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頌》學習要點
c.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書:書信 罾:用網捕
d.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植:種 褻:親近而不莊重
【考點】:詞語的含義
【分析】:答案為b項。a項中的'食'應該讀shí,'吃'的意思。c項中的'書'是動詞,'寫'的意思。d項中的'植'解釋有誤,'植'在句中是'樹立'的含義。只有b項中的解釋都是正確的。
3、閱讀下面一段文字,理解不正確的是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能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a.本段開頭以'古仁人之心'與'二者之為'相比較,引出了下文的議論。
b.'退亦憂'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
c.'微斯人,吾誰與歸?'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d.這段文字,抒發了作者的曠達胸懷和政治抱負。
【考點】: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分析】:答案為b項。選文中的'退亦憂'與'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相呼應。與'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相呼應的是'進亦憂'。'進'即指'居廟堂之高',意思是在朝廷上做官。'退'即指'處江湖之遠',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課外拓展一、《黃河大合唱》的誕生(光未然)
一位朋友自美來電話約稿,以《黃河大合唱》的誕生為題,要我為《華語快報》撰文以配合中國偉大作曲家冼星海的這部藝術作品在香港'黃河音樂節'隆重上演。圍繞這個題目,我早寫過回憶錄,要說的都說過了。而盛意難卻,雖是限題限時作文,也該再試試看。我要借此機會,熱烈祝賀'黃河音樂節'取得豐碩成果。香港文化界盛情邀請我,而我因事未能前往,也借此表示謝意和歉意。
早在1937年春天我和冼星海在上海結識的時候,他已經大發宏愿,要通過自己創造的音樂形象,表現我們中華民族的苦難、掙扎、奮斗,對自由幸福的追求和勝利的確信。他把這一宏愿灌注到他正在寫作的《民族交響樂》中。抗戰爆發了,這是全中國人民熱情奔放的時代,作家藝術家更處于熱情奔放的潮頭。他寫了很多具有長久生命力的愛國歌曲,更希望通過音樂藝術的長篇巨著以再現自己的宏愿。這說明《黃河大河唱》的誕生,符合時代的要求,符合作曲家蘊蓄已久的內在要求。
回想起來,作曲家反映時代要求的宏愿,也正是中國作家藝術家共同的心愿,我也并不例外。1938年秋冬,我和抗敵演劇第三隊的同志們一起,經常在大西北的黃河兩岸行軍。在敵后游擊根據地活動。中國雄奇的山川,游擊健兒們英勇的身姿,時刻強烈地感動著我,我在心頭醞釀著一個篇幅較大的朗誦詩《黃河吟》。稍后在延安治病寫詩時,接受星海和演劇三隊同志們的建議,改寫為《黃河大合唱》的歌詞。
上一篇:《黃河頌》教案3
下一篇:《黃河頌》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