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蘭詩》教案12
教學目的:1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2體會恰當詳略敘述和成功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的表現力量, 教學要點:1故事情節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教學設想: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發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的發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力量,把此種練習統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評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教學課時:2
第一課時
教學重點:字詞、字義、朗讀、故事情節。 教學過程: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花木蘭是古代時河南省虞城縣營廓人。女扮男裝,代父從軍,屢立戰功。凱歸,帝封官嘉獎,木蘭不受,欲納宮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為孝烈將軍。人們為紀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蘭祠,祠內現存元代立《孝烈將軍祠像辨正記》和清立《孝烈將軍祠辨誤正名記》石碑,詳細記載了花木蘭的身世、籍貫、業績及歷代修祠情況。近年來,又修復了木蘭祠大殿等一大批景點。花木蘭祠已收入《中國名勝詞典》。
——《木蘭詩》是南北朝時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品,選自南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樂府雙璧另一:《孔雀東南飛》),屬于敘事詩,敘述了古代女英雄木蘭代父從軍、建功立業的傳奇故事,刻畫出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木蘭成了家喻戶曉的人物。
二正字音
機抒zhù(織布梭子)可汗kèhán鞍韉ānjiān(馬鞍下的墊子)轡頭pèi(韁繩)燕山:yān
胡騎jì(戰馬)戎機róng(軍事)朔氣shuò(北方)金柝tuò(打更用的梆子)紅妝zhuāng(裝飾,打扮)著我舊時裳zhuó(穿)傍地走bàng(臨近,此處引申為貼著)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
當戶惟可汗市但朔氣金柝鐵衣明堂策勛強不用郭著帖花黃撲朔迷離安能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不遠萬里,奔赴戰場,過關越山,飛速而行。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北方寒氣傳送著打更的聲音,白色的月光與雪光交織著,映照著明晃晃的鎧甲。
將軍百戰死,壯士二年歸:(互文)“將軍壯士百戰死,將軍壯士十年歸”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當窗對鏡理云鬢,當窗對鏡帖花黃。”四朗讀全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