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
王愿堅教學目標:1、體會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心理描寫以及細節描寫的表達作用。2、理解課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為代表的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高大形象。學習運用多種描寫手法刻畫人物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中關鍵語句的深刻含義。2、難點:理清課文的線索。課時安排:一課時教學步驟:一、導入新課:當你看到這一題目時,你會設計什么樣的故事?翻開歷史的畫卷,是無數的革命先烈和戰士用生命換來了今天我們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環境,今天我們所學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讀到的富有頑強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滾著晶瑩露珠的草,而是爭奪紅軍戰士生命、展現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作者簡介:王愿堅,山東省諸城縣相州鎮人。當代作家。創作《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勞動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說。本文是作者從1976年底到1977年7月連續寫的十篇以長征為題材的短篇小說中的第四篇。相關知識:課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為阿尼瑪卿山、岷山和巴顏喀拉山之間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澤。為四川省主要牧業基地。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這里。二、檢查字詞正音:蔫(niān)巴 酸澀(sè)抽噎(yē) 背(bèi)陰綻(zhàn)開 火燎(liáo) 慍(yùn)怒 霎時(shà)焦灼(zhuó) 颯颯(sà)踉(liàng)踉蹌(qiàng)蹌三、課文探究(一)朗讀課文,理清思路:有表情朗讀課文,注意讀出課文中人物對話的語氣。閱讀課文,理清思路。(學生討論、交流)(1)理清本文記敘的線索;(2)根據時間順序劃分課文的層次。明確線索:全文以“草”為線索安排故事情節:紅軍戰士誤食毒草而中毒——周副主席辨毒草、嘗毒草——周副主席議吃草、紅軍戰士悟真理。這樣寫,結構緊湊,脈絡分明,有力地刻畫了人物形象,表現了小說的中心意思。(二)主要人物及刻畫方法:1.小說中的主要人物是誰?你對他們的評價如何?2.作者是如何刻畫這些人物的形象的?略舉一些例子說明。(三)繼續探討人物:1、思考:楊光發現擔架上躺的是周副主席后,心理活動怎樣?把描寫楊光心理活動的詞圈出來。2、周副主席嘗毒草時的動作和神態如何?把描寫周副主席動作、神態的詞圈出來。細細品味作者用詞的精妙。
學生小組討論交流:
明確:1、“立時驚住”、“惶惑”;“不安”;“大吃一驚”,“覺得心頭像刀在絞”,這些描寫心理活動的詞語,形象而細膩地描繪了二班長楊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復雜的感情變化過程,最后聚焦到對周副主席病體的關切和憂慮,充分表現了紅軍戰士對周副主席的愛戴和敬重之情。 2、親自嘗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舉起”“看了看”“放進”“咬下了一點”“干裂的嘴唇閉住了,濃密的胡須不停地抖動著,一雙濃眉漸漸皺緊了”“吐掉了殘渣”“還給楊光”,這些詞語和句子,充分表現了作為紅軍革命領袖的周副主席雖身患重病仍置個人安危于不顧,對紅軍戰士生命和健康高度關注,對革命大業極端負責、無比忠誠的高尚品質和非凡氣度。