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教案 4-5
聯想之一:
教者在此教例中使用的,是一種“整體賞析”的導讀法。
此法適用于精美的短篇。其特點是或從點,或從線,或從面的角度發現課文中能夠構成一個“集合”的知識板塊,然后巧妙設計教學題,引導學生進行咀嚼、體味,從整體上去感受課文的美點及思想內容。
比如《小石潭記》,還可以牽出很多線條,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賞析。
①《小石潭記》中的“水”。
②《小石潭記》中的“動”與“靜”。
③《小石潭記》中的“對比”與“烘托”。
④《小石潭記》中的“景”與“情”。
⑤《小石潭記》中的“鏡頭”與“畫面”。
⑥《小石潭記》中的寫景短句。
⑦《小石潭記》中的“樂”與“凄”。
⑧《小石潭記》中的“清”。
聯想之二:
教師對教材有獨到的發現,是一種境界;教師在教學中若能點撥學生建立“發現”的意識,積聚“發現”的勇氣,學到“發現”的技能,則又是一種境界。教師除了引讀、講讀,還應特別注意“教讀”,特別注意教給學生學習的本領。
比如前述教例,教師若能利用些許時間,告訴學生這“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讀法叫做“整體賞析”法,且點撥給學生一些整體閱讀賞析的角度和方法,那么,這個教例就可以稱之為“具有畫龍點晴之妙”的好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