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知識點及重點分析
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重點分析
一、作品思路
稱呼:得體、全面
第一部分(第1段)簡述中國作家代表團由于景慕海姆佗市而提前到達。
第二部分(第2、3段)先略寫初到海姆佗市的情況,然后著重介紹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內容,表達出答詞的主要意思。
第2段寫初到海姆佗市的情況。
第3段介紹與花衣吹笛人攀談的內容。
這是全文表意的重點所在。
第三部分(第4段)點明這篇講演是賀詞,也是答詞。
二、本文特色
1.構思巧妙
作家入鄉隨俗,聯系當地的文化背景,以有關海姆佗的一個民間故事為框架,構思了一個荒誕離奇而又妙趣橫生的故事,將講演的要旨巧妙而自然地融進其中,使文章既有故事的動人情節,又有深情厚意,成為一篇風格獨特的講演。
2.幽默生動的語言
西歐人講話時,喜歡用幽默生動的語言表達,這也是他們民族的風格。作者面對的是德國聽眾,因此入鄉隨俗,模仿西歐人講話的風格,著重使用生動幽默的語言,抓住聽眾心理,使講演風趣逗人,激起共鳴,贏得了一片掌聲和笑聲。
在聯邦德國海姆佗市市長接見儀式上的答詞·知識點
一、詞語積累
景慕(mù) 海姆佗(mǔ tuó) 猖獗(chāng jué) 胡髭(zī)
攀談(pān) 瞅(chǒu) 同僚(liáo) 酬謝(chóu)
二、作者作品
公劉(1927~),原名劉仁勇,劉耿直。當代詩人。
1937年,年僅10歲的他即在地方報紙上發表致日本小朋友的公開信,宣傳抗日愛國思想。1946年正式使用公劉的筆名,創作了大量雜文,詩歌,抨擊國民黨反動政權。1949年10月參軍。
著有詩集《邊地短歌》、《神圣的崗位》、《在北方》、《黎明的城》等等。
三、課文簡析
1987年4月,公劉率中國作家代表團出訪聯邦德國。在海姆佗市市長的接見儀式上,公劉以這篇演講作為答詞,巧借有關海姆佗市的一則民間故事,通過虛構和花衣吹笛人攀談的情節,指出了聯邦德國存在的一個社會問題,表達了對海姆佗市市長及其同僚以及對德國人民真誠的贊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