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潮》教案
[說明]本文的重點就在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上,如何引導學生設計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大膽質(zhì)疑問難,如何與同學合作交流,就需要教師調(diào)控好,把握好。
四、師提問題,生思考,升華情感
1、針對學生提的問題,老師提出學生沒有提出的問題,讓學生思考、探究、交流
[問題] 為什么要寫教閱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明確]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后,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著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xiàn)了人敢于和自然搏斗的大無畏精神。
[問題]據(jù)說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涌潮而喪命,是否說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于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斗,今人就缺乏這種斗志了?(同學爭論)
[明確]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zhàn)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生爭先恐后的說,象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今年的10月15日的神舟5號飛天都能表明現(xiàn)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zhàn)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說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從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一目標上設計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在感悟自然之美的同時別忘了人是萬物的主宰者,宇宙的精靈,我們要有飽滿的激情和昂揚的斗志,勇于拼搏。這無疑是人格美的一大體現(xiàn)。
五、拓展思維,遷移延伸
湖心亭看雪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 是日,更定矣,余奴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杯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1、你能設計出哪些問題?
2、由“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我們可以聯(lián)想到柳宗元的哪首詩?
3、這篇文章寫于明亡后.而作者仍用明朝紀年,表現(xiàn)了作者的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說明]本題的設計在于拓展學生思維。
六、縱觀全文,談收獲
生從多方面,多角度談。可以是知識與能力,也可以是獲得了某些學習方法,或者是情感得到哪些升華等。
七、作業(yè):
可找學生布置。老師布置的起參考作用:
1、熟讀課文,選擇喜歡的背誦。
2、有能力的同學課后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板書設計] 觀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