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我的中國色》教案
(一)文章主旨這是一篇抒情散文,通觀全文,作者抒發(fā)了三個方面的感情:(1)對中國悠久的歷史(或博大精深的文化)的崇敬。(2)對近千年來中國的衰敗與懦弱的痛惜。(3)對當(dāng)代城市青年狀態(tài)深深的憂慮。(4)對中國的未來滿懷希望和信心。
(二)重點語句
可那才是中國,那才叫中國。在病榻上呻吟了八百年,又被人凌辱了二百年的,不是真正的中國。真正的中國是閃著絲綢之光、敦煌之光,修筑起長城,開鑿出運河,創(chuàng)造了儒教、道教,融合了佛教、回教,同化了一支支異族入侵者的中國。
解析:作者首先分析到:面觀中華滄桑史,上下求索二百年,念往昔,華夏國土遭受浩劫何其慘烈?中華民族所受凌辱何其慘痛?清代末期,在一大幫賣國求榮、貪生怕死、茍且偷生的鼠輩政治家們的操控下,彈指一揮間,許多原本應(yīng)屬于我中華億萬兒女之皇天厚土,均淪為他邦夷地。其次又在民族同化上加以引申,在中國歷史進(jìn)程中,野蠻可以暫時戰(zhàn)勝文明,但僅僅是政治形式層面的意義而已。最終,當(dāng)戰(zhàn)火的硝煙沉寂之后,入侵者不是被同化,就是更加不遺余力地繼承和發(fā)展這種薪火相傳的文明,因為這種文明是在舊基礎(chǔ)上新的大一統(tǒng)國家強有力的道德。最終說明中華民族偉大的生生不息的精神。
(三)寫作特點
全文語言鏗鏘有力,擲地有聲,在凜然傲氣中又滲透著無限的歷史蒼涼感,如同一幅黃昏時分的畫卷,述說著遙遠(yuǎn)的歷史又翹首期待著美好的明天。如:“是一種虛空又充實,疏朗又密集,渺小又雄大的感覺。”作者將褒貶之詞同時用來描寫這種感覺,這是一種既驕傲又傷感的感覺。是因為我們曾經(jīng)有過充實密集而又雄大的歷史,又有虛空疏朗而又渺小的歷史。“殘陽把他周身涂成一色金黃”,他為自己有著與“金子樣的高原”同樣的顏色而自豪,就是他為做一個中國人而驕傲。豐盈富庶的南方,柔腸寸斷的杏花雨象征了溫柔安逸、沒有血性的土地,消磨了一代代中國人慷慨悲歌之氣,積極進(jìn)取之心。
上一篇:《邊塞詩歌四首》《草原散章》《高原,我的中國色》《...
下一篇:《草原散章》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