量和速度兩個因素決定,且是隨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較物體的動能大小時:①當一個量相等,另一個較大時,則動能較大。②當兩個量都較大時,動能亦較大。③當一個量較大,另一個量較小,則無法判斷動能的大小。   最后說明: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是一個定性的粗略的比較,并不是數學上的按比例的變化。   (4)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舉高的物體落下來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重錘落下來打樁,攔河壩把水位升高,水流下來可以沖動水輪機等)教師強調:如果不把重錘舉高,重錘就不能把木樁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沒有重力作用,鐵錘就不會落下來。因此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5)提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由重錘打樁得出:   物體的質量越大,舉高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演示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并簡單說明什么是彈性形變后,即引出彈性勢能概念)   教師簡單介紹“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教師講解時應力求簡單明了,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   (7)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教師講明兩點:   ①物體具有動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具有勢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動能和勢能加在一起就是物體具有的機械能。   ②物體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來衡量的。因此,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   3.板書設計(配合教學過程,板書如下)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體能做功,就說它具有能。   動能——運動物體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   勢能   重力勢能——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物體具有的能。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將這3道題,預先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5.布置作業   閱讀本節課文,思考和解答以下問題。   (1)除了課文中講過的,再分別舉出三個物體具有動能、具有勢能的實例。   (2)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   ①在海上行駛的輪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飛行的子彈;   ④拉長的彈弓橡皮條。   (3)把廢鐘表或廢玩具里的發條拆下來看看它是怎樣工作的。為什么發條擰得緊些鐘表或玩具走的時間就長些?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2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2.知道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知道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有關。

  3.能解釋一些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二)教具

  1.可以改變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質量顯著不同的兩個鋼球(或金屬滑塊),木塊一個,用以做課本圖1-1的實驗。

  2.玩具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器材)。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中引入“能量”這個詞。

  運動員在激烈運動后,我們說消耗了體內儲存的能量;燃燒煤可以取暖,我們說煤燃燒時放出了能量;電燈發光,電爐發熱,電扇吹風,我們說都消耗了能量。

  在這些不同的現象中,有一個共同的東西把它們聯系起來,這就是能量,簡稱能。

  2.新課教學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學過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一個物體能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機械能。

  (2)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運動物體能做功。例如,風可以吹轉風車,流水可以推動水磨,揮動的鐵錘可以把樁打進地面等。當學生舉例中固體、液體、氣體都有了時,教師總結:固體、液體、氣體都是物體,只要它們運動,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動能)

  提問:運動物體做功后靜止,它還具有動能嗎?動能到哪里去了呢?

  (啟發學生得出物體不運動就沒有動能以后,教師講解:物體原有的動能用來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個比方,你有錢可以買商品,買了商品錢就付出去了)

  (3)用小釘錘釘木樁和用大鐵錘釘木樁,顯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樣的,這說明運動的釘錘和鐵錘具有的動能大小不一樣。那么,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教師演示課本圖1-1所示的實驗。先說明鋼球把平面上的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就越多,這是因為阻礙木塊運動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遠說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鋼球推木塊前具有的動能越大。然后做同一個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鋼球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最后做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速度是相同的,從而得出: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教師總結:運動物體的動能,與物體質量和運動速度兩個因素有關。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提問:行駛的出租車和卡車,如出租車速度大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如出租車速度小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前一情況無法判斷,后一情況是卡車的動能大)教師總結:動能由質量和速度兩個因素決定,且是隨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較物體的動能大小時:①當一個量相等,另一個較大時,則動能較大。②當兩個量都較大時,動能亦較大。③當一個量較大,另一個量較小,則無法判斷動能的大小。

  最后說明: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是一個定性的粗略的比較,并不是數學上的按比例的變化。

  (4)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舉高的物體落下來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重錘落下來打樁,攔河壩把水位升高,水流下來可以沖動水輪機等)教師強調:如果不把重錘舉高,重錘就不能把木樁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沒有重力作用,鐵錘就不會落下來。因此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5)提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由重錘打樁得出:

  物體的質量越大,舉高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演示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并簡單說明什么是彈性形變后,即引出彈性勢能概念)

  教師簡單介紹“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教師講解時應力求簡單明了,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

  (7)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教師講明兩點:

  ①物體具有動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具有勢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動能和勢能加在一起就是物體具有的機械能。

  ②物體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來衡量的。因此,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

  3.板書設計 (配合教學過程 ,板書如下)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體能做功,就說它具有能。

  動能——運動物體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

  勢能

  重力勢能——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物體具有的能。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將這3道題,預先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5.布置作業 

  閱讀本節課文,思考和解答以下問題。

  (1)除了課文中講過的,再分別舉出三個物體具有動能、具有勢能的實例。

  (2)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

  ①在海上行駛的輪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飛行的子彈;

  ④拉長的彈弓橡皮條。

  (3)把廢鐘表或廢玩具里的發條拆下來看看它是怎樣工作的。為什么發條擰得緊些鐘表或玩具走的時間就長些?

  (以上題目即課本機械能一章的習題第1、2、3題)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3

  (一)教學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

  (二)教具

  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鑒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系,所以通過“怎樣才算做了功”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兩要素。

  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塊,并將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說明木塊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塊沒有在重力方向上運動,所以重力對木塊沒有做功。繼而用手推動木塊,使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重力仍然沒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進而強調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功的兩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兩者的乘積。

  2.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圖1-1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結

  通過以下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等概念及機械能的單位。

  (1)高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穩穩地待在那里,它有沒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舉幾個物體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飛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是5焦,具有的動能是4焦,這只球具有的總機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鉛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勢能不相等,若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四)說明

  1.能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認識它比較困難。應緊扣教材,從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來認識能量。這實際上是說“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盡管這種說法不甚嚴謹,但比較通俗、易懂。

  2.關于動能,應講明運動的物體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并推動物體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為容易講清彈性形變的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并做功,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將彈性勢能提到重力勢能之前講。

  3.勢能應是物體系統(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舉高的重錘能夠做功,應當是重錘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具有勢能。而重力勢能表現它做功本領時,通常有一個重力勢能先轉化為動能的過程。但在本節課中都不宜引入這些內容。只能讓學生粗略地知道,舉起的物體能夠做功。

  4.勢能的大小是相對的。對初中學生來說也不能引入勢能的相對性。只能統一地用地面做為零勢能面來分析問題。

  5.小結中的問題(5),暗含著勢能和動能的轉化,目的為下一節課作準備。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4

  (一)教學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

  (二)教具

  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鑒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系,所以通過“怎樣才算做了功”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兩要素。

  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塊,并將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說明木塊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塊沒有在重力方向上運動,所以重力對木塊沒有做功。繼而用手推動木塊,使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重力仍然沒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進而強調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功的兩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兩者的乘積。

  2.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圖1-1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結

  通過以下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等概念及機械能的單位。

  (1)高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穩穩地待在那里,它有沒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舉幾個物體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飛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是5焦,具有的動能是4焦,這只球具有的總機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鉛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勢能不相等,若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四)說明

  1.能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認識它比較困難。應緊扣教材,從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來認識能量。這實際上是說“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盡管這種說法不甚嚴謹,但比較通俗、易懂。

  2.關于動能,應講明運動的物體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并推動物體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為容易講清彈性形變的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并做功,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將彈性勢能提到重力勢能之前講。

  3.勢能應是物體系統(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舉高的重錘能夠做功,應當是重錘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具有勢能。而重力勢能表現它做功本領時,通常有一個重力勢能先轉化為動能的過程。但在本節課中都不宜引入這些內容。只能讓學生粗略地知道,舉起的物體能夠做功。

  4.勢能的大小是相對的。對初中學生來說也不能引入勢能的相對性。只能統一地用地面做為零勢能面來分析問題。

  5.小結中的問題(5),暗含著勢能和動能的轉化,目的為下一節課作準備。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5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2.知道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知道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有關。  3.能解釋一些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二)教具  1.可以改變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質量顯著不同的兩個鋼球(或金屬滑塊),木塊一個,用以做課本圖1-1的實驗。  2.玩具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器材)。(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中引入“能量”這個詞。  運動員在激烈運動后,我們說消耗了體內儲存的能量;燃燒煤可以取暖,我們說煤燃燒時放出了能量;電燈發光,電爐發熱,電扇吹風,我們說都消耗了能量。  在這些不同的現象中,有一個共同的東西把它們聯系起來,這就是能量,簡稱能。  2.新課教學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學過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一個物體能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機械能。  (2)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運動物體能做功。例如,風可以吹轉風車,流水可以推動水磨,揮動的鐵錘可以把樁打進地面等。當學生舉例中固體、液體、氣體都有了時,教師總結:固體、液體、氣體都是物體,只要它們運動,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動能)  提問:運動物體做功后靜止,它還具有動能嗎?動能到哪里去了呢?  (啟發學生得出物體不運動就沒有動能以后,教師講解:物體原有的動能用來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個比方,你有錢可以買商品,買了商品錢就付出去了)  (3)用小釘錘釘木樁和用大鐵錘釘木樁,顯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樣的,這說明運動的釘錘和鐵錘具有的動能大小不一樣。那么,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教師演示課本圖1-1所示的實驗。先說明鋼球把平面上的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就越多,這是因為阻礙木塊運動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遠說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鋼球推木塊前具有的動能越大。然后做同一個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鋼球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最后做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速度是相同的,從而得出: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教師總結:運動物體的動能,與物體質量和運動速度兩個因素有關。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提問:行駛的出租車和卡車,如出租車速度大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如出租車速度小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前一情況無法判斷,后一情況是卡車的動能大)教師總結:動能由質量和速度兩個因素決定,且是隨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較物體的動能大小時:①當一個量相等,另一個較大時,則動能較大。②當兩個量都較大時,動能亦較大。③當一個量較大,另一個量較小,則無法判斷動能的大小。  最后說明: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是一個定性的粗略的比較,并不是數學上的按比例的變化。  (4)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舉高的物體落下來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重錘落下來打樁,攔河壩把水位升高,水流下來可以沖動水輪機等)教師強調:如果不把重錘舉高,重錘就不能把木樁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沒有重力作用,鐵錘就不會落下來。因此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5)提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由重錘打樁得出:  物體的質量越大,舉高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演示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并簡單說明什么是彈性形變后,即引出彈性勢能概念)  教師簡單介紹“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教師講解時應力求簡單明了,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  (7)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教師講明兩點:  ①物體具有動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具有勢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動能和勢能加在一起就是物體具有的機械能。  ②物體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來衡量的。因此,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  3.板書設計(配合教學過程,板書如下)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體能做功,就說它具有能。  動能——運動物體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  勢能  重力勢能——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物體具有的能。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將這3道題,預先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5.布置作業  閱讀本節課文,思考和解答以下問題。  (1)除了課文中講過的,再分別舉出三個物體具有動能、具有勢能的實例。  (2)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  ①在海上行駛的輪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飛行的子彈;  ④拉長的彈弓橡皮條。  (3)把廢鐘表或廢玩具里的發條拆下來看看它是怎樣工作的。為什么發條擰得緊些鐘表或玩具走的時間就長些?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6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

  教學難點 

  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

  鋼球、斜槽軌道、小木塊、砝碼、彈簧。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能,諸如熱能、電能、能源開發等等。“能”確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我們說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電流能做功,具有電能;燃料燃燒放熱可以做功,有熱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能的形式——動能和勢能。

  (二)動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動能?

  急流的河水能把石頭沖走,流水能做功;飛行的子彈能把木板打穿,飛行的子彈能做功;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流動形成的風能做功。這些物體能做功,它們都具有能。它們的能量由于物體運動才具有的。水由于流動、子彈由于飛行、空氣由于流動而具有能。

  物理學中把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請同學們判斷下列物體中哪些物體具有動能。

  靜坐的人,足球場上奔跑的運動員,炮膛中準備發射的炮彈,從飛機上投出的炸彈,被電風扇吹動的空氣。

  (學生回答)。

  奔跑的運動員,飛機投出的炸彈,被吹動的空氣具有動能。原因是運動員、炸彈和空氣是運動的。而靜坐的人和炮膛中等待發射的炮彈是靜止的,所以不具有動能。

  3.動能的大小或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

  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動能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呢?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這是個帶槽的木板,我們把鋼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滾下,到達平面上打擊一個小木塊,推動木塊做功,根據木塊被推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鋼球具有的動能的大小。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實驗)

  第一次,我們使小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注意木塊被推的距離。

  第二次,我們換一個質量大的鋼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到達平面上時和剛才的小鋼球具有同樣的速度,再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很顯然,第二次木塊被推的距離比第一次遠得多。說明大鋼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鋼球具有的動能大。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了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它的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我們用同一個鋼球再做兩次實驗。(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第一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低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第二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比較兩次實驗中木塊被推的距離大小。

  很顯然,鋼球從更高的位置滾下來,到達平面上時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塊被推的更遠。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同一個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4.課堂練習。

  (1)一輛汽車加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

  (2)火車進站時做減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停止后,它的動能=______。

  (3)一輛灑水車在馬路上勻速前進并正在灑水,它的動能______。

  (三)勢能

  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并沒有運動,但是它們也能做功,也具有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人們在打樁時,必須把重錘高高舉起,當重錘落下時可以做功,因為重錘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重錘下落時沿著重力的方向向下通過了一段距離,所以舉高的重錘可以做功,將木樁打入地里。試想,一個重錘如果靜止地壓在本樁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錘只有在被舉高的情況下才能做功,即重錘被舉高時才具有做功的本領——能。

  一池靜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這一池靜止的水如果處在高山上,水落下時就可以做功,把水車沖得轉起來。

  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請大家判斷下列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

  (1)打地基時,質量是20千克的石頭重錘和質量是100千克的鐵制重錘被舉得同樣高,誰的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2)同一個重錘,被舉高1米或3米兩種情況下,哪種情況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說明大家能判斷出重力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3.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大家看一個實驗。(教師邊演示,邊講授)

  這是一個彈簧,把一個砝碼放在彈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將彈簧壓縮,使其發生彈性形變。此時,彈簧靜止,沒有動能。彈簧也沒有被舉高,也沒有重力勢能。可是大家想象,彈簧能不能做功?

  能!放開手,砝碼被彈簧舉起來。

  可見,被壓縮的彈簧也具有能。這種能區別于動能和重力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所以,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物體在很多情況下都具有彈性勢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滿時產生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鐘表的發條在卷緊時具有彈性勢能,通過做功來帶動鐘表機件正常轉動。

  4.物體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形變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5.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叫做勢能。

  (四)機械能

  1.提問:飛行中的飛機具有什么能?(學生回答)

  飛機是運動的,它具有動能。飛機從地面飛上高空,所以具有重力勢能。很多物體可以既有動能又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2.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能量越大。物體做了多少功,必然消耗了多少某種形式的能。所以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例如,推出去的鉛球,動能是300焦耳,重力勢能是200焦耳,彈性勢能為0,那么鉛球的機械能就是500焦耳。

  (五)布置作業 

  (1)復習課文

  (2)習題1、2、3。(盛重光)

  【評析】

  以整體上看,本節教案是一個好教案。各教學環節安排得合理妥當,因此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層次性。在教學方法上,注意了密切聯系實際,從問題的提出,概念的引入以及結論的出現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7

  (一)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2.知道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重力勢能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知道彈性勢能的大小與彈性形變有關。

  3.能解釋一些動能和勢能相互轉化的簡單現象。

  (二)教具

  1.可以改變傾斜度的斜面(或斜槽),質量顯著不同的兩個鋼球(或金屬滑塊),木塊一個,用以做課本圖1-1的實驗。

  2.玩具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器材)。

  (三)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從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中引入“能量”這個詞。

  運動員在激烈運動后,我們說消耗了體內儲存的能量;燃燒煤可以取暖,我們說煤燃燒時放出了能量;電燈發光,電爐發熱,電扇吹風,我們說都消耗了能量。

  在這些不同的現象中,有一個共同的東西把它們聯系起來,這就是能量,簡稱能。

  2.新課教學

  (1)“能”是什么?

  能的概念和跟前面學過的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一個物體能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能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一種形式的能——機械能。

  (2)運動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運動物體能做功。例如,風可以吹轉風車,流水可以推動水磨,揮動的鐵錘可以把樁打進地面等。當學生舉例中固體、液體、氣體都有了時,教師總結:固體、液體、氣體都是物體,只要它們運動,即具有速度,就具有動能)

  提問:運動物體做功后靜止,它還具有動能嗎?動能到哪里去了呢?

  (啟發學生得出物體不運動就沒有動能以后,教師講解:物體原有的動能用來做功了,即能量可以做功,做功要消耗能量。打個比方,你有錢可以買商品,買了商品錢就付出去了)

  (3)用小釘錘釘木樁和用大鐵錘釘木樁,顯然做功多少是不一樣的,這說明運動的釘錘和鐵錘具有的動能大小不一樣。那么,動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呢?

  教師演示課本圖1-1所示的實驗。先說明鋼球把平面上的木塊推得越遠,做的功就越多,這是因為阻礙木塊運動的摩擦力是一定的,推得越遠說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越多,表示鋼球推木塊前具有的動能越大。然后做同一個鋼球從不同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的速度不同,得出:鋼球速度越大,動能越大的結論;最后做質量不同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滾下的速度是相同的,從而得出: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教師總結:運動物體的動能,與物體質量和運動速度兩個因素有關。質量相同時,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提問:行駛的出租車和卡車,如出租車速度大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如出租車速度小于卡車速度,哪個動能大些?(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前一情況無法判斷,后一情況是卡車的動能大)教師總結:動能由質量和速度兩個因素決定,且是隨任一因素增大而增大的。因此在比較物體的動能大小時:①當一個量相等,另一個較大時,則動能較大。②當兩個量都較大時,動能亦較大。③當一個量較大,另一個量較小,則無法判斷動能的大小。

  最后說明: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是一個定性的粗略的比較,并不是數學上的按比例的變化。

  (4)被舉高的物體具有能量嗎?

  (啟發學生舉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說明舉高的物體落下來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重錘落下來打樁,攔河壩把水位升高,水流下來可以沖動水輪機等)教師強調:如果不把重錘舉高,重錘就不能把木樁打入地里做功;如果沒有重力作用,鐵錘就不會落下來。因此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勢能。

  (5)提問:重力勢能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由重錘打樁得出:

  物體的質量越大,舉高越高,重力勢能就越大。

  (6)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演示彈簧槍或課本圖1-4的實驗,并簡單說明什么是彈性形變后,即引出彈性勢能概念)

  教師簡單介紹“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就越大”。

  由于只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教師講解時應力求簡單明了,時間不宜超過5分鐘。

  (7)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教師講明兩點:

  ①物體具有動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具有勢能,也可以說具有機械能;物體同時具有動能和勢能,動能和勢能加在一起就是物體具有的機械能。

  ②物體具有的能量大小是用做功多少來衡量的。因此,能的單位和功的單位相同,都是焦。

  3.板書設計 (配合教學過程 ,板書如下)

  機械能——動能和勢能

  能的初步概念——物體能做功,就說它具有能。

  動能——運動物體具有的能。動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速度有關。

  勢能

  重力勢能——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重力勢能的大小與質量和高度有關。

  彈性勢能——發生彈性形變物體具有的能。

  4.想想議議

  (1)在航空史上,有不少飛機失事,是由于飛鳥碰在飛機上,飛鳥為什么能使飛機失事?

  (2)在一空戰中,飛行員覺得旁邊有個東西跟著他,他用手抓住一看,原來是顆子彈,這種情況可能嗎?子彈為什么不傷飛行員?

  (3)樓頂平臺上放一塊磚,磚對平臺有沒有重力勢能?對地面有沒有重力勢能?

  (將這3道題,預先寫在小黑板上,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后得出:運動是相對的,飛鳥相對于飛機速度很大,故動能很大,足以打碎玻璃、打壞機內的人和機器;子彈相對于飛行員,速度為零,動能為零,故飛行員抓住子彈就像我們平常拿起鉛筆一樣;高度也是相對的,磚對平臺沒有高度,故沒有重力勢能,磚對地面有高度,故有重力勢能)

  5.布置作業 

  閱讀本節課文,思考和解答以下問題。

  (1)除了課文中講過的,再分別舉出三個物體具有動能、具有勢能的實例。

  (2)說明下列物體具有什么形式的機械能:

  ①在海上行駛的輪船;

  ②高空中云彩里的小冰粒;

  ③空中飛行的子彈;

  ④拉長的彈弓橡皮條。

  (3)把廢鐘表或廢玩具里的發條拆下來看看它是怎樣工作的。為什么發條擰得緊些鐘表或玩具走的時間就長些?

  (以上題目即課本機械能一章的習題第1、2、3題)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8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教學重點  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教學難點  能的概念的建立。教具  鋼球、斜槽軌道、小木塊、砝碼、彈簧。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能,諸如熱能、電能、能源開發等等。“能”確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我們說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電流能做功,具有電能;燃料燃燒放熱可以做功,有熱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能的形式——動能和勢能。  (二)動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動能?  急流的河水能把石頭沖走,流水能做功;飛行的子彈能把木板打穿,飛行的子彈能做功;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流動形成的風能做功。這些物體能做功,它們都具有能。它們的能量由于物體運動才具有的。水由于流動、子彈由于飛行、空氣由于流動而具有能。  物理學中把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請同學們判斷下列物體中哪些物體具有動能。  靜坐的人,足球場上奔跑的運動員,炮膛中準備發射的炮彈,從飛機上投出的炸彈,被電風扇吹動的空氣。  (學生回答)。  奔跑的運動員,飛機投出的炸彈,被吹動的空氣具有動能。原因是運動員、炸彈和空氣是運動的。而靜坐的人和炮膛中等待發射的炮彈是靜止的,所以不具有動能。  3.動能的大小或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  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動能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呢?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這是個帶槽的木板,我們把鋼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滾下,到達平面上打擊一個小木塊,推動木塊做功,根據木塊被推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鋼球具有的動能的大小。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實驗)  第一次,我們使小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注意木塊被推的距離。  第二次,我們換一個質量大的鋼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到達平面上時和剛才的小鋼球具有同樣的速度,再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很顯然,第二次木塊被推的距離比第一次遠得多。說明大鋼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鋼球具有的動能大。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了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它的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我們用同一個鋼球再做兩次實驗。(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第一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低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第二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比較兩次實驗中木塊被推的距離大小。  很顯然,鋼球從更高的位置滾下來,到達平面上時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塊被推的更遠。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同一個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4.課堂練習。  (1)一輛汽車加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  (2)火車進站時做減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停止后,它的動能=______。  (3)一輛灑水車在馬路上勻速前進并正在灑水,它的動能______。  (三)勢能  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并沒有運動,但是它們也能做功,也具有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人們在打樁時,必須把重錘高高舉起,當重錘落下時可以做功,因為重錘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重錘下落時沿著重力的方向向下通過了一段距離,所以舉高的重錘可以做功,將木樁打入地里。試想,一個重錘如果靜止地壓在本樁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錘只有在被舉高的情況下才能做功,即重錘被舉高時才具有做功的本領——能。  一池靜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這一池靜止的水如果處在高山上,水落下時就可以做功,把水車沖得轉起來。  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請大家判斷下列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  (1)打地基時,質量是20千克的石頭重錘和質量是100千克的鐵制重錘被舉得同樣高,誰的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2)同一個重錘,被舉高1米或3米兩種情況下,哪種情況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說明大家能判斷出重力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3.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大家看一個實驗。(教師邊演示,邊講授)  這是一個彈簧,把一個砝碼放在彈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將彈簧壓縮,使其發生彈性形變。此時,彈簧靜止,沒有動能。彈簧也沒有被舉高,也沒有重力勢能。可是大家想象,彈簧能不能做功?  能!放開手,砝碼被彈簧舉起來。  可見,被壓縮的彈簧也具有能。這種能區別于動能和重力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所以,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物體在很多情況下都具有彈性勢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滿時產生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鐘表的發條在卷緊時具有彈性勢能,通過做功來帶動鐘表機件正常轉動。  4.物體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形變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5.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叫做勢能。  (四)機械能  1.提問:飛行中的飛機具有什么能?(學生回答)  飛機是運動的,它具有動能。飛機從地面飛上高空,所以具有重力勢能。很多物體可以既有動能又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2.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能量越大。物體做了多少功,必然消耗了多少某種形式的能。所以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例如,推出去的鉛球,動能是300焦耳,重力勢能是200焦耳,彈性勢能為0,那么鉛球的機械能就是500焦耳。  (五)布置作業  (1)復習課文  (2)習題1、2、3。  【評析】  以整體上看,本節教案是一個好教案。各教學環節安排得合理妥當,因此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層次性。在教學方法上,注意了密切聯系實際,從問題的提出,概念的引入以及結論的出現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9

  教學目的

  1.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彈性勢能。

  3.理解機械能的初步概念。

  4.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動能和重力勢能。

  教學難點 

  能的概念的建立。

  教具

  鋼球、斜槽軌道、小木塊、砝碼、彈簧。

  教學過程 

  (一)引入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提到能,諸如熱能、電能、能源開發等等。“能”確是物理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能的概念跟功的概念有密切聯系。我們說一個物體能夠做功,這個物體就具有能。電流能做功,具有電能;燃料燃燒放熱可以做功,有熱能。

  自然界中,能的形式很多,今天我們學習最常見的能的形式——動能和勢能。

  (二)動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動能?

  急流的河水能把石頭沖走,流水能做功;飛行的子彈能把木板打穿,飛行的子彈能做功;風吹動帆船航行,空氣流動形成的風能做功。這些物體能做功,它們都具有能。它們的能量由于物體運動才具有的。水由于流動、子彈由于飛行、空氣由于流動而具有能。

  物理學中把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叫動能。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請同學們判斷下列物體中哪些物體具有動能。

  靜坐的人,足球場上奔跑的運動員,炮膛中準備發射的炮彈,從飛機上投出的炸彈,被電風扇吹動的空氣。

  (學生回答)。

  奔跑的運動員,飛機投出的炸彈,被吹動的空氣具有動能。原因是運動員、炸彈和空氣是運動的。而靜坐的人和炮膛中等待發射的炮彈是靜止的,所以不具有動能。

  3.動能的大小或多少跟哪些因素有關。

  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具有的能量越大。那么動能的大小決定于哪些因素呢?現在我們通過實驗來研究。

  這是個帶槽的木板,我們把鋼球放到斜面上令其滾下,到達平面上打擊一個小木塊,推動木塊做功,根據木塊被推動的距離遠近來判斷鋼球具有的動能的大小。

  (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實驗)

  第一次,我們使小鋼球從某一高度由靜止開始滾下。注意木塊被推的距離。

  第二次,我們換一個質量大的鋼球,從同一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到達平面上時和剛才的小鋼球具有同樣的速度,再觀察木塊被推動的距離。很顯然,第二次木塊被推的距離比第一次遠得多。說明大鋼球做的功多,也就是大鋼球具有的動能大。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了物體的動能大小跟它的質量有關,速度相同時,質量越大,動能越大。

  我們用同一個鋼球再做兩次實驗。(教師演示,學生觀察)

  第一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低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第二次我們讓鋼球從比較高的位置由靜止開始滾下。比較兩次實驗中木塊被推的距離大小。

  很顯然,鋼球從更高的位置滾下來,到達平面上時具有更大的速度,木塊被推的更遠。

  提問,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學生回答)

  這個實驗說明同一個物體速度越大,動能越大。

  通過以上實驗可知,物體的質量越大,速度越大,動能就越大。

  4.課堂練習。

  (1)一輛汽車加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

  (2)火車進站時做減速運動,它的動能______,停止后,它的動能=______。

  (3)一輛灑水車在馬路上勻速前進并正在灑水,它的動能______。

  (三)勢能

  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生活中也有很多物體并沒有運動,但是它們也能做功,也具有能。

  1.什么樣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

  人們在打樁時,必須把重錘高高舉起,當重錘落下時可以做功,因為重錘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重錘下落時沿著重力的方向向下通過了一段距離,所以舉高的重錘可以做功,將木樁打入地里。試想,一個重錘如果靜止地壓在本樁上是不能做功的。重錘只有在被舉高的情況下才能做功,即重錘被舉高時才具有做功的本領——能。

  一池靜止的水是不能做功的,但是這一池靜止的水如果處在高山上,水落下時就可以做功,把水車沖得轉起來。

  被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

  2.重力勢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關。

  請大家判斷下列物體的重力勢能的大小。

  (1)打地基時,質量是20千克的石頭重錘和質量是100千克的鐵制重錘被舉得同樣高,誰的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2)同一個重錘,被舉高1米或3米兩種情況下,哪種情況重力勢能大?(學生回答)

  通過以上的兩個例子說明大家能判斷出重力勢能的大小跟物體的質量和被舉的高度有關,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

  3.什么樣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

  大家看一個實驗。(教師邊演示,邊講授)

  這是一個彈簧,把一個砝碼放在彈簧上的小木板上,用力將彈簧壓縮,使其發生彈性形變。此時,彈簧靜止,沒有動能。彈簧也沒有被舉高,也沒有重力勢能。可是大家想象,彈簧能不能做功?

  能!放開手,砝碼被彈簧舉起來。

  可見,被壓縮的彈簧也具有能。這種能區別于動能和重力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了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所以,發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物體在很多情況下都具有彈性勢能。射箭用的弓被拉滿時產生彈性形變,具有彈性勢能。鐘表的發條在卷緊時具有彈性勢能,通過做功來帶動鐘表機件正常轉動。

  4.物體的彈性勢能的大小跟形變大小有關,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越大。

  5.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都叫做勢能。

  (四)機械能

  1.提問:飛行中的飛機具有什么能?(學生回答)

  飛機是運動的,它具有動能。飛機從地面飛上高空,所以具有重力勢能。很多物體可以既有動能又有勢能。動能和勢能統稱機械能。

  2.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能量越大。物體做了多少功,必然消耗了多少某種形式的能。所以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例如,推出去的鉛球,動能是300焦耳,重力勢能是200焦耳,彈性勢能為0,那么鉛球的機械能就是500焦耳。

  (五)布置作業 

  (1)復習課文

  (2)習題1、2、3。(盛重光)

  【評析】

  以整體上看,本節教案是一個好教案。各教學環節安排得合理妥當,因此具有一定的條理性和層次性。在教學方法上,注意了密切聯系實際,從問題的提出,概念的引入以及結論的出現都具有一定的啟發性。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10

  動能和勢能shiguoxiaSTZ292-11-02T05:41:00Z-11-02T05:41:00Z13121781MC SYSTEM14411.5606CleanClean7.8磅02falsefalsefalseMicrosoftIExplorer4"/>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理解動能、勢能的概念。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探究,了解動能、重力勢能的大小各與什么因素有關并能解釋簡單的現象。

  教具: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二、新課學習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網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變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條等。

  利用課本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三、小結

  通過以下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等概念及機械能的單位。

  (1)高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穩穩地待在那里,它有沒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舉幾個物體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飛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是5焦,具有的動能是4焦,這只球具有的總機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鉛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勢能不相等,若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1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功能關系。

  2、知道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3、在探究中理解影響動能、勢能的因素

  4、用能量的初步知識理解分析實際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遷移理解功能關系。

  2、通過觀察知道動能、勢能的存在。

  3、通過歸納概括得到動能、勢能的概念。

  4、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出影響動能及勢能的因素

  5、在討論、探究實驗中總結出各因素對能量的影響。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科學探究,使學生經歷基本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并領悟科學探究方法,發展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索真理的科學態度。

  2、通過素材出示和教師引導,適當進行思想教育和學科滲透。

  【教學重點】

  1、觀察歸納得出動能及勢能的概念。

  2、通過實驗探究得出影響動能和勢能大小的因素。

  【教學難點】

  功能關系

  【教學用具】

  干電池、多媒體課件,斜面,銅圓柱、鐵圓柱,木塊,橡皮泥,橡皮筋,刻度尺,不同的(粗細)彈簧,長度相同、粗細不同的橡皮筋。導線,開關,小燈泡。

  【教學組織】

  將學生分4人一組分為10個小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趣味導入(2分鐘)

  1、播放小鳥撞飛機新聞報道。學生觀看。

  2、師:小小的小鳥為什么會撞壞巨大的飛機?要搞清這一問題,我們要學習能量的相關知識。能量這一詞我們并不陌生,在八年級電學部分我們已正式接觸過了。下面我們先來復習電學中能量知識。

  二、功能關系(5分鐘)

  師:出示一節干電池。并提問:你怎樣判斷這節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你判斷的依據是什么?

  生:接入一個小燈泡,如果亮,就說明它存有能量。小燈炮發光,說明有電能轉化為熱能和光能。電流正在做功。

  師:如果我們斷開開關,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呢?說出你判斷的理由。

  生:也有。如果把電路連通,會看到小燈泡發光,電流會做功,所以它也具有能量。

  師:很好。從做功的角度來看,我們該如何判斷這節電池是否儲存有能量呢?請大家先在小組內交流,再給出結論。完畢

  師投影:

  1、現在正在做功。

  2、現在沒有做功,接通電路后,能夠做功。

  師:在電學中,我們學會了如何判斷電源是否還存有能量,那么在力學中,我們如何判斷一個物體是儲存有能量呢?

  師投影如下圖片,并提問:請判斷下列各圖物體是否具有能量?

  1、流動的河水

  2、黃山上聳立的巨石

  3、拉彎的弓

  生思考與討論。畢。交流

  生1:流動的河水具有能量。因為它對竹排有力的作用,竹排又在力的方向上前進了一段距離,所以流水對竹排做正在做功。

  生2:黃山上聳立的巨石具有能量。現在它雖然沒有做功。但一旦從山上滾下來,就可以對其它的物體做功,所以它肯定具有能量。

  生3:拉彎的弓具有能量。它現在雖然沒有做功,但放手后,可以把箭射出去,對箭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

  師:力學里我們又該怎樣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能量的?

  生總結:也分兩種情況:

  一、物體正在做功,肯定具有能量。

  二,物體現在沒有做功,但條件改變時,如杲它能夠做功,也具有能量。

  師:大家請看教材中是如何判斷的?

  生找到并閱讀: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

  師投影:一、功能關系: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

  師:剛才我們得出判斷一個物體是否具有能量,要分兩種情況。可是教材所給的方法中沒提呀。問題出在哪兒?

  生(沉默后):能夠。

  師:能具體點嗎?

  生:能夠做功,包含了兩種情況:

  一、現在正在做功。

  二、現在沒有做功,但具有做功的能力。

  師投影:“能夠”的兩層含義:

  1、一個物體現在正在做功;

  2、一個物體現在沒有做功,但條件改變時,它具有做功的能力。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1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勢能包括: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并且通過實驗了解動能和勢能受哪些因素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究物體的動能受哪些因素影響的實驗,學生的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得以提高。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實驗探究加強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增加了對物理學科的喜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初步認識動能和勢能以及它們受哪些因素影響。

  【難點】

  對質量相同,速度越大,動能越大;速度相同,質量越大,動能越大的'理解。

  三、教學過程

  環節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湍急的流水能推動水車,拉開的彈弓能將彈丸射出,提出問題: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學生回答:流水、彈弓都做了功,便能推動水車,將彈丸射出。

  教師引導流水、彈丸都對外做了功,它們都具有能量,而這個能量叫什么?有什么特性?引出今天的課題——動能和勢能(板書)

  環節二:生成新知

  (一)動能

  1.教師引導:

  草地上運動的足球、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它們身上具有什么能量?

  學生根據導入以及課前的預習回答:動能

  教師總結:物體由于運動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板書)

  (二)勢能

  1.重力勢能

  教師展示視頻:打樁機在工作的時候,先把重錘高高的舉起,重錘落下,可以把樁打入地里,并說明高處的重錘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板書)根據動能的影響因素讓學生猜想,重力勢能的影響因素是什么?

  學生回答:物體的質量越大,位置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板書)

  2.彈性勢能

  教師展示圖片:發生形變的網球拍和拉彎的弓具有什么能量?

  根據重力勢能的學習學生回答:彈性勢能。(板書)

  追問:彈性勢能受什么因素影響?

  學生回答: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彈性勢能越大。(板書)

  總結: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是常見的兩種勢能。

  環節三:鞏固提高

  請學生判斷下列物體具有哪種形式的能量:

  1、在水平公路上行駛的汽車;

  2、懸掛在天花板上的吊燈;

  3、在空中飛行的飛機;

  4、發生形變的網球拍。

  環節四:小結作業

  請用物理知識解釋:為什么要對機動車的最高行駛速度進行限制?為什么在同樣的道路上,對不同車型設定不一樣的最高行駛速度?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13

  學習目標:

  1、知道動能和勢能的概念;

  2、在探究實驗中理解影響動能和勢能的因素。

  學習過程:

  一、預習檢測

  活動一、關于能量

  1、同學們,請看下面的示例:

  a、子彈能擊穿靶,

  b、流水能推動竹排,

  c、滴水穿石,請分析和歸納它們的特征。

  2、我們把一個物體能夠對外做功,就表示這個物體具有能量,簡稱能。

  3、“能夠做功”是說做功的這種本領做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經做功。

  練習:

  ①高山上的靜止的石塊有能量嗎?

  ②任意兩個物體能量的多少可以比較嗎?

  ③關于能的概念,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

  B、正在運動的物體一定沒有能

  C、沒有做功的物體一定沒有能

  D、具有能的物體不一定在做功

  4、能量單位:焦耳簡稱焦,符號。

  活動二、關于能量的類型

  1、請同學們觀察下列物體,歸納它們的共同特征:

  a、滾動的小球

  b、高掛在枝頭的蘋果

  c、壓縮變形的彈簧

  d、高舉的重錘

  e、拉長變形的弓

  f、流動的水

  分析:其中a、f是;b、c、d、e是;b、d都在高處,c、f發生了形變。我們就把b、d這樣的物體具有的能叫重力勢能,把c、f這樣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叫彈性勢能。

  2、總結概念:

  動能是指。

  重力勢能是指。

  彈性勢能是指。

  勢能就是重力勢能和彈性勢能的總稱。

  4、自我訓練:

  (1)古詩文中有許多描述自然現象的優美詩句,如“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從物體學的角度看,滾滾奔流的長江水具有巨大的。

  (2)“飛流直下三千尺,凝是銀河落九天”,流水具有。

  (3)空中飛行小鳥具有。

  (4)正在騎行的自行車車座具有。

  (5)下列說法正確的

  A、空中飛行的炮彈具有重力勢能

  B、徐徐降落的跳傘運動員只有重力勢能

  C、高山上不動的石頭沒有重力勢能

  D、勻速升起的國旗具有動能

  活動三、動能大小影響因素的探究

  演示課本圖15.4—2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有關,越大,物體的。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

  二、牛刀小試素質提升

  1、機械能就是動能和勢能的總稱,單位:焦耳,符號:J

  練習:空中飛行的皮球具有機械能是35J,其中皮球的重力勢能為18J,求皮球具有的動能是多少?

  2、生活中的機械能:

  (1)公路上的汽車為什么要限速?

  (2)正在的行駛的客車為什么嚴禁乘客向外拋東西?

  三、課后反思:

  學習中,你有哪些收獲,還有哪些不足?

《動能和勢能》教案 篇1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勢能及影響勢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機械能及機械能的單位。

  (二)教具

  斜槽,鋼球,木塊,橡皮筋,壓縮彈簧等。

  (三)教學過程

  1.復習

  鑒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密切的聯系,所以通過“怎樣才算做了功”的提問,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兩要素。

  當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物體在這個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過了一段距離,這個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說這個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塊,并將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說明木塊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塊沒有在重力方向上運動,所以重力對木塊沒有做功。繼而用手推動木塊,使木塊運動一段距離。在此過程中,重力仍然沒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進而強調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過的距離是功的兩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兩者的乘積。

  2.引入新課

  出示斜槽,并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使木塊移動了一段距離。讓學生分析碰撞過程中,做沒做功?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果“鋼球對木塊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可見物理學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3.進行新課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但若將鋼球停靠在木塊一側(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并不能推動木塊做功。只有運動的鋼球才能推動木塊做功。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物體具有的動能多少不盡相同。如狂風能吹倒大樹,而微風只能使樹枝搖動。進而通過演示實驗,概括出決定物體動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課本圖1-1實驗,實驗可分三步:

  ①將同一個鋼球,從斜面不同高度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將木塊推動的距離。木塊被推動的距離不同,說明鋼球對木塊做的功不同。木塊被推動得越遠,表明鋼球的動能越大。實驗說明:從不同高度滾下的鋼球,具有不同的動能。

  ②上面的實驗表明鋼球從較高處滾下時具有的動能大。那么鋼球從不同的高度滾下時有什么不同呢?我們可通過觀察實驗來得到結論。將質量相同的兩個鋼球,同時從斜槽的最高點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釋放。從最高點滾下的鋼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從接近底部滾下的鋼球。實驗表明從高處滾下的鋼球速度大。從而得到結論:物體的動能與速度有關,速度越大,物體的動能越大。

  ③換用不同質量的鋼球,從同一高度讓其滾下,讓學生觀察鋼球推動木塊的距離。從而得出結論:運動物體的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演示實驗之后,總結實驗結果:運動物體的速度越大,質量越大,動能就越大。

  (2)勢能:物體由于運動的原因而具有動能,物體還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學們都玩過用橡皮筋彈射紙彈的游戲,拉長的橡皮筋能給紙彈一個力,并推動紙彈移動一段距離,從而對紙彈做了功。同樣拉彎的弓,壓縮的彈簧也能夠做功,它們都具有能量,這種能量叫做彈性勢能,它是由于物體發生彈性形變而具有的能量。

  解釋彈性形變:物體受到外力作用而發生的形狀變化,叫做形變。如果外力撤消,物體能夠恢復原狀,這種形變叫做彈性形變。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彈性形變。如:拉長的彈簧,壓扁的皮球,彎曲的鋼鋸條,上緊的鐘表發條等。

  利用課本圖1-4的實驗,闡明物體的彈性形變越大,它具有的彈性勢能就越大。為節省課堂時間,課前將兩個性質相同彈簧,按照課本圖1-4壓縮到不同的長度。先后將拉緊彈簧的繩燒斷,兩次砝碼被彈起的高度不同。彈簧壓得越緊,放松時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彈性勢能越大。

  被舉高的重物,也能夠做功。例如:舉高的鉛球,落地時能將地面砸個坑;舉高的夯落下時能把木樁打入地里。舉高的物體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勢能。

  列舉事例說明:物體的質量越大,舉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勢能越大。如:舉起同樣高度的鉛球和乒乓球,鉛球落下時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勢能大。鉛球舉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勢能就越大。

  引導學生討論樹上結的蘋果是否具有重力勢能?通過討論使學生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能夠做功只是說物體具有了做功的“本領”,但不一定做了功。樹上結的蘋果雖然沒有做功,但只要它從樹上掉下來就能做功,所以我們說它具有重力勢能。

  (3)機械能:讓學生分析靜止在桌面上的鋼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勢能)繼而讓學生分析在桌面上滾動的鋼球具有什么能?通過分析得知滾動的鋼球既有動能,又有勢能。

  動能和勢能統稱為機械能。一個物體既有動能,又有勢能,那么動能和勢能的和就是它的總機械能。

  (4)能量的單位:從前面的討論,我們可以認識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聯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體具有做功的本領,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夠做功的多少來衡量。因此,動能、勢能和機械能的單位跟功的單位相同,也是焦耳。

  4.小結

  通過以下問題的討論,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能量、動能、勢能、機械能等概念及機械能的單位。

  (1)高山上有一塊大石頭,穩穩地待在那里,它有沒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舉幾個物體具有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飛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勢能是5焦,具有的動能是4焦,這只球具有的總機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鉛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勢能不相等,若使它們的重力勢能相等,可采取哪些方法?

  (5)從斜槽上端滾下的小球,它有沒有重力勢能?在它下滾的過程中重力勢能的大小有沒有變化?為什么?在滾下的過程中有沒有動能?它的動能有沒有變化?為什么?

  (四)說明

  1.能是物理學的重要概念之一,但它比較抽象。對于初中學生來說,認識它比較困難。應緊扣教材,從理解“一個物體能夠做功”的含義來認識能量。這實際上是說“能是物體做功的本領”。盡管這種說法不甚嚴謹,但比較通俗、易懂。

  2.關于動能,應講明運動的物體能夠對其他物體施力,并推動物體做功,所以它具有能量。因為容易講清彈性形變的物體對別的物體施力并做功,便于學生理解,所以將彈性勢能提到重力勢能之前講。

  3.勢能應是物體系統(有保守力作用的)所共有。舉高的重錘能夠做功,應當是重錘和地球組成的系統具有勢能。而重力勢能表現它做功本領時,通常有一個重力勢能先轉化為動能的過程。但在本節課中都不宜引入這些內容。只能讓學生粗略地知道,舉起的物體能夠做功。

  4.勢能的大小是相對的。對初中學生來說也不能引入勢能的相對性。只能統一地用地面做為零勢能面來分析問題。

  5.小結中的問題(5),暗含著勢能和動能的轉化,目的為下一節課作準備。

  注: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初中物理課本第二冊動能和勢能教案

《動能和勢能》教案(精選14篇) 相關內容:
  • 《磁場》教案(精選14篇)

    一、對教材的分析:本節課是在已有的電學知識和簡單的磁現象知識基礎上,將電和磁對立統一起來。本節課是初中物理電磁學部分的一個重點,也是可持續發展的物理學習的必要基礎。...

  • 《運動的世界》教案(精選2篇)

    量應對應于同一個物體(3)懂得將題中的物理情景畫成簡圖,找出相應的方程例:某同學乘坐的汽艇遙對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聲,歷時5秒他聽到了回聲。...

  •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教案(精選17篇)

    【教學目標】1、通過感受豐富的聲音,理解聲音可以傳遞信息。2、通過實驗、觀察,知道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振動停止,聲音消失。3、聆聽不同動物的發聲,認識動物不同的發生方式。...

  • 《電阻》教案(通用14篇)

    (一)教學目的1.會用伏安法測電阻。2.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做好實驗的科學態度。(二)實驗器材:每組配備干電池三節,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開關各1件,待測電阻一只(5歐或10歐,其電阻值用不透明白膠布粘封,并標以Rx字樣。...

  • 《力》教學設計(精選12篇)

    1、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2、知道力的單位。教材重點難點重點:彈簧測力計測量時的正確使用、力的單位難點:彈簧測力計的正確使用教具多媒體課件教學方法講授、討論、活動、實驗教 學 過 程復習:1、什么是力?什么是施力物體和受...

  • 《6.1電壓》教學設計(通用2篇)

    【設計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引領學生在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的層面上進行實驗探究,并凸顯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使用“移動實驗室”來體驗探究的愉悅,從而獲得知識并樹立足夠的學習信心。...

  • 《光的傳播》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以前物理的教學,重點主要放在對科學內容的學習上,強調的是對知識的記憶和實際解題能力。而現在,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把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 《信息的傳遞》教案(精選7篇)

    活動目標1、了解一些動物傳遞信息的方式。2、激發幼兒探索世界奧秘的興趣。3、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4、發展幼兒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5、使小朋友們感到快樂、好玩,在不知不覺中應經學習了知識。...

  • 和風能的利用教案示例(精選2篇)

    教學目的1.常識性地了解水能和風能的利用。2.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節能教育。教學過程(一)復習提問1.重力勢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2.動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關?3.河水從高處落下,說明水的能量轉化情況。...

  • 八年級物理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四虎成人精品无码永久在线 | 九九热精彩视频 | 91丨porny在线牛牛影视 | 日产精品卡一卡2卡三卡四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福利视频 |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欧美 |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 | 潜行者40集在线播放免费观看国语 | www.狠狠插 | 北条麻妃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婷婷五月综合国产激情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二区三区VR | 亚洲一级在线播放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视频免费 | 9色在线视频网站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 妺妺窝人体色WWW在线 | 国产午精品午夜福利757视频播放 | 青青青国产依人免费视频 | 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里番 | 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 91经典在线| 日韩专区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一区自拍 | 天天做天天爱夜夜爽 |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av | 观月雏乃qvod | 日韩精品成人一区 | 欧美日韩在线影院 | 四虎影视国产在线视频 | 中文在线一区二区 | 国产极品视频 |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 |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日韩 | 午夜光棍福利 | 国产在线播放网站 | 么公的好大好硬好深好爽视频 | 99在线播放视频 | sss海量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网址 | 中文字幕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