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初中語文教案 > 七年級語文教案 > 木蘭詩(精選12篇)

木蘭詩

發(fā)布時間:2023-11-27

木蘭詩(精選12篇)

木蘭詩 篇1

  教案示例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略)

  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jié)并復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時出示幻燈片的畫面,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xiàn)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xiàn)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shù))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xiàn)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jīng)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xiàn)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騁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xiàn)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xiàn)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jīng)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二、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表現(xiàn)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chǎn)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xiàn)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xiàn)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xiàn)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3、分析第四部分。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xiàn)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xiàn)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xiàn)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4、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5、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而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jù)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

  三、此外還有比喻、頂針、夸張等。

  7、總結本詩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學生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教案設計者:天津津沽高中 田克君,收錄時略有改動)

  設計思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xiàn)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板書設計 

  板書一:

  木蘭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排比鋪陳 匆忙購置 急切準備出征

  2、反復烘托 思親情切 奔馳遙遠征途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襯托 功成身退 不慕榮華富貴

  排比鋪陳 親歡伴驚 喜劇高潮結束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板書二: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2、排比反復 購置準備 奔馳遙遠戰(zhàn)場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排比 功成身退 親歡友驚復妝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教案點評:

  1.該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xiàn)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怎樣搞好古詩文的背寫

  誦讀是打好文言文堅實基礎的好辦法。在學習文言文時,要搞好文言文的誦讀,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背誦。要把誦讀和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防止死記硬背。在朗讀時要搞好默寫,做到讀準讀熟,并能正確地默寫。

  有些同學感到背誦古文很難,下面談一下背誦古文的方法。第一是仔細讀。對課文要通篇仔細地讀,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對生字、生詞和難句更要認真地讀。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樣才能記得住,記得牢固。第二是理解,要在讀的過程當中弄清文中實詞、虛詞和句子的意義。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揣摩體會,防止不理解而死記硬背,經(jīng)驗證明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便于記憶。第三,要理清結構層次,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長的文章,必須注意文中的層次,段落和段落間的關系,要注意抓住一些起關鍵作用的詞語。第四,翻譯和復述,在背誦的過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翻譯,這樣既可以更好地背誦課文,也利于理解課文內容。第五,經(jīng)常復習,防止遺忘。背過的文章,如果長期不再背誦,就會遺忘。只有經(jīng)常復習,才能鞏固復習效果。因此要經(jīng)常背誦已經(jīng)背過的課文。這樣,才能提高背誦效率,使記憶牢固。第六,抄寫和默寫。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對課文,特別是重點詞句、重點內容要進行背寫練習。寫可以使課文背誦得更快,更準確。許多地方的閱卷評分標準上規(guī)定:背寫中有錯別字的句子不得分。一些同學能夠背誦,但答題時往往由于錯別字失分,這是必須注意的。

木蘭詩 篇2

  教案示例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略)

  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jié)并復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時出示幻燈片的畫面,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xiàn)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xiàn)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shù))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xiàn)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jīng)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xiàn)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騁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xiàn)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xiàn)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jīng)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二、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表現(xiàn)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chǎn)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xiàn)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xiàn)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xiàn)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3、分析第四部分。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xiàn)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xiàn)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xiàn)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4、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5、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而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jù)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

  三、此外還有比喻、頂針、夸張等。

  7、總結本詩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學生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教案設計者:天津津沽高中 田克君,收錄時略有改動)

  設計思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xiàn)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板書設計

  板書一:

  木蘭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排比鋪陳 匆忙購置 急切準備出征

  2、反復烘托 思親情切 奔馳遙遠征途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襯托 功成身退 不慕榮華富貴

  排比鋪陳 親歡伴驚 喜劇高潮結束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板書二: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2、排比反復 購置準備 奔馳遙遠戰(zhàn)場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排比 功成身退 親歡友驚復妝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教案點評:

  1.該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xiàn)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怎樣搞好古詩文的背寫

  誦讀是打好文言文堅實基礎的好辦法。在學習文言文時,要搞好文言文的誦讀,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用朗讀的方法,反復熟讀課文,逐步加深理解,直至背誦。要把誦讀和對文章的理解結合起來,防止死記硬背。在朗讀時要搞好默寫,做到讀準讀熟,并能正確地默寫。

  有些同學感到背誦古文很難,下面談一下背誦古文的方法。第一是仔細讀。對課文要通篇仔細地讀,讀準字音,不添字不掉字,對生字、生詞和難句更要認真地讀。注意力高度集中,專心致志,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樣才能記得住,記得牢固。第二是理解,要在讀的過程當中弄清文中實詞、虛詞和句子的意義。在理解字詞句的基礎上揣摩體會,防止不理解而死記硬背,經(jīng)驗證明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便于記憶。第三,要理清結構層次,特別是對于一些比較長的文章,必須注意文中的層次,段落和段落間的關系,要注意抓住一些起關鍵作用的詞語。第四,翻譯和復述,在背誦的過程中要注意文章的翻譯,這樣既可以更好地背誦課文,也利于理解課文內容。第五,經(jīng)常復習,防止遺忘。背過的文章,如果長期不再背誦,就會遺忘。只有經(jīng)常復習,才能鞏固復習效果。因此要經(jīng)常背誦已經(jīng)背過的課文。這樣,才能提高背誦效率,使記憶牢固。第六,抄寫和默寫。這也是很重要的一項。對課文,特別是重點詞句、重點內容要進行背寫練習。寫可以使課文背誦得更快,更準確。許多地方的閱卷評分標準上規(guī)定:背寫中有錯別字的句子不得分。一些同學能夠背誦,但答題時往往由于錯別字失分,這是必須注意的。

木蘭詩 篇3

  24、木蘭詩 教學設計(語文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讀準字音,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樂府民歌知識。理解互文、對偶、排比的句子。

  2、過程與方法:注重朗讀,在讀中感知人物形象;采用提問引導式教學,使學生了解木蘭的英雄性格;加入情景劇表演,幫助同學們理解人物形象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木蘭的英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分析故事情節(jié),感受木蘭形象

  教學難點

  認識人物性格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有誰知道我國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巾幗英雄呢?(穆桂英、梁紅玉、紅娘子、花木蘭)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女扮男裝的奇女子花木蘭。

  二、文體知識介紹

  我國古代北朝人豪邁淳樸,長弓善射,崇尚武力,且能歌善舞,在民間流傳著大量動人的詩歌,其中《木蘭詩》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以濃烈的感情和鋪敘,對照,渲染等手法,集中描繪了一個平凡的女子木蘭代父從軍和解放甲回鄉(xiāng)的不平凡經(jīng)歷。本文是一首敘事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樂府詩集》與《孔雀東南飛》被譽為樂府“雙壁”。

  三、整體感知

  1、初讀感知:自讀一遍課文,要讀準字音,體會這首詩的感情。

  讀準字音

  唧唧 機杼 軍貼 可汗 鞍韉 轡頭 鳴濺濺 燕山 鳴啾啾 戎機 朔氣 金柝 扶將 紅妝 著  帖花黃 傍

  2、聽范讀,要挺準讀音,聽清句子停頓。

  3、搖頭晃腦讀節(jié)奏,古代讀書人讀書進入佳境之時便會搖頭晃腦,搖頭晃腦正符合古文的節(jié)奏,學生試讀節(jié)奏。

  4、小組合作 四人小組合作根據(jù)注釋譯課文,全班分成兩大組,第一大組以一至四段為主,第二大組以五至七段為主。

  討論前補充新知識

  互文:指詩文的相鄰句中所用的詞語相互補充,結合起來表示一個完整意思的修辭方式。例如: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意思是到各處街市備辦鞍馬等。                

  5、生生交流,師生交流。

  6、概括詩歌情節(jié)。速度課文用簡練的語言概括詩歌情節(jié)。

  交流后的結果:代父從軍(1---3);征戰(zhàn)生涯(4);辭官回家(5---7)。

  四、根據(jù)情節(jié)嘗試背誦。生自由背誦。

  五、作業(yè):熟背全文并準確翻譯句子。練習搖頭晃腦讀古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檢查上節(jié)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檢查朗讀情況。

  二、走進木蘭。

  1、搖頭晃腦是讀出來了,但老師沒聽出悲傷、憂愁、喜悅的情感。要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領悟文章所表達的情感,接下來讓我們走進木蘭,了解木蘭。請同學們速讀課文,從文中找一找感人的語句,讀一讀精彩的片段,并試著分析原因。

  2、師示范:

  感人語句:“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我覺得此時她的父母一定年紀很大了,走路顫巍巍的,還相互攙扶出城迎接,他們盼望了這么多年,擔心了這么多年,木蘭回來了,他們的心情一定很激動,邊走邊流淚,這個淚是喜悅的淚。

  精彩語句:“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不僅在修辭上運用了互文,還是一個工整的對偶句,更寫出了戰(zhàn)爭的殘酷性。

  3、找出后小組內交流并相互知道補充。

  4、小組推薦在班內交流。

  教師要抓住關鍵句子的理解并指導朗讀:

  (1)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寫出了木蘭替父從軍的決心,可見她的堅強勇敢。

  教師引導:木蘭的決心是看完軍貼立即下的,還是三思之后下的?(三思)哪些語句能看出來?(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木蘭替父從軍好事一樁為什么還嘆息?(木蘭是女子,古代女子沒地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不準拋頭露面,而家中又是“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的情況,所以她心里矛盾,可以想象木蘭的愁苦之態(tài)。但木蘭最終決定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里面可是有很大的風險,一是怕別人識破,更主要的是戰(zhàn)場上面對的將是死亡,可見木蘭的一片孝心,可見木蘭的堅強勇敢。)

  怎樣去讀一二段呢?(慢而低沉。在讀到“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是要用堅定的語氣讀的沉著有力。)

  (2)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萬里”表示征途漫漫,“若飛”形容速度之快,木蘭能夠大膽的走向戰(zhàn)場,并與男兒一樣勇敢作戰(zhàn),木蘭很了不起。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教師引導:每當讀到這里我的腦海里就會浮現(xiàn)一幅“月下戍邊圖”,月下何人?(木蘭)請同學們發(fā)揮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繪“月下戍邊圖”。

  讀這一段要用什么樣的語氣?(抑揚頓挫要鮮明,節(jié)奏要慢,讀出她的英雄氣概。)

  (3)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表現(xiàn)了木蘭不幕功名富貴,甘過平凡生活的高貴品質。

  教師引導:木蘭的理想生活是什么?(過平凡的日子。)在豫劇《花木蘭》中有木蘭回家報恩的唱詞,請同學唱或者放音樂。(平了賊兒回家,一天也不停,快馬加鞭趕回家門,我孝敬娘親。)孝敬爹娘,過一個普通女子的耕織生活。這本來是很容易實現(xiàn)的,可戰(zhàn)爭改變了木蘭的命運,她必須為實現(xiàn)理想而走一段曲折的道路,也為了更多人能順利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她作出了非常人所能作出的犧牲,所以“英雄”二字,木蘭當之無愧。

  朗讀這幾句要注意:語調要平穩(wěn),“還故鄉(xiāng)”三字要頓開,語調保持一致,以表現(xiàn)木蘭的不卑不亢,不幕功名富貴的高貴品質。

  (4)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這是一個生動的比喻句。比喻在日常生活中男女性別特征明顯,而戰(zhàn)場廝殺時,要分辨男女就十分困難了。這是對木蘭的贊美與歌頌。

  教師引導:這說明了一個什么問題?(女子如果有施展抱負的機會,她們的智慧、膽識、才能并不比男子遜色。

  5、小結:本文塑造了怎樣的木蘭形象?

  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淳厚質樸又機智活潑;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不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三、詩歌創(chuàng)作

  這么多的優(yōu)點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現(xiàn)實的人物,又是勞動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為了更深的走進人物的精神世界,我提議,每人創(chuàng)作一首小詩,謳歌勞動人民的優(yōu)秀女兒花木蘭。

  參考題目:

  1、爹爹,讓女兒替你去出征

  2、媽媽,我回來了

  3、誰說女子不如男

  4、英雄頌歌

  ……

  可選用任何一種人稱;可寫出發(fā)前,送別,征戰(zhàn)生涯,歸來團聚時、可寫一句兩句一段兩段。

  學生展評作品。

  四、美讀課文

  讓我們放聲朗讀,把我們對木蘭的感情盡情的讀進去!

  之后,請幾名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總結:

  木蘭為理想而生,為理想而奮斗,她的品質正在我們一代代中華兒女身上延伸。今天的作業(yè),把這首詩有感情的朗讀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24、木蘭詩

  木蘭:

  勤勞善良又堅毅勇敢;

  淳厚質樸又機智活潑;        巾幗英雄

  熱愛親人又報效祖國;

  不慕高官厚祿而熱愛和平生活。

木蘭詩 篇4

  山東光遠中學           王新偉 

  [教學目標 及重點]

  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

  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

  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shù)臄⑹路椒ǎI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1.多媒體:選取材料制作成課件

  2.錄音機:伴奏帶。

  [教學步驟 ]

  一、導入  新課

  同學們,你們知道木蘭這個人物嗎?哪一個同學給大家講一下關于木蘭的故事?(學生講故事)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流傳了一千多年,你認為木蘭成為世世代代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的原因在哪里?(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要點)木蘭是一位愛國的女英雄。她替父從軍,是出于關心國家安危,體恤父親年邁力衰;她不畏艱苦,勇敢作戰(zhàn),是出于保衛(wèi)家鄉(xiāng)、保衛(wèi)祖國的堅強意志;她厭棄高官厚祿,而渴望過和平勞動的生活——這些,都表現(xiàn)了人民英雄的本色,也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意愿和理想。好,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木蘭詩》中是怎樣塑造木蘭的形象的。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解決生字詞。

  2.解題:《木蘭詩》是一首什么題材的詩?作品時代怎樣?

  明確:(用課件打出)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樂府民歌。它產(chǎn)生的時代眾說紛紜,但從歷史地理的條件可以判定事和詩可能產(chǎn)生后魏,這詩產(chǎn)生于民間,在長期流傳過程中,有經(jīng)后代文人潤色的痕跡,但基本上還是保存了民歌易記易誦的特色。

  《樂府詩集》是最完備的一部樂府歌辭總集,其中的民歌,較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民,分南歌、北歌兩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題才廣泛,格調雄頸、熱烈、質樸。

  三、共同、研習課文

  1.二百年來,木蘭這個形象為什么深受人們的喜愛?請根據(jù)課文進行探究分析。

  明確:(學生的發(fā)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結合課件適當引導并指導學生誦讀)

  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嘆息,設置懸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親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板書:母問女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 木蘭想到了什么?“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shù))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原來,是木蘭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征兵是為保家衛(wèi)國的大計,于是“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xiàn)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jīng)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木蘭的深明大義、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寫出木蘭做入伍前準備,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xiàn)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心情(板書:急切準備)和赴戰(zhàn)地途中的見聞、感受。先寫木蘭緊張籌備,整裝待發(fā)。用“東”、“西”、“南”、“北”這種民歌常用的鋪陳手法,借以突出準備工作的繁忙。“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這句詩寫出了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地的荒涼。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板書:思親情切);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板書:征途遙遠)。 既表現(xiàn)了一個女孩子離家愈遠,思親愈切的感情,又寫出了出征的歷程,行軍的疾速。讀著,我們好像聽到了黃河的濤聲,燕山的馬嘶,看到主人公縱馬奔馳在漫長崎嶇的征程,去迎接戰(zhàn)斗。

  問: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木蘭十年征戰(zhàn)的情景。“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抵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給我們描繪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這兩句詩渲染了戰(zhàn)場的氣氛和環(huán)境的艱苦,描寫簡潔、生動,使我們好像聽到了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使我們好像看到了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寫出將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木蘭身經(jīng)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十年的征戰(zhàn)的血與火的考驗,使木蘭經(jīng)受了嚴酷戰(zhàn)爭的磨煉,終于歷盡艱辛,屢克頑敵,成為建立了赫赫戰(zhàn)功的英雄而凱旋歸來。對一個改扮男裝的女孩子,有著多少不尋常的經(jīng)歷啊!在呵氣成冰的夜晚,木蘭肯定會有很多次思念家鄉(xiāng)的徹夜不眠,也肯定會有很多次懷著家丑國恨和戰(zhàn)友們風馳電掣,越過數(shù)不清的山山水水去艱苦戰(zhàn)斗。

  木蘭戰(zhàn)功卓著,入朝受賞,“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勛位如此之高,賞賜如此之多,然而,木蘭卻不屑一顧。她深切地懷念著故鄉(xiāng)。十年奮戰(zhàn)對她來說,并非為了受賞加爵,而只是為了爭得安定地從事勞動的生活權力,因此,木蘭堅決地作出了解甲歸田的請求。處于長期封建戰(zhàn)爭動亂中的人民,十分渴望和平美好的勞動生活,他們把這一愿望,寄托于木蘭形象之中。木蘭辭歸這一情況的設置,正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理想。“辭官”一節(jié),在木蘭形象的塑造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木蘭在建立功勛后,沒有以此為階梯,進入統(tǒng)治階級的行列。相反,卻解甲歸田,回到了人民之中。因而使這位古代女英雄的藝術形象,放射出耀眼的光彩,也使詩歌具有強烈的人民性,而有別于封建文人的作品。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的情景,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這幾句詩寫出了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xiàn)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到此為止“完成了木蘭這一藝術形象的最后一筆,一個淳樸、勤勞,既英武豪放,又美麗動人的古代杰出女英雄,栩栩如生地立在人們的眼前。“出門看火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xiàn)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穿上男裝,在戰(zhàn)場上馳聘格斗時,同男戰(zhàn)士一樣吃苦,一樣勇敢,根本分不清是男是女。木蘭以超出一般男子的卓著功勛和蔑視功名富貴的美好心靈,受到了人們由衷的贊美。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分析時,要求學生反復誦讀,達到當堂成誦)

  2.通過學習這首詩,你認為木蘭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們應該學習她身上哪些金子般的東西?

  明確:(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發(fā)言)(木蘭形象分析)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3.你打算做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自由發(fā)言)

  [布置作業(yè) ]

  請你以本詩為素材,以《木蘭傳》為題編一則故事,講給你的家人或你的朋友聽,看誰講得好。

  [板書設計 ]

木蘭詩 篇5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學習本文詳細得當?shù)臄⑹路椒ǎI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復述故事

  (2)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

  詳略得當?shù)膶懽魈攸c。

  預習指導 

  1.查字典,讀準下列加點字的音。

  機杼       可汗         鞍韉        轡頭          燕山       胡騎       戎機        朔氣            金柝       紅妝          著我舊時裳            傍地走       阿姊         

  2.  熟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

  二、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新課

  同學們有沒有聽說過古代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千百年來,這位花木蘭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巾幗英雄的形象,成為中國婦女學習的榜樣。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北朝民歌。又叫《木蘭辭》,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這是南北朝時北方的一首民歌,北朝民歌以《樂府詩集》所載“梁鼓角橫吹曲”

  為主,是當時北方民歌一種在馬上演奏的軍樂,因為樂器有鼓角,所以也叫“鼓角橫吹曲”。則是北朝民歌的代表作。

  三、朗讀指導

  1.請一學生朗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音

  2.老師范讀,做到標準正確

  3.優(yōu)生范讀

  4.自讀體會

  5.抽查朗讀

  四、疏通大意。

  1.學生自己疏通字詞含義,有不明白的問老師,準備復述這首詩的故事情節(jié)。

  2.抽查三個學生復述

  3.老師評價糾正

  注:復述故事指導:復述故事情節(jié)不必像翻譯那樣,要求字字落實,復述可以用自己的語言來敘述,必要時還可以增加一些細節(jié)描寫。人稱上可用第三人稱。

  五、幾個問題(討論解決)

  1.提問;文章開頭寫木蘭的停機嘆息已木蘭為什么要停機嘆息,她想到什么?表現(xiàn)了木蘭的什么性格?

  (木蘭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親的名字。木蘭既考慮到父老弟幼,無人從軍的困難,又考慮到天子征兵是為保家衛(wèi)國的大計,于是毅然女扮男裝替父從軍,表現(xiàn)她深明大義、勇敢、堅強的性格。)

  2.提問:這首詩在敘事的詳略上有什么特點?為什么這樣安排?

  (詳寫從軍緣由、出征想家、辭官還鄉(xiāng)、會見親人;略寫十年戰(zhàn)斗生涯和出征前的準備。因為詩歌緊扣“木蘭是女郎”的性格特征安排詳略,對能表現(xiàn)中心思想的材料詳寫。)

  3.提問:第5自然段寫木蘭辭官還家,運用哪些修辭手法,表現(xiàn)木蘭的什么情操?

  (運用夸張,寫木蘭功勞之大,天子賞賜之多,木蘭辭官不就,表現(xiàn)她不圖功名利祿,向往和平的勞動生活的高尚情操。 )

  11.提問:這首詩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勞動生活的向往。  )

  六、小結

  這首敘事詩塑造了花木蘭這個不朽的女英雄形象。她既是一個云鬢花黃的少女,又是一個金戈鐵馬的戰(zhàn)士。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立下汗馬功勞。得勝歸來之后,她又謝絕高官,返回家園,重新從事和平勞動。她愛親人也愛國家,把對國家對親人的責任感融合在一起。木蘭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出中華民族的勤勞、善良機智、勇敢、剛毅、敦樸的優(yōu)秀品質。

  這首詩在敘事上有詳有略,對木蘭從軍緣由、戀別、辭官和還家寫得比較詳細,淋漓盡致地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對出征前的準備和軍旅生活則寫得比較簡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僅有六句,詳略得當,是這首詩寫作上的一個顯著特點。

  七、作業(yè) 

  A.1.課后練習一至四題。2.預習《賣油翁》翻譯在作業(yè) 本上

  B.默寫

  [說課精要]

  本文主要在熟讀基本成誦的基礎上理解寫作方法和思想內容.

  <-- #EndEditable -->

木蘭詩 篇6

  教案示例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詞義、句意、詩篇大意(略)

  四、朗讀全詩。

  五、引導學生劃分這首詩的結構層次。

  依據(jù)故事的發(fā)生、發(fā)展和結束,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出了什么?概括本詩情節(jié)并復述故事。

  六、分析第一部分(同時出示幻燈片的畫面,引導學生答出相關詩句,再分析人物形象、修辭手法)。

  1、詩篇怎樣寫出故事的開始?這樣寫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詩篇由“唧唧復唧唧”引出“木蘭當戶織”,表明了木蘭織布姑娘的身份。“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這組對偶句表現(xiàn)出木蘭停機不織,只是連聲嘆息,自然地引出母親的發(fā)問,木蘭的回答。富有生活實感,寫出了故事的開始。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勤勞孝順。

  2、木蘭的答話表明了什么情況?表現(xiàn)了她的什么特點?

  “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軍帖”的夜傳,“十二卷”(虛數(shù))的夸張,表明了軍情緊急,顯示出戰(zhàn)爭氣氛。“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銳的矛盾,表明了木蘭代父從軍的緣由。“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表現(xiàn)出木蘭基于家庭情況,經(jīng)過停織嘆息的考慮,毅然決定代父從軍。表現(xiàn)了木蘭的勇敢堅毅、忠孝兩全。

  3、第三段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路,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虛指),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連赴東西南北四市,匆忙購置戰(zhàn)馬鞍具的情景,表現(xiàn)了木蘭準備出征的急切操辦而又井然有序。

  4、這一部分還運用什么修辭方法寫出了什么內容?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旦辭黃河去……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間構成對偶并運用了間隔反復修辭方法。“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和“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這兩組對偶句之間,間隔反復,層嬗遞進,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的路線,征程的遙遠,行軍的神速,點明了宿營的荒涼地點;“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和“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之間,間隔反復,緊相呼應,在荒涼夜間環(huán)境烘托中,揭示出木蘭乍離家鄉(xiāng),思念親人,離鄉(xiāng)愈遠,思親愈切的心情,從而細膩地透露出木蘭少女思親的情懷,活生生地刻畫了一位少年英雄女郎的形象,形象地描寫出木蘭奔馳遙遠征途的豪邁氣概。

  第二課時

  一、分析第二部分

  1、這一部分前兩句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什么作用?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是對上段描寫的奔馳征途情景高度的、形象的概括,表明馳騁戰(zhàn)場,引到描寫戰(zhàn)場上的生活和戰(zhàn)斗,在詩篇前后段落上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這兩句詩,寫出征途之遙,夸張地表現(xiàn)出木蘭身跨飛馳戰(zhàn)馬,萬里奔赴戰(zhàn)場,穿過關隘、飛越層巒的矯健雄姿。

  2、后四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兩句對偶:凜冽的北風傳送著打更的聲音,將士們在軍中宿營;寒冷的月光照射著明晃晃的鎧甲,哨兵們在深夜值勤;在艱苦環(huán)境的烘托中,表現(xiàn)出木蘭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生活,從而烘托出木蘭的勇敢堅強。

  “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兩句對偶,又是互文,互相滲透:將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過上百次激烈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沙場,有的凱旋歸來;寫出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表明了木蘭身經(jīng)長期激戰(zhàn),英勇善戰(zhàn),凱旋歸來。

  二、分析第三部分

  1、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朝見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夸張,對偶,互相補充,表明天子為木蘭記多次功、賞賜甚豐,并且還“問所欲”,意將封任高官;這就有力地襯托了“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表現(xiàn)出木蘭功成身退、眷戀家鄉(xiāng)耕織生活、不慕榮華富貴的純真性格、高貴品質。

  2、這一部分運用什么修辭方法描寫木蘭回到家園的情景?具有什么樣的表現(xiàn)力量?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一家親人因木蘭歸來而各自產(chǎn)生的符合年齡、身份、性別特征的行動,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和親切意味。表現(xiàn)出木蘭勝利歸來給全家親人帶來了一片歡樂。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運用排比修辭方法,鋪陳地寫出木蘭一連串富有年輕女性特征的換裝梳妝動作,表現(xiàn)出木蘭久征勝利歸來,恢復女妝,欣喜興奮的感情。

  “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表現(xiàn)出伙伴看到“木蘭是女郎”時的驚詫和贊嘆,襯托了木蘭在長期從軍當中的謹慎和機警。木蘭從軍的故事也就在喜劇高潮中結束。

  3、分析第四部分。這一部分是吟唱詩歌的人在詩篇故事結束以后的吟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體現(xiàn)了什么樣的感情?

  這一部分以雙兔為喻,很有風趣;“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我”字,具有代木蘭說話的意味,體現(xiàn)了對木蘭十分親切和非常喜愛的感情,贊美了木蘭在從軍十二年中未被發(fā)現(xiàn)是女郎的謹慎和機警。

  (如有學生把這四句詩歸入上一部分,理解為木蘭自己的話,認為木蘭在這以兔自喻當中閃耀著風趣、智慧的光芒,體現(xiàn)了喜悅、自豪的感情,也應予以肯定。)

  4、小結木蘭形象。

  木蘭既是一個女孩子,更是一個金戈鐵馬的英雄。她勤勞善良,純樸孝順,在國家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馳騁沙場,為國家盡忠效勞,表現(xiàn)出深明大義、勇敢堅毅,果斷的效國忠心和英雄氣概。從軍十二年,她憑著自己的堅強毅力和機智謹慎,女兒身份一直沒被揭穿。在凱旋歸來后,她不貪圖富貴,甘愿過回簡單安定的農(nóng)家生活。她是我國古代北方優(yōu)秀勞動婦女的象征。

  5、分析這首詩詳略敘述的恰當。這首詩詳寫什么?略寫什么?詩人為什么這樣處理題材?

  這首詩詳寫木蘭的從軍緣由、行前準備、征途思親、凱旋辭官、返回家園,略寫戰(zhàn)場生活、百戰(zhàn)情況。所以這樣詳略地處理題材,原因在于這首詩不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怎樣作戰(zhàn)勝,而是重在表現(xiàn)木蘭這個年輕女郎深明大義、代父從軍、性格純真、品質高貴。所以詩中扣住從軍故事的始末,著重寫她的內心世界,表現(xiàn)她的思想感情,刻畫出了這個血肉豐滿的年輕女郎英雄形象。在內容上,突出木蘭的兒女情態(tài),豐富了木蘭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實感人。在結構上,詳略得當,使全詩顯得簡潔緊湊。這樣根據(jù)人物特點、詩篇主題來詳略地處理題材,非常恰當。 征途之遙,生活之苦,戰(zhàn)斗之多,時間之長,戰(zhàn)況之烈。

  三、此外還有比喻、頂針、夸張等。

  7、總結本詩主題

  歌頌了木蘭的英雄形象,贊美了我國北方勞動婦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8、學生朗讀全詩。要求緩急得當,讀出氣勢感情。

  (教案設計者:天津津沽高中 田克君,收錄時略有改動)

  設計思想

  1、這首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xiàn)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板書設計

  板書一:

  木蘭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排比鋪陳 匆忙購置 急切準備出征

  2、反復烘托 思親情切 奔馳遙遠征途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襯托 功成身退 不慕榮華富貴

  排比鋪陳 親歡伴驚 喜劇高潮結束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板書二:

  1、母問女答 表明緣由 毅然代父從軍

  2、排比反復 購置準備 奔馳遙遠戰(zhàn)場

  3、夸張對偶 烘托互滲 長期激戰(zhàn)凱旋

  4、夸張排比 功成身退 親歡友驚復妝

  5、雙兔為喻 風趣親切 贊美謹慎機警

  教案點評:

  1.該詩以木蘭代父從軍為故事核心,在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當中運用排比、對偶、夸張等修辭方法描寫人物,刻畫出了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形象。課本就詩中的排比句、對偶句組織了課后練習。引導學生扣住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分析詩篇對人物所作諸多描寫的表現(xiàn)力量,把此種練習統(tǒng)一于人物形象分析當中,深刻理解木蘭這個人物形象。

  2.這首詩敘述詳略得當。對此單獨進行分析,以免影響分析人物形象的集中。

  3.這首詩的語言富有民歌特色,剛健明快,引導學生注意朗讀和背誦。

  第 1 2 頁  

木蘭詩 篇7

  教學設想:

  課型設計:講讀課

  基于學生對木蘭替父從軍的了解,可對詩歌內容處理上簡潔明快些,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詩歌內容。賞析詩歌的語言藝術,明確多種藝術寫作手法。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詩歌主旨。

  課時:2課時

  教學進展:

  導言:同學們都知道“巾幗不讓須眉”這句古語吧,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這么一位好女子,她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立下赫赫戰(zhàn)功。她的事跡被老百姓編成民歌廣為傳唱。她的名字叫花木蘭。現(xiàn)在我們就從這首流傳于世的北朝民歌中,來感受一下“巾幗不讓須眉”的氣魄吧!

  1.文學常識:

  木蘭詩,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是一首北朝民歌。它與南朝民歌《孔雀東南飛》合稱文學史上的“樂府雙璧”。

  2.字詞注音:

  鞍韉(an jian),金柝(tuo),轡頭(pei tou ),云鬢(bin)。

  3.全班朗讀全文。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事跡。

  4.口述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

  5.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每段詩歌內容,力求文字簡潔、工整,符合文意。

  參考答案:

  1. 木蘭嘆息

  2. 替父從軍

  3. 整裝出征

  4. 十年征戰(zhàn)

  5. 榮歸故里

  6. 還身女兒

  7. 難辨雌雄

  6.木蘭替父從軍這篇詩歌,它所描寫刻畫的重點在哪里?為什么要這樣安排?

  參考答案:

  重點戰(zhàn)前木蘭備戰(zhàn)、戰(zhàn)后親人相逢,而戰(zhàn)爭的過程、場面沒有重點描寫。萬里征程和十年苦戰(zhàn)則一筆帶過,給讀者留下極大的想象空間。此外,作者的興趣并不在于表現(xiàn)戰(zhàn)爭,也不在于謳歌木蘭馳騁沙場、克敵建功的英雄行為,而在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這一戲劇性事件上。

  7.從詩歌如此的詳略安排上,概括出詩歌的主旨。

  參考答案:

  這首詩通過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以及她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8.品味詩歌的語言特色:

  鋪排手法: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

  反復手法: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

  夸張手法: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

  互文手法: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

  頂針手法:出門看伙伴,伙伴皆驚忙。

  9.作業(yè) :

  小作文:英雄花木蘭,戰(zhàn)場殺敵寇。(仿民歌形式,可適當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續(xù)寫木蘭在戰(zhàn)場上是如何英勇殺敵、保家衛(wèi)國的。)

  字數(shù):100-150字。

  背誦

木蘭詩 篇8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娘去,暮宿黃河邊,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

  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愿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xiāng)。

  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窗理云鬢,對鏡帖花黃。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蘭詩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小黑板或課件。

  教學方法:本節(jié)課引導學生朗讀,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民歌的語言特色,了解木蘭的形象。

  課時安排:一課時。 

  初備     統(tǒng)復備                  

  一、導入新課 

  1.教師導入。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2.文學知識介紹。  

  (1)讓學生進行介紹。

  (2)明確:(出示幻燈片1,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本詩是一首北朝民歌,選自宋朝郭茂倩編的《樂府詩集》。  

  二、自主學習  

  師:這首詩記敘了花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故事,表現(xiàn)了花木蘭勤勞、智慧、勇敢、堅強和不貪圖利祿的高貴品質,以及愛國愛家的崇高精神。   

  下面自學課文,注意以下問題:(出示幻燈片2。)

  1.認真讀課文,可以朗讀,可以默讀,可以同桌輪讀,選用你最喜歡的方式閱讀這首民歌,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和重音。

  2.畫出并掌握課文中的生字詞,畫出你認為好的詞、句、段。

  3.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課文。

  4.本詩敘述情節(jié)詳略得當,請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容。

  5.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6.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7.找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三、合作學習    ‘

  1.以小組為單位相互解答自學中存在的疑難問題。

  2.在班上研究討論小組解決不了的疑難問題。四、反饋交流

  1.給加點字注音。(出示幻燈片3。)

  機杼可汗燕山鞍韉撲朔迷離金柝

  要求:讓一名學生起來讀,如果有讀得不正確的,請其他同學進行糾正。

  2.利用古漢語字典,就文章中一些字詞的音義、精彩詩句等內容制作學習卡片,并試著翻譯課文。    .

  明確:(交流制作的學習卡片,教師引導學生翻譯課文,根據(jù)情況進行講解。) 新 課標 第 一網(wǎng)

  3.本詩敘述情節(jié)詳略得當,請作簡要分析,并概括這首敘事詩的內容。

  明確:(詳寫:從軍的緣由、離別、辭官和還家。略寫:出征前的準備、軍旅征戰(zhàn)生涯。內容:這首長篇敘事詩敘述了木蘭女扮男裝代父從軍的傳奇故事。)

  4.本詩是一首民歌,分析其語言特色。

  明確:(整首詩大量運用了民歌常用的藝術手法,采用了互文、反復、排比、比喻等修辭手法,語言豐富多彩,有口語,有整齊的律句,句型有長有短,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聲韻鏗鏘,富有音樂感。教師適時舉例說明。)

  5.你覺得木蘭是一個怎樣的人?

  明確:(結合詩歌內容,分析木蘭的形象:勤勞、智慧、勇敢、堅強、不貪圖利祿、愛國愛家。)

  6.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并把喜歡的原因與同桌進行交流。

  (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學生在全班交流。)   

  7.背誦詩歌。檢查背誦。

  8.重點研討課文第4自然段。

  (1)學生讀課文,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完成下列題目:(出示幻燈片4。)

  ①概括本段內容。

  ②分析本段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及其作用。

  ③本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小組代表交流發(fā)言。   

  明確:(①木蘭的征戰(zhàn)生涯。   

  ②對偶。作用:筆墨精煉,對仗工整,音調鏗鏘,氣氛雄壯悲涼。

  ③過渡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五、梳理鞏固

  學生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不必只局限一個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學生能說出某些方面即可。)   

  六、拓展訓練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在課堂上進行,如無時間可不進行。)

  《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遷移延伸”部分。七、布置作業(yè)

  《新課標作業(yè)設計》中的“閱讀理解”的第一部分。板書設計

  木蘭詩

  1.人物形象。

  2.語言特色。

木蘭詩 篇10

  .《木蘭詩》語段閱讀題 

  .《木蘭詩》同步練習 

  .《木蘭詩》活動與探究 

  .《木蘭詩》新課標教案 

  .《木蘭詩》教案 2 

  .《木蘭詩》教案 

  木蘭詩 習題精選 

  《木蘭詩》課件4  

  《木蘭詩》課件3  

  《木蘭詩》課件2  

  《木蘭詩》課件1  

  《木蘭詩》課件  

  《木蘭詩》圖片集(11)張  

  《木蘭詩》ram課文音頻朗讀  

  《木蘭詩》flash朗讀課件  

木蘭詩 篇11

  教學目標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一課時。

  自學內容:

  1、朗讀詩歌,了解詩歌內容。

  2、熟悉詩歌,把握人物形象。

  3、三讀詩歌,賞析寫作特點。

  教學內容:

  教師導入

  學生聽豫劇《花木蘭》選段,讓學生自由談一下對木蘭這一人物及其故事的了解。然后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一、四次挑錯

  (一)木蘭“嘆惜”不可愛。(理解人物形象也有一個平常人的情感。)

  (二)木蘭“買東西”不可愛。(學習互文的修辭)

  (三)木蘭想家不可愛。

  (四)木蘭辭官有點傻。(簡要了解古代官制及男尊女卑的社會背景。)

  二、三次改詩

  (一)師改第3段,變詳為略。(無法表現(xiàn)出木蘭出征前緊張的準備工作)

  (二)生改第4段,變略為詳。(改變之后的戰(zhàn)爭血腥場面與全文不協(xié)調,也沖淡了木蘭的形象。)

  (三)生改結尾段,變隱為顯。(無法體現(xiàn)出含蓄凝練的語言美。)

  三、兩次訓練

  1、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或認為美妙的句子或詞,用“       表現(xiàn)了(說明了,看出了)        。”的格式寫一句分析評論的話。

  2、填空:“木蘭,你讓我想起了        ;木蘭,你讓我感到了       。”

  一點質疑

  問題:學完全文之后,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嗎?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完全教給學生自己來說、來學、來思考,我設計的幾個挑錯、改詩,學生對此形式很有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將平時的老師提問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铀伎迹@是我很欣喜的一點。由這節(jié)課,我也想:我們平時備課時需要多動腦子,多設計一些能讓學生感興趣的、有話可說、積極思考的問題形式,真正將課堂的有效性與有趣性結合起來。這除了我們有靈敏的思維之外,也需要大量的學習。

  第三單元

  單元教材分析:

  這個單元共五篇課文,其中四篇是現(xiàn)代文,寫鄧稼先、聞一多、貝多芬和福樓拜。鄧稼先是科學家,聞一多是學者、詩人和民主戰(zhàn)士,貝多芬是音樂家,福樓拜等四位作家名氣和地位都及不上前三位,但這篇文章寫的是群像,因此也選作課文。

  學習四篇現(xiàn)代文,按照單元教學目標,“要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

  《鄧稼先》共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或者叫前言,作者從中國近一百多年來歷史的背景上,推出鄧稼先。第二部分簡單介紹鄧稼先的生平、經(jīng)歷和主要貢獻,點明鄧稼先是“兩彈”元勛。第三部分把鄧稼先與奧本海默作對比,進一步突現(xiàn)鄧稼先的精神品格:“鄧稼先是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有最高奉獻精神的兒子”“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理想黨員”。這一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第四部分從作者得知中國的原子武器完全是自力更生搞出來的,感情上受到極大震蕩的角度,進一步突出鄧稼先貢獻之巨大、之可貴。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第五部分把第二部分寫到的鄧稼先的能力、精神和品格具體化,文中引用唐代《吊古戰(zhàn)場文》和五四時代的《中國男兒歌》更增加了鄧稼先精神的悲壯色彩。第六部分是前五個部分內容的升華,也是全文的總結。文章相對其他課文來說,長了一些,但思路嚴密而清楚。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是以議論為線索來結構全文的:開頭兩段是第一部分的敘述綱領,第七段是第一部分的總結,這兩處都是議論;第八、九兩段是第二部分的綱,最后一段則是第二部分的總結,也是全文的總結,這些都是議論;作為兩個部分之間過渡的第七、八兩段也是議論。全文結構嚴謹,思路也很清楚。

  《音樂巨人貝多芬》寫的是“客人”訪問貝多芬的全過程,基本上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文章開頭,“客人敲開了貝多芬的家門”,然后,客人來“到貝多芬工作的屋子”;貝多芬這時出現(xiàn)了,客人“默不作聲地望著他”;接著,“客人小心翼翼地遞過去一張字條”,貝多芬說話了,“客人不停地記述下來”;最后,貝多芬留客人吃飯,在餐桌上貝多芬對客人大聲地說話。全文條理清晰。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寫的是一次聚會,基本上也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文章先簡單交代福樓拜家,接著寫道“第一個來到的往往是伊萬•屠格涅夫”,就描寫屠格涅夫;然后寫道,“過了一會兒,都德也來了”,就描寫都德,然后寫道,“接著來的是左拉”,就描寫左拉;然后寫道,“漸漸地,人越來越多”,就描寫福樓拜;最后寫道,“最后,他的朋友們一個個陸續(xù)走了”,就寫福樓拜送客。作者思路十分清楚。

  理清思路有助于“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課文中作者思路一旦理清以后,對鄧稼先、聞一多、貝多芬和福樓拜等四位作家的理解,肯定會更加深入。反過來,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更深入的把握,對作者思路的認識也會更加清楚。這是相反相成,互為作用的。

  除了達到“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這個單元教學目標以外,當然還要讓學生把各篇課文的精華學到手。課文精華也許與教學目標一致,也許與教學目標不一致。對后者,在教學中要格外注意。

  《鄧稼先》一文,要注意作者帶著傳統(tǒng)意識,全球視野,歷史眼光,民族感情來寫作本文,因此能從近一百多年來的中國歷史背景上落筆,能把主人公與美國原子武器之父對比著寫,能從中國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從中華民族奮斗史的高度來寫。這是大手筆,一般人難以企及。值得學生為之探究。

  《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樣在一千多字中,突出地表現(xiàn)聞一多先生思想品格的最本質特征。精選的典型事例,精致嚴謹?shù)慕Y構,精練的詩一般的語言,精當?shù)氖闱樾宰h論,使這篇文章充滿了感人的力量。上述種種,值得學生好好揣摩。

  《音樂巨人貝多芬》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樣通過寫一次會見,通過描寫主人公的肖像、行動和語言來表現(xiàn)貝多芬“堅忍無比的生的意志”。能抓住特征寫,用詞精當而生動,值得學生好好學習。

  《福樓拜家的星期天》一文,要注意作者怎樣通過寫一次聚會,通過寫福樓拜、屠格涅夫、都德和左拉的肖像、語言和行動,表現(xiàn)出他們各自的思想性格特點。讓學生認真揣摩寫人怎樣抓住人物特點,怎樣做到聲情并茂,從表情寫到內心,怎樣在記敘中插入抒情、議論。

  文言文《孫權勸學》主要讓學生讀讀背背,了解內容大意。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句式,均不作要求。

  綜合性學習《我也追“星”》,主要是通過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能力。可以在三項中任選一項。首先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其次要注意同學之間的相互啟發(fā)、激勵、合作;第三要重過程,每位學生都要參與,參與了就好,只要盡力了,就應給。予適當鼓勵。

木蘭詩 篇12

  一、解題。

  簡介這首詩產(chǎn)生的年代和木蘭其人(見A式“解題”②③④⑤條)。

  二、正音、解詞。

  見A式。

  三、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討論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步驟是:(1)教師范讀后提出問題:這首詩在語言風格上跟前一個單元里的文人詩歌有什么不同?(2)學生齊讀一遍后答問。(3)根據(jù)學生答問情況再提問,再齊讀全詩,進一步認識民歌的敘事手法。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因勢利導,將學生點滴認識加以集中,必要時也可作補充。下面是討論后小結的要點(加點的字可板書),僅供參考。

  ①詩中大部分都是口頭語,特別是人物的語言如“阿爺無大兒”兩句、“可汗問所欲”四句、“同行十二年”兩句,跟平時說話并無二致,可見民歌是人民大眾的口頭集體創(chuàng)作。

  也有個別書面語句如“萬里赴戎機”四句,這是詩在流傳過程中經(jīng)文人修改、潤色的結果。

  ②民歌敘事常抓住重點加以鋪排,鋪排的辦法很多:

  排比:如“爺娘聞女來”六句、“東市買駿馬”四句。

  復沓:如:“問女”二句、“女亦”二句、“旦辭”八句(復沓跟疊句的區(qū)別是:疊句不換字,而復沓可以更換個別詞語。)

  頂真(又稱“聯(lián)珠”):如“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壯士十年歸,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

  [說明]以上關于修辭的說明,可能有爭議,但不宜在課上爭論,因為目的在于幫助學生記誦和了解民歌敘事的鋪排手法,至于屬何種修辭,可以放在課下討論。

  ③民歌的基本形式是四句一節(jié),偶爾也有六句一節(jié)的。本詩共14節(jié)(可讓學生自行劃分,除第8、11、12三節(jié)各6句而外,其余都是四句一節(jié))。

  ④民歌中有三種基本手法:敘述,稱“賦”;比喻,稱“比”;由一事物(往往有具體的形象)引出本題,稱“興”。(可讓學生先分析開頭兩句和結尾四句,提出“興”和“比”;再說中間——這就是“賦”。)   

  [說明]這個環(huán)節(jié)要著眼于誦讀,知識不宜細講,重點是講鋪排,因為它涉及全詩句數(shù)之半,熟悉了這些詩句,背誦的速度必能增快。

  四、誦讀練習。

  步驟是:(1)歸納各段大意,再合并為四大段,分段進行背誦練習;(2)每段先齊讀,再以點撥方式作誦讀指導,然后自由練習背誦;(3)檢查背誦。下面只寫出誦讀指導的要點。

  總提示:敘事詩的人物形象是在情節(jié)發(fā)展的全過程中逐步顯現(xiàn)出來的,誦讀敘事詩應把握兩點,一是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二是情節(jié)發(fā)展的節(jié)奏。關鍵在于感情的投入,視故事中的種種圖景如在眼前。

  第一段(第1至4節(jié)):木蘭決定代父從軍。

  要先設想這個五口之家在征兵令下達后的困難處境。    

  ①前兩句寫木蘭平日在家勞動的情形,應讀得緩慢些,讀后作稍長停頓。為什么?(要讓讀者想象她不僅勤勞,而且技巧嫻熟。)

  ②“不聞”——誰“不聞”呢?(父親)這是木蘭見到“軍帖”之后,出現(xiàn)了不尋常的情況:停機而嘆。父親感到奇怪——這正是情節(jié)的開端,當輕聲徐徐而讀。讀完,徑直接讀“問女”二句。    

  ③木蘭答父問的基調是深沉的,但其間又有變化。木蘭本有所思,為什么偏要說“無所思”、“無所憶”?(寬慰老父)“昨夜”一節(ji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憂國憂家)如此低沉的詩句該怎么讀呢?(低而緩)到段末,感情有變化嗎?(轉為堅定)“愿為”兩句應當讀得懇切些。

  至此,木蘭已說出自己的打算,可是父親(還有母親、阿姊)同意嗎?(同意)但詩中不提,這是一次“跳躍”。為制造懸念,讀后可作稍長停頓。

  第二段(第5至7節(jié)):木蘭置辦戰(zhàn)具后奔赴戰(zhàn)場。

  要設想青年人紛紛置辦戰(zhàn)具的熱烈圖景和北方廣闊原野的畫面,但最重要的是,要在自己頭腦里出現(xiàn)木蘭策馬飛奔的英雄形象。    

  ①“東市”一句是承上文“市鞍馬”而來,但中間又有“跳躍”,該怎么讀呢?(要突然振起)下面三句呢?(要加快節(jié)奏)為什么?(軍情緊急,刻不容緩。)

  ②第6、7兩節(jié)既有敘事,又有抒情,詩中是怎樣敘述萬里征途的?(辭爺一宿黃河;辭黃河一宿黑山,兩天就走完了,概括得多好。)抒發(fā)了怎樣的感情?(思親;向往戰(zhàn)斗)“黃河流水鳴濺濺”給人怎樣的感受?(悲壯)“胡騎鳴啾啾”呢?(戰(zhàn)斗的激情。)

  敘述和抒情二者哪一件為主?(抒情)思親和向往戰(zhàn)斗二者哪一種為主?(向往戰(zhàn)斗)可見,這段當用抒情的調來讀,既剛強又柔婉。

  第三段(第8至10節(jié)):十年戰(zhàn)斗生活,入朝受賀,辭宮不就。

  這三節(jié)課本原作兩段,有兩個場面。讀第8節(jié),要設想出“平沙列萬幕,部伍各見招;中天懸明月,令嚴夜寂寥”(杜甫《后出塞·其二》)的圖景;讀第9、10節(jié),要設想出朝廷慶功盛典的情況。(李白詩句“隱隱五風樓,峨峨橫三川。王侯象星月,賓客如云煙”可資參考。)

  朗讀前還要解決一個問題:詩中寫十年戰(zhàn)斗生活,為什么只寫戰(zhàn)場夜景而不寫木蘭作戰(zhàn)中的表現(xiàn)?目的是通過兩處側面描寫(“策勛十二轉,賞賜百千強”“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可以看出,無論是最高統(tǒng)治者還是普通戰(zhàn)士,都把木蘭視為出類拔萃的戰(zhàn)斗英雄。這樣,木蘭的英雄形象在學生心中就變得更加鮮明了。

  ①“萬里”兩句寫木蘭到戰(zhàn)場后回憶此番行軍歷程(上文“聞燕山胡騎鳴”表明已到戰(zhàn)場),讀時須有蒼涼慷慨之感,中速。

  ②“朔氣”兩句概括了木蘭十年戰(zhàn)斗生涯,宜用悲壯聲調讀,引發(fā)聽者的想象,用慢速;然后急轉直下,讀“將軍”兩句,可加快速度。

  ③“歸來”四句,由莊嚴轉為熱烈。    

  ④“可汗”之問要讀得親切,木蘭答語要讀得樸實無華、自然平易,才能再現(xiàn)女英雄的本色——她只是代父為國效力,毫無居功之心。

  第四段(第11至13節(jié)):家人親切歡迎,木蘭恢復女兒妝。

  要設想出家人迎接的具體圖景:理紅妝、殺豬宰羊,當在“出郭”之前;出郭相迎的豈止爺娘?姊、弟、鄉(xiāng)鄰必當一同前往。還要設想木蘭家中居室的分布狀況。誦讀的基調是熱烈、歡快,但其間亦略有變化。

  ①家人歡迎一節(jié)要有喜慶的氣氛,節(jié)奏最快。

  ②木蘭一到家,就是一副天真的女兒情態(tài),節(jié)奏稍稍放慢,宜輕聲讀,以表現(xiàn)木蘭對故居的親切感和對女兒妝的喜愛。讀到“貼花黃”,應作一頓,為高潮蓄勢。

  ③“見伙伴”一節(jié)是全詩高潮,首句說木蘭,宜讀得平緩,至“驚忙”要突然振起;伙伴語的重音在“十二年”“不知”上,“十二年”后應作一頓。

  歌者贊辭(最后一節(jié))

  前三句都是鋪墊,最后一句才是正意所在,語調當由平緩發(fā)展高昂。“安能”句本可寫作“安能辨雄雌”,但這樣寫語意就平淡無奇了,加上“我是”二字,才能表達出歌者對木蘭的崇敬感情;此句當讀得字字清晰,擲地有聲,切莫“吃掉”其中任何一字。

  五、分析木蘭形象。

  1.讓學生想象木蘭形象前后的變化。擬將課文分三個部分讓學生口頭描述,凡合理的想象都應加以肯定。以下要點僅供參考:

  (1)參軍前的木蘭(第1至4節(jié)):是一個勤勞勇敢的少女,.平日除織布而外,也練習騎馬射箭,“褰裳逐馬如卷蓬”;她關心國家大事,體恤父母的艱難;她代父從軍,是經(jīng)過反復深思的。

  (2)參軍后的木蘭(第5至10節(jié)):木蘭穿上戎裝,橫刀躍馬,英姿颯爽,與男兒無異。在行軍途中,她走馬如飛,“捷下萬仞岡,俯身試搴旗”;夜晚宿營,她既思親又渴望參加戰(zhàn)斗,心潮澎湃如黃河流水。在戰(zhàn)場上,她左右馳突,劍動而敵奔,“曉戰(zhàn)隨金鼓,宵眠抱玉鞍”。在朝廷的慶功會上,她顏色平易,毫無居功之心,深得天子喜愛,她只向天子陳述自己惟一的愿望:要回到父母身邊。

  (3)到家以后的木蘭(第11至13節(jié)):她生活在一個充滿親情的家庭里,她換上了女兒妝,依舊是父母膝下活潑可愛的女兒。   

  2.讓學生說說這首詩千余年來膾炙人口的原因。

  要點有二:①木蘭是人民大眾理想中的英雄,她在祖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時挺身而出,替父從軍,這種勇毅的精神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敬重;尤其重要的是,她勇敢作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不是為了貪圖官爵,而是視為自己對祖國,對人民應盡的責任,她是真正的人民英雄。②木蘭又是個感情極其豐富的人,在征兵令下達后,她為父親年老又無大兒而停機嘆息;在行軍途中的夜晚,她回憶起爺娘呼喚自己的親切聲音;在慶功會上;她卻急于回到故鄉(xiāng)的土地上,跟家人團聚,跟故鄉(xiāng)人民一同過和平勞動的生活,如此美好的感情在世世代代人們的心中也能引起強烈的反響。

  六、解釋詩中的“互文”。

  內容見A,可依次提出,讓學生作答。

  七、留作業(yè) 。

  1.熟練地背誦全詩。

  2.從下面的題目中任選一題編一段故事,

  木蘭在戰(zhàn)場上    

  木蘭在回故鄉(xiāng)的途中

  木蘭到家第二天

  (《初中語文第一冊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  延邊教育出版社)

木蘭詩(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木蘭詩(蘇教七下)

    木蘭詩教學目標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 木蘭詩

    教學目標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木蘭這一人物形象,學習木蘭的精神和品格。 2.學習民歌的語言特色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 木蘭詩

    .《木蘭詩》語段閱讀題.《木蘭詩》同步練習.《木蘭詩》活動與探究.《木蘭詩》新課標教案.《木蘭詩》教案 2.《木蘭詩》教案木蘭詩習題精選《木蘭詩》課件4《木蘭詩》課件3《木蘭詩》課件2《木蘭詩》課件1《木蘭詩》課件《木蘭詩》圖片集(1...

  • 10 木蘭詩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 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

  • 木蘭詩

    卿卿 復卿卿,木蘭當戶織 。不聞機杼聲,惟 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 ,問女何所憶 。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 ,可汗大點兵 ,軍書十二卷 ,卷卷有爺 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愿為市鞍馬 ,從此替爺征。...

  • 木 蘭 詩

    木 蘭 詩...

  • 木蘭詩

    教學目的:一.學習詳略得當?shù)膶懛ā6?領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表現(xiàn)方法:三.掌握對偶、排比等修辭方法。四.了解詩歌表現(xiàn)的古代勞動人民樂觀勇敢的愛國精神,以及對和平生活的向往。教學重點:目的一、二、三。...

  • 《木蘭詩》

    備課組初一語文班級層次第 1 課時課型新授課主備人孫清華課題:木蘭詩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適當介紹詩詞的歷史背景及作者的生平與思想加強朗讀教學,理解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的意境與藝術魅力情感與態(tài)度學習木蘭的愛國精神...

  • 木蘭詩

    教案示例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

  • 木蘭詩

    教學目標 1.學習古代勞動人民勇敢樂觀的愛國精神和對和平生活的向往。 2.學習本文詳細得當?shù)臄⑹路椒ǎI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教學重點: (1)復述故事 (2)理解木蘭的人物形象及所表現(xiàn)的思想感情。...

  • 木蘭詩

    教案示例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

  • 木蘭詩

    教案示例 重點: 1、故事情節(jié)和木蘭形象。 2、記敘的詳略處理 3、對偶和排比 難點: 誦讀指導,并當堂熟讀成誦。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簡介木蘭其人及《樂府詩集》 (略) 二、正字音(略) 三、要求學生參看注釋,閱讀詩篇,理解...

  • 《木蘭詩》

    教學設想: 課型設計:講讀課 基于學生對木蘭替父從軍的了解,可對詩歌內容處理上簡潔明快些,用小標題的形式概括詩歌內容。賞析詩歌的語言藝術,明確多種藝術寫作手法。理解木蘭替父從軍的詩歌主旨。...

  • 木蘭詩(教師中心稿)

    山東光遠中學王新偉[教學目標及重點]l.誦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2.理解木蘭這個古代巾幗英雄的形象,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愛國精神。3.學習本文詳細得當?shù)臄⑹路椒ǎI會故事情節(jié)曲折,富于戲劇性,充滿傳奇色彩的特點。...

  • 木蘭詩

    一、解題。簡介這首詩產(chǎn)生的年代和木蘭其人(見A式“解題”②③④⑤條)。二、正音、解詞。見A式。三、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討論這首詩的民歌特色。...

  • 七年級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九九九九九九九 | 色综合激情一区二区三区 | 情侣做性视频在线播放 | 永久91嫩草亚洲精品人人 | 亚洲第一区精品 | 伊人色合天天久久综合网 | 德国一级毛片 | 精品欧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日韩久久久 | 九九视频69精品视频秋欲浓 |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亚洲SV |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在线 | 粉嫩绯色av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久久91亚洲精品 | 江苏富婆按摩高潮对白 | 日韩午夜在线播放 | 美女午夜福利4K视频在线观看 |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在线 | 欧美性生活在线观看 | av网址在线观看免费 | 国产迷姦播放在线观看 | 在线无码成本人视频动漫 | 麻豆传煤入口免费进入2023 | 91免费看视频 | 国产免费av国片精品草莓男男 | 日本护士野外奶水HD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表情包 | 日本高清一区免费中文视频 | 99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毛片 | www.4tube.com最新 亚洲欧洲日韩精品 | 超碰在线观看免费 | 91?清在线 | 国产精品社区在线观看 |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久久久久一区二区国产 | 麻豆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 亚?精品一区二区网址 | 成人午夜视频在线播放 | 饥渴的少妇毛片免费视频 | 日韩在线观看成人 | 亚洲自偷自偷在线制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